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陆游的诗歌风格特点
(1)、如:“月子弯弯照九 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愁钉人来关月 事,得休休去且休休。”(《竹枝 歌》)完全似脱口而出的一首山歌,反 映了他向民歌学习的成就。
(2)、陆游的律诗也颇多悲愤之作,他有意学杜诗的精工流丽和雄浑腾踔,表现阔大沉雄的思想情感,神完气厚而豪宕丰腴。其《病起书怀》云:
(3)、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4)、况且还有少年时的风味积习,可以自由的用纸挥洒书写自己的心情。
(5)、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宋人刘克庄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
(6)、陆游没有猜错,事实却是如此,陆游虽然矛盾,但一有机会还是挥洒豪情发光发热,但他满心热情并没有得到回报。不久,陆游劝告光宗带头节俭,以尚风化,却被谏官弹劾,说陆游“喜论恢复”却又“不合时宜”,主和派随即群起攻之,当权者给陆游加上了“嘲咏风月”的罪名又将其削职罢官。
(7)、陆游的《入蜀记》是中国第一部长篇游记,内容丰富,举凡史事杂录、考据辩证、诗文评论、小说故事等应有尽有,形式灵活,长短不拘、文字颇简练;尤其过三峡的一部分,多有对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历史人物的描述和品评,字里行间浸透着爱国之情,又饶有趣味。随笔式散文《老学庵笔记》,笔墨虽简而内容甚丰,所记多系轶闻,颇有史料价值,是南宋笔记的精品。同时,陆游还善于四文集中有不少四六文精品,如陆游的《祭雷池神文》语言浅切而气势雄放,与其诗风颇近。
(8)、年少时仰慕功名,常怀建功立业之志,非常自负不凡,后来经历一生困顿失意,老来鬓发如霜,高楼上权贵之人的美酒佳肴与贫贱的人有什么关系呢?年岁春去秋来,朝廷政局变化,年老体衰的我远处江湖而一无所知,
(9)、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0)、拒霜惨淡数枝红,石竹凋零不满丛。小蝶一双来又去,与人都在寂寥中。
(11)、陆游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都倾泻在诗中,常常凭借幻境、梦境来一吐胸中的壮怀英气,陆游的梦境、幻境诗,飘逸奔放,被誉为“小李白”。
(12)、陆游诗歌创作的高峰是他中年入蜀到达夔州之后,入蜀前后的漫游和短期的军旅生活,助长了诗人豪放的个性。他善于从沸腾的社会生活中汲取诗情,从热闹的场景里获得创作灵感。他在《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中说:
(13)、陆游一生的主要精力用于诗歌创作,“是有意要做诗人”,对作词心存鄙视,因而,作为“辛派词人”的中坚人物,与其诗相比,陆游的词数量并不多,存世共约一百四十余首。但陆游才气超然,并曾身历西北前线,因此,陆游也创造出了稼轩词所没有的另一种艺术境界。
(14)、陆游,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他是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诗人,号放翁,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所处的朝代是一个非常混乱的时代,洽逢北宋灭亡之际,所以他的诗歌多有爱国主义题材。但是他的仕途却非常坎坷,即使后面担任了一定的职位,但是因为他坚持抗金,多次遭到对立分子的排斥,于是他离开官场,投身军旅。但是没过多久,便又再次奉诏入蜀。他的一生,起起伏伏,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诗的风格。
(15)、BD(B项“闲适、愉悦”错误,首联的下句通过描写诗人观看江上将士演习射箭,表现诗人壮怀激烈的情感。D项“警告金人不要像狐兔一样得意猖狂”错,诗中是说如此习武练兵,正可击退南犯金兵,那些“草间狐兔”大可不必因此而惊慌。)
(16)、明白了这些,就更能体会到这些作品的思想价值及其感人之处。这首诗以景兴起,继而叙事,转而议论,结以抒怀。转接自然,愈转愈深,但又始终围绕着“射”字在写,因而与“射”字相关的“箭”,也就或明或暗、或虚或实地反复涉及,不过那背景、那含意又是各不相同的。
(17)、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
(18)、这便为全诗设置了背景,创造了气氛。胡床,即交椅,因为最初从域外传入,故称胡床。诗人说正当一个晴朗的春天,我坐在交椅上观看江上将士演习射箭。这一方面点题,一方面点明时间,而后者又为下文伏笔。
(19)、《青山寺》可称为他现存诗歌中的代表作:“峥嵘楼阁扦天开,门外湖 山翠作堆,荡漾烟波迷泽国,空蒙云气 认蓬莱。
(20)、尤袤流传下来的作品很 少;杨、范虽比不上陆游,但各有特 色。
2、陆游的诗歌风格可以概括为
(1)、 尤袤的诗歌写得平易自然,晓畅清 新,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生辞的典故 之句。
(2)、欃(chán)枪:彗星的别名。古人认为它的出现定有兵乱,这里代指金兵。端:真正。
(3)、艺术风格上,兼具现实主义特点,又有浪漫主义作风。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陆游反对雕琢辞藻和追求奇险,其诗语言“清空一气,明白如话”。
(4)、 中兴四大诗人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 个最繁荣的时期。
(5)、这两句诗一退一进,刻画出将士们认真演习,膂力不凡的形象。正因为这样,诗人才感到“天上欃枪端可落”。天欃、天枪,星名,都是彗星,古人认为它的出现主有兵乱,这里代指金人;端,正。狐兔,喻小盗小贼。五六两句是从上联引出来的议论,意思是如此习武练兵,正可击退金人的南犯,那些“草间狐兔”大可不必因此而惊慌。
(6)、陆游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都倾泻在诗中,常常凭借幻境、梦境来一吐胸中的壮怀英气,陆游的梦境、幻境诗 ,飘逸奔放,被誉为“小李白”。
(7)、 范成大, 范成大乃南宋诗坛巨匠,与陆游、 杨万里等并称”中兴四大家“,以”清新妩 丽“而又”奔逸俊伟“的诗风驰名于世。
(8)、陆游词的主要内容是书写爱国情怀,抒发壮志未酬的幽愤,其词境的特点是将理想化成梦境而与现实的悲凉构成强烈的对比,如《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回想当年,满腹怆然。陆游也有咏物词和爱情词,其《卜算子·咏梅》,上阕写景、下阕表志,显示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钗头凤·红酥手》一词,节奏急促,声情凄紧,先后两次感叹,荡气回肠,凄婉动人。
(9)、陆游年轻时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 ,把消灭入侵的敌人、收复沦陷的国土当作人生第一要旨(90) ,但是他的抗敌理想屡屡受挫。
(10)、陆游的书法简札,善于行草相参,纵敛互用,秀润挺拔,晚年笔力遒健奔放。朱熹称其“笔札精妙,意致深远”。其《自书诗卷》,仍然保留早年学习颜真卿、苏轼书法的笔法风格和习惯用笔,但又明显地融会杨凝式行书、张旭草书的长处,无论是用笔、结字和布白都与其诗浑然一体,明人程郇题跋为“诗甚流丽,字亦清劲”,是难得的书法佳作。
(11)、C.颔联上句写春风和软,弓箭力量减弱;下句写将士们膂力不凡,长箭的声响远处可闻。
(12)、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13)、“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不要害怕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山阴老家。在这里,作者直接将自己的心声表达出来,不仅道出了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
(14)、陆游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由早年专以“藻绘”为工变为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晚年蛰居故乡山阴后,诗风趋向质朴而沉实,表现出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
(15)、 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
(16)、 杨万里有《诚斋集》 ,范成大有《范石湖集》,陆游有《陆放翁集》传世。 特色:
(17)、在他的诗集中可以看到乾道九年(1173)写的《八月二十二日嘉州大阅》,淳熙元年(1174)写的《蜀州大阅》,淳熙二年写的《成都大阅》,特别是淳熙三年陆游被人攻击为“燕饮颓放”,遭到落职处分之后,淳熙四年春他还要去观看万里桥江上习射,并写了这样一篇慷慨磊落、意气昂扬的诗篇。
(18)、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其主要作品有:《剑南诗稿》85卷;《放翁遗稿》3卷;《南唐书》18卷;《老学庵笔记》10卷等等。
(19)、然而对功名的热望和当权者的阻力之间有着无法克服的矛盾,严酷的现实环境给诗人心灵压上了无法摆脱的重负,因而陆游又崇尚杜甫,关怀现实,主张诗歌“工夫在诗外”,诗风又有近于杜甫的沉郁悲凉的一面。
(20)、诗歌比较阅读是考试中时常出现的题型,一般从思想感情、表达技巧、语言风格、形象四个角度比较两首诗的异同。比较阅读,比单诗阅读,在答题上要复杂。
3、陆游的诗歌风格以及示儿的写作背景
(1)、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存世有九千三百余首。
(2)、从这两首陆游六十八岁时在山阴所写的作品中,不难体会到他抗敌的决心、激昂的意气,以及至老不衰的爱国***和豪壮风格。
(3)、尾联宕开一笔,这两句诗实际上是诗人抒怀咏志。男子汉大丈夫只要不死,谁也不能断定无作为。他年有遇,我也能像鲁仲连那样一箭下百城。壮怀激烈,气势磅礴。这一豪壮的结语,使全诗的思想得到升华,精神为之一振,大大增强了诗的感染力,显示了陆诗豪迈雄健的风格。
(4)、这种大气磅礴、要灭敌报国的诗篇,占据了陆游中期诗歌创作的主要部分,尤其是他那些写请缨无路、功败垂成的作品,充满了悲愤豪壮的风格。他是一位具战士情怀的诗人,并不甘心以笔代剑,其《剑门道中遇微雨》云:
(5)、陆游在散文上颇有造诣,兼善众体,构思奇巧,文笔精纯。其中记铭序跋之类,或叙述生活经历,或抒发思想感情,或论文说诗,最能体现陆游散文的成就。同时也如在诗中一样,不时地表现着爱国主义的情怀。陆游还有一些别具风格的散文,书写乡居生活之状,淡雅隽永。
(6)、于是,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如《书愤》一诗,诗人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昂扬豪壮中带着苍凉悲怆,既是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是这类作品的典型代表。
(7)、开篇写景,诗人从大处落墨,说放眼望去,那高高低低的丘陵,犹如起伏的波涛向东北倾流而下。这就诗题而言,好像是闲笔,其实不然,那“如涛”的比喻,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江水滔滔的画面;同事,诗人将静的“坡陇”化成奔流的波涛,这阔大的境界,跃动的形象,也隐含着诗人激动兴奋的心情。这便为全诗设置了背景,创造了气氛。诗人说正当一个晴朗的春天,我坐在交椅上观看江上将士演习射箭。这一方面点题,一方面点明时间,而后者又为下文埋下伏笔。
(8)、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摧落月,二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9)、B.诗人指斥那些在国家山河破碎之际要么醉生梦死,要么束手垂泪的懦弱昏庸的达官贵人。
(10)、此诗作于由抗金前线南郑返回成都途中,带有自嘲性质,因战士金戈铁马,只有诗人才骑驴。历史上诗人骑驴的故事很多,而陆游意气豪迈,常欲从戎杀敌而有所作为,是不愿仅以诗人自命的。
(11)、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12)、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13)、C.诗人借荒寒汀州寻寻觅觅的新雁找不到安栖居所之景象直接抒发自己无法报国的苦痛。
(14)、 尤袤, 尤袤一生的主要成就在于他的诗歌 创作和收藏了大量图书,并编写了中国最早的一部版本目录。
(15)、②抒发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如《书愤》。
(16)、首先,林黛玉并不是说陆游的诗不好,也没有批评陆游的诗风。而是建议香菱学诗要从格局大的诗学起。陆游的诗风格多样,有的诗句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了又一村”这样清新自然,有的诗句像“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样雄浑壮阔,有的诗句像“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样气象万千。但是“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这句诗的确是不能体现陆游的风格特色。这句诗是典型的江西诗派风格,吟咏书斋,刻画生活细节,的确像香菱说的那样有趣,但是太琐碎,太细腻了,没办法体现诗人的胸襟眼光与淑世情怀。
(17)、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18)、陆游,生于靖康山河破碎的乱世,活了85岁,熬死了5个皇帝,却终究没有见到九州同的那天,带着莫大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19)、②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陆游反对雕琢辞藻和追求奇险,其诗语言“清空一气,明白如话”。陆游重视锻炼字句,他的对偶,新奇、工整,而不落于雕章琢句之嫌。赵翼曾评陆诗“看似奔放实则谨严”,刘克庄亦有“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之叹。陆游的七言古诗《长歌行》,笔力清壮顿挫,结构波澜迭起,寓恢宏雄放的气势于明朗晓畅的语言和整饬的句式之中,典型地体现出陆诗的个性风格,被后人推为陆诗的压卷之作。
(20)、陆游在南宋诗坛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南宋偏安士大夫渐趋消极,诗坛风气也变得萎靡不振,吟风弄月的题材走向和琐细卑弱的风格日益明显。陆游对这种情形痛心疾首 ,他高举起前代旗帜与之对抗,以高扬爱国主题的黄钟大吕振作诗风,对南宋后期诗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陆游的诗歌风格和常见主题
(1)、②异:《夜泊水村》诗颈联鲜明表达作者的拳拳爱国心与殷殷报国情。也包含作者对华年空掷、青春难再的感伤与悲愤,即便他抱定了“为国牺牲敢惜身”的志向,也没有谁能了解他的苦心。是全诗之眼。《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则表达作者对自身的辉煌功名只能出现在镜中在梦里,虽怀报国壮志而白发催人的悲愤之情。
(2)、自六十五岁罢归山阴,到八十五岁逝世为止,陆游晚年的绝大部分生活是在山阴农村度过的。平静的安居生活见闻成为他最习见的诗题,风格上也趋于闲适淡泊,但爱国思想和积极奋斗的精神还继续保存着,不乏风格悲壮的作品。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存世有九千三百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46岁入蜀以前,偏于文字形式;入蜀到64岁罢官东归,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也是诗风大变的时期,由早年专以“藻绘”为工变为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晚年蛰居故乡山阴后,诗风趋向质朴而沉实,表现出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
(4)、②抒发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陆游年轻时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把消灭入侵的敌人、收复沦陷的国土当作人生第一要旨,但是他的抗敌理想屡屡受挫。于是,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如《书愤》一诗,诗人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昂扬豪壮中带着苍凉悲怆,既是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是这类作品的典型代表。
(5)、描写田园风光、日常生活。陆游热爱生活,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游山西村》一诗,色彩明丽,并在景物的描写中寓含哲理,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成为广泛流传的名句。
(6)、开篇写景,诗人从大处落墨,说放眼望去,那高高低低的丘陵,犹如起伏的波涛向东北倾流而下。这就诗题而言,似是闲笔,其实不然,那“如涛”的比喻,是很容易让人连想到江水滔滔的画面;同时,诗人将静的“坡陇”化成奔流的波涛,这阔大的境界,跃动的形象,不也隐含着诗人激动兴奋的心情吗?
(7)、郑虔生活贫困沉溺于酒,依然自得其乐。李广屡建奇功到死都不得封侯。又有何妨?
(8)、有这下一句作陪衬,更加强了上句的力量,更强调出收复失地的宏愿。颔联描写见闻,颈联借以发论,一实一虚,相得益彰。“端可”、“不须”二语,下得有力,并前后呼应。尾联宕开一笔:“丈夫未死谁能料?一笴他年下百城”。笴,箭杆。“一笴”句典出《战国策·齐策六》鲁仲连事。
(9)、陆游《南唐书》的史学成就主要表现在:①体制创新。陆书只有本纪和列传,成为纪传体断代史中的一个特例;尤其是其“类传”,除人物以类相从外,又创设《杂艺、方士、节义列传》(卷十七)、《浮屠、契丹、高丽列传》(卷十八),归类精当,史识更胜前人。②史评色彩鲜明。宋代理学兴盛,陆游秉承以道德而不以政绩作为评判人物的唯一准绳的观点,如多数史家都批判后主李煜沉迷诗词,不思政业,坐失南唐基业,陆游却先赞后主“天资孝纯”、“以爱民为急”,再对其“酷好浮屠”作简单批驳,最后总结为“虽仁爱足以感其遗民,而卒不能保社稷”。③严谨的治史精神。陆游辨前史之误,补前史之失,其书卷数、人物虽不及马令《南唐书》之多,但史料多经考证,“简核有法”,在史料的增补保存方面有巨大价值。
(10)、D.本诗用典贴切,出语自然,感情充沛,虽然本诗尽显失意悲愁却又不失沉雄浑厚气象。
(11)、陆游重视锻炼字句,他的对偶,新奇、工整,而不落于雕章琢句之嫌。赵翼曾评陆诗“看似奔放实则谨严”,刘克庄亦有“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之叹。
(12)、A.首联上句写景,诗人眼中高高低低的丘陵犹如起伏的波涛奔流而下,别具壮阔的气势。
(13)、首联人赞扬了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颔联是说做学问的艰难。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14)、陆游词风格多样,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真挚动人,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或寓意深刻,又和苏轼比较接近。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是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风格与辛弃疾比较接近。但陆游词亦因风格多样而未能熔炼成独特的个性,有集众家之长、“而皆不能造其极”之感。
(15)、(注)①这首诗作于淳熙九年(1182)秋,作者时年五十八岁。淳熙六年,陆游因开义仓赈济饥民,受到当权者的反对,被罢职回乡。②新亭:又名劳劳亭,在今南京市南。东晋时中原沦陷,王室南渡,有一些过江的士大夫在新亭宴饮,席间众人闷闷不乐,相对涕泣。独有王导不以为然,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耶?”(见《晋书●王导传》)
(16)、D.颈联将天上的“欃枪”与草间的“狐兔”对举,以警告金人不要像狐兔一样得意猖狂。
(17)、他的 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 兴四大家”。
(18)、第二联紧承“春晴”生发。雕弓,指用雕画装饰的弓。古时角弓用胶黏结兽角制成,春天风和日暖,胶的粘力受到影响,所以弓的力量也有所减弱。但是,尽管“风和渐减雕弓力”,还是可以听到将士们射出的羽箭带着一声长啸,飞向旷野的远处。
(19)、由早年专以“藻绘”为工变为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晚年蛰居故乡山阴后,诗风趋向质朴而沉实,表现出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
(20)、④爱情诗。由于宋代理学对士人思想感情的约束和宋词的发展,宋诗言情的功能渐渐减弱,宋代的爱情诗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和唐诗比肩,但陆游却是个例外。陆游年轻时曾和前妻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他悼念前妻的诗歌,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晚年创作的《沈园二首》,被后人称作“绝等伤心之诗”,是古代爱情诗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5、陆游的诗歌风格雄浑悲壮
(1)、是入蜀以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20年,存诗2400余首。这一时期是他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
(2)、陆游是古代作家中最多产的诗人,其诗今存九千二百多首。他早年拜著名江西派诗人曾几为师,其《追怀曾文清公呈赵教授》里说:“忆在茶山听说诗,亲从夜半得玄机。”这玄机是什么呢?他在《赠应秀才》里说:“我得茶山一转语,文章切忌参死句。”忌参死句,就是说要悟“活法”。他在学了古人的作诗方法后,到自己的生活中寻找诗的灵感,以为功夫在诗外。从江西诗派入,而不从江西诗派出,是陆游早期诗歌创作的特点。他于江西诗派的诗,取其清新流畅而不为其瘦硬,取其平淡而去其生涩。如《游山西村》:
(3)、乌桕微丹菊渐开,天高风送雁声哀。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
(4)、 正因为他不随人脚跟、傍人篱下,敢于 别转一路,推陈出新,终于自成一家, 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其诗风格纯朴, 语言口语化,构思新巧,号为“诚斋 体”。
(5)、白发飘飘躺在小船里,朝中那些和我意气相投的老朋友,都已经与世长辞了。
(6)、E.本诗紧扣“射”字,以景起兴,继而叙事,再转入议论抒怀,有陆游豪迈雄健的诗风。
(7)、陆游的诗歌涵盖面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按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8)、A.诗的首联写诗人久离疆场、无缘抗敌的落寞怅惘,奠定了一种失意、悲愁的感情基调。
(9)、陆游这一生留下了许多耳熟能详的作品,诗词等方面的成就非常巨大。他诗歌的内容非常丰富多彩,并且因为他试图上所经历的一些升迁与贬黜,他诗歌的题材非常的广泛,主题也非常的深刻,但却能在这种程度上做到诗歌语言平易近人,可见他的个人素养以及诗歌方面的成就非常的卓越。他的诗歌既有李白身上的那种浪漫主义色彩,又兼具了杜甫身上的那种现实主义的特征,两相融合突出了他自己的思想情感。尤其是一些爱国主义为题材的诗歌,更是对后世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陆游擅长用非常高度的概括的手法来反映现实,而且他不会忽视个人的主观情感,通过相应的论述把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事情浓缩在一首诗中,让人读后啧啧称奇。
(10)、陆游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出身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高祖陆轸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典籍;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曾任京西路转运副使。
(11)、陆游在南宋诗坛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南宋初年,虽然局势危急,但士气尚盛,诗坛风气也颇为振作;随着南宋偏安局面的形成,士大夫渐趋消极,诗坛风气也变得萎靡不振,吟风弄月的题材走向和琐细卑弱的风格日益明显。陆游对这种情形痛心疾首,他高举起前代屈、贾、李、杜和本朝欧、苏及南渡诸人(吕本中、曾几等)的旗帜与之对抗,以高扬爱国主题的黄钟大吕振作诗风,对南宋后期诗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江湖诗派中的戴复古和刘克庄都师承陆游。到了宋末,国破家亡的时代背景更使陆游的爱国精神深入人心。
(12)、此诗采用以边塞为题材的乐府旧题进行开拓,巧妙地紧扣“关”、“山”和“月”组织诗材,从关山以南写到关山以北,谴责朝中下“和戎诏”的媚敌行为,抒发爱国壮士的悲愤之情,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艺术感染力,不愧为陆游七古中的名篇。
(13)、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述职,偕夫人唐氏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遂携家眷南迁山阴(今浙江绍兴)。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家境才开始逐步安定下来,时陆游年仅四岁。
(14)、这是一首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纪游诗,有对乡村淳朴民风的赞赏,又有置身山***上峰回路转的景色描写,还寓含事物消长变化而柳暗花明的哲理。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流转圆美如弹丸的格调而自成一家,从而与一般江西诗派作者区别开来。
(15)、北方被金朝攻陷而沦落的土地上还有漂泊无家的遗民,平民寒士欲要为国效命,却一直没有机会,蹉跎岁月,住在捕鱼池子的东畔、耕牛畜栏的北边,我等待着衰老,试问天下之人谁能够明白这种悲苦?
(16)、“世味年来薄似纱”,世态人情薄得就象半透明的纱,上来就感叹世味薄凉,把情感色彩渲染得十分鲜明。陆游的一生起起伏伏,经历了太多,心里也非常的清楚当今世道如何。“世味”如“薄纱”,一个比喻瞬间引起读者共鸣,能够体会到作者当时心情。
(17)、陆游的诗歌,对后代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每当国势倾危时,陆诗的爱国情怀也因此成为鼓舞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力量。
(18)、万里河山出现在孤梦中,醒来只有五更的秋风秋雨和四面山围中浓重的秋意。
(19)、 陆游一生力主北伐,虽然屡受主和派排挤打击,但是他的爱国情操至死不渝,作为一位爱国诗人,满腔救国热忱,他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诗人”。
(20)、而且,林黛玉明白,作为一个初学者,香菱还没有形成固定的写作风格,容易被一类风格影响。香菱对诗歌缺少足够的积累,鉴赏能力不足。如果读陆游的这类诗读多了,就难以摆脱生活琐事的束缚,写来写去都只能身边的琐碎事,写不出大格局来。因此,林黛玉一定要提醒香菱,写好诗的前提是阅读有个人风格的作品,这样才能博采众长,写出最具有特色的好诗。
(1)、首联这两句一出来,其实我们能够感受到陆游心中的矛盾。一方面可能之前对这种事已经见多了,也习惯了,之前每次都抱着希望而来,但到头都是失望而离去,所以不太想折腾;另一方面自己都一把年纪了,满腔爱国热情又想伸展,所以才有了接下来的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