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雨果作品特色
(1)、《欧那尼》写的是16世纪西班牙一个贵族出身的强盗欧那尼反抗国王的故事,雨果赞美了强盗的侠义和高尚,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倾向。
(2)、©MaisonsdeVictorHugo/Roger-Viollet
(3)、《笑面人》:作者运用浪漫主义对比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通过强烈的对比,加强了小说结局的悲剧气氛,揭露了整个贵族上流社会的糜烂、腐朽和没落。
(4)、©FrançoiseCochennec/MaisonsdeVictorHugo/Roger-Violet
(5)、 后来雨果也被逼离开法国,在路易–拿破仑王朝复辟之后他不能待在法国,他自己反对重新恢复王朝,或者帝国政治制度,所以他被迫离开法国,然后在海岛上住了好几年。
(6)、李丹丹:衷心感谢上海翻译家协会,特别是袁莉老师,我们非常荣幸,今天也是算主场了,在与巴黎博物馆联盟共同策划举办的“维克多·雨果:天才的内心”展览期间,首先这个展览就得到了袁莉老师,得到了上海翻译家协会的大力支持,也是我们的学术支持单位,今天我们又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和上海翻译家协会共同举办这样的活动。
(7)、此后20年间各处漂泊,此时期完成小说《悲惨世界》。1870年法国恢复共和政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雨果亦结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国。1885年,雨果辞世,于潘德拉举行国葬。
(8)、©MaisonsdeVictorHugo/Roger-Viollet
(9)、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阿让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该作多次被改编演绎成影视作品。
(10)、©JulienVidal/MaisonsdeVictorHugo/Roger-Violleto
(11)、1864年,雨果又以14000多法郎的价格,为朱丽叶在高城居右边的20号,买了一幢小楼,取名“高城仙境”。由于两个人有着对中国艺术的共同爱好,于是在装饰这座爱巢的时候,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想象力,去打造“一首真正的中国诗”(朱丽叶语)。
(12)、雨果的记事本中还有另一件关于中国的趣事,是关于他的中文名的。其实他的作品在1903年首次被译入中国时,Hugo被舒曼殊译为“嚣俄”。一直到很后来才找到最适合的“雨果”这个译名。
(13)、1948年2月出生于陕西凤县。曾任西安电影制片厂宣传发行处长、厂长助理、厂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为西影厂在新时期的崛起作了不懈的努力(1981-1991).自1992年起,柏雨果以自由文化人身份赴欧、亚、美、非、澳洲多个国家进行考察、写作与摄影创作,其中作为国内第一个只身去非洲原始部落创作的摄影家的勇气以及作品,都曾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柏雨果的作品以其较深的文化内涵及追求唯美的画面结构受到广泛的好评。2011年的北极极点之旅与2012年的南极大陆之行,使柏雨果成为我国足迹遍及世界七大洲的为数不多的摄影家之柏雨果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影视评论学会会员,全国高校摄影联合会、中国高教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文联荣誉委员、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
(14)、 一旦纸、笔和墨水瓶端上桌子,雨果便坐下绘画,事先不勾草图,没有先入为主的想法,运笔异乎寻常的自如,画的不是全图,而是景物的某个细节。
(15)、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剧本虽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却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成为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它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6)、奥古斯特·德·夏特林(1813—1881)
(17)、小说集中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饱含了雨果对于人类苦难命运的关心和对末来坚定不移的信念,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18)、 “一旦纸、笔和墨水瓶端上桌子,雨果便坐下绘画,事先不勾草图,没有先入为主的想法,运笔异乎寻常的自如,画的不是全图,而是景物的某个细节。
(19)、©MaisonsdeVictorHugo/Roger-Viollet
(20)、由树枝成森林,由山墙而成城市···一步步,白纸上猛然现出一幅完整的作品,其精细和明晰,如同照相的底片,经化学药品处理,即可现出景物。
2、雨果作品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1)、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阿让(Jean Valjean)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该作多次被改编演绎成影视作品。
(2)、©MaisonsdeVictorHugo/Roger-Viollet
(3)、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在小学生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课中称《船长》)。
(4)、小说是雨果的文学遗产中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门类,大家耳熟能详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更是被改编成电影、舞台剧等多种形式,被赋予新的生命力。这三部小说的衍生创作正是本次展览的重要内容之此外,大家还能看到其他小说作品,比如《笑面人》和《海上劳工》等。
(5)、黄铜,珍珠,仿制宝石,25x12(直径)cm
(6)、路易·康迪德·布朗热(1806—1867)
(7)、艺术评论家达索认为“印象派、超现实主义、点彩派,在它们还没有名称之前,雨果就实践过这些技法了。”
(8)、让我们细数雨果这一名字背后的不同面向,了解一位立体、生动的天才。
(9)、 像《埃尔那尼》,我就不说它为什么重要了,因为刚刚两位老师都详细进行了介绍。为什么我们还选取了《吕克蕾丝·博尔日亚》这样一出剧呢?这部剧我觉得在个人生活上或者是故事上对雨果影响很大。大家都知道雨果有一个相恋半个世纪的情人叫朱丽叶,这是朱丽叶年轻时候的小像,我们在展厅当中,在流亡前有这样一幅肖像画,在流亡后的部分,也是雨果和很多亲人说再见的部分,也展出了朱丽叶去世前的这样一幅非常优雅的老年形象的油画,大家可以对照去看。
(10)、©MaisonsdeVictorHugo/Roger-Viollet
(11)、澎湃新闻《是文豪也是画家,200件雨果创作在沪呈现“天才的内心”》
(12)、有人驾驶版本还可以操控方向,而无人驾驶版本就一切随缘了,能不能送到全靠天。
(13)、一幅名为《热气球启程》(Départduballon)的画作以5万欧元的价格卖出(折合约为289万人民币),比预计拍卖价格18万欧元高出一倍不止。
(14)、维克多·雨果葬礼,先贤祠台阶上的花圈,1885年
(15)、这首名为《跌碎的花瓶》的小诗中,一句“老天呐!整个中国在地上跌得粉碎!”将雨果对中国花瓶的珍视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还在诗中写到:“我真喜欢,码头是我买花瓶的地方……”
(16)、袁莉:给大家介绍一下李丹丹馆长的情况,李丹丹博士是中国美术学院中国与西方艺术史专业博士、法国尼斯大学文化艺术管理专业硕士,曾供职于巴黎法语联盟驻华总代表处、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处、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并长期以策展人、学者、译者身份活跃在国际艺术交流的最前沿,目前是明珠美术馆执行馆长。
(17)、沐浴的莎拉(灵感源自《东方集》中同名诗),1903年
(18)、这也就无怪乎他听闻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大肆破坏的事情之后,丝毫不以为是国家的荣誉,反而写信痛骂指挥官等一众军士的野蛮行径了。
(19)、朱丽叶·德鲁埃是与雨果相恋50年的情人知己,他们的感情长久而炽烈。五十年来,朱丽叶几乎每天都会给雨果写情书,上万封的情书见证了他们曾经浪漫的爱情。
(20)、1885年6月1日,法国为维克多·雨果举行国葬。等了一夜的人们对着灵车高喊诗人曾经熟悉的口号:“维克多·雨果万岁!”
3、雨果作品
(1)、如果有机会去到巴黎他的故居,你会发现……一屋子的中国玩意!
(2)、1830年,雨果的剧本《欧那尼》在法兰西院大剧院上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浪漫主义在法国文坛上的主导地位。
(3)、©StéphanePiera/MaisonsdeVictorHugo/Roger-Viollet
(4)、古特曼:因为我(翻译语)当时跟导演(古特曼)交流的时候说我们这里有一个小剧团,然后我们有一个演雨果戏剧的机会,正好明珠美术馆在举办雨果主题的展览,导演的第一个想法是,我从来没有导过雨果的戏,所以觉得第一次可以尝试,很好,而且我第一次导雨果的戏是用中文来导,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5)、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6)、在这个领域内,最后决定意义的画应该属于一个既不是职业雕塑家,也不是职业画家的人。这个人先于兰波,已经借助画笔和钢笔墨水‘固定眩晕’,探求自己的潜意识···
(7)、读雨果的作品,常常能感受到他情感的充沛,这样的充沛情感同样保留在生活中,给了他的家人、情人和朋友们。在展览中,我们能够触及雨果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还有那些与他亲近的人。
(8)、展览上有多幅雨果画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幅分别是意气风发的而立之年,还有饱经沧桑而目光依旧坚毅的晚年:
(9)、 但是这里面虽然比较夸张,但是所有的角色之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联系,就是金钱方面。这在雨果作品当中很少见,大部分雨果作品都会谈到爱情、权利,但是这个剧本当中好像世界是没有任何生命的,但是通过钱的问题才会发现这个世界还是慢慢复活起来,慢慢就发生一些事情。《一千法郎赏金》正好是在《悲惨世界》之后写的作品,我们在这个作品里面还可以谈到雨果在《悲惨世界》当中批评社会不公平的事情,所以不平等、不公平的问题在《一千法郎赏金》当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话题。在雨果1866年写完这个剧本的时候,很多剧院负责人就邀请他,希望能够在他们的剧院里演这部戏,但是雨果一直拒绝,跟他们说,要等到国家恢复自由之后才愿意让他们介绍我的作品。所以他的剧目当时就没有演,一直到1961年,几乎是一百年之后《一千法郎赏金》这部剧才第一次被搬上舞台。现在这部戏在法国大家比较熟悉,去年在法国巴黎有人演过,几年前还有另外一个版本,这当然不是最有名的一部戏,但是这部戏大家比较了解。
(10)、《悲惨世界》作于1862年,被称作“法律的命运”。
(11)、©JulienVidal/MaisonsdeVictorHugo/Roger-Viollet
(12)、集浪漫手法之大成。 除了人物塑造和细节描写的奇特以外,还将无生命的事物写成有生命,想象力...
(13)、《悲惨世界》是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
(14)、《欧那尼》写的是16世纪西班牙一个贵族出身的强盗欧那尼反抗国王的故事,雨果赞美了强盗的侠义和高尚,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倾向。
(15)、©MaisonsdeVictorHugo/Roger-Viollet
(16)、高城居(HautevilleHouse):1856年雨果用《静思集》的稿费买下的一栋住宅,位于根西岛。雨果醉心于房屋装饰,同时帮助他的情人朱丽叶·德鲁埃安家泽西岛寓所。
(17)、《冰岛凶汉》背景设于17世纪的挪威。这是部浪漫小说,内容第一次展现雨果小说的壮阔激昂情节,描述一段力拒匪徒(该书便根据此凶汉命名)至死方休的漫长抗暴历程。
(18)、“真正爱情的最初症状,在青年男子方面是胆怯,在青年女子方面却是胆大。这似乎不可解,其实很简单。这是两性试图彼此接近而相互采纳对方性格的结果。”
(19)、开挂的雨果,创作样式并不分期,而是诗歌、小说、戏剧三管齐下,且每个门类都成绩卓著。1827年,年仅25岁的雨果写成一部长得难以搬上舞台的《克伦威尔》,紧接着为此剧本写了一篇长序,这篇序言被尊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书,夺去了原剧的光芒。与戏剧相关的展品更为丰富,除了画作还有演出道具,能让观众有更直观的感受。
(20)、©MaisonsdeVictorHugo/Roger-Viollet
4、雨果作品集
(1)、他的生命几乎贯穿了十九世纪(1802-1885),是个长寿的人,并且在事业上一路高歌猛进,状态一直很好。
(2)、《小手杖》、《小木片》、《小手杖漫游意大利》、《小手杖地理》、《小手杖文法》、《木偶奇遇记》、《眼睛和鼻子》、《快乐的故事》,《愉快的符号》、《讽刺杂谈》
(3)、“有些藏品甚至从未离开过雨果故居博物馆的墙面或库房,第一次被借到国外。可能你在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馆看到的,都没有此次在明珠美术馆看到的这么全面丰富。”明珠美术馆执行馆长李丹丹说。
(4)、“神童”雨果14岁就立下豪言壮语:“我要成为夏多布里昂,否则别无他志”。如今,说起夏多布里昂(法国作家、政治家、外交家)可能有人不知道,但说起雨果,想必无人不知。1817年,15岁的雨果参加图卢兹百花诗社的比赛获奖,颁奖人为他小小年龄而吃惊。从此,文学路上皆坦途,是大多数法国人心目中的民族诗人和民族作家。
(5)、“圣-桑普森”(或《凝视着风暴的渔夫之妻》),1864年
(6)、古特曼:如果您请我到上海来,我愿意导演这部剧。不经常演这部戏的原因之一是故事情节和剧本特别长,而且里面的角色相当多,所以这是很大的一部戏。
(7)、此次展览将展出雨果的多幅画作,涵盖了不同的题材和技法,从中也可以窥见雨果的创作趣味:
(8)、雨果从未到过中国,但这不妨碍他对中国艺术的热爱。他的绘画里有东方的风景和人物,还热爱收藏中国的年画、铜炉、瓷器、陶器、丝织品等,并将它们用于家居装饰。
(9)、法国重要的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罗瓦曾说,如果雨果下定决心改行当画画,必定也会成为一名世界级的画家。
(10)、雨果一生的创作时期长达六十年之久,是个多产的作家,也是个多产的诗人。他前期的创作,基本上是站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立场上,同情人民疾苦,希望通过改良社会,解决矛盾。后期创作有一定的现实主义因素。
(11)、在展品里,有不少是艺术家们围绕雨果作品展开的创作,包括多部重要作品的插画、油画、雕塑,以及戏剧所使用的道具等:
(12)、有一次,雨果的女仆不小心把他心爱的瓷器花瓶摔碎了,这位酷爱中国艺术的法国文豪于是写了一首诗,开头便是这样一句痛陈。
(13)、1870年,流亡结束的雨果如英雄般凯旋巴黎,继续他的事业。没有人不折服于他的才能,创作的巨著汇聚了各种精神领域的产品:诗歌、歌曲、戏剧、小说、演讲、小册子、历史著作、散文,还不包括画作。
(14)、◇ 主题:《浅谈维克多·雨果戏剧作品与视觉艺术》
(15)、雨果“命运三部曲”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
(16)、 雨果不在法国的时候,一方面离巴黎比较远,他有一段时间基本上没有写剧本,他认为没有必要,但他还是写了一些东西,因为他离巴黎和法国的政治生活有一定距离,不是那么关注发生了什么事情,所以他比较自由,比较随意地创作他的作品,所以他最后写的剧本跟早期的剧本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17)、卓越的文学巨著总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小说的历史背景即是雨果的生活背景。讲述的是19世纪法国大革命政权频繁交替时期,人民生活于水火之中,颠沛流离,居无定所。
(18)、整幅画的色调呈乳白色,作家画家描绘了一个热气球,正缓慢地飘过巴黎上方。
(19)、《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雨果的经典之作,之所以经典,昌盛不衰,是因为故事的情景情感总能获得到各个时代的读者的共鸣共识,仿佛感同身受,备受感动和鼓舞。
(20)、©MaisonsdeVictorHugo/Roger-Viollet
5、雨果作品中最能体现美丑对照原则的
(1)、在晚年迁居根西岛期间,除了不间断的文学创作,他最大的乐趣就是去古董店选购来自中国的艺术品。这些来自神秘东方的美彻底俘虏了这位世界级的大文豪,他是如此地喜欢它们,以至于每次买下一个新玩意都要记在自己的日记本中。
(2)、今天我们可以说,雨果的戏剧在当年的法国经常会上演,经常可以看到,虽然不是特别多但是也经常可以看到。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待会要演出的剧目,叫做《一千法郎赏金》。这部《一千法郎赏金》是与雨果的其他剧目完全不同的作品,它跟雨果在1840年代创造的这些正剧,或者说历史性正剧是完全不同的风格。大家知道雨果的很多浪漫主义戏剧都发生在其他国家,意大利、西班牙,很少发生在法国。
(3)、作为人生历程跌宕起伏的大人物,雨果本人的形象也成为许多艺术家创作的内容,展览有大量关于他的漫画以及雕塑家罗丹的作品。这些或歌颂或讽刺的作品,都说明着他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4)、《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巴黎圣母院》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竭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ト赛女郎埃斯梅拉达。
(5)、1885年,83岁的雨果因肺炎不治去世,法国举国悲痛哀悼。他的灵车经过凯旋门时,来送别的密密麻麻人群挤满了整个广场。我想他之所以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来源于艺术洗涤之后良善的本性必然是重要原因之一。
(6)、据统计,雨果的画作超过3000幅,足以说明他在绘画方面的勤奋和天赋。
(7)、法国超现实主义画家布勒东在《神奇的艺术》中写道:“在这个领域内,最后决定意义的画应该属于一个既不是职业雕塑家,也不是职业画家的人。这个人先于兰波,已经借助画笔和钢笔墨水‘固定眩晕’,探求自己的潜意识···
(8)、©MaisonsdeVictorHugo/Roger-Viollet
(9)、据统计,雨果的画作超过3000幅,足以说明他在绘画方面的勤奋和天赋。
(10)、此次展览中,大家不仅可以看到雨果收藏的中国艺术品以及他设计创作的家居装饰,还能通过360度全景影像以及修缮访谈视频,来一场“高城居”漫游,中西杂糅的独特室内景观,想必会令身处21世纪的中国观众感到意外和新奇。
(11)、作为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变。而他所看到与经历的一切,也影响着他的艺术创作,孕育着他独特的思想精神。
(12)、善于以史诗规模去再现社会生活。 《悲惨世界》是一幅笔力雄 浑的历史壁画;《巴黎圣母院》...
(13)、再翻回来,我想跟大家做一个介绍,就是我们如何在展览当中呈现雨果的戏剧,以及这些作品选择的原因,作为今天分享的结尾。实际上我们就是通过四部戏剧作品的若干件相关展品,包括绘画和道具,来展现维克多·雨果吹响号角的浪漫主义戏剧的十几年历程。
(14)、《笑面人》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写作于1866-1868年,1869年发表。该作讲述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英国。一伙童贩将一个10岁男孩遗弃海岸,逃离时遇难,当忏悔他们的罪行,将男孩的身世、证件封在一个葫芦里,抛到海上。此男孩便是誓死不与王权妥协的克朗查理爵士的儿子。
(15)、本次展览,观众们不仅能看到这些人物的肖像画或者照片,还能看到他们的私人物品、信件、绘画作品和摄影作品等。
(16)、名师楼是多元的文化艺术场域,集合了美好的希望与乐趣,我们通过传家课堂、创想课堂、少年人文研习、沙龙、读书会、国际游学等展现和诠释传统文化、应用艺术与生活美学。这里是一个提供由心灵至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心,一个汇集学术交流、设计创意的跨界交流平台。
(17)、 法国的戏剧情况基本上跟其他欧洲国家不太一样,如果我们比较一下,就是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跟英国沙龙戏剧或者是西班牙戏剧、德国戏剧,他们基本上都违反了很多戏剧规则,而且已经完全抛弃了古典主义的风格,所以法国的情况在十七世纪还是非常独特的。
(18)、《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是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 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阿让(Jean Valjean)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该作多次被改编演绎成影视作品。
(19)、©MaisonsdeVictorHugo/Roger-Viollet
(20)、https://www.lefigaro.fr/culture/un-dessin-inedit-de-victor-hugo-depart-du-ballon-vendu-37-500-euros-20200617
(1)、1830年7月,法国发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复辟王朝被翻了。雨果热情赞扬革命,歌颂那些革命者,写诗哀悼那些在巷战中牺牲的英雄。
(2)、浪漫主义大师,文学史丰碑,有着济世情怀的思想家,这些夺目的光环都不足以概括维克多·雨果丰富的内在,甚至让想要了解他的人望而却步。
(3)、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阿让(Jean Valjean)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该作多次被改编演绎成影视作品。
(4)、《悲惨世界》是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其内容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
(5)、审美是人类精神活动之一种,它的实现是一种创造,是多层面的整体关系的创造。
(6)、雨果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大文学家,他更是一个在各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的艺术家、政治家。
(7)、雨果的第三个创作时期,现实主义更加明显,也是作者的批判性达到最高峰的时期。雨果的最后一个时期,创作仍然是以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为主导思想,一方面,它们在革命事业中起了一定作用,另一方面,消极性更为明显了。
(8)、《九三年》是法国小说家雨果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74年2月。雨果在小说中塑造了旺代叛军首领朗德纳克侯爵及其侄孙、镇压叛乱的共和军司令郭文,以及郭文的家庭教师、公安委员会特派员西穆尔登这三个中心人物,围绕他们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情节,描绘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在1793年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场面。
(9)、 因为很多编剧认为我们生活中没有什么可称为太纯粹的,我们一生当中不断会遇到悲观和乐观的东西,会遇到喜剧性和悲剧性的东西,都是混合性的,没有纯粹的喜剧或是悲剧。法国的浪漫主义基本上是代表已经在欧洲前几年开始的运动,开始反对、更改这些古典主义的规则,在风格上还有规律上,戏剧的规则方面,在追求一种不纯粹的戏剧。我们知道雨果的戏剧理念、对浪漫主义的理念,都包含在《克伦威尔》里,这是一个从来没有演过的剧本,是一个悲剧。在这部悲剧的前言里雨果诠释了浪漫主义的概念。他在前言里写到,戏剧要反映自然,所以我们把伟大和卑微,最高大和最卑鄙的东西,还有最高级和最低级,最通俗和最高雅,喜剧和悲剧的,还有灵魂和身体,都得能够混合在一起。
(10)、能画画、能动手制作装饰品、能写出皇皇巨著……这样多才多艺的雨果实在令人仰望。雨果充沛的创造力似乎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但天才的能量不全是一种命定,也是真实地生活着的人的表达。
(11)、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阿让(JeanValjean)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该作多次被改编演绎成影视作品。
(12)、那是卡西莫多在掏乌鸦的巢窠,《巴黎圣母院》第四卷第三章,1868年
(13)、 把话题拉回到戏剧,策划展览的过程实际上是要通过一些线索讲故事。除了跟大家提到的那两条比较显性的线索之外,这个展览当中还穿插着一些隐性线索,比如雨果的诗歌、雨果的绘画以及今天我们的话题——雨果的戏剧。就像刚才宫宝荣教授提到的,雨果浪漫主义的戏剧短命,所以我们选取的作品年代跨度不是特别长,从1830年到1843年。作为策展人,我们讲故事都是通过艺术作品、视觉作品。我跟奥迪内馆长进行了很多讨论,从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馆的馆藏当中我们选取了跟四部戏剧作品相关的视觉创作,我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些作品的样子。
(14)、©JulienVidal/MaisonsdeVictorHugo/Roger-Violleto
(15)、《克伦威尔》 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剧本虽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却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成为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它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6)、让我们细数雨果这一名字背后的不同面向,了解一位立体、生动的天才。
(17)、明珠美术馆携手巴黎博物馆联盟(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馆),精心筹备策划3年,终于在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馆闭馆整修之际,将其丰富馆藏搬到了上海。
(18)、《笑面人》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写作于1866—1868年,1869年发表。作者运用浪漫主义对比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通过强烈的对比,加强了小说结局的悲剧气氛,揭露了整个贵族上流社会的糜烂、腐朽和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