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1)、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3)、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4)、从逻辑上应该“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抬头望月,触想到“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的月下之景。
(5)、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6)、(难得中秋、国庆碰在一起,也是阖家团圆的时候)
(7)、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8)、昨天的秋风吹过无人理会这凄凉的秋意,今晚清朗的月光还似以往。
(9)、歌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10)、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1)、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____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2)、诗歌的首颔联多层面的表现诗人的痛苦感,其实这还是生活横截面的对比,那诗歌又是如何完成内容的转折呢?从内容上颈联涉及望乡和圆月,表面上像在思乡,但是“望乡“行为反映的心理,却浸透着诗人的孤寂和凄苦,而这种心理再次强化了内在的主体孤苦体验。“见月”就是观赏中秋明月月,那是一轮圆月,但行为发问的竟为“几回圆人极度孤寂产生的心理结果。“西北望四方眺望故乡和四野观望明月,能想象出一个人观望的心神不定和急切之情,希望能望到家乡带给自己温暖,能看到心中一轮明月留给自己关怀,却出现相反结果,徒添了诗人不尽的凄苦感。
(13)、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14)、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____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15)、点评:这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也是自古以来写中秋的作品中,公认的绝唱。它构思奇拔,独辟蹊径,神话与现实、出尘与入世、感慨与旷达,层层交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也极富哲理与人情。通观全篇,皆是佳句,很好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16)、国内、外艺术名家|艺术品收藏|文学 |音乐|视觉
(17)、点评:月亮还是昔日的月亮,地方却不是往年那个地方,自然,身边的人也不再是往年的人。被贬湓浦(pénpǔ,今江西九江),物是人非,故乡不见,孤苦伶仃。诗歌清冷至极,悲苦无形。
(18)、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19)、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20)、诗歌是如此极尽曲折的突出诗人贬谪的孤寂之情,尾联诗人细节化的再现秋风月光。“秋风秋雨愁煞人”,过去的日子出现的“昨风一吹无人会”,没有人领会这凄厉秋风的凉意。能忽略这凄冷秋风的肌肤感,一定是人们沉浸在无情的喜悦里,已然忘记了秋风的凄冷,这里突出诗人过去日子的欢快感。“今夜清光似往年”,一是说今夜的月和往年是相似的,光是借代用法,突出的月亮还是昔日的月亮,暗含了人已不是昔日的意气之人了,照应诗歌前文对比的物是人非的无奈悲苦;二是言今夜的月亮似往年,但这样的月光照在身上,却令人清冷至极,置身“湓浦沙头水馆前”环境里,心内却是清冷感,诗歌在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贬谪后面对十五惊叹诗人诗歌技巧的娴熟,尺幅之间尽情描摹无形的心里悲苦!
2、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题目
(1)、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2)、我们尊重原创。《国际艺术大观》所推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3)、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4)、歌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5)、“春江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这些诗句里的月亮意象无不指向时间概念,突出物是人非之感留给个体生命的怅惘痛苦。
(6)、湓浦:今名龙开河。源出江西瑞昌西南青山,东流经县南至九江市西,北流入长江。
(7)、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8)、最雄浑的中秋诗词——《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9)、过去听闻就该登楼观望洞庭水,可是不知为何直至今朝才有机缘登临,道出诗人生活无尽的无奈和生活的凄楚遭遇。
(10)、向西北望去哪里是我的故乡,身在东南月亮已经圆了几次。
(11)、其实白居易在对比中也在暗示自己无法主宰命运的无奈和感伤之情。
(1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13)、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14)、译文:中秋节这天天空澄碧、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正看从海上冉冉升起的月亮。直到天边外面再没有天的地方,月亮都不曾只为一家人放光明。
(15)、☞《大国外交》第五集讲述“一带一路”精彩故事
(16)、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7)、最清冷的中秋诗词——《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18)、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9)、首颔联多层面的表现诗人的痛苦感,其实这还是生活横截面的对比。从内容上颈联涉及望乡和圆月,表面上像在思乡,但是“望乡“行为反映的心理,却浸透着诗人的孤寂和凄苦,而这种心理再次强化了内在的主体的孤苦体验。
(20)、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背景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去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佳节。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____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4)、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圆月被视为团圆的象征,也是文人墨客情感之所系。下面是从历代诗词中节选出的与明月、中秋有关的名句。
(5)、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
(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这些月亮内涵是因空间距离产生而寄寓感情的。
(7)、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8)、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9)、☞《大国外交》第四集见证中国如何维护国家利益
(10)、姓名:陈志强学院:机器人工程学院班级:1708211
(11)、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
(12)、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13)、其实,诗人就是在特定空间面对这个特定时间的月亮引发的人生感慨。
(14)、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15)、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16)、点评:明明是自己在长安,望月而遥想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的亲人。但诗歌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写出了一家人的真挚感情,经常被后人借鉴。
(17)、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18)、最寂寥的中秋诗词——《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19)、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2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4、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月的意象
(1)、今晚观赏的不单是月亮,而是面对年年望相似的月亮情景下的心情,是一种过去到现在的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怀。
(2)、☞《大国外交》第一集读懂中国外交的“大门道”
(3)、最伤心的中秋诗词——《绮怀》(清·黄景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