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午节古诗配画手抄报
(1)、节令门·端阳李静山(清)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2)、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3)、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4)、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
(5)、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6)、(《九章·涉江》)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九章·涉江》)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九章·涉江》)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7)、虽然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的屈原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其中最为经典的“忠魂一去讵能还”写出了无限的悲哀与无奈。
(8)、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
(9)、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10)、友人邀请欧阳修去做客,席上作了这首词。上片描写端午节的风俗;下片描写端午节人们沐浴更衣、饮雄黄酒驱邪的场景。享用粽子后,闺中女子在家休息,梦醒后想出外踏青而去。深情抒发了闺中女子的情思。
(11)、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端午》
(1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13)、这首诗的意思是节气中端午节的来历是因谁开始的,自古以来传闻是为了纪念屈原。只能嘲笑楚江尽管空阔浩渺,也不能洗刷尽忠臣的冤情。
(14)、五月初五是端午,粽叶飘香鼻尖传;片片芦苇片片情,点点红豆寄情谊;粒粒红枣心欢喜,滴滴雄黄吉祥意;年年岁岁端午节,分分秒秒幸福时。
(15)、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16)、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17)、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
(18)、▲系彩丝 题:系采丝,以五色丝系臂,谓之长命缕。
(19)、这首诗描绘了端午时节龙舟赛上,鼙鼓初击,兽头吐威,万人助喊,多船竞发的动人场景。
(20)、便收拾银瓶,当垆人去,春歇旗亭。渊明权停种秫,遍人间,暂学屈原醒。罗志仁《木兰花慢》
2、端午节古诗配画 一等奖
(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2)、条脱闲揎系五丝。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3)、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1))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4)、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5)、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卢肇《竞渡诗》
(6)、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7)、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8)、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端午》
(9)、四时花竞巧,但祈蒲酒话升平,不能洗得直臣冤,一分歌。
(10)、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王充《满江红》
(11)、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12)、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许及之《贺新郎》
(13)、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14)、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15)、这首诗歌的意思是作者从前总很湘江太远,无法亲自祭拜屈原,但是我在漂泊之中,看到了端午节和楚国一样的风俗。人们也在水边祭祀屈原,在国家败落的时候,也涌现了很多铁骨英雄。
(16)、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五日(选一)陈子龙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17)、我放声吟诵楚辞,来度过端午。此时我漂泊在天涯远地,是一个匆匆过客。异乡的石榴花再红,也比不上京师里的舞者裙衫飘飞,那般艳丽。没有人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意,慷慨悲歌后,只有一身风动凉过。万事在如今,只是空有一身老病在。墙东的蜀葵,仿佛也在嘲笑我的凄凉。杯中之酒,看起来与往年相似,我将它浇到桥下的江水,让江水会带着流到湘江去。
(18)、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
(19)、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20)、译文:登门拜访恰好吃上了粽子,将白酒倒满杯中。因为端午节的缘故总是喝醉,承蒙恩赐现在返回家中。
3、端午节古诗配画简单好看有图的
(1)、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2)、石榴花如火地开着,似乎正在笑话我,我只好自我解嘲道:其实,陶渊明既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今天,我虽无法凭吊屈原,我也一样仰慕他。
(3)、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出处:陆游《乙卯重五诗》
(4)、第五步、再给远处的小山涂上深深浅浅的绿色后,将船上的粽子涂好颜色,天空涂蓝。
(5)、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6)、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7)、这首诗的意思是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8)、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竞渡曲》(唐)刘禹锡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9)、这首诗歌的意思是在石溪住久了开始思念端午时节的场景,在驿馆楼前观看开始行动的时机。鼙鼓初击时似雷声,兽头吐威,万人冲破齐声呼喊,跳跃着的浪花与飞鸟争先恐后。多条船像龙一样的向前冲去,果然获得了锦标归来。
(10)、情人手腕上系着五色丝线,篆文书写的咒语符篆戴在头上,以避邪驱疫。在天青色纱帐中,她睡得格外香甜。在庭院中花树下摆好酒宴,在窗前轻摇彩扇,当歌对饮,往日的美景历历在目。当时曾在她的石榴裙上题写词,今天窗外的石榴已经凋残,曾经的欢乐已逝,光阴似箭,沙洲上柔嫩的蒲草在风中摇曳,茫茫如一片青烟,请不要再唱江南的古曲,那幽怨悲抑的哀曲,怎能安慰屈子的沉冤?春风和煦中燕子已生小燕,连绵细雨中梅子已渐渐黄圆。正午的骄阳正烈,美人是否也在幕帘中沐浴香兰?想她一定会回到绣楼,剪下菖蒲浸酒,自饮自怜。怅望中我仰望苍空,看那一弯新月冉冉升起,那清淡的月光伴随着我,来到这海角天边。
(11)、人闲春荡荡,帐暖香扬扬。飞光染幽红,夸娇来洞房。----李涵《感讽六首》
(12)、这首诗歌描写了袁易对爱国诗人的惋惜之情,希望自己也能和屈原一样为了民族大义奋不顾身。
(13)、稽古堂前,恰见四番端午又来江上,听鸣鼍急鼓。棹歌才发,漠漠一川烟雨。——郭应祥《传言玉女》
(14)、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15)、《五月五日》(宋)梅尧臣屈氏已沉死。《乙卯重五诗》(宋)陆游重五山村好,艾束著危冠。
(16)、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五月五日》(宋)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17)、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18)、我们围坐在妈妈的身边,看着妈妈的一举一动。只见妈妈娴熟地把三四张芦苇叶放平,用剪刀裁平芦叶的一边,在左手的掌心,折成圆锥状,然后用右手在面盆里足足抓一把米,投进去,如果再讲究一些,会在米里放进一枚红枣或者花生、赤豆之类。
(19)、苏轼在这首端午的诗中,描绘端午的习俗:童之臂、门之艾、菖蒲之剑、风筝漫舞、对酒当歌、龙舟竞发、诵君之赋,哪个不是美轮美奂的图画?
(20)、竞渡诗卢肇(唐)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4、端午节古诗配画手抄报图片
(1)、谁写过有关粽子的诗句现在要到端午节了我想包粽子
(2)、都说作诗是为了赠汨罗江,作为当今的快乐又奈何。我曾经听说对木雕神像祈求幸福,试着向艾人祝福啊!明明是忠言,却不被楚王采纳,最后落得个沉江而死的下场,但是留下的文章却像星星一样永垂不朽。再倒一杯昌歜酒?为屈原而击节歌唱吧!每年端午节都会下雨刮风,像是为屈原喊冤陈情。我想要找人谈谈这些心事,去玩只有屋舍南北的鹁鸠。
(3)、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王充《满江红》
(4)、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5)、一一边贡《午日观竞渡》释义:从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6)、端午节诗词——贺新郎(端午)(刘克庄·南宋)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7)、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即端午节。
(8)、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9)、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10)、不效艾符趋习俗,生绡画扇盘双凤,香罗叠雪轻,哀谣振楫从此起,榴锦年年照眼明。
(11)、看着满街飘香的粽叶,我突然觉出了原来端午又临了。我想起那些屈原息息相关的民间传说。有关于粽子,关于龙舟,关于艾叶,就说吃粽子吧,端午包粽子,一是为了解馋,二是为了一种纪念。
(12)、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13)、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14)、石榴一树浸溪红。零落小桥东。五日凄凉心事,山雨打船篷。谙世味,楚人弓。莫忡忡。姜夔《诉衷情》
(15)、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端午》
(16)、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17)、少司命是主管人间子嗣的神,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女神,因为是主管儿童的,所以称作“少司命”。这首诗和《九歌·大司命》都是一方面用人物自白、倾吐内心的方式展示其精神世界,另一方面用对方眼中所见来刻画形象。
(18)、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19)、 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涨绿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宋·卢祖皋《小龙吟淮西重午》下阕
(20)、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5、端午节古诗配画图
(1)、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宋李石《长相思重午》
(2)、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3)、孔盖兮翠旍,登九天兮抚彗星。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4)、译文:盛唐时期,京城长安流行一种名为“九子粽”的美食,唐玄宗李隆基品尝后曾赞誉“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乙卯重五诗。
(5)、小的时候等不得过端午节,因为那个煮粽子的飘香味实在是太诱人了,更不要说吃粽子的那个香劲了。另外还能吃到两个煮鸡蛋与西葫芦烩好面。除此之外端午节时妈妈会给我做非常精致、漂亮的小荷包戴在身上,手腕上戴着五颜六色的百线线。小伙伴们在一块就比谁的荷包漂亮,谁的百线线鲜艳。
(6)、——《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7)、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8)、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9)、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10)、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11)、花心动史浩(宋)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
(12)、鱼腹魂销,龙舟叫彻,不了湖亭张戏。满庭芳芷。正艾日高高,葛风细细。刘辰翁《齐天乐》
(13)、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14)、译文:穴枕好像通了灵气一样,长长的丝絮像是能把人的命延续。四季花都开放,粽子的种类花样多,味道独特美味。
(15)、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16)、穿起荷花衣系上蕙草带,我忽然前来又忽然远离。日暮时在天帝的郊野住宿,你等待谁久久停留在云际?同你到日浴之地咸池洗头,到日出之处把头发晾干。
(17)、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18)、喜迁莺黄裳(宋)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
(19)、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王充《满江红》
(20)、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唐·殷尧藩《端午日》
(1)、说起端午,屈原是同学们首先想到的历史人物,初一(3)班李楠楠同学敬佩屈原的豪情壮志,怜惜其投江的一腔悲愤,于是画了屈原的英雄形象,配了唐诗《乙卯重五诗》。
(2)、五月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3)、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4)、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5)、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杨无咎《蓦山溪》
(6)、文字间金钗,消尽晚天微暑。无雨。无雨。不比寻常端午。陈三聘《如梦令》
(7)、在南宋代诗人张孝祥笔下《点绛唇》中的端午则是这样的:
(8)、——《离骚》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九章·涉江》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离骚》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9)、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贾谊《吊屈原赋》
(10)、现在,研究人员通过试验发现,让儿童经常将香囊(袋)置于衣兜、枕边,对于流感、白喉、水痘、流行性脑膜炎、麻疹等传染病均有一定的预防和辅助治疗的功能。
(11)、端午李隆基(唐)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12)、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13)、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
(14)、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15)、译文: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16)、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已酉端午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17)、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从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
(18)、粽子的清香缓缓地从锅中溢了出来,我贪婪地嗅着这一丝丝、一缕缕棕香,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19)、继续给龙舟涂色,龙舟的身体我们涂上红色,龙头涂橘红色,龙角涂黄色,浪花涂蓝色,云朵也用蓝色描边。
(20)、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出处:边贡《午日观竞渡》
(1)、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文天祥《端午感兴》
(2)、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汩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流棹西来恨未消,鱼龙寂寞暗风潮。文天祥《端午感兴》
(3)、《七律端午》(老舍)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4)、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5)、(《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6)、注口樱桃小,添眉桂叶浓。晓奁妆秀靥,夜帐减香筒。----李贺《恼公》
(7)、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 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8)、《表夏十首》之十(唐)元稹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9)、粽香总会如期飘荡在五月端午这一天。无论风雨,不管磨难,祖祖辈辈怀念祭奠,吃不完的粽子,道不完的情。
(10)、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端午》
(11)、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12)、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
(13)、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14)、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15)、端午节,这个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古老的传统节日,经过2000多年的风雨沧桑,依然保持着它独特的魅力。历代文人墨客以端午为题,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吟诗词感古人端午情怀,让我们从关于端午节的古诗配画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16)、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17)、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18)、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19)、在唐代诗人卢肇笔下端午节赛龙舟的景象,《竞渡诗》:
(20)、《和端午》(宋)张耒原文: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1)、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拼音:《héduānwǔ》(sòng)zhānglěi《和端午》(宋)张耒jìngdùshēnbēiqiānzǎiyuān,zhōnghúnyīqùjùnénghái。
(2)、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3)、——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4)、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5)、——《九章·涉江》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6)、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
(7)、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