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国诸葛亮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败也;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胜也。
(3)、示之以进退,故人知禁;诱之以仁义,故人知礼;重之以是非,故人知劝;决之以赏罚,故人知信。
(4)、译文:如果意志不坚定,意气不昂扬,徒然随众附和,沉溺于习俗私情,碌碌无为,就将继续伏匿于凡庸人之中,终究不免于卑下的地位。
(5)、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诸葛亮《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大梦谁先觉》
(7)、教之以礼义,诲之以忠信,诫之以典刑,威之以赏罚,故人知劝。
(8)、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三国诸葛亮
(9)、世又陈强古冶子,应笑同根煎急,谁开诚心?谁广忠益?安危天下计,先生以往,缅怀风义拂残碑。
(10)、天之阴阳,地之形名,人之腹心,知此三者,获处其功。知其士乃知其敌;不知其士,则不知其敌;不知其敌,每战必殆。故军之所击,必先知其左右士卒之心。
(11)、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罗贯中《三国演义》
(12)、自古骄兵多致败,从来轻敌少成功。——罗贯中《三国演义》
(13)、TOP5“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许劭
(14)、破巢之下,安有完卵乎——罗贯中《三国演义》
(1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6)、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
(17)、——诸葛亮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8)、这是诸葛亮所有花中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一句,也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之后,诸葛亮就忠心耿耿的效忠于汉室,为刘备打天下。但是最后因为,汉室内部斗争不断,诸葛亮六出岐山仍未能达成夙愿,临终时吐露出这句话也是带有一点悲剧意味。
(19)、赤壁之战三足鼎立作奸犯科欲擒故纵如鱼得水思贤如渴七擒七纵
(20)、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诸葛亮得名言
(1)、此句出自《诸葛亮论赏罚》。意思是奖励善的惩罚恶的。奖励用来鼓励立功,惩罚用来杜绝奸邪的行为。奖励不能不公平,惩罚也不能不同等。通过赏赐使他们知道所以要给予好处的原因,那么勇士就会为了正义奋不顾身;通过惩罚使他们知道所要被惩罚的原因,那么做坏事的人就知道有所畏惧了。所以奖励不能无根据地实施,惩罚不能随便地乱用,如果没有根据的奖励,有功劳的人就有怨言,随便地惩罚,那么正直的人就会忌恨。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滴水。诸葛亮
(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n)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委屈)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u)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
(4)、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5)、叹风尘末吏,未遑窃比,追溯鞠躬尽瘁,心香一瓣学乡贤。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7)、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诸葛亮
(8)、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
(9)、(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诸葛亮)
(10)、TOP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11)、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
(12)、1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3)、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於先君,布仁心於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14)、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15)、16)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1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7)、选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已:止。(译文)恭敬谨慎地竭尽全力做事,直到死才停止。
(18)、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
(19)、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罗贯中《三国演义》
(20)、此句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诫子书》写于公元234年,是诸葛亮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3、三国诸葛亮的名言有哪些
(1)、教之以礼义,诲之以忠信,诫之以典刑,威之以赏罚,故人知劝。
(2)、译文: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4)、诸葛亮▪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5)、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求时之过已。——曹丕
(6)、为政之道,务于多闻,是以听察采纳众下之言。谋及庶士,则万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
(7)、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8)、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9)、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
(10)、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
(11)、恩惠和荣宠并用,上下的关系和秩序就捋顺了这句话是诸葛亮对自己进入益州后为什么要坚决厉行法制的解释,指出这是针对刘璋统治益州时豪强横行、靠加官晋爵来笼络下属的弊政的。
(12)、公本识字耕田人,为感殊遇驱弛,以三分始,以六出终,统一古今难,效死不渝,遗恨功名存两表;
(13)、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信。
(14)、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15)、21)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
(16)、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17)、夫知人之性,莫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18)、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19)、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20)、曹操的雄才大略举世公认,无人质疑,关键是在于对他奸雄身份的评价是否得当。长久以来,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和历代统治者为防止权臣篡位、宣扬正统的考量,处心积虑地将曹操不断地阴险化、妖魔化,使曹操沦为千古奸臣的代表人物。因此“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逐渐成为公认的对曹操最为精辟的总结和定位。不过,姚看江湖却不愿苟同于此言。曹操这种直言敢谏,率性而言的人,即使生活于治世之中,也难免犯统治者之忌,遭既得者之妒,而最终落得含冤而死,曝尸荒野的悲凉下场,这是挑战封建权威的必然结果;相反,生于乱世的曹操以其雄霸天下的锐气和百折不挠的执着,可以终战乱于危局,救黎民于水火,是于国家有大功,于百姓有大德的明君英主,其功绩不压于匡扶汉室中兴的光武帝刘秀,只因一姓为“刘”,一姓为“曹”,方才落得千古忠烈与千古奸雄的天渊之别境遇。然而,天下为人人之天下,而非一人一姓之天下,祸乱天下的始作俑者正是汉室皇族,如此罄竹难书之族,又有何正统可言?天下百姓历经磨难未去严惩元凶已是仁慈,怎可再奉如此之人复为君主?所谓的“君权天授”只不过是封建统治者愚弄百姓、巩固统治的伎俩和骗局罢了。其实早在陈胜吴广起义之时就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言,况且汉室本就取自大秦,曹公取之有何不可?奈何非要定之为奸雄?封建之人尚可言曹公为奸雄,然文明开化的今人则不宜再呼曹公为国贼。若无曹公当年结束国家纷乱之功,而任由汉室江山在献帝招牌下腐朽堕落,今人的祖先又要经历多少苛政的蹂躏和战乱的涂炭,或许当世诸人连出生的机会也没有,又怎可生出利齿而讨伐曹公?姚看江湖以为,“于汉室有大过,于天下有大功”,这才应是对曹公最为中肯的评价。
4、三国诸葛亮的名言名句
(1)、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2)、只希望能够在乱世之中保全自己的生命,并不想在诸侯中显赫扬名。
(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5)、天之阴阳,地之形名,人之腹心,知此三者,获处其功。知其士乃知其敌;不知其士,则不知其敌;不知其敌,每战必殆。故军之所击,必先知其左右士卒之心。
(6)、公本识字耕田人,为感殊遇驱弛,以三分始,以六出终,统一古今难,效死不渝,遗恨功名存两表;世又陈强古冶子,应笑同根煎急,谁开诚心?谁广忠益?安危天下计,先生以往,缅怀风义拂残碑。近人王天培撰书。
(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8)、治国犹於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是以养神求生,举贤求安。
(9)、君子威而不猛,忿而不怒,忧而不惧,悦而不喜。
(10)、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之妻刘琦后母蔡氏屡进谗言,刘表对刘琦渐渐不悦。刘琦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之计令诸葛亮说出解决办法,诸葛亮便反问刘琦:“你不见到春秋时期申生在内而有危险,但重耳(指的是晋文公)在外却可得安吗?”当时黄祖被东吴杀害,刘琦便上荐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同年八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位,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刘备在樊城知道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追上并大破刘军。
(11)、(诸葛亮的启示)1)一个打工者,最大的智慧不是智慧本身的多寡,而是对老板的忠诚与敬业;2)欲成大事,定要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3)实力决定一切:蜀魏实力悬殊,结局已定;4)大业靠一个人是不行的:刘备死后,他凡是亲躬,自己辛苦,身体垮了,事业无进展,手下觉得未受重用,只能被动工作。
(12)、(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诸葛亮)
(13)、怒不可以复悦,喜不可以复怒,故以文为先,以武为后。先胜则必后负,先怒则必后悔,一朝之忿,而亡其身。
(1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5)、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於先君,布仁心於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1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两汉诸葛亮的《诫子书》
(17)、政治当有先后。先理纲,后理纪;先理令,后理罚;先理近,后理远;先理内,后理外;先理本,后理末;先理强,后理弱;先理大,后理小;先理上,后理下;先理身,后理人。
(18)、迫而容之,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卑而骄之,亲而离之,强而弱之。
(19)、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三国·诸葛亮
(20)、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5、三国诸葛亮的名言警句
(1)、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三国·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