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博尔赫斯诗句原文
(1)、在写于1978年的讲演论文《时间》中,博尔赫斯曾表述:“把空间和时间相提并论同样有失恭敬,因为在我们的思维中可以舍弃空间,但不能排斥时间”;“时间是个根本问题,我想说我们无法回避时间。
(2)、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用最少的言辞表达最多的意念,给读者呈现一种自然而不失平淡,奇崛而不失怪异的阅读体验。
(3)、钱谦益《后观棋绝句》“寂莫枯枰响 ,秦淮秋老咽寒潮。白头灯影凉宵里,一局残棋见六朝”。一股凄清的悲秋凉意跃然而出。
(4)、在唐朝时, 茶文化正流行, 众多文人雅士喜欢借用“茶”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君子”之德。
(5)、 下雨的黄昏,必定是昏暗的,但诗人却用“明亮”来形容。
(6)、《巴黎评论》:看起来,你读过的非虚构或纪实作品大概与小说诗歌之类的一样多,如果不是更多的话。是这样吗?比如说,很显然的,你喜欢看百科全书。
(7)、博尔赫斯:我认为艾略特和乔伊斯都想让他们的读者感到困惑茫然,然后再绞尽脑汁去理解他们的意思。
(8)、宋人王淇《梅》“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这首诗也被曹雪芹《红楼梦》所引用,用来特指稻香老农李纨。
(9)、那夜的波涛留给了我惯常的零星琐碎:几个讨厌的聊天朋友、梦中音乐、辛辣的灰烬烟雾。我渴望的心用不着的东西。
(10)、博尔赫斯:是的,德·昆西对我影响巨大,还有叔本华的德语著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实际上,是卡莱尔——说一下,我对卡莱尔还是相当反感的,我认为他是纳粹主义之类概念的发明人,是这类东西的策源地之一或者是始祖之一;不过,是卡莱尔把我引向了德语学习。然后我试着去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当然了,跟大多数人一样,我读不下去,一筹莫展——大多数德国人其实也如此。然后我就说:“好的,算了吧,我来试试读德国人的诗歌;诗歌嘛,因为要控制篇幅,怎么着也会短得多。”我找了一本海涅的《抒情的间奏》,还有一本英德词典,就看起来;结果第二个或第三个月底,我发现自己不用再翻词典也能挺自如地读下去了。我记得自己完整通读的第一部英文小说是一本苏格兰小说,叫做《有绿色百叶窗的房子》。
(11)、我必须认清你,用某种方式:我收起你留给了我的这些著名
(12)、博尔赫斯:对的,《圣泉》,还有很多短篇小说。
(13)、 —辛弃疾好可爱好自恋!(柳如是的名字也是从这来的)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回梦见君。
(14)、《巴黎评论》:像卡夫卡那样的寓言,也不是吗?
(15)、黑夜是骄傲的波浪:暗蓝色的波浪高高落下,满载着深土的
(16)、奇迹一般,又一次童贞,凭着睡梦那赦免的功效,
(17)、以十四行诗咏政治宗教时事,将这种诗体引入“应景诗”(occasionalpoetry)的范围,是弥尔顿的创举。除这首之外,集中十四行诗的第八首与第十二首亦属于此类。美国新批评派名家布鲁克斯(CleanthBrooks,1906-1994)与沃伦(RobertPennWarren,1905-1989)在他们的名著《理解诗歌》中,即拈出此诗作为十四行诗变格的例子,指出这种诗体并非仅仅适用于情诗。此诗以祈使句“复仇”发端,直接向上帝呼吁,情绪慷慨激昂,遇害的群众被称作“圣徒”。第二行描绘出屠杀之后一片惨烈的景象。第四两行,追溯瓦尔多派的渊源,所表达的正是新教徒对瓦尔多派的标准观点。从第三行至第六行,一再以第二人称延续向上帝的呼吁;从第五行一直到第十行,继续描写群众惨遭毒手的情景。第十行“撒种”用的是耶稣所说的有关撒种和收割的寓言,也有评家认为还暗用古希腊神话里有关卡德摩斯的传说。从第十行起,诗篇将矛头直接指向罗马天主教的教皇,称之为“暴君”。所谓“三重”,指教皇所戴、上有三只王冠的“三重冕”。最后三行,表示这种屠杀不可能将瓦尔多派斩尽杀绝,恰恰相反,他们反而会变得更为强大。在新教徒看来,古代巴比伦王国的首都巴比伦城,是《圣经》中犹太人被流放的地方,在弥尔顿的时代,常被新教徒视作骄奢淫逸的教庭的象征。诗篇的结尾,援引《新约·启示录》第十八章中巴比伦城被彻底摧毁的典故,暗示教庭迟早会覆灭。
(18)、《巴黎评论》:很多人读你的作品,你指望许多读者能理解其中的暗示和讽喻指涉吗?
(19)、今天是阿根廷文学巨匠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LuisBorges,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诞辰120周年纪念日。
(20)、博尔赫斯的诗歌,我读的并不多,但这不妨碍我学习并鉴赏他的部分诗歌。诚如迎面走来一位美丽女郎,虽然我与她互不认识,却不妨碍我多看她一眼:因为美不是用来占有而是用来欣赏的,美一旦被占有便意味着被亵渎。
2、博尔赫斯诗歌精选9首
(1)、一幢陌生的房子,我命中注定见不到第二次,
(2)、我们往往为小说人物的不幸一掬同情之泪,结果我们自己的不幸更让人伤心。傍晚有一个时刻,平原仿佛有话要说;它从没有说过,或许地老天荒一直在诉说而我们听不懂,或许我们听懂了,不过像音乐一样无法解释。
(3)、爱是不可以降级处理的,体验过很好的爱,就很难再被一般般的感情所打动,说不出来是一种幸运还是不幸。 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告诉她,我亏欠她良多。——《查令十字街84号》
(4)、诗人并没有告诉我们结局,没有告诉我们,诗人博尔赫斯如何与黑暗,时间和博尔赫斯告别。
(5)、《巴黎评论》:他们(评论者)似乎很少意识到你的有些作品很有趣。
(6)、博尔赫斯在文学创作上几乎是全能,诗歌、小说、散文、文学评论、随笔小品,他都涉猎过,都取得了很高成就,如果要说他的创作成就最高的文学体裁,我认为诗歌第小说第散文第三。
(7)、我们估量着命运,在一间面向院子的洁净房间里
(8)、王安石《对棋与道源至草堂寺》“北风吹人不可出,清坐且可与君棋。明朝投局日未晚,从此亦复不吟诗”。这是王安石在北风呼啸的冬天,与友人屋内下棋。
(9)、博尔赫斯《献给贝阿特丽斯·比维洛尼·韦伯斯特·德布尔里奇》
(10)、元代王冕画梅成癖,喜“野梅”,不喜“官梅”。他画墨梅, 运笔穹健,枝繁花密,彰显光明磊落、正直孤高的情怀。他的《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用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1)、博尔赫斯的小说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常常能在叙述语言里融入抒情,但这种抒情不是高蹈的、没有节制的呐喊,而是一种理性思考后,对语言的揉合与探索。
(12)、可是我觉得,刺激性的享受,如同浴缸里浅浅地放了水,坐在里面,热气上腾,也得到昏蒙的愉快,然而终究浅,即使躺下去,也没法子淹没全身。—张爱玲《我看苏青》
(13)、Iofferyouexplanationsofyourself,theoriesaboutyourself,authenticandsurprisingnewsofyourself.
(14)、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的《夜莺》诗歌,除了继承浪漫主义的传统以外,更是把个人的情感凝聚在夜莺身上,那只总是在夜晚歌唱的精灵,在莱茵河畔,在英格兰隐秘的夜晚吟唱,陪伴着人们漫漫的寂寞长夜,那样极其珍贵的歌唱,与人类的生活相互影响,给流浪的水手以心灵的安慰,给受伤的心灵以修复的勇气,在记忆中,兴奋和童话里,在爱情中燃烧,并在夜莺不断的歌声里,用胸口紧贴着玫瑰的刺,用鲜血染红了为之歌唱的花朵。
(15)、以后还有别的金黄颜色,那是宙斯美妙的金属。
(16)、几的迷路之犬,也向寥落迷失的晨星讲述它们。
(17)、世界会变,但是我始终如我带着悲哀的自负想道。--博尔赫斯《阿莱夫》
(18)、我给你我写的书中所能包含的一切悟力、我生活中所能有的男子气概或幽默。
(19)、特别喜欢凌晨醒来,发现外面天还是黑的,有着雨声,并且不用工作上课,然后继续呆在温暖的被窝,再睡去这种满足感。
(20)、《巴黎评论》:你说过写作者永远不要被自己的理念裁判和操纵。
3、博尔赫斯短句
(1)、博尔赫斯:好吧,不过情形说起来相当怪异。当我们一起写,当我们合作时,我们把自己叫做“H.布斯托·多梅柯二人组”。布斯托是我的一个高祖父,多梅柯是他的一个高祖父。你看,怪异之处是当我们写作时,我们写的大多是滑稽幽默的东西——即使是悲剧故事,也都用一种幽默的方式讲出来,或者说讲的时候,仿佛讲述者几乎不明白自己在说什么。我们一起写的时候,我们写出的东西,如果是成功的——有时候我们就是成功的,干吗不能成功?还有,我在说的时候用的是复数,我们,不是吗?当我们的写作成功,结果出来的东西跟卡萨雷斯的就大不相同,跟我的也相差甚远,甚至连那些笑话也不一样了。所以我们创造出来一个介于我和卡萨雷斯之间的第三人;我们不知怎么搞的就弄出了一个第三者,跟我和他都差异挺大。
(2)、我能够给你我的寂寞,我的黑暗,我心灵的饥渴,我在尝试
(3)、蕙质兰心一词比喻女子, 女子心地蕙心一样纯洁,品质兰花一样的高雅。柳永《离别难》“有天然,蕙质兰心。美韶容,何啻值千金”。
(4)、慢慢理解世界,慢慢更新自己,一路人生,要去开心,要去期待、要去热爱。
(5)、我已经认识了许多土地;我见过一个女人和两三个男人。
(6)、《七夜》的这一处的用法要说明的是:美感是一种肉体感受,一种我们全身感受得到的东西。它不是某种判断的结果,我们不是按照某种规矩达到的,要么我们感受到美,要么感受不到。
(7)、《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是一首美好且真实的情诗。诗人用悲哀的色调在书写自己的感情,卑微的自身以及自身过往甚至祖先的事件铺陈,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
(8)、我知道每一种特权,尽管隐晦,都是在奇迹的范围里
(9)、我要用今天的语言道出永恒的事物;努力不辜负拜伦的伟大回声。我生自尘土,归为尘土。——《勃朗宁决意成为诗人》
(10)、我们暂时拥有,随后失去。从每一段失去中,我越来越懂得人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11)、公元12世纪末叶,法国里昂商人彼埃尔·瓦尔多(PierreVaudès,约1140-约1205)创立了一个日后被称作瓦尔多派(Vaudois)的新教派,主张以上帝的指示为信仰与生活的唯一准则,效法耶稣基督。他疏散家财,甘于贫贱,终生传道。这个教派被当时的罗马天主教会看成异端,在此后的几个世纪里,经常受到迫害,但是被加尔文新教徒视作宗教改革的先声。到了17世纪,有许多瓦尔多派的教徒生活在法国和意大利边界附近的阿尔卑斯山地区。公元1655年复活节,信奉罗马天主教的萨伏依公爵派遣属下的军队,进攻了生活在意大利西北部皮埃蒙特地区的瓦尔多派教众,在四月下旬,约有一千七百余人,其中包括妇女和儿童,惨遭屠杀。同年五月,英国共和国的护国公克伦威尔率先谴责这次屠杀,在共和国主持外交事务的弥尔顿向欧洲各国首脑发出了抗议信。此诗大概作于这一年的六月。
(12)、无知的人以为无限的抽签需要无限的时间,其实不然,只要时间无限地细分就行。假如我无缘得到那份荣誉、智慧和幸福,那么让别人得到吧。
(13)、 在这里,“明亮”修饰的不是正在下雨的天幕,而是诗人的内心空间;“明亮”不但有光泽和色彩,还有温度。
(14)、是安慰疼痛了世界,是疼痛安慰了沧桑,是大提琴醉了,用灵魂的八拍让时间的荒草颤抖丛生。我仿佛看到了我们,悬似草落,衣袂如裂。那轮月冻伤的视线上,一片海水,几只鸥鸟,历史成倾斜的船,淹没无数过往的水手。比如母亲,祖父,先辈,士兵。但,没有淹没因为爱滋生的怀念,滋生的想起。幽灵草一直在怒放,它看到和平鸽衔走了硝烟,苦难的云。它用独特的轻香告诉白天黑夜,活着是一份奢侈,是因果的继续。
(15)、活着,就要活到袒胸露背迎接万箭攒头,犹能举头对苍天一笑的境地。因为美,容不下一点狼狈,不允许掰一块尊严,为了妥协。
(16)、曾看见过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成长,成长和衰退。
(17)、——大卫《荡漾》没有你 我都无心看风景在我眼里,天下女子可分两大类,一是“你”,一是“非你”。—梁遇春《苦笑》还有一类 是“像你”我情人的眼睛和太阳并不相象;
(18)、多么简单而复杂的思绪,铺开天空的自白,我爱的人当受之而思,爱我的人也应思之而受。我无法解释的理由,就像火山无法冰冻。我无法收容激情,就像大风在制造一场雪崩。也许世间没有什么可以浪漫。如果有,那就是: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爱呀,真的可以使一切昏睡刹那醒来,也可以使一切永恒瞬间即逝。爱就一个字,却是复杂的几乎无法用言语表达,除了我的诗!
(19)、博尔赫斯:我没有试图表达什么。我没有意图。
(20)、《巴黎评论》:伊巴拉是第一个译者?不是卡卢瓦吗?
4、博尔赫斯经典名句
(1)、我爱过一个高傲的白人姑娘她拥有西班牙的宁静。我见过一望无际的郊野西方永无止境的不朽在那里完成。
(2)、理解博尔赫斯这首诗,会遭遇到第十一诗行中“弥尔顿”这三个字带来的障碍。但如果我们认定《失明的人》一诗,是博尔赫斯双目失明之后的作品,那么一切都好理解了。如果我的认知没有走偏的话,弥尔顿指的是约翰·弥尔顿(JohnMilton,1608年12月9日~1674年11月8日),英国诗人、政论家,民主斗士,英国文学史上伟大的六大诗人之一。代表作品有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和政论专著《论出版自由》等。弥尔顿中年遭遇失妻之痛,繁忙的公务之余要抚养三个年幼的孩子,晚年双目失明,但他依旧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各类文体创作。博尔赫斯认为弥尔顿是个勇敢的人,所以在《失明的人》里,他写下了“给我安慰的是弥尔顿,是勇敢”。
(3)、他要了一杯咖啡,缓缓加糖搅拌,尝了一口,一面抚摩猫的黑皮毛,觉得这种接触有点虚幻,仿佛他和猫之间隔着一块玻璃,因为人生活在时间和时间的延续中,而那个神秘的动物却生活在当前,在瞬间的永恒之中。悠久的岁月使他抽缩,磨光了棱角,正如流水磨光的石头或者几代人锤炼的谚语。
(4)、我交给你,在你出生前多年,在日落之际看见的一朵枯黄玫
(5)、《巴黎评论》:你写作时,会设想自己在为哪一类读者而写,假如你确实这么设想的话?什么样的人是你的理想读者?
(6)、 这种写实,这种实写,在真正的大师手里,会演变成异常震撼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