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语录图片素材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大学》
(3)、中国网友表示:字都认识,但我看不懂;美国网友则戏称:现在大家都涌去谷歌翻译找答案了。
(4)、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大学》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孔子以一个守旧的面目来改变这个国家的现状,孔子也以一个革命者的姿态寻回这个民族的传统。
(7)、(文章整理来自网络,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愿将分享此文的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读者。)
(8)、据《论语》记载,有市民问孔子对“以善报恶”的看法,孔子表示反对。孔圣人的完整回答是:“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9)、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乎?”
(10)、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11)、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摘《论语》
(1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论语》
(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4)、(同韵词)不胜杯杓、询于刍荛、吃苦耐劳、略知皮毛、行迈靡靡,中心摇摇、鸟覆危巢、玉石混淆、海错江瑶、明察秋毫、风雨飘飖、......
(1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6)、·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别人。
(17)、zǐyuēsānrénxínɡbìyǒuwǒshīyānzéqíshànzhěércónɡzhīqíbúshànzhěérɡǎizhī
(18)、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0)、这个译文:“老了还给别人做坏榜样却不去死,这是个害人贼啊”(刘小烽嬴嘉丽)。
2、孔子语录原文及解析
(1)、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论语》
(2)、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3)、解释: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4)、战国末期大儒荀子,虽然其礼的思想根源于孔子,然而他有浓厚的“法”思想的成分。他以继承儒家正统自任,称颂孔子,认为孔子的美德永远不可泯灭。但他贬斥子张、子夏、子游为“贱儒”,批评子思、孟子。他的著作多处称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借孔子之名表达他重视礼法和“亲贤用知”的思想。
(5)、·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如果父母心里不愿听劝谏,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6)、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7)、·不以生生死,不以死死生。死生有待邪?皆有所一体。(出处)《庄子·知北游》(译文)生的自然而然地生出来了,它的生不是为了死;死的自然而然地死去了,它的死不是为了生。死和生是相辅相成的吗?生和死实际上都存在于同一体中。
(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
(11)、《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大学》
(1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4)、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元代延祐年间,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15)、在现实生活中我也深有体会,一本书读第一遍时可能不太理解作者的意图,但多读几遍后,往往会有新的理解和感悟。
(16)、·近者悦,远者来。(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译文)让附近的人高兴,远方的人自然就来投奔。
(17)、孔孟儒学最显著的中心思想就是治人,即如何统治、压迫老百姓,使其为我所役。这种思想在古代对统治者治国理政或许起到一定正面作用。但对老百姓而言却被套上沉重枷锁,民心桎梏,无自我,无思想,只能为奴无法为人。所以我说儒学愚民,糟粕可憎。
(18)、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9)、这在春秋时期,能勾画出这样的愿景,孔子真是太伟大了。
(20)、《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在南宋后并称“四书”。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微言大义”。
3、孔子语录图片大全
(1)、世界首富马斯克就曾因”山寨古文”引发热议。
(2)、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摘《论语》
(3)、意思是: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用我家乡话说:就是不认字但肯干还能吃上饭,不识人连饭都吃不上,强调知人识人洞察人性的重要性。
(4)、·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出处)《论语·先进篇第十一》(译文)人都没能侍奉好,还谈什么事奉鬼呢?
(5)、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6)、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7)、(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论语》
(9)、(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0)、·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致力于人世间该做的事情,对鬼神报敬而远之的态度,这就可以说是明智的了。
(11)、美国最高法院的官方网站上给出了为这三个人立像的理由:他们都是最伟大的立法者,孔子代表着“以仁慈调和正义”(TemperingJusticewithMercy)。
(12)、解释: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
(13)、解释: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看到了恶人或做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想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14)、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5)、(译文) (驾驭本性的)道啊,是时刻不能离开的。那些可以离开的束缚,都不能称之为道。因此君子会因为担心有自己看不到的地方而更加严谨,会因为担心有自己听不到的地方而更加小心。没有比在那些不易察觉的地方更能表现出君子人格的,也没有比细微之处更能显示君子风范的。所以,君子是要严肃地面对自己的。
(16)、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7)、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1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论语》
(19)、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20)、即《榖梁传》(拼音:gǔliángzhuàn)也被称作《榖梁春秋》、《春秋榖梁传》。《春秋榖梁传》为儒家经典之一。与《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
4、孔子语录100句
(1)、所以孔子评价宰予“不仁”,其实宰予的话也不无道理,只不过,他的想法与老师的思想冲突了,而宰予又是一个并不完全以老师的意志为自身意志的学生,就像如今学校里很多思想活跃,脑子聪明但又时常与老师顶嘴的学生一样,这种聪明叛逆的学生其实不一定会得到老师的欢心。
(2)、(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