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托尔斯泰最经典的作品
(1)、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学 ,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889)、《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2)、《塞瓦斯托波尔故事》是关于克里米亚战争的短篇小说集,一方面在对比中揭露贵族军官的道德低下,歌颂下级军官和普通士兵的英勇牺牲精神;另一方面继续致力于道德完善的探索和心理内涵的挖掘;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战争生活的描写,为其日后创作《战争与和平》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3)、一个不懂得反思的人,在该直面过往时拼命甩锅,在该补救错误时敷衍了事,只会白白浪费迷途知返的机会,一生在泥中濯足。
(4)、此前他为了消磨无聊的兵役生活,已写完小说《童年》,并因此大红大紫。现在,由于无法解决这些思想上的困惑、矛盾,他更专心的投入艺术,视它为解决人生苦难的唯一净土,
(5)、罗曼·罗兰评价说:“《复活》是托尔斯泰艺术上的一种遗嘱,这是最后的一峰,最高的一峰。”
(6)、“《李尔王》是一出极坏、极潦草的戏剧,它只令人厌***。”
(7)、“爱我们所不认识的所永远遇不到的人,是多么容易的事!我们用不到牺牲什么,而同时我们已很自满!良心已经受到揶揄。——不,应当爱你的近邻——爱和你一起生活而障碍你的人。”
(8)、《艺术论》是一代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艺术感悟,涉猎繁杂,但其最核心的问题始终是:什么是艺术。
(9)、此次就为大家带来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中一本经典著作——《复活》。
(10)、1910年寒冷的10月末,一位83岁的老人因身体不适,被迫在距离莫斯科三百里远的小火车站——阿斯塔波沃站下车。受凉,发烧,肺炎,短短一周的时间过去了,这位老人也在清冷的站长室与世长辞。哀悼的消息一经发出,全国随即乱作一团,各地相继爆发了大规模的集会、罢工甚至混战。不久后,为了纪念这位孤独的老人,这个火车站和村庄正式更名为列夫·托尔斯泰。
(11)、“在艺术、诗歌与友谊的世界内有一个托庇之所是好的。在此,没有一个人感到惶乱。”
(12)、《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三部曲的第三部,也是托翁耗时非常长的一部小说。《复活》是托尔斯泰思想艺术的总结,是他艺术上的遗嘱,是他整个创作生涯中最后的山峰。作品以一起真实的刑事犯罪案为基础,通过描写男女主人公复杂曲折的经历,展现了对社会许多问题的思考。
(13)、他无所事事地躺在父母亲的田产上吃喝享乐,不是跟有夫之妇调情,就是跟名门小姐米西牵牵扯扯,甚至还为了寻乐子,到法院做陪审员。
(14)、通过观察那些有信仰的普通百姓,托尔斯泰再一次向宗教去探寻结果。早在16岁时,他就放弃了对上帝的信仰,现在又重新找回。尽管他虔诚的祈祷、钻研圣经教义,但理性上的怀疑还是占了上风:上帝真的存在吗?
(15)、从战争的地狱中出来,1855年11月,托尔斯泰开始周旋于圣彼得堡的激进派文人中间。作为文坛新秀,托尔斯泰受到屠格涅夫、冈察洛夫等人的热烈欢迎。但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却相处得很不愉快。托尔斯泰昼伏夜出,晚上花天酒地,白天呼呼大睡。屠格涅夫给他起了一个“穴居者”的绰号,也看不惯他身为贵族的傲慢自大。
(16)、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Толстой(9сентября1828-20ноября1910)-знаменитыйрусскийписатель,философ,политическиймыслитель,просветитель.Самый известныйграфврусскойлитературе.Лев Толстойсчитаетсяоднимизвеличайшихписателеймира,иегоавторитетныевзглядыспособствовалипоявлениюновогорелигиозно-нравственноготечения“толстовство",оказавшегозначительноевлияниенамногочисленныеполитическиедвижения.
(17)、与文化圈子的决裂,也让托尔斯泰重新思考艺术的效用。直到1860年,哥哥尼古拉离世,托尔斯泰大感震惊。思考真理就像阵痛,这件丧事又促使他重新思考善***、生死等哲学问题。而艺术,终究不是真理,“艺术,是谎言,而我不能爱美丽的谎言。”
(18)、作家刘瑜说:拒绝反思,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导致的往往是苦难的死循环。
(19)、4月18日,我难以自制,我朝着远远看上去还不错的一个肉色的身影点了点头,打开了后门。她进来了,我没法看到她。这一切下***而令人作呕。我甚至开始仇视她,因为我为她打破了自己的原则而追悔莫及。……”
(20)、“复活”被***教育部列为中学生推荐阅读材料。
2、托尔斯泰有哪些作品
(1)、19世纪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889)、《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2)、光明与黑暗里,摇摆着走进暗处;人性和兽性间,挣扎着向欲望臣服。
(3)、也许大家对托尔斯泰的出走故事并不陌生。但令人费解的是,身为贵族、举世闻名的大文豪,托尔斯泰早已功成名就,为何在83岁高龄突然任性离家出走?他当时在想些什么呢?
(4)、“简直不能称为一个第四流的作家。且在描写人性的一点上,他是完全无能的。”
(5)、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 《魔鬼》、《伊凡·伊里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哈泽·穆拉特》
(6)、因为《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成为举世瞩目的大文豪。但他却反小说,甚至不承认《安娜·卡列尼娜》是他自己写的。
(7)、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
(8)、《穷人》写于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及封建农奴制一步步的土崩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统治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一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沦丧;广大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得到的情操却高尚淳朴。《穷人》这篇小说,真实的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高尚品德。
(9)、乌鲁木齐南路178号,伫立着一栋三层的淡黄色西式建筑,庄重而典雅,这正是为俄罗斯文学翻译家草婴搭建的书房。
(10)、ВбиблиотекеРоссийскогокультурногоцентравПекинеВывсегдаможетепочитатьпроизведенияЛьваНиколаевичаТолстого.ПриглашаемВас!
(11)、1866年他出席军事法庭为士兵希布宁辩护。希布宁因不堪军官的虐待打了军官的耳光,虽经托尔斯泰为之奔走,希布宁却终被枪决。这一事件使他开始形成反对法庭和死刑的看法。
(12)、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标志着俄罗斯农奴制社会的崩溃和西方文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在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的搜索之后,托尔斯泰终于发起了“战争与和平”。
(13)、80年代以后,托尔斯泰仍不断有杰作问世。1899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复活》,可以说是作家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
(14)、在错误的道路上前进,每一步都是在滑向深渊。
(15)、但聂赫留朵夫坚持同行,并在流放路上,和劳动人民同吃同坐,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宁静。
(16)、托尔斯泰自己也评价道:“我以为,这是我所写的全部作品中最好的东西。”
(17)、托尔斯泰以一天才之笔,游刃于战争与和平、心理与社会、历史与哲学、婚姻与宗教之间,主次分明,匠心独具。
(18)、托尔斯泰在世界观激变后,于1882年和1884年曾一再想离家出走。
(19)、青春时代的聂赫留朵夫,出身贵族家庭,没有骄奢淫逸的荒唐做派。
(20)、更可悲的是,聂赫留朵夫开始玩弄感情,从同事手里抢夺女人,视女人为“尝试过的最好的享乐工具”。
3、托尔斯泰作品大全
(1)、从此,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在各自的世界里,日渐沉沦迷失方向。
(2)、70年代的主要作品是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
(3)、他还试图摧毁贝多芬,想要欣赏音乐却又厌***肖邦。晚年时候,有一次,他请人为他演奏肖邦。在第四叙事曲之终,他的眼睛里饱含了泪水。“啊!畜生!”他喊道,突然站起身来就走——他在美妙的乐曲中听出了魔鬼的声音。
(4)、《复活》距今已逾百年,但对人性的刻画仍旧纤毫毕现,对灵魂的拷问始终声声震耳。
(5)、而此时,玛丝洛娃在聂赫留朵夫的感化下,不再酗酒、不再卖弄风情,整个人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气息。
(6)、有多少人心境澄明,只因难抵诱惑,就在醉生梦死中得过且过;
(7)、退掉大宅,辞掉仆人,搬到旅馆,把土地分给佃户;
(8)、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罗斯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农村受到严重破坏,劳动人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贫穷。那时,俄土战争的负担,多年的饥饿,给人民带来了更严重的灾难。在这个时候,托尔斯泰变得更加关注人民的艰辛。
(9)、此外,它还反映了俄皇专制时期官僚的昏庸和腐败,小说的情节也是时常出人意料,比如玛丝洛娃在面对聂赫留多夫求婚时,她在经过回忆的痛苦和怨恨后,对他的爱又重新回归,之后却并没有嫁给他,反而嫁给了***犯西蒙松。一开始如果没能走到底,破镜重圆也不一定尽如人意,复活的人正因为看到这点,所以才复活吧。
(10)、1840年他进入喀山大学,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但因得不到农民的信任而中止。
(11)、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
(12)、——————————————————————————
(13)、他明白人是靠爱而活,只有爱才能救赎一切,而他却再也爱不起来了——既然一切都会逝去,那么艺术、爱、乃至生命的存在,又有何意义呢?
(14)、不经反思的生活,不值得一过;不懂反省的人,一生白活。
(15)、欠下的良心债犹如滚雪球,越滚越大,最终让自己招架不住。
(16)、暗夜里待久了会目盲,欲海里溺久了会麻痹,唯有叫醒自己,才能跨过沉沦,邂逅破晓。
(17)、60年代初,他的创作进入高潮,除完成中篇小说《哥萨克》(1853~1863)等作品外,还创作了史诗性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1866~1869)。
(18)、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
(19)、晚年的托尔斯泰始终为自己的思想情绪与农民有距离而深感痛苦,为自己的家庭生活与农民有巨大差距而十分不安。1910年11月10日离家出走,途中患肺炎,20日病逝于阿斯塔波沃车站。终年82岁。
(20)、“战争与和平”是俄罗斯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写的一部小说。它也是一部杰作,创建于1863年至1869年。
4、托尔斯泰简介及代表作品
(1)、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2)、终其一生,我们都在跟人性博弈,为良心买单。
(3)、偶尔,他也在灵魂深处为颓靡的自己感到羞愧,但世间的诱惑很快降服了他。
(4)、1854年底,他参与了非常残酷的塞瓦斯托波尔战役。军人的荣誉感、神圣感、使命感瞬间化为乌有,他开始了解战争的残酷、血腥。在第二篇战况实报中,他一改之前的爱国主义号召,转而反思战争和道德人性:
(5)、"Счастливыйбракзависитнеоттого, насколько вы совместимы, а оттого, как высправляетесь сосвоимиразличиями".
(6)、她已经从心底宽恕了聂赫留朵夫,甚至不希望对方为了自己搭上后半生。
(7)、文学翻译者很多,而翻译家寥寥。草婴先生翻译的《复活》《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著作,那是艺术再创造。他不是简单的直译,而是一个艺术家的再创造,文笔优美,对话尤其生动。
(8)、列夫·托尔斯泰的四幕***喜剧《教育的果实》以其辛辣而又犀利的笔锋无情地嘲讽了游手好闲、精神空虚、醉生梦死的地主贵族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并将前人尚未直接触及的最尖锐的缺乏土地的贫苦农民问题首次搬上舞台,把俄国现实主义戏剧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这部作品笔调诙谐而又幽默,读来令人啼笑皆非,忍俊不禁。
(9)、索菲亚也成了一个真正的作家夫人,是托尔斯泰的抄写员和非正式编辑,跟他一起工作。据说,她曾替托尔斯泰把长达130多万字的《战争与和平》誊抄过七次。努力保卫他,不使他重再次陷入人生的忧思、对真理痛苦地追寻中。她还成为《战争与和平》中娜塔莎和《安娜·卡列尼娜》基蒂的现实模型,为他笔下的人物描写出谋划策。因为夫人的呵护、陪伴,在婚姻的头十几年中,托尔斯泰体味到难得的平和与宁静。
(10)、托尔斯泰认为,在19世纪60年代,俄罗斯为了解决自身的社会问题,有必要回到这段历史,回到这段历史的风风雨雨的斗争中,从而创造出“战争与和平”。
(11)、在结构上,为了表现人物的醒悟,常常采用倒叙的方法;为了集中,长篇小说也不再用多线索,而用单线索逐渐展开的方式。在语言上,则力求质朴简练和浅显易懂,接近民间故事。
(12)、不仅如此,托尔斯泰还屡次逃课、蔑视权威,成了常常被关进小黑屋禁闭思过的差等生。最后终于被迫离校,他还非常得意:“在余生之中我从未再次与任何正统的教育机构有瓜葛,从而受益于此。”
(13)、《哈吉穆拉特》就是《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全集》中的一部分作品,收录中短篇小说27篇,包括:《舞会以后》、《瓦罐阿廖沙》、《孩子的力量》、《霍登广场事件》等。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一生创作浩如烟海,他的俄文版全集初版九十卷,后又扩大为一百卷。全集包括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自传体小说、剧本、哲学论文、文艺论文、寓言、故事、政论、书信、日记,以及大量作品的异稿。
(14)、“睡到两点,醒了,我听到开门声与脚步声。透过缝隙我看到书房里的亮光,听到窸窣声,是索菲亚·安德烈耶夫翻找着什么东西,说不定还在读着什么。我想继续睡觉,但是我做不到。我喘息着想要呼吸,数着自己的脉搏,97……我没法再睡在那儿,我立马作出了最后决定,一走了之。”
(15)、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