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死于安乐意思
(1)、傅说(fù yuè):殷商时为胥靡(一种刑徒),筑于傅险(又作傅岩,在今山西平陆东)。商王武丁欲兴殷,梦得圣人,名曰说,视群臣皆非,使人求于野,得傅说。见武丁,武丁曰:“是也。”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遂以傅险为姓,名为傅说。事迹见于《史记·殷本纪》等。
(2)、胶鬲(gé):商纣王大臣,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
(3)、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4)、畎( )亩 傅说( ) 胶鬲( ) 孙叔敖( )
(5)、(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6)、
(7)、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武汉这样一座朝气蓬勃而又英雄的城市,绝不会因为病毒而一蹶(jue)不振,每一个武汉人、中国人都有信心,阳光将会驱散阴霾(mai)。武汉,将会在经历苦难后,居安思危,奋发图强,一定会涅槃重生,再创辉煌!
(9)、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解释词语翻译字所以动心忍性:所以(
(10)、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11)、死于安乐——宋徽宗玩物丧志,北宋灭亡:宋徽宗赵佶是一位才子,每天在后宫众多嫔妃的陪伴下,是谈琴作画练习书法,就是不愿意治理国家,不爱上朝理政。后来金太宗派宗望率领大军攻打都城汴京。宋徽宗吓得是魂飞魄散,急忙写下了*传位东宫*的诏书,自己退位做了啥事不管的太上皇。
(12)、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13)、答: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一步一步是如何论证论点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5)、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
(16)、
(17)、
(18)、(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19)、傅说(fùyuè):殷商时为胥靡(一种刑徒),筑于傅险(又作傅岩,在今山西平陆东)。商王武丁欲兴殷,梦得圣人,名曰说,视群臣皆非,使人求于野,得傅说。见武丁,武丁曰:“是也。”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遂以傅险为姓,名为傅说。事迹见于《史记·殷本纪》等。举:选拔,任用。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20)、(甲)文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 A ,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 B 的中心论点。(乙)文太宗认为“为君之道”首先要 C 。(3分)
2、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
(1)、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首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2)、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走向灭亡的道理。
(3)、⑥百里奚(xī)举于市:百里奚,春秋时期虞(yú)国大夫。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公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市,集市。
(4)、也:助词,用在前半句的末尾,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加以解说。
(5)、全文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论,使文章紧凑,论证缜密;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即使语气错落有致,又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6)、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有又是什么?
(7)、问答题:写乙文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甲文进行解释。
(8)、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消灭。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9)、畎(quǎn)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畎,田间水渠。
(10)、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先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原来所不具备的能力。
(11)、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1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3)、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
(14)、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15)、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6)、第一部分第一段的白话意思是:“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管仲)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shu)买回来并被任用。”
(17)、胶鬲(gé):商纣王大臣,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鱼盐:此处意为在海边捕鱼晒盐。《史记》称燕在渤碣之间,有鱼盐之饶;齐带山海,多鱼盐。
(18)、(20昆明中考)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9-13题。(12分)
(19)、⑮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征,征验、表现。发,显露、流露。喻,了解、明白。
(20)、 孙叔敖举于海(正确语序为“孙叔敖于海举”)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
(1)、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被任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任用,百里奚从奴隶买卖场所被选拔用为大夫。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心意苦恼,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身体空虚乏力,让他的每一次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忍,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2)、译文:
(3)、写乙文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甲文进行解释。
(4)、更重要的一点,人是有感情的,又是社会性的,他有痛苦,有忧虑,想发愤,想创造,必然表现在形色上,吐发在言辞中,期望得到理解与同情、启发与帮助。人就在这一切与忧患的斗争中,一方面求得了物质的生存可能,另一方面更求得了精神的生存,表现了他的活力、意志、情感、创造能力,一句话,表现了他“生”的价值。这,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全部含义。
(5)、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正确语序为“胶鬲于鱼盐之中举”)
(7)、文章中开头提到的舜和管仲及最后说到的百里奚,可以说我们比较熟悉。与其说其他3人我们不太了解,还不如说我们相对无知,因为凡能在史册上留有一笔的人,都是不一般的人物,因为那叫做——名垂青史。同时通过列举六位圣贤人物的事例,说明:伟大出自平凡,成就大业者都曾经过一番艰苦磨炼。
(8)、(1)(甲)文第2段用对比的方式论证了文段的论点。试对此作简要说明。
(9)、(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10)、拂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拂,违背,不顺。乱,错乱。
(11)、(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2)、⒉劳 ( ) 劳其筋骨
(13)、③胶鬲(ɡ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原以贩卖鱼盐为生,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14)、(3)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
(15)、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16)、
(17)、 孟子及其弟子 性善 《论语》 《大学》 《中庸》
(1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9)、(8)曾:同“增”。(9)衡:通“横”,指横塞。
(20)、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
(1)、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2)、苦 ( ) 必先苦其心志
(3)、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因此,神若要把重担放在人身上,就必须先磨练他的心,用饥饿和贫穷考验他的身体,扰乱他已经开始的行动。目的是利用这些困难来触动他的心灵,加强他的性格,并提高他没有的能力。
(4)、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拂(bì)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辅佐。
(6)、拂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拂,违背,不顺。乱,错乱。
(7)、
(8)、
(9)、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一般说来,铺陈排比的写法,固可造成宏大气势;若处理不当,也可致繁复拖沓之虞。其后的汉大赋,由于片面强调了这一特点,往往使人难以卒读。而孟子的这篇文章,虽通篇采用排比句式,却仍给人以行文简洁的印象。原因在于,孟子十分注意遣词用字,尽量扩充每一词语,尤其是动词的容量。
(11)、(1)入则无法家拂士 ( )
(12)、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13)、(5)(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甲)文中孟子的思想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14)、(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全文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论,使文章紧凑,论证缜密;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即使语气错落有致,又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16)、(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7)、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8)、(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9)、衡于虑: 作:
(20)、管夷吾:管仲,颍上(今河南许昌)人,家贫困。辅佐齐国公子纠,公子纠未能即位,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知其贤,释其囚,用以为相,尊称之为仲父。《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5、死于安乐原文及翻译
(1)、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孟子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国君实行“仁政”,要与民“同乐”。孟子的思想学说就是著作《孟子》。《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对话体著作。
(3)、(2)困于心,衡于虑
(4)、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所作议论文。这篇文章通过舜、傅说等古代圣贤在困境中振作精神、奋发努力而终于大有所为的事实,说明一个人想要完成自己的天赋使命,必须经历种种挫折和考验,进而分析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亦是如此,最后推出论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此文语言流畅,运用类推的逻辑方法说明深刻道理,全文逻辑层次清晰,论证严密,文章紧凑,神完气足——请听张筠英读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8)、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9)、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0)、孙叔敖(áo):蒍姓,名敖,字孙叔,一字艾猎。春秋时为楚国令尹(宰相)。本为“期思之鄙人”,期思在今河南固始,偏僻之地称为鄙。
(11)、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2)、(3)创业与守成孰难孰:
(13)、这时我们要链接时代的力量,相信d中央和政府,虽然疫情之初有点慌乱,很多地方不尽人意,现在将会逐步进入正轨。在今年两会要求领导人减少下基层代表团的次数,而总书记亲自要求到湖北代表团,并对武汉、湖北的情况非常了解,肯定会有后续的各项利好。当然我们每一位湖北家人——不要浪费这场百年难遇的危机,因为人与人的差距就是在危机中拉大的。
(14)、而后喻:然后人们才知晓他。喻,了解,明白。
(15)、
(16)、
(17)、 同“弼”,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
(18)、③创业与守成孰难 孰( )
(19)、 今义 ( )
(20)、衡于虑: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反一正,一是一异,相辅相成地说明了同一人生哲理的两面。既不使人因正面说教而感沉闷,又不为邀人眷顾而故发惊人之谈;既娓娓动听,又给人警策;既不庸,又不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