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国藩全集:最负盛名的处世之道书籍
(1)、曾国藩明确告诉我们,办大事要以“识”为主,才气、才能不过是辅助罢了。所以恃才傲物的人,往往难以成就大事。当然这里的“识”,不单单指知识,更指的是经验和见识。
(2)、处毁誉要识有量,今之学者反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分毫无干。
(3)、但是他目空无人、骄傲自大,没有真正把刘邦放在眼里。对刘邦姑息纵容,没把他看成大的威胁,为自己埋下隐患。
(4)、34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5)、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第二要有识,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第三要有恒。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6)、曾国藩讲:“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7)、6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8)、他是古代少有的模范父亲:光一年就写下253封家书。
(9)、称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称人一恶,我有一恶,又何毁焉?
(10)、(注)“节劳,节欲,节饮食”可以说就是养生的咒语真言,其中“节欲”包括节制性欲和物欲。但人们都不能掌握节制的“度”。其实很简单:只要时时刻刻想象自己正处于疗养时期不就可以了吗?
(11)、老子《道德经》第五章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即: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因此,人们常言“多少不如少说,少说不如不说”,沉默是金!少说话也能避免我们祸从口出。有些时候话太多了,就会非常容易对别人形成攻击,许多人逞一时口舌之快,最后换来的是却是结仇。心理学也曾发现,事情从来都是中立的,很多是非概念来自我们内心的判断,当我们愿意放下判断,选择少说,或者不说,那么我们才会对生活有更多的包容性与智慧。
(12)、正确对待做官发财:“功成身退”,“大约世家子弟,钱不可多,衣不可多,事虽至小,关系颇大。”
(13)、家门太盛时,有风不宜驶尽帆、有福不可尽享,教儿孙则宜勤、宜俭、宜谦。
(14)、曾国藩对说话的艺术有另一段论述:“厚者勿忌人,实则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正如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一个道理,话也不能说得太满,留点余地为好,尤其是不能说大话。自吹自擂、夸夸其谈的人,可能会收获一时的好感,但是长此以往,终究会被人看出,被人疏远。乐视创始人贾跃亭,时时吹嘘“为梦想窒息、生态化反”,却陷入欠钱不还的旋涡,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真是让人不齿。这告诫我们,说话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要说大话,不要吹牛。不然,说了大话,脸红一下倒也无妨,引出别的事来就不合算了。 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你一定要告诚自己:决不说大话,决不吹牛皮!
(15)、敬:平易近人,不卑不亢;内外兼修,乐道人善;
(16)、曾国藩关于修身养性有很多真知灼见,包括立志、求知、敬恕、忠信、反省、慎独、谨言、有恒、勤俭、谦虚等内容,其目的在于:始于修身,终于济世。曾国藩认为做人之道关键在于“敬恕”二字,所谓“敬”,一要做到无论在多少人面前,无论在大、小人面前都不能傲慢,这叫泰而不骄;二是衣冠整齐、态度俨然会使人望而生畏,这叫威而不猛。“恕”字要做到完美的境地,待人仁厚有礼,终身谨慎小心。如果行为得不到别人的赞许,就应反过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17)、诚:推心置腹,言而有信;精诚所至,始终如一;
(18)、一个有趣味的人,生活总是积极向上而又丰富多彩的,和这样的人常来常往,可增加无限人生乐趣,会增加我们的见闻和阅历,让我们更加懂得品味生活的乐趣。
(19)、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20)、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和。寡合则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责己,小人责人。德有余而为不足者谦,财有余而为不足者鄙。
2、曾国藩24条处世之道是什么
(1)、而“人谋居半,天意居半。”则是说,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抱着“尽人事以听天命”的态度。不要因为有自己不能左右的的因素就不去努力,更不能因为自己努力了,最终却失败了而去怨天尤人。
(2)、57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3)、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
(4)、“古今天下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古今天下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5)、老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单打独斗地做事,更何况庄子还说过:“独善其身者,难成大事!”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板,都有自己办不到的事情;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团结合作,共成大事。曾国藩一生低调为人,从不敢居功自傲,所以他总是能够团结来优秀人才共图大业;平定太平天国,立下绝世奇功就是他团结人才、重用人才、举荐人才的结果。
(6)、坚忍支撑,可建非常之业。曾国藩文事武功,实得力于“挺”字。“挺”字之用,并非全凭威猛,主要表现在明辨大局,挺身而出,勇于担当;遇到艰危时刻,挺然而立,坚忍卓绝,不动摇,不气馁;形势有利,则一往无前,挺进不疑。曾国藩的《挺经》未能传世,但其一生办事,处处现出“挺”字精神。
(7)、浑:难得糊涂,愈致混淆;藏锋剑锐,戒骄装愚;
(8)、曾国藩指派李鸿章训练淮军时,李鸿章带了三个人求见,请曾国藩分配职务给他们。不巧曾刚好饭后出外散步,李命三人在室外等候,自己则进入室内。等到曾散步回来,李请曾传见三人。
(9)、曾国藩用打仗的经验来告诫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要稳当,在稳当的基础上,才能创新变化;办事要讲方法和原则,顾全大局的同时,处事老道,又要不失精明。
(10)、事缓乃圆,好从慢处来。李鸿章曾当面批评老师曾国藩,说他行事懦缓,是一大毛病。殊不知,“缓”字正是曾国藩的超人之处,又恰恰是李鸿章所缺少的一种素质。“缓”可纠急躁之病,办事时留下充分余地,考虑更周全,计划更严密,万无一失,所以说,“事缓乃圆”。
(11)、(译)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12)、(1)居官四耐:耐冷、耐苦、耐劳、耐闲,缺一不可
(13)、同样的道理,当听到别人揭露自己过失时,应把这人当作最好的朋友。为什么呢?因为谁也不愿轻易得罪别人,如果不是出于好心,人家不可能指出你的过错。其实他在批评你某些行为,假如你不肯虚心接受并改正,正直的朋友也会慢慢远离你。
(14)、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
(15)、手里的军队没了,对朝廷的威慑则不存在,那么,朝廷想让你死,你不得不死。人为刀俎,曾为鱼肉,英雄自剪羽翼,相当于虎落平阳被犬欺。这些道理,聪明如曾国藩,不会不知。
(16)、0静:静能生明,怒以伤身;静以修身,宁静致远;
(17)、曾国藩对奢侈享受是非常抵触的,并有言:“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18)、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
(19)、曾国藩曾说“余谓天子或可不亲细事,为大臣者则断不可不亲”。
(20)、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3、曾国藩处世格言
(1)、47女相妒于室,士相妒于朝,古今通患也。若无贪荣擅宠之心,何嫉妒之有?
(2)、78将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过。若以古人至诚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鱼下也。
(3)、易境和难境就是顺境和逆境,顺境和逆境、乐处和忧处,这是生活的两种状态,是一体两面。
(4)、正所谓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曾国藩养成很好的习惯,不仅成就了曾国藩自己,也影响了曾家后人。
(5)、盗贼在房梁下听得焦虑万分,实在忍无可忍,冲出来对曾国藩恨铁不成钢地说:
(6)、86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7)、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告诫我们,不要只想着收获,若不耕耘,怎么收获,就像大树一样,养的深根,日后才能枝繁叶茂。
(8)、一个人如果不能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就会善恶不分,是非不明,就不可能正确地评判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9)、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10)、125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11)、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12)、处毁誉要识有量,今之学者反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分毫无干。
(13)、82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
(14)、(译)每天都能知道所未知的:每天读书,都要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不要刻意地从书中谋求深意,否则,就是曲从于他人。
(15)、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
(16)、资质不出彩但用功刻苦、能出成绩的人被称为“学霸”;天资聪颖的则被称为“学神”,他们领悟力高,可省却一些苦功,比“学霸”更轻松省力,令人羡慕。
(17)、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18)、富贵气有两层概念:一是生活奢靡,浑身珠光宝气;二是做人太有身份感,喜欢显摆。
(19)、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20)、与志向远大的人做朋友,能够让我们看清人生努力的方向和道路,不至于随波逐流,一事无成。
4、曾国藩提倡的处世之法是什么
(1)、所谓“虚话”,就是超出了事实本身的话,说得出做不到的话。虚话与假话有别,假话违背了事实,与真话截然相反;虚话则不然,虚话与事实、与实话并没有直接对立的关系,而且与事实有某种联系,与真话有着部分的重合,有真有假。有些人用虚话来软化坚硬的真实,甚至用虚话掩盖某种真相,美化丑陋的实质,以满足人性的弱点——喜欢听顺耳话的心理欲求,烘托出某种所希望达到的气氛。虚话的危害是显而易见,那就是言过其实,让人不容易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掩盖了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容易丧失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说虚话多了,再说实话,别人也以为又是虚话,会失去为人做事的信用。
(2)、小偷一怒之下将文章从头到尾背了出来,扬长而去。
(3)、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希望同事们都能功成名就,曾的立身处世之道由此可以览见。
(4)、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5)、群居守口,和一群人相处的时候要谨言慎行,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要说,所谓祸从口出,做一个善于聆听的观众才是大智慧。自己独处的时候要乐于享受,要反思,守住自己纯善的心。
(6)、留一分自在,方可容得大事。当大任办大事者,常要冒大险、决大疑。其身心压力和紧张,非常人所能承受,亦非常人所可想象。心中得一“暇”字,则可留出一片净土,张弛有道,闲适自在。“暇”是高压炉上的减压阀;“暇”是白虎节堂中的山水画;“暇”是空城计中的孔明琴。动中取静,忙里偷闲,平淡中透出人生的绝大智慧。
(7)、曾国藩语录: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为人不可过于聪明。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不可轻率评讥古人。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另起炉灶,重开世界。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时。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8)、133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9)、那个贼一边听一边等,冻得浑身打颤,实在忍不住下来,大声说道:“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自己将那篇古文背诵出来,扬长而去。
(10)、一个身先足的人,他不论什么事情,都会带头去做,去给大家做榜样,那样他同时进步了,整个团队也跟着进步了。
(11)、他说早起最能暴露一个人的心性,是成事之本。所以要求孩子若不能尽行,但能行一早字。
(12)、这一点可以说我们现实中的人也很难做到,我们现实中的人都是很知道保护自己的,什么事情,非要别人尝试过,去做过,自己才会做。另可让朋友先去尝鲜,也不愿意自己最先尝鲜,因为很多人就是怕出什么事,喜欢走平安的路、平凡的路。
(13)、西楚霸王项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项羽出身楚国贵族,颇有干才。24岁领导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大胜秦军,威名立扬。后多次征战,表现神勇,称西楚霸王。
(14)、力气用到点子上。曾国藩说,西方人的技艺所以精绝,是因为他们每办一事,都集中精力,越钻越深,逐渐达到极致。他认为,要赶超西方,必须有“专”字功夫。他自己的一生,大事小事,无不专心为之。求师专,求友专,用情专,做事专,因而总结出“凡事皆贵专”的硬道理。人之精力有限,而世事无穷,要想有所作为,只有采用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略,才能成功。
(15)、孔子早就看破了这类人,《论语》中说,“巧言令色,鲜矣仁。”阿谀逢迎的人去恭维别人,肯定有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目的性太强的交际,注定走不远。
(16)、以忠沽名者讦,以信沽名者诈,以廉沽名者贪,以洁沽名者污。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有一于此,乡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17)、胜己者,就是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的人。交朋友,一定要结交比自己优秀的人,哪怕只是某一方面的优秀。在某个方面胜过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老师。每个人的天生禀赋都是不同的,因此,每个人身上也都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闪光点和特长。多从别人身上学到有用的东西,能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18)、曾国藩是清朝中晚期著名的政界大儒,对于后人来说,曾国藩的为人处事之道颇值得学习,曾国藩小时候并不聪明,考了好多次乡试才好不容易考过,而他爹比曾国藩更笨,考童试竟然考了十几次,可见曾国藩的家族基因并不怎么完美,比起明朝的张居正,后来的李鸿章,实在是差得太远了,但是曾国藩却能成为晚清名臣,建立非凡伟业,被后人尊为圣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曾国藩的发迹主要是靠三条处世之道,这三条对现在的年轻人尤其具有借鉴意义。
(19)、曾国藩对此头痛不已,召集幕僚没日没夜商量对策。曾国藩将各种阻挡裁军的因素一一做了分析,认为无银子补足欠响固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
(20)、爱占便宜的人,一定有两个弱点:贪婪和短视。贪婪,是人性之首,爱占便宜,便是这一人性的直接体现。与这种人为伍,不仅会给自己带来损失,也会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贪婪和短视。
5、曾国藩的4条处世法则
(1)、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