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句农业谚语用物候学来解释
(1)、 D(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常识。《诗经·卫风·氓》中的“抱布贸丝”,布代表的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是指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充当其他一切商品的统一价值表现材料的商品,与之作用相同的是贝壳。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2)、(3)有饮用葡萄酒的生活习惯,消费市场广阔;葡萄酒酿造业起步早,加工历史悠久;劳动力充足,生产经验丰富;接近葡萄产地,原料充足;有铁路连接港口,海陆交通便利。
(3)、该卫星发射时,是11月27日,北极地区有极夜现象,可能观测到极光,A对。太阳辐射不会干扰该卫星,B错。斯里兰卡地震多发期与季节无关,C错。墨累-达令盆地正值夏季,农民正忙于收获小麦,D错。
(4)、夏至五月半,麦子都是面。适逢农历五月中旬夏至,风雨调和,麦子长得籽粒饱满。
(5)、“死”指岩石是不能动的,不能动的岩石却可以记录地壳的“活动”,突出岩石这一功能的奇特。
(6)、(资料分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的题目。
(7)、A(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常识。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符合在一年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服务的选项只有A。二手房不是一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B选项错误。国债的利息收入也不是生产出的产品或劳务市场价值,C选项错误。家务劳动不会产生市场价值,目的不是用于交换,D选项错误。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8)、“桂花飘香,蛇虫不安。”天气渐渐冷起来了。
(9)、B.小杨因输血不幸染上了艾滋病,从此郁郁寡欢,几次想自杀
(10)、B.高铁沿线城市经济集聚指数的变化是经济活动集聚的结果
(11)、在我们公务员的常识模块考试中,对于地理常识的考察,经常会涉及到对于农谚的考察,因此,掌握一些耳熟能详的农谚小常识不仅有助于我们公务员备考,对日常生活也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2)、“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13)、(注)中秋看不到月亮,元宵节就会下雪,清明时必然一直下雨。
(14)、茂名市欧乔辉名师工作室•微课堂——《灯笼》
(15)、销声匿迹:
(16)、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塞下曲(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17)、第一部分(1):开篇点出本文的主旨——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互相影响的。
(18)、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醉花阴(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19)、金刚石与斯石英的形成过程相似。作者介绍“斯石英”的化学、物理性质,用人们较为熟悉的“金刚石”进行类比,向读者说明:在自然界,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巨大的撞击,形成过高压,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20)、唐代诗人白居易在16岁时,写了一苜脍炙人口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2、有关物候的农业谚语
(1)、列数字,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真实、形象地说明了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2)、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古代的劳动人民把这些自然现象称作是物候。《大自然的语言》就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既然文章要介绍的是物候知识,为什么不以“物候”或“物候学”为题,而要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呢?
(3)、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龟背潮,下雨兆。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泥鳅静,天气晴。猪衔草,寒潮到。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4)、 生5: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5)、寸麦弗怕尺水,尺麦要怕寸水 这是麦田的管理知识。麦在麦苗时不怕水,但麦苗拔节长高以后就怕水,所以要做好开沟排水,及时把麦田的水排干净,才能保证丰收。
(6)、装置:机器、仪器或其他设备中,构造较复杂并具有某种独立功用的部件。
(7)、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溲溲。风静天热人又闷,有风有雨不用问。瓦块云,晒死人。
(8)、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9)、“单调枯燥的数字”指的是作者与学生发现的组成每支雁队的成员数。他们凭借这些数字得出,雁群是一些家庭或一些家庭的聚合体。孤雁之所以孤单,是因为失去了亲人。作者原先就为这样的推断而感伤,对这些数字的研究证实了这个结论,进一步引起了作者作为一名爱鸟者的感伤。为单调枯燥的数字而动感情的情形是少有的,但是关于大雁的单调枯燥的数字,包含着丰富的意味,不能不使人动情。
(10)、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11)、采煤造成的塌陷区威胁人们生产生活安全,导致人口搬迁,A对。坍陷面积扩大,加重城市发展空间不足,B错。引导人口空间分布不合理,C错。导致良田破坏,加重人地矛盾,D错。
(12)、 师:通过同学们的合作学习,我们看到了同学们的学习成果,请小组代表说说你们发现的句子。
(13)、五月十八龙盘道,哪儿下雨哪儿涝。人们说,五月十八是龙盘道的日子,是雨节。过去,人们没能力战胜自然灾害,即盼雨,又怕雨,旱时盼雨来,雨下多了又怕成灾,心理很矛盾。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内容上,这一段描写了大雁南飞时一声不响地笔直飞行,发现沙滩和沼泽也不会停留,反衬下文大雁回归时的种种表现;结构上,为下文的对比作铺垫,让读者了解到大雁的不同表现。
(16)、第二部分(5~29):文章的主体部分。先讲非生物的地质现象,主要是岩石的侵蚀、瓦解、搬运、沉积和新生,接着讲其他几种情况,最后讲化石。
(17)、春到来年加十一。这是过去农民们历年对每年立春时日的一个总结。比如说,2016年的立春是腊月廿而2017年的立春则是正月初相差十一天;但是,这种算法只限于农历纪年。2017年是丁酉年,正月初七立春,这年闰六月,照样是这个丁酉年,腊月十九立春,就是说一年两个春,因为,两个春在一年,就没有加十一这个说法了。其实,丁酉年的腊月已经是公历2018年的2月4日了。如果按公历纪年计算,不会出现一年双春。而当农历非润月年立春的时日加定是来年立春的时日了。
(18)、(注)麦子需要勤中耕,中耕后可以增产,鼓励人们作好田间中耕工作。
(19)、解法二:6天的日期呈等差数列且加起来的和是1所以中位数为141÷6=其位置位于第三天和第四天之间,又因公差为所以第三天的日期为23号,所以第一天的日期为23-1-1=21号。
(20)、由于农历闰月与非闰月年的原因,有的年份二月里寒食,有的年份三月里寒食,按历来习惯,二月里寒食春短,三月里寒食春长。因此,到了种地的节气,就有了头寒食种地和过寒食种地的区别。
3、农谚中的物候知识
(1)、茂名市欧乔辉名师工作室•微课堂——《社戏》(第三课时)
(2)、24节气能反映四季交替的气候特征,它与人们结合气候总结的农业谚语对农业生产有很好的参考价值。随着气候变暖,节气对农业的指导也会发生变化。下图为1985一1999年和2000一2015年沙坡头区24节气平均气温对比图,表格为沙坡头区春小麦关健物候期日期统计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3)、 生1:作者把物候知识说成是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更能吸引读者,引发我们阅读的兴趣。
(4)、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5)、(2)形成过程:夜晚(傍晚),河谷两侧山坡降温快,气温低,气流下沉,冷空气沿着山坡侵入河谷,使河谷暖空气被迫上升(冷空气占据原有暖空气的位置)(形成“下冷上热”的逆温现象),暖空气上升过程中冷凝成雾。
(6)、阴晴圆缺、落叶知秋、春暖花开、风和日丽、皓月千里、秋高气爽
(7)、(4)针对阿根廷葡萄产量极其不稳定的问题,有人提出大力发展温室大棚种植,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8)、 生5:“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大自然人的感情。
(9)、 生1:第一幅燕子飞得很低,这预示着要下雨了;第二幅小鱼跃出水面透气,这也是要下雨的表现;第三幅蚂蚁搬家,也是一样,这些现象都预示要下雨了。
(10)、春天后母面:入春以后,气候会阴晴冷暖无常。
(11)、C.区域文化分布差异 D.交通方式发展差异
(12)、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夜星繁,大晴天。
(13)、意思:作物播种最关键的就是一个字:早!早播保全苗,越早越好,越早产量越高。
(14)、此次发射的卫星,是地球同步卫星,是绕地球公转,不会离开地月系,A错。与地球组成天体系统,B错。不会寻找到外星生命,C错。在宇宙空间,将遭受宇宙强辐射,D对。
(15)、所谓物候是指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这种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
(16)、写大地回春,用了拟人手法描写;写燕子归来,用“翩然”形容它们的轻快敏捷;写秋天植物叶枯落地,用“簌簌”一词;写昆虫,用“活跃”和“销声匿迹”作对比,令人仿佛置身于肃杀的秋天。这些生动的词语或描述具体情态,或概括总体特征,给人以生动形象之感。这几句话通过时间顺序勾勒出一幅诗意盎然的“四季图”,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铺垫。
(17)、(来源)2008年安徽《行测》真题2008
(18)、这首诗开头两句揭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
(19)、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20)、夏至西风刮,麦子干场打,夏至东凤摇,麦子水里捞。夏至季节,刮西风干旱无雨,有利于小麦收割,打场晾晒;如果刮东凤雨水要多,不利于小麦的收割,打场,晾晒。
4、物候现象和农业生产关系的谚语
(1)、 同学们,词典上说,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既然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那大自然怎么也有语言呢?原来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的物候现象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今天我们就来看看 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告诉了我们什么。
(2)、(数量关系)某日小李发现日历有好几天没有翻,就一次翻了6张,这6天的日期加来起数字是1他翻的第一页是几号?
(3)、由引可见节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之密切。
(4)、处暑不露头,割了喂老牛。麦收后,夏播玉米须及时抢种,不然到了处暑,玉米不能吐穗扬花,霜来之前不能成熟,只好割了喂老牛。
(5)、 师:非常好,大雨来临之前,燕子、小鱼、蚂蚁的种种表现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现在,我们就跟随竺可桢先生一同去探究《大自然的语言》。
(6)、 生2:“首先是纬度”,“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7)、作者先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用短短百十来字,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既生动形象,又高度概括,使读者对物候学有了直观的认识。接着,作者再以具体现象作为例子,用“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和“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样富有诗意的语言告诉读者,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自然地引出什么是物候。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8)、隋唐以后气候转暖,梅树又重新走进入黄河流域,唐代诗人元稹《和乐天秋题曲江诗》咏梅,说明当时长安南郊的曲江池还种有梅花,到了宋代,梅树又在关中消失,苏轼曾为此叹惜过,他在一首咏杏花诗中有"关中幸无梅,赖汝充鼎和"。
(9)、懒龙(虹)降东,有雨不凶;懒龙降雨,大水产陂;懒龙降南,落雨不长;懒龙降北,冒雨磨墨。
(10)、第二部分(2~14):以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板块漂移学说为例,印证本文的主旨。
(11)、郭沫若《玉兰和红杏》一诗,朴实无涩,也是写物候南北差异:
(12)、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13)、指出202016年间赴老挝旅游人数变化特点,并说明人境旅游对老挝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14)、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
(15)、麦子掉头,高粱没牛。告诉人们,拔麦子的季节,也是高粱玉米等大田作物趟三遍的时候——莫忘了管理。
(16)、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雁群的声音由激烈慢慢趋于平静,把大雁的鸣叫说成是“辩论”“发言”“谈论”,有层次感和画面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趣味。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17)、 B(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常识。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虚拟经济是相对实体经济而言的,是经济虚拟化(西方称之为“金融深化”)的必然产物。经济的本质是一套价值系统,包括物质价格系统和资产价格系统。与由成本和技术支撑定价的物质价格系统不同,资产价格系统是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基础的一套特定的价格体系,这也就是虚拟经济。由于资本化定价,人们的心理因素会对虚拟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也就是说,虚拟经济在运行上具有内在的波动性。广义地讲,虚拟经济除了目前研究较为集中的金融业、房地产业,还包括体育经济、博彩业、收藏业等。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18)、物候不但有纬度、经度和高度的差异,而且还有古今差异。在周代的黄河流域,梅树无处不有,在《诗经》中多次咏到梅,到了两晋南北朝的寒冷时期,梅树在那里消失了。
(19)、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20)、 (生阅读思考,并勾画自己的所得。师巡回指导。)
5、物候现象有关的农谚俗语
(1)、(1)云南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5-10月为雨季,降水多,湿度大,水分充足、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纬度较低,气温高,热量充足。热带雨林,生物量大,枯枝落叶和腐木多,土壤腐殖质含量高,为大型真菌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连续雷雨天气,应发生在夏季,所以是5-10月。
(2)、D.全部铁路沿线城市经济集聚指数的变化是经济扩散的原因
(3)、叽叽叫,沙钻儿到。叽叽儿,属蝉类,比知了和蝉小的多,但它出现,叫得最早,当它叫的时候,沙钻鱼上市了。沙钻鱼,当地水产,味鲜美。
(4)、这是俏皮话,却非无稽之谈。虽然星体撞击地球极为罕见,但确实发生过。作者做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这一研究的现实意义。
(5)、大雪江封上,冬至不行船;小寒不太冷,大寒三九天。
(6)、褶zhě皱:文中指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连续弯曲的构造形式。
(7)、早春晚播田:立春日如在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
(8)、(3)热带地区,光热充足;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生物量大,枯枝落叶、倒木、腐木多;中低山、河流相间分布,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荷花不是夏天开的吗?)
(10)、A.老李平时身体挺好的,但一到柳絮飞扬、花香四溢的春天,就犯哮喘
(11)、天上沟沟云,地上雨淋淋。观云测雨,很实际。
(12)、 生1:人间到了四月的时候,各种花都开尽了,山上寺院的桃花刚刚盛开,经常怨恨春天回去了,不知不觉走到了这个地方。
(13)、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早秋)(萤火虫是夏天的,残萤就是夏末,早雁自然是秋初。)
(14)、影响:入境旅游增加老挝外汇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老挝经济发展;加深老挝国民对老挝文化、历史的认同,拓宽国民的国际视野,促进文化交流;提高老挝历史、文化的世界地位,提升其国际知名度;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
(15)、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说明方法,有条理的介绍一种手工艺品的制作方法。
(16)、“黄荆叶子包得过一粒谷,桐子树叶子包得过一个蛋。”意为早稻该浸种了。
(17)、点睛:矿业城市以煤炭开采为主,地面塌陷,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因为产业结构单生态环境恶化。采煤造成的塌陷区威胁人们生产生活安全,导致人口搬迁。地面塌陷导致良田破坏,耕地减少,人地矛盾加重。
(18)、唐代诗人白居易在16岁时,写了一苜脍炙人口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19)、早种1天,早收10天。夏播作物早种1天,秋后就能早收10天,告诉人们,夏收以后要抢种夏播作物。
(20)、(老郑解析)整体分析:根据区域位置,判断气候类型、特征,夏季多雷雨天气。雾的形成,需要静风、逆温等条件。夜晚山谷中易出现逆温现象,山谷地形相对封闭,空气流动弱。气候垂直差异显著,有适宜多种生物生存环境。
(1)、大麦一起身,小麦落脱魂 大麦:元麦和籽食外壳有长芒的麦。大麦收割后,紧接要割小麦。
(2)、理由一:因为人们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被压扁的沙子。
(3)、 一些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终霜、结冰、消融、初雪、终雪等。
(4)、“大寒猪屯湿,三月谷芽烂”、“大寒牛眠湿,冷到明年三月三”、“南风送大寒,正月赶狗不出门”从民间流传的说法来看,大寒宜冷不宜暖。大寒暖,则对农业生产不利,这方面的谚语有很多,谚语表明,大寒节气天气暖湿,预示阳历2-4月份的低温阴雨严重,对春耕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5)、(老郑解析)根据柱状图,202016年间赴老挝旅游人数变化特点是2010-2015年呈上升趋势,2015年之后略有下降。从经济角度分析,入境旅游增加老挝外汇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老挝经济发展。从文化交流角度分析,有利于加深老挝国民对老挝文化、历史的认同,拓宽国民的国际视野,促进文化交流。有利于提高老挝历史、文化的世界地位,提升其国际知名度。从社会角度分析,入境旅游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
(6)、结合上下文,说说第3段写南飞时的大雁的作用?
(7)、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冬)(有雪啊!)
(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鸟啼(宋)欧阳修穷山候到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花深叶暗耀明日,日暖众鸟皆嘤鸣。
(9)、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
(10)、《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第一部分 常识判断
(11)、作者采用了逻辑顺序来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因为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对物候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由主到次的顺序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的差异又次之,古今的差异最小,这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另外,前三个因素是空间因素,后一个因素是时间因素,这样安排条理清楚。
(12)、为更好地理解节气,课程将从太阳运动对气候的影响为切入点,向孩子们解释谷雨节气名称的由来,以此分析物候现象的成因,并介绍谷雨时节气候特点与农事活动的关系,引出农业谚语和民间习俗,借古人智慧,提醒孩子们在这一时段应注意的起居养生行为。
(13)、C.寻找到外星生命 D.遭受宇宙强辐射
(14)、不能。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1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具有确定性。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科学,数据有多精确,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15)、两文的主旨相同,都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主旨;文体相同,两者都是科学小品文;语言风格相同,严密准确又简明精练、幽默风趣。
(16)、B(解析)本题考查政治常识。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社会管理创新既是活动,也是活动的过程,是以社会管理存在为前提的,其目的在于使社会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2004年6月d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7年d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d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A、C、D都有“公众参与”,B选项只涉及特定群体,不属于“社会管理创新”。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17)、(物候知识):因为雨前必定闷热,而蝉闷热时候就会越叫越凶叫
(18)、 生1:“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19)、(4)生态意义主要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人地和协发展。所以生态意义是有利于保护雨林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人地和谐,保护居民生活环境。
(20)、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后好种豆:这是台湾北部的农业现象,南部则比较早。
(1)、气候的变化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让人们餐桌上的果蔬种类不再受气候的影响,也让孩子们更难以辨别什么是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