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有教无类还有什么
(1)、l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先进》)
(2)、关于教育目的:致力于通过教育培养一批“士”和“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
(3)、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内在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影响非常大。人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也是同样的意思。
(4)、l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5)、回复”面试“ 可获得面试密训课程信息及中冠名师在线指导
(6)、l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
(7)、l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
(8)、l 冉求曰:“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雍也》)
(9)、其实,我们的孔子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说出,有教无类这样因材施教的话!还有,我觉得他说的当仁不让于师,可以说是最好的说出了教育的意义!可是,现在谁也没有听进去!
(10)、 C.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1)、 持积极的教育方法,主张“强说人”。认为儒家的“不扣则不鸣”的方法很消极,会错过教育时机。
(12)、C项:孔子是我国首倡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与题干不符,排除。
(13)、l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八佾》)
(14)、l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15)、2荀子十分强调教师的尊严,以为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
(16)、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17)、l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季氏》)
(18)、l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宪问》)
(19)、中国古代第一位提倡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是()
(20)、因材施教:闻斯行诸;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2、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1)、l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2)、A项:“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孔子的启发性教学原则,孔子也是世界最早提倡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教育家。与题干不符,排除。
(3)、第四孔子认为所有人都要接受教育,无论他是什么样的人。因为教育可以提高人的能力和品质。
(4)、l 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籍教育体系的基础;
(5)、再看十多年前的文字,我又想起了子路曾经都把孔子逼的对天发誓了,还有颜回和孔子开玩笑“子在,回何敢死”。这样的师生关系,是不是也值得现在的教育借鉴呢。
(6)、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7)、《书》又称《尚书》,古代历史文献汇编。是根据一些历史文献编撰而成。
(8)、关于教育内容:“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是指文化知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行、忠、信是道德行为规范要求。不足之处在于缺少自然科学知识和劳动知识内容。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道德教育内容占有重要地位,文化知识学习是为道德教育服务的。
(9)、l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0)、l 情: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
(11)、教育主体:孔子是中国第一个以教育为职业的人,在他之前不农不工不商不仕,而只以讲学为职业并以此谋生的人是不为我们所知的。
(12)、而在当仁不让于师里,我也能感到我们的文化精英们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岁月中,怎样去知道他们的人生!我记得,好象是唐朝的房玄龄让当时的一个神童把他给教育了一番,可是他并不生气,还把称为小友,让他处理事情,这个孩子后来也成为了栋梁!而我们可以从小友上知道,房玄龄没有把这个孩子当成孩子,而是把他当成了他的知心朋友,连这个孩子对他的教育他都能虚心接受,我想这就是当仁不让于师的涵义吧!我想着也是房玄龄领会了孔子的另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而这个师不在年龄,而在于他的道德和学问!这也让我想起了我以前的一件事,在家的时候,在市中心的一个下围棋的地方和一个孩子下了一盘棋,我输给他了,从这里我也想到了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实,有时侯孩子们在很多地方也是可以教育我们大人的!只是我们有时老是摆着什么家长,老师的臭架子,以为我是长辈,只有我教育你,哪有你教育我的份!我想说,你们这些成人们好好看看《论语》吧,看看我们的第一代教育家是怎么做的!
(13)、l 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述而》)
(14)、 孔子强调,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现状,来决定教什么。不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学习同样的东西。这一点,与儒学宗教化以后的思想是完全不同的。
(15)、《诗》是中国最早的诗歌选集。诗有风、雅、颂三种类型。
(16)、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他对后世的教育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学说和他的事迹,弟子们各有记录,后来汇编成一本书,名为《论语》,这是研究孔丘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材料。
(17)、中国教育学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主要学四个人和一本书。四个人:孔子、孟子、荀子、墨子,一本书:《学记》。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掌握以下内容:
(18)、我想从这也可以看出,学生是可以教育的,而怎样教育学生,是全社会需要作出努力的事情!应该象那位老教师一样,爱他的学生,用爱去感化他的学生!而不是在这一段视频在网络上播出以后,举世哗然,愤而讨之,这样是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的!现在,我们社会应该到了反思的时候了,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变成这样,难道我们的社会就没有责任吗!
(19)、荀子:1荀子认为教师工作是崇高而伟大的政治职业,只有儒者和君子圣人来承担;教师是以礼义来教化士农工商的职业政治文化工作者。因此,他特别强调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20)、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3、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1)、l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阳货》)
(2)、l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3)、(解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礼记·学记》,不是孔子提出的观点。
(4)、l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述而》)
(5)、l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6)、孔子提出了儒家学说,尽管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而《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7)、关于道德修养: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
(8)、l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
(9)、孔子出生于没落奴隶主贵族家庭,“少也贱”,长期生活在下层人物中,了解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同时,他又有与当权者交往的机会,进可为官,这就是孔子既忠君又爱民思想产生的原因。
(10)、关于教育作用:提出“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孔子认为教育对国家稳定、社会的发展有作用。
(11)、回复”课程“ 可获得总部及各地市开课最新详情及中冠名师在线解答疑惑
(12)、关于教育作用:提出“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孔子认为教育对国家稳定、社会的发展有作用。
(13)、l 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对教育教学方法有新的创造,他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原则等都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
(14)、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忽视了教育,那就等于失去了国家发展的条件,削弱了竞争实力,从而使民族走向没落!但是教育又不是教条,不是老师说什么,学生做什么,而是教学生做人,学会生存,还有学会创造!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创造力,就是教育的失败,其结果也是令人担忧的!
(15)、D项:孔子提倡学思习行的教学过程,强调学习要与行动相结合。与题干不符,排除。
(16)、教育内容: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17)、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18)、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思想。题干这句话的意思是只学习不思考就会变得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变得懒惰。体现出孔子学与思并重,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故B项正确。
(19)、我在2007年6月1日写的《我看传统文化中的教育》中写了:
(20)、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4、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
(1)、l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
(2)、 孔子强调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思考的机会。也就是说,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他们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才有可能真正地取得进步。这一点也是与西方主流的的完形教育理论一致的。孔子竟然在没有实验条件和实验设备的前提下,在几千年以前,就能提出这样科学先进的教育理论。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孔子确实是一位货真价实的教育家。
(3)、本题考查教育学历史人物。ACD三选项的内容都是孔子的教育言论。中国战国时后期墨家对知识的一种分类。他们将知识按其来源分为三类:“知:传授之,闻也。方不(障),说也。身观焉,亲也“(《经说上》),即亲知、闻知、说知三种知识。故选B
(4)、道德教育内容:以“礼”和“仁”为核心,“仁”的核心是爱人
(5)、《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6)、孔子主张“学而时习之”,对学习过的知识要时常复习才能牢固掌握。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另外,还强调“学以致用”。
(7)、l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8)、孔子是我国历史上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实现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是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并了解学生的特点。孔丘了解学生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谈话,二是个别观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9)、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C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11)、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使得孔子的学生年龄、社会成分、文化水平、性格等差别很大,没办法进行统一教学,因此,孔子采用了因材施教教学法,有效解决了个体差异性问题,加速弟子成长成才。应用因材施教教学法的前提就是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孔子认为可以通过谈话法和观察法进行。通过与弟子交谈及观察他们的所作所为了解其思想,根据弟子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育。在《论语》中,有孔子对两个弟子相同问题的不同解答,是因为两个弟子的性格不同,处事的态度也不同,这也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学法传承至今也运用在当今教育教学中。孔子的教师观是现代教育仍需遵循的重要教育思想孔子认为教师应该首先具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职业素养。学而不厌是指教师应该掌握广博的知识,博学多识,并在自己教授的领域里充实自己,不断学习,热爱学习的精神。诲人不倦是指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有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全心全意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而不知疲倦的精神。孔子终生好学乐学,一生热爱教育事业,投身教育事业,他的教育精神令人敬佩不已。孔子作为教师的楷模,他对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至今也没有改变,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成为当代教师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
(12)、对于家长,我想说,孩子生出来,不是吃饱穿暖就行了的事,孩子的做人,家长也是起到很关键的作用的!养不教,父之过,教育不好,家长是要有责任的!而在这方面,传统文化也会给家长很多的!多去看看传统文化,多去贴近传统文化,对于孩子,对于家长,都是有好处的!而这在孔子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中可以说是传统文化对家庭教育最好的展现!我想这是需要家长去学习的!可以说,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教育,是要家长和孩子做朋友,象孔子的学生中,有很多都是父子一块向孔子学习的,象颜回父子,曾子父子!从这些我们都可以看出传统文化中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也可以拿当仁不让于师来说,如果孩子说的话对,家长必须得听,我想这也正是传统文化给予我们的教育意义!
(13)、 因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开动脑筋去积极的思考和认真地练习,才有可能真正的去理解和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孩子不动脑子思考问题,也不认真练习,那老师就无法把知识和能力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其实只对一部分小学生才管用。用在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身上,几乎毫无收效。
(14)、l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尤病诸。” (《宪问》)
(15)、孔子提出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孔子提倡启发诱导教学法,目的在于训练弟子的思考能力。孔子认为,应该引导弟子积极思考探索新知识,激发弟子的求知欲望,进而提高弟子的思考能力。或在弟子遇到疑惑时,摆明道理正确引导,让弟子深入思考,举一反三。时至今日,启发诱导教学法在我国当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家要求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课堂导入环节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16)、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想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17)、l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8)、在《我看传统文化的教育》中我写了如下文字:
(19)、l 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好知不好学,其弊也荡;好信不好学,其弊也贼;好直不好学,其弊也绞;好勇不好学,其弊也乱;好刚不好学,其弊也狂。(《阳货》)
(20)、l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
5、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因材施教吗
(1)、 美国的高收费的私立学校,为孩子和孩子家长提供高品质的教育管理服务。这类学校不仅收费高,以致于普通的美国家庭根本负担不起,而且管理极其严格,如果孩子的智力水平不达标也根本适应不了。只有具有良好的遗传基因和良好的家庭背景的美国家庭,才选择这样的学校。这类学校,不仅教孩子们学很多很多的知识和技能,还从小就培养孩子们的精英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所以,美国的私立学校和中国的私立学校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中国的私立学校与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是不一致的。
(2)、孔子的时代正是奴隶社会逐渐衰亡,新兴封建制度逐渐兴起的历史过渡时期,他是这个过渡时期的过渡人物。孔子的思想基本上代表了当时比较开明的奴隶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前进的倾向和要求。
(3)、孟子:孟子的教育方法可分成教育者施教的方法和指导接受者学习时应有的基本态度两方面。
(4)、关于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
(5)、l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
(6)、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他提出了许多意义深远的教育言论,下列不属于孔子的是()。
(7)、 孔子认为,人和人的智力水平天生就是有差距的。现在基因研究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只有那些智力水平有足够的先天优势的人才能被培养成高端人才。这就好比一个直身高只有八十厘米的人,无论怎样培养,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十分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与现在的美国主流教育思想是一致的。事实证明,这种模式非常有助于于高端人才的培养。比如美国的基础教育明确地划分精英教育和平民教育两种模式,孩子的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自由选择。
(8)、关于教育内容:“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是指文化知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行、忠、信是道德行为规范要求。不足之处在于缺少自然科学知识和劳动知识内容。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道德教育内容占有重要地位,文化知识学习是为道德教育服务的。
(9)、 孔子不赞成用同样的标准和方法对待所有的学生。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来确定学什么和怎样学,或者是根据孩子的自身客观条件来判断他值得教育还是不值得教育。教育不能搞一刀切,应该因材施教。
(10)、准老师,你好!今天小冠为你带来教育基础知识高频考点之—
(11)、孔子是第一个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论述教育的作用的思想家。在人性论上,孔子还把人性分为三等,一等是“生而知之者”,属于上智;二等是“学而知之者”,属于中人;三等是“困而不学”,属于下愚。“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指的是中人这部分,中人是有条件接受教育,可以对它们谈高深的学问。
(12)、l 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13)、教育内容特点:偏重社会人事;偏重人事,轻视武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14)、学而优则仕,从平民中培养德才兼备的从政君子。
(15)、孔子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传承两千多年,一直指引着中华民族教育发展,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现代教育发展。
(16)、l 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子罕》)
(17)、教育方法:学思结合、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
(18)、(解析)《学记》是战国后期出现的一部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其中的“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辅”“师严而道尊”等思想,至今仍然有着积极意义。
(19)、孔子主张以“礼”为道德规范,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其道德教育思想体系大体是以“孝悌”为本,以“礼”为规范,以“忠恕”为一贯,以“中庸”为准则。此外还提倡智、勇、信、义等道德。
(20)、 孔子重视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主张要让学生们尽可能多的去独立自主地、积极地思考和自学,不到关键的时候,不要随意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诱导,更不要随意地去做过多的讲解。
(1)、关于教育原则: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2)、关于教育对象: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
(3)、再看这2007年写的,我还在想,有教无类什么时候能实现呢?
(4)、l 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5)、l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宪问》)
(6)、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
(7)、孔子出生的鲁国是当时文化的中心,周朝的典章制度在鲁国保存得最完整,孔子自幼受到西周文化熏陶,因而对周礼非常熟悉和钦佩,“吾从周”便是他发自内心的活语。
(8)、l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诸?”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
(9)、l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于予与何诛?”(《公冶长》)
(10)、l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11)、《礼》又称《士礼》,传于后世称为《仪礼》。孔子认为,礼是立国之本,在社会生活中有重大的作用。
(12)、A.《礼记》B.《学记》C.《论语》D.《老子》
(13)、提起孔子教育思想,自然想到“治国安民要靠教育”“性相近,习相远”“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等,涉及包括教育作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对象、德育及教师素质等教育领域的诸多方面。这些震古烁今、历久弥新的教育思想经过历代传承至今,是我国教育发展中的宝贵财富,对现代社会教育仍有着深远的影响。"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仍是当今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思想。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并将此作为其办学方针。“有教无类”指不分贵贱、贫富、种族、国别和年龄,人人都可以入学,接受教育。孔子认为,只要有学习的愿望,并履行师生见面流程,就可以拜师学习,成为其弟子;其弟子有贵族子弟孟懿子,也有“贱人”仲弓,“鄙家”子张,有家累千金的子贡,也有捉襟见肘的原宪和穷居陋巷的颜回。孔子的教育对象不论出身贵贱,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满足了平民渴望接受教育的愿望,培养了大量人才,推动了当时社会的正向发展。
(14)、孔子“仁爱”的教育主张培养了德才兼备的人才,也为我国当代教育重视德育做了重要的铺垫。现如今,我国同样非常重视学生的德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完善学生人格,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孔子的教学方法仍是现代社会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孔子教导弟子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学、思、行结合。“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的主导思想,而获取了知识之后,就要思考。在《论语》中,孔子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来论述学与思的关系,说明要想有效学习,就要学思结合。孔子强调“学以致用”,说明学习是收获知识的一种手段,行才是真正掌握知识的目的。因此,正確的学习和教学过程,就是要做到学而思而行。对于现代教育而言,正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在活动中考察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运用程度。
(15)、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16)、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历经传承演变至今,推动了教育公平理论的深入发展。我国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部分地区试行了十二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成为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让学生接受平等教育,并大力倡导全民终身教育。此外,国家行政部门根据各地区实际发展的现状来科学合理的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使全国各地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相对平等,人人享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仁爱”的教育主张培养了德才兼备的人才,也为当代教育重视德育做了重要的铺垫。孔子主张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在他“学而优则仕”的教育观点中,强调要通过培养平民中德才兼备的人才去做官。孔子非常重视弟子的德行修养,向弟子传授“礼”外在的道德规范和“仁”内在的仁爱之心的德育内容。
(17)、作者认为孔子的教育作用观就是“教育是和政治分不开的,教育工作就是政治工作的一种形式”、“孔子之努力于教育,也就是为培养自己的实力,作为政治资本,以便更有效地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基于这一目的,孔子非常重视教育,他把教育和人口、财富作为立国的三大要素。
(18)、以上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孔子的教育思想。
(19)、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