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岑参简介
(1)、“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2)、无论对错,他都已走过。高仙芝战败,他随其回到长安,虽历经了塞外苦寒,沙场洗礼,终因既无战功,又无业绩,回京依然平平,守一份闲职微官,碌碌度日。况且,大唐表面的繁华,早已掩不住内里的种种危机,皇帝倦怠朝政,佞臣祸国当道,外族的虎视眈眈,一切都预示着一场狂风骤雨的来到,他不知该去向何方?
(3)、也是在这段时期,岑参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奇伟壮丽的边塞诗,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北风呼啸着卷过大地,刮断了早已枯干的荒草;尽管是八月份,这里的天空已飘起了雪花。一夜之间,所有树枝上挂满了雪,就像春天里千万朵绽放的梨花。雪花透过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衣服也不觉得暖和,丝绸锦缎做的被子都让人觉得有些单薄了。将士们都冻拉不开弓弩,盔甲也很难穿在身上。沙漠里都结了厚厚的冰层,将士们的脸上布满愁云,想着这寒冷的天气快点过去。中军大厅里摆好了酒宴,欢送返京的客人,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美妙的乐曲。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蹄印。
(5)、心情轻松畅悦,笔下自是雄浑奔放,此间,亦是他诗文走向高峰的鼎盛时光。他的诗中,虽弥漫着浓浓的思乡深情,亦彰显了满腹的豪情意气,苍凉壮阔的塞外风光,在他的笔下有了一份奇逸的生机。
(6)、第二年,母子一行又来到嵩阳的“旧草堂”。这里离大哥岑渭做官处比较近,生活上有个照应。岑参在此度过了几年娴静生活。每天的工作就是向当地一些有识之士请教。他也因此结识了一群隐士和学子,精神世界得到丰富。
(7)、从两首诗比较来看,岑参与武判官似乎就是普通的同事关系。落笔多在天气变化,触动人物内心的情感。而在这首写给萧治的诗中,就直接交待:“路很滑,你需要小心了!”
(8)、岑参幼年家境孤贫,只能从兄受学,岑参天资聪慧,五岁开始读书,九岁就能赋诗写文。这种聪明早慧与他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岑参的父亲开元八年(720年)转晋州刺史,他随父居晋州。父死后,仍留居晋州,直至开元十七年(729年)才移居嵩阳(今河南登封县)。不久又移居颍阳(今河南登封县西南七十里颍阳镇)。嵩阳、颍阳为嵩高山东西两峰所在地,东峰太室在嵩阳,西峰少室在颍阳,两室相距七十里,岑参在这两地都结有草堂。嵩高为五岳之奇峰峻岭,古木流泉。年轻的诗人在这幽静的自然环境中潜心攻读,啸傲山林,不仅在学问上打下了广博的基础,而且也初步形成了他那种沉雄淡远、新奇隽永的诗风。他早期的作品淡远多于沉雄。出塞以后,沉雄悲壮中亦不乏淡远。岑诗的题材也是多种多样。
(9)、或许命运对他格外苛刻,他终于迎来一次命运的转折,由于杜甫等人力荐,岑参被任命为右补阙,却因得罪权佞而职位被一变再变,最后到嘉州任刺史,但这是他一生中职位最高的一次,所以后人亦称他的诗为“嘉州体”。
(10)、除了尽数边塞之景,岑参还给朋友写了很多送别诗。其中最凸显他志向的,当是他写给李莫的那首。
(11)、他所处的时代恰逢朝廷大力封赏在边地立功的将领,以守边获得封爵赏赐,这给当时不甘平庸的文人提供了一条升官加爵的捷径。
(12)、不过,在我们心里,岑参永远是那个通达坚韧的英雄青年,而我们也同样怀念,那段老友都在,国家安定的岑参笔下的时光。
(13)、岑参此时的心情有些复杂。从二十岁开始,自己就为了理想而奔波,如今成功进入仕途,可是兴趣快被消磨殆尽了。就像张爱玲说的:“出名要趁早!”有些青年时期的理想,到了老年即便能实现,也没了当初的那份喜悦。相反,它可能会引发对时光流逝、生命蹉跎的感慨。
(14)、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15)、--------------------------------------------
(16)、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的作品,以边塞诗为主,自出塞以后,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在鞍马风尘的战斗生活里,他的诗境空前开扩了,爱好新奇事物的特点在他的创作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词的主要风格。
(17)、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18)、《子瞻子由各有寄题小庵诗却用元韵和呈》-宋·孔平仲(全宋诗卷926)
(19)、两人都在途中匆匆赶路,还没下马,就互叙起近况。
(20)、著名华人学者叶嘉莹教授在题为《杜甫诗在写实中的象喻性》的讲演中也说过:岑参的“参”字,有不同的读音。由于孔子的学生曾参的“参”读作“深”,所以西方很多人在翻译的时候都把岑参的“参”也拼成“深”的读音。可是根据考证,这个字不应该读作“深”而应该读作“餐”。因为岑参曾写文章说他的祖先有很多人都参与公卿之位,他们家里希望他也能够参与公卿之位,所以取名岑参。
2、岑参的边塞诗
(1)、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
(2)、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3)、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4)、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5)、大老振,《岑参:到达了远方,却思念家乡》;
(6)、《碛中作》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此诗描写作者辞家赴安西在大漠中行进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初赴边塞的新奇之感和远离家乡的思亲之情,同时也显现出一种从军的豪情。
(7)、可见,诗人作品中曹参之“参”应念can。
(8)、《过酒泉忆杜陵别业》:“昨夜宿祁连,今朝过酒泉。黄沙西际海,白草北连天。”表达了他身处异地的孤独情感。
(9)、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10)、二十岁他北上长安,献书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
(11)、天宝五年(746年),岑参由颍阳出发西返长安,先北渡黄河到达旧居之地王屋山,然后北赴晋州,在晋州故地重游;再到绛州,并在参观骊姬墓;之后东渡黄河到达蒲关,在蒲关寄宿;最后到长安杜陵别业,送安喜县人郭乂回乡时作《送郭乂杂言》。
(12)、杜甫在《渼陂行》一诗中开口就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渼陂在鄠县,杜甫此行玩得很好。其实,岑参不仅在生活上喜欢猎奇,诗也写得奇,同时期能和他媲比的,大概就属李白了。但两人毕竟不同,李白是孤傲游侠,浪迹四方。
(13)、《寿建宁太守》-宋·刘克庄(《全宋诗》卷3081)
(14)、岑参以好奇的热情和瑰丽的色彩表现塞外之景。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15)、六岁时,岑植调任晋州刺史,岑参和哥哥弟弟们自然一同前往。他的两个哥哥岑渭、岑况是父亲前妻所生,岑参和两个弟弟则一母同胞。虽如此,但兄长对弟弟的教育却一点儿也不含糊。长到九岁,开始跟着哥哥学文章。他说:“荷仁兄之教导,方励己以增修。”
(16)、宝塔宛如平地涌出,孤高巍峨耸入天宫。登上去像走出人间,蹬踏梯道盘旋空中。高峻突出镇定神州,峥嵘胜过鬼斧神工。四角伸展挡住白日,七层紧紧连着苍穹。下看飞鸟屈指可数,俯听山风呼啸迅猛。山连山如波涛起伏,汹涌澎湃奔流向东。青槐夹着笔直驰道,楼台宫殿何等玲珑。秋天秀色从西而来,苍苍茫茫弥漫关中。长安城北汉代五陵,万古千秋一派青葱。清净佛理完全领悟。善因素来为人信从。立誓归隐辞官而去,信奉佛道其乐无穷。
(17)、岑参天资聪颖,他出身于一个官僚贵族的家庭,但父亲早逝,家道衰落,生活日趋困顿。
(18)、岑参前后在西北边疆生活了六年,他对戎马倥偬的征战生活,冷寂荒凉的塞外风光,都有深刻的体会。
(19)、所幸他终是乐观豁达的,或许是内心的追求使之坚忍,他在高仙芝麾下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哪怕千难万苦,一心只想忠诚报国,他的这份执着,值得人们钦佩。
(20)、《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3、岑参的读音
(1)、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lawyerhgy
(2)、《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古诗全文如下:
(3)、友人回京了,自己回京还是遥遥无期的事,岑参心里落满了惆怅。
(4)、《逢入京使》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5)、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上初中时,学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语文老师教导我们该诗作者“岑参”的“参”字读“(sēn)”不读can。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时过境迁,现在当我们用输入法输入“censen”时会出现下图这样的提示:
(6)、《又和感旧四首其一》-宋·刘克庄(全宋诗卷3052)
(7)、孔尧。笔名黛珂。热爱生命,热爱文学,热爱诗词。一个清纯朴素的文艺青年;一个难以自拔的红迷;一个性空灵的古诗词作者!
(8)、临行时茫茫白雪布满山野,挥手告别,目送回京人远去,没多久他就消失在眼帘,只剩雪地上留下的马蹄印迹。
(9)、我们都知道,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一篇(首)韵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这就叫做押韵。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脚”,引这些字的韵母要相似或相同。
(10)、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他充满激情地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了将士们勇往直前、转战沙场雪海的壮烈场面。“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将士们奋不顾身,充满了忠勇爱国的精神。
(11)、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12)、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 。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13)、很显然,输入法是在提示我们(shēn)才是正确的读音。不光是输入法,百度百科也是这样的读音:
(14)、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15)、经典传奇。边塞磨砺了岑参,岑参也成就了边塞。他的人生旅途就是一部“一路向西”的
(16)、细细读来,怎一个“苦”字了得?!一代才子,难道在盛世,最终也只能被逼得归隐山林吗?
(17)、岑参出身官宦世家,祖上曾三代宰相,只不过因缘际遇,生逢乱世,武氏李唐分争天下,致使朝廷混乱,人心不安。伯父岑羲因追随太平公主,而被玄宗灭族,岑参虽未受波及,却还是因为直面家族的没落而心有余悸。
(18)、轮台城头夜里吹起号角,轮台城北旄头星正降落。军书昨夜连夜送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以西入侵。从哨楼向西望烟尘滚滚,汉军就屯扎在轮台北境。上将手持符节率兵西征,黎明笛声响起大军起程。战鼓四起犹如雪海浪涌,三军呐喊阴山发出共鸣。敌营阴沉杀气直冲云霄,战场上白骨还缠着草根。剑河寒风猛烈大雪鹅毛,沙口石头寒冷马蹄冻脱。亚相勤于王政甘冒辛苦,立誓报效国家平定边境。古来青垂史名屡见不鲜,如今将军功名胜过古人。
(19)、后来兄长出去找工作了,岑参写了一首《送二十二兄北游寻罗中》。
(20)、岑参的诗题材很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兆、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象殷番《河岳英灵集》所称道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诗句,都是诗意造奇的例子。杜甫也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谓“好奇”,就是爱好新奇事物。
4、岑参怎么念
(1)、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杜甫、高适等游,深受启迪。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由于"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乾元二年(759)改任起居舍人。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舍。享年56岁。
(2)、天宝三载(744年),二十九岁的青年诗人岑参在长安参加考试,以第二名的成绩及第。他在这方面的表现,显然是继承了家族秉赋。之后被授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是东宫太子府的属官。岑参写诗道:
(3)、唐时,有一批边塞诗人,很引人瞩目。他们笔下的边塞诗,让当今的我们看到了唐时壮阔的边塞风光和别样的军旅生活。
(4)、第二年六月,岑参又被贬为嘉州刺史,这一年正是他任官期满的一年,岑参显而易见的被罢官。岑参的英雄梦留在了塞外的那几年,现在的他已经决心归隐了,“北客归去来兮”。
(5)、年末,岑参历经数月时间,终于到达安西,在高仙芝手下工作。这时,他开始了边塞诗创作。
(6)、在末尾又感叹:“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给武判官赠送的仅有一诗,而萧治呢,不仅赠诗,还要送上一根松树枝。这不仅是气节的象征,也是让他路上做拐杖用啊。不得不说,岑参想的真是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