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书得间的意思
(1)、你说,你还要去看看黄土高原之上那个平凡的世界,然后化身一只飞鸟探探那弯新月,走进爱丽丝的梦游仙境,会会安娜·卡列尼娜……
(2)、悬梁刺股:Liang:屋梁.股;大Tui.把头发系在屋梁上,用锥子刺大腿.
(3)、(解释):懈:Song懈。Jian持Dao底,一点不忪Xie。
(4)、书空咄咄:用手指在空中虚划字形.咄咄:表示惊Cha.
(5)、闭户读书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博览群书博:广泛。
(6)、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腹载五车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7)、释义:孙敬的头悬梁,苏秦的锥刺股,构成这个成语。悬梁,用绳索将头发绑在房梁上;股,大腿。借以形容刻苦学习的精神。
(8)、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十三章:“刘眉尽管把鼻子都气歪了,也还是保持着书香世家的风度。”。
(9)、百读不厌是一个成语,读音是bǎidúbùyàn,形容书读了多少遍也不觉得厌倦,突出人学习非常认真、刻苦,同时也用来引用书或者其它东西很吸引人,让人爱不释手,看见了就希望拥有它、观赏它。
(10)、照萤映雪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唇腐齿落比喻读书讽诵极为勤苦。读不舍手舍:舍得,愿意。
(11)、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折节读书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
(12)、造句:现在我们的学习条件好多了,既不用像牛角挂书那样边劳作边学,也不会像映雪读书那样为照明条件而烦恼,我们应该比古人学得更好。
(13)、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枕典席文谓以典籍为伴,勤于读书学习。
(14)、Ⅶ写出四五个”()笔()书”的成语(除秉笔直书,奋笔疾书)。
(15)、诗礼人家世代读书以传统封建礼教为行为准则的人家。书读五车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16)、形容专心埋头苦读春诵夏弦指应按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见:显现。
(17)、在字里行间里自由穿梭,心亦似乎被卷入了文学的汪洋。
(18)、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后以“殷浩书空”借指事情令人惊奇诧异。
(19)、书页间,故事中的人变成一道道光,覆盖我心中的黑暗,变成了一个小太阳。我走在这个小太阳照亮的路上,偶然间发现自己脚下微弱的光。
(20)、造句:学习是很艰苦的事,没有凿壁偷光、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不行的。
2、读书读书读书造句
(1)、(举例造句):圣人言语只熟读玩味,道理自不难见。
(2)、(出处):晋·郭璞《葬经·杂篇》:“学者当熟读玩味,则知景纯之心法矣。”白话译文:读书人应该反复仔细地阅读才能懂得文章主旨。
(3)、■ 唐玲 先生在《寄庐杂笔》中谦虚地说自己缺乏创作之才,写不好诗文。然而,您的文论见解又是如此精辟独到,我不由地想到曹植《与杨德祖书》所谓:“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以议于断割。”创作和研究密不可分,二者的关系应当是以研助创、以创辅研,能否分享一下您这方面的经验?
(4)、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5)、写作是要比整理读书笔记、札记更高的一个层次。就像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写作的过程,就是个分娩的过程。男人也要生孩子。这个孩子,主要是指文章。
(6)、请君入瓮高山流水胸有成竹唇亡齿寒闻鸡起舞指鹿为马不寒而栗
(7)、出处:***《反对d八股》:“因此,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燥无味的宣传,我们也不需要这样憋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
(8)、一介书生: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读书人又称书生。
(9)、这个解释不但有新意,而且内含着新的精神理念。
(10)、如果考虑岳飞说这句话的具体场景,这个解读实在令人费解。据《宋史》,岳飞随刘浩解东京之围,在滑南阵斩金将,因作战勇敢晋升秉义郎,深受宗泽器重,欲把阵图传授给他。正是这个时候,岳飞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11)、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参寥》:“爱其诗,读不舍手。”意思是喜欢他的诗文,读书读到有兴趣时舍不得放下。
(12)、攻苦食淡、攻苦食俭、刮摩淬励、积雪囊萤、坚苦卓绝、艰苦卓绝、
(13)、枕籍经史枕着经典,垫着史书。形容专心一意读书。
(14)、各种各样的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作用下,仿佛烤在火上的纸一样渐渐燃尽。
(15)、然糠照薪:烧糠照明。比喻勤奋学习。同“然糠自照”。
(16)、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骑牛读汉书〖解释〗形容刻苦攻读。
(17)、鱼书雁帛见“鱼书雁帖”。鱼笺雁书泛指书信。
(18)、穿壁引光、刺股读书、冬寒抱冰,夏热握火、钝学累功、顿学累功、
(19)、别有肺肠别有:另有;肺肠:指思想。比喻人动机不良,故意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的奇特的主张。
(20)、学富五车博古通今才高八斗博览群书满腹经纶博学多才博学多闻
3、读书得间是指什么
(1)、仰屋着书仰:脸向上;着: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2)、但是这微薄的受益却是闲月用尽心思换来的,也希望大家不要吝惜这点订阅费,能够支持闲月走的更远。
(3)、诗歌具有美刺的社会功能,“美”即歌颂,“刺”即讽刺。清人程廷祚指出:“汉儒言《诗》,不过美刺二端。”(《诗论十三再论刺诗》)冉长春《某机关速写》这首小诗,不是一首美诗,而是一首刺诗,如同一幅讽刺漫画,瞄准的是某机关。这种题材的诗不好写,角度与力度不易掌控。周啸天教授多次阐述:“题材不是问题,关键要看是不是你的菜。”冉长春供职于机关多年,对机关自然较他人有更多更深的观察体验,这类题材,写得过他的人,似乎少见。此诗确乎简单浅显如大白话,一览无余:首句写森严的安保,表明这是一个严肃的要紧部门;次句写楼宇高大,表明此机关有着良好的办公条件;第三句写机关的庭院,方正、阔大,这应当是机关工作人员们辛苦工作之余休闲的场地,视为良好的后勤保障吧;末句,机关工作人员正好可以经常在此踢皮球。但这首诗并非要赞美某机关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其巧妙在于最后一句的“踢皮球”三字,俗语中这三字更多时候不是指体育活动,而是比喻工作不负责任、互相扯皮推诿。诗的前三句,采用“赋”的手法,不动声色地描绘某机关的安保等级、办公条件、后勤保障,原来只是为了第四句最后这一转,使其“刺”的部位精准而力度适当:某些机关某些部门某些人员的官僚作风与工作态度应当批评,需要纠正。没有厉声斥责与愤怒谩骂,反而更有力更见效。本诗除前两句看似不经意地对仗,再没有精细的描绘,也没有确指某机关,但相关部门与人员,倒不妨对号入座,先行自查自纠吧,以不负群众的期待与要求。
(4)、记问之学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5)、(辨析)~和“Zuo描写有坚定毅力的成语不屈不挠:屈:屈服;挠:弯曲.比喻Zai压力和面Qian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愿一生,久居书海,与书香为伴。
(7)、啥时候食盐都打翻身仗了?想到这里,杨子璐就不由更加郁闷,想不到吃盐都要如此吝惜。
(8)、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后以“殷浩书空”借指事情令人惊奇诧异。
(9)、丹书铁券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
(10)、读书得间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11)、著书立说立:创立、提出;说:主张,学说。从事写作,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学说。
(12)、奋笔疾书〖解释〗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13)、我爱读书,既不就是为了“黄金屋”,也不希望有“颜如玉”,只就是从实践中体会到读书的无穷乐趣。
(14)、不敢旁鹜不知肉味目不窥园倾耳而听倾耳注目一心一意屏气凝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15)、近来,外媒在评价中国外交时,毫不吝惜赞誉之辞。
(16)、映月读书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17)、亦以形容读书吟诵的姿态。映月读书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
(18)、■ 刘衍文 我们增添了一些章节,既补旧之所遗,亦增新之所获。所增计有“生熟”、“炼意”、“描写”上“泛论”、“描写”中“景物”、“描写”下“人物”、“排列”“章句”、“风格”七章。还在旧有的篇章中补充了许多例证,以求说理更为透彻,展示更为全面。至于具体内容,在此自难细述。通篇自览,尚觉惬怀,也许敝帚自珍,读者未必会睹而后快吧?
(19)、引人入胜:yǐnrénrùshèng,意思是指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出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任诞》。
(20)、聚萤积雪、聚萤映雪、绝甘分少、刻苦耐劳、刻苦钻研、口不绝吟、
4、读书得间的意思是什么
(1)、示例:聪明的小明在学习中总能读书得间,找到窍门。
(2)、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3)、匡衡凿壁、临池学书、埋头苦干、磨砺自强、磨砻淬砺、驽马十驾、
(4)、书,既是睿智的、高尚的,又是简单的、朴素的。在书中探索、发现、学习,不断自我净化。少时的绘本,如今的名著,一个字一个字记录我的成长。我爱阅读,我爱身旁围绕的书香,我爱书上小巧玲珑却蕴意丰富的方块字,我爱书给我带来的知识和快乐。在《青铜葵花》里感受真挚纯洁的友情,在《许三观卖血记》中领会那不言却厚重的父爱。
(5)、我喜欢晴天的时候坐在榕树下看书,喜欢看日光斑驳的树影,勾勒着奇妙的叶,投在书上的感觉。每当这时,书中整整齐齐的方块字仿佛有了生命,变得活泼起来,跃进我的心灵,陶冶了我的情操。我乘着书籍的小舟,在浩瀚的学海中探索,我要跟随着书的脚步,攀向高峰!
(6)、经过这次采写《应家故事》才得知,从应家上饶中学出去成大业者还有原上海机电公司总工、曾与江泽民共过事的龚加惠,上海二军大少将军医、牙科专家陈约翰,上饶日报中共地下dd员、离休老干部徐克义等。
(7)、形容读书刻苦。映月读书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
(8)、我来到了杜甫笔下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浣花溪,又见到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先生,还听见了尼采轻声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9)、井井有条井井:形容整齐有条理的样子。形容条理分明,整齐不乱
(10)、关于学习的成语列表憎爱分明孳孳不倦枕典席文孜孜不倦专心一志自吹自擂争分夺秒自我陶醉凿壁偷光专心致志追根究底知难而进择善而从照葫芦画瓢跃跃欲试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幼学壮行用非所学鹦鹉学语应付自如因材施教以学愈愚一暴十寒一箭双雕玉不琢,不成器引锥刺股羽毛未丰应付裕如盈科后进应对如流一张一弛一得之见一丝不苟一代楷模以貌取人一筹莫展一无可取一曝十寒以一知万一问三不知咬文嚼字夜以继日学如登山循常习故学无常师学如穿井学非所用悬梁刺股下学上达循序渐进相辅相成寻根究底循循善诱学而优则仕悬梁刺骨行之有效学步邯郸学以致用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而不厌心之官则思行远自迩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寻根追底遗风余韵为人师表晚生后学温故知新闻鸡起舞无的放矢万世师表铁杵磨针通宵达旦天下无双投机取巧贪多嚼不烂头重脚轻贪多务得脱颖而出十八般武艺三日打鱼,两日晒网洒扫应对数不胜数石火光阴三迁之教数典忘祖十拿九稳适得其反数一数二生吞活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三人行,必有我师鼠目寸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生搬硬套融汇贯通然糠照薪然糠自照若明若暗日以继夜日久天长寝食俱废勤学好问全心全意群起效尤切磋琢磨勤学苦练其貌不扬漆黑一团破釜沉舟蓬赖麻直平步登天能者为师驽马十驾敏而好学梦寐以求漫不经心力学笃行力学不倦鲁斤燕削林林总总洛阳纸贵冷暖自知临阵磨枪临池学书开华结果跬步千里困而学之开花结果困而不学抗颜为师据鞍读书敬业乐群居安资深继晷焚膏急来报佛脚坚韧不拔汉人煮箦回黄转绿后来居上胡服骑射好学不倦邯郸学步囫囵吞枣鸿鹄将至鹘仑吞枣高傲自大废寝忘餐浮光掠影发聋振聩发愤忘食钝学累功独学寡闻栋梁之才夺胎换骨多歧亡羊顿学累功断织劝学笃学好古滴水穿石等闲视之脆而不坚刺股悬梁垂手可得车在马前春诵夏弦持之以恒触类旁通崇洋***跛行千里半部论语治天下不知肉味不以为耻不修边幅不求甚解不进则退不敢越雷池一步不耻相师不耻下问闭塞眼睛捉麻雀白日做梦不落俗套不愧下学不足为法安分守常。
(11)、这首诗简单明了,造句平常,用词普通,难能可贵之处在于颇见深情。这是一首亲子诗,所抒写的是诗人对儿子的父爱之情,真实感人。常言“严父慈母”,中国父亲在孩子面前,通常是严格甚至严厉到无情的形象。其实,父爱无言是表象,父爱如山是实质。诗题“小儿读初中住校第一夜”交代写作的缘由,诗的前两句即诗题内容。首句是从父亲角度写,“十载”是概数,是指孩子从出生以来一直在父亲的精心呵护之下;“牵”是父子之间的连接,但这里更多的是指父亲对孩子的“牵”,即父爱。次句是从儿子角度,写孩子逃脱父亲严密监控和严厉管教的感受。“樊笼”是关鸟兽的笼子,比喻受束缚不自由的境地;“终得”表明孩子忍受了十多年,离开家去住校如同“出樊笼”。这未必是孩子的真实感受,应是父亲检讨反思自己时的臆想。前两句,诗人是一位严父;后两句,诗人是一位慈父。从小学到初中,是孩子从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也是孩子从幼稚变得成熟,从依赖变得独立的过渡期。孩子第一次不在家过夜,夜晚的冷清,是往昔父子温馨的场景不再,更是父亲内心的巨大落差。“你我谁先做狗熊”,好句!“狗熊”一词是戏谑之言,尤见父子平日的亲密与父亲的言传身教。“狗熊”的反面,是英雄,是坚强、勇敢、独立的男儿品质,是父亲一直以来对儿子的言传与身教、要求与期望。至于今夜父子谁先作狗熊,估计不是孩子而是诗人自己……情感如此细腻纠缠而深厚激荡。能把父爱写到如此程度的诗词,真未多见。
(12)、吴江(1969— ),四川遂宁人,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本科学历,遂宁经开区上宁学校教师,遂宁诗词学会副主席。作品散见于《诗刊》《中华诗词》《岷峨诗稿》《星星·诗词》等诗词报刊,在各级诗词大赛中获奖多次。
(13)、(用法)多用来Biao示Ren长久不变的意志;跟“锲而不舍”;可以通用或连用。一般作谓语、状语。
(14)、在这深秋的周末,非常感谢大家来参加《驿路心灯》书友会。
(15)、风轻随,阳光正好。轻执一本书,坐在青青的草地上,纸页沙沙,书香缕缕,我细细地看,细细地品,任思绪随风飘扬,任书香萦绕心田。
(16)、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心无旁骛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废寝忘食一心一意
(17)、书香世家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大书特书书:写。
(18)、(造句):孔子的论语真是言之有理,给后人留下很大的精神财富!
(19)、(举例造句):北山在狱中,一日三餐,左图右史,倒很舒服。《晚清文学丛钞·轰天雷》第十二回
(20)、1937年日本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陷入了空前的灾难。当时,杨惟义在北京静生生物调查所工作。该所被日寇占领后,日本人一会儿要他加入所谓“东亚共荣圈”,一会儿又要他加入所谓的“东亚文化协会”,并要高薪聘他为日本人办的北方昆虫研究所所长,均遭杨惟义断然拒绝;遭到日本人的盯梢、软禁之后,他怒不可遏,说道:“人有人品,国有国格,作为炎黄子孙,要永远保持中华民族的气节,即使敌人的刀枪架在脖子上,也决不可能有丝毫的奴颜媚骨,更不可求荣卖国,为虎作伥!”
5、读书得间的拼音
(1)、勤学苦练、深自砥砺、十年寒窗、十年磨剑、孙康映雪、铁面枪牙、
(2)、 (10)艾俊树:《历史叙事与“语言学转向”的兴衰——以文本主义史学理论为中心的考察》,《人文杂志》2019年第2期。
(3)、扣人心弦:kòurénxīnxián,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敲打;心弦:指因感动而引起共同反应的心。形容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人心。又作“动人心弦”。用来形容事物能深深地牵动人心。或指因感动而引起内心的强烈共鸣。多指激动人心。
(4)、一路书香,一步一行有书陪伴。一个拼音一个生字,辅助我从图画绘本到世界名著。我犹如一只在阅读路上躬行的蚂蚁,慢慢读,慢慢品,芬芳的书香始终围绕我的身旁,引领我走到知识的洞穴。
(5)、学富五车:学富五车,中国成语。形容学问渊博。语本《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惠施,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是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
(6)、世界变幻莫测,我们所能见识到的只是一瞬。但是时光沧桑与繁花似锦全都蕴藏在书中的世界,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美好期愿,又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人生惊喜,更有“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人生哲理。
(7)、著书立说(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5回:“将南京元(玄)武湖赐与庄尚志著书立说,鼓吹休明。”(解释)著:写作;立:成就;说:学说。
(8)、出处:(元·乔吉《李太白匹配金钱记·第三折》):“枉了你穷九经三史诸子百家,不学上古贤人囊萤积雪,凿壁偷光。
(9)、九儿早在公子为我拭泪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会为公子的愿望与梦想而付出,即使是牺牲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也毫不吝惜。
(10)、尽信书不如无书〖解释〗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奋笔直书〖解释〗奋笔:提起笔来。
(11)、黄耳传书家书抵万金借书留真据鞍读书立地书橱
(12)、读一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
(13)、有时想想,做一个读书人何其幸福:风是隔墙花影动,雨是润叶濡枝浃四方,日是阳春布德泽,月是银汉无声转玉盘……书让我们的生命中的每个细节都飘满幽幽书香;书让我们的生活里的每个部分都充满点点墨趣;纸页里的每一行文字都藏着一个世界。
(14)、成语出处:唐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15)、秉:持,握住。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16)、凿壁偷光书不尽言书缺有间书声琅琅精益求精书香门第闻鸡起舞字斟句酌韦编三绝孜孜不倦手不释卷学而不厌一目十行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开卷有益招贤纳士学富五车暗室求物傲贤慢士白面书生闭户读书博览群书布衣韦带穿壁引光春诵夏弦箪食瓢饮读书得间废书而叹焚膏继晷腹载五车滚瓜烂熟含英咀华画荻教子开卷有益立地书橱两脚书橱磨穿铁砚囊萤照读牛角挂书七行俱下然荻读书三余读书十年寒窗诗礼之家十行俱下书香门第十年窗下硕学通儒书声琅琅大璞不完孙康映雪徒读父书五行并下韦编三绝学富五车寻章摘句一箪一瓢一介书生引锥刺股映月读书源头活水映雪读书招贤纳士昼耕夜诵折节读书暗室求物
(17)、形容读书刻苦。映月读书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
(18)、造句:如果我们能够闻鸡起舞,学业一定会有所成就的。
(19)、造句:学习是很艰苦的事,没有凿壁偷光、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不行的。
(20)、古代的君主往往“称孤道寡”,自称“孤”“寡人”,其实就是高高在上一个孤独的人。写作也是一段孤独的旅程。
(1)、大有文章指话语、文章、或已表露的现象之中,很有令人难以捉摸的意思或别的情况
(2)、二律背反定律。严格地说,是指规律中的矛盾。简单说,就是两个截然相反的说法,都很有道理,都有其适用的地方。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
(4)、(举例造句):为什么一些作品有人“百读不厌”,另一些却有人不想读第二遍呢?
(5)、省立上饶中学和省立上饶中心小学,在失去了天机,遇上日军侵华,但得到了应家这个地利和人和,加上学校本身临危不惧、自强自立、不乱方寸、教学有方,所以,这座学校为国家、为民族培养出了一大批栋梁之材。
(6)、■ 刘衍文 家学谈不上,家庭的影响倒是有的。家父维屏(藩炘)先生是家乡龙游凤梧书院的高材生。我幼时《四书》是由他亲自授读的,他平时喜欢吟诗作赋,常写文章刊登在龙游的报刊上,记得常用的笔名是“老笨”“竹本”“九二码子”“独柏庐主”“孤愤女士”等。抗战胜利,他与同学聚会庆祝,所撰之联“一纸投降书,全球共谱清平乐;两枚原子弹,薄海齐开德胜花”,一时传诵。他的诗文都散失了,吉光片羽,唯此一联尚存脑海。家父少时即喜购书、读书,初时尚为应举计,继则仅供暇时自遣。而我之读书成癖,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家父见之,更是多方购求,于是家中书箧日多,其中且有如今不易寻觅之书,可惜都毁于劫火了。我还遵父命到其友廪生徐雨屏(旛)先生家去听授古文和数学,暇时则酷爱看侠客小说。家父的老师姜渭贤(炽周)先生来我家,见我正在读《七侠五义》,便考我“侠”是何义,我应声而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大为欣赏,嗣后就源源不断地从上海买书寄我。我在衢州中学读书时,对数理化毫无兴趣,喜欢的是舞文弄墨,也学父亲的样子,常在报上发表文章,《前线日报》的《磁铁》、《东南日报》的《壁垒》、《浙江日报》的《江风》等副刊都曾登过我的涂鸦之作。廪生朱晚香(佩华)先生看后,教诲我说:“为学须有根柢,《左传》《诗经》有助作文,你该把二书熟读钻研才是。”当时我不知天高地厚,虽读过几本古书,但总觉得是明日黄花,新文学方兴未艾,才是应该致力的方向,因此并不以其说为然,直到进了通志馆后,才逐渐转变了看法。在衢州中学读高中时,我和查君良镛有一年的同学之缘,不过在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他也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但我俩相互之间却颇有些“文人相轻”。后来他以“金庸”的笔名撰写新武侠小说,名满天下,那些作品我却一本也没读过,倒不是老尚相轻,而是爱好转移,对韩非所说的“五蠹”之一的“带剑者”兴味索然了。
(7)、(解释):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8)、阳光透过竹叶洒下斑驳光影,沏几缕龙井清苦的茶香,书页翻动间,任文字在指尖,在心头滑过,便是世上最美的诗境。在纷乱的世事中辗转,无意中跌入这雅境,便再难脱离这份美好吧。黄晕的灯光下,有刀光剑影,战火纷飞,有笑傲风月的侠客梦;幽暗的陋室中,亦有落英缤纷,残红漫天,有愁绪满怀的葬花情。也许芸芸众生中,你仅为凡桃俗李,却也能经历一番奇遇;也许漫天星光里,你只是微光一点,却也能拥有一片夜空。任世事纷争,沧海桑田,字里行间,总有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