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变形记卡夫卡百度百科
(1)、我们生活在一个恶的时代。现在没有一样东西是名符其实的,比如现在,人的根早已从土地里拔了出去,人们却在谈论故乡。
(2)、心脏是一座有两间卧室的房子,一间住着痛苦,另一间住着欢乐,人不能笑得太响。否则笑声会吵醒隔壁房间的痛苦。
(3)、可是格里高尔不得不暗暗对自己说,甚至连这种奔走他也坚持不了多久;因为父亲跨出一步,他就得完成大量的动作。他已经开始感到气喘了,从前他那只肺也不太强。他正这样跌跌撞撞往前冲,为了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奔走上,几乎眼睛也不睁开。他愣愣怔怔除了奔跑根本就想不到还有什么别的法子可以拯救自己,几乎已经忘记自己是可以随便上墙的,这里的墙壁当然都让精雕细镂、布满尖角和花边的家具挡住了──这时,有什么东西轻轻抛出,飞落在紧挨着他身边的地方,在他前面滚动起来。那是一只苹果,立刻又有第二只向他飞来,格里高尔惊吓得站住了,继续奔走是没有用的,因为父亲已下定决心要轰炸他。
(4)、社会终究是在进步。退一步说,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你总还可以做最好的自己,因为你即你选择。《自由在高处》
(5)、南山种豆,东陵种瓜,敛鼎俎于草野;渭滨秋钓,莘野春锄,托掌故于山川。《小窗自纪》
(6)、他在那里整整待了一夜,一部分的时间消磨在假寐上,腹中的饥饿时时刻刻使他惊醒,
(7)、到自己的回答声时不免大吃一惊。没错,这分明是他自己的声音,可是却有另一种可怕的叽叽喳喳的尖叫声同时发了出来,仿佛是伴音似的,使他的话只有最初几个字才是清清楚楚的,接着马上就受到了干扰,弄得意义含混,使人家说不上到底听清楚没有。格里高尔本想回答得详细些,好把一切解释清楚,可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他只得简单地说:“是的,是的,谢谢你,妈妈,我这会儿正在起床呢。”隔着木门,外面一定听不到格里高尔声音的变化,因为他母亲听到这些话也满意了,就拖着步子走了开去。然而这场简短的对话使家里人都知道格里高尔还在屋子里,这是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于是在侧边的一扇门上立刻就响起了他父亲的叩门声,很轻,不过用的却是拳头。“格里高尔,格里高尔,”他喊到,“你怎么啦?”过了一小会儿他又用更低沉的声音催促道:“格里高尔!格里高尔!”在另一侧的门上他的妹妹也用轻轻的悲哀的声音问:“格里高尔,你不舒服吗?要不要什么东西?”他同时回答了他们两个人:“我马上就好了。”他把声音发得更清晰,说完一个字过一会儿才说另一个字,竭力使他的声音显得正常。于是他父亲走回去吃他的早饭了,他妹妹却低声地说:“格里高尔,开开门吧,求求你。”可是他并不想开门,所以暗自庆幸自己由于时常旅行,他养成了晚上锁住所有门的习惯。即使回到家里也是这样。
(8)、让我们站定,用双脚插入意见,偏见,流言,欺骗和幻想的淤泥烂浆,插入覆盖地表的这些冲击物,直到触及坚硬的石块底层。对此,我们称之为现实。
(9)、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一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在肚子尖上几乎待不住了,眼看就要完全滑落下来。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条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10)、他们把活生生的、富于变化的人变成了死的、毫无变化能力的档案号。(他们指公务员,卡夫卡短暂一生的工作都在从事法律办公室工作,他非常讨厌痛苦办公室工作。)
(11)、努力想得到什么东西,其实只要沉着镇静、实事求是,就可以轻易地、神不知鬼不觉地达到目的。而如果过于使劲,闹得太凶,太幼稚,太没有经验,像一个小孩扯桌布,结果一无所获,只不过把桌上的好东西都扯到地上,永远也得不到了。
(12)、历史是由每一个毫不足道的瞬间的错误和英雄业绩构成的。历史大多由公务活动所构成。富人的奢侈生活以穷人的贫困为代价。——卡夫卡
(13)、一本书,如果我们读了不能在我们脑门上击一猛掌,让我们惊醒,那我们为什么要读它呢?
(14)、只有目的,没有道路。道路是种摇曳不定的东西。
(15)、是故当知,世皆无常,会必有离,勿怀忧恼,世相如是。当勤精进,早求解脱;以智慧明,灭诸痴暗。《佛遗教经》
(16)、清斋幽闭,时时暮雨掩梨花;冷句忽来,字字秋风吹木叶。《小窗自纪》
(17)、是故智者,制而不随;持之如贼,不令纵逸。假令纵之,皆亦不久见其磨灭。《佛遗教经》
(18)、您不知道,沉默包含了多少力量。咄咄逼人的进攻只是一种假象,一种诡计。人们常常用它在自己和世界面前掩饰弱点。真正持久的力量存在忍受中,只有软骨头才急躁粗暴,他们因此而丧失了人的尊严。
(19)、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背负的铁栅栏后面、比起人,动物离我们更近。这是铁栅栏。与动物攀亲比与人攀亲更容易。人的自然生活才是人生,可是这一点人们看不见。人们不愿意看见这一点。
(20)、妹妹:这是一个塑造的最成功的形象,最初格雷高尔变成虫子后她是最关心他的,可是也正是她第一个提出放弃格雷高尔,她内心也许挣扎没几天后就认定格雷高尔就是一只虫子了,而她照顾格雷高尔出于自己内心的一是她觉得该照顾他,二是她觉得自己成年了在家中能担起一部分责任,她的这种照顾并不是纯粹的对哥哥的爱,某个角度看是参杂着自私,从文中家里来了房客在听她拉小提琴的时候格雷高尔跑出来了,她委屈夹杂着愤怒,并且第一个提出放弃对格雷高尔的照顾中就可以看出。
2、变形记卡夫卡经典段落
(1)、什么是爱?这其实很简单。凡是提高、充实、丰富我们生活的东西就是爱。通向一切高度和深度的东西就是爱。
(2)、他有一个暴君一样的父亲,他从小性格内向,特立独行,痴迷文学。
(3)、甲虫又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并对其所受折磨产生了极为复杂的反应,更是不可思议。
(4)、我永远得不到足够的热量,所以我燃烧因冷而燃烧成灰烬。
(5)、谁若弃世,他必定爱所有的人,因为他连他们的世界也不要了。
(6)、青年充满阳光和爱。青年是幸福的,因为他们能看到美。这种能力一旦失去,毫无慰籍的老年就开始了,衰落和不幸就开始了。谁能保持发现美的能力,谁就不会变老。
(7)、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独立思考者,另一种是想当然的附和者。前者为精英,后者为“大众人”,区别不在于禀赋,而在于对人生和周遭事物的态度。《重新发现社会》
(8)、我们的艺术是一种被真实照耀得眼花缭乱的存在:那照在退缩的怪脸上的光是真实的,其它都不是。
(9)、对于这样一个很明显已经走入歧途、我们只能为之惋惜、却不能给他提供任何帮助的人,我还能给他写些什么呢?
(10)、笼子里放进了一只年轻的美洲豹子。即使是感觉最迟钝的人,看到这只野兽在闲置长久的笼子里活蹦乱跳时,他也会觉得这是一种舒服的休息。这只豹子什么也不缺,可口的食物看守人员无须长时间考虑就会送来。失去自由对它似乎都无所谓,这个高贵的躯体应有尽有,不仅带着利爪,而且连自由好像也带在身边,自由似乎就藏在它利齿的某个地方。它生命的欢乐总是同它大口里发出的强烈吼叫而一起到来。观众从它的欢乐中很难享受到轻松,可是他们克制住自己,挤在笼子周围,丝毫不肯离去。《变形记》
(11)、害怕失去饭碗,这种恐惧心理败坏了人的性格,生活就是这样。
(12)、格里高尔原本是一家公司的旅行推销员,他常年奔波在外,兢兢业业的工作,以此来完成养活全家人的重任,虽然日子过的的心酸,但他始终任劳任怨,像现代社会之中大多数忙忙碌碌于养家糊口的中年人一样。
(13)、那坚硬得象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14)、如果我不是有目的地来到这儿,而是意外地发现自己站在这个地方的话,那真有点山穷水尽的味道呢!《城堡》
(15)、物质必须用精神进行加工。这是什么?这就是体验,不外乎体验和把握体验的东西。
(16)、人住的房间,仍然安静地躺在四堵熟悉的墙壁当中。在摊放着打开的衣料样品--萨姆沙是个旅行推销员--的桌子上面,还是挂着那幅画,这是他最近从一本画报上剪下来装在漂亮的金色镜框里的。画的是一位戴皮帽子围皮围巾的贵妇人,她挺直身子坐着,把一只套没了整个前臂的厚重的皮手筒递给看画的人。
(17)、不要失望,甚至对你并不感到失望这一点也不要失望,恰恰在似乎一切都完了的时候,新的力量来临,给你以支柱,而这正表明你是活着的。
(18)、起先他想离开这里,可是后来,纵使你跟他说上一百次‘这里是出口’,他也不肯动一动。《审判》
(19)、历史是由每一个毫不足道的瞬间的错误和英雄业绩构成的。历史大多由公务活动所构成。富人的奢侈生活以穷人的贫困为代价。
(20)、文学力图给事情蒙上一层舒适的、令人高兴的光,而诗人却被迫把事情提高到真实、纯洁、永恒的领域。文学寻找安逸,而诗人却是寻找幸福的人,这与舒适相去十万八千里。——卡夫卡
3、《变形记》卡夫卡
(1)、在巴尔扎克的手杖柄上写着:我在粉碎一切障碍。在我的手杖柄上写着: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共同的是:一切。
(2)、与其信仰一个家喻户晓之神,不如成为快乐的源泉!
(3)、你还年轻。不相信明天的青年就是对自己的背叛。人要生活,就一定要有信仰。信仰什么?相信一切事物和一切时刻的合理的内在联系,相信生活作为整体将永远延续下去,相信最近的东西和最远的东西。
(4)、有些时候不是满怀忧虑就是在勾勒模糊的希望,但忧虑和希望都导向同样的结论,那就是他得暂时保持低姿态,表现耐心和包容,帮助家人忍受他在目前的情况下对大家所造成的不便。《变形记》
(5)、我们能够知道,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他厌恶自身,根本不愿再继续以前的生活和工作,艰难的生存处境早已压得他无处可逃:当他早早赶来取订单的时候老板们才吃早饭;公司秘书时刻监督着每一个员工的行动,两个小时不上班就找上门去,医生也会说你好吃懒做;每天4点钟就得起床赶火车,成年累月在外奔波,饮食恶劣,友情淡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逐渐变得麻木异化成为“非人”,他对外部世界已无能为力,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为此他不得不选择一条逃脱的路,这就是“变形”。与其说是社会让他“变形”,不如说是他自己选择了“变形”。摆脱自己的人形,逃离人的世界,从人变为非人——大甲虫,这对格里高尔而言完全是为了不再继续昨天的噩梦。于是,格里高尔异化了。相对温暖的家庭尚且如此,社会恐怕对这种个体的不幸遭遇会更加残忍,他们会把他送进实验室,每天对他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而且会引起无数的眼睛好奇地逼视他,无数张嘴巴无休止的讨论他,他生命的每一秒种将暴露在惨白的灯光下,直到他死去还要被制成标本供后人研究。他作为人的资格和尊严被完全忽视了,没人在乎他心里的感受,群体只在乎他们的好奇心可以获得满足,他们拥有作为幸运者的活生生的见证。这其实是现代人的悲剧,或许卡夫卡也看到了这一点。犹如许许多多学术研究的说法,卡夫卡究其一生都是孤独的存在,但笔者认为这未免太过极端,卡夫卡正是了解到因孤独而不被理解,因不被理解而披上虚浮外套,因虚伪的存在而继续不被理解的孤独,这种循环其本身就是可悲的,所以我们看到《变形记》中格雷高尔即使是在变形的后依旧没有放弃争取家人的理解与关怀。故事最后也证明了他获得了成功——在格雷高尔死后,家人赶走了对自我形态下的格雷高尔一直很不尊重的房客与老妈子,并且决定请假一天,三人出去好好走走。结尾描写了温暖美好的景致以及相应的家庭其乐融融的景象,而非以悲剧式的结尾对格雷高尔的死煽情不已,这也从另一个层面上表现出人与人间并非存在着智慧博士观点中所说的“完全理解的不可能性”。
(6)、善于用兵,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孙子兵法》
(7)、闻志广博而色不伐,思虑明达而辞不争。《大戴礼记》
(8)、向后倒下时,我像得到解救似的感到,它无可挽回地淹死在我那填平所有洼地漫过一切堤岸的血泊里。
(9)、人们总是相信眼见为实,却忘了提取意义时存在的视觉盲区。《自由在高处》
(10)、在巴尔扎克的手杖柄上写着:我在粉碎一切障碍。在我的手杖柄上写着: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共同的是:一切。
(11)、一个儿子成家后,家里苦难,就把年满60的母亲背到山上。一路上看到母亲在不停的折身边的树枝,儿子就问母亲,你是想做标记,沿着路回家吗?母亲说,不是的,我的儿!娘是怕你晚上回去迷了路回不了家,专门为你折的。儿子瞬间良心发现了,哭着背母亲回家了。这个习俗才慢慢改了。
(12)、作者简介:弗兰兹·卡夫卡,生活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捷克小说家,本职为保险业职员。主要作品有小说《审判》、《城堡》、《变形记》等。
(13)、任何诗歌之美都不是用圆规与坐标计算出来的,因为写诗不是安装水管。《自由在高处》
(14)、笼子里放进了一只年轻的美洲豹子。即使是感觉最迟钝的人,看到这只野兽在闲置长久的笼子里活蹦乱跳时,他也会觉得这是一种舒服的休息。这只豹子什么也不缺,可口的食物看守人员无须长时间考虑就会送来。失去自由对它似乎都无所谓,这个高贵的躯体应有尽有,不仅带着利爪,而且连自由好像也带在身边,自由似乎就藏在它利齿的某个地方。它生命的欢乐总是同它大口里发出的强烈吼叫而一起到来。观众从它的欢乐中很难享受到轻松,可是他们克制住自己,挤在笼子周围,丝毫不肯离去。
(15)、我一直坚持的一个信念是,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可以决定自己几点起床。《自由在高处》
(16)、尽管人群拥挤,每个人都是沉默的,孤独的。对世界和对自己的评价不能正确地交错吻合。我们不是生活在被毁坏的世界,而是生活在错乱的世界。
(17)、《城堡》讲述主人公K应聘来城堡当土地测量员,他经过长途跋涉,穿过许多雪路后,终于在半夜抵达城堡管辖下的一个穷村落。在村落的招待所,筋疲力尽的K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它们都是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其中有招待所的老板、老板娘、女招待,还有一些闲杂人员。城堡虽近在咫尺,但他费尽周折,为此不惜勾引城堡官员克拉姆的情妇,却怎么也进不去。K奔波得筋疲力竭,至死也未能进入城堡。
(18)、只要我与卡夫卡生活在一起,我所看到的就是他和我。除了他自己外任何事情都是不相干的,并且有时是可笑的。他的作品是最无关紧要的。任何试图将他的作品当作他的一部分的做法在我看来都是可笑的。这个世界并不一定要了解卡夫卡。他不关别人的事,因为,的确,没有人能够理解他。我认为——我现在仍然这么想——毫无疑问,除非你自己认识他,否则你就不可能理解卡夫卡,甚至都不可能对他获得一个模糊的理解。所有试图理解他的努力都是徒劳的,除非他允许你看着他的眼睛,或是握着他的手。而这些,他当然已经做不到了。
(19)、我永远得不到足够的热量,所以我燃烧,因冷而烧成灰烬。
(20)、我们生活在一个恶的时代。现在没有一样东西是名符其实的,比如现在,人的根早已从土地里拔了出去,人们却在谈论故乡。
4、变形记卡夫卡经典句子
(1)、在巴尔扎克的手杖柄上写着:我在粉碎一切障碍。在我的手杖柄上写着: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共同的是:一切。
(2)、许多所为的科学家把作家的世界移植到另一个科学的层次上,从而获得荣誉,被人看重。
(3)、我们生活在一个恶的时代。现在没有一样东西是名符其实的,比如现在,人的根早已从土地里拔了出去,人们却在谈论故乡。
(4)、背景是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
(5)、与其信仰一个家喻户晓之神,不如成为快乐的源泉!
(6)、父亲对此十分恼火,用苹果去掷他,留下伤痕累累;母亲悲伤不已,只有妹妹表示同情和关心,给他送饭食,照料他的生活。他无法去上班,公司不久就辞退了他,一下子成了全家的累赘和负担,家里人也由同情变成讨厌和憎恨。
(7)、一个正常的社会不是缺精英,恰恰缺少更多的平凡的好人。也许付出努力能启动这些年轻人身上潜行的未知的力量,也许他们能在漫长的日常中坚守自己,也许如里提摩太所说,现代教育二十年可见成效。
(8)、被吓坏的父母揉捏他,妹妹躲避他,可怜的格里高尔只能独自在房间里爬来爬去,孤独、感伤、自责,没有经济来源,他的父母再也没法享受生活,妹妹也不能继续追逐音乐梦想……最终格里高尔还是在苦闷中解脱了、离世了;
(9)、我的第三个方向的理解是它当做一则寓言并将其还原:格里高尔是一个工作压力巨大并且任劳任怨的推销员,养活着自己不劳而获的父母和妹妹,有一天他因为一个原因(比如病了,恋爱了,对生活现状厌倦了,等等)决定不再做全家的提款机,他仍然爱他们,只是换了一种生活方式(即寓言里的“变成甲虫”),起先家人还接纳他,但终于忍无可忍,他本人也因自己脱离了主流社会和蜕变的失败郁郁而终。
(10)、可是重复了几遍同样的努力以后,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还是恢复了原来的姿势躺着,
(11)、人们渴望像沙滩一样自由自在,如果沙滩不被压迫的面貌符合人的本性,那么就应该掀翻沙滩上的铺路石,以争取不被束缚的自由。《自由在高处》
(12)、努力想得到什么东西,其实只要沉着镇静、实事求是,就可以轻易地、神不知鬼不觉地达到目的。而如果过于使劲,闹得太凶,太幼稚,太没有经验,像一个小孩扯桌布,结果一无所获,只不过把桌上的好东西都扯到地上,永远也得不到了。
(13)、妹妹。文章中强调了主人公和小自己几岁的妹妹关系很好,我认为这里的妹妹还隐喻了好友这一类人。妹妹在文中的做法也是最人道的,对主人公最好的,最理解主人公的。但到最后还是免不了被妹妹厌恶。
(14)、精神只有在不成为支撑物时,它才会自由。——卡夫卡
(15)、孤立地压制疾病的外化表现,并不能消灭疾病。相反,这样做情况更糟。一个向外生长扩散的肿瘤比几个体表肿瘤要危险得多。
(16)、K到达村子的时候,已经是后半夜了。村子深深地陷在雪地里。城堡所在的那个山岗笼罩在雾霭和夜色里看不见了,连一星儿显示出有一座城堡屹立在那儿的光亮也看不见。K站在一座从大路通向村子的木桥上,对着他头上那一片空洞虚无的幻景,凝视了好一会儿。《城堡》
(17)、我要好好的活着,用心的活着,等到有一天,上天把他欠我的全都还给我!《变形记》
(18)、艺术是一面镜子,它和钟表一样,有时也会‘走快’。
(19)、历史是由每一个毫不足道的瞬间的错误和英雄业绩构成的。历史大多由公务活动所构成。富人的奢侈生活以穷人的贫困为代价。
(20)、一个人尽可能的不说谎是因他不能说谎,而非因为他所得到的说谎机会太微小了。
5、变形记卡夫卡名句
(1)、我怕说出来会寒很多人在心。用咱中国的俗话来说,就是久病床前无孝子。
(2)、在今天,一个自认的好人总不能什么也不做,总不能继续束手待亡。哪怕多数人都在侧目观望,认为我做的这些全无意义,渺小微弱,甚至是飞蛾扑火。如果它完全是徒劳,也要让这徒劳发生。
(3)、物质必须用精神进行加工。这是什么?这就是体验,不外乎体验和把握体验的东西。
(4)、我决不会长大成一个成年人,我将从一个孩子立刻变成一个白发老人。
(5)、一个人尽可能的不说谎是因他不能说谎,而非因为他所得到的说谎机会太微小了。
(6)、《变形记》里的所有人物都是小饥饿者,而《燃烧》的主人公都是大饥饿者。“世界是一个谜团”,前者只是处理它,后者则试图解释它。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也对这两种人做过一些阐述,他认为前者是具有“严肃精神”的人,这种人只服从于处境的压力,把它当做理所当然;后者是具有反思精神的人(“反思”这个词我最近用得很多,它不同于日常意义上的反思,而是指“对意识的意识”),这种人面对世界和自我“在场”,从而使世界和自我在我面前显现。
(7)、书必须是用来凿破人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
(8)、这个故事的批判意义,至今在我们身边也一样发生着。我们的食品安全、空气和水污染、医疗信任关系……是不是很多都是扭曲的、荒诞的?
(9)、第三部分,为了能够继续生存,除了格里高尔全家人只能打工挣钱,对变为甲虫的格里高尔忍无可忍。
(10)、你还年轻。不相信明天的青年就是对自己的背叛。人要生活,就一定要有信仰。信仰什么?相信一切事物和一切时刻的合理的内在联系,相信生活作为整体将永远延续下去,相信最近的东西和最远的东西。
(11)、现在他变成了甲虫,在不得不面对这个事实之后,全家人很快失去了耐心。
(12)、张荣昌,北京大学德语系教授,资深翻译家。此版本根据费舍尔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卡夫卡短篇小说全集》译出,致力于忠实保留作者手稿原貌。
(13)、除了主人公,他的妹妹也是卡夫卡着力表现的人物。不像劣等小说那样,把他妹妹塑造成一个十全十美的人物。在《变形记》里,每个人都是普通的,社会基层的小人物。他们都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小市民。他们的爱是建立在生存和金钱的基础上的。当自己的生活美满时,他们会去爱别人,关心别人,照顾别人。但是,一但别人破坏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梦想时,爱就不副存在了。余下的,只是血淋淋的冷酷。从主人公妹妹上的变化上,这一点表现的入木三分。这个形象的成功塑造,也看出来卡夫卡不可估量的天赋。
(14)、艺术是一面镜子,它和钟表一样,有时也会‘走快’。
(15)、? 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一把追随灵魂的秘钥
(16)、青年充满阳光和爱。青年是幸福的,因为他们能看到美。这种能力一旦失去,毫无慰籍的老年就开始了,衰落和不幸就开始了。谁能保持发现美的能力,谁就不会变老。
(17)、我们就像被遗弃的孩子,迷失在森林里。当你站在我面前,看着我时,你知道我心里的悲伤吗,你知道你自己心里的悲伤吗?
(18)、害怕失去饭碗,这种恐惧心理败坏了人的性格。生活就是这样。
(19)、? 《延禧攻略》之音乐版大家来找茬:《给孩子的音乐》
(20)、我想,我们应该只读那些咬伤我们,刺痛我们的书。所谓书,必须是砍向我们内心冰封的大海的斧头。
(1)、尽管人群拥挤,每个人都是沉默的,孤独的。对世界和对自己的评价不能正确地交错吻合。我们不是生活在被毁坏的世界,而是生活在错乱的世界。
(2)、只有目的,没有道路。道路是种摇曳不定的东西。
(3)、《变形计》即秉承“换位思考”这一思维理念,而且更推至极致,在节目中,你不仅要站在对方立场去设想和理解对方,你还要去过对方的生活,真正体验对方世界的大小风云,品察对方思想最微妙的情绪触动。“体验不同人生,达到改善关系、解决矛盾、收获教益的目的。
(4)、你可以剥夺我的自由,却不能剥夺我对自由的不死梦想。你可以摧毁我的美好生活,却不能摧毁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自由在高处》
(5)、我带着一个美丽的伤口来到这个世界,这便是我全部的陪嫁。
(6)、他是一位业余作家,生前默默无闻,孤独奋斗,留下的作品也并不多。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价值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在世界范围形成了经久不衰的影响——他就是弗兰茨•卡夫卡,与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美国诗人奥登认为:“他与我们时代的关系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而卡夫卡则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站立着面对这场大雨吧!让它的钢铁般的光芒刺穿你。你在那想把你冲走的雨水中飘浮,但你还是要坚持,昂首屹立,等待那即将来临的无穷无尽的阳光的照耀。”
(7)、我决不会长大成一个成年人,我将从一个孩子立刻变成一个白发老人。
(8)、求上者得中,求中者得下,求下者必败。《孙子兵法》
(9)、我永远得不到足够的热量,所以我燃烧因冷而烧成灰烬。
(10)、你还年轻。不相信明天的青年就是对自己的背叛。人要生活,就一定要有信仰。信仰什么?相信一切事物和一切时刻的合理的内在联系,相信生活作为整体将永远延续下去,相信最近的东西和最远的东西。
(11)、人类的过失是没有耐性;时机未成熟便把方法弃绝,以及狂妄的固守虚幻。
(12)、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生活于奥匈帝国(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组成的政合国)统治下的捷克德语小说家,本职为保险业职员。主要作品有小说《审判》、《城堡》、《变形记》等。
(13)、疾病根本不是恶,而是警告信号,生活的助手。
(14)、理论上,有一种完美无疵的幸福可能存在:深信人内在的那种无可毁灭的成分,但并不锲而不舍的追求。
(15)、世人看他们就是浑浑噩噩的一大团,其实仔细分辨每一个,都复杂,又幻想这样又幻想那样,都本能地渴望快速成功,而成功难上难,超出他们负担能力太多,真实地留给他们的只剩下了纠结、恐惧、退却、茫然。遇到小事情或者还敢质疑和执拗,遇到大事情,就忍耐顺从,违心的接受,长久地积郁在心。
(16)、卡夫卡几乎一生供职于工伤事故保险公司,写作对于他更像是“业余爱好”,但他凭着“业余爱好”影响至今。
(17)、“一本书,如果我们读了不能在我们脑门上击一猛掌,让我们惊醒,那我们为什么要读它呢?”
(18)、一直到深夜,起坐室的煤气灯才熄灭,格里高尔很容易就推想到,他的父母和妹妹久久
(19)、人类的过失是没有耐性;时机未成熟便把方法弃绝,以及狂妄的固守虚幻。——卡夫卡
(20)、在巴尔扎克的手杖柄上写着:我在粉碎一切障碍。www.52article.com在我的手杖柄上写着: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共同的是:一切。
(1)、如果一觉醒来,你突然发现自己成为了一只巨大的甲壳虫,在父母亲人的眼中,在朋友上司的眼中,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怪物,你会怎么办?
(2)、第一部分,推销员格里高尔某天早上醒来后变成了甲虫,这一变故对其本人和家庭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格里高尔彷徨惊慌,忧郁无助。而此时并未得到帮助的他被激怒的父亲大怒赶回自己的卧室;
(3)、人们惧怕自由和责任,所以人们宁愿藏身在自铸的樊笼中。
(4)、沉默包含了多少力量啊。咄咄逼人的进攻只是一种假象,一种诡计,人们常常用它在自己和世界面前遮掩弱点。真正持久的力量存在于忍受中。
(5)、表面上看,办公室的人要高贵一点,幸运一点,但这只是假象。实际上,人们更孤独、更不幸。事情就是这样,智力劳动把人推向了人的群体。相反,手工艺把人迎向人群。
(6)、书必须是用来凿破人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
(7)、文学力图给事情蒙上一层舒适的、令人高兴的光,而诗人却被迫把事情提高到真实、纯洁、永恒的领域。文学寻找安逸,而诗人却是寻找幸福的人,这与舒适相去十万八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