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东施效颦形容什么
(1)、高考前一天,有家电视台做了一则各单位为考生提供良好的考试环境的报道。报道的标题是:“各地纷纷为莘莘学子们参加高考提供便利。”其中,一名记者在报道结束时说:“祝愿莘莘(xinxin)学子都取得好成绩。”看完之后,不由得为考生发愁:若是高考卷子上出现了这个词,看节目的学生该如何是好?
(2)、大家好,我是西安经开第一小学三年级三班的杜铭汐,今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个成语——东施效颦。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句,出自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意思是说,自己年轻时便读了很多书,文采很好,下笔如神。杜甫这样说自己不是自吹自擂,他从小努力学习,刻苦读书,七岁就写过歌颂凤凰的诗,九岁就能写很好的大字,十四五岁时就能写出像样的文章,二十岁时,杜甫的学问已经很渊博了。
(4)、况且,凡事一经效仿,总不大妙,多少带点儿东施效颦的嫌疑。
(5)、装出来的稳健成熟大有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假与无奈。
(6)、无奈之下西拉米只能将自己还是平民时候的装扮习惯带入王室,反而开辟了她自己的特色。
(7)、他的拟古诗、拟乐府大都脱离现实,跟着古人亦步亦趋,读来枯燥乏味。
(8)、丁铃《根》:“但要研究滋生他们的土壤,不必为之吹嘘、标榜,或东施效颦用作自已写作的榜样。”
(9)、(解释):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10)、(举例造句):领导说什么,他就说什么,简直是鹦鹉学舌。
(11)、(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12)、何以“刊”字为“删削”或“修改”?这还得从竹简木牍的使用说起。古人在竹简、木牍上刻写文字来记言述事,刻写有误需要修改时,就使用一种称为“削”的青铜利器削去一层后重写,这叫做“刊”.“刊”的本意,也就是用刀消除。《说文解字》说:“刊,多也。”既然多了,自然就要消除。
(13)、他模仿古人吟诗竟然模仿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
(14)、东施效颦: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
(15)、随便翻翻明清的小说或者笔记,“跳槽”一词不时可映入眼帘。徐珂的《清稗类钞》对“跳槽”给出了非常确定的解释:“原指妓女而言,谓其琵琶别抱也,譬以马之就饮食,移就别槽耳。后则以言狎客,谓其去此适彼。”意思说得很明白,最早这个词是说妓女的。一个妓女和一个嫖客缠绵了一段之后,又发现了更有钱的主,于是丢弃旧爱,另就新欢,如同马从一个槽换到了另外一个槽吃草,因此,这种另攀高枝的做法被形象地称为“跳槽”.后来这个词也被用到了嫖客身上。一个嫖客对一个妓女厌倦了,又另外找了一个,这种行为也可称为“跳槽”.是啊,同样一个词,妓女用得,为什么嫖客用不得?与此相佐证,明代冯梦龙编的民歌集《挂枝儿》里就有一首名叫《跳槽》的歌,歌中的青楼女子哀婉地唱道:“你风流,我俊雅,和你同年少,两情深,罚下愿,再不去跳槽。”妓女与嫖客互诉衷肠,最终达成的协议就是“再不去跳槽”.至此,“跳槽”的意思已经非常清楚,那就是专指风月场中男女另寻新欢的行为。
(16)、古代以粮食的石数计算俸禄,所以称之为“食”.“浮”指超过。这句话的大意是说,俸禄和职位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贡献,那就是类似于贪污;自己的能力和贡献超过了俸禄和职位,就可称得上廉洁。因此,古时候的“君子”宁肯让自己能力超过俸禄,也不愿俸禄超过自己的职位。后来,“人浮于食”变成了“人浮于事”,含义也有了一些改变。但不管意义怎么变化,古人的“人浮于食”的做法应当提倡。
(17)、而这一点被聪慧的诗妮娜学到了,并且相比西拉米,诗妮娜在自己的服装上面更加用心,服饰也更加华丽,从未将一件泰丝礼服穿过第二次,每一次都是崭新的样子。
(18)、但是诗妮娜赢了派头输惨了气质,在整体的隆重上,无疑诗妮娜才是用心的,甚至每一次搭配的鲜花,搭配的胸针都是不同的款式。花卉的颜色也尽量与自己的整体造型相符合,可是派头再足有什么用呢?
(19)、从汉朝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称为“中国”.比如,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把北朝叫做“魏虏”;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把南朝叫做“岛夷”.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
(20)、伯劳俗称胡不拉,是食虫鸟类,大多栖息在丘陵开阔的林地,为我国较为常见的鸟类。因为较常见,所以也就被写进了诗里。和伯劳一起走进诗里的还有燕子。譬如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就有这样的句子:“他曲未通,我意已通,分明伯劳飞燕各西东。”
2、用东施效颦造句子二年级
(1)、鸟尽弓藏,兔死狗烹(niǎojìngōngcáng,tùsǐgǒupēng)
(2)、快把你的回答(成语接龙)和(猜成语)的答案写在我们的留言区吧!(记得注明自己是打卡第几天哦~)
(3)、(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称颂老人
(4)、如果造的好,可以被选中,让所有的小粉丝们看到
(5)、其次是“莘莘学子”一词的使用错误问题。有很多词语,人们大体上经常看到或者使用,但是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在实际使用中常常用错。“莘莘学子”四个字连在一起,像个成语,其实不是成语,而是个自由组合的词组。“莘莘”是个叠字形容词,表示“众多”,在古汉语中用途比较宽泛。“莘莘”出自《国语·晋语四》:“周诗曰:莘莘征夫,每怀靡及。”《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辞书均释其为“众多”之意,这样,“莘莘学子”应是“众多的学子”.
(6)、上述两句话中的“不足为训”都用错了,原因就在于不了解这个词的准确意思。“不足为训”一词出自明代胡应麟的《诗薮续编》卷其中有一句话:“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
(7)、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二二回:“一会出来,秋华堂坐席,李夫人首座,问起凤来仪酒令,秋痕一一告诉。三位太太都十分赞赏。李夫人道:‘我们何不做个东家效颦。’”
(8)、后来我飞到了一所大学的中文系,当读到“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的诗句时,我才知道了自己从前的误读。
(9)、哲學不只是對古人的研究,更不是把那些古老的話語做一番概括而已﹗哲學也是創作,也是文學的創作,誰說《莊子•逍遙遊》不是哲學,誰說它不是文學,它既是文學,也是哲學。誰說尼采(FriedrichWilhelmNietzsche),1844--1900年)寫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AlsosprachZarathustra)不是哲學,誰說它不是文學,它既是哲學,也是文學。文學有創作,哲學一樣可以有創作﹗寫情、寫景是散文,論理、辯說,何嘗不是散文。法國的蒙田(MichelEyquemdeMontaigne,1533-1592)散文,誰說不是哲學的創作呢﹖我自來就認為哲學可以創作,在高中時寫《論「恆」與「變」》,寫《理性的呼喚》,大學時寫《歷史哲學臆說》,寫《論「1」與「0.9999………」》,寫《哲學手記》,這既是哲學,也是文學,哲學不能只是研究,哲學也須要創作。當然,創作的好不好,那可是另一件事,但總不能不創作。
(10)、其贬义之称,最早见于明末陈汝元所著《金莲记》一书。清代以后,“衣冠禽兽”一语遂用做贬义,泛指外表衣帽整齐,行为却如禽兽的人,比喻其道德败坏。
(11)、一个人有不懂的问题向别人请教,既然自己的学问比不上别人,又何谈“不耻下问”呢?在交往中,千万注意别犯这种错误。
(12)、(解释):生:生硬。指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运用别人的经验,照抄别人的办法。
(13)、画龙点睛(huàlóngdiǎnjīng)
(14)、例1我们是应用了短语结构中的偏正关系和词性进行解题。
(15)、出处:出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者,沾沾自喜耳。”沾沾:自得的样子。
(16)、近义词: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亦步亦趋、衣冠优孟、里丑捧心、画虎类犬、鹦鹉学舌、鸲鹆学舌、邯郸学步、优孟衣冠、一步一趋
(17)、在“不足为训”这个词语中,最关键的是“训”字,“训”在这里不作“教训”解释,而是“典范、法则”的意思。如此,很容易断定“不足为训”的意思为“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可是,上面的句子都理解成“不足以成为教训”,跟要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
(18)、价值连城(jiàzhíliánchéng)
(19)、吠形吠声(fèixíngfèishēng)
(20)、西拉米身上那股淡雅的气质,精雕细琢的美貌,都不是诗妮娜能够对比的。似乎诗妮娜也知道自己的缺点,所以选择了动脸。
3、东施效颦造句子二年级
(1)、他模仿小品演员赵本山的语言和动作,学得活灵活现。
(2)、的确,公历7月正是炎炎夏日、骄阳似火的日子。这句“七月流火”猛一看上去确实像是在形容盛夏炽热的气温,再比作迎客的热情,也可以说是顺理成章。
(3)、如此,“阿堵物”虽然不是最重要的,但也是不可缺少的。天天饿得前胸贴后背,看谁还不言“阿堵物”。
(4)、田登,出生的时候早产,大大的脑袋,两只极小极小的鼠眼,往上兑,眉不清,目不秀,身材矮胖。从小顽劣,又是出自富豪之家,便总是欺负小朋友,而小朋友们也常常拿“凳子”取笑他。他受不了这个气,便向他爹田百万说:“他们都拿‘凳子’取笑我,我长大当官以后,一定要让所有人都不说这个字。”
(5)、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绿袍。所以,当时“衣冠禽兽”一语是赞语,颇有令人羡慕的味道。
(6)、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天运篇》记载的一段故事,说的是关于西施的传说。
(7)、他用口技模仿火车开动的声音真是惟妙惟肖,让人叹服。
(8)、如果留意的话,在书籍、报刊或网络上,经常可以看到用错“凯旋”一词的情况。比如,2006年5月12日,体总网上就有中国残奥管理中心发布的题为“第四届国际残奥会中国举重代表团凯旋而归”的报道。《体坛周报》上也刊登过题为“郭跃抱着奖杯不撒手凯旋而归刘国梁一醉方休”的新闻。
(9)、尤为让人感到遗憾的是,“阑珊”二字为零落之意,辛弃疾词中“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说元夕灯会的高潮已过,灯火零落,游人稀疏,而相约的人还在等着他,可有些人聚会时偏偏要拿“灯火阑珊”来形容聚会气氛很好,实在是错得离谱。
(10)、所以,后来有人开始在光秃秃的石头上开始刻字记录父辈的功绩,这就是今天我们见到的墓碑。从某种意义上说,武则天的无字碑倒是歪打正着,有点符合古礼的要求。除此之外,其他人就显得有些东施效颦了。
(11)、太超前往往曲高和寡,得不到市场的认可,但纯粹地克隆别人、亦步亦趋地跟风也不会有好的市场效果。
(12)、于是想起了“人浮于事”这个成语。如果了解了这个成语的来历,就会发出更多感慨了。
(13)、還記得,做博士生時,我曾拿嚴復所譯「群己權界論」與今譯的「自由論」,在對勘原著「OnLiberty」,在古今、中外的翻譯、譯述、詮釋的對比過程裡,體會此中的句勢、語法、語意、脈動、韻律,推敲再個中甘苦,如水冷暖,不飲豈能有知﹗當你看到嚴復把「individuality」譯成「特操」,而不是譯成「個性」﹔把「OfIndividuality,asoneoftheElementsofWell-being」譯成「釋行己自由以明特操為民德之本」時,一定會覺得此中大有隱情在,這與整個文化傳統有著密切的關係。這也讓我們真正見識到了所謂「理解」與「詮釋」都離不開文化的基底與依憑。我以為做一個語文的學習者要有這些見識,才不會落入狹隘的視點裡,坐井觀天。
(14)、老花匠把这口传家宝敲了三下,那是当年一位老状元送给他们家一个德高望重的祖先的礼物。
(15)、一个人如果不考虑自身的条件而东施效颦,最终只会弄巧成拙。
(16)、(近义词) 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亦步亦趋、鹦鹉学舌。邯郸学步、优孟衣冠
(17)、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武则天时代的宰相娄师德以仁厚宽恕、恭勤不怠闻名于世。凤阁侍郎李昭德骂他是乡巴佬,他一点也不生气:“我不当乡巴佬,谁当乡巴佬呢?”当时名相狄仁杰也瞧不起娄师德,想把他排挤出朝廷,他也不计较。后来武则天就告诉狄仁杰:“我之所以了解你,正是娄师德向我推荐的。”狄仁杰听了惭愧不已。正因为娄师德宽容待人,所以司马光评价他“宽厚清慎,犯而不校”。
(18)、功败垂成(gōngbàichuíchéng)
(19)、从大处说,中国古代诗歌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古体诗,另一类叫近体诗。古体诗的称呼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于是,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按照诗句的字数,有四言(如《诗经》)、五言(如“汉乐府”诗)、七言(如曹丕《燕歌行》)、杂言(如李白《蜀道难》)等。古体诗押韵较自由。
(20)、然而这些都是有模板的,真正的开创者是来自平民的西拉米。
4、东施效颦造句子一年级
(1)、如果了解了“训”的各种含义,“不足为训”这个词就好理解了。
(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nìngwéiyùsuì,bùwéiwǎquán)
(3)、乘风破浪(chéngfēngpòlàng)
(4)、崔语桐,经开一小三年级三班学生,体育课代表。兴趣爱好很广泛,喜欢画画、游泳、还喜欢旅游和看书。在学校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关心班级,是老师得力的小助手。
(5)、告示贴出后,百姓们看了都很惊慌,尤其是一些外地来的客人,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真以为官府要在城里放三天大火呢!都纷纷收拾行李,争着离开这是非之地。当地的百姓,平时就对田登的蛮横无理已经非常不满,这次看了官府贴的告示,更是气愤万分。
(6)、了解章法是必要的,識得語法也是應該的,但光記住如何的章法,單記得語法的結構之為何,那是不經事的。重要的是,多造句子,語法熟了,成了你自己的句子,這句子直透到心底,直透到身體,反應了整個生活世界的脈動。多作文章,章法熟了,成了你自己的文章,這文章是你身心靈的聲音吶喊,或是含情脈脈,或是離情依依,或是振拔乎天地,或是沉吟乎滄桑,總之,它寫的是你的體會與感受。容或手鈍,容或技拙,但熟能生巧,巧能通神,一旦通了神,自能運轉無方。思想、情感都可妙筆生華的躍然紙上。
(7)、《英雄本色》在华语电影中的经典地位自无需多言,而丁晟敢于去挑战这样一个经典IP,确实有着不小的勇气,可惜的是这种勇气从成片来看只是有勇无谋,《英雄本色2018》所给人在观感上带来的并不是后来居上,甚至连一部合格的警匪片都很难算的上,电影在剧情上几乎并没有对原有剧情做出能让人能眼前一亮,与时俱进的创新,其只是一再的单靠卖弄情怀来预想感动观众,然而人物选角的失败令电影无从做到这一点。
(8)、是幸,是不幸﹗原不是用揣想的,也不是用計算的,而是用貞定的,用承諾的﹗
(9)、03一个人如果不考虑自己的条件而东施效颦,只会弄巧成拙。
(10)、“训”字的义项有以下几种:第一种,典法曰训。如《诗经·大雅》:“古训者,故旧之道,故为先王之遗典也。”第二种,教诫曰训。如《齐书·颜之推传》:“之推撰家训二十篇,行于世。”第三种,道物状貌,说事义理之文曰训。如《史记集解·序》:“具列异同,兼述训解。”第四种,解说、训诂曰训。如《曾国藩家书》:“吾观汉魏文人,有两端最不可及,一曰训诂精确,二曰声调铿锵。”第五种,告诫曰训。如《扑满赋》:“明远鉴之退止,训劳谦之轨躅。”第六种,训练,是指养成其善良习性,锻炼其体魄、智能,使之品性端方、技艺精专。另外,“训”字还作“顺”、“驯”的通假字。
(11)、蒲田村,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庄,方圆几千里,山、塘、田、地……树木茂盛,水清田肥。这些地方,大多都归村上的富翁“田百万”所有。这个老地主——田百万,虽家中良田万倾,但身边却无一子。于是,他到处花重金请风水,请高人卜卦。到了40岁时,终于得了一个儿子,视他为掌上明珠。
(12)、07他以为把名画拿来模仿,就会成为大家;但往往是东施效颦,徒惹人笑。
(13)、(举例造句):至于搞工业,还得照猫画虎地跟人家学。
(14)、好句:姐姐通今博古,色色都知道,怎么连这一出戏的名儿也不知道,就说了这么一套。这叫做《负荆请罪》。
(15)、唐代诗人韩愈曾经写过一首题为《东都遇春》的长诗。诗中说:“尔来曾几时,白发忽满镜。”其中,“曾几时”后来就固定为一个词语“曾几何时”,这个成语在后来的诗文中多有运用,比如以下两句:
(16)、布丽吉特度假归来晒黑了!棕色西装配白裤霸气又优雅,身材真是好
(17)、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朕”虽然是皇帝的自称,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的意思并不等同于其他第一人称代词“余”、“吾”、“我”等词,“朕”的意思更接近于“我的”.譬如在《离骚》中,屈原就这样说过:“朕皇考曰伯庸。”显然这里“朕”的意思就是“我的”.
(18)、造成这个不文明的口语传播开来的原因在于,一些影视传媒机构的不负责任,一些影视明星的刻意模仿和一些年轻人的盲目跟风。他们根本不知道“哇塞”是什么意思,只是主观地认为“塞”是一个叹词,跟“哇呀”、“哦哟”、“呜呼”差不多,仅仅是表示惊叹而已。所以,不管男的女的,也不论老的少的,赶时髦般地抢着用,开口闭口就是一个“哇塞”。
(19)、据说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宋朝有一位老爷爷养了一群猴子,他懂得猴子的心理,猴子们也听得懂他的话,因此他特别疼爱这些通人性的小动物,经常缩衣节食来满足猴子们的食欲。有一年,村里闹了饥荒,人连饭都吃不饱,更别说猴子了,老爷爷不得不减少猴子们的粮食。他怕猴子看见粮食减少了会生气,就和猴子们商量。他说:“从明天开始,上午给你们三颗果子,下午给你们四颗,好吗?”猴子们听后特别生气。老爷爷看到它们这样的表现,连忙改口说:“那我上午给你们四颗,下午给三颗,这样总可以了吧!”猴子们一听以为粮食增加了,高兴地在地上滚来滚去。后来人们凡是见到有人反复不定或变来变去,就会说他“朝三暮四”。
(20)、北宋时,有个州的太守名叫田登,为人心胸狭隘,专制蛮横。因为他名“登”,所以,不许州内的百姓说到任何一个与“登”同音的字。说到他这个忌讳,还真有些来历……
5、用东施效颦写一句话
(1)、传说,春秋时越国有个绝色美女,名叫西施,是一个采樵的女郎。据《吴越春秋》或《越绝书》等书记载,当初有人发现了这个美女,就把她献给越王勾践,勾践又把她送给吴王夫差。后来越国打败吴国,报复国仇,西施曾为祖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西施的名声于是流传。两千余年来,人们一直把西施作为最典型的美女形象。
(2)、东窗事发(dōngchuāngshìfā)
(3)、因而,从古到今,炙手可热都为嚣张跋扈之意,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了该词的本义。
(4)、栏目策划:三年级语文组 | 指导老师:李鹤
(5)、“杏林”是中医界常用的一个词汇,该词产生于汉末,和该词直接有关的主人公是东汉时期福建籍医生董奉。
(6)、装出来的稳健成熟大有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假与无奈。
(7)、每个人自有特质,何必如东施效颦般胡乱模仿?
(8)、“中国”一词最早见于周代文献,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中国”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古代文献记载中,“中国”一词有五种不同含义:一指京师,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三指中原地区;四指国内、内地;五指诸夏(华夏)或汉族居住的地区和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
(9)、「翻譯」其語意、句勢都得相應,「詮釋」則重在意義的展開、衍申與闡發。
(10)、山有耸立的高峰,树有生长的高度,唯有心灵可以无边无际,无限宽广。
(11)、点石成金(diǎnshíchéngjīn)
(12)、这个故事出自战国.庄周的《庄子.天运》,西施乃是赫赫有名的美女,生来就婀娜多姿,因此即便是捧心皱眉也显得美丽动人,而丑妇本来就生得丑陋,却又要去学习西施捧心皱眉的样子,那结果必然是丑上加丑。东施效颦的故事是说丑人不知道自已丑,硬要去学倾国倾城的美人的模样,结果肯定是越学越丑,从而说明不论做什么事,如果盲目地去模仿人家,有时是会得到相反的效果的。宋代乐史所著《太平寰宇记》记载:“诸暨县有西施家、东施家”。宋代黄庭坚等人才确言有“东施效颦”这么一说。
(13)、“回首分携,光风冉冉菲菲。曾几何时,故山疑梦还非。”(赵彦端《新荷叶》)
(14)、1,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例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江水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谓发源滥觞者也。”
(15)、她气质不好、再怎么模仿明星、也只不过是东施效颦罢了。
(16)、前年春节,为了烘托气氛,某省一家地市级电视台就拿城市夜景来做节目,并且把文字报道贴到网上。网页上,展示了该市灯光璀璨、雍容华美的除夕夜景,的确很美。报道的标题为《灯火阑珊不夜城》。作者怀着美好的意愿,原本想更深地感染读者,却把“灯火阑珊”这个经典词语用错在了标题中。除此之外,还曾经在报纸上见过诸如“五一长假期间,游客们意兴阑珊”之类的句子,在电视上听那些主持人说“现在整个城市夜色阑珊,市民们在广场上尽兴地游玩”等话语。
(17)、上述这两个句子中也就是一个类似问题:把“忝列”使用在第三人称上。古时的皇帝自称“寡人”,那么能不能据此称皇帝为“寡人”呢?如果是这样,那就不是谦虚了,而是在讥讽皇帝是寡德之人。
(18)、还是先解释一下上面那几句话。子路姓仲名由,又称季路,是孔门弟子之一。子路出身寒微,其性耿直好勇,为人轻率粗莽,性情真挚,事亲至孝,长于政治。先后在鲁、卫二国为官,后随孔子游学于列国。孔子对子路十分喜爱,常责之以正其行。
(19)、在句子中一般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20)、但是,自“五四”以来,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现代中国人与包括古诗词在内的传统文化已经相当隔膜了。不仅如此,就连一些基本概念,人们也很难分得清了:譬如“古体诗”和“近体诗”.很多人认为清朝之前所有的诗都可以称为古体诗,民国以来的诗则应该称为“近体诗”.此乃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1)、两败俱伤(liǎngbàijùshāng)
(2)、窗外耸立着一颗颗挺拔的松树,坚定而又有气魄!
(3)、近些年來,我開了一門「人文學方法論」的課,學生們問起為學方法,說起讀書,起先是朦朦朧朧,如何是好,一時起興,依循《易經》之理,口占一首,以為說解。詩曰﹕
(4)、紧跟在谭宏后面的是几个乡绅模样的跟屁虫,无不哈着腰亦步亦趋坠在谭宏屁股沟上,一脸的奴颜婢膝样,应是当地狗仗人势的土豪劣绅无疑。
(5)、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时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后来任用李林甫为宰相,政治开始腐败。公元745年,他封杨玉环为贵妃,纵情声色,奢侈荒淫,政治越来越腐败了。李林甫死后,唐玄宗便任命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做宰相,把朝廷政事全部交杨国忠处理。一时间,杨家兄妹权势熏天,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
(6)、他细细的端详着手里这件艺术品,好久都没回过神来
(7)、 第二天,丢了斧子的人上山去砍柴,他在一颗树下发现了他丢的那把斧子。原来,他上次砍柴,忘了将斧子带回家。回家后,他再留心观察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走路的样子不像偷了斧子的;他的神色表情也不像偷了斧子的;他的言谈举止更不像偷了斧子的,那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像偷了斧子的了。
(8)、想到这里,我一闪身,躲过白狼的攻击,脚下未做停留,而是转中宫踏死门,亦步亦趋追上白狼,探手便是一招金针度人,直刺到白狼腰间。
(9)、首先,正常情况下宴席总会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客人-通常是出席的最年长的女性。
(10)、东施效颦的意思:东施:代指丑妇;效:效仿;颦:皱眉头。原比喻不知道人家的好处何在,不根据具体条件,盲目地胡乱模仿别人的长处,结果效果适得其反陷入可笑的境地。现泛指仿效者的愚蠢可笑。
(11)、黄粱一梦(huángliángyīmèng)
(12)、小朋友们,根据下面的关键词,你知道明天要讲的成语故事是什么吗?
(13)、西拉米曾是红灯区的舞女,这个身份使得她不被王室其他成员接纳,诗丽吉更是任何珠宝都不愿意给西拉米使用,至少如今的诗妮娜和苏提达还能用诗丽吉的项链手镯等等,可是当年西拉米的身份被诗丽吉唾弃。
(14)、因此,对于“平天下”必须有正确的理解,才能真正理解儒家理想,才能真正做好儒家所说的八件事。
(15)、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用他自己刻骨铭心的经历给我们上了意味深长的一课。
(16)、你自以为聪明的仿效别人的设计,制作出这么一件既不精巧又不实用的器物来,我看只是东施效颦地令人感到可笑罢了。
(17)、要推敲、要琢磨,熟能生巧,巧能通神,一旦通了神,自能運轉無方。
(18)、东施效颦: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
(19)、难兄难弟(nánxiōngnándì,nànxiōngnàndì)
(20)、中国有悠久的诗歌传统,从孔子的“不学诗,无以言”开始,诗歌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两千多年来,作诗几乎是每一个中国读书人必须具备的修养,就连引车卖浆者也能说几句“床前明月光”、“春眠不觉晓”来。
(1)、所以,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以唐朝为时间参照的一对概念,如果把时间参照点错误地移到现在来理解“古体诗”和“近体诗”,犯错误也就在所难免了。
(2)、“读书破万卷”中的“卷”字指书籍的册本或篇章。如果仅仅以数量而言,这个数目的确不少,而实际上万卷书并没多少内容,因为卷本指串起来的竹简。古人一卷书的篇幅,只相当于现在的一章。一个人从七岁起每天读三卷书,到不了二十岁就能读万卷书。至于读书的种类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大概除了四书五经等基本的书目外,可看的书的种类得视家中藏书情况了。中国古代能读过百种书以上的读书人,就算是很博学了。
(3)、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天运篇》记载的一段故事,说的是关于西施的传说。
(4)、 每天回答(大礼帽提问)中的问题,并在文末的留言区留言
(5)、因为竹简木牍都要反复使用,可以把旧文削去,重写新文,这个过程就称“刊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