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麦克阿瑟感情
(1)、老阿瑟最鄙视政治家,感觉他们是只靠一张嘴,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一直跟这人过不去,各种狂妄,各种鄙视,终于把塔夫脱给惹怒了,问题是这人可不是普通政治家,他和麦金来总统是密友,本身代表着总统,而且后来当上了国防部长,最终当上了总统,惹这样的人不是找死嘛。
(2)、 不妨对照一下,看看,跟麦克阿瑟的祷告词有何不同。
(3)、为此,杜鲁门总统十分恼火。他不愿让白宫来承担战争失利的责任。麦克阿瑟通过报刊发表的反击,使杜鲁门政府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他气愤地对自己的顾问说:“麦克阿瑟在推卸责任,决不能让这情况继续存在下去。”为此,总统命令国务卿艾奇逊和马歇尔对朝鲜战场上的所有的指挥官和驻外使馆发出两项指令:有关朝鲜战场情况的言论,书面材料和声明,不经国务院和1批准不得私自发表;务必谨慎小心,避免同新闻界就外交和军事政策方面的事务进行直接对话。
(4)、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上的6座大桥,浩浩荡荡地涌入朝鲜。11月6日麦克阿瑟下令B?29轰炸机轰炸新义州的所有桥梁,同时给华盛顿呈上这一命令的副本,然后就宽衣就寝。下午2点,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紧急指令惊醒了他。指令要求麦克阿瑟暂缓轰炸中国东北边境8公里的目标。麦克阿瑟措词强硬地作了个答复:内容是潮水般的部队辎重从鸭绿江桥蜂拥而来,将对美军有毁灭性打击的威胁,阻止敌兵增援的唯一出路就是捣毁一切桥梁。杜鲁门知道后出人意外地又指责麦克阿瑟早就该说清楚这点。于是参谋长联席会议撤销了上述指令,命令麦克阿瑟炸桥,但只能炸一半,不得超越主航道。这使麦克阿瑟不满,因轰炸机只炸半座桥梁是不可能的事。
(5)、这件事背后的暗藏玄机,最终由毛泽东的一句话点破。
(6)、我们需要的是战场上的狮子,要知道由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羊将战胜一只羊带领的一群狮子。——麦克阿瑟
(7)、“班公湖”打群架的视频终于见诸于网络。由于有师兄经常出没于班公湖,常常听他讲述与阿三打架的那些事。没错!师兄是参与者之一。
(8)、[新华社13日讯]美国远东侵略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已因在指挥侵略朝鲜的战争中遭受朝鲜、中国人民武装的严重打击而下台。这是中朝人民抗美斗争的胜利。
(9)、在这样的连连败退下,麦克·阿瑟终于坐不住了,感恩节之梦已经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10)、事情还没完,世上仿佛没有不透风的墙。集体外出在外打架的事情,还是被学员旅的领导知道了。旅长和政委的态度大相径庭,旅长觉得我们没事、地方人也没举报,就当成没发生好了。政委却要队长说明事情来龙去脉,作出检查,严明纪律。队长按照政委的要求说明了事情经过,但是检查部分就写了一句话——“解放军要是连架都不能打,我还指望带的这帮学员以后能打仗吗?!”
(11)、美国先帮助菲律宾人赶走了西班牙人,然后跟菲律宾人说你们这帮猴子蠢成这样,我们实在担心你们独立后生活不能自理啊,菲律宾人说谢谢,不用你操心,美国人说你这么说就不对了,美国人都是活雷锋传教士,要”教育你们的子民,升华你们的灵魂,为你们付出我们的一切“(美国总统麦金来对菲律宾的原话),菲律宾人说真的不用了,你们走吧,美国人说你再这么说叔真生气了。
(12)、你应将所任各职移交马修·李奇微中将,立即生效。你有权下达为前往你所选择的地方所需下达的命令。
(13)、然后杜鲁门开口第一句话就问麦帅,那啥,我们情报部门显示,中国会出兵。随后双方各种讨论,几乎话题全部围绕这个展开,麦克阿瑟一直在劝说总统不要瞎担心,后来杜鲁门终于放下心,回美国去了,麦克阿瑟转眼就骂杜鲁门是“小杂种”。
(14)、他和麦克·阿瑟关系密切,不仅有工作上的往来,还是他最忠实的“信徒”之一。
(15)、11月26日,麦克阿瑟向华盛顿汇报说:“前进部队未遭抵抗。”可是,第二天第八集团军和海军陆战队就遭到了巨大的反击,约30万中1队突然出现在眼前。中1队第一拳揍在麦克阿瑟最薄弱的环节,即第八集团军和南朝鲜第二军团的交接地。司令部里的灯火通宵不灭,麦克阿瑟全神贯注地看着1和航空图,寻求他进攻计划的补救方法。最终在绝无良策之时,他命令第八集团军原地待命,而X军团和海军第一陆战队成一字纵队从中1队的1之中杀出一条血路,顶着严寒沿着一条盘旋小路向1围。
(16)、可是时间没过一个月,麦克阿兹这边就收到了一个消息,说同学步兹已经莫名离世,对于死亡原因谁也不知道,就连军医也没有检查出来。步兹父母很快就将这件事情告上了法庭,而法官们在审查这件案子的时候,也就邀请了步兹生前比较好的军校同学麦克阿瑟出庭作证。
(17)、1899年,麦克阿瑟考入西点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晋升为上校并前往法国参战。
(18)、麦克阿瑟在总参谋长到期后去了菲律宾,在那里他被日本人坑了一把,具体过程可以看看这篇,《侵华日军为什么想不开去找美帝了》,上边写清楚了1942年日本去找美帝,驻扎在菲律宾的美军全军覆没,最后关头麦克阿瑟被带离了菲律宾,他没事了,他的兄弟们大部分死在了巴丹半岛,没死的后来大部分也被日军给虐待成了一副能行走的骨架。
(19)、这位奥唐奈尔是美国远东空军司令官,本人是一位空军少将。
(20)、朝鲜战争最终持续了三年时间。1953年7月,战争结束,一切看似回归了平静。
2、麦克阿瑟演说
(1)、杨凤安,王天成编著.彭德怀与麦克阿瑟抗美援朝战争名将对决(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
(2)、麦克阿瑟接到这个电报就扔到了垃圾桶,回头跟幕僚们说,如果碰上中国军队,就把他们碾碎。所以随后联军大大咧咧跨过三八线,向北进发,并在随后攻陷平壤,乱哄哄向北追击。
(3)、海军上将谢尔曼断言:“从地理及海上不利因素考虑,仁川危险之极”。持反对意见者结束了长达80分钟的发言之后,麦克阿瑟坚持己见,他说:“正是你们的异议坚定了我对这一方案的信心”,”麦克阿瑟断言:“仁川将成为粉碎敌人的铁拳”。
(4)、这句话的出处:《老兵不死》。“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这是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在1951年被美国总统杜鲁门解职并返回美国后发表的告别演说。这句话是麦克阿瑟在一首军歌中引用的歌词:老兵永不死,虽然他已淡出舞台。此后,他继续说:“就像歌中的老将一样,一个试图追随上帝的指引去完成他的职责的老将结束了他的职业生涯并消失了。"再见"!
(5)、这将不仅仅是一次军事行动,而会挑起人种之间的对立问题。
(6)、 麦克阿瑟所写的是给一个基督徒给上帝的祷告词,而诸葛亮和陆游所写的,是一个父亲给儿子的训诫词或指令词。
(7)、朝鲜战争是金一发动的,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最后打成了个平手,从三八线到三八线; 抗美援朝是指1950年10月—1953年7月,从清川江到三八线,御敌于国门之外,明显达成了战略目的。
(8)、麦克阿瑟在二战中的事我们就不细说了,其实不说大家也都知道,两国实力差距太大,日本也就是死撑着,等到老飞行员打光了,飞机也没了,航母都沉了,自然也就没啥可打的了。如果大家非常感兴趣,可以后台留言,我们将来加一篇。
(9)、师兄当学员的时候,不是好学生,调皮捣蛋,无“恶”不作,在军校四年,几乎犯了学员能犯的所有错误,所幸顺利毕业,去到了中—印边境。可是,不是好学生的师兄,在到了离首都四千多公里的地方,成为了一名好军人。
(10)、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英文:DouglasMacArthur,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美国军事家、政治家。
(11)、但正是这样一支部队,却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志愿军打败了。
(12)、最后主人走后,他就变了,还是操控权势,害人害己,让主人辛苦打下来的江山,被葬送了。可见这样的奴才,真的对自己没有用,反而有害。
(13)、上世纪五十年代,即便是最先进的技术,也无法做到原子弹的精准打击。
(14)、 回到亲子关系,回到麦克阿瑟。重读麦克阿瑟祷告词第一句,“主啊!求你塑造我的儿子……”
(15)、一旦美国率先出手使用原子弹,那么苏联必然将对其进行核报复。
(16)、杜鲁门和麦克阿瑟两人都认为自己已得到想了解的东西,然而他俩对了解到的东西却各有自己的解释,差异之大,令人吃惊,对于世人来说,一辈子也搞不清他们到底想要了解的是什么,这也许就是他俩犯下的共同错误。
(17)、云山之战的失利,让美军将领麦克·阿瑟恼怒不已。
(18)、因为资深望重又加权力大,麦克阿瑟素以桀骜不驯著称。1937年麦克阿瑟在菲律宾任军事顾问期间曾回国完婚,此后再未回国。二战与朝鲜战争期间,两任总统多次召他回国述职,他均以军务在身而推脱。根据麦克阿瑟的要求,达成的妥协是在华盛顿与麦克阿瑟总部之间的地点同总统会晤:与罗斯福的会晤是1944年7月在檀香山,总统携参谋长莱希同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麦克阿瑟、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尼米兹研究战场形势;与杜鲁门终其一生的唯一会晤于1950年10月在威克岛举行,时间不过3小时,麦克阿瑟甚至谢绝了杜鲁门共进午餐的邀请,匆匆飞回东京。
(19)、“不会的。原子弹哪里能乱甩呢?如果我们有,也不能乱甩,乱甩就要犯罪。”
(20)、斯诺问毛泽东,倘若未来有一天,中国拥有了核武器,会不会不负责任地使用它呢?
3、麦克阿瑟说过的话有哪些
(1)、一个这些都不顾的人,活着其实也如行尸走肉一般,就如以往的汉奸,他们就甘愿为为奴,为他的主人做牛做马,但汉奸能成事,成大器,能帮主人打天下的,有吗?没有。他有真有本事,就不会当汉奸,更不愿意为奴。
(2)、我国当时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希望双方能够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但印度方面却不予理会。甚至认为我们软弱可欺,所以悍然发动战争,攻打我们的边防将士。
(3)、朝鲜战争中美军表示中国志愿军夜战并不可怕,志愿军表示美军火力也就那样,但是战争打完后,美国疯狂研究夜战,我军患上了火力依赖症,疯狂研究火力输出。
(4)、老阿瑟就是镇压完印第安人,就去了菲律宾,在菲律宾镇压完土著之后,就呆在那里当总督。但是当时菲律宾人总有不服的,经常闹事,老阿瑟的思路就是逮到一个就当街处死,吓唬其他人,但是一直不太有效。后来美国总统觉得军事可能解决不了问题,得换政治解决,所以派了一个塔夫脱的政治家去菲律宾看看有什么解决方案。
(5)、他们认为,既然1945年已经投过一次,那么再次一次也无妨。更何况,核武器的介入或许反而能加速战争的结束。
(6)、 话语的背后,矗立着世界观的巍巍大厦。基督教文化背景下,无论神学家路易斯,哲学家康德,还是一个普通教徒麦克阿瑟,话风一致。
(7)、所有这些他都具备之后,主啊,我再求你赐给幽默感,以致于他总是认真的,但绝不太严肃。请赐给他谦卑,以使他永记伟大的平凡,虚心领受真智慧,柔中有刚。
(8)、从视频中,以及从与师兄的交流中,都可以得到的消息是——解放军面对阿三的时候,完全是狼的状态,只执行一句话“只要打不死,就往死里打!”因为他们始终坚信——男人要有男人的样子,不能少了血性;军有军人的职责,不能丢了国土。
(9)、但是在现在的东京,既没有他的铜像,也没有他的神社。连“名誉日本国民”的称号,也没有人记住了。这是为什么?原来,麦克阿瑟在关键的时候,说错了关键的一句话。一句令日本人一辈子都忘不了的话:日本人还是12岁的少年。
(10)、“老兵不死,只是凋零”的英文:oldsoldiersneverdie,theyjustfadeaway.
(11)、此次作战行动的成败取决于速度快慢,因为北朝鲜已采取行动,不久南朝鲜的所有港口将布满水雷。麦克阿瑟将军主张速战速决,然而,要说服五角大楼同意他的主张并非易事。
(12)、然而,杜鲁门却认为他的函件是“呼吁制定一个基于台湾立场的军事侵略政策。”因此,他认真考虑解除麦克阿瑟远东司令的职务。最后他命令1长路易斯·约翰逊通知麦克阿瑟撤回他的函件中的讲话。麦克阿瑟照办了。但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因而大为恼怒。麦克阿瑟有时鲁莽无礼、容易惹人恼火,然而,这次他唯一的过错是片面地理解了杜鲁门的对台方针,他没能看清杜鲁门总统在联合国做的是一套,在国会为避开共和d对他的批评时,做的则是另一套。麦克阿瑟成了华盛顿政客玩弄政治手腕时的牺牲品。
(13)、说到这里,如果大家对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满意,我们不妨一起来读一下麦克阿瑟很刺耳的语录,仅15个字,便一语道破了人才和奴才的区别!文字如下:
(14)、东京有记者电话告知麦克阿瑟副官赫夫注意收听15时(即华盛顿时间1时)的新闻广播,他认为会有麦克阿瑟解职的消息;
(15)、时间再往前倒退几天,同年10月25日,麦克·阿瑟还正以胜利者的姿态,在平壤机场举行阅兵仪式。
(16)、7月23日,麦克阿瑟致电参谋长联席会议:“拟于9月中旬派遣两个师的兵力在敌后登陆。”
(17)、这次传教岭战役中表现太好,很快的,19岁的老阿瑟就升成了美军上校。随后开始搞西进运动,“西进”不是大家赶上车去西部种地就完事了,美国当时西部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基本都被印第安土著给控制了,你跑去别人家里种地,冲突时必然的,所以美国西进运动一直伴随着武力血腥的征伐。印第安土著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被刚打完内战的身经百战的美国大兵打的鬼哭狼嚎。
(18)、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第五天,麦克阿瑟带着4名记者乘上他的座机第一次飞抵朝鲜的水原。此时,他心中已酝酿了一个从北朝鲜军的腹背进攻的两栖登陆作战方案。
(19)、第二次战役在1950年年末打响。中朝军队乘胜追击,终于在12月6日收复平壤,将美军赶回了三八线附近。
(20)、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第四天,蒋介石出于其政治目的,提议派遣3万名1精锐部队赴朝鲜作战。杜鲁门想接受蒋氏的提议。
4、麦克阿瑟忠告
(1)、 麦克阿瑟将军为儿子的祷告词,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2)、考虑到麦克阿瑟在解职尚未生效(即个人电报未送达且白宫新闻会未开)之前可能提出辞职以抵抗白宫命令,杜鲁门决定改变预定程序:立即通过陆军通讯系统将解职命令发至东京盟军总部麦克阿瑟本人,然后在4月11日1时(华盛顿时间)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总统声明;
(3)、麦克阿瑟在战场上的失利引起多方对他的批评和舆1击,麦克阿瑟不甘示弱,据理力争。他认为自己的军事行动计划是得到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的。他谴责记者不负责任的报道使自己成了恶毒的宣传工具的牺牲品。他指责华府给敌人在中国东北有一个喘息的机会,从而束缚了他的手脚,这在军事上是没有先例的。他把事情的1披露给一些善意的记者。
(4)、真正的伟大是单纯,真正的智慧是坦率,真正的力量是温和。——麦克阿瑟
(5)、具体过程篇幅有限就不说了,反正后来请愿大军规模大到离谱,并且和军警不断发生冲突,整个国家烂事不断,胡佛总统已经心力交瘁,觉得必须得把这件事先解决了,要想办法让请愿大军赶紧离开华盛顿,总统把这事交给麦克阿瑟去处理,当时政府的要求是”要给退役老兵们最后的尊严“。
(6)、结果,我军仅仅用了三天便全歼了考尔布置的三个旅,共计5200人。
(7)、联合国军在1950年底,被逼退至三八线附近。
(8)、麦克阿瑟方面婉转地发表公告之后,台北方面发的公告却耍了花招。有人认为,这是蒋介石报复杜鲁门多次轻蔑和冷淡他的机会。台湾方面自吹自擂说:麦克阿瑟与蒋氏的会谈内容包括“中美联合防卫台湾”以及“中美军事合作”等问题,赞美麦克阿瑟“在共同向亚洲极权主义作斗争中的果敢领导。”
(9)、这时候杜鲁门坐不住了,他已经闻到了风险,所以准备亲自见见麦克阿瑟,事实上在这之前,他俩从来没见过,1932年麦克阿瑟指挥陆军清理一战老兵的时候,杜鲁门只顾跑路,没看到在远处观战的麦克阿瑟,从那以后麦克阿瑟一直在海外。
(10)、但如果你凭本事,比如跟他光明正大的单挑,你把他打败了,他就会服你。就好比三国演义的黄忠,他就服关羽。除了关羽的武艺,他哪个都不服。当然这里只是只武艺,黄忠还服刘备的仁德,慧眼识英雄。
(11)、不久,进入朝鲜的中1队不见动静:既没撤出战场,也没在山区重新集结。借此暂息机会,麦克阿瑟的两翼军队站稳了阵脚。麦克阿瑟的唯一指望是抢在中1队之前行动。两星期来谨慎的地空侦察没发现中国大部队,因此麦克阿瑟决定作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把两股伏击部队朝前推进,形成压缩性的包围圈。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这一大规模行动有危险,他们担心消失的中国步兵目前正埋伏在麦克阿瑟的两翼部队的咽喉要地。麦克阿瑟没料到这一点,他命令第八集团军冒着严寒向中国东北和他们驻地之间的悬崖处挺进。麦克阿瑟预言战事很快就要收场,他告诉一位部下说:“如果演习成功,我想圣诞节前都能回家团聚。”
(12)、正如印度总理尼赫鲁说的那样,倘若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再度使用原子弹,就证明美国制造原子弹就为了专门来对付亚洲。
(13)、在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远在美国的杜鲁门收到了一封来自朝鲜战场前线的特殊“礼物”——麦克·阿瑟向他呈送了一份“迟滞目标”清单。
(14)、白宫之所以如此慎重处置解职事项,是因为麦克阿瑟问题的特殊性:
(15)、1950年1月,鉴于美国共和d人的激烈批评,杜鲁门总统责令1委员会起草一份“68号政策报告”。报告中指出:“美国阻止任何共产主义国家对非共产主义国家的威胁”,总统签署“同意”两字后,该报告便锁在保险柜里。
(16)、他甚至在阅兵结束后乘坐飞机,要求“沿着鸭绿江飞”。
(17)、此次作战行动的成败取决于速度快慢,因为北朝鲜已采取行动,不久南朝鲜的所有港口将布满水雷。麦克阿瑟将军主张速战速决,然而,要说服五角大楼同意他的主张并非易事。麦克阿瑟向五角大楼据理力争:“此次登陆行动将包围汉城以南的所有北朝鲜部队,切断他们的粮源,破坏他们的通讯,动摇敌人的军心。”7月25日参谋长联席会议终于同意向他们提供潜艇。麦克阿瑟将军已经在朝鲜半岛选择了人们意想不到的登陆位置:距釜山以南200公里,黄海上的仁川港。麦克阿瑟将他的方案告知海军方面时,即遭到了他们的非议。他们认为,仁川没有沙滩,只有防波堤,海流每小时6海里,舰只要穿过暗礁丛生的飞鱼海峡才能到达由一座筑垒岛屿作屏障的目的地。最糟的是那儿的海潮落差超过9公尺。仁川港简直是宽阔泥泞的浅滩。几乎每个有关人员,甚至麦克阿瑟自己的参谋人员在内,都竭力劝说麦克阿瑟放弃这个方案:他却置之不理。8月下旬,参谋长联席会议派柯林斯将军和谢尔曼海军上将面晤麦克阿瑟将军,麦克阿瑟即召集战略会议,把他的作战方案摆在台面上讨论,柯林斯怀疑仁川登陆能否成功,便提出借助仁川以南162公里的群山。海军上将谢尔曼断言:“从地理及海上不利因素考虑,仁川危险之极”。持反对意见者结束了长达80分钟的发言之后,麦克阿瑟坚持己见,他说:“正是你们的异议坚定了我对这一方案的信心,因为敌指挥官肯定推断没有人会贸然作出这样大胆的计划”,他激昂地说:“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正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他又说“我完全信任海军??事实上,我信任海军胜于海军自己。”麦克阿瑟断言:“仁川将成为粉碎敌人的铁拳”。
(18)、到1950年11月28日,也就是杜鲁门和麦克阿瑟见面六周后,联军在三八线以北已经彻底败溃,各支部队之间互相都被切断联系,随时可能会被各个包围击败,所以联合国军赶紧下令撤退,但是不是想撤就能撤出来,志愿军已经在撤退沿途埋伏,两百多公里的南撤道路上到处都被伏击,美国有个专门的说法,叫“长手套”,或者“血腥走廊”。
(19)、“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出自1951年4月19日,麦克阿瑟在国会大厦发表了题为《老兵永不死》的著名演讲。在美国国会里,麦克阿瑟发表了著名的“老兵不死只是凋零”的演讲,成功地完结了他的政治演艺生涯。
(20)、 1942年,时任美国远东军总司令的麦克阿瑟将军及其率领的军队在菲律宾被日本军队包围,马上就要战败被俘了,麦克阿瑟将军想着自己可能不久于人世,就为自己的儿子写下了如此动人心弦的祷告词。
5、麦克阿瑟的肯定
(1)、这句话的出处:《老兵不死》。“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这是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在1951年被美国总统杜鲁门解职并返回美国后发表的告别演说。这句话是麦克阿瑟在一首军歌中引用的歌词:老兵永不死,虽然他已淡出舞台。此后,他继续说:“就像歌中的老将一样,一个试图追随上帝的指引去完成他的职责的老将结束了他的职业生涯并消失了。"再见"!
(2)、朝鲜战争上的一再失利不仅使麦克·阿瑟按捺不住,还让总统杜鲁门的神经时刻紧绷。
(3)、但是,日本人没有这样的理解力。他们只听进了12岁少年之说,便怒发冲冠。满腔的敬意得到的竟然是背弃。日本人感到愤怒。于是日本人放弃了所有纪念麦克阿瑟的计划。
(4)、潘兴他们都帮了不少忙,很快的,麦克阿瑟在1917年没有任何军功就成了准将,随后在”一战“中崭露头角,等到一战结束,已经成了陆军参谋长,当时艾森豪威尔就是麦克阿瑟的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