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日朱熹
(1)、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近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景”,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诗以“总是春”收官,都落到“春日”上。
(2)、百花争奇斗艳、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赏析这是一首游春诗,诗人在游览了春天的美景之后,抒发了自己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3)、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4)、我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河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轻易就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5)、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6)、诗的第一句点名了地点和主题,“寻”字使整首诗充满情趣,写出了作者的闲情逸致。诗的第二句描写了观赏春景时候所获得的初步印象,“一时新”写出了作者郊游时候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诗的第三句中的“识”字和第一句中的“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东风面”,把春景拟人化了,让人们可以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春天的美。整首诗从字面上来看似乎是在写游春观感,实际是想表达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
(7)、——宋 · 朱熹注释①春日:春日:春季来临的日子。
(8)、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9)、⑴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相聚之日,此指晴日。寻芳:游春,踏青。泗水:河名,在山东省。滨:水边。
(10)、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11)、赏析:只看这首诗的内容会认为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实际上在作者生活的年代,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是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的。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寻访”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12)、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13)、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14)、诗歌叙述诗人外出河边寻春踏青,一眼望去就感觉到处焕然一新。天地间吹开了和煦的东风,东风催得百花齐放,百花为人们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
(15)、意思是: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16)、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17)、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18)、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19)、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20)、人们一般都认为这首诗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2、春日朱熹的意思是什么
(1)、19(古诗故事)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3)、白话文释义: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4)、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5)、皇帝听了信以为真,又问:“从西路走怎么样?,,
(6)、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
(7)、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作者兴致勃勃的到泗水河畔观赏景物。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8)、轻雷响过,春雨淅沥而下。雨后初晴,阳光好像在刚刚被雨洗过的碧瓦间浮动。春雨过后,芍药含泪,情意脉脉;蔷薇横卧,娇态可掬,惹人怜爱。
(9)、例如,我们记那种得意洋洋,在明快的春日里与一些朋友玩篮球比赛获胜后所感到的。
(10)、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11)、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12)、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13)、《春日》原文为: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14)、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
(15)、⑵光景:风光风景。新:既是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新,也是出郊游赏、耳目一新的新。
(16)、等闲:随意。“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17)、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18)、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19)、.霁(jì)光:雨天之后明媚的阳光。霁:雨后放晴。
(20)、12(古诗欣赏)送别诗——送别------王之涣
3、朱熹
(1)、朱熹(115-1200.23),汉族,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亦称朱文公。
(2)、释义: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3)、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4)、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5)、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6)、意思是:风和日丽之时游览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让人耳目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万紫千红,到处都是百花开放的春景。
(7)、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8)、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9)、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10)、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11)、(串译)良辰在泗水之滨探寻美景,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轻易便能识得春风的妖面,万紫千红满眼都是芳春。
(12)、收听更多《小学生必背古诗》标准范读请关注我们
(13)、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14)、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15)、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6)、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17)、《春日》一诗笔自宋代朱熹,人们一般都认为这首诗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18)、此诗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19)、⑴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相聚之日,此指晴日。寻芳:游春,踏青。泗水:河名,在山东省。滨:水边。
(20)、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4、春日朱熏
(1)、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2)、(注释)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寻芳:游春,踏青。泗水:在山东南部。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容易识别。东风:春风。
(3)、《春日》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风和日丽、生气勃勃、百花竞艳、万物更新的美好景象,特别是“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句,把春天写活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秋名句。
(4)、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5)、(赏读提示)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作者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6)、⑶等闲:轻易,寻常,随便。东风面:借指春天。东风,春风。
(7)、诗人赞美了春天美好的景象,同时也道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历来也被传为名句。
(8)、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9)、春日:春天。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寻芳:游春,踏青。泗水:河名,在山东省。滨:水边,河边。光景:风光风景。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东风:春风。
(10)、“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
(11)、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12)、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13)、首先作者直接表达出了对春雨滋润之功的称颂。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14)、谁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万紫千红,到处都是百花开放的春景。
(15)、④泗水:河名。在山东省东部,发源于泗水县,流入淮河。
(16)、我喜爱春日的温暖,我喜爱夏日的繁茂,我喜爱秋日的丰收,我喜爱冬日的银装素裹。
(17)、泗水:水的名字,在山东省中部,源于泗水县,流入淮河。
(18)、人们一般都认为这首诗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19)、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20)、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5、春日古诗的翻译和注释
(1)、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2)、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3)、而此句的“万紫千红”近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景”,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诗以“总是春”收绾,逗落到“春日”上。
(4)、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5)、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其实诗中的“泗水”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比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6)、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是说诗人游春的天气和地点,“胜日”指晴日,天气很好,“泗水滨”,指地点,在晴朗的春日,诗人去泗水边寻访美好的景物。第二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春回大地,自然界的景物都焕然一新,这句诗写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万象更新的惊喜之情。
(7)、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8)、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9)、风和日丽之时游览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让人耳目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万紫千红,到处都是百花开放的春景。
(10)、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11)、诗人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huì),号晦庵,婺(wū)源(在今江西省)人,进士出身,官至宝文阁待制。南宋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以讲学为主,门徒众多。他继承了“二程”的理学思想,并又有所发展。后世并称“程朱理学”。他的诗歌摆脱空洞的说教,形象鲜明,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12)、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13)、朱熹说:“从西路走,有个‘落骨扭肠’,要过此地凶多吉少啊!”他又故意把管前乡“绿角柳堂村”说成“落骨扭肠”。
(14)、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15)、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6)、朱熹把头摇得跟拨郎鼓一样,连连说:“不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