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哪本书上
(1)、当读到他临终之前遥望天际,唱出“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唱出唱着,悲从中来,泪如泉涌时,我也禁不住泪如雨下,为他那不为世用的旷世之才深感痛惜!
(2)、墨子是我国战国初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
(3)、而《学记》是《礼记》的一篇,礼记作者就不定,学记也不一定是孔子弟子写得。
(4)、荀子是我国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5)、·孔子提醒学者勿尽在言语上求高远,当从行事上求真实。有真实,始有高远。行为与所学互相融化,平日一举一动,表里如一。
(6)、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认为“庶”与“富”是前提,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
(7)、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支柱,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影响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心理素质、文化素养与民族性格。复兴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和平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标志。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办一所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学校”的深层目标和追求。
(8)、孔丘(公元前551~前479)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字仲尼,世人尊称孔子。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9)、人性论:性恶论(外铄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10)、晚年修订“六经” 《诗》《书》《礼》《乐》《易》《春秋》
(11)、◎温:寻也。寻绎故者,又知新者,可以为人师矣。—何晏《论语集解》。寻:古文假鼓。于汤中瀹肉。—《说文解字》
(12)、子罕第九(主要记孔子言论,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提倡和不提倡做的事)
(13)、好胜、自夸、怨恨、贪欲都能克服的人,可以算作仁了吧?可以为:可以算作。
(14)、办学方针(教育对象):有教无类起点机会均等
(15)、教育中的问题涉及观念、价值、目标、体制、课程、经费、师资、管理、环境、条件等等多方面因素,这些因素具体到各个地方、各个学校又有千差万别。可见教育问题确实是盘根错节,相当复杂。解决这些问题更是困难重重。为破解困扰我国教育的一些难题,教育界的一些有志之士做了许多的探索,有的从办学理念入手,有的从师资寻求突破,有的通过课程寻解……各种探索虽然有些成绩但问题还是不少,不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就是“抓芝麻丢了西瓜”。本世纪初,我们正在进行这的课程改革出现的一些问题就是例证。教育发展,路在何方?
(16)、《论语》既是语录体又是若干断片的篇章集合体。这些篇章的排列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就是前后两章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而且这些断片的篇章绝不是一个人的手笔。《论语》一书,篇幅不多,却出现了不少次的重复的章节。这种现象只能作一个合理的推论:孔子的言论,当时弟子各有记载,后来才汇集成书。所以《论语》一书绝不能看成某一个人的著作。
(17)、柏拉图和孔子都把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和核心的位置。
(18)、(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思想的开创者,他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诲人不倦”等教学思想。崇尚自然属于道家思想,与孔子无关。D项正确。
(19)、·为老师执鞭驾马。(宦学(御)事师,非礼不亲。)《礼记·曲礼上》注释:章太炎考证:“宦学事师”,“学”字本或做“御”。所谓宦者,谓为其宦寺也;所谓御者,谓为其仆御也。故事师者,以洒扫进退为职,而后车从者,才比于执鞭拊马之徒。
(20)、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法治具有强制性,只能约束人们的外部行为;德治具有感化力,才能影响人们的心灵。还认为人才不能依靠自然成长,必须经由教育培养。为此创办私学,以造就改良政治需要的“贤才”。孔子称“贤才”为“君子”(“士”或“成人”),要求“君子”首先必须是道德完善的人,能以身作则;把“修己以安百姓”作为最高政治理想和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2、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哪本书里
(1)、教育方法:学思结合、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
(2)、更为可喜的变化是,很多的学生学会把爱心传递给他人。玉树地震的第二天一早,学校还没有做任何的发动,有学生就带来了捐款;学校设置志愿者服务岗位,出现几百学生争相竞争的场面;学校里栽种了许多的果树,各种水果有的几乎举手可得也不会有一个学生乱摘;楼道的书画作品无论是悬挂多长时间都不会有人为的任何破坏;毕业典礼上,师生都流着热泪依依惜别;教师节老师收到学生的鲜花贺卡露出幸福的微笑……看不见、摸不着而在其中时常能让你感受到的“魂”展现在我们的校园!
(3)、王充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在教育思想方面,王充很重视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他虽然认为人性有善有恶,但他肯定善恶是可以改变的。
(4)、《论语》的读音会告诉我们最初这本书究竟为什么会用这两个字来命名的原因。但遗憾的是这个答案是有争议的,也就是说读四声和读二声都有支持者,而且都能说的过去。
(5)、回首我校的发展,我们历经三次跨越性发展:第一个阶段,以百年校庆为标志,奠定了学校整体发展的根基;第二个阶段,以成功举办山东省“首届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小学教育研讨会”为标志,全面梳理提升了学校办学理念等精神文化内涵;第三个阶段,以举办山东省“第二届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小学教育研讨会”为标志,以“立德树人”为主题,深入进行课程和课堂改革创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时代“少年君子”。
(6)、投稿邮箱:yutaiwenxue@1com
(7)、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论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即不分贵族与平民,都可以接受教育。
(8)、(图片:高新波;执行主编:从春侠;排版编辑:吉晶)
(9)、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10)、我想,以孔子之德高望重和文韬武略,再加上众多才能出众的弟子的辅佐,他如果以武力来夺取鲁国政权作为根据地,然后图谋中原,横扫天下,恐怕是无人能挡的。他为何不先夺天下,再施仁政呢?这就是孔子与众不同的地方,他崇尚仁爱而不崇尚武力。我们可以从他谈论《武乐》时说“尽美矣,未尽善也”中来体会他的人格境界。也许,在他的思想中,无论打着多么正义的旗号来夺取天下,都免不了生灵涂炭,这不符合他的“礼”和“仁”的思想。如果以此来观照历代帝王,谁又能和他相提并论呢?更何况有很多都是为了自己做皇帝呢!
(11)、·(朱熹)使知其非疾,以警教之也。程子曰:此孟子所谓不屑之教诲,所以深教之也。
(12)、《论语》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13)、·(古人)一种解释是:孔子担心学生仅仅用言语求道,因此发此以警示之。另一种解释是:孔子认为“道”不是可以通过言说就能有功效,不如默而存之,转而用厚德而敦化。这两种解释均可通。
(14)、(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二三》
(15)、·孔子做过不同类型的工作。(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
(1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二》
(17)、2010年10月,学校承办了“首届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小学教育研讨会”,以此为推进,首次全面梳理提升了学校办学理念等精神文化内涵,彰显了我校学校文化建设,树立办学形象。之后,通过“1751”项目领导专家指引,我校办学目标更高更准确,继续加强内涵发展,深化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完善“少年君子”活动。经过三年不懈努力,学校发展又跨入新的层次。2013年10月,我们成功承办“第二届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小学教育研讨会”,在济宁市乃至山东省学校改革创新方面起到一定示范作用。
(18)、孔子说“仁者爱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中国伦理的根本价值标准,是调节人际关系的基本规范,是社会礼乐文明的重要根据。儒家的“仁爱”思想养育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民族精神。孔子的仁爱思想流传数千年,时至今日仍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深入理解和探究孔子仁爱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既是时代的呼唤更是教育的使命。
(19)、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提出以“仁爱”作为校魂,努力打造爱心校园,让校园里到处充满爱。经过近年来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仁爱已经成为我们共同的信念,已经成为我们共铸的“魂”。近一年多来,我猛然间发现,几乎很多事情都不用校长再去要求,学生是这样,教师更是如此,这些刻意的教育手段似乎失去了作用,很多行为已经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爱的气氛是那么的融合,爱心表达又是那么的自然。
(20)、◎故:从古。古,故也。从口。识前言者也。—《说文解字》
3、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哪本书
(1)、第在国际教育发展的大格局中,中国教育必须凸显民族特色。
(2)、柏拉图认为按个人本质、能力匹配角色和工作是正义的。基于智力,他建构了由智慧的统治者、勇敢的保卫者、节制的生产者三个等级构成的理想国。三个等级分工明确,互不僭越,各司其职,城邦正义得以实现,有序的国家系统得以形成。
(3)、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为促进学生获得全面的、主动的、个性的发展,我们提出“学思行教学”这个课题。虽然有了这个提法,但目前考虑还不成熟,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深入思考、全面研究。学思行教学与其说是一种教学方式,不如说是一种教育思想。学思行教学是以学生素养目标为导向,以获得全面的、全体的、主动的和个性的发展为目标,以孔子“因材施教”为准则,以“乐学、善思、笃行”为特色的教学活动。
(5)、在各主题活动推进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一些策略,比如召开班队会,撰写心得体会;充分利用班级文化阵地,营造“少年君子”主题班级文化;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礼仪教育、体验教育活动、校园志愿者活动;实施星级评价,构建新型评价方式;利用多样表彰方式开展风采展示,树立学习榜样,营造积极氛围等等。目前,“少年君子”活动正积极开展,取得初步成效。
(6)、“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7)、孔子的教育思想是考试的重点,也是易混点。孔子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8)、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
(9)、·儒家主张在继承中创新。反对抛弃传统的浮躁,也反对食古不化的腐朽。体现出一种高度辩证的思想。在“温故知新”中体现出来。
(10)、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对这三方面不是等量齐观,他把道德和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为三者的重心,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
(11)、校本课程绝不是编印几本材料,绝不是写写画画,校本课程应该利用地方课程资源体现育人的价值。比如,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我们特别设计了《走进孔子----家乡卷》,有曲阜的历史故事、名胜古迹、风俗人情、家乡特产和现代化建设等内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曲阜的地域课程资源相当丰富,也很有代表性,这些资源对学生教育也具有独特的价值。我们在课程设计前的一份调查中却忧心地发现,多数学生生在曲阜、长在曲阜却不了解曲阜。
(12)、·(颜渊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庄子·田子芳》
(13)、·弟子因为听不懂老师的教诲,怀疑孔子有所隐瞒。孔子直接回答,没有隐匿,并强调哪一个行为不是和诸位在一起呢?
(14)、虽然孔子是圣人,但作为人的感情依然直抵心灵。特别是颜回早逝时,他痛哭失声,一边哭一边诉说:“噫!天丧予!天丧予!”此后很久,他都沉浸在悲痛之中。当他得知子路在卫国内乱中被杀时,就在院子里哭了起来。当得知子路是被剁成肉酱后,赶快叫人把家里准备食用的肉酱倒掉,并说:“我怎么忍心吃这种东西呢?”
(15)、勤奋好学、讲究方法、注重实效。(1)勤奋好学----治学的重要条件。《论语》中有“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乐趣,对优秀者给予表扬,对怠惰者给予批评。(2)学习方法----获知之桥梁。重视学习方法,是每个学生应有的学习态度。孔子为此曾多次表扬颜回。他主张“温故而知新。”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并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学习时应当独立思考,但思考必须以认真读书为基础,他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6)、墨翟,以“兼爱”“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
(17)、 量力“不可,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
(18)、·(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左传·晋昊公不君》游学三年,不知道母亲是否还活着。注释:宦,宦游。宦游是一种游学,见习做官义。官,学也。
(19)、学校以育人为根本,特色发展更加鲜明,学校教育品牌效应影响更加广泛。
(20)、校本课程的实施我们没有局限于教材、局限于课堂,校园走廊的墙壁上我们设计的竹简论语、诗词字画、民间工艺就是我们的教材,尼山、三孔、孟庙就是我们的课堂。学生在活动中、真实的情景中所学、所思、所得将会给他们留下终生的记忆。学生在孔庙杏坛前诵读《论语》就会有完全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感觉。
4、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哪本著作中
(1)、·“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当时平民缺少受教育机会,用文学使学生渊博。在当时缺少网络的情况下,这非常不容易。文,犹孔子门四科之言文学。礼,指人生实践。
(2)、·伟大圣者都主张平等。如佛陀生长在最阶级森严的印度,但他宣扬人生而平等。(复次,佛子!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是对印度种性制度,最根本性的否认。
(3)、除此以外,在校园建设过程中,我们重视环境育人功能,努力使“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充分利用每一块空间,墙壁上、教室里、走廊中,处处体现出儒家文化的神韵,处处彰显着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建立了书画长廊、校史长廊、论语竹简长廊,建设了孔子广场、学而书屋、六艺长廊、学而亭、知新阁、菁莪园、仁爱厅等活动场所,每一个名称都蕴含着深刻含义,每一个角落都散发出文化气息,整个校园就如一门隐性课程,让学生在儒雅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让学生在优秀的文化氛围中得到感悟和提升。
(4)、墨子以“兼爱”和“非攻”为基本主张,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重视实践。同时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其中“说知”是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5)、当然,孔子并没想着自己要流芳后世,他只是坚持了一种真理,一种信仰。他认为自己是对的。玉不被发现,这不是玉的罪过,而是没有识玉之人。玉也不会因此就变成石头来迎合世人。既然是玉,就要成就玉的事业。只要生命不绝就奋斗不止。因此怀抱救世的理想入世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不过,凭借他的智慧,难道不知道自己的理想与统治者格格不入吗?我想,他应该知道,这就是他精神的伟大:知其不可而为之!
(6)、论教育作用:主张通过“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
(7)、家长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因此,我校把家长作为教育最亲密的合作伙伴,主动把教育外延延伸到家庭中。我们组建学校、级部、班级三级家委会,尤其注重家长委员建在班级上,让各级家委会分别学校、级部、班级进行合作交流,更加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快乐成长。
(8)、孔子最大的理想就是以“仁政”来治天下。然而,在那个混乱复杂的年代,他的理想根本就无法实现。他周游列国,到处推销自己,却始终没有人重用他。很多人对他提过忠告,比如老子、山野隐士、楚狂人等。但他却从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来迎合世俗。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他不推行“仁政”,而按世俗的要求来做官,以他之能力,无论在哪国,当个卿大夫都不在话下。如果那样的话,他也就随波逐流了,当然也不会成为万世师表。不过,时势发展到今天,依然是随波逐流的多。有人说:“你要适应社会,不要让社会适应你。”这也就成了那些人同流合污的理论。如果拿这句话来对照孔子,孔子不也是不会适应社会的人吗?只是到最后,那些适应社会的人都随着泥沙被淘走了,而绝世独立的孔子却能千古流芳。
(9)、《论语》的作者中当然有孔子的学生。《论语》的篇章不但出自孔子不同学生之手,而且还出自他不同的再传弟子之手。这里面不少是曾参的学生的记载。像《泰伯篇第八》的第一章:“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还有些篇章又像子张或者子夏的学生的记载。总之,《论语》的著笔有先有后,其间相距或者不止于五十年,似乎可以由此窥测得到。
(10)、孔子的教学内容包括道德教育、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培养等三个部分。这三个方面,从教育内容结构,以及社会需要和个人人格形成看,是初步完整化了的。这是孔子在教学内容发展史上的贡献。
(11)、闲言少叙,书归正传,接下来就开始我们的“孔子《论语》传”,通过《论语》展示孔子的一生,通过孔子的一生诠释《论语》的意义。
(12)、论强力而行:强调道德行为的锻炼,要求学生树立“强力而行”的刻苦磨练精神。
(13)、·孔子注重真实: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将真实作为实现生命的超越、修身和道德构建的根本。同时也认为这是《诗经》的根本体现。
(14)、“空谷幽兰,无人而芳;圣贤风范,万古永存!”
(15)、初读此书,我既同情孔子的不幸遭遇,又感动于他的刻苦勤奋。他幼年丧父,年轻守寡的母亲颜征在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她自己含辛茹苦,却让儿子享受最好的教育。出身于大家闺秀,知书达礼的母亲对孔子的影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这个伟大的母亲,就没有以后的千古圣人。当然,聪明好学的孔子也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可惜的是,历尽艰辛的颜征在还不到四十岁就离开了人世。那年,孔子才十七岁。
(16)、·当时是贵族教育,平民难以有机会受教育。一般人面对难以获得的知识,往往不愿教人。孔子则不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心胸博大,自己求学艰难,反而主张有教无类,希望将教育推广开来,人人能平等接受教育。
(17)、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18)、孔子生活于春秋末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主要记载于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编写的《论语》里。
(19)、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20)、在教育对象方面,孔子倡导有教无类。他推广私人讲学,对打破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教育是有贡献的,他在实践中破除了等级地域和种族的界限,接收农家的子弟入学,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
5、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现在什么中
(1)、我校创建于1908年,原名曲阜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百年的历程中,学校随着历史风云的变幻几经动荡,几经变迁。百年的历程中积淀了丰厚的精神文化,学校历史上的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凡的业绩。在整理校史的过程中,我们每每为学校巅沛流离的辛酸往事而感慨,常常对先贤孜孜以求的精神而感动。在艰难的岁月里,曲师附小的先人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历经磨砺,在曲阜儒家地域文化的感染下,逐渐形成了“孜孜以求,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是我们附小百年文化的浓缩,也是支撑我们学校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当学校交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面对辉煌的百年历史,面对前辈做出的不懈努力,我们在思考,我们应该何为?
(2)、从古至今,愈是承担大任的人愈要经受磨难。失去双亲对孔子来说只是磨难的开始,而阅读此书,也让读者穿越了时空的限制,仿佛回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仿佛来到了孔子的身边,和他忧思与共。当他“堕三都”失败,被迫离开父母之邦,在边境线上徘徊不忍离去时,我也禁不住为他的渺茫前途而担忧。当他周游列国,处处碰壁,仁政的理想难以实现时,我不禁为他的壮志难酬而满怀伤悲。当他在陈蔡之间被困,绝粮七日,子路责问,他依然以“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来勉励自己和学生时,我不能不为他身处生死之境依然保持高尚的品行而感染。当他重病在身,时日无多,却拒绝接受鲁君和季康子所送的药物时,我不能不为他的那种求大义,拒小惠的人生追求所折服……
(3)、可晚班固一百年的东汉经学家刘熙在他的名著《释名》里说了:“《论语》,记孔子与弟子所语之言也。论,伦也,有伦理也。语,叙也,叙及所欲言也。”《释名》这本书为什么有名?因为它是我国历史上一部训诂学名著。什么叫训诂学?简而言之,就是主要根据文字的形体与声音,以解释文字意义的学问,研究中国文字的起源、读音等的学科。作为训诂学名著《释名》把《论语》的论训成伦理的伦了,也有道理。至于还有些学者更加进一步解释这个论,通“纶”(经纶事务),通“轮”(圆转无穷),通“抡”(挑拣选择)等等来说明《论语》应该读lún。
(4)、我们学校以“仁爱”为校魂,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第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主体(主流)是儒家文化,弘扬儒家优秀文化不要仅仅停留在一些表象上,更要深刻领会文化的精神实质。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最核心的就是“仁”。把握了这点,也就把握了儒家优秀文化的核心和精髓。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仁爱”的力量。建设惠及亿万民众的和谐社会不仅仅需要大批的物资、资金、科技、人才,更需要社会规则、民族意识和道德力量。孔子仁爱思想,可以也应当成为构建中国和谐社会、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第当前教育有了一些进步,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问题还是不少。教育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并不是什么技巧问题,而是一个爱心问题。当前师德建设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功利性正侵蚀教育肌体,我们的教育中太缺少“爱”了。离开了爱心,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斯霞曾说过: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5)、尧曰第二十(主要记录古代圣贤的言论和孔子对于为政的论述)
(6)、·《论语》讲平民教育,核心的精神实质在于把贵族的、封闭的、由血统决定的“大学”之道变成一种普遍的、开放的、由个人意愿决定的教育。孔子开创的私学,是对于一种平等精神,对于全社会性的知识与文明的平等的追求与实现。
(7)、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学校如果没有文化的支撑那就不是真正意义的学校。建设什么样的学校文化?如何建设学校文化?是我们新班子成立后着重思考的主要课题。结合学校的基本办学理念和思路,结合学校发展历史和传统,结合学校地域特点,我们提出建设儒雅校园的目标。“儒雅校园”建设与我们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育人方向等是一脉相承的。
(8)、·(“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宪问·二》
(9)、胡瑷是我国北宋初期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胡瑷终生从事教育,对教育的作用有深刻的认识。他说:“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10)、颜渊第十二(主要讲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实行仁德,如何为政和处世)
(11)、前文中谈到我们以“仁爱”作为校魂,开展了做新时期“少年君子”活动,这都是我们儒雅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不是喊几个口号、不是装饰一下墙壁、不是摆摆样子装点脸面,而是实实在在的教育行为。当一些学生言行粗俗且自以为得意的时候,当一些学生热衷低俗的文学、影视作品得时候,当一些学生沉迷电脑游戏的时候,当一些学生拉帮结派称王称霸的时候……我们老师、学校该做些什么?怎么引导学生知书达礼、文质彬彬,怎么引导学生看有意义的文学影视作品,怎么让学生从游戏室走开投身知识海洋,怎么引导学生团结互助孝亲尊老?这就是学校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往简单上说就是如何引导行为。
(12)、·现在教育管理的常见手段是:站着、出去、叫家长。管理是手段。但只用手段,将冲淡本质。手段让人麻木,从而忘掉了根本。
(13)、d的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对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论断,充分体现了d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培养什么人”最重要的是我们培养的人具备什么样的品格、信念和追求,重点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时期,在社会转型期的多元文化背景下,面对复杂的教育形势,为凸显育人特色、增进育人实效,我们提出并实施了做新时代“少年君子”活动。“做少年君子”活动对全面塑造学生的完善人格、扩展青少年的价值视野,丰富育人内容有重要意义。我国素有“礼义之邦,君子之国”的美誉,传承优秀传统美德责任重大,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具有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的真正的“中国人”。
(14)、·孔子童年和少年经历艰难,她和母亲被排斥在家族在外,成长在泥沼之中,生存也是比较艰辛。
(15)、·孟子认为教育有多种方式,不屑于去教诲也是一种教诲。(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
(16)、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们如何建设我国全面的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时代赋予每一位中华儿女神圣的历史使命。“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