1、肖洛霍夫的作品高举人道主义
(1)、《静静的顿河》041 《静静的顿河》042
(2)、▲《静静的顿河》描写了一对恋人不羁的爱情。
(3)、《静静的顿河》057 《静静的顿河》058
(4)、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后半期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举世公认的世界文学史上成绩卓著的艺术大师,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
(5)、唯其如此,体现在索科洛夫身上的美德才是全人类的,读者才能穿越时空对他的苦难感同身受,并给予最大限度的同情。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说,索科洛夫是“极端典型化”的产物。他身上体现的不是普通苏联人的特征,而是苦难的苏联人的集合。
(6)、《静静的顿河》065 《静静的顿河》066
(7)、1958年1月,意共评论家卡尔罗·萨利纳里发表文章,对比了肖洛霍夫和帕斯捷尔纳克,对《日瓦戈医生》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8)、当初阅读 《静静的顿河》,我就觉得他与同时代作品不同,我甚至认为《静静的顿河》不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当时苏联文学创作基本方法)。小说中没有正面人物没有评价,没有一句说教。。当你读完,总有一种在历史巨大帷幕下个人命运的苍凉感,挥之不去。一个剧烈动荡的年代,普通人的命运往往为涌动的东西所裹挟。
(9)、热爱土地、歌颂劳动、召唤人性、呼唤和平,是作者在该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战争摧毁的不仅是人的肉体。战争使大地荒芜,使家庭离散,使国家衰败,而且它腐蚀人的心灵,异化人性,使人变成“兽”。《静静的顿河》反映了十月革命时期哥萨克人的生活和思想。
(10)、换句话说,肖洛霍夫塑造的索科洛夫是一个“典型化”了的形象。人们很难推翻这种论断,因为在肖洛霍夫创作这篇小说的时代,一统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理论,提倡的正是“典型化”。
(11)、上图:电影《一个人的遭遇》剧照,人物为索科洛夫
(12)、《静静的顿河》067 《静静的顿河》068
(13)、在前人的论述中,有一个共同的观念:《一个人的遭遇》的故事情节极为普通,主人公索科洛夫乃是苏联社会中普通一人。
(14)、《静静的顿河》001 《静静的顿河》002
(15)、大仲马,法国著名作家,他是多产作家,长篇小说《基督山伯爵》是19世纪欧洲文学中的一部杰作。
(16)、集结国内一流翻译打造最高质量的列夫·托尔斯泰作品出版
(17)、《静静的顿河》095 《静静的顿河》096
(18)、惠特曼,19世纪美国杰出的民主主义诗人,《草叶集》是他的代表作。
(19)、《静静的顿河》099 《静静的顿河》100
(20)、在小说家的安排下,几乎所有与战争相关的苦难,无不例外地降临在索科洛夫身上。索科洛夫的行为中贯穿着苏联人的精神,却不是一个“典型化”了的苏联人。因为他的存在不是为了表现全体,而是为了突出个人在某一特殊时期思想、行为的状态。他身上充满了戏剧性的因素,思想和行为表现出强烈的个人化倾向。
2、肖洛霍夫的作品主题
(1)、苏联政府的激烈反应——大概惊醒了欧美许多乐观派乃至合作与趋同的支持者——就连最敏锐的苏联问题专家也始料未及。
(2)、《静静的顿河》091 《静静的顿河》092
(3)、肖洛霍夫,是继托尔斯泰之后最伟大的俄国文学家。
(4)、组织《新世界》杂志编委会在报刊上发表关于此事的言论。以缩写形式刊发该杂志编委会成员1956年9月致帕斯捷尔纳克的信函,此信对小说(《日瓦戈医生》)提出了全面批评,并解释了杂志为何不发表这部毁谤之作。
(5)、小说集《一个人的遭遇》收录了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二十七篇左右短篇小说,其中以《一个人的遭遇》最为著名。肖洛霍夫在这些小说中展示了战争的另一面,战争对普通百姓人生的深刻影响,可以说是战争文学的一种类型。不同于直接反映前线的战争小说,在和平年代,这类作品更发人深省。
(6)、席勒,德国杰出的剧作家与诗人,代表作是剧本《阴谋与爱情》,他和歌德是近代德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7)、《静静的顿河》077 《静静的顿河》078
(8)、《日瓦戈医生》在苏联禁止出版之后,为避免局势公开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鲍里斯·波列沃依(俄苏记者,散文家——译者注)致苏共中央一封惊慌失措的书信(1958年9月17日收到并登记)明显表现出这一点,信中说,既然诺贝尔奖授予一部叛逆小说这件事情可能被制造成一起轰动的反苏新闻,何不反其道而行之,尽快刊印此书,印数限定在五千到一万册之间?苏尔科夫对此表示同意:书可以出,不能发售,只能“在内部渠道”流传。有意思的是,苏共中央委员会居然认真审议了此项建议:
(9)、司汤达,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红与黑》。
(10)、《静静的顿河》115 《静静的顿河》116
(11)、事实上,早在1958年春天,苏联为争夺诺贝尔奖已经提前开始了准备。严格地说,在世界潮流席卷俄罗斯的背景下,最有资格展开竞争的正是俄罗斯文坛上的对蹠者——肖洛霍夫和帕斯捷尔纳克。
(12)、“鲍·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乃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革命斗争实践的敌对之作,是对革命活动家和参与者的恶意诋毁。在小说中,我国近半个世纪以来整个历史时期的塑造,均是从一个怀恨的小市民异样的立场出发,革命对他而言,无异于一场无谓和残酷的暴动,充斥着混乱和野蛮。(……)至于资本主义的宣传,则需要认识到,这部诺贝尔奖提名小说在我国的仓促出版,无论如何都会被用来诋毁苏联缺乏‘创作自由’。”
(13)、1922年,刚满18岁肖洛霍夫去莫斯科,加入了“青年近卫军”,成为年轻的无产阶级作家组织的一员。1923年,风华正茂的肖洛霍夫遇到了自己的真爱,他与一位哥萨克的女教师玛丽姬·格罗斯拉夫斯卡娅结婚。同年,他发表了第一部短篇小说《胎记》。
(14)、《静静的顿河》007 《静静的顿河》008
(15)、《静静的顿河》063 《静静的顿河》064
(16)、《静静的顿河》展现的是哥萨克人如何通过战争、痛苦和流血,走向社会主义。《静静的顿河》是一部描写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时代的人民生活史诗,在不到五年内,葛利高里一会儿投入红军,一会儿倒向白军,双手沾满了两方面的鲜血,他的矛盾和痛苦显然与他所属的特定的群体无法切割。肖洛霍夫因《静静的顿河》作品获得196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由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
(17)、德莱塞,美国小说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嘉丽妹妹》《珍妮姑娘》等,1925年发表的长篇小说《美国悲剧》,被美国进步文学界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
(18)、在国外新闻界一些代表人物中间,也有人推测说,诺贝尔奖可能会由帕斯捷尔纳克和肖洛霍夫两人分享。倘若米·亚·肖洛霍夫同志与帕斯捷尔纳克一道获得本年度诺贝尔奖,那么,为表示抗议,肖洛霍夫同志应公开拒绝该奖,并在报刊上发表声明,称自己无意获得某一为达到反苏目的而授予的奖项。肖洛霍夫同志的这种言论将更有必要,如果该奖果真在他和帕斯捷尔纳克之间分享。
(19)、《静静的顿河》003 《静静的顿河》004
(20)、楚科夫斯基夫妇祝贺帕斯捷尔纳克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摄于1958年10月24日
3、肖洛霍夫的作品是
(1)、《静静的顿河》的主题思想之二:和平、土地、劳动。
(2)、主人公格里高利,是生长在顿河岸边的哥萨克,他动摇于妻子娜塔莉亚与情人阿克西妮亚之间,徘徊于革命与反革命之间,他既是英雄,又是受难者,在历史急变的关头,他徘徊于生活的十字路口。
(3)、《静静的顿河》081 《静静的顿河》082
(4)、围绕此次授奖,始终争论不休:对帕斯捷尔纳克缺少好感的人至今相信,《日瓦戈医生》,继而是诺贝尔奖,充当了冷战武器。这是对帕斯捷尔纳克离奇的责难。苏联政权完全能够阻止将小说利用于冷战:只要出版这部作品即可,苏联体制不会因此而崩溃。济娜伊达·涅加乌斯在一封写给肖洛霍夫的未寄出的信中表达了正确的见解——后者对《日瓦戈医生》有过激烈的否定,尽管他也不觉得小说的少量印行会有何不妥:肖洛霍夫本人的《静静的顿河》显然更有可能“动摇(苏联的)基础”,结果非但没有动摇,反而跻身于经典作品之列;在相对自由的五十年代,这样的长篇巨著反而不见得能出版。
(5)、政治动机是否对授奖产生了显著影响?那些无望获此殊荣的人喜欢说,是的,诺贝尔奖早已是一个政治奖项,它的授予无论如何都不会依照“汉堡规则”……或许是这样吧,但二十世纪真正的大作家,几乎全都获得过诺贝尔奖;至于“乡土派”的马尔克斯和索尔仁尼琴何以获奖,而两位充满书卷气的后现代先知博尔赫斯和纳博科夫却未曾获得,这个问题可以另行讨论。可我们不能否定,诺贝尔奖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奖项——姑且不说是不朽的;时局以及明显政治正确的考量偶尔会影响到授奖,但对于帕斯捷尔纳克的获奖而言,这些因素恰恰不值得夸大。把诺贝尔奖授予他,并非为了激怒苏联,因为整个世界都善意地期待着它的良好转变。帕斯捷尔纳克获奖,与其说是作为反苏分子,不如说是作为苏联的代表。诺贝尔委员会意欲选择和表彰的俄罗斯作家,乃是反潮流人士、人道主义者、用自己的声音抗拒谎言与教条的大师;况且在诺贝尔奖的授奖词中,帕斯捷尔纳克是被称作俄罗斯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传统的继承者,尽管我们已经看到,他的作品同现实主义传统的关系十分有限。
(6)、《静静的顿河》被译成92种语言,上百个国家多次再版,发行量超过一亿册。1965年,肖洛霍夫因《静静的顿河》获得诺贝尔奖。
(7)、关于战争,作者从索科洛夫的角度出发,所做的单纯、高尚,具有普世精神的人道主义思考,堪称小说最大的贡献。这与肖洛霍夫本人的经历息息相关。
(8)、海涅,德国诗人,代表作有《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著名政治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
(9)、杰克·伦敦,美国作家,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马丁·伊登》,还有短篇《墨西哥人》《在甲板天蓬下面》等。
(10)、刊发苏联著名作家的集体言论,以表明奖金授予帕斯捷尔纳克乃是针对我国的敌对行为。
(11)、肖洛霍夫并未过分渲染战争的苦难,而是着重刻画个人与命运的斗争,并且让这场斗争以人的胜利为结局。作为“普通人类一员”,索科洛夫收养了万尼亚,找到了精神上和生活上的依靠。面对外部世界的巨大压力,他没有屈服,而是坚强、乐观地去承受。小说的结尾处,他被没收了驾驶证,却依然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12)、《静静的顿河》093 《静静的顿河》094
(13)、经过详尽的摘录和分析,所有这些评述均被送交苏共中央文化部。1958年3月31日,距离诺贝尔奖新的获奖者正式公布还有七个月,康斯坦丁·西蒙诺夫向苏共中央寄去了一封加盖“秘密”字样的信件:
(14)、《静静的顿河》035 《静静的顿河》036
(15)、《静静的顿河》展示了1912到1922年间,俄国社会的独特群体——顿河地区哥萨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以及国内战争中的苦难历程。主人公格里高利,是生长在顿河岸边的哥萨克,他动摇于妻子娜塔莉亚与情人阿克西妮亚之间,徘徊于革命与反革命之间,他既是英雄,又是受难者,他有着哥萨克的一切美好品质——勇敢、正直、不畏强暴,而同时,格里高利身上又带有哥萨克的种种偏见和局限,在历史急变的关头,他徘徊于生活的十字路口。作者用悲剧手段,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男子汉形象,从格里高利身上,读者能感觉出作者对人的尊重。《静静的顿河》展现的是哥萨克人如何通过战争、痛苦和流血,走向社会主义。《静静的顿河》是一部描写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时代的人民生活史诗,在不到五年内,格里高利一会儿投入红军,一会儿倒向白军,双手沾满了两方面的鲜血,他的矛盾和痛苦显然与他所属的特定的群体无法切割。
(16)、《静静的顿河》045 《静静的顿河》046
(17)、而对当代世界影响最大的苏联作品无疑是《静静的顿河》。阅读《静静的顿河》,人的感觉会随着小说情景演进,书中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复杂多变桀骜不驯的格里高利,放荡妖冶的达利亚,忠贞贤惠的娜塔莉雅,狡黠又笨拙的福明,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些人物好像从书里跳了出来,跃然眼前。没有雕琢的真切感,是艺术真实中高贵的“诚挚”,他们不是简单的临摹白描,而是包含生动的笔触,让人物自己活跃起来。这种艺术魅力无法复制,却可以重复,任何时代都可以无障碍地对其艺术形象解读。
(18)、他憎恨战争,他了解战争不是靠书本,他曾在1941至1945年卫国战争期间担任随军记者时,在各个战区亲眼看见过战争的可怕后果。他的母亲在维申斯克镇空袭期间被炸死在自己的家屋旁边。他自己从前线返回时,也曾由于飞机失事而受到严重震伤。
(19)、《静静的顿河》103 《静静的顿河》104
(20)、1922年,肖洛霍夫来到莫斯科,开始从事文学活动,并参加了文学团体“青年近卫军”。成为年轻的无产阶级作家组织的一员。1923年,肖洛霍夫与一位哥萨克的女教师玛丽姬·格罗斯拉夫斯卡娅结婚。1923—1924年间在《青年真理报》上登载了他的三篇长篇小说《考验》、《三人》、《钦差》和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胎记》。
4、肖洛霍夫的作品被誉为什么
(1)、《静静的顿河》113 《静静的顿河》114
(2)、《静静的顿河》083 《静静的顿河》084
(3)、而对当代世界影响最大的苏联作品无疑是《静静的顿河》。阅读《静静的顿河》,人的感觉会随着小说情景演进,书中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复杂多变桀骜不驯的格里高利,放荡妖冶的达利亚,忠贞贤惠的娜塔莉雅,狡黠又笨拙的福明,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些人物好像从书里跳了出来,跃然眼前。没有雕琢的真切感,是艺术真实中高贵的“诚挚”,他们不是简单的临摹白描,而是包含生动的笔触,让人物自己活跃起来。这种艺术魅力无法复制,却可以重复,任何时代都可以无障碍地对其艺术形象解读。
(4)、《静静的顿河》039 《静静的顿河》040
(5)、《静静的顿河》015 《静静的顿河》016
(6)、活动时间:2019年11月16日(周六)上午9:00
(7)、不管把狼喂得多么好,它还是想往树林子里跑。
(8)、裴多菲,匈牙利诗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他一生写了800多首抒情诗,8部长篇叙事诗,被誉为匈牙利“抒情之王”。主要作品有长诗《农村的大锤》和《勇敢的约翰》等。
(9)、《静静的顿河》075 《静静的顿河》076
(10)、《静静的顿河》005 《静静的顿河》006
(11)、《静静的顿河》是前苏联作家米哈依尔·亚历山大维奇·肖洛霍夫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构思于1926年,四部分别于1928年、1929年、1933年和1940年出版,前后历时14年。
(12)、1954年,肖洛霍夫的名字出现在诺贝尔奖的榜单上。当时瑞典皇家科学院按照惯例,向全世界的作家-院士征询意见,其中包括苏联作家、科学院院士谢尔盖·谢尔盖耶夫-岑斯基。
(13)、追溯索科洛夫的整个人生,不难发现,这是他“一个人”的旅程。在小说的前几页,他说:“抽烟也罢,死也罢,一个人总很难受。”令人心酸的是,索科洛夫的一生都在不断重复着“只剩一人”的悲惨遭遇。在饥荒的1922年,家人全都饿死,“只剩下我一个人”;战争到来的1942年,他离别了妻儿,第二次“只剩下我一个人”;在一次冲锋后,他被俘虏了,“只剩下我一个人”;第四次“只剩下我一个人”发生在逃跑时,孤立无援;与米勒的对峙,在死神面前一晃而过又是“只剩下我一个人”;冲过火力点回到本方阵地时,还是“只剩下我一个人”;第七次感觉“只剩下我一个人”是在得知妻女的死讯之时;最后,儿子阿拿多里在胜利之日的死,给了老索科洛夫最后的打击,他实实在在地“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14)、《静静的顿河》是最纯粹的文学,个人认为它的文学价值史学价值大于思想价值。那种认为《静静的顿河》是了解哥萨克也是关于人类生活场景的百科全书的说法,迄今也不过时。
(15)、德·波利卡尔波夫、列·伊里伊乔夫(苏联哲学家,d务活动家,任苏共中央宣传鼓动部部长——译者注)。”
(16)、只要涉猎过俄罗斯文学的人都知道,俄国文学不乏大家,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阿.托尔斯泰《苦难的历程》三部曲都是享誉世界的伟大作品。
(17)、米哈依尔·肖洛霍夫1905年5月24日出生在顿河维申斯克镇,他的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在那里度过。他仅受过4年教育,靠自学成才,是顿河哥萨克地区多姿多彩的生活给予了后来成为作家的肖洛霍夫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顿河地区的斗争十分激烈和残酷。少年时代的肖洛霍夫不仅是这场斗争的目击者,而且直接参与了红色政权组建时的一些工作,如担任办事员和扫盲教师,参加武装征粮队等。
(18)、《静静的顿河》043 《静静的顿河》044
(19)、《静静的顿河》(俄文:ТихийДон)是前苏联作家米哈依尔·亚历山大维奇·肖洛霍夫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构思于1926年,四部分别于1928年、1929年、1933年和1940年出版,前后历时14年。
(20)、这首古歌是对顿河地区和哥萨克因革命和战争而引起的苦难生活的高度写照,而具体的诠释则是一户户家庭、一个个个体的生命。
5、肖洛霍夫的作品被誉为
(1)、作协秘书处下达的任务,包括不惜任何代价促成肖洛霍夫通过诺贝尔奖提名,因而西蒙诺夫进一步请示苏共中央,以使这曾让自己受辱的昔日敌人向世界声誉迈进。
(2)、普希金,杰出的俄罗斯民族诗人,19世纪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富有人民性,被称为“俄罗斯生活百科全书”。其作品有抒情诗《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致诗人》等,叙事诗《茨冈》《青钢骑士》,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短篇小说集《别尔金小说集》和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是“俄国文学的始祖”。
(3)、“认定诺贝尔奖授予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是向我国发起的敌对行为,是国际反动势力用来燃起冷战的武器,在这部小说中,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完成这场革命的苏联人民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均遭到诋毁式的描述。命令《新世界》杂志和《文学报》刊登《新世界》编委会当初的信函……责成《真理报》筹备并发表杂文,对帕斯捷尔纳克小说本身予以严厉批判,进而揭露资产阶级报刊借助帕斯捷尔纳克获得诺贝尔奖一事所展开的敌对运动之目的。组织并发表一批苏联著名作家的言论,务须说明,向帕斯捷尔纳克的授奖实属引燃冷战之图谋。”
(4)、如果诺贝尔奖授予帕斯捷尔纳克,他应当让世人相信,他将拒不接受此类意图明显有悖于我们祖国利益的奖项。为表明这一立场,帕斯捷尔纳克可利用自己对意大利出版商费尔特利涅里的声明,反对将未经修改的小说公诸于众。为实现这一目的(让帕斯捷尔纳克表态),有必要借助资格最老的无d派作家康·费定和弗谢·伊万诺夫对帕斯捷尔纳克的影响,多年以来,帕斯捷尔纳克与这两人关系密切,他经常会考虑他们的意见。(……)最好是邀请作家康·亚·费定和弗谢·维·伊万诺夫到苏共中央书记处,就此问题进行商讨。
(5)、《静静的顿河》109 《静静的顿河》110
(6)、主办单位:中共瑞安市委宣传部 瑞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7)、《静静的顿河》025 《静静的顿河》026
(8)、他的其他著名的小说有:《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
(9)、白聂鲁达,智利诗人,1971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诗作有长诗《伐木者醒来吧》,另有诗集《葡萄园和风》等。
(10)、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尼古拉.奥斯托洛夫斯基)
(11)、《静静的顿河》是前苏联作家米哈依尔·亚历山大维奇·肖洛霍夫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构思于1926年,四部分别于1928年、1929年、1933年和1940年出版,前后历时14年。肖洛霍夫因《静静的顿河》,获得了196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12)、作者:米哈依尔·肖洛霍夫(1905—1984),二十世纪苏联文学的杰出代表,1965年凭《静静的顿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得学奖,曾获得列宁勋章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当选苏共中央委员、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科学院院士、苏联作家协会理事。
(13)、当初阅读 《静静的顿河》,我就觉得他与同时代作品不同,我甚至认为《静静的顿河》不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当时苏联文学创作基本方法)。小说中没有正面人物没有评价,没有一句说教。。当你读完,总有一种在历史巨大帷幕下个人命运的苍凉感,挥之不去。一个剧烈动荡的年代,普通人的命运往往为涌动的东西所裹挟。
(14)、《静静的顿河》011 《静静的顿河》012
(15)、《静静的顿河》085 《静静的顿河》086
(16)、《静静的顿河》087 《静静的顿河》088
(17)、《静静的顿河》展示了1912到1922年间,顿河地区哥萨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以及国内战争中的苦难历程。
(18)、肖洛霍夫,苏联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是《解冻》,长篇小说《暴风雨》,长篇回忆录《人·岁月·生活》共6部。
(19)、《静静的顿河》119 《静静的顿河》120
(20)、《静静的顿河》031 《静静的顿河》032
(1)、肖洛霍夫青少年时期广泛的社会经历,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完美”的《一个人的遭遇》1946年春天,肖洛霍夫出外打猎,在草原上的一条小河边上,遇见一位汽车司机,他带着收养的儿子等待渡河。闲谈中,司机对作家讲述了自己一生的坎坷遭遇。1956年,肖洛霍夫将这个题材写成小说,并于12月31日及次年1月1日发表在《真理报》上。这就是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另译作《人的命运》)。
(2)、肖洛霍夫出生于顿河沿岸哥萨克农庄的一个职员家庭。十月革命前,他在小学和中学读书。国内战争期间,在农村从事扫盲和文化宣传活动,1920年参加过武装征粮队。1924年发表短篇小说《胎记》,被接纳为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协会会员,成为专业作家。1926年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和《浅蓝的原野》,受到文坛的重视。
(3)、《静静的顿河》111 《静静的顿河》112
(4)、承办单位:瑞安市图书馆 浙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
(5)、二十年代末,我国新文学奠基人鲁迅首先注意到肖洛霍夫的作品。1931年《静静的顿河》中译本作为鲁迅编辑的“现代文艺丛书”之由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从此,肖洛霍夫的作品几乎每发表一部,都很快介绍到中国来。
(6)、《静静的顿河》021 《静静的顿河》022
(7)、个人情况: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1905年5月24日生于顿河维辛斯卡亚,是苏联时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他以描写顿河哥萨克的生活和命运而闻名于世。20年代初参加革命工作,1923年发表处女作小品文《考验》。次年加入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1926年出版作品集《顿河的故事》和《浅蓝的原野》,同年开始创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共4部,至1940年完成。该作品的问世使作者获得了广泛的声誉,194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
(8)、《一个人的遭遇》是苏联短篇小说,发表在1956年12月31日和1957年1月1日的《真理报》上。
(9)、战争,使这个平日里只知道上班、下班、周末喝口啤酒的普通人,变成了品质高尚的大人物:正义、机智、勇敢、责任感,样样俱全。
(10)、《静静的顿河》从“人性”的角度来审视革命和战争,将人放在革命和战争的磨盘下挤压和考验。作者通过小说的描述对战争诅咒、对革命表示怀疑以及对苏维埃政权进行质疑。由于战争,因革命引起的战争,原本美丽富饶的顿河平原荒芜了,殷实富裕快乐自由的生活消失了,哥萨克都上前线打仗去了,大部分都死在疆场,故乡剩下的只是孤儿寡母和老人,处处呈现出一片衰败的景象,恰于书首题词所写:
(11)、法捷耶夫,苏联作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毁灭》和《青年近卫军》,并翻译了《阿Q正传》。
(12)、《静静的顿河》047 《静静的顿河》048
(13)、《静静的顿河》展示了1912到1922年间,俄国社会的独特群体——顿河地区哥萨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以及国内战争中的苦难历程。主人公格里高利,是生长在顿河岸边的哥萨克,他动摇于妻子娜塔莉亚与情人阿克西妮亚之间,徘徊于革命与反革命之间,他既是英雄,又是受难者,他有着哥萨克的一切美好品质——勇敢、正直、不畏强暴,而同时,格里高利身上又带有哥萨克的种种偏见和局限,在历史急变的关头,他徘徊于生活的十字路口。作者用悲剧手段,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男子汉形象,从格里高利身上,读者能感觉出作者对人的尊重。
(14)、《静静的顿河》的主题思想之一:战争与民族苦难的历程。
(15)、歌德,德国伟大的诗人和思想家,德国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者之代表作是《浮士德》、历史名剧《葛兹冯伯利欣根》、诗歌《普罗米修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16)、《被开垦的处女地》是肖洛霍夫的名著,几十年来在苏联国内外享有盛誉。《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发表于1932年,第二部于1959年出版,1960年获得列宁奖金。这部小说表现了农村的集体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展示了农村生活和人的精神面貌的发展、变化和斗争。旧事物尚未完全死亡,但已无力抑制人们意识中由新事物引发的新思想的幼芽,从中可以看到农民群众精确的性格,可以捕捉到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细节,人们富于特色的言谈举止和服装,以及细致的心理活动,同时可以看到哥萨克村的居民在生活大转折时期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的变化。
(17)、4月5日,苏共中央文化部部长波利卡尔波夫下令《真理报》、《消息报》、《文学报》和《新时代报》刊发文章,介绍肖洛霍夫创作的巨大意义,这些文章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别看在1953至1958年间,自《一个人的遭遇》问世以来,肖洛霍夫没有发表过一篇文学作品,但他的沉寂却是因为一直在埋头创作《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二部,当被问到作品何时完成,肖洛霍夫本人开玩笑地敷衍说:“活干得越快,越容易生出瞎子来。”苏联官员把赌注押在埃里克·阿斯科伦德和斯温·斯托克这两位重要的苏联友人身上。马尔科夫还补充了他个人的建议(苏共中央4月7日记录,又是附带着“秘密”字样):
(18)、《静静的顿河》055 《静静的顿河》056
(19)、马雅可夫斯基,苏联诗人,代表作是长诗《列宁》。
(20)、《静静的顿河》089 《静静的顿河》090
(1)、《静静的顿河》013 《静静的顿河》014
(2)、《静静的顿河》105 《静静的顿河》106
(3)、1926年至1939年的十四年时间,他写出了长达四部的巨著《静静的顿河》。他从1931年起担任《十月》杂志的编委,1932年加入共产d,同年写出他的第二部长篇名著《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于1934年出席全苏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1937年当选为最高苏维埃代表,1939年出席联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同年被选为前苏联科学院院士。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他以《真理报》和《红星报》等报的军事记者身份奔赴前线,写出不少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短篇小说、杂文和特写。1956年以后他发表的主要作品有:《一个人的遭遇》(1956)、《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二部(1959)和《他们为祖国而战》的部分章节(1969)。先后获得过列宁奖金、列宁勋章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赫鲁晓夫当政以后,他一直是苏共中央委员和作协理事会书记。
(4)、薄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作家,人文主义的重要代表,后来写了长篇小说《菲洛哥罗》、长诗《菲拉斯特洛》。史诗《泰萨依德》等,代表作《十日谈》。
(5)、紧接着,苏共中央头号思想家、“苦行僧”和“灰衣主教”米·安·苏斯洛夫(苏联d和国务活动家,长期担任苏共中央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主要负责意识形态工作——译者注)发出一道特别手谕,命令火速联系费定,以便通过他来“影响”帕斯捷尔纳克。10月24日,波利卡尔波夫亲自找到费定,要求费定尽快到朋友那里去,说服他拒绝诺贝尔奖。
(6)、《静静的顿河》069 《静静的顿河》070
(7)、《静静的顿河》037 《静静的顿河》038
(8)、作者描写了哥萨克在事变中穿行的历史,特别描写了事变对战争、家族与社会关系、爱情及两性、生态与农作这四条哥萨克氏族社会生命线的影响,描写了葛里高利顺应历史潮流追寻氏族社会真理的曲折历程。
(9)、《静静的顿河》023 《静静的顿河》024
(10)、(本文是《帕斯捷尔纳克传》第四十五章第一节,作者贝科夫,译者王嘎)
(11)、相反,就在同一时间,即1958年1月,彼埃尔·朱恩在《文学通讯》杂志上撰文,欢迎帕斯捷尔纳克《中篇故事》的法语译本(在法国,对他的关注成为时尚,开始翻译和出版他所有能被找到的文字),并且表达了如下观点:“帕斯捷尔纳克拒绝为了意识形态而牺牲他的诗人个性,他就像一位创作自由的卫士,代表着在自己国家被禁止或注定被遗忘的俄国作家的伟大一代。”
(12)、《静静的顿河》017 《静静的顿河》018
(13)、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主要作品《暮歌》《晨歌》,著名的《故事诗》在印度广为流传。《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亚洲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14)、▲肖洛霍夫受到人民的喜爱,每天都能收到无计其数的信件。
(15)、小说一经发表便获得了极高的荣誉。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到肖洛霍夫家乡维申斯克镇做客,讲话中称赞小说“揭示了普通人复杂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具有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对文学的发展有着原则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