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龙蛇混杂是贬义词吗
(1)、钱不应当是生命的目的,它只是生活的工具。--比才
(2)、shé杯弓蛇影笔走龙蛇强龙不压地头蛇画蛇添足牛鬼蛇神人心不足蛇吞象yí礼度委蛇虚与委蛇
(3)、“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4)、带有动物的四字抄成语相濡以沫、鹰击袭长空、群雄逐鹿、百鸟朝凤、指鹿为马、饮鸩止渴、鳞次栉比、缘木求鱼、一飞冲天、鹏程万里、风声鹤唳、竭泽而渔、一鸣惊人、沽名钓誉、逐鹿中原、有凤来仪、沉鱼落雁、惊弓之鸟、声名狼藉、一石二鸟、阿猫阿狗、鹤唳华亭、天罗地网、涸辙之鲋、鹤立鸡群、笨鸟先飞、提纲挈领、鱼米之乡、纲举目张、乔迁之喜
(5)、(出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他们的事情是并不美妙的,他们将得到一个自寻死路的前途。”
(6)、(举例造句):倭兵犯顺,自取灭亡。★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五回
(7)、唐代五大书法家:柳公权颜真卿欧阳洵褚遂良张旭
(8)、(举例造句):见那些大哥哥还在龙马精神地说话,她也听不出味道,就打了两个哈欠,悄悄溜了出来。★欧阳山《三家巷》九
(9)、(近义词): 鹿死谁手、明争暗斗、钩心斗角
(10)、珍本:即珍贵的书籍或文学资料。如罕见的革命文献、极有价值的古旧图书资料等。珍本贵在“难得”。如汉译《GCD宣言》的版本很多,但20年代d在上海建立的人民出版社印行的版本,已非寻常可见,成为珍贵的革命文物,从版本学角度看,当推为“珍本”。
(11)、五陵:高祖长陵惠祖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
(12)、出处:唐·张志和《和渔夫词》十三:“风搅长空浪搅风,鱼龙混杂一川中。”
(13)、③《梦溪笔谈》: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英·李约瑟)
(14)、字数:不管书中标题多大,插图多少,都按横格字数乘每页行数乘总页数求出全书字数。若全页都是照片或插图,则不算字数。
(15)、特别精彩的文字叫“(神)笔”,谴词造句的风格叫“(文)笔”;
(16)、(1)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就出师。
(17)、牛骥同皂 (niújìtóngzào)皂:牲口槽。牛跟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与贤人同处。
(18)、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19)、形容关心他人的:无微不至、体贴入微、问寒问暖、惜老怜贫、抑强扶弱、急公好义
(20)、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2、龙蛇混杂造句简单的
(1)、(举例造句):只记得纸上龙蛇飞舞,笔势很好看的。(冰心《往事·六一姊》)
(2)、(虎)虎视眈眈虎口余生虎头虎脑虎背熊腰虎头蛇尾虎落平阳虎穴龙潭放虎归山
(3)、⑦一手蔗天,杯弓蛇影,鸟看图猜成语,有前有后有果是什么成语
(4)、第二天叫(次)日一天从早到晚叫(整)日平常、平时叫(平)日
(5)、描写人的品质:平易近人宽宏大度冰清玉洁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 废寝忘食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鸟)鸟尽弓藏笨鸟先飞如鸟兽散小鸟依人惊弓之鸟飞禽走兽珍禽异兽衣冠禽兽
(8)、(牛)牛鬼蛇神牛刀小试牛鼎烹鸡汗牛充栋对牛弹琴九牛一毛气壮如牛
(9)、表示归根到底时用(九九归一)表示把握大时用(十有八九)
(10)、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曾国藩)
(11)、死的五称:天子-崩诸候-薨大夫-卒士-不禄平民-死
(12)、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3)、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14)、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秦穆公宋襄公
(15)、描写山水的成语:湖光山色、山清水秀、山明水秀、青山绿水、山水相依、山水一色
(16)、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17)、形容知识丰富、学问深广: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学贯中西、博学多才、博古通今
(18)、狼吞虎咽龙行虎步龙吟虎啸龙争虎斗龙盘虎踞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降龙伏虎
(19)、生物学家说——森林是生命的摇篮 医学家说——森林是绿色的疗养院
(20)、唐代五大书法家:柳公权颜真卿欧阳洵褚遂良张旭
3、龙蛇混杂造句二年级
(1)、(2)在革命的浪潮中,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2)、凤毛麟角鸦雀无声燕雀安知鹤立鸡群鹤发童颜风声鹤唳莺歌燕舞草长莺飞
(3)、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4)、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5)、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6)、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7)、孤本:是仅存一本的图书。也包括仅存一份的某书的某种碑刻的旧拓本和未刊刻的手稿等。现存世界最早的印刷品——我国唐代(公元868年)印刷的《金刚经》卷子,就是孤本。又如春风出版社出版的明末清初小说《后水浒传》,就是以大连图书馆藏孤本整理刊印的珍中之珍,因其极其稀有而价高百倍。
(8)、以“喜”字开头的:喜上眉梢、喜闻乐见、喜形于色、喜笑颜开、喜气洋洋、喜出望外
(9)、(狗)狗急跳墙狗尾续貂狗仗人势狗血喷头犬马之劳猪狗不如鸡犬不惊鸡零狗碎兔死狗烹鼠窃狗盗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狐群狗d偷鸡摸狗画虎类狗丧家之狗关门打狗白云苍狗
(10)、才华横溢 出类拔萃 博大精深 集思广益 举一反三
(11)、(虎)虎视眈眈、虎口余生、虎头虎脑、虎背熊腰、虎头蛇尾、虎落平阳、虎穴龙潭、放虎归山、谈虎色变、如虎添翼、骑虎难下、为虎作伥、与虎谋皮、藏龙卧虎、狐假虎威、羊入虎口、狼吞虎咽、龙行虎步、龙吟虎啸、龙争虎斗、龙盘虎踞、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降龙伏虎
(12)、勤劳的人会有各种幸运,懒惰的人则只有一种不幸。——芬兰谚语
(13)、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14)、悠然自得 眉飞色舞 喜笑颜开 神采奕奕 欣喜若狂
(15)、(猴)猴年马月沐猴而冠尖嘴猴腮杀鸡吓猴 杀鸡儆猴
(16)、造句:这件事未调查清楚,不要张扬,以免人多口杂,胡乱传说。
(17)、《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8)、悠然自得 眉飞色舞 喜笑颜开 神采奕奕 欣喜若狂
(19)、(出处):《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皂帛难分,龙蛇混杂。”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文殊》:“凡圣同居,龙蛇混杂。”
(20)、当天叫(当)日 换一天叫(改)日 最近几天叫(近)日
4、龙蛇混杂是成语吗?
(1)、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井水不犯河水——互不相干。
(2)、为后段埋伏线索叫“(伏)笔”,引人入胜的文字叫“(妙)笔”;
(3)、②《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语)
(4)、四六文指;骈文的一种,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间为句,盛行于南朝。
(5)、袁枚著有《随园诗话》,这是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在《随园诗话》中,袁枚谈到了他对人才的理解。在当时学术思想十分活跃,崇理学与反理学、重汉学与反汉学斗争颇为激烈,袁枚是坚定地站在反理学与反汉学的立场上的;与学术思想上的斗争相应,文艺上复古与反复古、重教化与主性灵的斗争也一直未停止。
(6)、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7)、(举例造句):我从来不与猪狗不如的人交往。
(8)、(3)李白----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9)、版式:即书籍的规格式样,包括开本、排式、版面、插图等。
(10)、此举,使得地纪千余年之前,圣山之上蛇鼠横行龙蛇混杂,污秽不堪。
(11)、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12)、适《〈水浒传〉考证》四:圣叹断定《水浒》只有七十回,而骂罗贯中为狗尾续貂。
(13)、永远别让你的思想平凡了,告诉自己你这辈子不平凡。—杨财成
(14)、(龙)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龙马精神龙凤呈祥画龙点睛来龙去脉攀龙附凤群龙无首
(15)、(鼠)鼠目寸光、鼠肚鸡肠、鼠窃狗盗、投鼠忌器、抱头鼠窜、獐头鼠目、胆小如鼠
(16)、七零八落、七拼八凑、七上八下、七手八脚、七嘴八舌、七窍生烟、七情六欲
(17)、万马齐喑一马平川天马行空快马加鞭走马看花信马由缰蛛丝马迹兵荒马乱
(18)、“不”在第三个的:卓尔不群、永垂不朽、一丝不苟、无微不至、一尘不染、六亲不认
(19)、形容冬天的成语:冰天雪地、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白雪皑皑鹅毛大雪寒冬腊月
(20)、形容春天的成语:鸟语花香、百花齐放、繁花似锦、桃红柳绿、春色满园、春意盎然
5、龙蛇混杂下一句
(1)、四海为家、四分五裂、四面楚歌、四通八达、四平八稳、危机四伏、四海升平
(2)、描写高兴的:眉开眼笑捧腹大笑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喜笑颜开谈笑风生兴高采烈
(3)、此举,使得地纪千余年之前,圣山之上蛇鼠横行龙蛇混杂,污秽不堪。
(4)、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5)、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
(6)、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郑板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