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30字
(1)、所以杀马谡不仅仅是因为他犯了军规,而是因为杀了他,可以树立军规。当军规成为了至高无上的宝典以后,就算诸葛亮去世了,蜀汉大军都可以保证严明的纪律。03杀马谡诸葛亮当然心疼,不杀诸葛亮就只能回家种田了。杀马谡是历史上著名的一出戏,为什么如此出名呢?因为这里面所深藏的道理,是非常可贵的。你相信封建社会存在依法治国的人吗?
(2)、但最后的结果却是,王平受到了嘉奖,被拜为将军封亭侯;而赵云却受到了处罚,其官衔被硬生生被降了一级。
(3)、“马谡拒谏失街亭”,《三国演义》里是这样写的:
(4)、马谡战败后畏罪潜逃,蜀汉军中一直很敬佩马家的向朗因为种种原因包庇了马谡。不久后马谡被抓获并入狱。回到汉中后诸葛亮决定要杀死马谡,但还未执行马谡就病死在了监狱里面。
(5)、坚决杀掉马谡也是杀一儆百,树立他的权威、军威。
(6)、我们再来看第二种观点,也是目前非常流行的观点,那就是诸葛亮杀马谡,纯粹是为了找替罪羊。
(7)、结果马谡果然把街亭丢了,诸葛亮得知消息以后,担心曹魏大军乘胜追击,所以果断将大军撤入了汉中。
(8)、张郃率领魏军赶到街亭,看到马谡放弃现成的城池不守,却把人马驻扎在山上,马上吩咐手下将士,在山下筑好营垒,把马谡扎营的那座山围困起来。
(9)、在第一次北伐结束后,诸葛亮对失败的责任进行了追究。诸葛亮自己自贬三等,降为右将军,赵云也被贬为镇军将军。马谡当时率领的部队中,他的部下将军张休、李盛被诸葛亮诛杀,将军黄袭等人的军权被剥夺,唯有王平在这次战斗中表现出色,得到诸葛亮的提拔。我们从诸葛亮在战后,对自己和失败责任人的处罚,可以看到诸葛亮推卸责任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10)、为了听到更多粉丝们对不同事情的观点、看法,我知推出了新版块——你行你上。
(11)、 马谡到达街亭后,观察地形,发现路口旁边有山,此时,马谡想起了兵书中占领制高点的重要性,而将丞相的当道设防的命令抛之脑后,哈哈大笑道:“此乃天赐天险”便要率军去山上扎营。
(12)、曹魏的援军是由张郃率领的中央机动兵团。这支军队是曹魏最精锐的军队,是以骑兵为主,混编有步兵的部队。它的指挥官张郃是曹操的五子良将之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可以说,这支军队有着强大的战斗力。他们经过二十多天的长途跋涉,穿过了没有设防的关陇道,来到了街亭面前。
(13)、本文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个故事入手,浅谈了我国的自首制度。然而事实上,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只是小说《三国演义》杜撰的一个故事,真实情况是:马谡失街亭后,不但没有自缚回营请罪,反而负罪潜逃,后来被抓捕归案,诸葛亮判其死刑,不过还没有来得及执行,马谡便病死在狱中。这样的真相是否让大家大跌眼镜?
(14)、据《三国志•刘璋传》记载:“瑁(刘瑁,刘璋的哥哥)狂疾物故。”裴松之注解说:“魏台访‘物故’之义,高堂隆答曰:‘闻之先师:物,无也;故,事也;言无复所能于事也。’”
(15)、想必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马谡说“丞相待我亲如子,我待丞相敬如父”。从感情来说,诸葛亮待马谡亲如父子。从工作来讲,诸葛亮赏识马谡的才华,给予重任,镇守街亭。
(16)、每期我们会从所有回答中选出5个留言最走心的朋友,每人会获得视知TV送出的神秘礼物1份,获奖名单在下一期“你行你上”中公布。
(17)、为何这么说?请和看鉴君一起看看挥泪斩马谡的故事。
(18)、战略蓝图已经很明朗:联合东吴共同抗魏;以荆州、益州为基地,发展壮大;天下有变,方可北进。
(19)、结果他却公开与诸葛亮阳奉阴违唱反调,这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违抗军令,而是对抗诸葛亮定好的北伐方针,这是非常要命会死人的。
(20)、由于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节度,举动失宜,被张郃大败。
2、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内容
(1)、《隆中对》中,诸葛亮针对刘备对于战略构想的问题?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2)、以身作则的风范,实在是让无数枭雄汗颜。这就是诸葛亮最可贵的地方,有些专家抨击诸葛亮不会打仗,他们说诸葛亮只懂得搞后勤,并且借此来贬低诸葛亮。甚至有狂妄之徒,将诸葛亮比作曹操,实在是哗众取宠,不知所谓。01马谡是诸葛亮真正的传人,但是法令必须要实行。街亭是出祁山最重要的要道,谁掌握了街亭,谁就能掌握这场战争的主动权。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想到了这一点,但是诸葛亮的动作快,所以他们先夺取了街亭的控制权。
(3)、其更莫名其妙的是,既然诸葛亮大军是从斜谷进军,街亭重要,但没有重要到能左右全局的地步。从以后历次北伐看,诸葛亮再也没有去守过街亭,为何第一次就会如此重要哪?
(4)、马谡违背了法令,害得蜀汉大军损失严重,北伐大业严重滞后。这条罪名足够让他担负杀头之罪,因为诸葛亮依法治国,绝不是靠卖人情来治理国家。总结:多少枭雄依靠人情治理国家,只有诸葛亮依法治国。我们看三国之中三个国家,其中东吴是跟元始封建社会最贴切的,孙权为了收买人心,一方面继续实行贵族垄断官场的制度,一方面采取独裁主义,压根就没有什么法令可言。
(5)、对一直自我感觉良好的马谡来说,终至一夕失街亭,不但断送了诸葛丞相孜孜以求的北伐大业,而且丢了39岁的年富力强的性命,还落下了一个徒有虚名的坏名声。时至今日,人们一提及“言过其实”,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马谡,竟成了这个词的代言人。
(6)、如果就因为这个要杀人治罪,那关羽张飞不知道已经死了多少次,这哥俩打了多少次败仗,更不用说张飞还弄丢过徐州城。
(7)、实践中,嫌疑人被“双规”后主动交代了自己涉嫌的犯罪行为,是否构成自首,分歧较大,笔者认为,对于这种情况,应当区别对待:
(8)、传记明确记载,马谡是违背了诸葛亮的部署,行动适当。而不是马谡不熟悉地理环境,安营扎寨不当导致的失败。
(9)、嫌疑人自首后需要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但并不代表需要对公安机关“言听计从”,嫌疑人仍然有权利为自己的行为作出辩解。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被告人对行为性质的辩解是否影响自首成立问题的批复》中明确指出:被告人对行为性质的辩解不影响自首的成立。故自首后仍然可以作出对自己有利的辩解。
(10)、从被管理来看,你马谡虽为人才,但不是唯我们要尊重、支持上司、协作配合学校工作。又要有危机感,死于安乐,生于忧患,国家足这样,个人也要这样,要时时刻刻为自己充电,构筑自己的码头,领导对你严,是为你能看见雨后的彩虹,是为你飞的更高,是为了成就你。使我痛苦,必使我强大。
(11)、现在,就因为北伐失败这种说大不算大的事情,就要治诸葛亮的罪,还必须要杀了马谡才能交差,那为免也太小题大做了吧。
(12)、而诸葛亮通过杀马谡捧王平惩罚赵云,就是要告诉大家:北伐的战略方针是红线,谁也不要触碰,否则这就是下场!
(13)、换句话说,一个纸上谈兵的书呆子,不要说协助诸葛亮处理军国大事,就是帮助咱们现在一个普通公司的总经理管理公司,肯定都会原形毕露的。
(14)、蜀汉正是用人之际,北伐尚且需要很多时日,诸葛亮目前也只有马谡这么一个接班人。将来诸葛亮如果老去,北伐还没有成功的话,那马谡这样的接班人岂不是显得更加重要?
(15)、又考虑高翔不是张郃的对手,再派魏延去街亭之右驻扎,接应街亭。
(16)、传记没有记载,诸葛亮的大军有任何行动,既没有说跟随马谡进军,也没有在马谡进军后出兵斜谷。
(17)、马谡这个人确是读了不少兵书,平时很喜欢谈论军事。诸葛亮找他商量起打仗的事来,他就谈个没完,也出过一些好主意。因此诸葛亮很信任他。但是刘备在世的时候,却看出马谡不大踏实。他在生前特地叮嘱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能派他干大事,还得好好考察一下。”但是诸葛亮没有把这番话放在心上。这一回,他派马谡当先锋,王平做副将。
(18)、当时曹操正在邺郡庆贺铜雀台落成。在铜雀台上大宴文武百官,并将一件西川锦袍挂在树上,下设箭靶,射中箭靶的人就可以得到战袍,武将们个个争先,想展现自己的武艺。
(19)、在不能碾压对手的前提下,诸葛亮还大张旗鼓的扬言要从斜谷,进军郿县。这不符合兵法常识,更不符合诸葛亮的用兵之道。之所以如此,只能说明是诸葛亮兵不厌诈,故意放出的烟幕弹。
(20)、对比于赵云,他虽然也打了败仗,但是赵云勇于承担责任,上书要求贬官,诸葛亮最后除了贬赵云的官职,也没有在其他方面再处罚他。我们可以想见,如果马谡敢于承担责任,向诸葛亮认罪,诸葛亮还可以对他网开一面。可是马谡私自逃亡,就把自己推上了死路。
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主要讲了什么
(1)、不久,军士捧着马谡的头颅站在台阶下。孔明大哭不能停下。蒋琬问:“今天马谡犯了军令,既然已经伏法,丞相为什么要哭呢?”孔明说:“我不是为了马谡哭,先帝在白帝城曾经嘱托过我,马谡此人不可以重用,今天果然应验了,我实在是后悔啊,想起先帝的话才痛苦的!”军士们都流下了泪水。
(2)、特别是《出师表》,陈寿居然做了全部的抄录,这在《三国志》中是不多见的事情。
(3)、马谡违反了诸葛亮的调度,在山上扎营,是丢失街亭的主要原因,而街亭的丢失,让蜀汉军队丧失了继续进取陕西的最好时机,作为将领,马谡需要负主要责任。
(4)、蜀军经过诸葛亮几年严格训练,阵容整齐,号令严明,士气十分旺盛。自从刘备死后,蜀汉多年没有动静,魏国毫无防备,这次蜀军突然袭击祁山,守在祁山的魏军抵挡不了,纷纷败退。蜀军乘胜进军,祁山北面天水、南安、安定三个郡的守将都背叛魏国,派人向诸葛亮求降。那时候,魏文帝曹丕已经病死。魏国朝廷文武官员听到蜀汉大举进攻,都惊慌失措。刚刚即位的魏明帝曹睿(ruì)比较镇静,立刻派张郃带领五万人马赶到祁山去抵抗,还亲自到长安去督战。
(5)、挥泪斩马谡这个典故出自于《三国演义》中马谡骄傲自大导致街亭失守,而马谡偏偏是诸葛亮最赏识的人。
(6)、事实上,持这种观点的人,真的不在少数,因为按正常的逻辑,马谡在决定街亭部署这种重大事情时,绝不会自己一拍脑袋就决定,他肯定会召集他麾下的副将、参将、幕僚等一干文臣武将,大家坐在一起开会探讨。
(7)、诸葛亮这才放下心来,派遣赵云、邓芝作为疑兵从箕谷进军,自己以姜维做先锋,兵出斜谷,进军郿县。
(8)、总而言之,你是最懂我的,我是最信你的,所以务必按照我的方针计划来实施,切记安全第千万不要逞强和张郃硬碰硬,如果情形不对,宁可撤军回来都行!
(9)、火烧新野(第四十回蔡夫人议献荆州诸葛亮火烧新野)
(10)、在管理一千个人的时候,那就需要动用军规了,只有军规严明,这一千个人的队伍,才能劲儿往一处使。一千个人的队伍尚且如此,何况诸葛亮所带领的是一支十万人的大军呢?
(11)、诸葛亮先唤王平入帐,责其失事,王平细述马谡愎谏不听,己分兵图救不果而败,诸葛亮遂量失责罚。
(12)、马谡才气过人,喜欢谈论兵法,深受诸葛亮的器重。据说,两人经常聚在一块没日没夜地谈论军事。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军讨伐叛将雍闿时,马谡作为参军为诸葛亮送行。
(13)、八阵图“名八阵图。反复八门,按遁甲休、生、伤、杜、景、死、惊、开。每日每时,变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
(14)、可是事情可大可小,守住了就是大功一件,守不住那就要掉脑袋,谁都清楚这件事。就算马谡是诸葛亮最看重的徒弟,那也不能违背法令。
(15)、街亭失守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他为自己与马谡义同兄弟、今为明法度而斩之,也为自己忘记先帝“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临危叮嘱、用人不明而痛哭。马谡死后,诸葛亮自修祭文安排享祀,并加意马谡家小抚恤,按月给予禄米,还上表自贬丞相之职。
(16)、点击本文标题下(坤源衡泰律师事务所)关注我们
(17)、 马谡在街亭一役中,刚愎自用,不听从丞相的当道设防的命令,使街亭失守。而马谡又恰恰是诸葛亮十分赏识之人,为了严明军纪,诸葛亮必然杀马谡,否则历史上也不会称诸葛亮为一代名相。
(18)、千古名相并不只是说他的能力很强,而是他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一个一枝独秀的王朝。在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史上,属于独一份的那种。
(19)、2马谡何许人也,他在街亭失守一站中又扮演着怎么样的角色呢?
(20)、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人心惶惶。诸葛亮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是任何人都不能把个人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蜀国还能争霸天下。
4、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故事100字
(1)、而诸葛亮之所以要杀马谡,就是因为他也知道蜀军高级将领中,有很多人恐怕和马谡魏延的想法一样,觉得诸葛亮的战略太保守,因为还没有开战,就想着如何逃跑,这算哪门子北伐?
(2)、当时,众将领积极为马谡求情,是因为在他们看来,马谡在各种不利的情况下打了败仗,实在谈不上是多么严重的一件事情,虽然有罪,但罪不致死;
(3)、不过,这都是演义的说法,可以做个故事随便听听,不必当真。
(4)、今天舞台上的演出本,大体上都是遵循谭鑫培演出来的路子。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在工作中领导的决策出现了失误(有违公司的制度和发展方针),作为下属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6)、马谡到达街亭后,不按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却骄傲轻敌,自作主张地想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当时,副将 王平提出:“街亭一无水源,二无粮道,若魏军围困街亭,切断水源,断绝粮道,蜀军则不战自溃。请主将遵令履法,依山傍水,巧布精兵。”马谡不但不听劝阻,反而自信地说:“马谡通晓兵法,世人皆知,连丞相有时得请教于我,而你王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知何兵法?”接着又洋洋自得地说:“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死地而后生,这是兵家常识,我将大军布于山上,使之绝无反顾,这正是致胜之秘诀。”王平再次谏阻:“如此布兵危险。”马谡见王平不服,便火冒三丈说:“丞相委任我为主将,部队指挥我负全责。如若兵败,我甘愿革职斩首,绝不怨怒于你。”王平再次义正辞严:“我对主将负责,对丞相负责,对后主负责,对蜀国百姓负责。最后恳请你遵循丞相指令,依山傍水布兵。”马谡固执己见,将大军布于山上。 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却不是唯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原因,因为,蜀国的势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这两点注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斩的必然性。
(7)、至于诸葛亮为什么非要诛杀马谡,这些年大家也是争论不休,不过总的来说,也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观点:
(8)、可诸葛亮完全跟他们不一样,诸葛亮采取依法治国的方针,对自己跟对别人是一样的要求和标准。诸葛亮死的时候,家无余财,还政刘禅,没有培养子侄接手自己的权位,试问那个时代还有谁能做得到?
(9)、这句指的是马谡战败后负罪逃亡了,向朗(向宠的叔叔)知道马谡逃亡却不透露相关信息,诸葛亮非常痛恨向朗,就将他免官遣送回成都。
(10)、马谡失街亭,其性质和社会影响十分恶劣,情节极其严重,危害后果巨大,其完全不听诸葛亮嘱咐和王平多次劝阻,主观恶性巨大。虽构成自首,但仍不足以减轻或免除处罚,应当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11)、但是马谡不同,他是诸葛亮最信任的人,是诸葛亮默认的接班人,还是诸葛亮战略方针的积极拥护者。
(12)、临行前,诸葛亮再三嘱咐:“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如果失守,我军必败。”
(13)、3蜀汉集团内部有不可调和的内部矛盾,为了缓和这一矛盾,也必须斩杀马谡
(14)、诸葛亮为了严肃军纪,下令将马谡斩首示众。临刑前,马谡上书诸葛亮:“丞相待我亲如子,我待丞相敬如父。这次我违背节度,导致街亭失守。丞相将我斩首,以诫后人,我死而无怨,只是恳望丞相以后能照顾好我一家妻儿老小。这样我死后也就放心了。”
(15)、第二段以马谡的视角,因为刘黄书生前说过马谡不可大用。蜀汉内部本就不稳,又是丞相派马谡守街亭,兵败之后,流言中伤丞相。
(16)、诸葛亮已经在街亭做好了战斗准备,他派出前锋部队在这里阻击张郃,自己则率领主力在不远的西城,作为街亭的后盾。防守街亭的蜀军指挥官就是马谡。诸葛亮派马谡防守街亭,是违背大家的意愿的。当时的蜀军认为,街亭应该派魏延、吴懿这样的老将去防守,但是诸葛亮不听大家的意见,选择了马谡。
(17)、马良和诸葛亮的关系独特,马谡基本上就是诸葛亮的小兄弟。再加上马谡有独特的军事见解,才气过人,所以才会被诸葛亮看中。他自然而然就成为了诸葛先生的“一把手”。
(18)、蜀军在山上断了水,连饭都做不成,时间一长,自己先乱了起来。张郃看准时机,发起总攻。蜀军兵士纷纷逃散,马谡要禁也禁不了,最后,只好自己杀出重围,往西逃跑。
(19)、王平带领一千人马,稳守营盘。他得知马谡失败,就叫兵士拼命打鼓,装出进攻的样子。张郃怀疑蜀军有埋伏,不敢逼近他们。王平整理好队伍,向后撤退,不但一千人马一个也没损失,还收容了不少马谡手下的散兵。
(20)、而赵云、邓芝是疑兵,诸葛亮不可能给他们很多的兵力。但曹魏是主帅曹真带领重兵抵挡,赵云等如何抵挡得住哪?
5、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故事简短
(1)、马谡不死不足以平民愤、树军威,但诸葛亮又不忍心将他斩杀,他最有可能也是最有尊严的死法当是自杀。
(2)、目前我国关于自首的相关法律规定,主要有《刑法》第67条,1998年5月9日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9年3月20日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以及2010年12月20日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在《刑法》第67条中,为自首作出了定义,即: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3)、在诸葛亮执政时期,年青的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当时负责宫中事务的董允以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
(4)、结果就因为这点事情,曹丕还被人说成是尖酸刻薄心胸狭窄。
(5)、历史容不得假设。如果诸葛亮把马谡作为一个智囊型人才加以培养使用,让他接触地气,了解实情,让兵法理论深深根置于战争实际的大地上,也未尝不可能成为张良、郭嘉、刘伯温式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高参。再如果诸葛亮能够针对马谡的个人实际情况,有意识地把他安排到基层“墩墩苗”,从领兵千人的基层干部做起,悉心教导,逐步提升,“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而不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火箭式”提拔,如此一来,很难说“文韬武略”、“一代战神”的称号不是马谡的。倘若如此,马谡就很可能成为诸葛亮接班人的最合适人选,悲剧就能避免,历史很可能改写。
(6)、我们从马谡守街亭的前后过程来看,在大家的眼中,诸葛亮派马谡去守街亭是一种不太公正的举动。这是因为街亭的得失直接决定着这一次北伐的成败,马谡虽然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但是他却缺乏实战经验。因此,大家都认为街亭的守将应该从魏延、吴懿这些人中间去选。
(7)、孔明挥泪曰:“吾与汝义同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左右推出马谡于辕门之外,将斩。参军蒋琬自成都至,见武士欲斩马谡,大惊,高叫:“留人!”入见孔明曰:“昔楚杀得臣而文公喜。今天下未定,而戮智谋之臣,岂不可惜乎?”
(8)、回来后,诸葛亮就把马谡斩杀,并以此向众将群臣检讨自己的错误。
(9)、马谡当然知道诸葛亮的战略意图,事实上,他平日里应该是诸葛亮战略方针的坚定支持者。但问题时,马谡刚有机会独自领兵,就公开与诸葛亮的战略方针唱反调,这算什么事呢?
(10)、从管理来看,你马谡虽为人才,但不是唯任何人凌驾条件国家利益都将挥泪斩之,诸葛亮含泪不舍这人才离去,但军纪严明,怎可因你一人,置岗法不顾,纪律是一切工作的保障基础,没有纪律,就没有一切;学生上课纪律管不好,何来学习效果之说,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尊重学生,俩手抓,俩手都要硬,而不失风度。
(11)、在这里,陈寿没说马谡所督率诸军是谁,但至少说明不仅仅是马谡一支人马。
(12)、诸葛亮对马谡说:“我们虽然在一起谋划多年,今天请你再为我谋划一计!”
(13)、唱这出戏究竟所谓何意呢,于是引出了我们今天要说的内容,聊一聊戏曲《失空斩》。
(14)、诸葛亮大军以姜维为先锋,兵出斜谷,这是给诸葛亮一个面子,替他解脱。
(15)、李严很简单,他曾经劝诸葛亮称王,且表示魏国对自己抛出橄榄枝,时常管诸葛亮要求高官等。不对你动刀子对谁动刀子!
(16)、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赵云不仅牵引住曹真的主力部队,成功掩护了诸葛亮的北伐,还最大限度的将损失降到了最低,几乎完好无损的把部队给带了回来,这样的战果简直就是无可挑剔。
(17)、马谡失了街亭以后怎么样了,《三国志》里明显是一笔烂账。
(18)、于是有人认为,可能是马谡先逃跑,被抓了回来,诸葛亮下令处斩,但是马谡没等到处刑就死在了狱中。
(19)、如果此记载属实,可证明马谡死前未曾有机会再与诸葛亮谋面,否则也没必要写这么一封信。
(20)、鲁肃来到荆州,刘备依孔明之计放声大哭,孔明从旁说还了荆州,便无处安身。触动刘备心中伤处,而大哭不止,孔明于是要鲁肃转告孙权,暂缓讨回荆州。
(1)、如果说将诸葛亮(蜀国)比作司法机关,马谡比作犯罪嫌疑人,失街亭比作一个犯罪行为(实际上失街亭对于蜀国来说比一个犯罪行为带来的影响更为恶劣、更为致命),那么马谡失街亭后自缚回营是否构成自首,为何马谡回营后被诸葛亮挥泪斩首(死刑立即执行)?
(2)、临行前,诸葛亮再三叮嘱马谡将士兵部署在依山傍水的地方,但马谡一到街亭,便违背了诸葛亮的作战部署,将士兵部署在没有水源的南山,想借助南山的险阻来抵御魏军。
(3)、相反,要怪也只能怪诸葛亮自己,因为谁都知道魏延的战略意图,但你还要用他,这能怪谁?
(4)、刘备兵败,陆逊追至夔关,遇此阵,土人言:“此处地名鱼腹浦。诸葛亮入川之时,驱兵到此,取石排成阵势于沙滩之上。自此常常有气如云,从内而起。”逊入阵不得出,后被孔明岳父黄承彦放出。
(5)、并具体指出“靠山近水安营扎寨,不得有误”,并命王平同往相佐。
(6)、不过故事最终二人血浓于水,避免了骨肉相残,以父子并肩抗战赢得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
(7)、《襄阳记》:“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愿深惟殛鲧兴禹之义,使平生之交不亏于此,谡虽死无恨于黄壤也。”
(8)、孔明巧布八阵图(第八十四回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
(9)、根据资料记载,清代“三庆班”的著名演员卢胜奎(卢台子),曾根据王九龄的演出本加工修订,后来谭鑫培又根据王、卢二人的本子进行再加工。
(10)、最后只好不露声色的微笑,微笑后面是痛苦,是无奈,都无可说。
(11)、马谡打了败仗,却不敢承担责任,临阵脱逃,这不但引起了公愤,也触碰了诸葛亮的底线。诸葛亮因此只有杀掉马谡以平民愤。为此,诸葛亮还处分了马谡的好友,对马谡逃亡知情不报的向朗。诸葛亮将向朗免官,送回成都。我们从此可以看出,诸葛亮对马谡逃亡这件事的气愤程度。
(12)、高明的领导者要善于培养人才。人才是时代最可宝贵的资源。实践中培养的人才最管用。世上哪里有什么生而知之的“天才”,人才都是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把知识转化为智慧的。就战争而言,其本身就是一门科学。科学的本质就是客观规律。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凡事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驰于空想,骛于虚声,是不可能成功的。“耳闻之不如目视之,目视之不如足践之。”毛泽东同志曾告诫我们:“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共和国大将粟裕就是一位从士兵成长为将军的范例,他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在战争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最后成长为一代令人敬仰的伟大的军事家,他指挥的许多精典战例被同期的众多将军称为杰出的军事艺术,号称能打“神仙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百炼成钢”。
(13)、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马良之弟。诸葛亮十分器重马谡,常与其帐中议事,用为参谋。
(14)、其次,马谡的死虽与诸葛亮也有一定关系,但不能简单地说,诸葛亮用人不明或失察,因为,人在特殊数情况下是会变得难以预料,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导致整个形势急速扭转的主要原因是马谡违亮节度,不仅打乱了军事部署,而且丧失了战略要地。诸葛亮为了做到令行禁止,不得不杀马谡来起到威慑作用,这是必须的,马谡被斩,是必然的。
(15)、对于蜀国来说,马谡失街亭,使其失去了北伐的咽喉要道,刚刚取得的战略优势一下子不复存在,魏国三郡得而复失,从此,蜀国北伐便失去一要道,变得缚手缚脚。同时,直接导致蜀国首次北伐失败,在兵力,士气,粮草上也给蜀国带来了很大的打击,朝中的反对派便借机弹劾诸葛亮,在无形中给诸葛亮和接下来的北伐带来巨大的压力。并且,失街亭差点直接害死了诸葛亮,还好我们诸葛先生唱了一出“空城计”,才得以保命。
(16)、这个看似是马谡战术的错误,本质而言,是诸葛亮战略部署的错误。
(17)、参军蒋琬从成都刚到营帐,见到马谡即将被斩,大喊刀下留人。入帐见到孔明说:“曾经楚王杀了大臣得,然后晋文公十分高兴,现在天下还没有平定就杀了聪明的臣子,难道不可惜吗?”孔明流着泪回答说:“曾经孙武战无不胜是因为法度严明,现在天下纷争不断,我如果不执行军法,怎么带兵杀敌?应该把他斩了。”
(18)、回到汉中后,马谡深知闯下大祸,于是自缚到诸葛亮的中军帐中请罪。
(19)、若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汝今犯法,休得怨吾。汝死之后,汝之家小,吾按月给与禄粮,汝不必挂心。”叱左右推出斩之。谡泣曰:“丞相视某如子,某以丞相为父。某之死罪,实已难逃;愿丞相思舜帝殛鲧用禹之义,某虽死亦无恨于九泉!”言讫大哭。
(20)、对于马谡的死,很多人对诸葛亮的做法都颇有微词。有一种说法是诸葛亮派马谡去守街亭,马谡由于没有实战经验而失败,诸葛亮斩杀马谡是为了推卸责任。另一种说法是,马谡虽然战败,但是罪不至死,诸葛亮是自己消灭自己的人才,得不偿失。
(1)、因为,马谡解决了让领导诸葛亮相信的问题,所以成功让诸葛亮相信了他是有能力的,所以,拿到了守街亭OFFER。
(2)、后主皇妃之数是一个复杂问题,涉及到皇宫规模建制等诸多问题,非董允所能决定。当时,“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3)、再反观王平,即便他在街亭战场上的大放光彩,但和赵云相比,明显也要黯然失色许多。
(4)、不管有没有军令状,打了败仗,总要承担责任,否则就没法管理部队。
(5)、孔明流涕而答曰:“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须臾,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孔明大哭不已。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