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则徐禁烟的内心情感
(1)、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已毫无愧色地成为历史巨人了。虎门销烟前,林则徐了解到,过去用火焚烧鸦片,鸦片油渗入土中,一些人就将这些土挖去,熬炼成烟膏.因此他派人在虎门海滩挖出长宽各15丈的2个大池,灌入海水,然后把鸦片投入池内,泡透后放石灰.再打开涵闸让鸦片末泄入茫茫大海。
(2)、中国古代文人向来信奉儒家的思想,一直以来他们都本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念和为官素养。林则徐的伟大也体现在这一方面。
(3)、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政治家,也是一名诗人。字元抚,晚年号称“俟村老人”、“俟村退叟”。福建候官(今福州)人,1785年8月30日生,1811年考中进士。进入仕途后,相继担任过江苏巡抚、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等职。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为政严明,关心民间疾苦,重视发展农业,注意兴修水利,也重视发展商业和彩矿业。
(4)、为什么把它作为第一幅浮雕呢?或许是因为虎门销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是重大标志性事件。毛泽东同志就曾指出中国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说的就是这个伟大的历史事件。
(5)、两万多箱鸦片,23天才全部销毁。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6)、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地点是在虎门海滩,由于鸦片数量巨大,因此整个销烟的过程一直持续了二十三天才结束。
(7)、释义:如果子孙像我一样正直有为,那我留钱做什么?贤良的人拥有了大量钱财,就会玩物丧志,失去了远大志向。如果子孙不如我,那我留钱做什么?愚蠢的人手中有了钱,不仅不思进取,还会去做坏事。
(8)、林则徐的夫人是曾担任过知县的郑大谟的长女郑淑卿。郑淑卿懂医术,常与林则徐一起讨论戒烟之法,一起制作戒烟药,一起验证药效,最终研制了十多种戒烟药。
(9)、林则徐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10)、战争爆发不久,林则徐被构陷革职,发往新疆戍边。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重获起用,历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等职,加太子太保。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在奉命镇压拜上帝会起事途中,病逝于潮州普宁。获赠太子太傅,谥号“文忠”。有《林文忠公政书》等作品传世。
(11)、如今,林则徐铜像矗立在美国纽约市百老汇附近,铜像底座上赫然写着“世界禁毒先驱林则徐”。其实这个广场原来叫且林士果广场,只是在1999年5月18日纽约市长朱利安尼根据纽约议会决议将这个广场改名为林则徐广场。具体为什么做了改动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或许跟人们近年来对于毒品的重视有关。不管怎样,林则徐有如此殊誉,可见其销烟一事影响深远。
(12)、说起《十无益》的来历,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1838年,林则徐在恩师王鼎的极力举荐下,被道光帝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辞行交谈之际,二人谈到禁烟后如何处置万千烟民?王鼎认为吸烟者数量太过庞大,若凡吸食鸦片者,均按律治罪,恐怕会生乱。同时意识到凡有良好教养之家,大多都会拒鸦片于千里之外,认为要想从根上消除鸦片之祸,一则要截断源头,严厉打击。二则要宣传鸦片之害,让老百姓知晓鸦片的祸害,堵疏结合。
(13)、1972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将“林则徐纪念馆”改名为“鸦片战争虎门人民抗英纪念馆”,把“林则徐纪念碑”改成“鸦片战争虎门人民抗英纪念碑”。这无疑是不合建馆的原意。
(14)、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是国际禁毒日。
(15)、旧瓦颓垣陋巷中,鸡鸣犬吠与民同。不是南天春雷动,谁识柴门卧蛟龙?
(16)、虎门销烟意义(编辑本段)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国主义的光辉一页。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17)、澳葡总督边度等不敢公然违抗,一面催促澳门的鸦片商贩速将囤存的鸦片运离澳门,一面发布禁止在澳门囤贮、售卖鸦片的告示。
(18)、道光1839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已经来临的1839是使禁烟史上最重要的翌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最辉煌的岁月。
(19)、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次,这次禁烟运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中国人们的爱国意识。经过这次事件,禁烟英雄林则徐被中国人尊为民族英雄。
(20)、不一会儿,池子像开了锅似的,黑色的鸦片在池子里翻来滚去,一团团白色烟雾从池子里往上蒸腾,弥漫了整个虎门滩。围观的群众欢呼跳跃。
2、林则徐禁烟的伟大意义
(1)、其清廉、刚正不阿的品质也甚为后人传颂。但是,“虎门销烟”并没有有效地解救中国于水火之中,反而加速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
(2)、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3)、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悬崖绝壁能够直立千丈,是因为它没有过分的欲望,不向其他地方倾倒(教育人们要放弃无谓的享乐欲,修身养性)。
(4)、炮吼虎门惊天下,砥柱中流看督衙。但教斯人英灵在,西夷不敢小中华!
(5)、据史料分析,邓廷桢曾主张“弛禁”,对禁烟信心不大,也没有长远之法;琦善,对于禁烟一向消极,他的成绩与朝廷反复催促有关,且具有偶然性,长远禁烟就不消说了,把禁烟任务交给任意一人道光心里都没底。只有林则徐禁烟态度坚决,经验也丰富,经过权衡,道光就把这个重任交给了上任湖广总督才一年多的林则徐。
(6)、当时清王朝以“天朝”自居,夜郎自大,固步自封。林则徐则不然,他主张了解西方,学习西方,以抵御西方侵略。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到达广州后,绝不是“下车伊始”就哇哩哇喇地乱发议论,瞎指挥。他一方面采取果断措施禁烟,一方面作了大量调查研究,进行备战。其中对西方国家的情况,所作的调研尤多。正如这则名言所说,他雇了一批翻译人员,翻译了一些书报。这些材料虽然有伪托,然可令人“兼听并观”。他还组织了一批人译编《四洲志》,叙述各国历史、地理、政治情况。
(7)、外国人看到这情形,也对林则徐禁烟的果断表示钦佩。虎门销烟共销毁鸦片2376254斤。
(8)、出生于福州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成长于“志节清高的书香之家、亲情融洽的仁爱之家、奋发进取的勤勉之家”,父母的教诲以及林家淡泊、仁爱、勤奋的家风,奠定了林则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林则徐留下了许多让人获益良多的名言和格言家训,有些已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今天,我们一起来盘点这些名言和家训,一起体会伟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广胸怀……
(9)、林则徐出生于福建,其父亲为教书先生,除了从小受父亲的言传身教之外,他还深受妈祖“立德、行善”的精神熏陶。这些理念都对以为为官的林则徐产生重要的影响。
(10)、拓展:许多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心动魄的场面,都非常震惊。他们恭恭敬敬地走到林则徐的台前,摘下帽子,躬身弯腰,以示敬畏。林则徐对他们说:“现在你们都看到了,天朝禁烟极严。希望你们回去以后,转告贵国商人,从此要专做正当生意,不要违犯天朝禁令,走私鸦片,自投罗网。”商人们垂手敬听,连声称是。经过二十三天,近两万箱鸦片被全部销毁了。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11)、林则徐被道光革去四品衔发往伊犁效力赎罪途中接到上谕,说免除林则徐去伊犁,直接前往河南开封治理黄河决口。原来是忘年交军机大臣王鼎奉道光之命前往开封治水,王鼎又力荐林则徐。王鼎此举,一来林则徐治水经验丰富,二来以此让林则徐戴罪立功免受伊犁戍边之苦。只是皇上在决口处合龙之时又反悔了,仍让林则徐赴伊犁。
(12)、虽然龙颜大怒,但为了百姓,林则徐宁可不顾个人得失,于是以个人名义再次奏请皇帝,以情力荐。最终皇帝同意,江苏一带官绅百姓皆欢聚泣。
(13)、这则名言不但打动了道光皇帝的心,也深得民心。据《夷艘入寇记》载,当时广为流传这样几句话:“国日贫,民日弱,十余年后,岂惟无可筹之饷,抑且无可用之兵。”显然,这几句话正是根据林则徐这则名言改编而成的,可见这则名言在当时影响之深远。
(14)、不要理会那般人幸灾乐祸、冷嘲热讽,鄙弃那些“赵老送灯台”之类的混话。
(15)、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林则徐
(16)、在短短二十年间里,鸦片的大量输入导致中国白银的大量流出,林则徐也意识到了这点,在认清鸦片对中国所造成的危害之后,果断上书道光帝,奏书中提到:若犹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也正是这句话,惊醒了犹豫不决的清朝统治者-道光帝,最终道光帝力排众议,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给了林则徐在政治上的极大支持。
(17)、林则徐在“师夷”的指导下,广泛搜集世界各国资料,招募翻译人才成为幕僚,林则徐组织幕僚翻译外国人出版的书报。其中就有取名为《四洲志》的图书,这本巨著由林则徐亲自进行润色编辑。这是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世界史地译作,也是这本书使林则徐成了晚清时期“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1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19)、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20)、当然,有这样的好官,百姓们除了感恩戴德外,林则徐筹建水师时普通百姓踊跃报名参军,林则徐离开任职省份百姓夹道相送,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
3、林则徐禁烟最经典的一句话
(1)、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次,这次禁烟运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中国人们的爱国意识。经过这次事件,禁烟英雄林则徐被中国人尊为民族英雄。
(2)、1839年2月,一万多名群众到外国人民居住的旅馆前示威,声讨外国烟贩干涉中国内政的罪行。1839年3月,林则徐到了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
(3)、林则徐接到谕旨赶赴京城。抵京后第二天道光就召见了他,这次面圣共八次。君臣这些密谈的内容鲜为人知,我们也只能从林则徐的日记以及给朋友的信件中知晓一二。
(4)、由此,我们应该肯定林则徐,第一个开眼看世界的人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5)、这样的结果让王鼎愤怒至极,他回到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奏请皇上启用林则徐,皇帝不允,王鼎依然力荐不止,皇帝恼怒拂袖而去。王鼎绝望,留下遗折死谏道光,以表达对朝廷议和的不满,对林则徐不公处置的不满。
(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一生的真实写照。他是精神的标杆,是铮铮的硬汉,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7)、但是林则徐无畏强权,一边对抗外来势力,一边抵御内部的压力,成功地将禁烟运动进行下去。几乎将虎门所有的鸦片都销毁了,成功的守护了虎门地区的安宁。
(8)、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9)、回想广东那轰轰烈烈的禁烟抗英,我蔑视英国侵略者。从今以后,我将游历祖国大地,观察形势,数历山川。
(10)、诗人因抗英禁烟被贬,远戍伊犁,心中自有一股不平之气。但临行与家人告别,深恐家人担忧,又需笑言相劝,故开首二句强作欢颜。然而这也的确体现出诗人襟怀坦荡,四海为家的壮志豪情。诗人自信抗英禁烟有功无罪,历史自会做出公正结论,面对贬谪问心无愧。
(11)、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12)、回想广东那轰轰烈烈的禁烟抗英,我蔑视英国侵略者。从今以后,我将游历祖国大地,观察形势,数历山川。
(13)、广州是外国烟贩子的贩毒中心。1838年广州地方政府处决一个中国的鸦片贩子,英国烟商竟然出来阻挠,激起了广州人民的义愤。
(14)、他也因为虎门销烟成为了民族英雄,一代名臣。但是同时也是因为禁烟运动,林则徐成了罪臣,遭受了五年的流放生活。他的禁烟功绩得到了肯定,但是也得到了陷害。他在与妻子告别的时候,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
(15)、当时全国都在禁烟,禁烟成绩前三名分别是主政广东的邓廷桢、主政直隶省的琦善和主政湖北的林则徐。道光皇帝为什么把禁烟任务交给排名第三的林则徐呢,自然有他的考虑。只不过从未谈过原因。
(16)、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中国清代后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民族英雄。
(17)、另一个《关防示稿》无异于钦差大臣此行的第一个宣言,是采取禁烟行动的先声。这个告示是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向广州官员、百姓和外国人的首次公开亮相,它不仅再次以清廉告白天下,而且是为了驾驭极其复杂的局面。
(18)、我离家外出去远行,无论到哪里,都会敞开宽阔的胸怀。我们要乐观旷达,心里不要难受悲哀。
(19)、漫天风雪花飘零,楼台不见月再明。盖世英名沉冤死,我为林公倍伤情。
(20)、鸦片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引起了中国的财政危机。
4、林则徐禁烟的小故事
(1)、禁烟成绩虽然斐然,但道光皇帝还是下了一道谕旨,定林则徐罪名为“误国病民”。听到上谕,林则徐如五雷轰顶。这皇上是怎么了,哎,圣心难测!
(2)、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到来,矛盾自然转移到他身上,他到达当天,林则徐下令停泊在珠江上的一切外国船只封舱,当天晚上封锁商馆,并且撤走一切差役和中国雇员。
(3)、林宾日虽然也常困顿,但对于比自己更穷的人时常救济;对于不义之财绝不收取;对于官场,痛批污吏,怒斥贪官。
(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容乃大千秋几?无欲则刚百世师。比武守疆驱虎豹,论文说理寓诗词。为官首要心身正,盖世功勋有口碑。
(5)、虎门滩高处,挖了两个15丈见方的销烟池,池子前面有一个涵洞①,直通大海,后面有一个水沟,往里灌水。池子周围搭了几个高台,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等文武官员,在高台上监督销烟。
(6)、 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7)、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8)、“风涛”一联以轻蔑口吻讥讽英帝国主义国中无人,外强中干;而自己正好借远戍之机游遍全国,了解情况,寻求抗击侵略者的方法,胸怀广阔,气势豪迈。
(9)、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10)、1838年12月30日第四次召见:蒙谕云:“你不惯骑马,可坐椅子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