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文网论语全文翻译
(1)、孔子说:“我不想再说话了。”子贡问:“老师如果不再说话了,那我等学生凭借什么来继续得到教诲呢?”孔子回答说:“你可曾听见天你说过什么话吗?四季不是照样地运行,万物不是照样地生长吗?天又说过什么话呢?”子曰:“知(zhì)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记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的表现之一为克己复礼,有所不为);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己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欲施做答,欲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之取舍,施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实践,用好心坏心来说,要防止好心办坏事,就要慎施。)答司马牛“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牛则答以细目。又如,”孔子答子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4)、何时天狼灭?父子得安闲。——李白《幽州胡马客歌》
(5)、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6)、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 辛弃疾
(7)、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郡吏来何暴,官家不敢抗。
(8)、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9)、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10)、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1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4)、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15)、《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
(16)、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17)、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篇》翻译: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18)、如果需要挂号邮寄,每期请另加挂号费3元,并请务必在汇款附言中说明。
(19)、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的是能不能了解别人.”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2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古诗文网论语全文
(1)、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2)、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
(3)、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4)、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5)、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论语·里仁篇》翻译: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怎么能实行礼呢?。
(6)、——荀子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父母者,人之本也。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8)、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9)、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0)、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学而第一》
(11)、第九章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同时要有端正的态度。
(12)、译:治理一个大的国家应该像煎小鱼一样,不要经常翻动,破坏鱼的完整。
(13)、《论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也是一个特点。
(14)、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孝敬父母的古代诗句
(15)、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好了歌》曹雪芹(清)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关于父亲的词句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16)、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
(17)、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8)、《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
(19)、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20)、(注释)不担心财产少,只担心财富分配不均;不担心生活贫穷,而担心生活不安定。
3、古诗文网论语泰伯
(1)、《荀子·大略》商朝荀子: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
(2)、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3)、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4)、——孟子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孔子说:“再给我几年时间,到五十岁学习《易》,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
(6)、(晏殊)礼之用,和为贵。(孔子)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7)、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8)、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9)、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0)、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11)、(《礼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2)、(《老子》)J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13)、孔子说:“如果在一个国家里,一个人早上能达成了一直坚持的理想。实施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仁政),那么他就算晚上死去那也是值得的。”
(14)、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15)、孔子说:“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子绝四:毋(wú)意,毋必,毋固,毋我。
(16)、统编语文教材使用以来,常有一些语文老师来电来信,询问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末句是“随风直到夜郎西”还是“随君直到夜郎西”,白居易《卖炭翁》的倒数第二句是“半匹红纱一丈绫”还是“半匹红绡一丈绫”,《礼记·檀弓》中“苛政猛于虎”故事里孔子是“使子贡问之”还是“使子路问之”,等等。其实,这些都属于古诗文中的“异文”现象。
(17)、(解读)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君子: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反是:和这相反。
(18)、孔子说:“上天把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19)、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20)、治国兼耕岂理欤,阴谋乱政肆崎岖。——陈普《孟子·许行》
4、古诗文网论语季氏篇
(1)、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
(2)、孔子在河岸上说:“逝去的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3)、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4)、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以“仁的学说”,“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他后来被尊称为“圣人”。孔丘排行老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陬邑(zōuyì)人。孔子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而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著名的文学名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为“亚圣”。
(5)、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译文季文子做事要思考三次再行动。
(6)、《格言对联》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
(7)、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8)、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9)、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0)、⑼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2)、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3)、孔子说:“就书本知识来说,大约我和别人差不多,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14)、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15)、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16)、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7)、翻译:只要他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遇到国家有为难而愿意付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的境遇也不忘记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18)、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9)、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20)、弱质无以托,横尸无以葬。生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
5、古诗文网论语
(1)、小人反是。”译文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
(2)、青青子佩③,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4)、译: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5)、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6)、释义:父子之间相互猜忌,家庭就会产生不和睦因素。所以家和万事兴。
(7)、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8)、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9)、《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10)、小人相反。”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1)、《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
(12)、〖南北朝〗颜之推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13)、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http://vdisk.weibo.com/s/GcTpi?sudaref=www.sogou.com
(14)、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15)、论语为政第二(原文)5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
(1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7)、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1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9)、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20)、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送范德孺知庆州》
(2)、⑹无家:杜甫在洛阳附近的老宅已毁于安史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