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的故事名人名言
(1)、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2)、孔子向襄子学琴艺,一连十天都弹同一首曲子。襄子让他换首曲子,孔子说:“我还没有掌握弹琴的技法。”一连三番,孔子都以“没有弄懂曲子的情志、不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为由继续弹奏同一首曲子。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终于说“我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了,他皮肤黝黑,个头高挑,目光远大,像个统治四方的王者,除了文王还有谁能这样呢!”襄子深拜孔子说:“我老师曾说过这首琴曲是《文王操》。”世间一切事业、学问、技能、德行,如果不能专一坚持,就不会有所作为,所以孔子说“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3)、以后我们也可以学习孔老夫子的腔调,骂自己不听话的宝贝儿子了。这样“训斥”孩子既显文明,又有教养,两全其美啊!
(4)、一直以来,孔子都把颜回作为学生的榜样,不止一次的表扬和称赞颜回,勤奋好学是颜回的最大的优点。
(5)、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摘孔子《论语》——释义: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6)、(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7)、 试想孔子如此注重“孝悌之义”的人怎么可能说出那种被千夫所指的话来,自古最凄凉者,莫过于英雄末路,美人迟暮。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让多少人唏嘘不已。
(8)、宰我出去后,孔子说:“宰我太不仁义了!你出生三年之后,才离开父母的怀抱。为父母守三年之丧,是天下通行的丧期,宰我你给了父母三年的爱了吗?”
(9)、从学情来看,十岁左右的孩子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最应该去背诵记忆的应该是那些能为一生起到重要作用的经典著作,《论语》无疑是公认的!
(10)、孔子语录: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
(11)、而这个颜回,却能从孔子的口中得到高度的认可——“不贰过”。
(12)、孔子语录: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
(13)、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孔子三千弟子
(14)、智乐山,仁乐水。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之简称。
(15)、几乎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会听过老师对学生唉声叹息之时发表的这句“肺腑之言”。
(16)、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大家常常用这句话去劝人放下,殊不知“以德抱怨”只是一句设问,并不是结论,孔老先生是极力反对打完左脸把右脸也伸过去的感化做法的。
(17)、宁武子是春秋时期卫国很有名的大夫,经历诸多变故,但宁武子却能够安然无恙地做两朝元老。孔子很佩服他这种明哲保身的处事方式,于是用“愚不可及”这四个字给他以高度评价。下次再有人说你愚不可及,你就笑着给他讲这个故事。
(1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摘孔子《论语》——释义: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19)、我们常说“百善孝为先”,恪守孝道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三年之丧”正是我们为人子女的人之常情,更是子女之爱的人之常理。
(20)、今年是孔子诞辰2572周年,你还记得他说过哪些经典名句吗?留言区告诉我们吧!
2、孔子的名言及故事有哪些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自己愿意实行仁,仁就可以达到。
(3)、误解:“三十而立”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全文是"吾十有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般人都将文中的“立”理解为成家立业。十一长假又要到了,想必不少父母要拿出这句话来说事儿,下面小史来告诉你真相是什么。
(4)、译文: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子曰:“志于道,据于徳,依于仁,游于艺。”——《述而》——释义:孔子曰:“志向在道上,根据在徳上,依靠在仁上,而在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文字、算术这六艺之中研习游乐来陶冶身心。”
(6)、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7)、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释义: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8)、李文君老师为全校语文老师上了一堂《论语》教研课
(9)、当时在春秋时代,鲁国有个规定,凡是到国外旅行去,看到有鲁国人在外国被卖为奴隶的,可以花钱把他赎出来,回到鲁国后,到国库去报帐,国库照付。孔子有一个学生,真的在国外看到有鲁国人被卖为奴隶了,就把他赎出来。赎出来以后,他没到国库去报帐,别人都说这个人品格高尚。孔子知道后,大骂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错了。别人奇怪了,做好事嘛,又赎了人,又不去报帐,这不是好事吗?不是品格高尚吗?孔子说看问题不能这样看,他这个做法,实际上妨碍了更多的奴隶被赎出来。这个人回来后没有去报帐,将来别人看见做奴隶的鲁国人,本想赎他出来,又想,我赎了以后,如果去报帐,别人就要议论:以前某某人不报帐,你去报帐,你的品格不如他。这样,这个人就可能装作没看见,不去赎人了。所以,这个做法就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人家赎买出来,是有害的。
(10)、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11)、子路问过孔子一个问题:“是否得到一个优秀的主张就应该直接实施呢?”孔子便回复:“有时候你认为的优秀只是你认为,在你之上还有很多年长你的人,他们的见识是不凡的,可以大家一起商量后再决定,最好是不要立刻去实施的。”
(12)、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老师,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以正直的态度去对待人,不卑不亢,事情该咋办咋办,以一个正确客观的态度去解决。
(13)、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14)、(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15)、所以以后再有人用这句话逼婚,你都可以噎回去了。
(16)、孔子说,可以和他人说的事但不说,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说的事,却和他说了,这是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在乡里间,貌温恭谦,表现得像个不善言辞的人;当他在祭祀宗庙和议论朝政时很善于明辨,对答如流;与上大夫谈话时,中正而有诤辩,敢于说实话;与下大夫交谈时,侃侃而谈,和气而又欢乐;君视朝时,恭恭敬敬,但又威仪中适,不张不弛。根据人的性格特征和场合说话,这需要仁德、智慧和勇气。
(17)、孔子语录: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18)、(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19)、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释义: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20)、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释义: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3、孔子的名言及故事100字
(1)、宰予(这个学生)大白天的睡觉,孔子说:“真是腐朽的烂木头很难精雕细琢,脏泥巴墙也没有必要涂抹修饰了啊!我能又能跟宰予说什么呢?”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很多人理解古文都会按照现代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又或者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而断章取义,这样是不对滴。譬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出自孟子《尽心上》),其中的“为”字有两种读音,但是正确的读法是第二声,这里的“为”是动词,句意为人如果不修习自己的德行,那么天理难容,朽木不可雕也,而并非讨伐人类的趋利性。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5)、试想孔子如此注重“孝悌之义”的人怎么可能说出那种被千夫所指的话来,自古最凄凉者,莫过于英雄末路,美人迟暮。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让多少人唏嘘不已。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这里说到的学生颜回可很不简单,看看孔子对他的评价你就知道他有多厉害了。
(8)、(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9)、孔子语录: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10)、(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释义:懂就就懂,不懂就说不懂,才是聪明人。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释义: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13)、(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14)、《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孔子再评价》一书中评价道,孔子能将“三年之丧”寓情于理,正是仁学思想和儒学文化的关键所在,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15)、孔子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
(1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释义: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17)、(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18)、孔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
(19)、先是将学生比喻成“朽木”,接着用排比引出第二个比喻,说不知进取的学生又好比是“粪土之墙”。
(2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孔子的名言及故事简短
(1)、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释义: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论语》
(4)、孔子登上东山感觉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俯览天下,感觉天下也小了。孟子也曾讲“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这都是说立志高远,胸襟开阔,才能提升境界。孔子起于累土,最终居高临下,有着非凡的气质和自信,其思想境界,超越了芸芸众生,故能拥有“一览众山小”的气魄。
(5)、有一个人掉到水里去了,孔子的一个学生跳下水去,把人救起来了,家属感谢他,给他一头牛,他就收了。别人就议论了:下水救人还要钱?孔子知道了,表扬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得对,这会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因为救了人之后,人家给钱,是可以收的,于是再有人落水,就有人愿意去救。所以要看客观的效果。
(6)、可以说我们将《论语》这部国学经典纳入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不仅仅能够让孩子们广学博闻,也发挥着立德树人的作用,帮助他们走好未来的人生之路。
(7)、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多数人将这句话作为君子之道,尤其是商人之道,但其实与孔子的想法相左。这句话字面上的理解一般都没有错误,但大家却都不知道这句话还有下半句:“硁硁然小人哉”。
(8)、希望这几句耳熟能详的孔子语录能抛砖引玉,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国学,传承我们的经典,更好地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释义: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10)、(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11)、所以,在太平治世,流行的音乐,通常都洋溢着安适与喜乐。它也反映此时的国家政治,处于清明祥和的状态。
(12)、孔子语录:《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摘孔子《论语》
(13)、帝制中国时代的眼光。秦汉大一统帝国的建立,终结了中国轴心时代“学无拘禁,思想自由”的状况,使中国进入了一个漫长的帝制时代,以至任何宗派的学术思想都不得不依附于专制皇权强制性和压迫性的支配权力以求生存,它们的命运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好恶取舍。当然,儒术、儒教在政治意识形态上的独尊地位及其与专制皇权之间的关系问题,事实上要比简单的好恶问题错综复杂得多,它们之间既有不完全协调一致的方面,乃至存在着难以消解掉的对立、紧张和冲突的一面,同时又有相互利用、彼此依存共生的需要。正是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孔子和儒术依靠专制皇权或国家政权的强制性权力和儒家学者不遗余力的倾心推崇,赢得了朝野上下共同一致的尊奉,不仅孔子被尊奉为“为汉制法”乃至“垂宪万世”的神明素王、至圣先师,而且围绕着孔子崇拜而逐渐发展出了种种常规化、制度化的国家祀典、尊号封谥和文庙建制等。尽管在某些时期或个别思想家那里,孔子偶尔会遭到问难、菲薄和批评,但总的来讲,帝制中国时代的孔子乃是人们心目中的一种拥有绝对权威而历久弥尊的政治文化偶像。
(14)、然而如今对于“孝”,我们又有几个能完全做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呢?
(15)、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16)、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全文是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我们现在所翻译的,把“知”(智)和“仁”分开来说,说什么智慧的人喜欢水,仁义的人喜欢山,智慧的人好动,仁义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
(17)、轴心期的眼光。依据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说法,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时代及其死后的战国之世乃是中国人精神觉醒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各种原创性的思想宗派谱系的多元分流发展。先秦诸子共同面对着周文疲敝和时代变革的历史难题,历史的难题需要他们作出具有深度的理论回应,在这种回应中,孔子首先引领和开创并自觉地进行广泛传播的,是一种具有极大影响力、并具有“思想范式”意义的儒家思想流派。当时的诸子站在不同的思想立场、依据不同的政治信念来批评孔子,在他们眼中,孔子成了一个繁饰礼乐、崇尚无用的仁义、扰乱人心、败坏人的自然本性而祸乱天下的罪魁祸首。
(18)、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19)、(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20)、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5、孔子的名言故事简短
(1)、真相:后半句的意思就是:固执的庸士就是这样子。庸者,庸言庸行之庸,作平常义。“硁(keng)硁然”形容浅薄而固执。因此孟子同学直接就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惟义所在”——只要合乎道义。
(2)、孔子语录: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3)、孔子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关于孔子有哪些名言故事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孔子的名言故事,希望喜欢!
(4)、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5)、(《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6)、真相:这句话的原话是“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是事情做好了,可以总结经验,从中学习,取得进步;学习学好了,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做事中。优指的是悠闲,学有余力。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习”不是复习,而是演习,实习的意思。出仕就是“时习之”的途径之也就是把所学的、所修的东西应用到从政的实践之中,但是,修身学习是无止境的,从政可以更好地修身,也可以更好地推行仁道。所以这句话讲的是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8)、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9)、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1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释义: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11)、真相:此句原话是“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大意是说:“年幼时不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长,长大后又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成就,年老了还迟迟不死,这样的人简直就是世上的祸害。”用网友们的话来表示就是: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12)、(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释义: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的人,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14)、真相:孔子还说过:“立于礼。”(《论语泰伯》),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所以孔子说他“三十而立”,是指他这个时候懂得礼,言行都很得当。所以立的不是事业、不是家庭,立的是人自己。这是一种自我的觉醒,是人格的独立,是自我把握自我相信的起始。
(15)、(简析)公平公正能使人明晓事理,偏听偏信会让人愚昧糊涂。公正使人明智,偏私导致昏暗。明白事理者,就能明察秋毫,处事公平合理。偏私之人则恰恰相反。此句揭示了“公”与“偏”、“明”与“暗”的辩证关系,在当今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16)、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作为龙的传人,我们也有义务将国学经典、文化瑰宝传承光大!
(17)、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释义:君子应该说话谨慎,做事勤劳敏捷。
(18)、孔子困于陈国和蔡国之间,还断绝了粮食,弟子们都饿得浑身无力,站不起来。但是孔子仍然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很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困厄而不动摇,小人困厄就胡作非为了。”失意忘形和得意忘形都是人的弊病,古人讲“饱暖思淫欲,饥寒生盗心”,无论面对顺境还是逆境,能不失所守,这就是一种修养,就是一种高贵的心。
(19)、同样被人误解的名句还有“相濡以沫”,多少人借这个词表达情感,却不知原句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真可谓是南辕北辙。
(20)、1948年冬,辽沈战役进入高潮。沈阳市容一片萧条。思想史专家侯外庐在一家古玩店发现一枚印章,刻着“公生明,偏生暗”六个字。刀法老辣爽利,布局气魄非凡,尤其是“明”与“暗”两字,线条劲挺,“明”故意大些,“暗”着意小些,形成对比,很切题。当时一般人已没有心思买这玩意。但老板看侯外庐的气质,风度,知道是行家,一钱不让成了交。
(1)、(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2)、孔子语录: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摘孔子《论语》——释义: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4)、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5)、子贡去见孔子。孔子说:“我们的学说难道有错误的地方吗?为什么我们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子贡说:“夫子之道至大也,所以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是否可以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优秀的农夫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的收成,优良的工匠擅长技艺却不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道业,用法度来规范,用道统来治理,但不能保证你的学说会被世道所容……”人当尽人事而听天命,居一求缺,当下不就是自得其乐吗?今人普遍求全、求满,古人却懂得求残、求缺,天地尚不能久,何况人乎?
(6)、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释义: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8)、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孔子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9)、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0)、孔子问礼老子,辞行时,老子对他说:“富贵之人送人以财,仁义之人送人以言,我不富贵,就窃用仁人的名义送你一句话吧:头脑聪慧、洞察一切反而濒临绝境,是因为喜好议论他人的缘故;博洽善辩、宽广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为揭发别人丑恶的缘故。做人子女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也不要有自己。”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宽则得众,苛则失人。胸无渣滓自会处世圆明,眼无成见才会学富五车。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2)、孔子语录: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
(1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释义: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14)、误解:这句话出自出自《论语·宪问》,大家常常用这句话去劝人放下,殊不知“以德抱怨”只是一句设问,并不是结论,孔老先生是极力反对打完左脸把右脸也伸过去的感化做法的。
(15)、 宁武子是春秋时期卫国很有名的大夫,经历诸多变故,但宁武子却能够安然无恙地做两朝元老。孔子很佩服他这种明哲保身的处事方式,于是用“愚不可及”这四个字给他以高度评价。下次再有人说你愚不可及,你就笑着给他讲这个故事。
(16)、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17)、宰我问道孔子。他说:“对于有仁德的人,别人告诉他井里面掉下去一位仁人,他会跟着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下去呢?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人,却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迷惑。”君子做事情的时候,要从符合理性精神的现实逻辑出发,即便追求精神上的更高境界和仁德,也要保持充分的理智,可以被利用,但决不能被糊弄。要用充分理性的精神去生活,成全自己也成全别人。
(18)、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谁能算得上好学呢?”
(19)、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原来这是孔老夫子在称赞一个叫宁武子的人,他说:“宁武子在世道清明的时候就展示自己的才华,做一名智者;世道浑浊的时候就装傻,做一个愚者。做智者是简单的,大家都能做到,但是能装傻,这是一种高明的举动,却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啊。”
(20)、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释义: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孔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