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很多人反对儒家
(1)、心灵愚昧的人是最好统治的,由于心中无智慧、脑中无思索,因而极易被始皇的花言巧语欺骗引导,成为其工具、其奴仆,而且经常成为其同盟,虽然在表面上他们与皇帝是截然不同的。
(2)、“学习”和“教育”是两个不同的词,“教”教的是知识,“育”育的是文化。人与机器之间的差异,未来知识之间的差异不多,但是文化之间的差异可大了去了。如果我们未来的孩子不在文化上多花时间,比如琴棋书画,文化是培养出来的,如果不努力就没有用。你最后越来越沮丧,连机器也搞不过它,必须为我们后代思考这个问题,我们要强化“育”的部分。
(3)、我们所说的“圣母”就是指那些愚蠢的文人和被那些愚蠢文人洗脑的普通老百姓。
(4)、这就是我以前常说的:儒家的治国理念就是脱离实际、愚昧无知、蒙蔽幼稚、不学无术却又孤芳自赏的治国理念。
(5)、阆中(今属四川南充下辖县级市),史称“巴蜀要冲”。清代早期,朝廷在这里设立阆中清代考棚,作为开科取士的重地。考棚也叫川北道贡院、四川贡院、阆中贡院。
(6)、如现在一年或十年的科技进步与发展,甚至超过封建社会千年的发展进程。如今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激烈和快速,就好像两个人从同一个地方出发,一个古人步行到北京与现在人坐高铁到北京一样,虽然距离一样,但花的时间和到达的时间,两者之间就差了十万八千里。三是封建迷信与唯心唯物主义之间的差距先秦之前的中国文明和文化,总体来说是开放的,也是自信的,从夏商周的天人合一治国理念,到《道德经》的无为而治,始终把道和德放在首位,遵循自然规律,其文化的自觉和个体的自律是个显著特征。
(7)、这里的“儒”就是指儒家,“侠”就是指墨家。
(8)、为什么算命先生有时说的很准?莫非他们未卜先知?
(9)、秦以法治天下,天下行秦法,一切依法行事,这样的话,没有权贵阶层,皇子犯法也要依法惩办,更不要说官员了!索性秦朝皇室被屠戮殆尽,而秦朝的官员自感做的太不舒服,索性不跟大秦混了!法制在人性面前,彻底失败了!
(10)、心境不空的人,便如庄子所说:“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整个心都被蓬茅塞死了,等于现在骂人的话:“你的脑子是水泥做的,怎么那样不通窍。”整天迷迷糊糊,莫名其妙,岂不糟糕!
(11)、再者,儒家经典《大学》篇里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放到今天依然是一个正确的步骤。
(12)、多次的农民起义,推动了多次的改朝换代,儒家思想不断改进,在阶层框架下,又诞生了约束百姓的三纲五常人伦道德,将百姓死死的束缚着,无法解脱!推向了统治的对立面!
(13)、关键点:神圣感的获得 缔造英雄 管理四主体论
(14)、如果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在做人上能够站得住,不做损人损己的人,不做损人利己的人,做一个利己而不损人的人,如果有点权力,还帮助一点人,只要有这个观念,我们民族就有救。现在社会上充满暴戾情绪,动不动就杀人,把人家小孩摔死在地上。我们的气是很壮,力量很多,但是很不顺,如果走到狭隘的民族主义,是很危险的。我们需要有一个开放的、多元的、有反思能力的社会风气。
(15)、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始终坚持维持正统体制为治学宗旨。在春秋战国时代,并不被社会主流学派所接纳,致使孔子的儒家经典《论语》尽是在流离颠沛中形成。
(16)、韩国所以发达。其实我觉得很大部分程度上便是韩国也部分继承儒家道统,也继承了孔孟之道里面的自立共利。
(17)、在职场中,有一类人,他们飞扬跋扈、目中无人、不被同事们喜欢,看起来没有一点实力,但是仍然能获得升职加薪,走在你前面。
(18)、或者说,普通老百姓更容易被儒家的治国理念给洗脑了。
(19)、儒家的教育,尤其是五伦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我们每个人“明”自己的“伦”。如孔庙、文庙里面都有明伦堂,明伦堂不光是让大家讲礼貌、讲礼仪来尊敬他人,其实要能够做到尊敬他人首先要尊敬自己,要明白自己的身份。这个问题可以说也是现代人最讨厌的问题,要遵守自己的身份,其实也逃不出自己的身份,但是又永远不安于本分。说本分就是你的身份,认清本分是最重要的,我们人类任何的烦恼都是来源于不安本分,认识不到自己的身份。现在人都讨厌这些,认为这些是封建的、扼杀本性的,其实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自己的身份,这个身份是不能违背的。当然这个不能违背并不是说固定在某一个身份,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讲,五伦关系里面十种身份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只不过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是不同的身份。每个人在不断地变化、变更自己的身份。我们要自觉地意识到这点,所以在不同的场合,我们要以不同的身份来出现,做出合乎自己身份的言行,才是得体的,被人们认同的。如果不是按照自己的身份去做,那就不会得到人们的认同。这就叫做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
(20)、杜维明:儒家毫无疑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力最广的思想,是对塑造中国人的伦理世界、精神世界最全面、最深入、文化基础最强的传统。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只要是政治、社会各方面风气比较好的华人的社会,儒家的形象都是光辉灿烂的,只要是弄得糟的地方,儒家的形象都是阴暗的,而且儒家会成为戴罪羔羊。
2、为什么很多人讨厌儒家学说
(1)、即使我不懂,如果是专业的事情,我也是学会了之后再分享,老师也要不断学习。在中国企业家里,估计我应该排前十。创业以来,我没有再回大学认认真真坐下来听过一个月的课,但是我几乎跑遍了很多国家,参观了很多公司。
(2)、明清交替之际,儒家就面临内部思想危机。晚清以来,则直接失去了政治上的倡导和维护。从那以后,传统儒学终结,现代儒学的时间开启,到20世纪20年代由梁漱溟、熊十力等人正式形成现代新儒家群体。90年代,中国大陆兴起“文化热”、“儒学热”,牟宗刘述先、杜维明等现代新儒家的作品被引入——后来一般被叫作“港台新儒家”或“海外新儒家”。到了21世纪,“大陆新儒家”的提法产生,他们试图从政治、文化或宗教儒学,重构或绘制政治蓝图以期影响政治制度设计。
(3)、就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勇、诚、恕、忠、孝、悌。
(4)、汉武帝早期想改变道家的思想,结果立刻遭到了窦太后的打击。
(5)、在不了解之前,不要预设立场,以能否有助于自己的实际生活为准绳。
(6)、1982年,任剑涛大学毕业后到攀枝花中学教政治课,第二年到电大教马哲,为期4年。1986年,到中山大学进修并于次年考研师从李锦全,1989年毕业留校“德育研究室”任教,1993年,调到政治学系上专业课,但是“对传统文化一知半解”。
(7)、「书情」B11|《杀母的文化:20世纪美国大众心态史》等6本
(8)、每个社会都要有秩序,儒家文化的礼就是在探讨究竟要有一个怎样的社会秩序。
(9)、很多人会背后议论这些人,说他们靠阿谀奉承,拍领导马屁混上去的。
(10)、得意千万不要忘形。失意时,也要想得开,想不通发发牢骚,但后退一步也会有天地宽的感觉。绝望的时候很少,但也总有退路。
(11)、养生的方法同样可以用在治国上,反过来,治国的方法也同样可以用在养生上。从根本道理上来讲,两者是差不多的。就像一个人的身体得了病,常常是因为阴阳失调、气血不通。拿这样的道理来分析国家,社会如果不稳定出了问题,从根本上讲也是一种阴阳失调、气血不通。两极的分化,就是一种阴阳的失调。上下不沟通,就是气血不通。所以,同一个原则既可运用到养生上,也可以运用到治国上。宋代学者范仲淹说过,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这也说明治国和养生是相通的。实际上,不仅治国和养生相通,治国和“炒菜”也是相通的。古人称宰相的工作为调和鼎鼐。鼎鼐就是做饭的锅,意思就是宰相治国就如同做菜一样。和西餐不同,中国饮食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把各色味道给调和起来,做成美味佳肴,而炒菜本身就是一个调和、中和的过程。不但有酸甜苦辣咸的五味杂陈,还要有五色配合。宰相的工作和建筑工人也是相同的,周总理就曾说过“总理就是八级泥瓦匠”。
(12)、他给我讲了个故事:前几年,他的老熟人、完全没有中国经验的哲学家德里达,跑到中国来,放言中国没有哲学,中国这些研究哲学的人,全起来自责自疚,还真把这个批评当回事。“等于说人家说我们没有灵魂,而我们也怀疑我们是否有灵魂。”
(13)、对中国的道-礼-法这套逻辑可以通过西方某种法律制度去理解,比如说英国的普通法。普通法依据于习惯,习惯其实类似于中国的礼。实际上习惯比立法机关所立之法更好,所以这是为什么普通法能够成立。王室法庭在各处审判,最初设立的陪审团功能不是后来的有罪无罪判定,而是去问询这个土地应该归谁,本地的习惯怎么判。通过陪审团把这些民间习惯提取上来,然后每年各地的王室法庭法官都要回到伦敦来进行交流、互相切磋,就形成了互相贯通和提炼的普通法原则。所以Albert Venn Dicey教授说,“宪法并不是个人权利的来源而是其结果”,“在捍卫自由、自然权利方面,普通法优于宪法”。英国的路径就是上帝的正义-习惯-普通法,从这个角度来去理解中国的道-礼-法路径就非常清楚。
(14)、当时我劝他别去,我告诉他:认识和获得之间还差着千沟万壑。
(15)、新京报:所以,你常提的“诸神要动起来”,其方式也是通过知识逻辑的平等竞争来实现吗?现代儒学也是其中之一。
(16)、非常有意思的是,随着《明朝那些事儿》之类的通俗历史读物的普及,在明朝灭亡这样的大题目上,有不少年轻人已经能够熟稔地使用“清流误国”的词汇概括上述的“泛道德化”的官僚组织。
(17)、儒家像是开了个粮店,五四运动砸烂了孔家店,所以中国挨饿,就是精神饥饿啊。现在不光在中国把孔家店又开了起来,而且还开到国外。道家是药店,人生有毛病,社会有毛病,一定要吃点药。人的心灵和精神有点问题,道家可以帮你解决。佛家是开大型购物广场,有钱没钱都可以进去逛逛。
(18)、事实上,这种可笑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很久,尤其是明清之后,当国家将绝大部分事务性工作“伦理化”之后,每一个职业官僚,就不需要再进行任何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而只需要进行伦理道德的评断,就能够完成一切纠纷的解决。
(19)、正是这种来之不易的儒家学说,给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根脉,注入了灵魂。使中国的历史在血雨腥风,风雷激荡,改朝换代的各民族在充满鲜血的争斗中,通过儒学灵魂凝聚,根脉不断。保持使中华文化任凭风浪起而根深叶茂。由于政权的相对稳定和儒家学派的强大的生命力,给其它的学派创造了得以留存、保护、发展的社会条件。
(20)、历史上秦始皇或许并没有多么喜欢儒家,但也对儒家没有什么恶感。因为秦始皇很清楚,治国需要的是群里群策,诸子百家只要对治国有力,可以更好的治理国家,秦始皇都愿意用。而且儒家可是诸子百家之中实力最强的流派之一。秦始皇很清楚他如果敌视儒家会导致怎样恶劣的结果。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秦始皇的胸怀格局你认为他会和一个儒家过不去嘛?而且秦始皇也知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这个道理。海纳百川才是王道。他并不是单纯的歧视某一学派。就拿秦始皇的丞相李斯来说吧。李斯师从儒家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之后入秦朝为官效忠秦始皇。虽然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张,但根本上改变不了李斯学的是儒家学问。秦始皇不照样重用李斯嘛。所以说秦始皇实际上对于学派并不看重。他看中的是能力,和这个人愿不愿意为他所用。
3、儒家就是奴性文化
(1)、同样的道理,帝王也要做一个讲“道理”的帝王,用“仁政”来治理国家,即所谓“明君”。
(2)、比如,我们加大军事发展了,一些文人就说,应该把老百姓放第一位的,为什么不把发展军事的钱用在民生上呢?我们和美国打贸易战,对美国强硬,他们就说:为什么老要和美国斗呢,不能继续韬光养晦吗?我们说要武力统一台湾,一些文人就说:怎么能有武力统一台湾的想法呢,大家都是中国人,应该和平统一啊……
(3)、我一生亲自看到好几个白手成家发财成巨富的大老板们,死后的状况,儿女们停尸不葬,闹着打官司、争财产,还背地骂爸骂娘的多着呢!因为我看得太多了,更相信孔、孟之教开的药方,是真对症的。
(4)、可是,尽管秦始皇这么虔诚,腼腆的神仙们还是不肯亲临咸阳一露芳容。负责拉皮条的卢生,一看自己拉不来神仙,就在骗局即将被揭穿前卷着钱逃跑了。临走还把秦始皇大骂了一场,骂他心不诚(原话是“贪于权势”,意思是秦始皇整天忙着处理政务,不适合当神仙)。
(5)、如何用中文讲孔子Confucius与孟子Mencius的发音。
(6)、「主题」B07| 大陆新儒学他们关注的是古今问题
(7)、为什么两件商品摆在一起,一个100元,一件988元,988元的反而畅销?
(8)、比较经典的文献就是《礼记》。《礼记》其实包括两部分,一部分就是记载具体的礼,你吃饭怎么吃,你跟父母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礼数,记录得非常具体,特别类似于《旧约》。礼有助于人类社会的秩序的运转。古人还不太懂得内在规则,就把具体的情况记录下来了。在这个基础上圣人进行思考,然后提炼礼中的精神价值和道德原则,在《礼记》中也有一部分是这个内容,到了《论语》的时候这个过程基本上完成了。
(9)、当昏君做出一个错误决策的时候,由于法律的存在,大臣就可以用法律来制衡他。相反,一旦出现一个明君,做出一个正确的决策的时候,那时即使与现有法律相冲突,他也会获得众多大臣的支持,从而实现对法律进行修改。
(10)、当一个人讨厌知识时,他必定是愚昧的。当一个人甚至痛恨知识时,他如是一介平民,他极有可能成为暴徒,他如是帝王,他就必然被其倒塌的阿房宫埋葬。
(11)、第老师永远希望学生超过自己,这个素质也是当CEO一定要有的素质。
(12)、我们要了解传统文化,首先必须要了解儒家的学术思想。“儒”是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人,所以在“人”字旁边加一个需要的“需”字,便成了儒。
(13)、礼是怎么形成的呢?儒家无非就是两种观念。第礼是在历史中人们长期互动形成的,最后形成的礼当然也可叫习俗,或者叫自发的秩序。另外一个方面是圣人制礼,如周公“制礼作乐”。这两者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14)、一句"乡愿,德之贼也。"表明儒家对不争、不辩、不比的态度!
(15)、但是,“思想不死”不等于说印证一个历史思想就了结。程颢讲,“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乃是自家体贴出来。”“吾学虽有所受”就是思想不死,另外也要适应人生处境,自家体贴出一个先贤还没有体贴到的东西,否则不是白活了?如果所有东西,孔子已经讲完,那你就“死”了,你又不愿意“死”,只讲孔子如何讲就是废话。
(16)、这方面,真正悟到的高手还是相当的高,但绝大部分的人是能听得懂,每个故事都有对应。我希望我们在这里面,每个做企业的人你们面对的是巨大的市场,巨大的竞争,你们面对的是自己的员工,你面对的是客户,你面对的是股东,你面对的是政府的监管,你面对的是各种各样不可预测的未来。所以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没有强大的内心文化,知道自己要什么,放弃什么,每个人知道自己有什么,你到底要什么,你要放弃什么,就没法做好企业。
(17)、《资治通鉴》涵盖了1362年的历史,自然少不了对这些人的记载,比如汉武帝时期的酷吏张汤,为人冷酷无情,执法严苛,对犯人动辄处以极刑,杀人无数。
(18)、顺治二年江宁巡抚土国宝:“剃发、改装是新朝第一严令,通行天下,法在必行者,不论绅士军民人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南山可移,此令不可动! ”
(19)、如果按卡尔·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的说法,是因为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古圣先贤揭示了一个此后2500年左右人类思想的核心问题,关于人,大写的人,构成了我们思考的一个古典源头。比如,今天已经朗朗上口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及欧洲的斯芬克斯之谜。关于人的问题,是人类存在思考的核心问题。
(20)、而佛法在哪里呢?佛法就在魔法中,佛道就在魔道中,所以转烦恼就成菩提。佛法的标记是莲花,莲花的特性是它不长在干净的地方,那泥巴越脏,莲花长得越好。它另一个特性是花果同时,因中有果,果中有因。花一开就有莲蓬,蓬中就有莲子。
4、为什么现代人讨厌儒家文化
(1)、秦始皇勤劳政事之余,还富余了一些体力,于是就去干一些糊涂事:当他年逼两鬓生霜的时候,开始致力于登仙不死。大骗子徐福跟他要了一万斤黄金(当时的钱分两种,黄金是主币,青铜的“秦半两”是辅币。一斤黄金得一万枚“秦半两”),徐福带着几千半熟少年入海寻神药。神药没有找到,徐福和钱却没回来——似乎去了日本。现在日本三重县有徐福的坟墓和墓碑,和歌山县也有坟墓(他实在阔气,连坟墓都有两个)。总之日本人并不讳言徐福,徐福的碗还被当地名人望族世代传藏。日本有一百多处与徐福有关的遗迹和遗物。
(2)、我自己和牟先生研究的路数很不同。牟先生从西洋哲学转过来,他完全认同康德,在康德思想上建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贡献。康德的三大批判,他全部翻译成了中文。我完全不是这条路,我走的属于体验的路,比较接近唐君毅先生。
(3)、他说服了世界哲学大会。高兴之后,他更感到悲凉。在首届世界哲学大会召开之后113年时间里,中国告别了帝制时代,建立了第第二共和国,承办一个哲学大会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作为当代儒家思想最知名的代表人物,回看国内哲学界情形,他都感到害羞。
(4)、我下来就跟汤先生说,你如果再这样介绍我的话,我最好不要跟你谈任何问题,因为你是用我最讨厌的概念来介绍我,我认为“宣传”这个词不好。因为我和西方学者接触,是和神学家接触,不是和牧师接触,牧师才布道。我经过那么长的时间,在美国最好的大学里面从事几十年研究工作,我来布道了?这是第一点。
(5)、不说日本的事了,秦始皇还在中国等着徐福回来呢。等了半天也不回来,于是“卢生”又跑来骗他说:炼神药需要神仙掌勺,但神仙是很腼腆的物种,怕见生人,您必须藏起来,神仙才肯来。于是可怜巴巴的秦始皇又把自己藏起来了。他在咸阳城摆了个巨大的迷宫,方圆达两百里,办法是用天桥、甬道(两侧带墙的道)连接咸阳城内外的二百七十多个离宫别殿。他在迷宫里边悄悄走过,除了老鼠以外谁也找不到他。当然他也定期(也许是每天)从迷宫里钻出来,在咸阳宫里面见群臣理政决事。
(6)、曾经有个朋友想去高级会所上班,认为在那可以认识到一些高端的人脉资源。
(7)、任剑涛:我特别不想在公共讨论的时候涉及个人信仰。信仰的立场可能会招致无端的压力,所以没必要。我也拒绝别人对我的研究贴标签。面对问题讨论的时候,只要坐在一起,应形成的共识就是我们是现代知识人。
(8)、「主题」B03| 作为一个议题提出:儒学在现代社会(下)
(9)、就算不站在国家的角度,现实生活中,大家总会遇到一些情况,一个明明看起来不错的制度,或者项目,最终因为各方利益角逐,而荒腔走板。
(10)、任剑涛:这是传统遭遇某种断裂的尴尬。但我认为指责者自己的资格也可能很成问题。他们无法指责任何时代不懂传统。为什么呢?
(11)、受李耀仙影响(任剑涛认为他是四川的中国思想史研究高峰),任剑涛在大学期间对中国思想史也产生了兴趣。不过他此时并未进入儒家思想领域。
(12)、其革命氛围直入生活世界,使得儒家伦理的人伦日常在基层社会被废弃掉。晚清已经很严重。现在常说民国时期还存有一些,实际上同样很淡薄了,而共和国席卷而来的革命使之荡然无存。指责者想必也是50后、60后的人,跟你们其实是一样的。他们只是到了中老年,开始觉得什么位置都有了,精神空虚需要找传统寄托。
(13)、总之,秦始皇并不是有意要与儒家为难。这四百六十人被秦始皇坑杀了,是因为秦始皇痛恨他们像卢生那样欺骗或者散布诋毁秦始皇的话,犯了诽谤罪,而并非惩罚他们学了儒。秦王朝并没有专意要“坑儒”,最多是坑了政见不合者,而且只是这一次行动。
(14)、受辱定律:受辱时的唯一办法就是忽视它,不能忽视它,就藐视她,如果能藐视它也不能,你就只有受辱了
(15)、楼宇烈先生己亥年书法周历正在热销中......
(16)、学佛的人常想走清高的路线,但是清高是不能成道业的。所以菩萨要入世,进入烦恼圈子去锻炼自己,才是佛道。
(17)、在八股文中坐而论道,其思维定势中保守陈旧,缺乏创新精神,如历史上出现的一些改革或变革绝大多数以失败告终就是这个原因。几千年封建社会,其劳动和生产工具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科技极其落后,效率极其低下等也是这个原因。
(18)、儒、释、道三教的文化是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的。我们过去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以儒治国,以道治身,以佛治心,就是说用儒家的思想治理国家,用道家的思想养身,用佛教的思想治我们的心。这是一个相对的说法,在我看来,三家的重点思想都可以用在治国、治身和治心上。尤其是中国的文化没有像现在这样的学科分类方法,把学科分得非常的精细,并且把各个学科之间相互隔离开来。中国传统文化是相互贯通的,文、史、哲贯通,儒、释、道也是贯通的。
(19)、现在就是存在这样一帮人,还在为腐朽没落的垃圾招魂,把垃圾当圣经,狂妄自大,明知落后不去反省,甚至将垃圾当科学贩卖——民族的败类。
(20)、农业+相对落后低效生产,决定了以家庭、家族、宗族为一个经济单位。
5、为什么这么多人讨厌儒家
(1)、当时,武帝正倾心儒学,张汤就假装敬慕儒家大师的的样子,尊重董仲舒、公孙弘等人;他任用千乘人宽担任奏谳掾,用古代的法令和经义判决疑难案件。
(2)、儒家思想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一种精神追求,讲究的是思想境界,提倡人性的光辉、知书达理、与人和善等,当然这一切主要都是士大夫层面必须遵守的,因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巨大,有的甚至影响整个社会,古代皇帝的行为,为什么要以仁治国、遵守孝道、讲究金口玉言、讲究诚信,就是这个道理,皇后为什么要“母仪天下”也是这个道理,是让天下人学习和效仿的,是从上到下的一个榜样作用,而不是从下到上的一个要求。
(3)、基督教的第一死罪
(4)、满洲统治者怀有更高的企图心。那就是既要保持满族对汉族的统治,又要务使不被汉族同化。从实际上考虑,确实不可能要数量数百倍于满族的汉族民众习满文满语,但却可以要汉人丢弃自己民族的衣冠发式而依从满族的衣冠发式。 民族文化的构成除了文字语言外还有衣冠发式风俗习惯等。如果说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内涵,那么衣冠发式等就是文化的外观。满清征服者不得已从汉语汉文,但若能令使汉人皆从满族衣冠发式那也差强人意。而且很多时候外观重于内涵。外观一眼便及,内涵须进入才知。更何况大量的汉族民众都是文盲、半文盲。对于他们来说外观几乎就是一切。
(5)、“新儒家”这个词其实是中国大陆提出来的。1987年,中国教育部花了很大一笔钱组织海外新儒家研究,中国社科院方克立先生牵头。方克立做了一个决定:18个院校,47个教授,大家都来研究新儒家。他们经过讨论,确定了10个新儒家代表人物,这10个人是两代人:一代是从1919到1949年以思想家为主的5个人,有梁漱溟、熊十力、张君劢、冯友兰、贺麟。这几位除了熊十力以外,我全见过。然后他们又选了5位是1949年以后的人。那时候大陆当然就没有儒家了,所以选的全是到台湾去的人,就是牟宗唐君毅、徐复观、钱穆、方东美。
(6)、中国的教育差,中国的教师不差的,我们最差的中学学生放到美国都是好的学生,结果未来计算机背得更快,算得比你更快。“教”我们不差,但“育”很差,“育”越差,会让我们越来越原来远离世界,世界会变得非常冷酷。
(7)、韩非子开始学习的是儒家,他看透了儒家弱点,所以他反而成了儒家的“死对头”法家的集大成者。
(8)、第承认现代知识发展的分工合作原则。我历来声称自己不是做完备的儒学研究,要做的是作为一个政治学者,受专业视角规定,提供一个现代政治学视野中重塑的儒家状况。但是大陆新儒家拒绝这种原则,他们自认为什么都懂,“你那个政治学算什么?我们儒家就是儒家。”现代知识人强调须有专业视角,才能提供深刻的知识论证。否则只是浅薄的意见。
(9)、其关涉到现代知识和传统知识的对立性和冲突性。现代知识,原来概括为“声光电化”,后来包括社会科学。这对西方首先是一个断裂。古典教育在西方也不是很普遍。比如,哈佛有通识教育,但更重要的是专业教育。洪堡对现代大学进行改革,被广泛接受,并传到了美国。洪堡方案认为,大学是知识传播和创造的专门机构,而知识一定是分门别类的。
(10)、新京报:研究儒家的群体里,你的身份位置比较尴尬,政治学同仁不理解你何以持续要一只脚踏入现代儒学研究之门,新儒家也拒绝认同你是他们的成员。而你强调给自己的定位是“现代知识人”。如何理解?
(11)、推荐《墨菲定律》,那些无处不在左右你生活的心理学秘密别怀疑,这本书真的可以解释一切!
(12)、每一次技术革命出来以后,人类往往根本没有准备。例如第一次技术革命来的时候,汽车出来的时候,第一个生气的是马车夫,必须把汽车给砸了,不砸了它,他们就没饭吃了,那时候马车夫是白领技术活,汽车突然来了,就没有马车夫了。马车夫到政府抗议,怪汽车破坏了他们的就业,最后欧洲曾经出过一个法律,汽车不允许上路。为什么?很多的就业会被取消。
(13)、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说说:我为什么那么讨厌“文人”?
(14)、在职场中,领导对企业的发展方向,领导个人的思想倾向,领导的心意想法,这些都会成为他人上升的手段,迎合领导想法,获取领导的好感。
(15)、所以,在生产力低效的阶段,儒家反而是先进的思想,先进到春秋战国时期没有一个诸侯肯采纳,个个看到“君轻民重”都摇头SayNo。
(1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17)、曾经有个单位新上任的领导特别喜欢毛选,该单位的宣传部主任随后就将单位所有的展板、墙画、条幅全部换成毛主席语录,往自己的书桌上摆放上毛选。
(18)、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廉耻”就是最好的注解,在此时只需告诉他们什么是“礼义廉耻”就够了,并有人为他们做示范,也就是所谓的“以身作则”,毕竟“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当你看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你还会去“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吗?让朱熹去饿上十天半个月,估计他就知道咋回事了。
(19)、反倒是那些具体的,比如明朝东林d“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不着调,人们常归咎于理学、心学的流毒,其实恰恰相反,理学和心学都认为“心性乃实事之母”,你得想干事儿,才能去干事,人家并不排斥实事本身。
(20)、荀子论述礼首先是从人和动物的区别说起。人力不如牛,走不如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而牛马不能群也。人能组成有组织的群体,而牛马的群并不是有组织的群。对于一个有组织的群,怎样才能发挥群的力量呢?这个群一定要有所分,有男有女,有尊有卑,有长有幼,有君有臣。只有社会成员的身份分清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这个群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所以荀子说,明分使群。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动物的群只是一个自然的群,而不是社会的群。所以,可以说荀子最早提出了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也就是有组织有分工的。这种分工不只是工作上的分工,而且还是身份上的分工。这个身份里有自然的不同身份,比如父母子女;也有社会所需要的身份的不同,有领导、有被领导。两者的结合就构成了社会必须的秩序。
(1)、礼是自然生成的这样一种规则,是自发的,是一个更优的秩序。所以,儒家过去经常用礼来近似地指称天道,因为天道是高远缥缈的,我们是看不到的,但是礼是能看到的,因为在人间就能看到礼。在孔子眼中,礼是近似于指天道,“克己复礼”就是这个意思,所以礼是比法更接近天道的一种人间秩序,也使人能够比较直观地去理解天道。所以儒家一向是扬礼抑法。就是在这两个原则一样而形式不同的制度安排中,儒家肯定倾向于非强制的制度,而比较讨厌强制的制度。当然,儒家也同意说不得不有强制性的制度,但是并不认为在道德上是更好的。
(2)、儒、释、道三教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不过,归根结底来讲,对于整体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还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3)、满清的辫子绝不仅仅是一个头发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满洲统治者其实把辫子作为的“良民证”使用!
(4)、「主题」B08| 重访公共领域40年里,他们若隐若现
(5)、作者:盛洪(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教授)
(6)、《墨菲定律》并不是一个定律的延伸,而是众多定律规律的合集,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本套书精选了上百个贴近生活的定律、法则,这些是人们从千变万化的生活中所提炼总结出的精华。
(7)、1949年后,阆中清代考棚曾被改作会议场所和县招待所,后经“文革”改造,作为“孔家店”的遗产,后院和殿堂被拆除,只留下前院。这期间,一所叫“阆中红旗路小学校”的学校在旁办学了。
(8)、所以孔子讲“无讼”,并不是不要无原则地解决纠纷,而是指不要到政府那儿去诉讼,完全可以通过礼去解决纠纷,也就是无讼。当然无讼还包括一种含义,由于强调礼,强调道德自律,很多冲突会在发生之前就被消灭掉了,这也是无讼。所以无讼是这样一种境界,更强调用礼来解决社会纠纷。
(9)、近代中国正好颠倒过来,鲁迅说吃人礼教,礼是很糟的东西,而法是一个很好的东西。但实际上把rule of law 翻译成“法治”是有问题的,丢掉了自然法的含义,丢掉了上帝正义的含义,所以“法治”不是rule of law,而是rule of coecion,就是强制性的规则,“law”不是自然法的那个概念。在现代中国,法是由最高立法机关制定的,法是优先于礼的,作为法的价值源泉的农村和民间反而是一个没有法的蛮荒之地,需要普法,需要送法下乡,但是这个结果是很糟的。还有就是在民间社会的礼崩乐坏。
(10)、因此,我才会去听听道家讲的“无为而治”,“无为”是什么意思?大家明白没有?每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
(11)、1985年前后,围绕现代儒学出现了一些标志性事件,比如“熊十力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对第一批现代儒家作研讨,中国孔子基金会成立、中华孔子研究所(后更名为“中华孔子学会”)等社会组织出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会议上,方克立和李锦全等人主持的“现代新儒家思潮研究”被列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那是一个“文化热”的年代。
(12)、孔子教六艺,后仅成读子曰的论语半部书,另一半秩失了。
(13)、正是在李斯的建议下,始皇帝才实行了“焚书坑儒”。
(14)、当时,牟先生不能进台大,因为台大哲学系都是五四以后的那些自由主义者的舞台,以殷海光为主,牟先生虽然是北大熊十力先生的学生,但他讲儒家,台大绝对不能让他进去。我听他课的时候他在师范大学中文系,所以到现在,在台湾从事儒家哲学研究而极有成就的一大批人是中文系出来的。后来,他到了一个刚刚成立的很小的大学,叫东海大学,他到那里是受徐复观先生的邀请,徐先生在那里做系主任。
(15)、另外,我们百年来的革命传统太强了。救亡图存里面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富强,其他的免谈。到今天为止还是这样,不管怎么样,经济不搞好,所有的都别谈。工具理性主义思想太强,在这个情况下大家就没有容忍,大陆崇尚的就是斗争哲学,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每个人很在乎自己家庭的温暖,或者至亲好友的情谊。对内的凝聚力很强,对外的侵略性很强,相互之间的怀疑心理很重,就是中国人很难团结的原因。这都可以从革命精神、造反有理的观念那里找到源头。儒家讲,应该从不忍到仁,先不忍我最亲近的人受苦受难,再把那种同情心往外推,这就是仁的发展。革命精神是正好相反,要痛打落水狗。这种斗争哲学和革命精神发展到极端,就是只有红太阳跟你是最亲的,其他所有人都是可以牺牲的,自己的父母也是可以出卖的。
(16)、关键点:命运有常 算命与解命 信则灵的原因 神救自救者创造幸福
(17)、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
(18)、企业做大的时候,麻烦特别多,你怎么做都是错的,怎么办呢?看看经也蛮好。当然挺难看懂的,我学英文的,听老外讲佛经的时候,特别听得懂,听中国一些人讲,我反而听不懂,故弄玄虚的太多。我也去寺庙,我拜菩萨,到了道家我觉得那个也很好,孔夫子也不错,到了教堂我也是这样,他们是比我们聪明,从每个人身上你能够学到很多东西。
(19)、我们都知道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中国人常讲“上梁不正下梁歪”,是不是有些道理呢,这就是所谓的念经人的事,如果他把经念歪了,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能怪经不好吗?
(20)、首先强调阶层观念,是诸侯就做诸侯该做的事情,是大夫就做大夫该做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大家都痛恨法西斯,战争狂魔,可见一个不修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自身缺陷严重的人,既是才能再高,最终也是会出大问题的。
(2)、同期,欧美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也一并进来,其对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等议题进行的反思和批判,在国内产生了思想层面的一种响应。儒家思想被认为重视人的生活世界、日用伦常,主张“天”的神圣性,通过“天人合一”可以解决现代困境。任剑涛参与了探讨,他从中西文化的比较维度上提出更审慎的判断,指向知识的限度,以及中西现代化状况的现实比较。后结集为《道德理想主义与伦理中心主义:儒家伦理及其现代处境》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