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叶圣陶教育的理念有哪些
(1)、在《语文教育书简》(之二)中,叶老认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2)、写作中关于文风的问题,叶圣陶曾多次反复论述。如1956年写的《反对新八股,形成新文风》,1958年的《文风问题在哪儿》《怎样改进文风》,1959年的《要写得便于听》,1961年的《改善字风》,1979年的《端正文风》等。叶圣陶认为:“文风是作风,也是思想风”,“端正文风是大家的事”,“我说的‘大家’,不限于记者、作家,凡是写点书稿、写点文稿的人,乃至写一封信、写张字条的人,都包括在内。文风是风,风是刮来刮去的,彼此影响的,所以唯有大家来吹一种端端正正的好风,才能彼此促进,共同提高”。
(3)、第三辑教育的人文幽思历史与个体之间的人文幽思时刻守护做人的尊严“打造”身体的“幻象”敞开通向他人生命世界的那一扇窗口教育的真义在于充满爱的交流教学的趣味“存在的”与“合理的”我们心中的历史尊重教师的生命权学校理念:现代学校的灵魂小心地守护学校的历史
(4)、父亲的白发不多,稀稀疏疏地像微薄的雪花撒入广袤的黑土地,倏忽拧身捉迷藏似的躲了起来,在灯下实在不易察寻得到。每拔到一根我们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溅起一片响亮的欢呼。一晚上下来,收获并不多。
(5)、·面对多年前的那场大火——兼谈个人道德主体性何以确立
(6)、·执着地践行一种以“立人”为中心的教育——马小平老师的语文教师生涯(节选)
(7)、必须有相当的知识学力,才能辨别是非,分清黑白。这当然是教育的责任了。教育不仅要增加学生的知识学力,同时要引导学生走入正轨,使其了解世界的大势,本国的情状,以及学生所负的使命和个人所处的地位。
(8)、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父亲在地主家做账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闲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1917年应聘到吴县角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他称角直为自己的第二故乡。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曾与夏丏尊合作出版了《阅读与写作》、《文心》、《文章讲话》等。解放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并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和民进中央主席。
(9)、讲到方法,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通过不断地学习加强自身修养。
(10)、内容简介:公民教育乃是当代教育的基本主题。当前,学校公民教育应回到原点,重新培植公民教育的理念,以公共生活开启个体的公民教育,对个体实施在公共事务中践行自我德性的公民教育,使个体在学校生活中养成公民意识,把个体造就成明日公民;培养个体的公民实践品格,使个体在公共空间彰显公民的实践品格,积极地生活。
(11)、被誉为“一代宗师”的叶圣陶,在语文教育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他的教育理念——“教是为了不教”给中文教育引入了一个全新的观念。他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如甘露一般滴入而今教育的大河之中,缱绻洇开。
(12)、乡村教育的问题与出路:城市取向的乡村教育何以超越
(13)、 语文教学的“本然”是什么呢?目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有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之势。在多少人绞尽脑汁、难以解脱之时,我们是否可以借助反向思维,不以教学者身份,而是从学习者的角度来思考、审视这一问题呢?倘若如此,事情可能就变得简单多了:作为一个普通的社会人,你学习语文干啥呢?绝大数人的回答应该是:形成基本的语文能力,供自己一生的学习、生活、工作之需。因此,语文不管怎样学,到最后要来考察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时,语言应用能力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一个人说的话恰当得体与否,写出来的文章漂亮与否,是很能说明一个人的语文水平怎样的。所以,我们认为,语文教学的“本然”,其实就是言语应用,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必须定位在“语用”上,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出路。因此,强化“语用”意识,打造“语用型”语文课堂,让文本言语得以“增值”,让言语技能得到提升,是语文教学的本原旨归。
(14)、另一方面是革新过去的错误观念。我们认识了环境和自己的地位,就应当铲除以往的错误观念,向新的路线上走去。一个人总有自己的人生观和宇宙观。较进步的人对社会更有认识,这种种认识,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基础。我们在认识了环境和自我之后,对这种种当然会有相当的认识。在我们的本能中虽然有除旧布新的成分,同时也有迷恋过去的成分,所以革新过去的错误观念,便非常重要了。
(15)、➆ 刘铁芳:爱与丰富:重新认识基础教育的两个基本维度
(16)、何谓好的教学:美好事物的经历教学的基础:亲熟感与个体身心的进入
(17)、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8)、D.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确定学习成果。最终学习成果(顶峰成果)既是OBE的终点,也是其起点,学习成果应该可清楚表述和直接或间接测评,因此往往要将其转换成绩效指标。确定学习成果要充分考虑教育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与期望,这些利益相关者既包括政府、学校和用人单位,也包括学生、教师和学生家长等。
2、叶圣陶教育思想简介
(1)、本次学习让我更深刻的理解圣陶的两点“道”和“术”。1“道”就是自然规律,“德”就是按自然规律办事得到的结果。2“术”让教育回归自然,符合学生发展规律,让学生自己去“悟”(1)学科知识系统化,模块化,分类推进,逐步加深,课程大大提高效率,抓重点,牢固基础知识。(2)老师用一些灵活多变的方法去提高学生自信心,老师要在学生面前示弱,不要逞强。(3)做到真正的放手,对学生勇敢放手管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独立自主。感谢王校长!感谢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辛勤耕耘!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承载着强大中华民族未来命运的使命!共同努力,振兴中华!大道至简,德行天下!
(2)、以下说关于第二个基本观念的话。五四运动以前,国文教材是经史古文,显然因为经史古文是文学。在一些学校里,这种情形延续到如今,专读《古文辞类纂》或者《经史百家杂抄》便是证据。“五四”以后,通行读白话了,教材是当时产生的一些白话的小说、戏剧、小品、诗歌之类,也就是所谓文学。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可以阅读的呢?这样想的人仿佛不少。就偏重文学这一点说,以上两派是一路的,都以为国文教学是文学教学。其实国文所包的范围很宽广,文学只是其中一个较小的范围,文学之外,同样包在国文的大范围里头的还有非文学的文章,就是普通文。这包括书信、宣言、报告书、说明书等等应用文,以及平正地写状一件东西载录一件事情的记叙文,条畅地阐明一个原理发挥一个意见的论说文。中学生要应付生活,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就不能不在文学之外,同时以这种普通文为对象。若偏重了文学,他们看报纸、杂志与各科课本、参考书,就觉得是另外一回事,要好的只得自辟途径,去发见那阅读的方法,不要好的就不免马虎过去,因而减少了吸收的分量。再就写作方面说,流弊更显而易见。主张教学生专读经史古文的,原不望学生写什么文学,他们只望学生写通普通的文言,这是事实。但是正因所读的纯是文学,质料不容易消化,技术不容易仿效,所以学生很难写通普通的文言。
(3)、教育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习技能的良好习惯;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良好习惯。
(4)、第三章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展开与体育、美育的基
(5)、(3)情感真:真挚情感,真切见解,出自内心,立意正确,积极向上;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四章游戏与审美:儿童生活的展开与儿童教育的可能性
(8)、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更不如直接向学生要鱼。因为教出来的是知识,学出来的是智慧。老师不教学生,却要学生教老师,这就是王校长的要鱼理论。因此,老师在课堂上板演问题,让学生自己自行解决,有难度的讨论解决,最后根据情况挑出优秀学生到黑板上讲解思路,其他的同学认真的听,只要有一个同学不会就让其他学生依次上讲台讲解,直到全部过关为止。
(9)、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臧克家、新浪网评)
(10)、 语言教学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语言的基础,主要学习系统的基础语言,从写字、用词、造句、组段到成篇,并学习简单的实用语法。这个层次特别要学会语言的通顺,从用词准确,句子完整,句意明确,句子与句子在结构、语意和语气上连贯,段落层次清楚,最后归结到思路清晰。第二是语言的应用,主要是学习文章的各种表达方式,从记叙性语言、说明性语言、抒情性语言到议论性语言,并学习一些简易的实用语法和实用逻辑。这个层次继续要求学会语言的通顺,并在通顺的基础上逐步求得简洁。第三是语言的提高,主要学习文学语言,从散文语言、小说语言、戏剧语言到诗歌语言,并学习实用修辞。这个层次进一步要求学会语言的流畅生动。就小学阶段而言,应侧重在语言的基础和语言的应用两个方面下功夫。
(11)、肖复兴: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怀念叶圣陶先生
(12)、导学教学论,以引导自学为本质功能,以尝试自学、质疑讨论、练习应用等为基本方式,以愤悱启发、相机诱导、教材为例、举一反指点学法、逐渐放手、实践历练、养成习惯等为教学原则;
(13)、为王天民校长点赞虽然来圣陶学习只有短短的六天半的时间,但却深深的被王校长的精神所感染和鼓舞着。每天一个人要上十多个班的课,但却从来多不说累,从来都是那么的慈祥。教育学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而王校长则提出“学是为了学会”的主张。认为教出来的是知识,悟出来的是智慧。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没有固定的教材,课前无预习,课上无笔记,课后无作业。同样的学习内容小学五年级能考过七年级。在来到圣陶之前觉得这一切不可思议,没有亲眼看到就不会相信,是王校长在这里缔造了这些教育传奇。老师要懂得静待花开的道理。我发现这的孩子数感培养的特别好,让我自叹不如。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很浓厚,很有自觉性,每次遇到问题,不是去问老师,而是去和同学探讨。我对学生的表现感到疑惑,为什么他们能这么自觉?后来才知道,孩子们都缺少爱,我们要鼓励他们,要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关爱;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老师千万不要去讲解,那样你就成了学生的依靠,要相信孩子,彻底的对他们放手,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交流、去感悟。不能阻挠孩子去思考。”
(14)、(2)神态描写,写出“我”提到拔白头发的往事时父亲愉悦的表情,表现父亲对美好往事的怀念。
(15)、本书坚持人本立场,突出儿童本位,注重生命关怀与文化引领,立足情境解读,用诗性的语言对当下教育现实以及教育理想予以哲学阐释,立足学校教育核心的问题和要素,以优美的哲思、通俗的语言娓娓道来,把人们带入好的学校教育的理想诉求之中,给今日学校教育注入正向能量。
(16)、 “语用型”教学融“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
(17)、破碎文化体系中的乡村教育:乡村教育重建如何可能
(18)、 圣陶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第三种教学关系,第三种教学关系就是师非师,生非生;师亦是生,生亦是师;师生互动,生师互动;师师互动,生生互动。圣陶学校就把这种第三种教学关系表现的淋漓尽致,真正的做到老师向后退,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圣陶学校我看到了学生一个个幸福的满足感让我很羡慕。在王校长的示范课上,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学习上,王校长写出一道例题,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找规律,模仿校长爷爷就能作对题目,真正的实现了一句不讲,全班都会。
(19)、 最后,通过今天上午我的实践,给圣陶学校幼儿班的学生上了一节课,感觉自己豁然开朗,其实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就看我们老师怎么去挖掘,会不会去挖掘。所以在下学期工作中,我会把圣陶的理念运用在自己的课堂中,选择开卷练闭卷考,小组合作;知识整合,分类推进,逐步加深,严格检测,奖惩到位!作为老师我也要对基础知识牢牢把握,做同学们心中的最好榜样!感谢王校长的谆谆教诲,感谢各位同仁,我们共同努力,一起创造奇迹。
(20)、·好的教育即人味与文味的完美结合——2012年1月12日在咸嘉博才小学的讲演
3、叶圣陶教育学观点
(1)、家长每天与孩子在一起,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要想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首先就要得到家长的认同。一定要向家长说明自己的教育理念,并明确提出希望家长配合的要求,以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与学校教育达成一致,共同对孩子进行教育。对部分不能理解学校做法或教育思想不对、偏袒、娇惯、甚至放纵自己孩子的家长,要多与他们沟通,告知学校的理念,得到他们的理解,形成共识。对部分缺乏教育方法或教育方法不妥的家长,要多与他们交流、探讨,教给一些好的教育方法,指导他们正确、有效地教育孩子。只有抓住了家长,与他们形成了合力,才能在帮助教育孩子,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时有针对性地采取最佳方法。
(2)、教育工作不限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抓,才能使学生受到更多的实益,打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
(3)、并牢记“正人先正己”“身教重于言教”这些名言,懂得其身正则不令而行的道理。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例如要求孩子按时到校,自己就绝不能迟到,即使因事到晚了,也要及时对孩子说明情况。要求孩子爱护环境,教师自己就要率先做珍惜、爱护环境的楷模,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见到地上有纸屑能主动弯腰捡起来。孩子见到老师这样做,自然就会向老师学习,主动捡纸,爱护环境。
(4)、·孕育爱,孕育智慧——当代教师修养的两个关键词
(5)、以上三件事,无论缺了哪一件,很难成为健全的分子。今后的教育应当从这三件事着手,尤其对于中学生,更应当特别训练。希望负有教育责任的人注意。作文和做人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
(6)、·以阅读来激活丰富的心灵——与刘铁芳教授对话
(7)、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
(8)、学校、教育机构也可派不少于三人的代表队,以学校、教育机构、兴趣小组的名义报名参加团体赛。参加团体赛,根据取得的成绩,将有机会获得“编程科学实践优秀校、示范校、达标校”荣誉。
(9)、内容简介:这是一本探讨教学如何走进师生双方生命的专著。书中开篇便回到“教育性教学”这一经典主题,关注“大教学”之“大”的时间之维与空间之维,从破除教学的功利化倾向与学生的“被学习”“被成长”的局面出发,主张教学要与学生生命进行深度关联,不能唯效率是瞻。本书不是一本教学指南,它想要唤起的,是教育者面对活泼的学生生命的爱与真诚,简言之,就是教育者热爱教育的心灵。作者认为,在这一前提下,教师通过起兴、启发及对话的教学艺术,可以让教学走进师生双方的生命之中。
(10)、 一天晚上,王校长在给我们分享各类经典书籍时说他信“天道”,那一刻莫名的被感动,这句话解惑了我长时间对世界各地人民信仰、种族冲突、宗教归属的问题,在这里我找到了答案。为此大教育思想和境界,我两次落泪。感恩王校长的出现。
(11)、在教学方面采取分类推进,步步加深,把知识系统化,有浅入深,有易到难,循序渐进,低阶梯,高密度,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易于学生接受,然后由模仿到记忆再到理解,到灵活多变。
(12)、(1)内容(20分)切合题意,主题鲜明,思想健康;
(13)、后记乡村教育、乡村文化与乡村教育人文——我的乡村教育人文研究:回顾与反思
(14)、结语返回爱与自由的生活世界:呵护儿童生命成长的复杂性
(15)、教育方面,宜将儿童所固有文艺家的宇宙视善为保留,一方固须使其获得实际生活所需的知识,一方更须以艺术的陶治培养其直觉、感情和想像。
(16)、就作用的方面说,进步的教育偏重熏陶。就领受的方面说,进步的教育偏重自得。
(17)、社会影响:2001年,《读书》杂志发表该书的《乡村教育的问题与出路》,《读书》杂志随后两期的编读往来都提到该文。2005年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在西部农村教育论坛《关于西部农村教育的思考》中重点谈到该文的观点。此后,《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均邀作者相关访谈或重新撰文谈论乡村教育问题。国内乡村建设以及大量网站都把个人相关论文作为网站文献。
(18)、B.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19)、我当然要教小朋友识字读书,可是我不把教识字、教读书认为终极的目的。我要从这方面养成小朋友语言的好习惯。有一派心理学者说,思想是不出声的语言,所以语言的好习惯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
(20)、导学教学论,以引导自学为本质功能,以尝试自学、质疑讨论、练习应用等为基本方式,以愤悱启发、相机诱导、教材为例、举一反指点学法、逐渐放手、实践历练、养成习惯等为教学原则;
4、叶圣陶的教育主张
(1)、 因此,着眼于言语活动的“语用型”教学,实际是对传统的语言分析、语言赏读甚至语言研究的路子改变与重建,它以语言运用为学习语言的起点与终点,让学生在学习语言运用中运用语言,从而形成言语能力。
(2)、加分项(40分)。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参赛作文如有以下突出特点,酌情加分,每项权重10分,加至满分为止。
(3)、第1章 生命、道德、教化:道德教化的基本问题一生命二道德与生命三个体生命与道德教化
(4)、在初中阶段,虽然也读文学,但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应该偏重在基本方面,以普通文为对象。到了高中阶殷,选取教材以文章体制,文学源流,学术思想为纲,对于白话,又规定“应侧重纯文艺作品”,好像是专向文学了,但是基本训练仍旧不可忽略。理由很简单,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一样,他们所要阅读的不纯是文学,他们所要写作的并非文学,并且,唯有对于基本训练锲而不舍,熟而成习,接触文学才会左右逢源,头头是道。
(5)、天难得地飘起了雪,越飘越大。冬夜沉静如石,落入幽深漆黑的古井中,漫长而冷清。逼仄的厨房里,头顶一豆灯光,炭炉傍墙站立,烧壶沉默不语。父亲注视着我和弟弟,就像牧人盯着两只瑟瑟的羊羔羔,问道:“你俩谁给我拔白头发?一根一分钱。”正在打瞌睡的我们顿时来精神了,抢着拔。
(6)、3月份的一次偶然,无意中发现教师报关于圣陶学校的报道,神奇,震撼,兴奋,有一种马上想去看看的冲动。
(7)、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巧为善教者也。
(8)、上课是一门艺术,除了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外,还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教师上好一堂课,最主要就是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灵魂,不同的方法可以学习、借鉴。这本书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为每一位潜心求学者提供了丰盛的教学营养大餐,为我们教师的健康成长又一次指明了方向。愿我们的教师像大海那样敞开胸怀容纳百川,像太阳那样,不断地进行新的核聚变,积蓄新能量,做一支永远燃烧不尽的蜡烛,去照亮人类,照亮未来。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时时处处都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9)、如何才能达到成就自己的目的呢?这当然有研究的必要。我以为应当按照自己的所长和所好去成就自己。譬如性情爱好理科的,就可以在理科方面努力;爱好文学或政治经济的,就可在文学或政治经济方面努力。这样作去,是很容易成功的。要使人们都能够这样成就自己,非借助于教育不可。可见教育对于人生所负的责任。真是不小。
(10)、养成好习惯必须实践,换一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该怎样怎样,未必就能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
(11)、 而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语用能力又可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规范地运用语言文字,一个层次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规范地运用语言文字是指在运用语言文字时遵守已有的、共同的语言和言语规则。而创造性运用是在规范运用的基础上更高的一个层次,是对规范运用的超越,是对既有语言和言语规则的突破。如, 1999年4月2日《深圳法制报》报道: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在一篇题为《一件有趣的事》的作文中写道:“……老鼠见了我,吓得没命地跑,突然一头撞到墙上,四脚朝天地躺在地上,不省鼠事。”好一个“不省鼠事”!这就是语言文字的创造性运用。真正语文能力高的人,无不是同时具备了规范运用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的人。
(12)、《没有秋虫的地方》(散文卷)收录了叶圣陶早期的经典散文,内容丰富,题材各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非常值得品读。
(13)、(5)手法活:自由表达,多种方式,多种手法,灵活多姿,努力创新;
(14)、在现代中国做一个人,决不可放弃丰富自己,充实自己的每一个机会。
(15)、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
(16)、好的习惯不仅仅指学习习惯,还有生活中的各种文明行为的习惯。轻手关门窗,离开教室将凳子放在桌下,坐有坐姿站有站相等等,这些好的习惯的背后又蕴藏着更多的心思:不打扰别人,确保学习环境的整齐有序,有一副更好的精神面貌。
(17)、鼓励同学们从校园观察社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脑子去想,如何提炼千姿百态的生活,如用自己的文字写出新意,追寻与众不同的青春梦想,创作出属于中学时代的文学;
(18)、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培养目标是确定毕业要求的依据,毕业要求是达成培养目标的支撑。培养目标是对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它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纲,是构建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形成课程体系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所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本专业学习所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完成学业时应该取得的学习成果。尽管毕业要求包含知识、能力、境界三个层面,即知、能、信,但掌握知识的目的是应用和创造知识,而应用和创造知识需要技能和创造力,归根到底还是一种能力。境界是一种心灵认识,是心灵对各种现象领悟的程度或觉悟的高度,也可以说是一种驾驭精神世界的能力。因此,毕业要求也称毕业生能力。培养目标更加关注的是学生“能做什么”,而毕业要求更加关注的是学生“能有什么”,能做什么主要取决于能有什么。从这种意义上讲,毕业要求是培养目标的前提,培养目标是毕业要求的结果。制定培养目标的参与人员主要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制定毕业要求的参与人员主要是: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和毕业生。培养目标一般用4~6条来表述,毕业要求一般用4~15条来表述。毕业要求的条款数目,取决于是否将毕业要求进一步细化为能力指标。所谓能力指标是指,将毕业要求(毕业生能力)细化为更易落实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并且能对其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的条款。当然,上述对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条款数的约定,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是一般性规定。
(19)、所谓教育,无非是从各方面给学生好的影响,使学生在修养品德、锻炼思想、充实知识、提高能力、加强健康各方面养成好的习惯。
(20)、▶想查看我们以往发布的消息,请点击头像“查看历史消息”。 ▶回复“1”,您将收到山东省教育厅门户网站的入口。
5、叶圣陶的教学理念有哪些
(1)、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是构建课程体系的依据,课程体系是达到毕业要求的支撑。毕业要求实际上是对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出了具体要求,这种要求必须通过与之相对应的课程体系才能在教学中实现。也就是说,毕业要求必须逐条地落实到每一门具体课程中。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之间的对应关系一般要求用矩阵形式表达,通常被称之为课程矩阵。它能一目了然地表明每门课程教学对达到毕业要求中的贡献,还可以用作研究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通过课程矩阵可以分析各门课程知识点之间是互补、深化关系,还是简单重复关系,从而为重组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提供依据。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要注意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纵向和横向关系。横向,在同一层次课程间建立课程平台;纵向,在不同层次课程间建立课程串。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正确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其各类课之间的关系。要合理确定各类课之间的学分比例,在保证学生具备完整知识结构的前提下尽量增大选修课比例。要对选修课程进行认真梳理,形成课程模块,防止知识的零碎与割裂。其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要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正确处理课堂讲授与课外学习的关系。大力推进研究型教学模式,将知识课堂变成学问课堂,将句号课堂变成问号课堂,将教学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显性课程”指的是传统课程,是由教师、学生和固定场所等要素组成,在规定时间、空间内完成规定教学内容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实践活动。“隐性课程”是指除此之外的,能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等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影响的教育因素。“第二课堂”是目前隐性课程的一种重要载体。要充分重视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规划形式、内容与载体。要像重视第一课堂建设一样重视第二课堂建设,提升第二课堂建设水平,增强第二课堂育人效果。
(2)、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3)、 有没有单纯的空无依傍的德育?似乎没有,德育总跟智育或者体育结合在一起。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语用型”教学讲求“以语言带动内容”。
(6)、后来,父亲被癌魔缠身,惊心动魄的手术后,千篇一律地吃药、打针,不厌其烦地化疗、放疗,头发快掉光了,露出了空荡荡的头皮,一根不剩地失去了无比珍爱的头发,他不得不戴上了帽子。不知为什么,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中间有些落寞。
(7)、最近,我再次品读了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教育名篇。读后我深深地被他那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所感染,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它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我前进的方向。他像一本字典,让我查到了自己原本不懂得问题。它又像一位长者,在告诉我一些经验和方法。我由衷地敬佩这位老人,尤其是他认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要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对我帮助最大。他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简洁明了的一句话却又包含着多么深刻的涵义。“无论怎样有价值的知识,如果只挂在口头说说,而不能彻底消化,举一反那是语言的游戏。必须化为习惯,才可以一辈子受用”。而这“一辈子受用的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身为教师的我们做一名引领者,来伴同孩子们成长。
(8)、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打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9)、定了!教育部:2020年教师工资上调!工资翻一番?
(10)、传统的课堂是封闭的,即在固定的地方、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固定的教学内容。在这种封闭模式下,教学活动围着老师、教室和教材三个中心转。开放课堂就是要突破这三个中心,实现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的开放。时间上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空间上从教室向图书馆和实验室拓展,内容上从教材向参考资料扩充。这就需要课堂上用“吊胃口”代替“喂食”。所谓“吊胃口”就是,老师讲课就像介绍一桌丰盛的大餐,告诉学生每道菜有多么好吃、营养多么丰富、对身体多么有益,使学生垂涎三尺,食欲顿起;再告诉学生每道菜应如何制作、如何调配,使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下课后,学生会迫不及待地一头扎进图书馆和实验室,为自己准备这顿大餐。
(11)、 六天的时间让我彻底改变了对孩子的看法,见证着一个个奇迹的诞生,看到孩子踊跃举手,甚至抢着去黑板上答题的时候,再看到王校长灿烂的笑容,我眼睛湿润了,为一个老者实现教育梦想,让孩子生命再次绽放所凝聚的汗水和笑容而感动。除了婴儿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我根本没想到自己居然能亲眼见到生命个体由内而外的绽放之美。
(12)、如何改进文风呢?首先叶圣陶反对说假话,说空话,包括现在还有影响的d八股、洋八股。“说假话就是言不由衷,说空话就是言之无物”,而且“在说假话和说空话这两点上,‘d八股、洋八股’的精神是相通的”。其次,叶圣陶还强调字风。因为写作,尤其是应用文写作,必须特别注意“存心给公众看”。叶圣陶大力呼吁“写信要为收信人着想,起什么稿子要为商量这份稿子的人着想;写的稿子准备付印付排的要为打字员、排字工人着想”。再次,叶圣陶反复强调文风改进,应努力充实自己,包括思想认识和表达技巧方面,并且要努力使文章具有正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13)、紧盯着内心的信念之光——在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9级研究生新生入学典礼上的讲话
(14)、做人要做叶老这样的人,多少年后,人们依然对他念念不忘。
(15)、编程大赛考试的命题基于拓展知识、逻辑清晰、思维严谨、创意丰富的原则进行命题,充分考察学生的综合编程能力。
(16)、内容简介:本书以教育何以关注个体成长的整全性为中心,以个体发展的整体性来超越当下教育的碎片化、以个体生命成长的渐进性与教育的阶段性来超越当下教育的无序化、以爱的生长与培育为灵魂来达成个体生命成长的自主性、以哲学教育的展开来促成个体人格的完整性生成,最终回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人类恒久的主题,由此廓清通往整全的教育路径。本书深入而系统地回应了当今教育问题,特别是以碎片化为中心、远离人的整全性发展这一现实难题,融哲学、教育学于一体,将理性思考与诗性表达相融合。全书充满了作者的敏锐哲思,同时大量征引经典著作,语言优美、行文流畅,是一部具有较高原创性的教育理论著作,可以为相关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7)、 教育不以生活为本位而以知识为本位,是一个大毛病。
(18)、(6)语言美:遵循规范,自然流畅,合意得体,准确生动,个性鲜明;
(19)、认识自己有两方面:一为自己的主体,或称“自我”;一为自己的环境,或称“外物”或“客体”。单是自我,不会有正确的认识;单是被认识的客体,也不能认识自己:必须明白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认识了环境,方能认识自己。所以我们首先要认识的就是我们的环境。我们的行动与环境发生密切的关系:环境有支配或决定人生的力量,同时又有引诱人生入于某种途径的力量;我们受种种外物的支配和引诱都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所以要认识了我们的环境,我们的行动才会有目标有意义,不至于成为盲目的不正当的行为。
(20)、D.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
(1)、《玫瑰和金鱼》(童话卷)收录了叶圣陶创作的经典童话,充满童趣,意蕴深厚,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充分反映了逗文学为人生地的创作宗旨。
(2)、 “语用型”教学着眼于学生基本言语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3)、课堂是教学实施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是使学生能够达到毕业要求、达成培养目标的基础,但目前的课堂教学尚未摆脱科学教育方式的羁绊。为了适应成果导向教育的要求,至少要实现如下5个转变:从灌输课堂向对话课堂转变、从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转变、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变、从重学轻思向学思结合转变、从重教轻学向教主于学转变。
(4)、第五章话语的扩展与学校公共生活的开启:基于学校视角的学校公共生活建构
(5)、回归乡土的课程设计:乡村教育重建的课程策略
(6)、第二章 身体的激活与教育意向性的唤起:起兴作为教学的初始技艺
(7)、这两种教学方法学生都是处在被动的地位,知识是无限的,老师能教给学生的也是有限。想想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想得更多的就是如何把知识教给学生,或者说把学生看成一只鸭子,把知识当作粮食,只知道把鸭子喂饱,今天看来这就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只注重了老师的教,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