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的故事名言名句大全
(1)、⊙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论语》
(3)、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孔子《论语》
(4)、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5)、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6)、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9)、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1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1)、⊙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12)、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3)、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5)、不贰过。(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孔子《论语·雍也》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9)、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20)、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丘
2、孔孑名人的故事
(1)、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2)、在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孔丘的举止确实是不同凡响的。
(3)、孔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
(4)、⊙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
(6)、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论语》
(7)、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8)、而同样的问题冉也曾问过孔子,孔子的回答是这样的:“可以直接去实施。”这件事的全过程都被公西华给看到了,公西华很困惑,就问了孔子原因。孔子说:“这是我在因材施教呢,冉这个人比较畏首畏尾,做事情不果断,如果我的言论能让他勇敢,何乐而不为?而子路这个人的性格还是比较草率的,他需要别人的深切指导,才可以更好的去完成任务。”
(9)、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0)、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2)、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论语》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14)、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5)、落水的人家人闻讯赶来之后,为了表示自己对救命之恩的感谢,就把自己家的一只牛给了孔子的徒弟。后来这片村庄就开始流传孔子教导无方的话,说是:救人一命还收人家的钱财。这事情不知道怎么样又传回了孔子的耳朵里面。
(1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8)、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9)、孩子接着就说:“现在您看到我在搭建什么了,那到底是应该车让路给城,还是城让路给车呢?”孔子一下子被问的不知道怎样回答了,他发现在这交流中,孩子一直保持着礼貌的问答,就问了小孩子名字,小孩子也如实告诉了孔子。
(2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孔子的故事经典语句
(1)、“如果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
(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孔子
(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5)、解释: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6)、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
(8)、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0)、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1)、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论语》
(1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正直)、友谅(诚信)、友多闻(见多识广),益矣;友便辟(性情暴躁,惯走邪道)、友善柔(过份优柔寡断或和颜悦色骗人)、友便佞(心怀鬼胎。谄媚),损矣。——孔子《论语》
(13)、⊙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4)、10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15)、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17)、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孔子《论语》
(18)、解释:我对凡来求学的人,都无区别地加以教育。
(19)、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论语》
4、孔子名言小故事50字以内
(1)、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君子处世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警惕贪恋美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盛,要警惕争斗好胜;等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退了,要警惕贪得无厌。
(4)、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5)、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6)、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7)、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8)、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9)、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0)、真相:我们来看原句,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原来这是孔老夫子在称赞一个叫宁武子的人,他说:“宁武子在世道清明的时候就展示自己的才华,做一名智者;世道浑浊的时候就装傻,做一个愚者。做智者是简单的,大家都能做到,但是能装傻,这是一种高明的举动,却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啊。”
(11)、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2)、释意:说话要讲忠诚,守信用;行动要忠实、有礼。而慈祥母亲的溺爱,却会出现败家子。
(13)、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geyan123)摘孔子《论语》
(1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同上)
(1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8)、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9)、⊙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20)、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论语》
5、孔子的故事名言名句有哪些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上)
(2)、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孔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
(4)、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5)、宁武子是春秋时期卫国很有名的大夫,经历诸多变故,但宁武子却能够安然无恙地做两朝元老。孔子很佩服他这种明哲保身的处事方式,于是用“愚不可及”这四个字给他以高度评价。下次再有人说你愚不客及,你就笑着给他讲这个故事。
(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在春秋的时候,孔子经常会带着自己器重的几名弟子周游别国,来传扬他的思想还有政治主张。有一天,孔子和弟子们打算去晋国,在路上行走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小孩子在路上玩碎石子,挡住了这一行人的去路。
(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0)、10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11)、10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12)、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3)、在交流中,孔子知道了孩子才七岁,孔子转头就跟自己弟子讲:“这孩子如此小就能够懂得礼数,也是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啊。”
(1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5)、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6)、⊙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7)、⊙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8)、⊙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19)、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0)、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1)、1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2)、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5)、当时在春秋时代,鲁国有个规定,凡是到国外旅行去,看到有鲁国人在外国被卖为奴隶的,可以花钱把他赎出来,回到鲁国后,到国库去报帐,国库照付。孔子有一个学生,真的在国外看到有鲁国人被卖为奴隶了,就把他赎出来。赎出来以后,他没到国库去报帐,别人都说这个人品格高尚。孔子知道后,大骂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错了。别人奇怪了,做好事嘛,又赎了人,又不去报帐,这不是好事吗?不是品格高尚吗?孔子说看问题不能这样看,他这个做法,实际上妨碍了更多的奴隶被赎出来。这个人回来后没有去报帐,将来别人看见做奴隶的鲁国人,本想赎他出来,又想,我赎了以后,如果去报帐,别人就要议论:以前某某人不报帐,你去报帐,你的品格不如他。这样,这个人就可能装作没看见,不去赎人了。所以,这个做法就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人家赎买出来,是有害的。
(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
(7)、“如果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
(8)、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0)、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1)、10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2)、孔子说:“小朋友你是不应该在路中间玩石子的,这样会挡住车的去路。”小孩指了指自己的石子堆对孔子说:“老先生,您看到我搭的是什么了吗?”孔子转过头去看了一眼,发现小孩子搭建的是一座城堡。
(13)、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方法。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而如果一味空想却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
(1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论语》
(16)、⊙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