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有哪些
(1)、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通俗编·俚语集对》:“今年种竹,来年吃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2)、10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寒露楼青稻,霜降一齐倒。
(3)、民以食为天,庄农最为先。要知庄户活,先把杂字观。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吕氏春秋·离俗览·上德》:夫种麦而得麦,种稷而得稷。人不怪也。《涅槃经》:种瓜得瓜,种李得李。《吕语集萃·存养》:种豆,其苗必豆;种瓜,其苗必瓜。朝看释伽经,暮念华严咒。种瓜还得瓜,种豆还得豆。(《水浒传》四十五回)
(5)、 又如芝麻的播种季节,北方是:小满芝麻芒种谷,过了冬至种大黍。中部地区是:芒种种芝麻,头顶一棚花。南部地区是:头伏芝麻二伏瓜,三伏栗子老庄稼。
(6)、春天天气孩儿脸,说变就变,这句谚语从小到大听得再多了,记得小时候,每逢春天季节,无论睛天或雨天,妈妈在生产队出勤下田时,都习惯会把溥薄的塑料雨衣带上,当时年纪尚小,觉得妈妈这是多此一举,这时妈妈说,春天天气孩儿脸,说变就变的,带上雨衣虽然有些碍手,一阵下雨,披上雨衣不会淋***身上的衣服,淋***衣服会生病的呀。也真的几好次明明出门时阳光烂的,过一会乌云密布,狂风暴雨了,这一习惯,让妈妈躲过了这时雨水淋***衣服的尴尬。
(7)、谷子上场,核桃满瓤, 谷子上囤,核桃挨棍。 锄头有粪,越锄越嫩。 锄头有水,杈头有火。 麦锄三遍没有沟,
(8)、春天肥堆如山大,秋后粮堆大如山草子种三年,坏田变好田。
(9)、早移晚不移,涝移旱不移;小移大不移,壮移瘦不移。
(10)、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往往踩在前人的肩膀上,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农业亦如此。愿未来的农业生产越来越智慧、高效、精准、创新。
(11)、 老话常说“民以食为天”。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各地老百姓长期以来对气象规律和农时的观察形成了很多农业谚语和气象谚语,这是与劳动人民的生活紧密联系的,其大多数所反映的也是劳动人民生活实践经验,流传下来的这些谚语,其实都是经过许多年不断的提炼而总结出来的经典,在这其中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
(12)、小寒农谚:小寒若是云雾天,来春定是干旱年。小寒人不寒,改变冬闲旧习惯,一早一晚勤动手,管它地冻九尺九。
(13)、天时,是节气农时的条件,即温度、水分和光照等自然条件。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掌握农事季节的经验总结,为保证农事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要准确把握农时。我国农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天时”的影响,因此,掌握节气变化,不违农时地安排农事活动,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一条重要的原则。“节气”是固定不变的,而自然条件,却往往发生变化。农业生产必须根据节气的变化,因地制宜,不违农时的安排生产,使庄稼的生长发育过程,充分适应自然气候条件。大批的农谚都有这种“因地制宜”的思想,如“种田无命,节气抓定”,节气反映的是自然条件的变化规律。“节气抓定”即抓住了生产安排的关键,如“节气抓不定”则会出现“人忙天不忙,早迟一路黄”的现象。
(14)、除虫没有巧,第一动手早,春天杀一个,强过秋天杀万条;
(15)、犁得深,耙得匀,土里长出金和银。 耕地不平,难保墒情。 一年一层皮,十年深一犁。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多种多收,不种不收。
(16)、对于农民而言,播种时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这句谚语大概是说,立春日若在上年十二月内就称之为早春,那么播种也应该推迟。在今天的农业生产活动中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17)、拔病株,留好苗,等距密植要记牢。禾苗小,要趁早,除去小,留选好。
(18)、一分功夫一分粮,十分功夫十分收。 科学种田,越种越甜。 精耕细做,日子好过。 庄稼一日不收,管理一日不休。
(19)、粪是庄稼宝,攒粪如攒金。 人瘦脸黄,地瘦没粮。 有产无产靠水,增多增少靠肥。 储水如储金,打井如掏银。
(20)、霜降农谚:时间到霜降,种麦就慌张。霜降拔葱,不拔就空。
2、有关农业生产的农谚
(1)、冬至农谚:冬至刮北风,注意防霜冻。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
(2)、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小时候,大家在课堂中学过,在家也听长辈讲过。那么下面这些和农业生产有关的谚语,你听过几个呢?
(3)、红薯没有娘,雨后勤翻秧。 芋头勤摘花,刨时用车拉。 想要棉花好,掐头抹耳朵。 种棉没巧,勤除杂草。
(4)、"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在大寒时节里,如果能多下雪,把蝗虫的幼虫冻死,这样来年的农作物就不会遭到虫灾,农作物才会丰收,农人们就可以丰衣足食了
(5)、犁地要见死土,耙地要见扑土, 耩地要见***土。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有钱买种儿,没钱买苗儿。
(6)、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地没赖地,戏没赖戏; 地在人种,戏在人唱。 扫帚响,粪堆长。 犁地深一寸,等于上层粪。
(7)、禾桶后面不掉谷,收成一定多一斛。打场要天晴,扬场要好风。
(8)、今把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些谚语搜集分类,我们要批判地学习借鉴,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
(9)、"雷打秋,低田无收;雷打秋,布袋"却颠丢";雷打秋,高田五石收,低田布袋"倒头抽"
(10)、2)对于旺长的地块,可以采取镇压的措施来进行控旺防冻,小麦不旺长,就不容易受冻害!
(11)、三伏里头种白菜。 七月立秋,早晚都收。 立罢秋,寸草结籽; 处暑不种田,种田是枉然; 处暑不种田,逮住吃半年。
(12)、犁地要见死土,耙地要见扑土,耩地要见***土。
(13)、夏至(在)五月中, 十个油坊九个空。 夏至不出蒜,必定散了瓣。 五黄六月不出工, 十冬腊月喝北风。
(14)、"夏至鸣雷,早稻定丰收"夏至鸣雷有西北雨,这种气候对早稻生长有好处
(15)、春天捣一棍,秋天吃一顿;麦收弯弯腰,闲时吃顿饺;秋上弯弯腰,强似冬里转一遭。
(16)、冬至来年节,粮食斗价看冬至,冬至长来年降。属九属暖,入伏入寒。一九暖,二九冻破脸,三九四关门闭手,五九六九冻破石头,七九八老婆子出来咵口,一九一阳生,九九遍地生。
(17)、驴粪谷子羊粪麦,大粪揽玉米,炕土上山药。
(18)、常垫牛栏掏鸡窝,腿勤手快积肥多粪坑加个盖,肥效全都在。
(19)、立夏农谚:夏至雨来临,一点值千金。夏至无雨,囤里无米。
(20)、蚜虫不用治,下雨就了事。 暖气早来,蜈虫为害。 一冬早,三季好。 犁田过冬,好过担粪壅。 人怕老来穷,禾伯寒露风。
3、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还有哪些
(1)、庄稼播下,丰收肯定是农民们一年中最大的夙愿。这句谚语意思是:如果节气无误,风调雨顺,那么稻米丰收,但是米价也会随之比较便宜。二月二当天,如果春雷乍响,预示这一年收成很好。在现代人中看来,这句话可能并不科学,在今天的农业活动中也并不适用了。
(2)、大雪农谚:大雪大雪,来年雨不缺。今冬大雪落得早,定主来年收成好。
(3)、人不缺地工,地不缺人粮。 青蛙开口早,早禾一定好。 竹开花,饿死农家。 稔子结卜,耙田撒谷;稔子
(4)、包谷种不晒,一冬必得坏。宁要一斗种,不要一斗金。
(5)、人事,是指农业生产中人和地之间的关系,以及有关“植”“保”“收”等环节的经验。人和地的关系甚为密切,两者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成正比的,我们不可以忽视人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观能动性,如“人勤地也勤,粮食堆满囤”、“人勤地情深,黄土变成金”、“地里埋着宝,只要勤快就捡到”、“人不亏地皮,地不亏肚皮”;
(6)、缺秧要补秧,补秧多打粮,多补一棵苗,多收一把粮。
(7)、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8)、农业是百行本。 地是宝中宝,没它活不了。 千业百行,庄稼最强。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9)、清明农谚:清明雨星星,一颗高粱打一升。清明冷,好年景。
(10)、处暑雨,滴滴都是米。 七月边,枣红圈。 七月枣,八月梨, 九月柿子红了皮。 麦收三(月)场雨。
(11)、"雷鸣惊蛰迫,早秧放生节"惊蛰鸣雷未下雨,容易发生春旱,早秧插不下去,暂时堆放一起容易生节
(12)、秋季响雷往往会连续暴雨,造成河水暴涨,便木兰溪下游平原地区泛滥成灾,淹浸农作物,影响收成,而山区沿海高地本来易旱,有雨则作物生长良好,收成亦好这里的布袋即麻袋,装谷物用,"却颠主"与"倒头抽"即袋口朝下,说明谷物无收成或欠收
(13)、麦收一张犁,秋收一张锄。 麦盖三场被,头枕蒸馍睡。 腊月雪满天,来年麦子堆成山。 一棵红薯一把灰,
(14)、谷雨农谚:谷雨栽上红薯秧,一颗能收一大筐。棉花种在谷雨前,开的利索苗儿全。
(15)、我们先从字面意思上解读,可以这样理解,小麦在腊月时要吃土,一亩地能吃两石五。“两石五”,古代的计量单位,两石五斗大概就是现在的335斤。小麦居然要吃土?还要吃这么多?古代劳动人民这样说,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16)、一粒粮食一滴汗,细收细打细凭算。一粒粮食一粒金,颗粒还家要当心。地不丢穗,场不丢粒。
(17)、晒不死的棉花, 下(雨)不死的南瓜。 淹不死的白菜,旱不死的葱。 桃三杏四梨五年。 枣树当年能换钱。
(18)、基肥施得少,十成产量八成了。 头遍浅,二遍深,三次锄土培麻根。 早禾怕北风,晚禾怕雷公。 插秧过“小满”,做死无一碗。
(19)、红薯结哩成大堆。夜里下雨白天晴, 粮食收的没处盛。 寸草铡三刀,没料也上膘。 草膘料力水精神,喂牲口的记在心。
(20)、 我们以冬小麦的播种季节为例:华北地区中部的农谚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华北地区南部的农谚是“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华北北部的农谚是“白露节,快种麦”。
4、农业生产相关的谚语
(1)、奶多孩儿胖,人多力量强;春积千担肥,秋收万斤粮。扫帚响,粪堆长;粪堆长,庄稼旺。
(2)、片选不如穗选好,穗选种子质量高。引种未试验,空地一大片。
(3)、麦苗浇水,白馍到嘴。 油菜浇花,黄豆浇荚。 战场要有新武器,种地要有好农具。 农机用时要保养,农闲不用要保护。
(4)、400、枇杷开花吃柿子,柿子开花吃枇杷。
(5)、 肥料与农业建设: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6)、“春分”秧壮,“夏至”菜黄。 龙舟鼓响,黄麻一夜一高掌。 春雨贵如油,点滴无白流。 山上有果,垌上有禾。
(7)、1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8)、秋分农谚:秋分秋分,昼夜平分。秋分种,立冬盖,来年清明吃菠菜。
(9)、三月田中水,贵如篓里油;田埂要扎紧,不让一滴流。开渠打坝,旱涝不怕。
(10)、这都说明了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没有肥料想要把田地种结实了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11)、谚语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简单而简洁的短语。其中大部分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实际经验,一般是口头流传下来的。它大多是一个容易理解的短句或押韵的口语形式。
(12)、三分秋,七分盖;多耕多盖,出齐长快。3发现祜心苗,连根齐抜掉。
(13)、稻米是大家都熟悉的一种食物,具有悠久的历史,种植面积也很广泛。早稻要适时早插,适时收获,可以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危害,确保丰产丰收。晚稻米生长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所以要“养”。但晚稻的硬质粒较多,品质比较高,米质也比较好。
(14)、 再如我们云南,地理优势造就了基本上什么作物都可以种植,有些地方是四季如春的,有的地方是四季分明的,有些地方是热带雨林的,造就了云南作物高原特色。
(15)、桃三杏四梨五年,桑树当年就结利,香椿当年就换钱。
(16)、 “天时”“地利”“人事”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的配合和有效的联系,正体现了农业操作的程序:节令农时、改土深耕、施肥积肥、农田水利、预测旱涝、合理播种、防虫除害、收获贮藏等方面的知识经验,每个环节都有各自的谚语与之相对应。谚语以其通俗简短、生动活泼的语言渗入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农业谚语是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窗口,它以其简洁的语言,表达着农民的心声和爱憎。农业谚语在汉谚中数量大,是汉谚中具有民族特色的一部分。高尔基曾说:“谚语和歌曲经常是简短的,其中包含的思想和感情,可以写出整部整部的书来”。农业谚语的历史之久远,流传之广泛,数量之繁多,以及知识概括,经验总结等方面都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历史特点,农业谚语在今天仍然不失为传播农业生产经验的一种有效的途径。***的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反映农耕文化的谚语浩如烟海,这些农业谚语在当今社会,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安排农业生产,“天时”“地利”“人事”这三个方面的配合和联系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由于我国的古代农业主要是靠天收获,因此,农民对自然气象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十分的注意,因此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天气谚语。
(17)、麦黄了就要割,又怕起风又怕落谷子不进仓,不能算作粮。
(18)、 关于地利的谚语:冷土换热土,一亩顶两亩。水土不下坡,谷子打的多。
(19)、春分农谚:春分无雨化春耕,春分有雨是丰年。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
(20)、在面积广阔的***领土上,同一节气在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各不相同,因此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有些谚语就明确体现了这种精神,我们以冬小麦的播种季节为例:
5、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或俗语
(1)、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 三年不选种,增产会落空。 秧好一半禾,苗壮一半产。 疏禾有谷粜,密禾捞柴烧。
(2)、立秋农谚: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3)、"大寒猪屯***,三月谷芽烂"、"大寒牛眠***,冷到明年三月三"、"南风送大寒,正月赶狗不出门"从民间流传的说法来看,大寒宜冷不宜暖大寒暖,则对农业生产不利,这方面的谚语有很多,谚语表明,大寒节气天气暖***,预示阳历2-4月份的低温阴雨严重,对春耕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4)、早禾插到立夏,插无插也罢。 良种加良法,生产才得发。 基肥施得足,麻高又厚肉。 良种无良法,神仙也无法。
(5)、办公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彩云北路与珥季路交叉路口大都一期A座1711-1714/1902-1906
(6)、八月半,早种蒜。 麦收胎里富。 稠谷子稀麦哄死人。 宁种八月土,不种九月墒。 秋分种高山,寒露种平原,
(7)、“麦吃腊月土,一亩两石五”,这是一句古代劳动人民总结的非常经典的关于小麦冬季管理的农业生产谚语。那么这句话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呢?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吧!
(8)、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9)、杨道明,毕业于山东教育学院教管系,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刘家营、大关、蒲沟等初中任教。2009年10月退休。退休后积极参加乡村文化建设,2012年成书《刘家营村志》,被县档案室收藏。2017主办“刘家营村历史文化展馆”。
(10)、 别小看前人的智慧,这些谚语,即便到了今天,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我觉得可以类比一下,这些农业谚语就是对当时的“农业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体现着古人的勤劳智慧,这放到现在,不就是“数字农业”吗?
(11)、剜了心头肉。路过一家田地,把满田长的油菜,踏得来如牛耕一般。当下田主见了,好似心头剜去了一块肉,拼命的上前阻挡。(《官场维新记》六回)
(12)、 “数字农业”是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农业。数字农业使信息技术与农业各个环节实现有效融合,实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的环境进行定期信息获取,生成动态空间信息系统。
(13)、2包谷种不晒,一冬必得坏。宁要一斗种,不要一斗金。
(14)、 肥料是庄稼的粮食。只有通过施肥来保持土壤肥力,人们才可以真正地放弃刀耕火种加撂荒土地的原始耕作方式.推动农业向高级阶段方向发展。
(15)、由于从小到大受妈妈的影响,已是大妈的我,春天的季节,无论睛天,阴天也带把☔️出门的习惯。
(16)、地利是农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农业的发展有着极为巨大的影响作用。关于地利的谚语在整个谚语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内容也极为丰富,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谚语具有广泛性的特征。
(17)、壮苗三分收,弱苗一半丢。 好种出好苗,好树结好桃。 棉花锄八遍,棉桃成串旱豇豆,涝小豆, 不旱不涝收绿豆。
(18)、寒露农谚: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豆场。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
(19)、对小麦进行碾耱镇压确实是个好方法,但是放在现在农业上,却显得有些复杂费事,我们有更好的方法来为小麦进行御寒!比如:
(20)、泥干百日为粪,粪干百日成泥。要得田头有,粪筐不离手。
(1)、"大寒不寒,春分不暖"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大寒这一天如果天气不冷,那么寒冷的天气就会向后展延,来年的春分时节天气就会十分寒冷
(2)、有苗不愁长,无苗没指望。 全苗八成收。 先好一粒种,增产千粒粮。 宁愿饿断肠,不能吃种粮。
(3)、庄稼播下,丰收肯定是农民们一年中最大的夙愿。这句谚语意思是:如果节气无误,风调雨顺,那么稻米丰收,但是米价也会随之比较便宜。二月二当天,如果春雷乍响,预示这一年收成很好。在现代人中看来,这句话可能并不科学,在今天的农业活动中也并不适用了。
(4)、苦瓜子结不出甜香瓜,不选种长不出好庄稼。若要出苗匀,种子先选纯。
(5)、杨叶钱大,快种甜瓜;杨叶哗啦,快种西瓜。
(6)、小麦是北方人食物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原料,可以制成面粉,做成馒头等面食。这句谚语意思大概是:如果一年中种植大麦前寒冷的时间太久了,那么小麦就不用种下去了,即使是种下去根也是生不了的。
(7)、 人事,是指农业生产中人和地之间的关系,如何种植。
(8)、“天旱锄田,雨涝浇园”这两种耕作方式虽然看上去有点矛盾,但实际上是非常正确的行为,其实这些农谚的出现,都是农民千百年来总结出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我们在进行农事操作时,适当进行参考可是很有必要的。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9)、一要质,二要量,田间选种不上当。一选二晒三浸种,出苗整齐少病虫。十成收粮,九成靠秧。
(10)、意思:作物播种最关键的就是一个字:早!早播保全苗,越早越好,越早产量越高。
(11)、见草锄草工夫到,才能保证收成好。寸草不生,五谷丰登。
(12)、处暑农谚: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
(13)、立春农谚: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春争时,夏争日,一年大事不宜迟。
(14)、小麦是北方人食物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原料,可以制成面粉,做成馒头等面食。这句谚语意思大概是:如果一年中种植大麦前寒冷的时间太久了,那么小麦就不用种下去了,即使是种下去根也是生不了的。
(15)、麦熟一晌,蚕老一时。 八成熟,十成收, 十成熟,三成丢。 夏至(在)五月头, 不种芝麻吃香油。
(16)、二麦上场连夜打,打得迟了莫怨天。栽秧不怕绵绵雨,打谷不怕火烧天。割稻要轻,打稻要稳,翻稻要勤。谷子打三遍,每顿吃干饭。
(17)、犁地要见死土,耙地要见扑土,耩地要见***土。
(18)、谚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对经验的总结。大多数是口语形式的熟语或韵语。
(19)、收麦有五忙:割、拉、晒、碾、藏。麦黄三晌稻黄七。
(20)、40驴粪谷子羊粪麦,大粪揽玉米,炕土上山药。
(1)、掏钱难买五月旱, 六月连阴吃饱饭。 冬天刮破皮, 胜过春天犁一犁。 六月红薯鸡蛋粗。 头伏萝卜,二伏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