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1)、一个真正的君子,要从九个方面去思虑考察:“视思明”,看东西要清楚明白,有同学说我眼睛没毛病,怎么可能看不清楚呢?不是这么表层的意思,你看人看事看得清楚明白吗?如交了个损友,选了个人品不怎么地的男女朋友,就是视不明的表现。“听思聪”,不仅是听清楚了,而且听了之后能判断、辨别这话的对错。“色思温”,你的脸色是不是时刻都是温润、温和的状态,是不是见人就横眉立目?其实现代人在这点上要特别注意,因为我们经常被骗,内心就有了很强的戒备心理,我们总觉得要把自己伪装、包装起来,比如女孩子为了不被人欺负,做什么都很横,把自己活成一个女汉子,现在社会上这么多女汉子,其实不是女孩子的错,是这个社会的错,真正的女性就应该是个窈窕淑女,女汉子是阴阳不和的表现。我们身边很多老外,在路上遇见别人都会自然地微笑、打招呼,因为他们心中没有那么多戒心和防备,他们还保留着与人为善的心态。“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对人的态度要想想是否恭敬;说话要想想是否忠诚;做事要想想是否认真;有了疑问要想想怎样向人请教;遇事发怒时要想想后果;有利可得时要想想是否正当。这九个方面,把君子各个方面该如何做,讲的细致具体,其中就包括了忠敬,也就是忠信。
(2)、就拿“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来说吧,有人觉得这是歧视妇女,因为把女子和“小人”相提并论嘛。但在《论语》里,“小人”说的是“平民百姓”,而“养”的意思是“相处”。这句话其实是说,男性和女性的关系很难处理好、官员和平民百姓的关系很难处理好。你看,孔子没有歧视妇女的意思吧。
(3)、高老的教诲让我没齿难忘,不敢懈怠。2009年一月出版的《陕西文献》总第112期,全文刊登了高老1992年写给我的那封信,题目是《情见乎辞:致袁富民贤君早年一封信》,并在文章的那页夹着一个纸条,上面写着:“维泰部分请特予指正。”见字如见人!先生谦恭之品格让我甚为感动!
(4)、孔子为什么不太看重“说到做到”呢?孟子对此有进一步的解释。他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一个够格的人,应该义字当先,有时候因为某种原因说了某句话做了某件事,不符大义原则,就不一定将其坚持到底。只有小人才固执于圆满,说出的话板上钉钉,貌似要怎样怎样,其实是走入死胡同了。
(5)、2008年,年届九十三岁高龄的高老当选台北市陕西省同乡会监事,致力于陕西文献的收集编纂和两岸联谊的工作。
(6)、指这个人是个认死理的低档人物,算稍差一等的人才。
(7)、从高老的身上,看不到衰老,看不到悲观,看不到老气横秋的样子;看到的是生命的活力,是积极乐观的心态,是不断求索的精神。于是我想,衰老并不影响生命的尊严,恰恰相反,一个顽强而倔强的生命,愈老会愈显得伟岸,愈显得尊贵!
(8)、在这样一种推展的过程中,忠被有些人实践成了愚忠,很可笑。举个例子,清人潘永因的《宋稗类钞》里讲了个“朱勔愚忠”的故事:“朱勔所衣锦袍,徽宗尝以手抚之,遂绣御手于肩上。又勔尝与内宴,帝以手亲握其臂。勔遂以黄帛缠之。与人揖,此臂竟不动。”因为宋徽宗曾抚摸了一下自己的锦袍,朱勔就绣了一只御手在锦袍上;因为皇帝在内阁宴请大臣,为表示亲近握过自己的手臂,回去他就把被皇上握过的手臂用黄丝绸包上,与人作揖行礼的时候这只手都不动。朱勔用这些方式来表达对国君的忠心,是不是挺滑稽可笑的?还有很多人说,岳飞当年在外听从帝令退兵,他知道自己一定得死也照做,这也是一种愚忠,但是大家想想,当时南宋四分五裂,国君权威已经大大动摇,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岳飞听从国君之令,就算自己不得已一定要死,他也要维护朝廷的权威和国家的稳固。精忠报国不是一句空话,岳飞此举是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来忠君报国!
(9)、重新回到这个故事,我们会发现,《论语》里的忠,其实不是一个绝对的标准。例如,商朝末年商纣王无道,当时商朝有三位特别有德行的士大夫,孔子称他们为“三仁”,哪三个人?比干、微子、箕子,这三个人有三种结局。比干谏而死,因为反复劝谏商纣王因此被杀了,《封神演义》里说因怀疑比干心有七窍,所以比干被挖心看看到底有没有七窍,就是被剖心而死。但微子和箕子没有死,箕子避祸远走他乡了,走到了哪里?朝鲜半岛,他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国家叫箕子朝鲜国。前几年韩国跟我们争辩说,孔子是他们的祖先,不了解情况的人听了会觉得韩国人挺不要脸,但认真考据起来是有道理的,为什么呢?因为孔子是箕子的后代。孔子是商汤的后裔,是圣人的后裔,箕子最先在朝鲜半岛上建立箕子朝鲜国,到周朝的时候此地也被分封了。所以韩国的历史追溯起来,他们确实是中国人的后裔,当然还有部分是朝鲜半岛的土著人,他们的传承是这样的。箕子远走他乡,微子没走,他也没有反复去劝谏商纣王而被杀,他是远离纣王等到商朝灭亡了向周武王投诚,周武王把宋国分封给了微子,大家看春秋时期的宋国,它的第一任国君是微子启,第二任国君是微仲衍,微仲衍就是孔子的直系祖宗,所以孔子说他是宋国的后裔,《史记》记载孔子临死前说自己是宋人也,就是从这个关系中来的。由此可见,殷商时三个圣贤,一个因谏而死,一个远走他乡,一个归顺周王朝还成为一个诸侯国的国君,你们说哪个人是圣贤绝对的标准?都不是。儒家有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活在当下,不是用一个绝对的道德大义标准去要求所有人,而是对不同人有不同要求,因为就算同一个道德境界的人,他们在不同时刻、不同处境中所作出的道德判断和实践也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的职责不同、身份不同、场合不同。例如孔子说“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鲁国有个大夫叫史鳅,他是一个言官,职责就是劝谏国君,孔子赞扬他是一位正直的君子,不管社会风气如何,他都像一支锋利的箭,只要国君有错,他都直言相谏。但孔子同时赞美另一个人的做法——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蘧伯玉在国君无道时,选择了远离,自己独善其身去了,与史鱼很不一样,你们说哪个对?孔子称扬他们,因为他们的做法都是忠的表现,他们的选择不同是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时刻不同,所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落实忠。
(10)、下面列举儒家经典中关于“信”的一些语录给大家参考:
(11)、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2)、再说一个彻底颠覆你认知的金句,你肯定经常引用过:“言必信、行必果”。这话谁都懂,就不用解释了吧,但孔子在“言必信、行必果”之后,紧跟着说了一句“硁硁然小人哉”。意思说,一个人言必信行必果,就是个小人!你听了是否有点哭笑不得?老杜用大白话给你解释一下,孔子把士人分为三等:上等士人做事知羞耻,出行不辱君命;中等士人在宗族里被人称赞他孝顺父母,老乡赞他是尊敬兄长。而下等士人呢?就是言必信,行必果。
(13)、所以人家说的确实是爱情,只不过心态开放的古人,说的是同性恋之间真挚美好的感情。
(14)、1991年4月高老为父母迁葬坟茔,并为家乡捐资助学。我还陪同高老、高老夫人、高老的孙女高林、长孙高蔚之登乾陵游览,在乾陵博物馆同常务副县长王醒民、人大副主任王中佐、统战部长刘仁杰、县委办主任师荃荣、政府办主任陈生益及工作人员合影留念。回来后,高老挥毫写下了《游乾陵记》一文。
(15)、《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16)、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尾生抱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
(17)、一个人要言行一致。说了就要去做。只说不做是不讲信用的人,是缺乏高素质的表现。
(18)、那时政协还在小东巷县幼儿园对面,高老,张老师,还有政协办主任邱亚农在场,赵深如把我介绍给高老,高老有些迟疑,说:“看文字那么老辣,我以为是个老先生,原来你还这么年轻!少年才俊呀!”我诚惶诚恐地说:“高老过誉了!高老过誉了!我和你儿子高斌是同庚同学也是同事。”因为高斌不幸去世,高老有些激动,紧握着我的手说:“太好了!太好了!”说着,从提包里掏出一条香烟递给我说:“这是我从台湾带回来的,请收下吧!”我笑着婉言谢拒了:“谢谢您!我不会抽烟。”高老开玩笑地说:“人都说好文章是烟熏出来的,你不抽烟,怎么写出那么好的文章呢?”我也笑着说:“正因为不抽烟,所以文章没写好!”在旁的人听了都哈哈地笑了。
(19)、而我们现在强调儒家文化,就是要把被制度破坏了的文化精神重新树立起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女性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受到了很高的尊重,同样也受到了严格的保护。例如,古代的婚礼对女性高度尊重,离婚制度也对女性有高度的保护,丈夫想与妻子离婚,如果妻子没有犯错,他是没有理由与妻子离婚的。而即使妻子犯了过错,还有三个豁免条件,符合这三个条件其中之即使犯了错,丈夫也不能休妻。而这三个豁免条件其实很容易达到,一是如果妻子曾与丈夫共患难,现在家中富贵了,那就要共富贵,男子不得休妻。二是如果妻子曾对公婆尽孝,男子不得休妻。三是如果妻子家中父母过世了,男子亦不得休妻,因为妻子不能投靠娘家了。只要女子符合其中一条,就绝对能保证她在这个家族中的女主人地位,并且儒家明确规定,男主外女主内,家中一切事务都归这个女主人管,包括丈夫的财产,都在她手里,所以你说这时候丈夫想离婚,容不容易?从这些制度可以看出,古代婚姻很保护女性,这也说明了女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很高的。而南子就是这样一个女性,我本人对南子是怀有一份尊敬的。当时孔子初到卫国,南子召见他,孔子去见了南子。虽然当时有些社会评价认为南子很不好,所以子路对老师去见南子,很不高兴,但如果孔子认为此事绝不合乎礼,那他绝对不会这么做,如果明白了那时候的社会状态,我们就能理解了。
(20)、言必信,行必果,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之也。
2、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是什么?
(1)、再比如说最后一个吧,“言必信、行必果”,这不用解释了吧,可是孔子后半句说啥呢?他说,“硁硁然小人哉”,意思是,如果一个人言必信行必果,就是个小人啊。你看颠覆吧?后来孟子又补了一刀,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就是说如果你人格很伟大,就不用搞“言必信行必果”这一套,说话做事符合道义就行了。他们的意思是,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肯定是做不到言必信行必果的。以前我们这么想,也这么说,后来想法变了,难道不能随机应变吗?所以啊你看,人格上是大人还是小人,自私和利他都是表象,核心的区别是,对自己负责,还是对他人负责。
(2)、记得我与高老先生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91年,我在县志办当主任,县政协编乾县政协文史资料第二集,收录了我写的《高鹏传》,高老回家省亲,去县政协,看到我为他叔父抗日英烈高鹏写的传记,说要来县志办拜访我,在场的张勤老师是高老的故交,就拦住说;不用去,叫富民过来就是了!高老连声说:“使不得,使不得!那就大不敬了!”张老师说:“富民是咱的学生,没关系的。”于是,政协文史委的赵深如先生就到县志办来请我。赵先生说明原委,我就跟他一起到了政协。
(3)、 高新彦教授系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
(4)、所以对方人格上是大人还是小人是关键,核心的区别是,对自己负责,还是对他人负责。
(5)、儒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思考,也是所有人都会思考的一个哲学中的永恒命题,这就是西方哲学中一个重要的命题:“我是谁?来自哪里?到哪里去?”古希腊神话故事、雅典神庙等等西方文明中,这个哲学命题多次出现。而古老的中华文明,如儒家文化,对这个命题的思考也非常多。儒家经典《中庸》开篇第一句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就是在回答这个问题。而《易经》《春秋》这两本书整篇都在讲这个问题。即便大家以后并不从事学术研究,也不想那么费尽地去弄清楚这些大道理,就想立足当下做一个简简单单的人,那也要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该如何思考呢?首先,要明白自己是一个堂堂正正活着的人,不是小猫小狗等其他生物,儒家的立场是,你首先得知道自己生而为人,就该守人伦,尽人的本分。而人伦的本分是什么呢?在父母面前你是子女,在子女面前你是父母,在朋友面前你是朋友,在老师面前你是学生,等等。儒家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就是要你首先明白自己是一个人,并且是活在人伦关系中的人,所以要清楚自己在每一个人伦关系中所处的位置和角色,尽好相应的人伦本分。关于“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儒家的答案是,人从天地中来。为什么说人是天地化育而来?因为我从父母中来,而我的父母从他们的父母中来,不断地代代追溯,到尽头的时候是什么呢?儒家认为是天地化育了万物,人也是天地化育而来,并且人是天地万物之灵长。人既然来自于天地,最后“我到哪里去”的答案就是回归于天地。当我们死后埋进黄土,我们的肉身还给了大地,而我们的三魂七魄依然在天地间飘荡。因此,儒家文化一个很重要的精神是天道信仰,信仰的最高层次是信仰天地。儒家讲天地人三才,三才是什么关系?人为天地所孕育,是所有生物中最有灵性的,所以当人的道德修养达到最高的高度时,可以与天地合德,《大学》《中庸》都有这样的说法,《易经》里说的很清楚:“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注意,这里的“大人”是什么意思?大人与小人是相对而言的,大人是君子中德行修至最高境界的圣人,鬼神并非鬼怪神魔,儒家所说的鬼神是指,我们已经去世的列祖列宗是鬼,天道流行所呈现的方式叫神,鬼和神在同一个位上,但鬼是人的表现形式,神是不可知之的存在形态,孟子讲“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既然神的境界谁也搞不清楚,那我们就不要去谈论这个问题,孔子“不语怪力乱神”,不是不相信鬼神,而是不去谈论鬼神,但你心中必须要有敬。如果心中不敬鬼神,说明这个人的德行没有达到一定高度,《论语》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这就是我们对待鬼神应有的态度,所以孔子说“吾不与祭,如不祭”,意思是如果我没有亲自参与,那跟没有祭祀是一样的。现在商业发达,前几年出现过一个很可笑的行业,就是可受雇代别人去上坟扫墓。这个职业严重违背了我们的传统伦理道德,虽然看起来好像是说自己因为太忙没法去到现场给先人扫墓,那么请人代劳至少有一份心意在,但从儒家立场看来,这是不道德的,是不孝的。由此可见,儒家讲我们对天道、鬼神要有一定的信仰,就算你不信,但你不能怀疑它没有,这是儒家关于信的基本态度,信最高的层面就是信仰。其实,信仰是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民族都存在的,甚至说当代人的拜金主义,也是一种信仰。我们的所作所为,其实都有信仰做支撑。
(6)、言必信,行必果,令行禁止,是我们这所学校师生言行的基本准则。
(7)、通行的解释是: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一言)可以终身行之呢?孔子答道,这个字恐怕只能是“恕”了吧。自己不愿意要的,莫将其施之于别人。
(8)、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9)、你拿有限的生命去学什么没完没了的知识,你可真傻!
(10)、你看,这么多孔子的名言我们以前都理解错了。如果下次再有人说起,你就给他更新一下观念吧。
(11)、不问是非的固执己见,说到一定做到,做事死磕到底,就是顽固不化的小人。后来孟子又补了一刀,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也就是说,如果你人格很伟大,就不要来“言必信行必果”这一套,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只要合乎道义就行了。
(12)、赵良也是秦国的大夫,他看到了商鞅变法的一些问题所在,所以他劝谏商鞅,一千块羊皮比不上一张狐裘,一千个人对你唯唯诺诺,比不上一个有德行的士劝谏你。这就是儒家所说的德与能的问题。人必须先有德,这个能才是有价值的。周武王身边常有批评他的谏士,所以他能得天下,得民心。而商纣王残暴无道,敢于进谏的大臣都被他处死了,虽然举国上下对他唯唯诺诺,但其王朝最后被推翻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义与利的问题没有处理好。处理好了,就是有道,没处理好,就是无道。赵良就是用这个道理批评商鞅,你用立木为信这件事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你守信、奖罚分明,大家做什么都不敢违背你,但这个事情不一定是好的。如果一个有德行的人敢在你面前批评你,才说明你是一个有德行的人。而秦国当时的现实,正是赵良当时所批评的状态,后来秦朝社会整个道德沦丧,只靠武力服人。最终大泽乡的陈胜、吴广因为误了工期而不愿意束手待毙,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最终带动了全国的起义爆发,短短数年秦朝灭亡。所以说,信是否合乎道义,合乎德,这是落实信很重要的一个前提。
(13)、叙过家常,高老问候了熟悉的文朋诗友,我向他老人家汇报了家乡这几年来的巨大变化,也汇报了我近几年来学习和工作的情况,高老认真地听着,末了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孔老夫子说;假五十而学易,则无大过矣!孔子是圣人呀!他晚年读了《易经》不无感慨的说,假如我五十岁的时候读了《易经》就不会犯大的过错了!孔圣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98岁的高老还在学习,还叹息学的太少,这让我敬佩不已!
(14)、不待客就省了许多事,不用我家周老师抓锅燎灶,我也落个清闲,得空抄抄宋词,翻翻旧作,打发这些散淡的时光。
(15)、动善时,阴符经里讲,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四季轮替,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的规律,如果你非要违背这个规律,强自为之,往往就会收获恶果,无论是为人处事的不合时宜,还是吃喝住行的生活方式,都要遵循时序。好似水一样,动则变,静则澄澈安详,动与静都需要把握,如果不能把握好,往往就会自食其果。而这些说完,最后再说”夫唯不争,故无尤“如果什么事都去强出头,都自持其能,那么紧随其后的争端是必然的,无尤,可以说是没有祸端,没有争执,越是不引人注目的,往往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没有人在意阳光空气水,但这些就是生命所必需的,而道亦是如此,无人注目,却没有人能离得开。不争不是无用,而是大用却不自傲,善下之,方可久。水之至柔,以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性无常,在寒则硬,在热则升,上善之若水,故几于道。这里又要回过头来说,几于道,接近道,但并未合道,老子讲水德,以水为引阐述了很多,但是却说,这只是几于道,这并不等于道,那么什么是道呢?无可言也。不过还是要强调一次,几于道,而不是等于道哦。
(16)、所以其实古人的意思是干什么事情大家都一起商量着来,没有谁以老大自居,多好啊!
(17)、不过吗,这些意思发生改变的诗词句。除了诗词不能乱用外,其他的都可以按照现在的意思来理解。
(18)、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尾生和一个女子约好在桥下见面,尾生按时来了,结果左等右等,女子没来,洪水来了,尾生想既然我已经与对方相约,那我就要在这里等,于是他就抱着桥墩等,结果水面越升越高,最后没过了桥面,尾生抱着桥柱子被淹死了。当时很多人称赞尾生坚守信约,但孔子对这个行为并不欣赏,认为这并不是信,因为这个做法并不合乎义。
(19)、2007年高老已九十二岁高龄,他又一次回乡省亲,适逢乾陵文化研究会成立,高老参加了开幕式,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深情款款地说:我有幸参加乾陵文化研究会的成立大会,愿在有生之年为家乡建设和乾陵文化研究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20)、 (出自):曹禺《王昭君》第五幕:"背信弃义是插在我背上的一把尖刀!
3、言必信行必果是出自哪里的
(1)、高维泰写给袁富民的信《情见乎辞:致袁富民贤君早年一封信》
(2)、⊙一部侮辱道教的影视“神剧”《天蓬元帅之大闹天宫》
(3)、白话释义: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啊!
(4)、在春秋时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后人要研读那时侯的文章,便要再经过一个“句读”的过程,即是根据上下文意思自己在句子的适当地方加上标点和停顿,这样才能得出一句句意通顺而连贯的话。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句话正确的分句方法: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东,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
(5)、大美西部观察:立足西部,放眼世界;关注民生,传递有价值的资讯,发布经典文章。
(6)、中国是一头沉睡的巨狮,当他醒来全世界都会震惊。
(7)、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全文是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我们现在所翻译的,把“知”(智)和“仁”分开来说,仁义的人喜欢山,智慧的人好动,仁义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其实这句话是互文见义。其实原意是:“仁智者乐山水,仁智者动静相融,仁智者乐而寿。”
(8)、此句出自《论语·公冶长》,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愚蠢到了极点,别人都赶不上。但孔子口中的“愚不可及”却并非是这个意思。原句是: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这是孔老夫子在称赞一个叫宁武子的人,他说:“宁武子在世道清明的时候就展示自己的才华,做一名智者;世道浑浊的时候就装傻,做一个愚者。做智者是简单的,大家都能做到,但是能装傻,这是一种高明的举动,却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啊。”
(9)、《庄子.养生主》中有一句名言一直被许多人用于鼓舞学习者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张贴在无数教室里面。
(10)、 《论语·学而第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朱注:尽己之谓忠。)”
(11)、宁武子是春秋时期卫国很有名的大夫,经历诸多变故,但宁武子却能够安然无恙地做两朝元老。孔子很佩服他这种明哲保身的处事方式,于是用“愚不可及”这四个字给他以高度评价。
(12)、⊙有多少法师是真的懂,还受生债补财库和超度化解冤亲债主?
(13)、其实,那个浅尝辄止的家伙解释的也是错的。他浅尝辄止,专骗那些从不读书的人。
(14)、这句诗现在普遍被写为: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15)、一个人要言行一致。说了就要去做。只说不做是不讲信用的人,是缺乏高素质的表现。
(16)、二傻子们一听,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终于学到一个知识。我要记住喽,有空向别人炫耀。
(17)、昨天翻捡旧扎时,无意间发现高维泰老先生从台湾寄给我的一沓贺年卡,这些贺卡一下子温暖了我的心,引起我对高老先生的深切怀念。
(18)、《论语·学而第一》: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也是忠的表现,作为国君的忠,你怎样尽己所能做你身为国君该做的事,就是忠。)
(19)、第一个就拿“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来说吧,有人觉得这是歧视妇女的意思,因为把女子和“小人”相提并论嘛。但在《论语》里,“小人”说的是“平民百姓”的意思,而“养”的意思是“相处”。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其实是说,男性和女性的关系很难处理好、官员和平民百姓的关系很难处理好。你看,孔子并没有歧视妇女的意思。
(20)、我觉得这句话也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解释。在《论语》中,此语的上一句话就是“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若将两句话;联系起来读,下面这句话的意思大概就是:子贡问,有没有说了一句话便终身行之的人呢?孔子答,对待这件事要以“恕”对之。即使他做不到,也要宽恕。自己做不到,别要求别人做到。
4、言必信行必果意思是什么
(1)、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d称弟焉。”
(2)、《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3)、1998年,高老第二次回乡,他本想住在我家,但因我家卫生间没有坐便器,于是住在时任县工商联主席的韩焕新家。这次回来,高老结识了很多文友,我们经常相聚,促膝长谈,高老也回顾往事,谈了他的过往经历、他的人生感悟,对晚辈教益匪浅。
(4)、子贡说:“请问再次一等的‘士’是什么样的?”孔子说:“说话一定要诚信,做事一定要坚定果断,这虽是耿直固执的小人,但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说:“现在那些执政的人怎么样?”孔子说:“哎!一班器量狭小的家伙,算得了什么呢!”
(5)、 郑重声明:大美西部观察平台所发原创文章均为作者及编辑共同辛苦劳动之成果,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和洗稿行为,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责任方承担。
(6)、很多人都觉得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在的时候,儿子不应该到远方去,其实这同样是不的。
(7)、以上是关于儒家忠、信的概述,下面我举几个例子,具体谈谈在儒家思想中,忠信是如何体现的。
(8)、没人知道具体是什么意思吧?都以为只是讲爱情的诗句?Navie。
(9)、高新彦中医馆 秦都区渭北社区卫生服务站
(10)、(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11)、⊙我们为何要抵制“神剧”《天蓬元帅之大闹天宫》?
(12)、在《论语·子路》里,孔子与子贡讨论士的标准时已经说过:“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这是从反面来否定“言必信,行必果”的行为。孟子也从正面来表达“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可见,孟子的学说在很多方面都的确是与孔子一脉相承的。
(13)、译文:子夏做了莒父地方的长官,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贪图小利。急于求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小利则办不成大事。”
(14)、《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不仅篇幅较长,而且注重记述,算得上一篇结构完整的记叙文,人物形象鲜明,思想倾向通过人物表情、动作、对话自然地显露出来,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15)、如果你说,我想成为一个君子,但不知道怎么做,濂溪先生周敦颐说过“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就是学习的标准。你见到比自己德行高的人就要虚心学习,主动求学,不如己的就要反躬自省,看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有则改之。同样,对于真正有德行的人,遇到别人向自己学习时的心态应该是怎么样的呢?孟子说过君子有三乐,其中之一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如果遇到一个对道德操守有追求的人前来请教,那我一定好好教你。这种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并不一定是实际中的师生关系,圣贤君子作为道德楷模的榜样和力量,让愿意学习的人向他学习,就像孔子,孔子生活在两千多年前,并没有直接教我们,但我们都愿意向他学习,是因为我们愿意成就道德,我们有成就道德的渴望,而孔子所发挥的作用就是教化,也叫风化和引领,就是《论语》中孔子说过:“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我们现在就像一棵草,感受到了儒家之风的美好,我们愿意被这股清风吹拂,当风吹来我们虚心俯身就学,而不是仰着头颅说凭什么我跟你学,我是人你也是人。我就曾经见过一个很狂妄的人,他说孔子没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教过三千弟子,编过六本书吗?我教的学生比他多多了,写的书也比他多多了。大家说这样的心态还能自我成长吗?
(16)、释义: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17)、而真正完整的意思,是你完全可以放心大胆的去远游,只要你有自己的规划就好。
(18)、“言忠信,行笃敬”,子张觉得这句话太重要了,赶紧记下来,碰巧那天只带了笔墨没带纸,子张就把“绅”也就是腰带解下来,将老师的话记下来。由此可以看出这句话多么重要,子张作为孔门的优秀学生,他对老师的教诲多么用心,同时可以看到孔门弟子与老师之间的感情多么深厚,师生如父子,这也是儒家思想很重要的一种体现。“师严而道尊”,现在的老师要充分起到为人师表的楷模作用,对学生既严格又慈爱,而学生要对老师心存尊敬,如此,我们当今的教育才有希望。如果师生都做到了这一点,那我们都是君子,否则只是小人而已。忠信落实到教育中,就应该是这样子的。
(19)、现在我们的语言习惯里,把这个词解释成“毫无根据的传言”,而这个词的本意恰好相反,“空穴”是形成“风”的原因,比喻的是“有一定根据的传言”
(20)、 (解释):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5、言必信行必果是什么意思解释
(1)、(白话释义):上古用结绳记事以治理天下,后世圣人,改以契刻文字。
(2)、《论语·子路第十三》: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d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3)、我立即写信回复,感谢高老的厚爱和鼓励。从此以后,我们经常书信往来,成了忘年之交的朋友。每年春节他都要寄一张特制的贺年卡给我,从未间断。他每一次回家探视,都要邀我一起吃饭,聊天,打牌。高老的乐观开朗,幽默风趣,谦恭礼让,多才多识,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4)、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d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5)、孔子并非鼓励鼓励言行不一。他看到了问题所在:有些坏人在某些时候说的话,也是真诚的,也有可取之处,不可能都坏;有些好人,某些时候说的也不一定对。再进一步,即使是君子之道,完全真理,也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它需要特定环境,特定时空,在以后的实践中需要不断完善和纠偏。为避免名人名言被别有用心者拿来当作攻击他人的武器。因此孔子说“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一个有权力的人,不能专因一个人说过什么话就去举荐他,也不能因为一个人行事有缺陷就连他说的话也不理。
(6)、这句话有人觉得这是歧视妇女,因为把女子和“小人”相提并论。但在《论语》里,“小人”说的是“平民百姓”,而“养”的意思是“相处”。孔子这句话真实的意思是:男性和女性的关系很难处理好、官员和平民百姓的关系很难处理好,孔子并没有歧视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