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足为训是什么意思呢
(1)、汉代扬雄《答刘歆书》中写道:“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意思是说,你的书是可与日月争辉,不容删减一字的大作!后来,“不刊之论”还被引申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2)、出处:明·胡应麟《诗薮续编》卷一:“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
(3)、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时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后来任用李林甫为宰相,政治开始腐败。公元745年,封杨玉环为贵妃,纵情声色,奢侈荒淫,政治越来越腐败了。李林甫死后,唐玄宗便任命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做宰相,把朝廷政事全部交杨国忠处理。一时间,杨家兄妹权势熏天,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
(4)、A项“兼收并蓄”指把不同内容和性质的东西加以吸收并保存下来;体现不出传统文化与我们的距离很近之意,排除;
(5)、A项“两面三刀”比喻耍两面派手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6)、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的规定是: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7)、(示例)他的成绩超过我们许多,我们真是望尘莫及了。
(8)、(示例):感谢各位的鼎力相助,我们这间公司终于落成!
(9)、(示例):这真是三人成虎啊,明明是不可能的事,如此一传竟成真的了。
(10)、(释义)特指夫妻相敬相爱,与“举案齐眉”含义类似。
(11)、(释义)蹉跎:时光白白过去。指虚度光阴。
(12)、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测量水。比喻眼光短浅,见识片面狭隘。
(13)、出处:清·钱大昕《士驾斋新录》:“为古之士,当引以为戒。”
(14)、(示例)此人犯罪手段十分残忍、情节非常恶劣,社会危害极大,罪不容诛。
(15)、(19)这次错误虽然不很严重,但如果认为它不足为训,不引以为戒,那就是错误的。
(16)、(释义)差:程度副词,勉强。大体上使人满意。
(17)、从词面上讲,“曾”是“曾经”的意思,“几何”意为“多少”.翻阅各种辞书可知,“曾几何时”都解释为“时间过去没多久”,而《现代汉语词典》则直接举出例句:“曾几何时,这里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18)、⊙来源:CCTV4国宝档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9)、公元753年,杨贵妃等到曲江江边游春野宴,轰动一时。诗人杜甫对这种只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的行为极为愤慨,写出了著名的《丽人行》一诗,诗中说:“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讽刺了杨家兄妹生活的奢侈和权势的显赫。意思是,杨家权重位高,没有人能与之相比;千万不要走近前去,以免惹得丞相发怒。
(20)、释义:阁下的诗词像螭龙巨鲸,虽然雄奇,但还不足以当作范例或法则。
2、不足为训是成语吗
(1)、(误用)常被误认为是“害怕发表言论,不敢说话”或“危险的言论和行为”。
(2)、(释义)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3)、(示例)她只装作充耳不闻,照样我行我素。
(4)、(示例)感谢各位的鼎力相助,我们这间公司终于落成!
(5)、■ 一天开三家店?苏宁新业态落地安徽,为这速度点赞!
(6)、(释义)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7)、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指对事情不以为意,认为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亦作为“不作为训”。注意此词与教训无关。不能理解为“不值得作为教训”。
(8)、(误用):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我一定会鼎力相助。”
(9)、(误用)常误用为褒义词,指某种新制度的开创者。
(10)、(解释): 为:作为。一个人能干百样事。形容人有能力,能做各种事情。
(11)、(释义)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
(12)、(示例)事到如今,再去追究谁是始作俑者,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
(13)、误用句子:春节期间,王府井大街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14)、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文官武将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声名狼藉,老百姓视其为匪盗瘟神,于是,“衣冠禽兽”一语开始有了贬义,老百姓对为非作歹、道德败坏的文武官员称其为“衣冠禽兽”。
(15)、道貌岸然:道貌:庄严的外貌。岸然:高傲的样子。多指人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
(16)、误用句子:安全隐患越来越严重,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了火灾
(17)、他们宣扬偶像神异,诱惑愚民,和道教同样不足为训。
(18)、第五种,告诫曰训。如《扑满赋》:“明远鉴之退止,训劳谦之轨躅。”
(19)、(示例)面对五四时期的伟大作家,现在的很多所谓的作家,实难望其项背。
(20)、分庭抗礼:原指宾客和主人分别站在庭院两边,以平等的礼节相见。后用以比喻互相对立,地位相当。
3、不足为训是什么意思?
(1)、(释义)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2)、第四种,解说、训诂曰训。如《曾国藩家书》:“吾观汉魏文人,有两端最不可及,一曰训诂精确,二曰声调铿锵。”
(3)、shǒu dāng qí chōng
(4)、锁定4月13日-4月18日苏宁413电器购物节空调最高折600
(5)、“训”在这里不作“教训”解释,而是“典范、法则”的意思。如此“不足为训”的意思为“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6)、例句:这次错误虽然不很严重,但如果认为它不足为训,不引以为戒。
(7)、(释义)差:尚,略;强:振奋。勉强使人满意。
(8)、(误用):常被误认为是“害怕发表言论,不敢说话”或“危险的言论和行为”。
(9)、(示例)七月流火,夏去秋来,寒天将至。
(10)、(释义)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11)、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动。里:内部。指学习要切实。形容言论或文章说理透彻、深刻。
(12)、(一塌糊涂)(yī tā hú tú):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13)、出处: 《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14)、第六种,训练,是指养成其善良习性,锻炼其体魄、智能,使之品性端方、技艺精专。另外,“训”字还作“顺”、“驯”的通假字。
(15)、(10)后现代主义的这一切作法即使不是狂言梦呓,起码也是言过其实,实在不足为训,尽管后现代主义也包含某些警世之言乃至时代的.睿智。
(16)、因为竹简木牍都要反复使用,可以把旧文削去,重写新文,这个过程就称“刊削”。所以,这个“刊”字就兼有“写”与“删”两种意思。而重要的文字才能称为“不刊之论”,指不能被删改的文字。
(17)、因为竹简木牍都要反复使用,可以把旧文削去,重写新文,这个过程就称“刊削”。所以,这个“刊”字就兼有“写”与“删”两种意思。而重要的文字才能称为“不刊之论”,指不能被删改的文字。
(18)、(示例):这些经典著作,内容深刻,都是不刊之论,应该好好阅读。
(19)、五是指“困窘、艰难”,如“近况阑珊”,意思指现在的情况不好,处境困难。从这些解释来看:“阑珊”没有一种义项可以表示灯火通明、兴致很高。
(20)、(例句)对人要看本质,看主流,不要求全责备,过于苛刻。
4、不足为训的出处
(1)、(示例):中国许多的传统技巧真是鬼斧神工,难以想象的精巧。
(2)、(示例)这些经典著作,内容深刻,都是不刊之论,应该好好阅读。
(3)、不足:不值得;训:准则,教导,规范。解释为不值得作为效仿的准则。
(4)、(释义)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5)、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的规定是: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6)、(误用):常被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7)、例句:这也不足为怪,因为连撒但也装作光明的天使。
(8)、(示例)他只要一着急,说话就期期艾艾的,半天也吐不出一整句话来。
(9)、(9)这次成功有很大的偶然成分,故不足为训。
(10)、(24)在我认为,荆轲不过是一个逆历史潮流的跳梁小丑,一个有奶便是娘的流氓恶根,一个被雇用的亡命之徒,荆轲刺秦王,不足为训。
(11)、(误用)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混。
(12)、解析:第一空,说明有些地方政府被查出问题后表面上假装接受意见进行整改,实际上企图蒙混过关,
(13)、(误用)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14)、(例句)那几年我一事无成,真是一段蹉跎岁月。
(15)、出处:郭沫若《革命春秋·学生时代》:“新开设的中学,更是一塌糊涂,笑话百出。”
(16)、(独学寡闻)(dú xué guǎ wén):独学:指独自学习,不了解外部动向。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有井底之蛙含义。
(17)、不刊之论 (bùkānzhīlùn):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18)、引以为戒 拼音:yǐn yǐ wéi jiè
(19)、(释义)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水平,也作“升堂入室”。
(20)、(示例)先生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个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5、不足为训是什么意思呢怎么读
(1)、(示例)为了让公司的业绩有质的变化,经理决定将旧制度彻底改弦更张。
(2)、(示例)如果外界信息来源只有报纸、收音机,当它们断断续续地传到人们耳朵里时,早已是明日黄花了。
(3)、(示例)母亲的耳提面命,我时刻不敢忘。
(4)、(误用)常被误认为是“害怕发表言论,不敢说话”或“危险的言论和行为”。
(5)、(误用):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6)、罚不当罪:处罚和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
(7)、(误用)不能表示一般情况下的“心里安稳”。
(8)、逢人说项:碰见人便称道项斯的才学。比喻热心替人扬名或称道某事的好处。
(9)、(示例):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
(10)、例句:据说有两样东西比皇权更大,其实都不足为凭。
(11)、“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实际上却有很强的战斗力,貌似木头的斗鸡根本不必出击,就令其它的斗鸡望风而逃。可见,斗鸡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鸡”。
(12)、(示例)虽然高考名落孙山,但他却安之若素。
(13)、(释义)云:说。不知道说的是什么。言语混乱或空洞,令人摸不着头脑
(14)、(例句)他对这项工作掌握熟练,已经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
(15)、碑本来指的是没有文字的坚石或桩,其主要作用有三:观日影、辨时刻(《仪礼·聘礼》曾说:“上当碑南陈”,郑玄的注释就是:“宫必有碑,所以识日影,引阴阳也”)。二是拴牲口。三是古代用以引棺木入墓穴。古时往往用大木来引棺入墓,这大木的特定称呼就是“丰碑”。
(16)、不足为训,汉语成语,拼音是bùzúwéixùn,意思是指不能当作范例或法则。出自明·胡应麟《诗薮续编》。
(17)、(肤浅末学)(fū qiǎn mò xué):肤浅末学是成语,拼音是,指学识浅薄。
(18)、(8)不少理论家眼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由于西方文学理论的大规模介入,这个时期的理论家仿佛丧失了民族传统,他们提出的理论观点不足为训。
(19)、不足为训典故出处明代胡应麟《诗续编》卷一:「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意思是你的诗像螭龙巨鲸,虽然雄奇,但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20)、(释义)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技艺已达到非常纯熟的地步。
(1)、近体诗大体分为两种,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2)、(示例)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
(3)、(例句)这真是三人成虎,明明是不可能的事,如此一传竟成真的了。
(4)、丰碑在当时的语境之下,就是一种特殊的葬礼规格,起初适用范围严格有限。后来普通百姓也学着用起了“丰碑”,即在自己亲人的坟前立起了石头。
(5)、(示例)逃难至此,他已是身无长物,十分落魄。
(6)、(释义)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于揣测的深远用心。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7)、(示例)过于夸大的道义规范会导致空虚迂腐的行为,这些不足为训。
(8)、(释义)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9)、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观察到,每年的夏末秋初,这颗红色的巨星就会落向夜空的西边,也就是把这种天象变化当作天气将逐渐转凉的征兆。
(10)、(误用)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11)、(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大脑简单”,贬义词。
(12)、例句:据说有两样东西比皇权更大,其实都不足为凭。
(13)、(释义)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14)、(示例)别看他现在名声淡了,当年可是名噪一时的人物。
(15)、(误用)常被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16)、因为周宣王爱好斗鸡,一个叫纪渻子的人,就专门为周宣王训练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纪渻子是否训练好了,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这只鸡表面看起来气势汹汹的,其实没有什么底气。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再次询问,纪渻子说还不行,因为它一看到别的鸡的影子,马上就紧张起来,说明还有好斗的心理。
(17)、(示例):那几幅画都不怎么样,只有这一幅梅花图还差强人意。
(18)、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观察到,每年的夏末秋初,这颗红色的巨星就会落向夜空的西边,也就是把这种天象变化当作天气将逐渐转凉的征兆。
(19)、(例句)4月13日-4月18日,苏宁413电器购物节一定会万人空巷!
(20)、(示例)你在做决定的时候总是这样犹豫不决、首鼠两端的。
(1)、又过了10天,周宣王忍耐不住,再次去问,但还是不行,因为纪渻子认为这只鸡还有些目光炯炯,气势未消。这样又过10天,纪渻子终于说差不多了,它已经有些呆头呆脑、不动声色,看上去就像木头鸡一样,说明它已经进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宣王就把这只鸡放进斗鸡场。别的鸡一看到这只“呆若木鸡”的斗鸡,掉头就逃。
(2)、(释义)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出人意料,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3)、引以为戒 (yǐnyǐwéijiè):引:用;戒:鉴戒。指把过去犯错误的教训拿来作为警戒,避免重犯。
(4)、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
(5)、“呆若木鸡”出自《庄子·达生篇》,原本是个寓言。
(6)、(示例)这真是三人成虎啊,明明是不可能的事,如此一传竟成真的了。
(7)、扶不起的刘阿斗,诸葛亮硬扶,此乃愚忠,不足为训。
(8)、腹诽心谤:胸怀不满,心中怨恨。诽,谤:毁谤,说别人的坏话。
(9)、“不刊之论”的“刊”字,并不是现在“刊登”的意思。古代没有现代意义的报刊,自然也就没有“刊登”这回事。正确的解释是,“刊”当“删削”或“修改”讲。
(10)、(误用)易和“鞭长莫及”(指力量达不到)混用。
(11)、(误用)常被误指为能力强,没有什么不能做的。
(12)、“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
(13)、(示例)那几幅画都不怎么样,只有这一幅梅花图还差强人意。
(14)、(误用)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15)、(误用)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16)、(示例)这篇悼念张公的文章,情真意切,不忍卒读。
(17)、例子:所以近七八年来,历任巡抚者~,不敢委他事情。(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
(18)、例句:伯之~,一切予夺,俱取决幕僚。 ★蔡东藩《南北史演义》第四十回
(19)、(7)依此而否定翻译学是一门科学是不足为训的。
(20)、(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1)、(释义)特指夫妻相敬相爱,与“举案齐眉”含义类似。
(2)、所以,“七月流火”不是指七月份的天气热得像流火,而是指天气日渐转凉。
(3)、以卵击石不足为惧:对方的力量、势力太小,不值得为他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