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德斯鸠的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1)、孟德斯鸠认为,法律裁判只能是法律条文的准确解释,而不能是法官个人的意见。法官是法律的代言人,即使公民犯有重罪,他也只能接受法律的惩处,否则自由就不存在了。专制***无任何法律可言,法官自己就是法律。君主国有其法律;法律如果明确,法官便遵循法律;如果法律模糊不清,法官也会探求精神实质。在共和国里,***体制的性质要求法官以法律的条文为依据;否则在涉及公民的财产、荣誉或性命的案件中,势必会作出有悖于公民利益的诠释。
(2)、1737年6月2日,孟德斯鸠在巴黎会见了传教士Assémani。此人是法国派往叙利亚的耶稣会士,曾到过***。在这次谈话中,他向孟德斯鸠介绍了在华传教士们关于***礼仪之争的一些情况。
(3)、 公民的权利平等通常导致财富平等,并为***机体的每个部分带来富足和活力。
(4)、孟德斯鸠效仿普鲁塔克(Plutarch),运用比较的方法同时讨论两位统治者,他讨论了如下这些统治者的生平:瑞典国王查理十二(1682-1718)、勃艮第公爵查理(1433-1477)、提贝里乌斯(Tiberius,公元前42年-公元37年,旧译“提比略”)、法国国王路易十一(1423-1483)、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1527-1598)、教皇保罗三世(1468-1549)、教皇西克斯图斯五世(SixtusV,1521-1590)、马耶纳公爵(theDukeofMayenne,1554-1611)、克伦威尔(1599-1658)、法国国王亨利三世(1511-1589)和***国王查理一世(1600-1649)。
(5)、中华帝国构建在治家的理念上。儿媳妇每天清晨是否前去侍候婆婆,此事本身无关紧要。可是,我们如果想到,这些日常细节不断地唤起必须铭刻在心中的一种感情,而正是每个人心中的这种感情构成了中华帝国的治国精神。我们就会明白,此类具体行为没有一件是可有可无的。
(6)、孟德斯鸠如此钦佩欣赏克伦威尔,所以,他认为拿克伦威尔和凯撒相媲美才算合理:
(7)、Iln’yapointdepluscruelletyranniequecellequel’onexerceàl’ombredesloisetaveclescouleursdelajustice.
(8)、孟德斯鸠谈论了路易十五摄政期间的法国,试图以此表明一种主导性的(社会)基调能够起到的决定论所具有的支配力。孟德斯鸠声称,尽管那一时期发生的那些事件的性质不同寻常,但当时的一般“基调”就是那样,所以,即便那些掌权者完全不同,即便掌权者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政策,那些事件的总体进程也不会受到影响:
(9)、大概是这样,西方人在很短的时间,就把世界纳入它领导的体系。除了东北亚保持一定的***性,其他几乎所有的世界部分都被它牢牢控制,就形成了今天我们还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体系——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世界体系。
(10)、某个特定领袖的这个或那个行动可能会为历史发展添加这样或那样次要的意外转折,但是,任何领袖的特定行动都不可能从根本上影响历史发展的结果,因为这结果早已被法国在历史上形成的主导性的社会基调所预先决定。
(11)、②新***的教育方针: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2)、这些君主们也相似,因为他们都在不断地反抗自己的命运(519)。
(13)、实际上,人的审慎在实践中毫无用处。在大多数情况下,深思熟虑并无助益,因为一个人可能采取的所有行动进程都是一样地好,除非在某种情况下有非常明显的严重的不利因素。(页114)
(14)、与他同时期创作的罗马史著作相比,孟德斯鸠在这部作品中绝对没有采取决定论的立场。事实上,与先前的《论***》(1725)中关于查理一世的分析相比,在这里关于查理一世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偏离决定论的重要转变。孟德斯鸠先前强调了那些反对查理一世的历史力量,然而,现在他却强调查理一世自己的所作所为才是其面临的问题的主要来源。无可否认的是,孟德斯鸠以一段听起来明显是决定论倾向的话语开启了他关于查理一世的重新分析:
(15)、唐诗:唐朝时,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16)、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他的思想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17)、十八世纪的法国人,大多通过来华传教士的译作和著述了解***。孟德斯鸠当然也不例外。根据他本人的记述和其他材料,他读过的有关***的书籍至少有以下几种:
(18)、宗教改革的进步意义就是把神的世界和我们的世俗世界分开了,就出现了一个观念叫“上帝归上帝,凯撒归凯撒”。这样大家就合理分工了,你的信仰我尊重,但是你不要干涉我的世俗世界。
(19)、其实,当时关心***的人所阅读的材料,主要就是《耶稣会士书简集》和《中华帝国全志》,无论伏尔泰、魁奈或孟德斯鸠,概莫能外。可见,即使是完全相同的材料,由于阅读者的观点歧异,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尽相同,甚至完全相反。因此,以孟德斯鸠阅读过一些游记作为主要原因,来解释孟德斯鸠对***的反感,看来是说不通的。
(20)、就文本的单纯数量而言,孟德斯鸠在《论***》中实际上花了更多的篇幅来证明历史的偶然这一论题,而不是为历史决定论作辩护。从时间顺序上说,他举的第一个说明机运在历史上的作用的例子,是拜占庭皇帝赫拉克利乌斯(Heraclius)从公元610年至641年的统治。赫拉克利乌斯的确精明能干,可是,他的精明还不足以让他预见到,他的命运由于一件伟大而无法预见的历史偶然事件,会变成什么样子。他认为阿瓦尔人(Avars)和波斯的萨桑王朝(PersianSassaniddynasty)对其统治构成了最重大的威胁,于是,他尽全力和阿瓦尔人缔结和约,同时征服波斯人。
2、孟德斯鸠的代表作有哪些
(1)、C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2)、元曲:到元代,散曲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元曲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3)、译者前言序言(法)乔治•居斯多夫关于《波斯人信札》的版本(1721年)作者自序关于《波斯人信札》的几点想法波斯人信札第1封信郁斯贝克寄友人吕斯当(说明出国目的在于求知)第2封信郁斯贝克寄黑人阉奴总管(嘱咐如何看守后房妇女)第3封信扎茜寄郁斯贝克(回忆旧日欢情,诉说别后相思)第4封信泽菲丝寄郁斯贝克(诉说阉奴总管的专横)第5封信吕斯当寄郁斯贝克(反映伊斯法罕对郁斯贝克出走的议论)第6封信郁斯贝克寄友人内西尔(担心后房妻妾不守妇道)第7封信法特梅寄郁斯贝克(诉说相思激情和孤衾独眠的凄苦)第8封信郁斯贝克寄友人吕斯当(说明出国的真正原因在于逃避宫廷倾轧)第9封信阉奴总管寄伊毕(阉奴生活悲惨,心理变态)第10封信米尔扎寄郁斯贝克(询问何谓幸福)第11封信郁斯贝克寄米尔扎(以特洛格洛迪特人的故事说明幸福在于道德)第12封信郁斯贝克寄前人(以特洛格洛迪特人的故事说明幸福在于道德)第13封信郁斯贝克寄前人(以特洛格洛迪特人的故事说明幸福在于道德)第14封信郁斯贝克寄前人(以特洛格洛迪特人的故事说明幸福在于道德)第15封信阉奴总管寄黑人阉奴雅龙(说明自己对他的爱护)第16封信郁斯贝克寄三墓看守者毛拉穆哈迈德•阿里(表示虔信宗教)第17封信郁斯贝克寄前人(询问如何判别物体的洁污)第18封信先知的仆人穆哈迈德•阿里寄郁斯贝克(以猪与鼠的典故说明猪肉何以不洁)第19封信郁斯贝克寄友人吕斯当(奥斯曼帝国的腐朽衰落)第20封信郁斯贝克寄妻子扎茜(责备她与白阉奴狎呢)第21封信郁斯贝克寄白人阉奴总管(严责他未尽职守)第22封信雅龙寄阉奴总管(奉命返回波斯以加强后房监视)第23封信郁斯贝克寄友人伊本(意大利里窝那一瞥)第24封信里加寄伊本(初到巴黎的印象:***法王路易十四及教皇)第25封信郁斯贝克寄伊本(告诉他其侄雷迪赴意大利修学游历;对受到的款待表示谢忱)第26封信郁斯贝克寄罗珊娜(追忆新婚时的情景,对比欧洲妇女的放荡)……附录《波斯人信札》附录《波斯人信札》评析(法)乔治•居斯多夫孟德斯鸠生平和著作年表
(4)、1750年,《论法的精神》的出版令孟德斯鸠遭到了保守主义者和教会人士的猛烈抨击。他的气候影响***的理论也被认为具有否定论的倾向。一些百科全书学者批评孟德斯鸠的保守主义倾向:孟德斯鸠支持精英***。不过另一部分百科全书学者则为之击节叫好,为了回击这些批评,孟德斯鸠推出了《为论法的精神辩护》一书。
(5)、十八世纪的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应当哲学式地(enphilosophe)写作历史,也就是说,历史写作应当超越那种对杂乱无章的事实进行无意义编年的写作类型,它既应当服务于说教性的目的,以证明现时代的优越之处,又应当服务于解释性的目的,以找出潜藏在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各种原因。人们认为,解释而非仅仅描述历史事件,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有人认为,历史写作需要一个具有哲学兴趣的心灵。吉本评论道,“如果哲人不总是历史学家,至少可以希求所有的历史学家都是哲人。”伏尔泰论道,“无论我们时代的学究们说什么,历史都必须由哲人来写。”对休谟而言,历史和哲学不可分离,因为发现进而检验那些关于人性的始终如一的原则(uniformprinciples)需要历史和哲学,这些原则曾那般困扰十八世纪的心灵。
(6)、这种法律的主要目标是太平,是让老百姓勤劳刻苦,让他们能够平静地生活。为了太平,便要提倡服从,所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虽属于道德范畴,在***却具有法律的效力。老百姓既勤劳刻苦,生计也就比较容易得到保障;人民能得温饱,***也就处于相对的太平之中。他认为,这种融礼仪、风俗、道德为一体的法律是***古代的君主所制定的,数千年来行之有效,历代的皇帝不得不予以尊重,人民也习惯地予以遵守。所以,***是一个既无法律又有法律的***,与其它专制***不同。
(7)、C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8)、他进一步推论说,欧洲***如果有这样优越的条件,它们的历史肯定比***更加悠久。至于***何以长期维持统一局面,虽发生分裂,但不久即复归统孟德斯鸠认为主要也是地理原因。其***以长江为天然屏障,分为南北两部分。由于气候的原因,北方人慓悍好战,南方人温顺怯懦;北方人一旦跨过长江,无须经过旷日持久的战斗便可迅速控制全国。南方人习惯于俯首听命,故不易形成分裂。其***饥荒频繁,一省缺粮时,非他省救济难以继续生存,所以各省均有赖于他省,缺乏相对的***性。统一局面之长久得以维持也受惠于此。
(9)、金灿荣评近期***局势:“民主”搞成这个鬼样子,成为挺好的的负面教材
(10)、孟德斯鸠既没有保留波舒哀(Bossuet)对神意(Divineprovidence)的目的论式的强调,也不像其同时代的许多智识人那样,通过目的论式地强调基于科学进展的持续不断的进步,来设想取代神意。在努力“将历史从终极因(finalcauses)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并把历史带回到真实的经验性原因”的运动当中,孟德斯鸠是其中的一份子(Cassirer,前揭,页220)。尽管孟德斯鸠对自然科学兴趣浓厚,但他并没有和那帮人坚持同样的论调:因为自然越来越屈从于人类的控制而预言着无限进步。他或许会认为,与他同世纪的杜尔哥(1727-1781)和孔多塞的进步论观点,或者下个世纪的圣西门(1760-1825)和孔德(1798-1857)的进步论观点,其实只是一种主观而又不确定的说法(gloss)。
(11)、孟德斯鸠试图用“概念化的秩序”(aconceptualorder)替代社会领域中“杂乱的多样性”。因此,孟德斯鸠可被视作人类社会领域的开普勒(Kepler)或牛顿。如果我们已经发现,自然服从理性主义的解释,那么,人类世界可能也要向相称的睿智哲人透露其秘密。孟德斯鸠以这般敏锐的洞察力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发展,这必然要被视作一项伟业。
(12)、拉克鲁瓦,《成吉思汗》(LaCroix,HistoireduGrandGenghizcan)
(13)、孟德斯鸠所研究的共和政体,大多是古代的城邦***,这种政体虽好,但已是历史陈迹;君主政体是他心目中现实的最佳政体;他不遗余力加以攻击的则是他所深***痛绝的专制政体。
(14)、一件事情,不是因为它是法律,所以才是公正的;是因为它公正,所以才成为法律。
(15)、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和卢梭,是十八世纪法国的四大启蒙作家,他们在反对封建专制、反对教会等根本问题上是一致的,他们都把自己的文学作品当做***的喉舌,系统地阐明他们的启蒙***纲领和美学见解。孟德斯鸠是启蒙文学的先驱者,代表作有书信体哲理小说《波斯人信札》、《法意》。
(16)、 在一个***团体中,要把所谓的团结说清楚不太容易。真正的团结是和谐的联合,其中的各个方面无论表面上多么对立,却都有助于社会的普遍福祉,犹如音乐中的不协和音有助于整体协和一样。在一个被认为混乱不堪的***里也可以有团结,也就是说,可以有一种带来福祉的和谐,那就是名副其实的和平。这情形就如同宇宙的各个部分,永远因其中若干部分的作用和其他部分的反作用而浑然一体。
(17)、卢梭出身于瑞士日内瓦的一贫苦家庭,当过学徒、仆役、私人秘书、乐谱抄写员。一生颠沛流离,备历艰辛。
(18)、②实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19)、孟德斯鸠在阐述他的政体学说时,不只运用推理的方法,更注意从历史和现实中寻找用以支持自己论点的事实。上文已提到,他以古代城邦说明共和政体,以当时的欧洲封建王国说明君主政体,而以东方各国说明专制政体,其中***是他认为的专制政体的典型之所以花了很大精力研究***。
(20)、但是请注意热那亚就属于意大利商业中心之而意大利商业中心就是当时欧洲的商业中心。意大利在中世纪的1000年属于整个地中海世界的商业中心。它是欧洲、北非和西亚的一个贸易中心。
3、孟德斯鸠的代表作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原因》
(1)、我们知道,《耶稣会士书简集》中有关***部分,对***并非一味褒扬。巴多明等人在信中谈到不少在***所见的不良现象。但是,对于同一事实,由于各人的基本观点歧异,得出的结论也截然不同。
(2)、拜占庭帝国这个说法的流行,孟德斯鸠出力甚多。孟德斯鸠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得到了很高的荣誉。
(3)、A“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4)、因此,休谟声称,革命性的变化和外交政策都可能会包含着重大的机运因素,因为关键决定可能都由一个人或者至多是少数人做出。然而,当人们被民众共有的“普遍激情和利益”所激发而一致行动时,比如在国内政策的渐进形成过程中,机运将没那么可能成为变化的唯一决定者,更有可能的是,所采取的行动将可以追溯到可辨别的原因那里。
(5)、C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6)、然而,孟德斯鸠视这些偶然事件为罗马历史的总体线团(generalskein)上的那些被搅乱的丝线。罗马历史发展的总体路线对那些由不过是偶然事件引起的变化无动于衷。人类的不可预测性的要素影响着罗马历史发展的节奏,还影响着它那些次要特征(secondaryfeatures)的形成,但是,它们并没有改变它的必然方向。
(7)、根据布卢姆菲特(J.H.Brumfitt)的睿见,“一旦他找到一个值得钦佩的英雄,他就倾向于将一切都归于这个英雄的种种行为。”当然,我们可以详细说明这一点,只要我们分析一下伏尔泰对待瑞典的查理俄国的彼得大帝和法国的路易十四的态度。
(8)、唐比埃,《周游世界记》(G.Dampier,Nouveauxvoyagesautourdumonde,1711年)
(9)、Ph.Couplet(汉名柏应理),《***贤哲孔子》(Confucius,Sinarumphilosophus,1687年);《***纪年》(Tabulachronologica,1683年);
(10)、在他与黄某的谈话记录中,这种态度更为明显。他说:“让我们摆脱成见吧,我们把他们(***人——笔者)说得如此之好,未免言过其实。”“如果******真的如此令人赞叹,鞑靼人怎能转眼之间就成了这个***的主人?”
(11)、A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B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
(12)、同样正确的是,孟德斯鸠的观点并没有包括寻求一元论的解释,这种解释在十九世纪成了某种令人沉迷的观念。他几乎肯定会让事实来限制他关于“每一个君主政体”的这类宽泛观点。他显然从来没有意在追求那种僵硬而教条的体系化论述,而十九世纪的智识人可能会着意追求这种东西。孟德斯鸠并不打算成为一个像马克思、斯宾格勒和汤因比(Toynbee)那样的现代意义上的历史哲人。“历史哲人”这个短语,他甚至可能都不会接受。他更愿意做历史的研究者,时常就历史的内容做一些哲学性的评论。所以说,我们无法在其著作中看到一个已经完成的体系。他并不打算把一个一成不变的教条化的体系强加在所有的历史记载之上。
(13)、魁奈则更进一步,他驳斥孟德斯鸠道:“世界各国都因宗教缘故惩处过大量殉教者……但此事与***的专制主义毫不相干……”
(14)、不久人们发现了该书的作者是孟德斯鸠,他因此而一举成名。这是孟德斯鸠唯一的一部虚构文学作品,以文学形式表达其社会、***观点的著作,文字优美,情节动人。
(15)、历史学家研究贩奴,大概一共卖掉了7亿非洲人,200年时间。一半的非洲人给卖了。这其实也是不道德的,因为在他们贩奴者的眼里,非洲人其实跟动物是一样的。他们卖奴隶,跟卖个狗、猪、马是一样的,很羞辱人格的。而且这个过程很残酷,这7亿人其实有一半人死在路上,条件太差。
(16)、孟德斯鸠还认为,罗马的土地分配对其历史发展具有一种决定论的支配作用。对早期罗马的成功而言,大致平等的土地分配是必不可少的。孟德斯鸠注意到,这样一种土地分配制度不仅塑造了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还养成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因为每个人在保卫***时都有着平等而实在的利益。因此,非常之多的男性可被编入军队。后来,当土地分配不再大体平等时,一个对奢侈有着人为需求的富人阶层出现了。腐化堕落和胆小怯懦随之而来,爱国精神和军事上的英勇气概也迅速衰落(同上,页39-41)。
(17)、 在十八世纪相隔遥远且交通不便的大洋彼岸,孟德斯鸠何以获得有关***的讯息?后来的研究表明,孟德斯鸠通过与几位曾在***居住过的传教士的交往,获得了大量有关***的信息,对古老***的观感亦由此产生。
(18)、孟德斯鸠了解***的另一个途径是与***人以及到过***或熟悉***的法国人交往。
(19)、卢梭一般指让-雅克·卢梭,他是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20)、书中那些写信的波斯人曾经跟我住在一起,朝夕相处。他们把我视为另一世界的人,所以对我什么也不隐瞒。事实上,从那么远的地方移居来的人是无须再保守秘密的。他们把大部分信给我看,我把这些信抄下来。其中有些甚至使我惊奇,他们本不该让我看的,因为这些信的内容极大伤害了波斯人的虚荣和妒忌心。
4、孟德斯鸠的代表作是哲理小说
(1)、在社会诞生之时,是共和国的首领们缔造了共和国的制度,而后来则是共和国的制度塑造了共和国的首领。
(2)、造纸术: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3)、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林则徐: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
(5)、为了恰当地理解孟德斯鸠在《论***》中展现出来的历史哲学整体,除了思考我们已经提及的那些涉及决定论的段落,我们还要思考那些与之形成对比的段落,这些段落认为,影响历史发展的首要作用因素是个人的偶然行动。在《论***》中,有大量几乎不受关注的段落认为,历史记载是一张复杂而不可预知的偶然事件之网,这些偶然事件不受最主要的普遍原因的影响。事实上,孟德斯鸠在一个段落里声称,历史远不是受到某些先于所考察事件的原因的决定论式的控制,反而如个人的生活一样,充满了偶然性的影响和事件。他写道,当我们转向历史时,“往每个地方看,我们都会发现重大而不可预见的历史事件”,这些重大的事件真正改变了历史的轮廓,而且无疑是不可预见的偶然事件的产物,而不是历史的某些无情狡计的产物(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