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子因为什么死
(1)、海子短暂的一生,生前不留名,死后却名声大振。这是一种心酸的无奈,更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悲哀!
(2)、每一个先知身上都蒙着一层神秘主义。海子呓语般的诗句更加深了这种神秘感。可问题是,到如今,一个支离破碎并且被神化的海子,究竟说了什么,我们还不知道。
(3)、同年11月18日的一篇日记里,海子提到了自杀未遂的经过:“我的尸体或许已经沉下海水,或许已经焚化;父母兄弟仍在痛苦,别人仍在惊异,鄙视……”
(4)、海子卧轨自杀的时候,随身携带了四本书:《圣经》、《瓦尔登湖》、《孤筏重洋》以及《康拉德小说选》。
(5)、1988年左右,北京有一个诗歌组织,名为“幸存者”。有一次“幸存者”的成员们在诗人CD家里聚会,会上有诗人EFG和HI对海子的长诗大加指责,认为他写长诗是犯了一个时代性的错误,并且把他的诗贬得一无是处(海子恰恰最看重自己的长诗,这是他欲建立其价值体系与精神王国的最大的努力。他认为写长诗是工作而短诗仅供抒情之用)。1987年,海子到南方去旅行了一趟。回京后他对骆一禾说,诗人JK人不错,我们在北京应该帮帮他。可是时隔不久,海子在一份民间诗刊上读到了此人的一篇文章,文中大概说到:从北方来了一个痛苦的诗人,从挎包里掏出上万行诗稿。这篇文章的作者评论道:“人类只有一个但丁就够了。”
(6)、不管你是否听闻过他的名字,亦或是否读过他的诗。但他的那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你一定很熟悉,不管你知不知道这是他写的。
(7)、事情的经过,即如上西川所述。海子在这次见面中对苇岸说的“我差点死了”,意思大概就是他已经有过自杀的念头,但没有去做——或没有成功。苇岸写道“他仿佛对我说过他已在宿舍留好了遗书”,可以佐证。也即是说,海子至少在死前八九天就已经产生过自杀念头,而且甚至有过自杀的举动。这些都只是心迹,未曾向人透露,或者与人说过了,但未得到充分注意。西川认为,海子有自杀情结,他具有一种自杀的精神,甚至是他的“道”。但他没有说明何以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同时也是具有自杀情结者。
(8)、无论是诗歌,还是生活上的潦倒,都不是一个诗人自杀的直接因素。一味地拔高这两点,是对诗人的不尊重,更是一种形而上的说法。
(9)、可是忽然,送信人不再读“海子海子海子”,而改口为“孙子孙子孙子”,海子觉得送信人是在说着玩,便只是笑,倒是站在一旁的骆一禾火了起来,把送信人大骂一顿。一般说来,海子是温和的,但他也有愤怒的时候,而且愤怒起来像一只豹子。有一回他在饭馆里一个人和几个人打起架来,结果打碎了眼镜,脸上也留下了血痕。事后他对我说,因为当时他真把命豁出去了,所以他一个人和那几个人打了个平手。
(10)、之后出现了小刘,一位昌平文化馆的朴实女子,她到西环里参加了几次聚会,便经常留在这里洗衣做饭,时间不长,又不见再来,孙理波问起,海子敷衍说:“她总想成家。”
(11)、海子为什么会自杀呢?海子生前的挚友西川说“要探究海子自杀的原因,不能不谈到他的性格。他纯洁,简单,偏执,倔强,敏感,有时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他说,作为海子自杀诸多可能的原因之海子的爱情生活或许是最重要的。在自杀前的那个星期海子见到了他初恋的女朋友。这个女孩子1987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在做学生时喜欢海子的诗。她是海子一生所深爱的人,海子为她写过许多爱情诗,发起疯来一封情书可以写到两万字以上。至于他们到底是因为什么分手的,西川不得而知。
(12)、然而,问题可能正在于海子的家庭教育。海子是那样超凡脱俗吗?其实当年他成为第一个,至今也仍然是唯一一个考上北京大学的学生,海子的父母是极其高兴,极其荣耀的,听到这个消息兴奋得几天没有睡好。考上北京大学的海子,自然也是志得意满。回家时不时给家人带来一些新鲜的则昂贵的礼物。海子自杀之后,他的父母又用了十几年时间才把心理调适过来,承认与接受了这个事实。
(13)、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的时候,身上带了4本书:《新旧约全书》(《圣经》)、梭罗的《瓦尔登湖》、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的《康拉德小说选》。
(14)、就是一件普通的非正常死亡事件,不应该被过度渲染。
(15)、但我想我们至少应该了解海子的形而上学,那就是:“道家暴力”。我一直不太明白“道家暴力”到底是什么意思。道者,天道,太初有道之道,道可道非常道之道,可这与暴力有什么关系呢?海子把道形象化为一柄悬挂于头顶的利斧,可道为什么只能是利斧而不能是别的呢?
(16)、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远和近》
(17)、“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人们不仅在口头上缅怀,也结队赶去海子的家乡安徽怀宁,去青海德令哈,去山海关。
(18)、(4)荣誉问题。弥尔顿说过:追求荣誉是所有伟大人的通病。我想海子也不是一个对被社会承认毫无兴趣的人。但和所有中国当代诗人一样,海子也面临着两方面的阻力。一方面是社会对于诗人的不信任,以及同权力结合在一起守旧文学对于先锋文学的抵抗。这不是一个文学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另一方面是受到压制的先锋文学界内部的互不信任、互不理解、互相排斥。海子生前(甚至死后)可谓深受其害。尽管我们几个朋友早就认识到了海子的才华和作品的价值,但事实上1989年以前大部分青年诗人对海子的诗歌持保留态度。诗人AB在给海子的信中就曾批评海子的诗歌“水份太大”。
(19)、海子的一生,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成为太阳的一生”。他肯定受到崇拜太阳的古埃及人、波斯人、阿兹特克人的鼓舞,并且也受到了“死于太阳并进入太阳”的美国诗人哈里?克罗斯比的震撼。海子终其一生而没有完成的大诗《太阳》,已经足以将其自身照亮。由此说来,海子的一生不是昏暗的而是灿烂的。然而,对我而言,海子无论如何不是一个神,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的朋友。他有优点,也有弱点,甚至有致命的弱点。我想我们应该对死者有一个切合实际的了解,就像我们对自己所做的那样,这是最起码的人道主义。我在这里说的是一些导致海子自杀的具体原因,是他的切肤之痛,至于海子那导致海子自杀的形而上的原因,肯定有人比我有更多的话要说。
(20)、他在诗中反复、具体地谈到死亡--死亡与农业、死亡与泥土、死亡与天堂,以及鲜血、头盖骨、尸体等等。海子对于死亡的谈论甚至不仅限于诗歌写作中。他死后,朋友们回忆起他生前说过的一些话,深悔从前没有太留意。有一位海子在昌平的友人告诉我,海子甚至同他谈到过自杀的方式。海子选择卧轨,或许是因为他不可能选择从飞机上往下跳;在诸种可能的自杀方式中,卧轨似乎是最便当、最干净、最尊严的一种方式。我想海子是在死亡意象、死亡幻像、死亡话题中沉浸太深了,这一切对海子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暗示。人说话应该避谶,而海子是一个不避谶的人。
2、海子为何而死
(1)、所以他被医生诊断为有精神分裂症。这也是导致他自杀的原因之一。用一种激情的方式来完成写作海子自己说过,他的一生,是要成为太阳的一生。
(2)、在好友骆一禾看来,海子将自己的生命变成悲剧,他短暂的25年人生则活成了一派精神氛围。“他的声音、咏唱变成了乐谱,然而这种精神氛围依然腾矗在他的骨灰上。”
(3)、在海子最后一次见到她时,她已在深圳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海子见到她,她对海子很冷淡。当天晚上,海子与同事喝了好多酒。他大概是喝得太多了,讲了许多当年他和这个女孩子的事。第二天早上酒醒过来,他问同事他昨天晚上说了些什么,是不是讲了些他不该说的话。同事说你什么也没说,但海子坚信自己讲了许多会伤害那个女孩子的话。他感到万分自责,不能自我原谅,觉得对不起自己所爱的人。
(4)、多年以后,在德令哈,当地办起了海子诗歌陈列馆和海子诗歌碑林;而在海子的故乡,他的墓碑成了文青纪念的圣地。
(5)、1983年,海子剃了个光头。已是大他只有19岁,娃娃脸,架了副眼镜,总被当成小孩,就像他日记里写的“我过早失去童年”,又有了与年纪不相称的老成持重。大约为了挣脱那个令他不满意的孩童的壳。那时候他还被称为“查海生”,他骄傲的诗歌理想暂时蛰伏,他不够疯狂,过于谦逊,在回忆画面里近乎透明。被叫做“海子”,是后来的事了。
(6)、雨是一生错过,雨是悲欢离合。——海子《我请求:雨》
(7)、海子是在在自杀前一天,写下了这样的几行字。
(8)、▋ 刘震云北大演讲精华摘录:毕业后,有两句话千万不要信
(9)、海子的死引起了世人的震撼——平生落寞孤独的海子,死后引起了世人极大的注意。在这样一个缺乏精神和价值尺度的时代,一个诗人自杀了,他迫使大家重新审视、认识诗歌与生命。对诗人自杀的原因。人们有许多解释。四川诗人钟鸣在其文章《中间地带》里。把海子说成是一个奔走于小城昌平和首都北京之间的人,认为海子在两个地方都找不到自己的家,因此便只好让自己在精神上处于一种中间地带。上海评论家朱大可在其《宗教性诗人:海子与骆一禾》一文中,赋予海子的死以崇高的仪典意义;于是海子成了一个英雄,成了20世纪末中国诗坛为精神而献身的象征。有人将海子与屈原、王国维、朱湘、甚至希尔维亚·普拉斯并论而谈。
(10)、很多人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成理想国,包括这首诗的众多关键词“周游世界”“粮食和蔬菜”“温暖”“祝福”“眷属”“幸福”等等多给人温暖、清澈、积极的内心感受。个人认为,这与碎片化的读书方式和不求甚解的表面解读有着直接关系,这种理解方式并没有办法深刻的理解作者的内心意图。
(11)、至少,“从明天起...”完全可以表明海子对今天失望,他极力想摆脱今天,开始追求一种新的生活,然而,现实与理想、此岸与彼岸已经折磨的海子不得不以宣泄的方式再次发出呐喊,此刻,他的内心应该已经陷入了反复失望的苦楚之中,至于周游世界、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不过是他这种苦楚中短暂的幻想高潮罢了。孤零零的通信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和亲人通信,至少说明海子疏于和亲人联系,他的内心是孤独的,他想跟亲人在一起生活,但又苦于不能团聚,或许这种不能正是源于他之前忽略与他们的交往,由于长时间亲情的缺失,他只能选择通信,这种通信和传递幸福对海子来讲确实也是难以实现的。当一个人完全失去生的希望时,他会想到谁?毫无疑问,是亲人,这种通信恰恰可以看成是一种生的诀别。
(12)、西川则曾回忆称,海子与女友最后一次见面时,后者已经在深圳建立了自己的家。
(13)、海子带着对诗歌精神的信念走入诗歌,走入永恒。他直接成为这种精神的象征。海子的诗歌精神即浪漫精神。它要求通过一次性行动突出原始生命的内核和本质。海子的诗歌就是这种行动,它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轮廓的前景,我们开始从当下的现实抬起头来,眺望远方。天空和大海的巨大背景逐渐在我们身后展开。
(14)、那一天是1989年3月26日。自杀前一天,海子总共写下了5份遗书。
(15)、海子的遗言:我是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教师,我叫查海生,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16)、诗人海子的死,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
(17)、海子的这是首诗我读过很多遍,也闭上眼睛回味了很久,不得不承认这首诗曾经带给过我欢快积极的美好感受,但我还是更愿意相信我第一次读它时内心的感受:悲伤、心痛和伤怀。
(18)、▋ 霍乱时期的爱情:一个人能为爱等待多久?
(19)、(7)写作方式与写作理想。以上我谈的都是一些具体的事情。但正如加缪所说:“最清楚的原因并不是直接引起自杀的原因。”我想海子的自杀应该也有其更加内在原因,那就是他的写作。记得有一次海子、白马和我在骆一禾家里聚谈,大家谈到写作就像一个黑洞,海子完全赞同这种看法。海子献身于写作,在写作与生活之间没有任何距离。所以确切地说海子是被这个黑洞吸了进去。
(20)、劳累后的睡眠,暴风后的港口,战乱后的和平,生命后的死亡,这是最大的快乐。
3、海子死亡的原因
(1)、海子为一生中爱过的四个女人,作过大量诗歌。1985年春节回到家乡时,他的弟弟就偷偷在海子枕头底下,翻出一张女孩的照片和一封未发出的情书。
(2)、海子的死,甚至推倒了一排“自杀”的多米诺骨牌。有青年人模仿海子的自杀,也有不约而同的诗歌殉道者。
(3)、这是他所有诗歌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这句诗温暖而美好,给人带去稳稳的小幸福。
(4)、“让人口贩子、种族清洗、奴隶制度、聘金买妻、滥杀无辜等行为都有了正当理由。”
(5)、他的生活缺乏交流,他和哥哥联系之外,和家里人沟通较少,因为父亲是农民,而他是大学老师,海子朋友聊起来他,都说海子的父亲有些不敢和他说话。
(6)、海子毕业后,被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的昌平校区工作。昌平,位于北京的西北部;在当时,大家都普遍把昌平当作北京的远郊,那里偏远又贫困。
(7)、也许海子最开始的时候,什么都不想要。后来,他想做一个普通人,拥有普通人的快乐,所以他失去了自己。
(8)、他的死,在中国诗坛引起了轰动,也点燃了一些诗评家的兴奋点,引起了他们的一种莫名狂热。
(9)、他这短暂的生命里,共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包括诗歌、诗剧、小说、论文和札记,耳熟能详的《以梦为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
(10)、当天晚上,海子和同事喝了好多酒,并且讲了很多当年他和这个女孩子的事,第二天酒醒后他感到万分自责,不能自我原谅,觉得对不起自己所爱的人。
(11)、曾有人看过《戈麦诗全编》后感叹道:“他的作品无一不让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坚硬、顽固、忧伤、爱。他是一个牵连了太多痛苦和理想的孩子。通过诗歌,他眼中的一切都会让人感觉是那么的充实和力量,但无奈的现实又让他孤单。他只能面对着自己,面对着那个时代的单调。写到这里不禁哽咽。我一直坚信戈麦是我遇见过的最好的诗人,我羡慕他无与伦比的天赋,更嫉妒他澄澈的生命。
(12)、后来有一种较为主流的观点认为,过早展露的天分,既成就也毁灭了海子,“天才”把他推向一个高度,也将他拽下深渊。
(13)、海子生前的挚友西川说:“要探究海子自杀的原因,不能不谈到他的性格。他纯洁,简单,偏执,倔强,敏感,有时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他说,作为海子自杀诸多可能的原因之海子的爱情生活或许是最重要的。
(14)、海子死后第二年,1991年9月24日,诗人戈麦在北京西郊万泉河焚诗自沉;又两年后的1993年10月8日,诗人顾城在新西兰的威赫克岛(激流岛)上杀妻,随后自缢身亡。
(15)、⊙本文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16)、这世界令人心碎,厌烦,又如此令人为之死亡,留下诗歌。每年的3月26日,海子都会卧在冰冷的两行诗上,再死一次,给诗句一些血肉和温度,给世间一个奋不顾身又生无可恋的意象,给诗人们一个希望的暗示和绝望的示范。
(17)、海子也经常将自己精心创作的诗歌投稿,但是他的作品经常被毙稿,甚至招来一顿批判。
(18)、这首诗写的是梵高,难道我们不可以把它看作是海子的某种自况吗?“不计后果”这个词,用在海子身上多么贴切!
(19)、在海子的遗书中,我们不难发现他自杀的真正原因。
(20)、1989年3月,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年仅25岁。
4、海子为什么出名
(1)、据说,除了书籍之外,他的手里还攥着一个橘子。
(2)、他感到万分自责,不能自我原谅,觉得对不起自己所爱的人。海子大概是25日早上从政法大学在北京学院路的校址出发去山海关的。那天早上我母亲在上班的路上看到了从学院路朝西直门火车站方向低头疾走的海子。当时我母亲骑着自行车;由于急着上班,而且由于他和海子距离较远,不敢肯定那是不是海子,便没有叫他。
(3)、海子原名査海生,生于1964年3月24日,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9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
(4)、这里面包含了丰富的农业元素,而且海子其他诗作也有类似的丰富的农业元素。人的童年是最接近自然的。海子的诗作包含了这样多的农业元素,其实正是他童年缺失的自然回馈。人在童年有所失,在流失过去之后会有一种顽强的补偿心理。
(5)、80年代初,这时顾城的自我也有对自然的依附转向对文化的依附。写作了《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一代人》、《红卫兵之墓》等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和社会意识的作品。
(6)、俗话说,自古天才出少年,幼时的海子便展现出了超出同龄孩子的读书天赋。
(7)、(5)气功问题。有一件事人们或许已有所耳闻,但我却一直不愿谈论,因为我怕某些人会对此加以利用。现在为了客观起见,我想我应该在此谈一谈。这件事情便是海子对气功的着迷。练气功的诗人和画家我认识几个,据说气功有助于写作,可以给人以超凡的感觉。海子似乎也从练气功中悟到了什么。
(8)、人们肯定注意到了,海子诗作大多充满了农业元素。比如他那篇最有名的诗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完这首诗之后的两个月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
(9)、(4)荣誉问题。弥尔顿说过:追求荣誉是所有伟大人的通病。我想海子也不是一个对被社会承认毫无兴趣的人。但和所有中国当代诗人一样,海子也面临着两方面的阻力。一方面是社会对于诗人的不信任,以及同权力结合在一起守旧文学对于先锋文学的抵抗。这不是一个文学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另一方面是受到压制的先锋文学界内部的互不信任、互不理解、互相排斥。海子生前(甚至死后)可谓深受其害。尽管我们几个朋友早就认识到了海子的才华和作品的价值,但事实上1989年以前大部分青年诗人对海子的诗歌持保留态度。诗人AB在给海子的信中就曾批评海子的诗歌“水份太大”。1988年左右,北京有一个诗歌组织,名为“幸存者”。有一次“幸存者”的成员们在诗人CD家里聚会,会上有诗人EFG和HI对海子的长诗大加指责,认为他写长诗是犯了一个时代性的错误,并且把他的诗贬得一无是处(海子恰恰最看重自己的长诗,这是他欲建立其价值体系与精神王国的最大的努力。他认为写长诗是工作而短诗仅供抒情之用)。1987年,海子到南方去旅行了一趟。回京后他对骆一禾说,诗人JK人不错,我们在北京应该帮帮他。可是时隔不久,海子在一份民间诗刊上读到了此人的一篇文章,文中大概说到:从北方来了一个痛苦的诗人,从挎包里掏出上万行诗稿。这篇文章的作者评论道:“人类只有一个但丁就够了。”“此人(指海子)现在是我的朋友,将来会是我的敌人。”海子读到这些文字很伤心,竟然孩子气地跑到一禾处哭了一通。这类超出正常批评的刺激文字出自我们自己的朋友实在有些说不过去,因为几乎在同时,北京作协在北京西山召开诗歌创作会议,会上居然有人给海子罗列了两项“罪名”:“搞新浪漫主义”和“写长诗”。海子不是作协会员,当然不可能去参加会议,于是只有坐在家里生闷气,而对于那浅见蠢说毫无还击之力。在所有这些令人不解和气愤的事情当中,有一件事最为恶劣。海子生前发表作品并不顺畅,与此同时他又喜欢将写好的诗打印出来寄给各地的朋友们,于是便有当时颇为著名的诗人LMN整页整页地抄袭海子的诗,并且发表在杂志上,而海子自己都无法将自己的作品发表。后来,此人欲编一本诗集,一禾、海子和我便拒不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