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的名言警句简短
(1)、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2)、(讲解)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4)、1(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6)、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
(7)、(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8)、为此,名师君总结了一份孩子在小学阶段需要背诵的《论语》名句,家长们可以给孩子收藏起来。
(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0)、(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1)、(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12)、(讲解):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13)、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道理人人都懂,但真正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那些最终登临绝顶的人,体力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他们绝对是最有信念的。不自我设限,勇于进取,才不至于半途而废。
(1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讲解):君子胸怀坦荡,无忧无虑;小人心胸狭隘,常常忧愁哀戚。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讲解):不怕别人不了解我,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讲解):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学习的知识就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讲解):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讲解):名分正当,说话才能合乎情理,事情才能成功。指做事、说话必须理由正当而充足。
(18)、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9)、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20)、翻译:孔子说:“君子不因为某人说好话就提拔他,也不因为某人不好就鄙弃他的意见。”
2、论语的名言警句短句
(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论语子路——孔子《论语》
(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6)、注释:杇,同“圬”,指泥工抹墙的工具,此处指刷墙。与,语气词,同“欤”。诛,责备。
(7)、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篇》。读书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了书读而读书,读得越多越容易变成书呆子。
(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0)、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季氏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什么样的朋友,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好的朋友,可以相互提携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反之,择友不善终究会累及自身。
(1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2)、(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13)、译文: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14)、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讲解):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巧言令色,鲜矣仁。(讲解):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讲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德不孤,必有邻。 (讲解):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15)、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6)、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8)、译文: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人为耻。
(19)、(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20)、语出《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3、论语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讲解):君子胸怀坦荡,无忧无虑;小人心胸狭隘,常常忧愁哀戚。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讲解):不怕别人不了解我,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讲解):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学习的知识就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讲解):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讲解):名分正当,说话才能合乎情理,事情才能成功。指做事、说话必须理由正当而充足。
(2)、(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3)、子谓>:"尽美矣,又尽善也."谓>:"尽美矣,未尽善也."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论语》
(5)、(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6)、(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7)、"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夫之勇也陆行不避凶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论语》"
(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10)、1(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1)、(讲解):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4)、(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1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而又时常的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6)、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7)、(讲解):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过错呢。
(1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杀身成仁)(讲解):有志之士和仁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只会勇于牺牲来成全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讲解):做不应该做的事从而做官发财,对我来说,好比是天空浮来浮去的过眼烟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讲解):聪明的人不会疑惑,实行仁德的人会忧愁,真正勇敢的人,不会畏惧。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讲解):聪明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聪明智慧的人爱活跃,有仁德的人爱沉静。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当仁不让于师。(讲解):在实行仁德之事的时候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要谦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0)、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4、论语的名言警句及翻译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要想领导好别人,首先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这样才能服众,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却要求别人做到,别人就不会服气了。
(3)、(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5)、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6)、(讲解):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7)、1(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9)、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10)、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