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则徐教育孩子的两个名言是什么
(1)、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英)毛姆
(2)、1839年9月,林公巡视***,在前山写了《十无益格言》,现立碑于珠江边海印桥脚。这是林公的修身做人准则,也是他以德存世的范本。
(3)、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克雷洛夫
(4)、点评:青年***再《讲堂录》写到:货色两关打不破,其人不足道也。货者,财也。钱财是身外物。仗义疏财,是豪杰的行为;爱财如命,难成大器。***一生不爱钱、不拿钱,不碰钱,前辈之风,后人真是难以企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无功不受禄,妄取人财,与谋财害命差之不远。妄取人财,拿来布施,无异于先饱私囊后,借花献佛博取善名,典型的伪君子!然而君不见现实社会中多少所谓企业家、实业家,借造假造劣来赚取巨大利润,后又拿出“九牛一毛”来做慈善,名利两得,不亦卑鄙乎!
(5)、在做好救灾赈济的同时,林则徐下大力治理社会治安,他上书皇帝,宣称陕西“东北毗连晋豫,西南壤接川甘,道路分歧,***宄易于出没。如佩执凶器之刀匪,此拿彼逃,最为民害”。并表示决心要把“除暴安良”“严缉捕以靖地方”,作为接任陕西巡抚后的“首务”。林则徐整顿训练官兵,出台奖励政策,鼓励各地官府积极缉捕“刀客”,对那些治理不力、“刀客”猖獗的州、县,问责追究,撤销有关官员的职务。由于林则徐积极督剿,在关中东部各县,以及陕北的安塞等县,相继缉获146 人,其中明确称为“ 刀匪”的有46人,均从严惩处 。对林则徐积极镇压刀客的行动,道光帝朱批“所办甚好”,大加赞赏。通过林则徐的综合整治,社会治安趋于稳定。
(6)、点评:人生于世有三种最伟大的“爱”。一为“亲人之爱”,一为“爱人之爱”,一为“朋友之爱”,或者简言之,亲情、爱情、友情。亲情温馨,爱情缠绵,友情z真挚,而如果要辨明三者之间哪一种最为无私,莫过于亲人之爱——父母之爱!父母对于我们的爱,比山高比海还深,父母对于我们的恩,我们三生也报答不了!百行孝当先。一个人无论你取得多么伟大的成就,头上戴了多少光环,但是如果对父母不孝,所有的荣誉都将黯然失色。“奉神无益”,如果对父母不孝,无论你对神是多么虔诚,多么的敬仰,一切都是假的。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又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父母之圣,神明犹所不及。如要敬神,何必舍近求远!
(7)、清代人写的《治家格言》:“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儿孙祸也大。借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财也小,产也小,后来儿孙祸也小。借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少胆也小。些微产业知自保,俭使俭用也过了。”家训如白话,不用解读,浅显易懂,与林则徐的家训有异曲同工之妙。《三字经》里的“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以前以为就是子女不好好读书是父辈过错的意思。现在认真研读,感觉别有深意。或许,还应包括子女长大后没有好好做人、好好做事等,父辈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8)、“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9)、出自林则徐《云左山房诗钞》。林则徐以此诗表明节操,决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意思是要保持洁净,而不同世俗随波逐流。
(10)、苟利***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容乃大千秋几?无欲则刚百世师。比武守疆驱虎豹,论文说理寓诗词。为官首要心身正,盖世功勋有口碑。
(11)、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荀子(战国末期)《荀子“儒效”》.
(12)、行止不端,读书无益。(言行举止不好,读书再多也无益)
(13)、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日)松下幸之助
(14)、面对天地神灵,贵在一个心诚,所谓心诚则灵,而行善积德正是最大的诚心所在。***人拜神,哪有什么诚心,不过是求个心理安慰罢了。
(15)、地利,便是适合你展现才华和抱负的环境和平台。
(16)、 小时候,常听母亲念叨一句话,生的儿女不如我,要的东西干什么,生的儿女强过我,要的东西干什么。开始我以为这话是母亲自己说的。后来到福州参观林则徐纪念馆,墙壁上赫然写着他的教子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林则徐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了:子孙要是贤德而聪慧,把钱留给他反而堕其斗志;要是愚蠢而懒惰,留的钱越多,越是麻烦过错。
(17)、最狡狯的谎言会在最单纯的事实前无地自容。——蒙森
(18)、外躯内气,养身莫过于养气。孟子曰:吾善养我浩然之气。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以养浩然之气,诚哉斯言!
(19)、淫***肆欲,阴骘无益。(如若生活放纵奢侈,荒淫无度,虽然屡屡行善多积阴德,也是枉然无益)
(20)、1842年8月11日,天高气爽。病愈之后的林则徐在西安告别妻子,将带着两个儿子林聪彝、林拱枢启程继续西行,前往***。在与妻子依依惜别时,作了《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七律二首,表明了爱国情怀和愿为***献身,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精神。其诗淳厚雍容、平和大度,体现了林则徐的文风。
2、林则徐教育孩子一段话
(1)、时运,就是时机和运气。运气是命,强求不得。时机,则是人所能把握的关键所在。
(2)、1842年8月,他启程赴***伊犁,临行前写了一首诗:
(3)、出自林则徐《要养成良好习惯》。对于鸦片这个东西,必须不能沾染,一定要远离它,否则你就不算是我林则徐的儿子。
(4)、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家庭和睦、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纵观当今的社会,由于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教育的理智往往被情感所代替。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长辈对孩子倾注了过浓过重的爱,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的需要,不论是否合理有求必应,处处迁就,而忽略对孩子的人格教育,造成部分孩子骄横跋扈、目无尊长、出言不逊,不知谦恭礼让。林则徐家训“孝亲敬长,睦亲齐家”,要求子弟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善待邻里,这对今天的家庭教育仍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坚守。
(5)、谁能让孩子“动如脱兔,静如处子”,谁就掌握了教育的秘密。
(6)、不管怎样,你都是要学会培养自己有一项业余爱好或特长。
(7)、林则徐长子林汝舟聪明好学,24岁即中进士,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翰林院是清朝储才之地,进了翰林院,就意味着有很好的升迁前景,但林汝舟几年未获升迁,林则徐并没有动用自己的关系请托帮忙,而是认为他年纪轻轻就做了官,不过是侥幸成名。
(8)、天时,就是最好的时势,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当前那些风光无限的互联网大佬,无不是在时势中崛起。
(9)、这样的人,越聪明便越坏事,越能害人害己。《红楼梦》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验证这句话最多的常常是乖张之人。
(10)、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入侵***的借口。
(11)、如果你认为教育的成本太高,试试看无知的代价!火爆教育圈
(12)、有句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其实是在劝说,如果已经到了某个不可挽回的地步,再如何妄求也不会有结果了。
(13)、(http://www.bjsjw.gov.cn/)举报专区
(14)、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本·富兰克林
(15)、清朝重臣林则徐五十四岁的时候,写了一个“十无益”。他将一些常被人们看作有益的东西,分别做了界定,也就是说,如果不满足某种条件,一些看来有益的事情,很可能没有益处。这“十无益”既是林则徐自己的修行标准,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则。
(16)、除非你的话能给人安慰,否则最好保持沉默;宁可因为说真话负罪,也不要说假话开脱。——萨迪
(17)、意思是,子孙如果像我一样,我没必要留钱给他,贤能却拥有太多钱财,会消磨他的斗志;子孙如果是平庸之辈,那就没必要留钱给他,愚钝却拥有过多钱财,会增加他的过失。
(18)、人和,便是你的经验已经积累够,你的定力已经锤炼成,你的才能已经锻造出。
(1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 植(魏晋)《白马篇》。
(20)、(来源:2018年第3期《海峡教育研究》·
3、林则徐教育子女的格言翻译
(1)、释义: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2)、***著名***史专家安德葛·《***史》:“(林则徐的禁烟计划)以果断及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使得***人出乎意料,(他们)完全没有想到林则徐会以果断、活力和对***利益的献身精神来付诸行动。”
(3)、除家书、立志楹联外,林则徐还制定家规。1839年9月,在巡视***后,林则徐针对世风日下的时弊,以自己的人生阅历,手书了十句格言,作为家规,俗称“十无益”。
(4)、诚实是艺术的最大要素。只要我们总对自己诚实,艺术总在那里,它决不会让我们失望的。——柯尼利亚·奥提斯金约
(5)、为人处世,都知道少说话多做事才是正途。可是有时做得过头,大多适得其反。林则徐的“十无益”告诫世人:横冲直撞的做事,反而无益。凡事三思而后行,不必急于求成。宁可少做,不可乱做。
(6)、而这一副对联,后来也就成为了林家的家训,不仅林则徐的儿孙铭记不忘,而且林家的儿女亲家子弟也视作传家宝,摹仿誊写悬挂于中堂之上。
(7)、永远记住:"你说话语气比你讲的话的内容要重要的多"。
(8)、林则徐一生清廉,死后只留了一点财产给子女。为此,曾国藩感叹道:“闻林文忠公三子分家各得六千串,督抚二十年,家私如此,真不可及,吾辈当以为法。”
(9)、“立人”。《十无益》开篇首讲“立人”:“存心不善,风水无益”。“善”作为一种道德范畴,颇受古人重视。林则徐要求子弟在待人接物中涵养爱心,做好人、行善举。他认为,心存仁善胜过最好的风水,这是对儒家的“仁者爱人”的精湛诠释。
(10)、他的玄孙林崇镛在《林则徐传》中这样评价他,“任事而不牟利,尽瘁而不热中。”这既是对林则徐为官品行的概括,也体现了其家风的良好传承。
(11)、聪彝缺乏读书的天赋,自然难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林则徐对他说:“余固不望尔成名,但望尔成一拘谨笃实子弟。”希望他“弃文学稼”,林则徐并不认为农民为地位低下,对聪彝说:“农居四民之首,为世间第一等最高贵之人。”
(1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即是时运不济之时。运气也是一种实力,此时应该注重加强身心修养,提高自身实力,则时机自然送上门来。“妄求”即是乱求,孜孜以求本不属于自己的时机,反而忘了反身自求,此时即使得到了机会,也会很快失去。
(13)、孟子说君子有三乐,第一大乐就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父母都还健在,兄弟姐妹平安且互相没有怨恨。孟子这是告诉我们,做得到如此,才是君子。不是君子,则就是小人。
(14)、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思说古人读书是为了自己,今人读书是为了别人。为了别人而读书,即是要博取别人的认可,行为浅薄媚俗。而为了自己的读书,是修学储能,内修仁德,外修礼仪。简单说,读书是为了修身正行。如若读了满腹圣贤之书,却只为了炫耀自身,行止不端,可谓读书无益。
(15)、存心不善,风水无益。(心地不好,讲究风水也无益)
(16)、父母不是万能的,你的要求太多,是不能够满足的。
(17)、勤俭不仅是修身齐家的重要内容,亦是传统持家之方。李商隐《咏史》诗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俭成奢败是一条历史规律。林则徐从小就在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他耳濡目染,真切地感受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所以他每天上学,都要先将母亲和姐妹们所剪制的彩花提到店铺寄卖,晚上从书院归来,再到店里收取货款回来交给母亲。成年后的林则徐常举自己父母勤俭持家、乐善好施的事例来教育子孙要艰苦奋斗、勤俭持家。林则徐家训中也将勤劳和节俭视为做人的美德。他认为,勤可补拙,俭可养廉。一个人生活中奉行勤俭,则其物质欲望就少,精神生活会变得充实。如果一味地追求生活上的奢侈享受,经济条件不容许时,则有可能做出违法的事情。他告诫儿子“首以戒懒为要”,并要求长子林汝舟给弟弟们做好表率,“尔能勤,二弟皆学勤”。林则徐还专门写了一副对联挂在家里:“芝草无根,醴泉无源,人贵自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希望勤奋、自立的家风,能够世代流传。林则徐在《析产阄书》信中写道:“余服官中外已三十余年,并无经营田宅之暇。惟祖父母在时,每岁于俸廉中酌留甘旨之奉,祖父母不肯享用,略置家乡产业”。他还特别嘱咐诸子:“产微息薄,非俭难敷,各须慎守儒风,省啬用度,并须知此等薄业,购置甚难,凡我子孙,皆当念韩文公‘辛勤有此,无迷厥初’之语,倘因破荡败业,即非我之子孙矣。”从中可看出林则徐节俭养德之家风。
(18)、即使开始时,怀有敌意的人,只要自己抱有真实和诚实去接触,就一定能换来好意。——池田大作
(19)、“十无益”的反面,就是“十有益”,前者是我们最大的引以为戒,后者是我们最好的效行之法。邪道、正道之分,于此分明。所以林则徐《十无益》真正要告诉我们的,也不过还是那颠扑不破的六个字:远邪道,走正道。
(20)、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贝多芬
4、林则徐育儿名言
(1)、这既是林则徐自己的行为标准,也是他教育子孙的原则。他时常要求子孙们要尊崇儒家“仁、义、礼、智、忠、信、孝、悌”的思想,修身养性,砥砺奋进。他曾写过一幅有名的对联告诫后代:“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2)、点评:“作事乖张”乃谓为人处事不讲情理,偏执、不驯服,处处与众迥异。有句话说,人不怕你聪明绝顶,就怕你不讲道理。如果为人不善,居心不良,“聪明”就会为虎作伥,成为作***的工具。雄狮百万能伏,国贼一个可畏。难怪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敬,谨慎而亲仁,泛爱众,余力学文,则志于文”,学做人在求智慧之先,圣人一片苦心,可见一斑。
(3)、父母不孝,奉神无益。(不孝顺父母,求神拜佛也无益)
(4)、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妄取人财,即是不义。无功受禄,中饱私囊,顺手牵羊,都是不义之举。
(5)、所以孔子教导弟子的:“入则孝,出则敬,谨慎而亲仁,泛爱众,学有余力,则志于文。”对治的,正是这种病。南怀瑾曾说,儒家开出的药方是真对症的。道理就在这里。
(6)、博学为何?通古至今,纵横捭阖,只为修己身。若以读书为装点门面,以博学作夸耀之本,心高自傲、不可一世,以为莫己若者,纵然读尽天下古今之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有何益?徒增一恨耳!
(7)、鼓励子弟勤读诗书,修身养性也是林则徐家训的一大主题。林则徐以自己的人生经验,激励子弟勤奋读书,从小养成良好的学风。“师友肯临容膝地,儿孙莫负等身书”,寄托了林则徐对后人的期望。在《致家人》信中,林则徐教导儿子“勿荒弃学业,须磨厉自修”“男儿读书,本为致君泽民”。林则徐不但督促儿子学习,还传授许多治学方法。其做学问要借鉴名家经典中的精华为我所用,“用翻,用跌,用衬,或拓开,或推深,或旁敲,或反逗,皆文字妙法;其要写出好诗,除了熟背数百首名篇之外,还要到大自然中去激发灵感,因为“山水与吟咏,尤相触发也”;其读书要学以致用,“贵在用世”。林则徐反对子弟一味死读书,注重社会知识的学习和处世的历练。他的次子林聪彝一直在家读书,缺少社会经验,林则徐就写信给他,要他来广州增长见识,在社会这所大学校中学习。
(8)、点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当惜爱之。外躯内气,养身莫过于养气。孟子说,“吾善养我浩然之气。”***又说,不为浮誉所惑,则所以以养其力者厚,不为流俗相惑,则所以制其气者重。如何养气?唯有制欲。色欲、食欲、财欲,人生于世,天下无处不有欲。若纵欲而行,伤身十分,更是有伤元气,虽灵芝妙药,服之无益。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以养浩然之气,诚哉斯言!
(9)、以钦差大臣赴任广东后,时人纷纷向林则徐道喜称贺。然而,肩负民族和***重任的林则徐并没有因为一时的荣宠而得意。赴任之后,除了政事上兢兢业业,林则徐时刻不忘教导家人。他在广州时,特意写信给自己的夫人,核心就是要约束儿孙,一定要恪守家风,他叮嘱道,务嘱二儿须千万谨慎,切勿仰仗乃父的势力,与官府妄相来往,更不可干预地方事务。同时,他还亲书对联,悬挂在总督府衙的厅堂里,以供自我警醒。“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既是林则徐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对子孙的勉励:胸襟要开阔,私欲却要收敛。
(10)、把心放低,才能成为一个容器,装下书中更多的教导和智慧。
(11)、什么是做事乖张?为人偏执极端,喜好标新立异,行事不讲情理、藐视道德。这样的人,往往居心不良,存的是哗众取宠之心,聪明常常用在了邪道上,成为作***的工具,且容易被人利用。
(12)、做长辈的应该给子孙后代留下点什么?这是每个做父母都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如今社会,不少家长还是认为应该给儿女留下丰厚的物质财富,如房产、钱财等等。林则徐却认为,给儿女留金钱财宝,不如给儿女留美德良言。家训其实就是珍贵的精神遗产,它能教会后世子孙如何做人,给其指明人生的方向,能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林则徐家训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林则徐这种“薄钱财而重德才”“遗产不如遗德”的教育思想可谓光耀于世。
(13)、作为***近代的***家和思想家,林则徐教导子女忠孝仁爱、淡泊勤俭。
(14)、信函:请寄毕节市纪委信访室(邮编:551700)
(15)、1845年9月,林则徐得到朝廷重新起用,奉召回京候补,11月以三品顶戴署理陕甘总督。1846年4月,授陕西巡抚。林则徐赴陕西上任不久,西安、同州、凤翔一带发生了多年不遇的大旱灾,赤地千里,颗粒无收,一时粮价飞涨,灾民流离失所,民不聊生。而此时“刀客”蜂拥而起,一些走投无路的饥民纷纷加入“刀客”,劫富济贫,社会治安面临严峻考验。林则徐提出“拯饥民,治***民”的工作思路,在赈灾救灾上,他一方面积极奏请朝廷对灾区缓征钱粮,另一方面下令各地开仓平价销售粮食,稳定粮价。对无力购买粮食的极贫户和老弱病残者,官府负责收养。仅西安地区就收养了三四千人。当时,很多灾民纷纷屠杀耕牛以度饥荒,林则徐得知后,便命各地方官收购耕牛,鼓励各地富户,质押耕牛,还动员地主豪绅向灾区捐献钱粮,救济灾民度过饥荒。林则徐还从源头做起,广泛征询意见,筹划兴修关中水利,引水灌田,缓解旱情。并要求各地官府征用无钱买粮的民工参与水利工程,以工代赈。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灾民生活有了着落。
(16)、而做个善人,必要以孝顺父母为重点和基础。对于这点,古往今来,从来没得商量。
(17)、勿以***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诸葛亮
(18)、好人品带来好机遇。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好人品必然得人心,得人心才能广开渠道,获取更多的信息,得到更多的资源,收获更多的机遇。
(19)、《诗经》有言:“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一个家庭,父母是根基,兄弟是枝叶。只有兄弟姐妹相互扶持,家业才得以繁茂。兄弟姐妹倘且不能与之和睦交好,何必言友。许多人在外交友彬彬有礼,坦诚相待;在家里与兄弟姐妹却难以倾心相交,甚至***言相向,实在是本末倒置之举。
(20)、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兄弟都不和,交友再多也无益)
5、林则徐教育子女的名言
(1)、“秋膘”您得这么贴:“姑姑筵”,蒋介石、宋美龄、张学良都馋这口!
(2)、好人品带来好心情。中医认为,决定人寿命长短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吃和运动,而是心情。
(3)、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中)冯玉祥
(4)、点评:孔圣人说,古之学者读书为己,今之学者读书为人。意思说古代的读书人读书是为了自己,今天的读书人读书是为了别人。为人若为父母、为市场、为金钱名利、为工作职业,读书成为一种工具,读书沦为达到他人的目的的一种手段。现在我们要认识到读书不是为了别人而读,读书是为自己而读!为己若何?修学储能,内修仁德,外修礼仪。用现代人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实现人自身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简单说,读书是为了修身正行!如若读了满腹圣贤之书,但依然“行止不端”,学识上是大学生,品行上却是小学生,可谓读书无益,枉读诗书了。
(5)、林则徐的书房里挂着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6)、近日,读到一篇清代人写的《治家格言》:“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儿孙祸也大。借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财也小,产也小,后来儿孙祸也小。借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少胆也小。些微产业知自保,俭使俭用也过了。”家训如白话,不用解读,浅显易懂,与林则徐的家训有异曲同工之妙。《三字经》里的“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以前以为就是子女不好好读书是父辈过错的意思。现在认真研读,感觉别有深意。或许,还应包括子女长大后没有好好做人、好好做事等,父辈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7)、所以养生之道,重在护养元气;不惜元气,医药无益。
(8)、出处:“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这句话出自林则徐写的一副对联。
(9)、“处世”。《十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做事乖张,聪明无益”。“读书”“博学”“聪明”的前提是要学会做人,但如果为人处事品行不正,即便饱读诗书,知识渊博,聪明过人,又有何用?“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淫***肆欲,阴无益”,靠欺骗和掠夺他人财富,即使事后乐善好施也不能抵消罪孽,如果生活放纵奢侈,荒淫无度,虽然屡屡行善多积阴德,也是枉然无益。“要学做事,先学做人”是《十无益》的思想内核,这不仅是林则徐个人的修身标准,更是他教育子孙后代为人处世的经典范本。
(10)、人品好,内能安心,外能收获人间温情,如何不会心情好呢?心情好,自得福寿。所以人品不仅是最好的风水,还是真正的风水。
(11)、释义:如果对***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
(12)、父亲林宾日以教塾为业,虽收入微薄,但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教书育人。经过数十年的辛勤耕耘,终于换来满园桃李,学生中考上举人或进士的多达数十人,乡人对他的敬业乐业精神交口称誉。为了谋生,林则徐母亲也夜以继日地劳作,用自己的女工手艺支撑着一家人的体面生活。由于林母剪裁的花草销路不错,她便发动8个女儿一起制作,俨然一个家庭手工作坊。林则徐多次提到当时全家人男读女工的辛劳之状:“每际天寒夜永,破屋三椽,朔风怒号,一灯在壁,长幼以次列坐,诵读于斯,女红于斯,肤栗手皲,恒至漏尽。”这既是当时林家生活艰辛的写照,也是林家人坚毅勤奋、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的反映。
(13)、点评:博学为何?通古至今,纵横捭阖,只为修己身。若以读书为装点门面,以博学作夸耀之本,心高自傲、不可一世,以为莫己若者,纵然读尽天下古今之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有何益?徒增一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