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子 道德经 全文
(1)、(我的)话有根源,(我的)事有主人。你们自以为有知识,所以不认识我(的话和我的事)。
(2)、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3)、所以,圣人与道合做天下人认识上天的器具。不自以为能看见,所以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求自己的荣耀,所以大功告成。不自以为大,所以为天下王。
(4)、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抱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5)、大道弥漫,无所不在,周流左右。万物都是籍著他生的,他不自夸自诩。大功都是由他而来的,他不彰明昭著。他爱抚滋养万物,却不以主宰自居,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样子。当万物都依附归向他时,他仍然不以主宰自居,这样,他的名份可就大了。由于他从始至终不自以为大,这就成就了他的伟大。
(6)、为什么说最大的祸患是看重肉身性命呢?我有大祸患之忧虑,是因为我有肉身性命要保全;及至我把肉身性命置之度外,我还有什么祸患可忧虑呢?
(7)、(解释)五光十色,使人眼花;过多的乐声是人耳聋;过多的美味使人口伤;纵情的起马打猎,是人心放荡发狂;保存珍贵的东西使人提心吊胆。因此圣人只为吃饱,不贪求耳目的享受,所以要抛弃那些取得这些。
(8)、一旦结下深仇大恨,要想和解也必然有积怨,又怎么能达到与人为善的境界呢?所以,圣人(总是在尚未得罪人之前)采取公允的态度不去责备别人。有先天理性的人善于运用契合方式,无智慧的人最易与人分道扬镳。自然界的法则不分亲疏,它总是与有能力的人一道。
(9)、世界有一个开始,那开始的,就是世界的母亲。既晓得有一位母亲,就知道我们是儿子。既知道我们是儿子,就应当回归守候母亲。若能这样,纵然身体消失,依旧安然无恙。
(10)、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11)、这种无言的教化,无为的益处,天下很少有人能得著啊。
(12)、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的,人民近而赞美他)。 其次,畏之(再次的,人民畏惧他)。 其下,侮之(更次的,人民轻蔑他)。 信不足焉(信用不足的君主), 有不信焉(自然有不信任他的臣民)。 犹兮其贵言(谨慎做到不随意发号施令), 功成事遂(帮助人民实现心愿), 百姓皆谓:“我自然”(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13)、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14)、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15)、(解释)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然而能攻破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水的。没有别的东西能代替它。弱能胜强,柔能胜刚,天下没有人不懂,却不能实现。因此圣人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算得国家的领导。承担全国的灾殃,才能当天下的王。正话好象是反话。
(16)、世界有一个开始,那开始的,就是世界的母亲。既晓得有一位母亲,就知道我们是儿子。既知道我们是儿子,就应当回归守候母亲。若能这样,纵然身体消失,依旧安然无恙。
(17)、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8)、谷神不死(掌握采集大道能量的方法就可以长寿),
(19)、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
(20)、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2、老子道德经原文及注解.译文
(1)、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2)、守静笃(安守宁静气定神闲)。 万物旁作(万物在时空的隧道中行进), 吾以观其复(我可以反复观察他们的循环)。 夫物芸芸(天地万物芸芸众生), 各复归其根(各自都要归于它们的因果)。 归根曰静(看到因果可以说是静的作用), 静曰复命(只有静才能了解生命的真谛)。 复命曰常(生命的真谛就是变化的规律), 知常曰明(了解变化规律才算通晓明白)。 不知常(如果不知道变化规律), 忘作凶(妄作非为自然带来凶险)。 知常容(知道变化规律才能包容一切), 容乃公(包容一切才能公正豁达), 公乃全(公正豁达才能完整周全), 全乃天(完整周全才能符合自然), 天乃道(符合自然就是遵循大道), 道乃久(遵循大道才能长治久安), 没身不殆(终身都不会感觉到不妥)。
(3)、(1)「德」,有品德、恩德、得著、感德、属性等意。用于大道者,当是恩德。
(4)、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5)、那完善至极的,看起来却好像欠缺的样子,然而永不败坏。那丰盈四溢的,看起来却好像虚无的样子,然而用之无穷。
(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7)、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①,而为客②;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③;攘无臂④;扔无敌⑤;执无兵⑥。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⑦,哀⑧者胜矣。
(8)、常无心:一本作无常心。意为长久保持无私心。
(9)、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1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1)、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2)、(解释)万物依赖它生存而它从不说什么,成功了它不据为己有。养育了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宰,经常没有欲望,可称为渺小;万物想它归附而它不自以为主宰,可以称之为伟大。因为它到底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成为伟大。
(13)、(解释)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不要逼迫人民不得安居,不要阻塞人民谋生的道路。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厌恶统治者。因此,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所以要舍弃后者(自见、自贵)而保持前者(自知、自爱)。
(14)、一个人若这样,他身上的恩德必真实无伪。一家若这样,这一家的恩德必充实有余。一乡若这样,这一乡的恩德必深远流长。一国若这样,这一国的恩德必丰满兴隆。若以此教化天下,其恩德必普行于天下。
(15)、(解释) 大道被废弃了,才显示出仁义。聪明智慧出现了,才有狡诈虚伪。家庭不和睦了,才看得出孝慈。国家昏乱了,才出现忠臣。
(1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7)、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18)、谁能沉淀混浊的,使之渐渐清澈呢?谁能启动僵死的,使之徐徐复活呢?
(19)、所以,圣人做事不仗恃自己的能力,事成了也不视为自己的功劳,不让人称赞自己有才能。
(20)、所以,有时求益反而受损,有时求损反而获益。
3、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免费阅读
(1)、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3)、大道非常平安,世人却偏行险路。朝廷已很污秽,田园已很荒芜,粮仓已很空虚,却穿著华美的服饰,佩戴锋利的刀剑,吃腻佳肴美味,囤积金银财宝,这不就是强盗头子吗?这个背离大道的世代啊!
(4)、(解释) 治理人.事奉天都不如吝啬为好由于吝啬,可说成是早作准备。早作准备可说成是重积德。重积德就无往而不胜。无往而不胜这种力量是无法估计的。这种无法估计的力量,可以管理国家。有了治国的根本,治理方可以长久。这就叫做根扎得深.柢生的牢.这是延长生命的道理。
(5)、众人都自得自满流溢而出,唯独我仿佛遗失了什么。我真是愚笨人的心肠啊!
(6)、最大的祸害是轻敌,轻敌几乎能断送我的宝贝。
(7)、良善的人,以良善待他;不良善的人,也以良善待他,从而结出良善的果子。
(8)、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9)、(解释) 把无为当作为,把无事当作事,把无味当作味。不管大小多少,要用德来报答怨恨。打算克服困难要从容易处入手;实现远大理想要从细小处开始。天下的难事必须从容易处做起;天下的大事必须从细小处做起。因此圣人始终不做大事,所以才能完成大事,轻易答复别人的要求,势必要失信,把事情看得很容易势必会遇到很多困难。因为圣人遇事总是看得困难些,所以最终就没有困难了。
(10)、世人都说我的道太大,简直难以想像为何物。正因为他大,才不具体像什么。若具体像什么,他早就藐小了。
(11)、所以说,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师,不善之人亦是善人的资财。如果不敬重老师,或者不爱惜其资财,那么,再有智慧也是大大地迷失了。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奥妙啊!
(12)、道,引导天下万民归向自己,就好像河川疏导诸水流向大海。
(13)、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14)、有大仁爱的人,是在追求仁爱,却不是刻意实现某种目的。有大正义的人,是在追求正义,而且其正义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
(15)、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16)、大:形容“道”是无边无际的、力量无穷的。
(17)、知道其荣耀,却甘守羞辱,而成为天下的虚谷。作为天下的虚谷,永恒的恩德充足丰满,(使人)复归于存在的本原。
(18)、任何事物一逞强示壮就会老朽,这不是出于道。不是出于道的,是早已注定要死亡了。
(19)、拱壁以先驷马:拱壁,指双手捧着贵重的玉;驷马,四匹马驾的车。古代的献礼,轻物在先,重物在后。
(20)、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4、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古诗文网
(1)、(翻译):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就叫做玄秘。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2)、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3)、所以圣人摈弃一切强求的、奢侈的和骄恣的东西。
(4)、我这样与众不同,是把吃喝母亲,看得高于一切啊!
(5)、故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6)、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7)、德畜之(大德规范维护了发展),物形之(物种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的特点), 势成之(团队的优势是它们成功的关键)。 是以万物(所以万物的本能意识), 莫不尊道而贵德(莫不尊崇大道而且器重大德)。 道之尊(大道被尊崇), 德之贵(大德被器重), 夫莫之命(不是听谁的命令), 而常自然(而是自然的规律)。 故道生之(所以大道自然创造了生命), 德畜之(大德自然维护了发展)。 长之育之(道生长万物德培育万物), 亭之毒之(道丰满万物德成熟万物), 养之覆之(道滋养万物德维护万物)。 生而不有(它们生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 为而不恃(无所不为而不自恃有功), 长而不宰(统领万物而不任意宰割), 是谓玄德(这就是恩泽天下的玄德)。
(8)、为学者日益(学习有一个日渐结累的过程),
(9)、(解释)看它看不见,叫做“夷”,听它听不到,叫做“希”,摸它摸不着,叫做“微”,这三种现象,无法追究。因为它们是混为一体的。它上面并不光亮,下面也不阴暗,它连绵不绝,难以形容,复回归于没有物体的状态。这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形的形象,就叫做“恍惚”。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头,跟着它看不见它的尾,拿着古时的道理来驾御今天的事物,能认识古时的道理,才可以说认识道的规律。
(10)、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1)、最正直的好像弯曲,最聪明的好像愚拙,最善辩的好象口讷。
(12)、有仁义(自然出现仁义); 智慧出(智慧频出), 有大伪(自然混杂大伪); 六亲不和(六亲不和), 有孝慈(自然彰显孝慈); 国家昏乱(国家昏乱), 有忠臣(自然产生忠臣)。
(13)、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日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4)、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15)、所以君子每天出行时都带著辎重。虽有荣华壮观,他却安然超脱。然而有的大国君主,只重自身,轻慢天下,以致灭亡。
(16)、道,空虚无形,其大能却无穷无尽,渊远深奥啊,像是万物的祖宗。放弃自以为是的锐气,摆脱纷纭万象的迷惑,和于你生命的光中,认同你尘土的本相,你便能在幽幽之中,看到他那似有似无的存在。我不知道有谁产生他,他先于一切有形之帝。
(17)、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8)、吾见其不得已(我预见他不可能获得成功)。 天下神器(世界是神圣的), 不可为也(不可能让人为所欲为)。 为者败之(为所欲为者必败), 执者失之(执迷不悟者必失)。 故物或行或随(万物有独行的也有群随的), 或嘘或吹(有热血的也有冷血的), 或强或羸(有强大的也有羸弱的), 或载或隳(有天上飞的也有水中游的)。 是以圣人去甚(所以圣人去除一切极端的念想), 去奢(去除一切不切实际的奢望), 去泰(去除一切过度的要求)。
(19)、(翻译):知道自己无知,最好。无知却自以为知道,有病。只有把病当成病来看,才会不病。圣人不病,就是因为他知道这是病,所以不病。
(20)、(翻译):有勇气自恃果敢,冒然行事的,必死。有勇气自认怯懦,不敢妄为的,得活。这两种勇气,一个有利,一个有害。上天所厌恶的,谁晓得个中原委呢?上天的道,总是在不争不竞中得胜有余,在无言无语中应答自如,在不期然时而至,在悠悠然中成全。上天的道,如同浩瀚飘渺的大网,稀疏得似乎看不见,却没有什么可以漏网逃脱。
5、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免费下载
(1)、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2)、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3)、以其上求生之厚:由于统治者奉养过于丰厚奢侈。
(4)、圣人皆孩之:圣人使百姓们都回复到婴孩般纯真质朴的状态。
(5)、万物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6)、善为士者①,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②;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③。
(7)、夫兵者①,不祥之器,物或恶之②,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③,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④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⑤莅之⑥,战胜以丧礼处之。
(8)、(2)"保"字,任继愈和陈鼓应的译文,均依河上公"道者,不善人之所宝倚也",说"道也是恶人所要处处保持的"。
(9)、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0)、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11)、希言:字面意思是少说话。此处指统治者少施加政令、不扰民的意思。
(12)、(解释)和解深重的仇怨,必然还会有遗留的仇怨,这怎么算作妥善的办法呢?所以圣人虽然拿着借据的存根,而不强迫人家还债。只拿着借据的是有德的人,只管收债的是无德的人。天道对人无所偏爱,经常帮助有德的人。
(13)、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14)、③豫:原是野兽的名称,性好疑虑。豫兮,引申为迟疑慎重的意思。
(15)、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16)、至高至善的掌权者,人们仿佛感觉不到其存在。次一等的,赢得人们的亲近赞誉。再次的,使人们畏惧害怕。更次的,遭人们侮慢轻蔑。信实不足,才有不信。
(17)、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18)、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9)、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20)、(翻译):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1)、大江大海能汇聚容纳百川流水,是因为它所处低下,便为百川之王。
(2)、是以建言有之:明道如昧,夷道若纇,进道若退。
(3)、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4)、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5)、(1)反,有相反、返归二意。二意相通:反于世界,返归于道。详见第三部一章一则"反"。
(6)、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7)、不以兵强天下(不以武力强行征服天下), 其事好还(这样的结果有好报应)。 师之所处(因为军队驻扎之处), 荆棘生焉(田地荒芜杂草丛生)。 大军之后(大的战役结束之后), 必有凶年(必定带来凶灾之年)。 善者果而己(善于把握结果者会适可而止), 不敢以取强(不敢用武力去强硬获取胜利)。 果而勿矜(达到目的不要自夸自大), 果而勿伐(达到目的不要盲目自负), 果而勿骄(达到目的不要骄傲自满), 果而不得已(达到目的要认为这是不得已的), 果而勿强(达到目的不要肆意逞强)。 物壮则老(事物发展到壮盛则是衰老的开始), 是谓不道(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 不道早已(不遵从这个规律难免会过早衰亡)。
(8)、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9)、昔之得一①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②;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一正③。其致之也④,谓⑤天无以清⑥,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⑦;神无以灵,将恐歇⑧;谷无以盈,将恐竭⑨;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候王无以正⑩,将恐蹶⑾。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⑿孤、寡、不谷⒀。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⒁。是故不欲琭琭如玉⒂,珞珞如石⒃。
(10)、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