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军事战争的成语有哪些
(1)、8从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2)、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边雁候雁发金河,纷纷带雪过。
(3)、今日,何时缚住苍龙?6凉州词葡萄美酒,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师直为壮):师:军队;直:理由正当;壮:壮盛,有力量。出兵有正当理由,军队就气壮,有战斗力。现指为正义而战的军队斗志旺盛,所向无敌。
(5)、孙膑接着又补充说:“还有一点,魏军从赵国撤回,长途往返行军,他们的军队肯定疲惫不堪。而我军可以趁机偷懒,只需要在魏军经过的险要位置布好埋伏,一举打败他们肯定没有问题。”
(6)、壁垒森严 深沟高垒 表里山河 不攻自破 斗而铸锥 负隅顽抗 荷枪实弹 金吾不禁
(7)、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8)、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9)、只有理清了时间轴线,才能顺利构建后面的知识框架,减少做题过程中的错误率。
(10)、险象环生 险遭不测 累卵之危 誓不两立 势不两立 势均力敌 一栖两雄 相持不下
(11)、词典采用双色套印,条目释义部分用蓝色楷体表示,更清晰、美观。
(12)、功成不居。《词典》没有收入这一成语,却是理解老子的圣人之道的重要成语。在《老子》一书中,圣人与治国理想密切相关,意指事成而不居功自傲,不去占为己有;后来泛指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出自第二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意思是,所以圣人顺应自然而不胡作非为,注重身教而不以言教,听凭万物兴起而不加干预,滋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助其成长而不自持其能,大功告成而不邀功自傲。正因为他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业得到永存。
(13)、必争之地(bì zhēng zhī dì ):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14)、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立于不败之地
(15)、诸葛亮采纳了马谡的建议,就有了对南方首领孟获“七擒七纵”美谈。使孟获心悦诚服。直到诸葛亮去世后南方诸多少数民族均为未反叛。
(16)、写给原46军老.兵及46军.后代们的一封信,请注意查收!
(1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8)、但使在,不教胡马度阴山。4《凉州词》美酒,欲饮琵琶马上催。
(19)、去年江南讨狂贼,临江把臂难再得。别时孤云今不飞,时独看云泪横臆。
(20)、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己亥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关于军事战争的成语大全
(1)、(兴兵动众):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同“兴师动众”。
(2)、直捣黄龙,汉语成语,拼音是zhídǎohuánglóng,意思是指捣毁敌人的巢穴。指杀敌取胜。出自《宋史·岳飞传》
(3)、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关于战争的名言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马基雅弗利)包括懦夫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战争却得到胜利者的同意(萨卢斯特)战争用伯也用黄金(奥维德)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昆体良)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唯一美德,以求和为唯一耻辱----(肖伯纳)有国家就有战争(伯克)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史文明)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休·金斯米尔)战争是帝王的娱乐(英国)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李维)只有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伯克)一次正义的战争能在高尚的国度里唤起神圣的爱的力量,这已为无数感人的事例所证实(特赖奇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没有正义的和平就是暴虐(英国)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塔西佗)战争是骄傲之子,骄傲是财富之女(乔·斯威夫特)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俾斯麦)霍布斯明晰地证明,所有动物都生活在一种自然的战争状态中----(乔·斯威夫特)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时还满足了人对掠夺,破坏以及残酷的纪律和专制力的欲望----(查·埃利奥特)战争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生物法则,它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起调作用的东西(伯恩哈迪)战争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军事上的成功----(蒙森)战争是死神的盛宴(欧洲)所有的母亲都憎恨战争(贺拉斯)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牺牲品(海·约翰逊)战争使多数人流血,却养肥了少数人(威·申斯通)战争也爱吃精美的食品,他带走好人,留下坏人----(达·汤普森)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4)、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虏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5)、不用然犀下照,未必次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6)、落荒而逃 溃不成军 一触即溃 抱头鼠窜 捧头鼠窜 如鸟兽散 鱼溃鸟散 屁滚尿流
(7)、军事科目试卷结构共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个部分:客观题分别设置选择题、填空题,分值占比在30~40分之间;主观题分别设置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分值占比在40-50分之间。
(8)、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战城南去年战,桑干原.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凶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为见白骨黄沙田.秦家筑城备胡处,汗家还有烽火燃.烽火燃不熄征战无以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鸟鸠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谇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器是凶器,圣人不得以而用之.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生沙场秋点兵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前出塞九首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9)、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北朝民歌《木兰诗》
(10)、历史上的这一经典战法,人们作为“攻心为上”成语流传至今经久不衰。比喻,要彻底征服敌人,必须让其内心佩服敬仰才是真正战胜他的法宝。
(11)、秦末,由于秦朝暴政,各地诸侯起义不断,农民领袖陈胜在大泽乡也发动了起义。这时,沛县县令见局势不稳,看到很多官吏被起义的人民杀死,心里恐慌,担心自己的安全。当时萧何、曹参在县衙当官,他们建议把逃亡在外的刘邦召回来。县令同意了,并派人去召请刘邦,可是当刘邦的人马来到城下时,县令又怕刘邦回来罢自己的官。因此,县令变了卦,他不但下令关闭城门,不准刘邦进城,还打算杀掉出主意的萧何、曹参等人。萧何、曹参听到消息后,就偷偷逃出城外,投奔刘邦,得到了刘邦的保护。
(12)、凤凰诏下,步步蹑丹梯。燕歌行高适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13)、刘邦根本就不想册立韩信为王,然而当时正值千钧一发之际,为了能够让韩信替自己镇守齐国,防止发生变乱,所以便答应了韩信的申请,立了韩信为齐王,并且派遣了张良为使者,征讨韩信的军队攻打楚军。韩信当时自然是美滋滋,但是他的危机也从这个时候开始了。
(14)、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龙蛇纸上飞腾。
(15)、《水调歌头.赋三门津》元好问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16)、沙柳愁中折,梅花梦里惊。徘徊三五弄,肠断忆南征。
(17)、青玉案伤心误到芜城路,携血泪,无挥处。半月模糊霜几树,紫箫低远,翠翘明灭,隐隐羊车度。
(18)、《成语误用辨析200例》:误用、滥用成语怎么办?为什么会错?怎么样才能用对?理解和运用这条成语要注意些什么?
(19)、大型成语词典,收词条26000条左右,约400余万字词典。以“实用性”、查考性、资料性”为编写宗旨,所收条目包括常用成语等。
(20)、5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唐·李白)6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唐·张藉)7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唐·王昌龄)8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9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海塞)10战争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军事上的成功。
3、形容古代军事战争的成语
(1)、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立功勋。(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2)、 25偷梁换柱 26指桑骂槐 27假痴不癫
(3)、东汉 班固《汉书 蒯通传》:“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4)、纣王自焚而死,殷朝灭亡。周武王乘胜兵分四出,征伐商朝各地诸侯,包括表示臣服的共652国,结束了商王朝600年的统治,确立了周王对中国的统治。
(5)、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擒贼先擒王 杀人不见血
(6)、 22关门捉贼 23远交近攻 24假道伐虢
(7)、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坐山观虎斗
(8)、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千尺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9)、兼弱攻昧(jiān ruò gōng mèi ):兼并弱国,讨伐昏聩糊涂的君主。
(10)、万里连天色,终年出塞人。几经金海雪,不见玉关春。
(11)、古城连堞响,奔马踏霜回。玉塞降羌泪,天山旅雁哀。
(12)、韩信说刘邦能带十万,刘邦就好奇地问韩信能带多少,韩信双手一搂,来多少带多少,越多越好!
(13)、萧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鼙。青冢北,黑山西。
(14)、石城汤池 金城汤池 背城借一 万里长城 众志成城 北门锁钥 坚壁清野 铜墙铁壁
(15)、 07 无中生有 08 暗渡陈仓 09 隔岸观火
(16)、 16欲擒姑纵 17抛砖引玉 18擒贼擒王
(17)、挟天子令诸侯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英雄所见略同
(18)、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从军十年馀,能无分寸功?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九咏寄从兄湛之塞垣(并序)兄卓荦经奇,与予读书罗浮,有扶风、越石之志。
(19)、10此去泉台招旧部,十万斩。陈毅《梅岭三章》关于战争的故事1商周前1027年(一说前1057年)中国商、周兼并统一国家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部)统一中国的战争周武王参战兵力:兵车300乘,甲士45000人,并联合庸、蜀、羌、徽、卢、彭、濮等方国的部落的军队大举讨纣。
(20)、韩信在逼迫刘邦封自己为齐王之前,他的谋士曾经劝说他以齐国为根据地和项羽还有刘邦三分天下,然而当时手握重兵的韩信却缺乏政治远见,对于谋士的提议犹豫不决,当时他自封代理齐王,刘邦答应了之后,他非常的开心。然而当时刘邦心里的真实想法,他根本就不知道,也因此丧失了争夺天下的大好时机。
4、战争诗词军事成语名人名言
(1)、释义精当准确,说明褒贬色彩,指出特定用法。
(2)、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3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人未还。
(3)、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迢迢万里馀,领我赴三军。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4)、披坚执锐 被坚执锐 守望相助 四战之地 甚嚣尘上 危机四伏 危在旦夕 稳如泰山
(5)、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6)、一往无前 卷旗息鼓 偃旗息鼓 狼烟四起 犁庭扫穴 南征北战 批亢捣虚 锐不可当
(7)、草木知威 尾大不掉 无所畏惧 吾膝如铁 降龙伏虎 咬钉嚼铁 一马当先 一身是胆
(8)、地形 地点:龙蟠虎踞 龙潭虎穴 用武之地
(9)、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经过几次激战,最终韩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计策,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间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以酒解忧,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
(10)、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
(11)、 04 以逸待劳 05 趁火打劫 06 声东击西
(12)、全面检查、改进释义,说明褒贬色彩,指出特定用法。
(13)、一时间“为左权报仇,誓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的呼声响彻天地。
(14)、几经搏杀,八路军总部安全突围。但是,年仅37岁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率领部分机关干部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
(15)、剑气词姚合破虏行千里,三军意气粗。展旗遮日黑,驱马饮河枯。
(16)、万里连天色,终年出塞人。几经金海雪,不见玉关春。
(17)、逸闻哲理:174则古代神话传说、逸闻趣事和具有启发性的成语故事。
(18)、军事奇才韩信,被阴毒吕后用竹剑捅死,针对此事要说用两个成语形容,最恰当的应是钟室之祸和兔死狗烹或鸟尽弓藏。
(19)、拔帜易帜 攻无不克 捷报频传 举世无敌 决一雌雄 一决雌雄 决一死战 背水一战
(20)、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杜甫《石壕吏》
5、关于战争的诗词军事成语名人名言兵法谋略
(1)、(拼音): fēng shēng hè lì
(2)、韩信欲起兵反抗,然后见刘邦自辩无罪,但又怕被擒拿,这时属下就出了杀刘邦眼中钉钟离昧领功的主意。
(3)、7塞下曲王昌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4)、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5)、休养生息 烽火连天 戎马倥偬 枪林弹雨 生灵涂炭 断脰决腹 天灾人祸 流离颠沛
(6)、(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7)、声东击西 各个击破 突然袭击 步步为营 化整为零 人自为战 反客为主 狡兔三窟
(8)、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9)、从这两件事就能看出韩信在政治上的弱智:优柔寡断的韩信一方面做不到拥兵自立,和刘邦、项羽抗衡;另一方面又对上司刘邦阳奉阴违,完全没有自己的政治立场,不能因时度势,判断局势。正是这种举棋不定的懦弱性格,直接导致了韩信日后被杀的悲剧结局。
(10)、束手就擒 损兵折将 头破血流 萎靡不振 不堪一击 引颈受戮 折戟沉沙 辙乱旗靡
(11)、邻境求兵略,皇恩索阵图。元和太平乐,自古恐应无。
(12)、天道好还。《词典》解释道为道义。指作恶必然得到恶报。在《老子》一书中,这是阐述军事和战争的一个重要成语,意指好战者会得到报应。出自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意思是,以道辅佐国君的人,不靠兵力强行天下,发动战争很快就会遭到报应。军队驻扎的地方,就会荆棘丛生;打了大仗之后,必定有荒年。军事和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老子目睹民众遭受战争的苦难,鲜明地提出反对战争的主张。而且,《老子》一书有四章论及战争,但反对战争的态度却是一以贯之,这充分体现了老子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
(13)、公元前196年,早就动了杀心的刘邦在其“贤内助”吕后的完美配合下,终于除掉了心头大患。陈豨造反,刘邦在前线平叛时,吕后听说韩信联合陈豨造反,就立刻想要杀掉韩信。她采纳萧何的意见,以陈豨已被诛为名要百官进宫朝贺。韩信被萧何诱骗进宫中后,吕后只能想办法杀死韩信。
(14)、释义:露:暴露。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赞成的悲剧景象。
(15)、势均力敌 罪不容诛 罪大恶极 罪恶滔天 罪恶昭彰 罪该万死 罪孽深重 罪有应得
(16)、轻诺寡信。《词典》解释诺为答应,许诺;寡为少。轻易许下诺言的,很少守信用。在《老子》一书中,强调圣人讲信用,很重视诚信问题,意指轻易答应别人要求的,一定难以遵守信用和做到诚信。出自第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意思是,轻易许诺,一定会缺少诚信;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一定会遭受更多的困难。所以圣人都把事情看得很难,也不轻易许诺,这样最终也就没有什么困难了,守住了诚信。
(17)、将门有将 将遇良才 出将入相 兵多将广 调兵遣将 韩信将兵 断头将军 残兵败将
(18)、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宋·辛弃疾《破阵子》
(19)、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20)、此战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一次著名战例。2项羽、刘邦战争前208年—前206年军与秦王朝军队为推翻秦王朝的残酷统治巨鹿(今河北平乡)、砀县(今河南夏邑)、城阳(今山东鄄城东南)、咸阳(今陕西)等地战争。
(1)、释义:枪杆象树林,子弹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