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诗选 余秀华
(1)、她说:“当我最初想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时候,我选择了诗歌。因为我是脑瘫,一个字写出来是非常吃力的,它要我用最大的力气保持身体平衡,左手压住右腕,才能把一个字扭扭曲曲地写出来。在所有的文体里,诗歌是字数最少的一个,所以这也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情。”
(2)、尽管身处底层,余秀华的诗歌仍充满精英色彩。她的诗歌创作的起点较高,既有古典诗歌的意趣,又有现代诗歌的抒情性,创作主体的真实意图通过富有意趣而灵动的语言传达出来,以鲜活的身体经验和生命经验客观地表现底层女性的生命苦痛,以强烈的主体精神去展示人的价值和尊严。
(3)、第一次知道余秀华是火爆朋友圈的那首诗《穿过大半个中国来睡你》,后来她是真的火了,无数个媒体争先恐后地去她的家乡横店采访她,如同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媒体争先恐后地去高密采访他和他的家人一样。她是当代诗人中最特别的一个,她的诗歌发源于田野,泥土,有着最真实的体验,非常有灵气。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子?拥有如此超出常人的才情和天分?好奇心驱使我不顾一切的找寻她的足迹。然而,当她鲜活的、充满乡土起点站在我面前时,我惊愕了———
(4)、她说:”说到命运,那就是注定的,你拿什么抗争?我这是先天性疾病,一出生就有,这形成了一个人的常态而不是病态。我觉得我这样的病都是带着先天性属性,也就是命运,这就是说我早早就认命了,既然认命,就没有什么反抗了。”也正是因为这个疾病给了余秀华更多的时间用来阅读和思考,用来感受自然和生活。自然而然的,诗歌便走入了余秀华的生活。
(5)、她说,诗歌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
(6)、我首先露出了纸质身体足以写许多谎言,写到你信以为真。《月光落在左手上》
(7)、《摇摇晃晃的人间》是余秀华的首部个人诗集,共收录其精选作品100余首,内容始终围绕爱情、亲情、生活感悟和对外面世界自由的向往。余秀华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又是一名脑瘫患者,但这一切似乎与她的诗人角色毫不违和。她认为“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诗歌)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
(8)、余秀华个人资料:余秀华出生于1976年,湖北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村民。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使其行动不便,高中毕业后赋闲在家。余秀华从2009年开始写诗,主题多关于她的爱情、亲情、生活感悟,以及她的残疾和无法摆脱的封闭村子。
(9)、但是雨里依然有寂寞的呼声,钝器般捶打在向晚的云朵
(10)、除了看书,下象棋最让余秀华快乐。她象棋下得好,提起和村里人下棋,她总是笑,“他们老悔棋,就是不让我悔”。徐建国是荆州著名的棋手,在他看来余秀华的象棋水平在县级可以排到前十。他说她下棋“犀利、灵活有力量”,喜欢进攻,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势,“棋风和她文风一样”。
(11)、没有情感基础的婚姻注定无法幸福,区别不过是或争吵不休、两相生厌的度过一生,或果断结束,各自自由。成名后的余秀华选择了后者。
(12)、“现在真是后悔,干吗追他回来?”余秀华说,20年,这段婚姻太累了。“爱情?有个屁爱情!”有人提到这个字眼,她干脆利落地回答。余秀华的母亲周金香说,结婚后,女婿一直在荆门市做建筑工人,偶尔回家,孩子两岁后,两人就开始争吵不断。
(13)、母亲说她从初中就有了远方的笔友,后来又有了很多网友。很多人从外地来看她。她也会去钟祥或是荆门会网友。钟祥论坛上留下了她许多印迹,从2009年开始,她陆续发了很多诗歌帖。从最早发帖开始,她的诗就赢得了很多赞美。2009年,钟祥贴吧的网友们凑钱给她买了台电脑。在网络上结识的朋友,互相理解、支持、鼓励。说到这儿,余秀华流露出一点感伤,“时间会改变一切,不会一直是这样的。”有一阵子,余秀华把所有的诗歌群都退了,因为和别人吵架。“因为看得过重,反而更容易吵架、容易伤心。”
(14)、当我注意到我身体的时候,它已经老了,无力回天了
(15)、用这首诗歌来表达现代人的生活情境,因为离婚率越来越高。也能够看出诗人在离婚之后落寞的心情,但是也有振奋的感觉。
(16)、她的灵魂被拘禁在一个失去平衡摇摇晃晃的躯壳里,她的生活被限制在一个封闭落后的小村子里。但是,上帝为她关闭两扇门的时候,也为她预留了能够推开一扇窗的能量,她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喷薄而出。她的语言朴实无华,却永远呈现出一种意犹未尽的表达姿态。在诗歌的王国里,她是个女王,自由而高贵,灵性而洒脱。她可以把多愁善感隐晦地嫁接到庄稼地、池塘边、云朵里;她能把孤独掰开又揉碎了,再用光亮去照耀孤独;她也敢于掷地有声地说:“所有的标签都是错误的!”她不接受任何人用任何标签来解析她。
(17)、那是第一次,我读到她的代表作之一:《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18)、在有些人看来,像她这样的一个人,应该格外低调、隐匿自己的声音、强调自己的悲惨,才有活路。
(19)、余秀华和父亲的感情特别深厚,她说父亲在家人中最理解她。因为出生带来的缺陷,她从6岁才学会走路,那以前,她总是在院门口爬来爬去。行走对于幼年时代的她非常困难,家人先是给她做了学步车,后来又换成拐棍,再后来终于可以摇摇晃晃地走了。
(20)、读余秀华的诗,常常让我陷入其情境,而忘了自我,即使读完最后一句。(诗人高寒评)
2、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诗选
(1)、我觉得无所谓,80年代也是社会的变革年很特殊的时期,那个时候“文革”刚刚结束,我觉得诗歌小说,它首先是文学,然后才能是一个文集,我们不能要求诗歌被每一个人喜爱,只要大家喜欢文学,不论是哪种形式,我觉得这就很好了,因为诗歌的情感都是隐秘的,所以诗歌听着很费劲,包括我自己都要反复的思考、记忆、做笔记、查纪要。而且我们现在的诗人更加虚伪,他的诗为了给诗人看,如果你真正给自己欣赏,那文学还有什么价值?所以这也是一个很矛盾,很讲不清的一个道理。
(2)、----她一定不能消逝。美需要更绝对的孤独
(3)、实际上余秀华的诗很少写到可以和她的特殊身份直接联系起来的内容,因此读诗的时候只会感叹这位诗人写得太好啦!我知道这些漂亮诗歌的背后创作过程的不容易,因为她说话、写字都有困难,而脑瘫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承受了太多的艰辛痛苦和他人异样的眼光。因此,余秀华很了不起。在本书代后记里,《诗刊》余秀华组诗的责任编辑刘年这样评价:
(4)、我们都喜欢这光,虽然转瞬即逝。但你还是你,有我一喊就心颤的名字。《风吹》
(5)、她说:“当我最初想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时候,我选择了诗歌。因为我是脑瘫,一个字写出来也是非常吃力的,它要我用最大的力气保持身体平衡,并用最大力气左手压住右腕,才能把一个字扭扭曲曲地写出来。而在所有的文体里,诗歌是字数最少的一个,所以这也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情。”
(6)、前几天有朋友邀请我去她家花园观盆景,其中有一处最大的盆景,是类似黄山的景观。观者可以进入到盆景中,坐到里面的石凳子上小憩,让自己也成为盆景中雅致景观的一部分。虽然我对盆景欣赏一窍不通,却也被这样大气的、浑然天成的巧妙的构思所折服。盆景是人制造的,而人又是盆景中的一部分。现在想来,作为诗人的余秀华又何不是如此?她早已让自己变成一行诗,或者一个韵脚,把自己对生命的无穷体验,融入到了意味深长的诗歌里。
(7)、诗集是有两种,特别是到当代以后,有些人是完全天才型的,像李白,但是有些人是慢慢去练习,很理性的去分析一些文本然后慢慢去把这些东西写出来,您是哪一种?
(8)、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余秀华走起路来摇摇晃晃,说话口齿不清。残疾人的身份,使余秀华前四十年得过且过,包括婚姻也是年轻时任由父母安排。而诗歌创作,给予了余秀华新的生命和新的希望。
(9)、余秀华,1976年生于湖北钟祥市石牌镇一个叫横店的小村子。因出生时倒产缺氧造成脑瘫,余秀华很晚才会走路,4岁之前只能爬行。现在她走路仍然不稳,有些摇摇晃晃,说起话来口齿不清,面部肌肉的抽搐时常让她的脸色看起来很是夸张,无论什么脸色都像是在风趣地笑。
(10)、这里的“横店”,不是作者精神的归宿,而是现实世界的一个缩影,这样的一种批判,是一种令人心痛的残酷。但是,它依然改变不了生活的“常态”。我们必须面对这假象下每一天的生活,就像诗人一样,生活改变与否,并不重要,而内心的追求不能失去。“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株草,每一个人,每一篇故事,都构成了我现在生活的一部分,构成了我提笔写诗的必不可少的理由。”就这样诗人将她所感触到的世界,十分细腻深刻的展露在笔下,就像诗人自己一样,简单、真实而又平凡。
(11)、雪下不下来都阻挡不了我的白,我白不白都掩饰不了一生的荒唐《雪》
(12)、石磨在农村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工具,诗人将这个工具写进了诗里,并且表达出,通过石磨养育了很多的人。
(13)、海子也曾让她不能自拔,现在能够批判地看了。她曾在贴吧里贴过一组献给海子的诗,叫做《为海子而哭》,里面写道,“我遇见了披头散发的你/我遇见了口吐火焰的你”。而现在,她可以更批判地看海子的诗了,“也没有那么好,有时太抒情了”。
(14)、周金香说,秀华在流水线上,手在撕皮包边的时候总是使不上劲儿,怪搭档没修好边,害她撕不下来,然后跟人家吵架。领导出来调解,说给她换个搭档,她又死活不愿意,说,“这个位置好,别想把我换走!”打工没挣到钱,回家还借了100块的路费。那次的逃离对余秀华来说唯一的意义,是让横店村在她心里第一次成了遥远的“故乡”。
(15)、为帮助考研学生深入学习中国新诗,掌握相关考点,文研青年于2019年暑期在武汉大学文学考研会员群内开展新诗专题研习活动,并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作为专题研习的一部分,文研青年邀请专人进行新诗赏读并撰稿发布。本文是2019年文研青年中国新诗赏读的最后一期(第十五期)成果,文章版权归文研青年19考研会员费米子同学所有,感谢作者授权发布。
(16)、你什么时候来觉学事金风调雨顺 ----《我们爱过对后忘往和界》
(17)、我们现在生活在祖国和平的时期,没有国破家亡的事情,我们尽量不要用这个词语,要用困难,这个比较好,一个人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困境,但是它不足以形成一个人的苦难,一个人的苦难应该和一个民族的苦难结合在一起,这个时候苦难的意义才会熠熠生辉。
(18)、再次遇见余秀华,是在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的舞台上。那次的主题是关于青春。作为嘉宾的她,坦言自己很害怕。然而,谁的青春不迷茫呢?余秀华朗读了自己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中的一首诗歌——《给你》
(19)、余秀华,她的诗跟梵高一样,可以折射出生命向日葵的绚烂,也像莫奈笔下的荒原草垛,在四季不同晨昏发出耀眼的光芒。窥探其诗歌的特征,痛苦的凝视仿佛是诗歌产生的来源。也许对她来说,生命不需要回归,因为她的诗就代表生命本真。
(20)、2015年,在每周六晚都会看的《新闻周刊》上,我第一次见到余秀华。
3、余秀华诗歌摇摇晃晃的人间
(1)、春天的时候,我举出花朵,火焰,悬崖上的树冠
(2)、她的灵魂温柔细腻,尽管经受诸多苦难,呈现出来的文字却处处皆是“细风吹杨柳,杨柳拂人面”的柔情。她说“每个人都有一枝桃花”,这是希望与期盼;她感叹陌生的人间,再没什么能让她疼,这是绝望与悲哀;她倾述玫瑰色的黎明,被秋风吹过的湖面和飘荡的钟声,这是平凡的生活中的一抹浪漫。
(3)、“她与这里显得格格不入。”余秀华的小姨说。在她看来,余秀华脾气古怪,思维跟别人不一样。她在村里跟谁都不怎么熟,也说不上什么话。母亲说余秀华脾气坏,爱和别人吵架,在村里没什么朋友。余秀华说过,她不甘心于命运,但她所有的抗争都落空。“我会泼妇骂街,当然我本身就是一个农妇”。她和朋友说起自己爱骂人,因为自己爱说真话。
(4)、“这个身体,把我在人间驮了38年了,相依为命,相互憎恨。”她不得不接受身体的缺陷。
(5)、诗歌第二节看似情绪转向轻盈,“我”用“躬身一鞠的爱”回报“轻省的美”,用“你好,你们好”的轻松口吻消解了沉痛,但实际上自我的坚守正在持续,因为“我”一直是那个相对于他者而言具有绝对自我意识的神秘主体,“我”总会固执地拒绝一切想象的满足和虚幻的感动,而成为一条不会被“迷惑”的河流。
(6)、新诗是从五四时期发展过来的,它肯定是一个慢慢成熟,越写越好的过程,不可能说前面的诗歌比后面的诗歌要好,这个应该不存在,所以我觉得更成熟的诗歌应该是我们现在同时代的这些诗歌。他们所说的徐志摩这些人的诗好,我不觉得,他们选择的内容、手法肯定比不上我们这一代人,这是肯定的。因为新诗刚百年,它在前期怎么可能成熟?所以我对我们新诗的发展是充满希望、很有信心的。
(7)、李白虽然是天才,但是他也看过很多书,所谓的天才诗人比常人能够先一步,但是不代表他天生就有这个能力,他必须通过长期的练习。
(8)、余秀华在村里不怎么走动。这个农妇对村里人聊的家长里短毫无兴致。村里人也没有人读过她写的诗。问起来,他们笑着摇摇头,“看不懂”。余秀华办了低保,每个月60块钱。去年正月,母亲买回了20多只兔子,给余秀华照看,这些兔子成了她的宝贝,也能卖点钱。每天早起吃饭前,她先去割草,喂饱兔子。
(9)、我身边写诗的女士很多,而且写诗的水平都不低,但是有一个问题,就像只有一个文化的高原,但是没有文化的高峰,包括我在内都差不多。我们的男士比女士要好一点,我觉得他们的思维会更开阔,不会拘泥于小情小爱,小情小爱因为它伤害到我、拘束到我,但是这一时期我觉得我的诗歌在慢慢打开。我们很怯懦,因为我们都在害怕,害怕这个时代对我们的伤害,我们没有足够勇气对付这个时代的黑暗,只有用我们的语言。
(10)、可是这唯美,也像任何事物的两面,容易被忽略掉它背后的封闭、贫困、荒凉、无趣……诗人在发呆,不是为眼前的美景,而是那孤独得一望无际的心事。诗人在劳作,不是那么心甘情愿,而是无可奈何地让身体被日常劳作所支配。诗人在吵架,眼前没有任何留恋与美好,只有一位普通农妇在跳着脚粗俗叫骂,把生活还原为最残酷的真实。
(11)、这是莫凡发起的第二次众筹观影活动,许是因为此次的招募时间较紧,又恰逢学生放暑假,但短短10天,能召集到67人一起众筹这部电影,我已经十分感激。虽然距离众筹成功的百人大关还差距不小,但好在有主办方“大象点映”和金逸影城的帮忙和理解,更换了一个不太黄金的时段,电影成功首映。
(12)、谢谢诗人余秀华,让我邂逅了你笔下如此诗意的世界。
(13)、其实,仅仅可以将这部电影带到黄山的大银幕上,就足以令我感动了,更何况还有纪录片里那个真实而可爱的余秀华。
(14)、《诗刊》编辑刘年认为:“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都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
(15)、余文海回忆起余秀华在高中住校的日子,孤零零地没人照顾她。因为手脚不利索、动作慢,打饭时总抢不过别人,有时候剩饭剩菜也抢不着,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
(16)、《摇摇晃晃的人间》记录的是余秀华2015年刚刚成名后的一年里她的生活。一个和你我一般为了生活琐事操劳的普通人一夜成名后该是怎样的措手不及、畏惧和飘飘然?这经历难得,我们无法体会,可我想,至少不该是余秀华那个样子。
(17)、2019年1月推出首部自传体小说集且在人间。
(18)、诗人高寒说:读余秀华的诗,常常让我陷入其情境,而忘了自我,即使读完最后一句。
(19)、通往城市的路,尹世平从这里出去打工,余秀华从这里出去参加节目
(20)、我是背着雨水上山的人,过去是,未来也是。我是怀里息着乌云的人,过去是,现在也是。《月光落在左手上》
4、余秀华的诗《摇摇晃晃的人生》原文
(1)、诗歌交响音乐会>>>“国风国韵”诗歌交响音乐会在西安音乐厅优雅奏响
(2)、在诗里,她说“说出身体的残缺如牙齿说牙痛一样多余”。远方对她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她曾经尝试过离开这个小村庄。2012年,余秀华第一次离开家乡,去温州一家为残疾人办的厂子打工。那一个月里,她仍然在写诗,晚上把诗读给工友听,“但他们都是木头”,余秀华说。只一个月,她就回了家,她说因为周围的人太世俗,父母说因为女儿手脚不利索,干活慢。
(3)、“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都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诗刊》编辑刘年评)
(4)、诗中“蝴蝶”极富象征意味,它让我们生存的世界眼花缭乱,真假莫辨,由此我联想到了时下形形色色的各类社会“圈子”。作者批判的锋芒已直指社会。在充满赞美、吹捧的表象之下,人们“睡”着和“被睡”着误入歧途,这里春意盎然,可惜不是春天。
(5)、面对镜头,出席节目,她自由不羁。主持人问她的诗歌里关于性的描写会不会被解读成流氓诗,她直面回击,“还有人说我是荡妇体呢,管他呢荡妇,我想我就是荡妇你怎么着吧。”别人称赞她是中国的艾米丽迪金森时,她直言表明把任何人比作另一个人都是失败的,她就是她,独一无二的余秀华。
(6)、在现实生活里,她拖着摇摇晃晃的肉身,踉踉跄跄奔跑在乡间小路上;她混搭着极不协调的衣裙,独自走向野草堆里;没有洗衣机,她只能撩起裙子收拢在两腿间,不雅观地坐在屋前的小凳子上用力搓衣;她用刀背慢吞吞地砍杀着一条拼命挣扎的鱼;她一步三摇经过一个挖土机;她用右手按住左手艰难地写出一个字;她诗歌里的爱情,永远处于求而不得、爱而无果的结局。
(7)、黄昏里,喇叭花都闭合了。星空的蓝皱褶在一起
(8)、面对蜂拥而至的记者,她率直敢言。她拒绝出版社给她提前看记者提问和提纲的好意,坚持自己现场随机回答。于是,“我觉得你这个问题可以直接在网上找到标准,我这里没有标准”“你还说你问得问题多么不一样,还不是那些问题”“谢谢你的采访,虽然你的问题都不怎么好”……她花式怼记者逗乐了大家。
(9)、“评论余秀华的诗歌,若把‘脑瘫’类似的东西参与进来,放进另一个标准,脱离诗歌本身,就不好说了,因为这属于弱势群体。但如果把这个因素排除,单就诗、就艺术而言,实在没什么炒作的空间。”“——(路遥文学奖”得主阎真)
(10)、或许,读者可能更希望见到史铁生一样自强不息的勇敢榜样,以创造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为己任,然而余秀华率直坦诚,她的爱和怕在自己的作品中都不加掩饰。即便坦言无法完全接受自己,她也在朝自己心之所向努力,在逐步和自己和解。哪怕前路是无尽孤独,也是”耀眼的孤独,义无反顾的孤独“。
(11)、全面回顾>>>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峰会系列活动精彩回顾
(12)、爱是一场远方独自的焚烧,是用灰烬重塑的自我是疼到毁灭之时的一声喊叫是喊叫之后永恒的沉寂我以旋转的方式向你靠近,如激流上的花朵如花朵下的漩涡我听见时间以时间的速度下坠,撞击轰鸣噢,我坚持以我的方式等你辨认,也这样辨认你半辈子耗尽,半辈子耗尽了啊我混匿于人群,哑口无言而爱,是你满头白发时,准确地叫出了我的名字后比天空更深的沉默
(13)、我觉得挺好,为什么挺好呢?风雅也好,抓住社会的热点也好,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节目有很多人在看,有很多人看就说明这个节目是有价值的,不管它能产生什么样影响,至少它能够是一种回归,让诗歌重新通过这样的节目展现在更多人的面前,我觉得这是好事,虽然这些节目的寿命可能很短,但是我觉得它起了很好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
(14)、春天的时候,我举出花朵,火焰,悬崖上的树冠
(15)、在专门为她开的诗歌研讨会上,她被誉为“中国的艾米莉·狄金森”。对这份“赞誉”,她毫不犹豫的轻轻拒绝:
(16)、这样完全处于两个阶层、两个世界的人,捆在一起注定不能长久。这是阶层带来的矛盾,不能归咎于他们任何一方。就像我之前说的,每个人都是立体多维的。我们看见的余秀华有她风趣可爱的一面,也有她面对丈夫时的争吵与谩骂的一面。尹世平也一样,有网友口诛笔伐的家暴和无赖的一面,也有20年为家庭付出照顾老人孩子的一面。我们不能简单的将这场婚姻的失败归咎给任何一方。
(17)、2014年12月15日余秀华参加由诗刊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主办的余秀华等5位最低层的人的诗歌朗诵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