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门四学士张耒怎么读
(1)、既然有阁、有图书,就需要有人管理。同时,鉴于这些馆阁崇高、神圣的地位和自古以来对儒家经典和史书的高度重视,就职于这些馆阁的官员也自然引人注目。
(2)、黄庭坚,幼年便聪颖过人,有过目不忘之才,他舅舅李常到他家作客,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苏轼曾经称赞他的诗文超凡绝尘,说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黄庭坚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其书法更是和苏轼、米芾和蔡襄并成为“宋四家”。
(3)、宋黄文節公全集 宋 黄庭堅 撰 清光緒二十年義甯州署刻本 一
(4)、秦观,世称淮海先生。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其《蚕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蚕桑专著。
(5)、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是“苏门四学士”之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代表作品:《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6)、那么以苏轼为师的四个优秀学生在***上的观点相异,但总体与其师共进退!
(7)、淮海集 卷一—卷七 民國間中華書局印四部備要本二六九
(8)、这两首词充满农村生活气息,描写的是麦收时节的农村景象,尤若一幅生气盎然的乡村风土画。苏轼此间的诗也写了较多反映百姓生活之佳作,如他派人到徐州附近探查能产石炭的场所,并组织开发,不仅给百姓带来就业生计,还解决了人们严寒取暖之急等。他在所写之>诗中就形象生动地作了描述:
(9)、苏轼在徐州任太守期间所写的诗文都编入>,这些诗词充分显示了他的才华,而且他写的五首>词,使他成为了"词"中笫一个写农村生活题材的词人。现先将其中的两首转录于下:
(10)、淮海集 卷一—卷二十一 宋 秦觀 撰 宋乾道九年高郵軍學刻紹興三年謝雩重修本一九三
(11)、淮海題跋 一卷 宋 秦觀 撰 明 毛晋 訂 津逮秘書本四三五
(12)、元丰八年41085),神宗崩,年幼的哲宗登位,支持旧d的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反变法派司马光,苏轼、苏辙相继奉调晋京。元祐元年(1086)大臣范纯仁荐举张耒参加太学学士院考试。这次被荐参加考试的还有黄庭坚、晁补之等人,由翰林学士苏轼命题,考试结果三人同被拔擢,张耒被任为秘书省正字,其后历任著作佐郎、秘书丞、史馆检讨,直到起居舍人。元祐二年(1087)春,苏轼主持礼部贡举,张耒被聘为读卷官,入试院检点审阅举子试卷。元祐三年(1088),秦观被召到京师,任太学博士,校正秘书,亦入苏轼门下。在暇日与张耒或举酒欢宴,或同游京都名胜,诗文酬唱,作画题跋,互相砥砺,共受苏轼薰沐。这是他们难以忘怀的欢乐年代,也是北宋文坛上的盛事。他们“一文一诗出,人争传诵之,纸价为贵”。馆阁八年,张耒有缘披览***藏书,过着“图书堆枕旁,编简自相依”的生活,其文翰学术也日有进益。
(13)、淮海集 卷二十六—卷四十 淮海後集六卷 長短句三卷 詩餘一卷 宋 秦觀 撰 明 徐渭 評 明末刊本一
(14)、宛丘先生文集 卷一—卷二十七 宋 張耒 撰 清康熙呂無隱鈔本一
(15)、蠶書 一卷 宋 秦觀 撰 清初錢氏述古堂鈔本四二七
(16)、不同的馆阁,相关经办官员职务的名称并非整齐划一。如,按级别自高至低,昭文馆有学士、直学士、直馆,史馆有修撰、编修、校勘、检讨,集贤院有学士、直学士、修撰、直院、校理,秘阁有直阁、校理,崇文院有检讨、校书等。为已故皇帝建立的馆阁,有的设学士、直学士,有的只设待制、直阁,有的则均有设置。
(17)、孤独苟活的张耒,晚年凄凉而狼狈。他贫病交加,在《岁暮即事寄子由先生》中写道:“肉似闻韵客,斋如持律徒。女寒愁粉黛,男窘补衣裾。已病药三暴,辞贫饭一盂。长瓶卧墙角,短褐倒天吴。宵寐衾铺铁,晨饮火数珠。”他当时已衣食不继,不知肉味了。成为苏门四子,并未给张耒带来多么显赫的声名和富贵的利益,但他始终以闻道苏轼自负,终生恪守不移,即使遭受打击也不后悔,且引为人生最大的志趣。
(18)、張右史文集 卷五十七—卷六十 補遺七卷 宋 張耒 撰 清雍正七年謝浦泰鈔本一
(19)、麻叶层层麻(该字打不出来仍以"麻"字代之)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女语络丝娘(虫名,俗称纺织娘,这里是双关语,也指制丝的农户)。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麸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20)、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以及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他的诗被苏轼称为“山谷体”,书法也是独树一格。在文学界也非常的有成就,主要的代表作品有《山谷词》《豫章黄先生文集》等,书法作品有《松风阁诗帖》、《诸上座帖》、《砥柱铭》等。
2、苏门四学士之一
(1)、宜州家乘 一卷 宋 黄庭堅 撰 民國上海古書流通處景印知不足齋叢書本一九九
(2)、同时继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之后,李格非与廖正李禧、董荣被称为“苏门后四学士”。
(3)、熙宁六年至元丰八年(1073-1086),张耒先后在安徽、河南等地做了十多年县尉、县丞一类地方官,并因秩满改官不断,往来京洛间,为政特别辛劳。“我迂趋世拙,十载困微官”(《悼逝》),“飘然羁孤,挈其妻孥,就食四方,莫知所归”(《上蔡侍郎书》)说的就是这段经历。张耒为官清廉,他本想凭着他那微薄的俸禄养其亲小,淡泊平生,然厄运频频而至,他的父母、前妻相继谢世,家境每况愈下,经济拮据,生活困窘。
(4)、淮海集 卷一—卷二十六 宋 秦觀 撰 明萬曆四十六年李之藻刻本一
(5)、都出自苏轼门下,最先将此四人并称加以宣传即苏轼本人。他说:“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答李昭玘书》)。另,苏门四学士又和陈师道、李廌合称苏门六学士。
(6)、古代诗词是公考和事业单位等考试中必考的内容,所以酷姐从真题出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重要诗词,以及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重要考点~
(7)、黄庭坚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晁补之云:“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见《诗人玉屑》)另有不少俚词,不免亵诨。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有《山谷词》。
(8)、黄庭坚,幼年便聪颖过人,有过目不忘之才,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做客,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苏轼曾经称赞他的诗文超凡绝尘,说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黄庭坚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其书法更是和苏轼、米芾、蔡襄并成为“宋四家”。
(9)、山谷黄先生大全詩註 二十卷 宋 黄庭堅 撰 宋 任淵 註 明刻本一
(10)、崇宁四年(1105),秦观的儿子自藤州(今广西藤县)奉父柩归葬扬州,路过黄州时张耒临江祭奠,他为好友的“窜身瘴海,卒仆荒陋”而痛哭失声。泪水未干,黄庭坚又相继去世。崇宁五年,宋徽宗诏除一切d禁,张耒才得任便居住。这年冬天,他自黄州经颍州,回到故乡淮安,大约住了一年多时间。大观年间,移居陈州,监南岳庙,主管崇福宫。由于晚年长期赋闲,他贫病交加,《岁暮即事寄子由先生》云,“肉似闻韵客,斋如持律徒。女寒愁粉黛,男窘补衣裾。已病药三暴,辞贫饭一盂。长瓶卧墙角,短褐倒天吴。宵寐衾铺铁,晨饮火数珠。”可以想见他当时已衣食不继,三月不知肉味了。
(11)、張太史明道雜志 一卷 宋 張耒 撰 明刻本四四三
(12)、豫章黄先生文集 伐檀集二卷 年譜三十卷 宋 黄庭堅 等 撰 明弘治葉天爵刻嘉靖六年喬遷余載仕重修本一
(13)、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14)、濟北晁先生鷄肋集 卷一—卷十三 目録二卷 宋 晁補之 撰 明鈔本一
(15)、黄庭坚,字鲁直,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之称。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与秦观并称“秦黄”。
(16)、淮海集 卷二十二—卷四十 淮海後集六卷 長短句三卷 宋 秦觀 撰 宋乾道九年高郵軍學刻紹興三年謝雩重修本一
(17)、苏门四学士即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合称。
(18)、山谷詩注 二十卷 闕卷一—卷三 卷六—卷十四 卷十八—卷二十 宋 黄庭堅 撰 宋 任淵 注 宋紹定五年黄埒刻本一
(19)、濟北晁先生鷄肋集 卷四十五—卷五十九 宋 晁補之 撰 明鈔本一
(20)、苏轼所识拔者甚众,位登学士者也不只这四人,只是黄、秦、晁、张是先登学士之阶且文才最为卓著,因此被称为苏门四学士。
3、苏门四学士是指以下哪四位
(1)、在众多苏轼的学生和崇拜者中,他赞赏并赞赏这四位。他是第一个引用和宣传他们名字的人。他说:"比如黄庭坚,陆志,陆志不赤,秦冠泰绪,张雷文,全世界都不知道,石是唯一的先知。"由于苏轼的赞扬,这四个人很快就闻名于世。根据黄庭坚的《宋史传》:“黄庭坚、张磊、赵不济、秦观都曾参观过被称为世界第四学士的苏轼之门。”
(2)、至此,馆职的***地位象征应当很明白了。仁宗曾经说过一句话:“设三馆以育才。”育才,育的不仅是文学之才,更是***人才。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虽然担任的都是级别较低的馆职,但是这些职务却是通向***政权核心之路。他们是现实的***精英、未来的***栋梁,因此才为人瞩目,也因此才为政敌所极力排挤、迫害。
(3)、明朝绝大多数时候是没有设置宰相岗位的,但其中的绝大多数时候却又有实实在在的宰相。那么没有宰相岗位的宰相是什么样的官员?是诸阁、殿大学士。谁是大学士,谁就是实际的宰相;排位居首的大学士,相当于宋时的首相,不过在明朝称作首辅。
(4)、宋哲宗亲政后,新d得势,竭力报复元佑旧臣,随着苏轼等人的被贬,苏门弟子也受到株连。绍圣元年(1094),张耒在以直龙图阁知润州(今镇江)任上,徙宣州(今宣城)}绍圣四年(1097)贬黄州(今湖北黄冈)酒税监督,再贬复州(宋地名,在今广西境内)监竟陵郡酒税。元符二年(1099)起为黄州通判。宋徽宗即位,四十七岁的张耒一度内召为太常少卿,后又被启用为兖州、颍州(今阜阳)知州,但为时都很短促。当时苏轼自海南迁内地,张耒赋诗相庆;“今晨风日何佳哉?南极老人度岭来。此翁身如白玉树,已过千百大火聚。”不久,噩耗传来,苏轼于途中卒于常州。张耒在颍州举哀行服,痛悼一代文豪和恩师。未想竟触怒了上方,于崇宁元年(1102)被贬为房州(今湖北房县)别驾,安置于黄州,这是他在短短六七年内第三次被贬到那里,他在黄州先后共住了七八年,作为逐臣,他不得住官舍和佛寺,只能在柯山旁租屋而居。荒树枯木,蓬蒿满眼,自然令人惆怅莫名,但“江上鱼肥春水生,江南秀色碧云鬟”,倒也给他不少安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柯山脚下,张耒与苏轼弟子潘大临结为紧邻,两人彼此安慰,相濡以沫,共守大节。据载,当时的郡守瞿汝文怜其家贫,欲为其购买一份公田,以种植豆粟蔬菜等,贴补家用,张耒敬谢不取。正是此地的哀和乐使他难以忘怀,故他自号为“柯山”。
(5)、淮海集 卷三十三—卷四十 淮海後集六卷 長短句三卷 宋 秦觀 撰 明嘉靖十八年張綖刻本一
(6)、苏门四学士里,秦观就不屑说了,婉约派词宗,风月场的天王巨星,据说长得也是英俊潇洒仪表堂堂,颇受女子欢迎。传说郴州有个女歌姬是秦观的铁粉,每在风月场上演唱之前,都要恳求哪位客官有一天遇上了她的梦中情人秦观,就请告诉他,她想得到一首他为她写的歌。
(7)、那么从什么级别的馆职可以升到待制这样的高官呢?是直馆、直阁。也就是说,苏门四学士中馆职升到直龙图阁的张耒,如果没有后来被迫害的经历,他下一步就有可能升到待制,进入***的核心领导层。
(8)、晁补之(1053—1110年),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宋史·晁补之传》云:晁补之为“太子少傅迥五世孙,宗悫之曾孙也。父端友,工于诗。”从这几句简短的记载里,可知晁补之生长在士宦之家、书香门第。他从小就受到家庭良好的文化熏陶,加上他聪敏强记,幼能属文,日诵千言,故早负盛名。
(9)、张耒呢,看起来不够有才不够帅,所以不够抓眼球。似乎就像张学友的舞,郭富城的歌,四小天王的孙耀威,小虎队里的陈志明,看来看去,都像是最没有存在感的那个。
(10)、濟北晁先生鷄肋集 卷一—卷二十 目録二卷 宋 晁補之 撰 明光澤堂鈔本一
(11)、濟北晁先生鷄肋集 卷四十—卷五十六 宋 晁補之 撰 明光澤堂鈔本一
(12)、淮海集 卷一—卷十三 宋 秦觀 撰 明嘉靖二十四年刻本一四五
(13)、也就是说,馆职可以是专职,也可能是兼职。专职的学士、直学士、待制只有侍从皇帝的职责,专职的直馆、直阁以下官员则从事该职务相应的工作如校书、修撰;而如果是兼职,则完全是***地位的象征。不过,兼职是现代的说法,那时叫做贴职。
(14)、D.苏门四学士——秦观、李之仪、晁补之、张耒
(15)、重訂蘇黄尺牘 蘇長公尺牘二卷 黄山谷尺牘二卷 宋 蘇軾 黄庭堅 撰 清嘉慶五年重鐫聚錦堂刊本一
(16)、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北宋文学家、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
(17)、馆阁制度中的馆与阁是一回事。宋朝是唐朝***制度的忠实崇拜者,在宋朝建立后仿唐朝旧制,先后设置了“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统称崇文院,分别负责经典著作的校正、研究和编修国史等事务。
(18)、濟北晁先生鷄肋集 卷三十四—卷四十四 宋 晁補之 撰 明鈔本一
(19)、不过,虽然这几个职务都不是馆职,但担任这些职务的官员基本上都是由前述低级、高级馆职升迁而来。这份名单中没有担任过馆职的官员基本上只可能是这么一种情况:他是枢密院中武将出身的高级官员,仕途中走的是武将的序列。
(20)、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就是苏轼本人。他说:“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答李昭玘书》)由于苏轼的推誉,四人很快名满天下。《宋史·文苑黄庭坚传》记载:“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
4、苏门四学士为什么叫苏门
(1)、张耒,字文潜,号柯山,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殁于政和四年(1114),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代著名的诗人,“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因其曾担任过起居舍人,所以人又称其张右史;因其晚年居陈(今河南淮阳),陈地古名宛丘,所以人亦称其宛丘先生;因其仪观甚伟,魁梧逾常,所以人复称其“肥仙”。
(2)、和其他几人不同,张耒家境并不好,虽然先后在安徽、河南等地做了十多年县级小官,但为官清廉,俸禄微薄。父母、前妻相继谢世,家境每况愈下,生活困窘。新旧d之争让苏门弟子受到株连,他的仕途也颇为坎坷,最大的官才当上太常少卿。但颠沛流离,并不妨碍他对师长、对故友全心相待。可是命运啊,似乎总喜欢欺负脾气好的人,最没有存在感的张耒,却是苏门四子里守望最久、伤痛最深的人。
(3)、張右史文集 卷一—卷十二 宋 張耒 撰 清鈔本一
(4)、豫章黄先生文集 卷十八—卷三十 宋 黄庭堅 等 撰 明弘治葉天爵刻嘉靖六年喬遷余載仕重修本一
(5)、“苏门四学士”指的是哪四个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6)、辅,是辅臣之意,用以避宰相之名,因为明太祖朱元璋曾明确告诉子孙不得设立宰相之职。“入阁”,就是进入这些阁、殿当大学士、任辅臣了。同样,“内阁”及其他一些相关的词语,就是来自于此。
(7)、宋黄文節公全集 宋 黄庭堅 撰 清光緒二十年義甯州署刻本 一
(8)、初唐四杰是***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为“王杨卢骆”。
(9)、山谷黄先生大全詩註 二十卷 宋 黄庭堅 撰 宋 任淵 注 元刻配清鈔本一
(10)、事实上,这份名单中就包含了当时天下士人心目中的领袖、因为批评皇帝和宰相而三次被贬谪的范仲淹。
(11)、不过,四学士因苏轼而荣也因苏轼而穷,苏轼被政敌迫害时,他们也是被迫害的主要对象。这是另一个话题,不在此细说。
(12)、苏门四学士即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合称。
(13)、濟北晁先生鷄肋集 卷十四—卷三十三 宋 晁補之 撰 明鈔本一
(14)、淮海集 卷十四—卷四十 淮海後集六卷 長短句三卷 宋 秦觀 撰 明嘉靖二十四年刻本一
(15)、苏轼自海南迁内地,他比谁都开心,赋诗“今晨风日何佳哉?南极老人度岭来”,可不久,噩耗传来,苏轼于途中卒于常州。张耒悲痛欲绝,举哀行服痛悼恩师,却触怒上方,被贬为房州别驾。崇宁四年,秦观的儿子自滕州奉父柩归葬扬州,路过黄州时张耒临江祭奠,他为好友的“窜身瘴海,卒仆荒陋”而痛哭失声。泪水未干,黄庭坚又去世了,然后是苏辙和晁补之。政和四年,张耒也在寂寞和痛苦中死去,终年六十一岁。
(16)、山谷外集詩註 卷一—卷二 宋 黄庭堅 撰 宋 史容 註 ***舊刊本三三九
(17)、濟北晁先生鷄肋集 卷五十五—卷七十 宋 晁補之 撰 明崇禎八年顧凝遠詩瘦閣刻本一
(18)、濟北晁先生鷄肋集 卷六十—卷七十 宋 晁補之 撰 明鈔本一
(19)、“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作者是谁?属于哪个朝代?秦观;北宋
(20)、淮海集 卷一—卷二十五 宋 秦觀 撰 明 徐渭 評 明末刊本一
5、苏门四学士名词解释
(1)、明道雜志 一卷 宋 張耒 著 民國間上海涵芬樓影學海類編本五一五
(2)、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骱(该字打不出来,实为"骨"旁加"干"字,是指小腿和小腿骨)。***薪半束抱衾绸,日暮敲门无处换。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磬(黑色的美石)万车炭。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黥为万段。
(3)、今人谈论宋朝,说到宋人的学士身份,基本上都将其视为文学上的成就;至今的学术研究和著作中,也少有认识学士身份的***象征的论述。究其原因至少有一是囿于古人著述的观点,二是望文生义而造成习惯性思维。
(4)、“苏门四学士”这一称号只是表明这四位作家得到过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接受过他的文学影响,而并不意味着他们或他们与苏轼可以统称为一个文学流派。实际上四学士造诣各异,受苏轼影响的程度有差别,文学风格也大不相同。比如黄庭坚的诗自创流派,与苏轼并称苏黄;秦观的主要成就在词,但是他的词却不走苏轼的路子,作品内容多写抒情,亦有感伤身世之作。风调婉约清丽,辞情兼胜。
(5)、黄太史精華録 八卷 題 宋 任淵 輯 明朱承爵刻本一
(6)、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省 高邮市)人,称“苏门四学士”,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被尊为 婉约派一代词宗,官至 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代表作品: 《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7)、晁氏为北宋名门,文学世家。高祖晁迪,赠刑部侍郎。曾祖晁宗简为尚书刑部郎中,知越州,赠特进吏部尚书。又高叔祖晁迥,宋真宗朝任翰林学士承旨、太子少傅。迥子晁宗悫官至参知政事,可谓名重一时。补之族叔晁端礼(1046—1113),字次膺。一作元礼。词人。常与补之唱和。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进《并蒂芙蓉》词,得徽宗称赏,于是以承事郎为大晟府协律。“与万俟雅言(咏)齐名,按月律进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未及供职即病逝。著有《闲适集》、《闲斋琴趣外篇》。由于世族的逐渐衰落。补之父晁端友仅做过上虞令、新城令之类小官。
(8)、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因铁龙爪文字狱,被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d执政,屡遭贬,病逝于广西宜州南楼。
(9)、山谷詩前集注 卷一—卷九 宋 黄庭堅 撰 宋 任淵 注 清鈔本一
(10)、濟北晁先生鷄肋集 卷二十七—卷三十九 宋 晁補之 撰 明崇禎八年顧凝遠詩瘦閣刻本一
(11)、晁补之: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12)、黄詩内篇 十四卷 宋 黄庭堅 撰 明嘉靖十二年蔣芝刻本一
(13)、宋黄文節公全集 宋 黄庭堅 撰 清光緒二十年義甯州署刻本 一
(14)、張右史文集 卷二十二—卷四十三 宋 張耒 撰 清雍正七年謝浦泰鈔本一
(15)、張右史文集 卷三十—卷四十七 宋 張耒 撰 清鈔本一
(16)、濟北晁先生鷄肋集 卷二十三—卷三十八 宋 晁補之 撰 清鈔本一
(17)、张耒呢,似乎就像张学友的舞,郭富城的歌,四小天王的孙耀威,小虎队里的陈志明,看来看去,都像是最没有存在感的那个。
(18)、翰林学士和侍读学士不是馆职,它们有实际职任,就是撰写重大文稿和陪皇帝读书;资政殿、端明殿诸大学士或学士也不是馆职,因为是专门用于优待曾经担任过***和枢府大臣的官员即宰相、副宰相、枢密使及其副手。
(19)、苏门四学士即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合称。
(20)、山谷詩集注 卷七—卷二十 宋 黄庭堅 撰 舊刻覆宋本一
(1)、豫章黄先生文集 别集卷十五—卷二十 簡尺二卷 詞一卷 宋 黄庭堅 等 撰 明弘治葉天爵刻嘉靖六年喬遷余載仕重修本一
(2)、苏门四学士即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合称。
(3)、山谷老人刀筆 二十卷 宋 黄庭堅 撰 明弘治十二年張汝舟刻本一
(4)、侍从官平时侍从皇帝,备皇帝顾问,向皇帝进言献策,是皇帝的近臣。有一些具有这类高级馆职身份的官员,还另有其他职任,不能专职侍从皇帝,或者是在外地任职,那他仍然是具有侍从官身份的皇帝近臣,受人尊重。
(5)、張右史文集 卷一—卷二十一 宋 張耒 撰 清雍正七年謝浦泰鈔本一
(6)、宛丘先生文集 卷五十五—卷七十六 宋 張耒 撰 清康熙呂無隱鈔本一
(7)、严格意义上讲,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并不是学士,因为他们四人终生都未被授予学士的职务;宽泛点说,他们是学士,因为他们担任的相关职务都被时人统称为学士。
(8)、当然,此处所说的官员,主要是负责经典书籍整理和研究以及编纂、修订史书的经办官员。至于这些馆阁的主管,除了上述三馆的主管是宰相兼任外,其余馆阁多数并没有一个专门的主管职任。
(9)、“飞星”指的是什么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10)、張右史文集 卷十三—卷二十九 宋 張耒 撰 清鈔本一
(11)、都出自苏轼门下,最先将此四人并称加以宣传即苏轼本人。他说:“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答李昭玘书》)。另,苏门四学士又和陈师道、李廌合称苏门六学士。
(12)、山谷外集詩註 存卷十六至卷十七 宋 黄庭堅 撰 宋 史容 註 明弘治九年陳沛刊本三七五
(13)、秦观,江苏高邮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为“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之一。代表作:《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等。
(14)、晁补之同样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与张耒并称“晁张”,主要的代表作品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他的作品风格主要是散文语言凝练流畅,和柳宗元的风格相似,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和苏轼的风格有点像,晁补之在诗、文、词诸方面均有所建树,影响力也不错。
(15)、蘇門六君子文粹 七十卷 存卷三至卷六 卷十五至卷二十五 卷五十四至卷五十九 題 宋 陳亮 輯 明鈔本一
(16)、其实,张耒年轻的时候也是蛮帅的,宋史上称其“仪表堂堂”,是个头发乌黑高大帅气的小鲜肉,而且善于***妹——据传他的词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此君曾流连歌台舞榭,口占一首《少年游》:含羞倚醉不成歌。纤手掩香罗。偎花映烛,偷传深意,酒思入横波。看朱成碧心迷乱,翻脉脉、敛双蛾。相见时稀隔别多。又春尽、奈愁何。
(17)、黄庭坚也是如此,在进京应考时,又专程到徐州拜见苏轼,还写诗表示"我烛不愿万户侯,唯愿一识苏徐州。"这是多敬佩苏轼之情感了!后来他与秦观.晁补之.张耒被世人誉为"苏门四学士"。而秦观(少游)也是出名的才子,世人还善意编撰了"苏小妹三难新郎的趣闻,今后在介绍秦观时再细叙。
(18)、这四位学者有着不同的研究成果、不同程度的苏轼影响、不同的文学风格。如黄庭坚创立诗派,与苏轼合称苏黄;秦观的主要成就在于他的词,但他的人民并没有像苏轼那样追随我们。他的作品大多抒情感伤。风格优美、清晰、美丽,充满情感。张磊的诗作《白居易》和《张记》轻松舒适,尚未雕琢,但往往失去了粗心;它的词很少广为流传,语言芳香优美,风格与刘涌、秦观相似。他的代表作有《青春之旅》、《浪漫之子》等。
(19)、“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描写的是哪个节日?七夕节(牛郎织女)
(20)、“苏门四学士”指北宋后期在苏轼提携下而知名于时的四位诗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
(1)、同他的前辈一样,黄庭坚对西昆体也是猛烈攻击的。西昆诗人讲究声律、对偶、辞藻,为了在艺术上摆脱西昆诗人的影响,从欧阳修、梅尧臣开始就企图在立意、用事、琢句、谋篇等方面作些新的探索。到北宋中叶以后,这百年以上的承平局面和新旧d争的风险,即使许多诗人愈来愈脱离现实;当时大量书籍的刊行,封建文化的高涨,又使他们不满足于寻常典故的运用,而务求争新出奇(注:欧阳修与梅尧臣书,不满意当时人作白兔诗“皆以常娥月宫为说”,苏轼《聚星堂雪》诗“禁体物语”,皆见当时诗人争新出奇的风气,到黄庭坚创新力度更大。)。这样,他们虽努力在诗法上向杜甫、韩愈以来的诗人学习,从而在北宋后期逐渐形成的江西诗派。这一派诗人并不都是江西人,只因黄庭坚在这派诗人里影响特别大,所以有此称呼。
(2)、張右史文集 卷一—卷十四 宋 張耒 撰 民國間上海涵芬樓四部叢刊本一
(3)、举一个例子,以此说明什么是高级别的馆职,同时也回答为什么说学士的身份是***地位的象征。不过,从此处开始,广泛意义上的学士之称可以用馆职一词替代了,这样表述起来更严谨。
(4)、再回到四学士的话题。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被称作学士,都是因为他们入选了馆阁。
(5)、豫章黄先生文集 外集卷一—卷十一 宋 黄庭堅 等 撰 明弘治葉天爵刻嘉靖六年喬遷余載仕重修本一
(6)、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是北宋中后期的著名人物,不仅因为他们的文学地位崇高,更因为最初识拔他们的人是当时的文坛领袖苏轼。四人自认为同时也被天下读书的士人视为苏轼的门生――虽然宋时没有十分严格的门生概念,他们也以此为荣。而苏轼本人,则因自己有多位门生位登学士而更为世人景仰。
(7)、秦观字太虚,又字少游,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秦观的主要成就在词,多抒情,亦有感伤身世之作,词风婉约清丽,辞情兼胜。
(8)、宋黄文節公全集 宋 黄庭堅 撰 清光緒二十年義甯州署刻本 一
(9)、山谷老人刀筆 二十卷 宋 黄庭堅 撰 清瞿氏鐵琴銅劍樓鈔本一
(10)、“四学士”究竟是什么学士?这说起来就有点复杂了。
(11)、苏门四学士即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合称。
(12)、秦观是北宋的文学家,号淮海居士,属于婉约派词人。由于苏轼的推荐,任职为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他的诗词感人至深,情感细腻,主要作品有《淮海集》、《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沁园春》、《淮海居士长短句》等,另外在书法上也比较有成就。
(13)、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就是苏轼本人。他说:“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答李昭玘书》)由于苏轼的推誉,四人很快名满天下。《宋史·文苑黄庭坚传》记载:“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