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中经典名句100句
(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论语·子罕》
(2)、(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巧言令色,鲜矣仁。(讲解)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讲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德不孤,必有邻。 (讲解)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论语·为政》
(4)、(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比喻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5)、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6)、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
(7)、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8)、(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9)、(讲解):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根本。
(10)、(讲解)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11)、(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12)、译文:上天所给予人的气质叫做性,依照本性去作事叫做道,修道的方法就是教化。
(1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14)、(讲解)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
(15)、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有哪些,在生活中,有一些人也是喜欢古代的文化,尤其是论语还是有一些人喜欢的,我为大家整理好了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有哪些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1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17)、(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18)、(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19)、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第一章)
(20)、(讲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固定的用途,要在任何环境都能发挥君子的作用)
2、论语经典名句鉴赏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2)、(译)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5)、(赏析)这是孔子的话。他指出仁者必须直言正色,要诚实。仁,绝非外在的华丽,矫揉造作只能是伪善,那种巧言令色、以假面孔示人的人,是很少有仁者之心的,要注意提防。
(6)、(译)只传述(旧的文化典籍)而不创作(新的),相信而且喜爱古代的文化典籍。
(7)、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译文: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
(8)、(注释)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9)、孔子并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中,“仁”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的解释完全相同。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他曾斩钉截铁地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也就是宣示人人都能做圣贤。
(10)、(注释)有:同“又”。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1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杀身成仁)
(12)、(讲解)有志之士和仁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只会勇于牺牲来成全仁。
(13)、“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对大学纲领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自然距离大学之道的实现不远。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14)、(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15)、(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索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16)、选择宏源泓文,成就精彩人生——永州宏源泓文学校2020年春季学期招生启动!
(1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8)、●2019小学1-6年级部编版电子教材免费领
(19)、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第二章)
(20)、(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倦怠,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3、论语名句解析68句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2)、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3)、(译)孔子说:“(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不能领会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不能举一例就理解其他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
(4)、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7)、(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意,居处不求恬静,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8)、(讲解)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9)、(译)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然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10)、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11)、(讲解): 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12)、赏析:礼仪的作用,是以和为珍贵。先王传下的大道,都是以“礼以和”为最好的,做事情无论大小都遵从。这句话言简意赅地说出了礼是普遍的规范。
(1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14)、(注释)当他没有得到的时候,总是忧虑不能得到。得到以后,又会担心失去。如果担心失去什么,那就会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15)、(译文)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1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而又时常的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7)、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第三章)
(18)、(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19)、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雍也》
(20)、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子路》
4、论语经典名句加解释
(1)、(原)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约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2)、(释义)办理父母的丧事要谨慎地尽礼尽哀,对祖先要诚敬地追念致祭,(能做到这样)民间的风习,就会归于淳厚了。
(3)、孔子说:“父母在世时,子女轻易不要出门远行,如果非要远出,首先要安顿好父母,并告诉父母确切的行踪。”
(4)、(注释)生下来就知道学习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感到困惑才学习的人,又次一等;感到困惑仍不学习,这样的人就是下等的愚民了。
(5)、(译)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不如贫穷而乐于道,富贵而谦虚好礼的好。”子贡说:“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一样下功夫,恐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7)、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才能委以重任,所委托之事才能顺利发展。
(8)、地气上为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涛,大波也。——《说文》
(9)、孔子:“先生微言大义,吾道一以贯之,先生的道是大道无形,不限于世间万物,而我的道则只在人间。”
(10)、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讲解)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1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5)、(讲解)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6)、出自《论语》: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解释:透彻而深刻。明是明亮、清楚、明白、有见地的意思,作为人名寓意聪明睿智,也是男孩常用取名用字,和远字搭配成名字豁达大气,象征前程坦荡。
(17)、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18)、(学了能按时温习,不也是很快乐吗?有共同见解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不为他人所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