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语录适合取名
(1)、昔者圣人之自卫其生也,鱼馁肉败不食,《乡d》一篇载之详矣。
(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释义: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
(3)、最脍炙人口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论语》——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6)、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7)、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8)、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9)、白话译文: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10)、出自《楚辞·七谏》:宁为江海之泥涂兮,安能久见此浊世?解释:我宁愿成为江底的沙泥,怎能够久见这浊世污秽!
(11)、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太息·宿青山铺作》
(12)、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畅行,“天下为公”,因而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矝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阴谋欺诈不兴,盗窃祸乱不起,这是一幅理想化的传说中的尧舜时代的原始社会景象,也是孔子憧憬的最高理想社会。“小康”社会是孔子主张的较低的政治目标。“小康”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隐没,“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与这种贫富不均、贵贱不等相适应,产生了一系列的典章制度。
(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14)、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15)、他三岁丧父,少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遍尝人间不幸;他陷于宋、囚于匡、围于陈,困于浦,空有一身抱负。所有普通人可能遭遇的人生不幸和职场不幸,孔子几乎都遇到了,但他却能始终不怨天、不由人,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开后世之仁风。商周时代,学术本来是国家及贵族的专利。但是经历东周的变乱,春秋的战乱,官学废弛,典章毁坏,图书流散。孔子自觉地担当起挽救学术传统的工作,这就是他的“克己复礼”。修《诗》《书》,定《礼》《乐》,述《周易》,作《春秋》。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17)、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解释: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18)、《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0)、本文由吉生起名宝宝科学起名改名专业人工服务平台独家原创。
2、孔子名言起名字大全
(1)、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如梦令》
(3)、这水可以让人“乐”,这山也可以让人“乐”,可以乐以忘忧,乐而生智。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释义: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6)、毛主席在这里提到孔丘,是因为他提到了两本写孔子的书,其书名中有孔丘。而他本人几乎是不会说孔丘的。
(7)、有教无类。《论语》——对人进行教育,不管他是哪一类。
(8)、最自信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9)、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
(10)、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11)、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12)、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3)、对孔子——这位早已为全世界所认可的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进行了生动鲜活的、国际化的影像呈现。
(14)、白话译文: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5)、孔子推行“仁政”的真正目的不在于求官,也不贪图富贵,当孔子发现他所服务的国君没有实行仁政的诚意,就会毅然离开。他曾在鲁国有过短暂的国家领导人经历(大约相当于国家三号人物),用德去感化人民,用礼去教导人民,结果鲁国社会非常安宁,做到路不拾遗。这说明,孔子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可行。可惜的是,这不是统治阶层要的结果,因为孔子的治国之道首先约束的是统治阶层自己。
(1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17)、鲁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孔子继续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这一年冬天,孔子的儿子孔鲤去世了。
(18)、上古学术的五大传统皆在此,但这些书在孔子的时代,意义已经暗昧。孔子不羞上问,不耻下问,先使他自我修养成为当时列国中最博学的人,后又通过这五部典籍的讲述解说而传授于弟子,而他的弟子又一代一代地传习下去,所以太史公说:六艺者,折衷于孔子,可谓圣矣!没有孔子,中国的传统文化早已可能断代。孔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而后历代帝王大儒称其为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堪当此誉者,舍孔其谁。
(19)、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摘孔子《论语》——释义: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20)、 郭沫若曾经用很多材料证明,孔夫子所以成为圣人,是因为他是革命d,到处参加造反。说孔夫子著春秋“而乱臣贼子惧”,那是孟子讲的。其实当时孔夫子周游列国,就是哪里造反他就到哪里去,哪里想革命他就到哪里去。所以此人不可一笔抹煞,不能简单地就是“打倒孔家店”。
3、孔子的名言孔子的名言有哪些
(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释义:孔子说:“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2)、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解释: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装傻别人赶不上。
(3)、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孔子君子尊重贤人,也容纳普通的人;嘉奖好人,也同情能力差的人。
(4)、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释义: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解释: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7)、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孔子在卫国,孔子的夫人亓官氏去世了。
(8)、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摘孔子《论语》——释义: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9)、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释: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1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解释:执政者不因人说好听的话就提拔他们,也不因他是坏人就鄙弃他说过的正确的话。
(1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3)、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15)、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17)、 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18)、孔子生活在西周宗法礼制传统较深的鲁国,这时周王朝的统治权力已经名存实亡,诸侯间相互争战不断,出现了“王道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的社会现实,“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成了那个时代的特点。社会矛盾的激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精神和信念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摧残。这些共同构成了孔子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条件,“仁”与“礼”是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
(19)、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20)、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4、孔子名言起名大全
(1)、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2)、在艰难困苦中,孔子发愤好学,他遍访名师,虚心求教。鲁昭公十七年,郯国国君郯子访鲁。郯子博学多才,27岁的孔子慕名拜见。韩愈《师说》有语:“孔子师郯子。”孔子先后“问礼于老聃,学鼓琴于师襄子,访乐于苌弘。”
(3)、出自《楚辞·九叹》:经营原野杳冥冥兮,乘骐骋骥舒吾情兮。解释:荒原山野苦奔波,杳无人迹草木莽莽啊。乘上骏马奔驰啊,寻求贤君舒泄我的情肠。
(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解释: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5)、和: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广韵》扬:扬,飞举也。——《说文》
(6)、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记自己所已经掌握的,可以说是爱好学习了。
(7)、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8)、最后鲁隐公在这个弟弟默许下被暗杀。鲁国国君的家事极大地败坏了鲁国的风气。
(9)、子曰:“志于道,据于徳,依于仁,游于艺。”——《述而》——释义:孔子曰:“志向在道上,根据在徳上,依靠在仁上,而在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文字、算术这六艺之中研习游乐来陶冶身心。”
(10)、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1)、《中庸》里孔子就说:“人莫不饮食,鲜能知味也。”此句真堪玩味,且味之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