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阳明最著名的诗句
(1)、人世间所有父母希望的其实是儿女平安,锦衣玉食并不重要。那么,将心比心,我们希望的其实也是父母平安,心平安,身平安。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是你的身心要平安,否则,这都是空谈。
(2)、我们心里的良知是应对万事万物的法宝,无须去外部寻求任何帮助。
(3)、问您为何每天忙个不停?大概是错用功夫追逐万物。不要说圣人之学没有要诀,良知两个字正是明证。
(4)、王阳明一语道破天机——那只是因为你的得失之心太重,只想要好的结果,恐惧得到坏的结果,于是就蒙蔽了自己那颗本来能泰然处之、平和应对的心。起伏得失本是常态,尽力而为、顺其自然才是合理的态度。
(5)、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6)、王阳明举例子说,当时和朱宸濠对战时,我们处于劣势,我向身边的人发布准备火攻的命令,那人无动于衷,我说了四次,他才从茫然中回过神来。这种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家,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7)、诗的题目叫“诸生夜坐”。这首诗主要写的是学生们到来,给王阳的生活带来了轻快和喜悦。
(8)、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9)、这首诗写于正德九年(1514年),当时王阳明至滁州进行公务,期间与友人、学生游览当地名胜。诗人的心情已经与在龙场的时候截然不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欢快的。
(10)、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王阳明的军事能力是一流的。除了平定宁王的叛乱外,王阳明的剿匪也是一流的。当时,湘、粤、闽、赣四省交界处有很多土匪,他们盘踞在山林里,势力很大,官府也围剿,但每次都拿这些土匪没办法,前任巡抚还因病辞职,足以看出这些土匪的难缠。
(11)、昨日衣蟒戴玉,大家都说荣耀,可脱衣就寝,只是一身穷骨头,何曾添得分毫?所以,荣辱不在人,人自迷耳。
(12)、正德十四六月,48岁的王阳明奉命到福建勘处叛军。行至江西丰城,惊闻宁王朱宸濠谋反,马上折返吉安召集兵马,征缴叛军,仅用47天就攻破南昌,激战鄱阳,生擒宁王,平定叛乱。然而,令王阳明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荒唐的正德皇帝竟然自封“威武大将军”,亲率兵马“奉天征讨”,并令王阳明放回宁王,好让自己剿杀。王阳明深知军国大事,不可儿戏,只好忤逆旨意,准备赶紧押送宁王北上进京,以阻止皇帝御驾亲征。
(13)、王阳明巡抚南赣汀漳两年多,征战漳南、平定横水桶冈、智取三浰,屡建奇功,先后奏请朝廷添设了福建省平和县、江西省崇义县、广东省和平县,惠政施而万民苏,将“政教不及,民众罔知法度”的穷乡僻壤,变成“百年之盗可散,数邑之民可安”的美好家园,解苍生之倒悬。
(14)、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
(15)、风缓月圆夜,炮竹连宿宵。不为去岁人,只作佳人告。岁岁复年年,何向寄柳梢。年年复岁岁,却报黄昏早。董郎犹有时,百鸟筑鹊桥。叹将杜宇心,泠风自知晓。——古堡长烟《元宵夜》
(16)、《答人问道》表明人生中不论大小的事情和行为,都是修行,最终都需要返回自身专注心灵,专注日常就足够。
(17)、立志为什么重要?因为志向就是意志,就是方向。只有如此,人在有限的时间精力和复杂的现实之下,才可能意志坚定、少走弯路,而大大提高完成目标的可能性。
(18)、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19)、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20)、一种思考,一种见识,年纪十二岁的儿童竟有如此意识,令人景仰,更为以后的思考呼应。其中“山高月更阔”更表示虽有想法,却知现实,山于月是小,但与我却很高大,与后来的“知行合一”也有预见,或许当年的王守仁没有想很多,但这不是为后人读诗的意识。
2、王阳明著名诗
(1)、王阳明这首诗写实地讲述自己山居的生活情景,写于弘治十五年(1502年)归乡养病期间。养病,其实是放松身心,他日常读书出游,与山中乡民关系也搞得很好。“浩歌入苍茫”、“醉拂岩石卧”,则显示了王阳明潇洒不羁的性格。
(2)、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3)、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是王阳明对“致良知”通俗易懂的解读,清新脱俗又饱含哲理,因而是他影响比较大的诗之一。吾心自有圣人之道,我们真正的财富在心中。舍弃内心,即使在古今中外各门哲学中寻求,我们都是无家可归的贫儿。阳明心学的特点是注重内求根本,发明本心以求道德实现。
(4)、原句: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5)、正德九年四月,时年43岁的王阳明升南京鸿胪寺卿,滁阳众多好友相送至乌衣,久久不愿离别,留居江浦,等候阳明渡江。王阳明以诗“滁之水,入江流,江潮日复来滁州。相思若潮水,来往何时休?空相思,亦何益?欲慰相思情,不如崇令德。掘地见泉水,随处无弗得。何必驱驰为?千里远相即。君不见尧羹与舜墙?又不见孔与对面不相识?逆旅主人多殷勤,出门转盼成路人。”(《滁阳别诸友》)催促好友回去。
(6)、而我们今天的主人公,也因为写诗无意间成了后人谈论的民间佳话,他的名字叫王阳明。王阳明是明朝人,曾在龙场悟道,创建了心学这门神奇的学说,他的名气可以和圣人孔子、朱熹相提并论,是***文学史上难得一见的哲学大家。
(7)、盖昔者圣人之扶人极,忧后世,而述六经也,由之富家者支父祖,虑其产业库藏之积,其子孙者,或至于遗忘散失,卒困穷而无以自全也,而记籍其家之所有以贻之,使之世守其产业库藏之积而享用焉,以免于困穷之患。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犹之产业库藏之实积,种种色色,具存于其家,其记籍者,特名状数目而已。而世之学者,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而徒考索于影响之间,牵制于文义之末,硁硁然以为是六经矣。是犹富家之子孙,不务守视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日遗忘散失,至为窭人丐夫,而犹嚣嚣然指其记籍曰:「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何以异于是?
(8)、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明代著名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是生而不凡、年少有为,可以说是要星星不摘月亮。如此优秀的年青人亦因官场直谏而得罪宦官,不但被贬,还被暗中追杀,险丧命于路途之中,皆因智胜一筹,伪装现场,留得青山。在父亲的鼓励下,重振英雄气,与民同伍,深受爱戴,在此期间思想不断领悟,终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并写下了《龙潭夜坐》一诗:
(9)、 林下春光明媚清风渐渐平和,高山上的残雪已经不多。垂吊在空中的蛛丝冉冉飘动花枝静谧,远远的看见白鸟从石板路上面飞过。在这山中突然怀念起旧时的朋友,多次梦到洞口雾气缭绕的藤萝。异乡人沾满尘土的衣服终究要换下,好到湖边采荷花与菱角。
(10)、在“战功成未足奇,亲征消息尚堪危。边烽西北方传警,民力东南已尽疲。万里秋风嘶甲马,千山斜日度旌旗。小臣何尔驱驰急?欲请回銮罢六师。”、“千里风尘一剑当,万山秋色送归航。堂垂双白虚频疏,门已三过有底忙。羽檄西来秋黯黯,关河北望夜苍苍。自嗟力尽螳螂臂,此日回天在庙堂”(《书草萍驿二首》)诗中,王阳明委婉规劝皇帝要关注西北边陲安危、沿途百姓生计,不要亲征,表达了心系苍生、忧国忧民之情。可惜,正德皇帝依然我行我素,最后将宁王押回江西,满足皇帝的“征讨之瘾”。此时此刻的王阳明无可奈何,就地称病退居杭州西湖,只好以“一丝无补圣明朝,两鬓徒看长二毛。自识淮阴非国士,由来康节是人豪。时方多难容安枕?事已无能欲善刀。越水东头寻旧隐,白云茅屋数峰高”(《归兴》)、“百战深秋始罢兵,六师冬尽尚南征。诚微未足回天意,性僻还多拂世情。烟水沧江从鹤好,风云溟海任龙争。他年若访陶元亮,五柳新居在赤城”(《即事漫述四首》其二)等诗句来抒发对时局的愤懑、己遇的无奈、退隐的向往等内心烦忧,也表明了安之若素、听天由命、希求归乡的旷达人生态度。平乱宸濠,王阳明让功给皇帝,最后依然遭受不公待遇,一首《又重游开先寺题壁》:“中丞不解了公事,到处看山复寻寺。尚为妻孥守俸钱,到今未得休官去。三月开先两度来,寺僧倦客门未开。山灵似嫌俗士驾,溪风拦路吹人回。君不见富贵中人如中酒,折腰解醒须五斗。未妨适意山水间,浮名于我迹何有!龙潭夜坐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草露不辞芒履***,松风偏与葛衣轻;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充满了宦海浮沉、人生坎坷的无限感慨,表达了王阳明如此那般孤独、郁愁、沉重的心情。
(11)、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12)、 强调“为己之学”、“道在人伦日用间”,这是“儒家之道”。
(13)、天下之事,有的貌似礼但实质上不是礼;有的貌似非礼但实质上就是礼。
(14)、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正月十五夜灯》作者:张祜
(15)、远远眺望海天相隔的万里家乡,道路上风起尘扬想回去是多么的艰难。
(16)、“当极静时,觉此心中虚无物,旁通无穷,如长空云气,流行无所止极。”——王阳明
(17)、身体虚弱多病的王阳明,经过这次战争的劳心劳累,加上水土不服,气候不适。嘉靖七年十月,时已57岁的王阳明病情开始***化,便上疏请告。未等到朝廷的批复,预感生命不多的王阳明就匆匆抱病启程,离开南宁,踏上归乡回家之路。经过广州增城时,王阳明顺道拜访挚友湛若水。可惜,湛若水不在家,随即告辞,并留下了生平最后的两首诗:“我闻甘泉居,近连菊坡麓。十年劳梦思,今来快心目。徘徊欲移家,山南尚堪屋。渴饮甘泉泉,饥餐菊坡菊。行看罗浮去,此心聊复足。”(>)“我祖死国事,肇禋在增城。荒祠幸新复,適来奉初蒸。亦有兄弟好,念言思一寻。苍苍兼葭色,宛隔环瀛深。入门散图史,想见抱膝吟。贤郎敬父执,童仆意相亲。病躯不遑宿,留诗慰殷勤。落落千百载,人生几知音?道通著形迹,期无负初心!”(《书泉翁壁》)诗中,王阳明感慨人生得一知音之难,表达了对挚友的深深敬意。就在生命的尽头,他依然不忘用生命践行的“良知”,不悔当初追求“成圣之道”的初心。
(18)、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9)、我的才能不足以拯救时弊,空有匡扶世道的大志。把我放在有无之间,舒缓与紧急都不再是依赖。独自坐在群山中的最高处,懊丧遗留满地。已经没有什么追求,精微神秘就在这里。淡泊名利并非虚幻不可触摸,潇洒自然内心没有不满。人们听到我的言论,即使不取笑也会觉得怪异。我也不会勉强去解释,只是陪笑脸。孔子也是述而不作,明白这个正好自寻快乐。
(20)、水光如练落长松,云际天桥隐白虹。辽鹤不来华表烂,仙人一去石桥空。徒闻鹊架横秋夕,漫说秦鞭到海东。移放长江还济险,可怜虚却万山中。
3、王阳明的诗
(1)、他还伪造了答复李士实和刘养正投诚的书信,在信中,他对两人弃暗投明的态度表示深深的欣赏,并且答应两人,在平定朱宸濠后会给两人升官发财的机会。他再伪造朱宸濠手下指挥官们的投降密状,让人去和平时与朱宸濠结交的人相谈,在会谈结束后故意把这些公文遗落。自然,这些伪造的公文统统都到了朱宸濠手里。
(2)、谪居履在陈,从者有温见。山荒聊可田,钱镈还易办。夷俗多火耕,仿习亦颇便。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岂徒实口腹,且以理荒宴。遗穗及乌雀,贫寡发余羡。出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
(3)、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4)、这是执着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而为之“不悔"、为之“憔悴"。这里不仅有躯体上之苦乏,亦有心志之锤炼。
(5)、要祛除声色货利的私欲,就要在静坐时把那些好色好名好利的祸根都搜寻出来,然后祛除。
(6)、他伪造了答复朱宸濠手下重臣李士实和刘养正投诚的书信,再伪造朱宸濠手下指挥官们的投降密状。
(7)、长生大概只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可惜世上缺少长生不老的神药。四出走访名山大川,不知不觉两鬓白发随着岁月增多。微***的身躯被杂念所困扰,偏离大道只会越来越远。人到中年才忽然醒觉,返老还童的灵丹就在这里。不用炉鼎来炼丹,也不必去算坎卦和离卦。造化本来就没有开始和结束的考究,难道它会有死生的期限?那些游荡江湖的方术之士,诡谲的言论反而增加人们的疑惑。许多老翁,他们长寿的原因各不相同,难以找到相同的方式。天地万物皆备于我,还需要求诸外物吗?历史上的圣人们只是圣人之道的影子,良知才是我们人生真正的导师。
(8)、《咏良知四首示诸生》表明良知始终是引导人不断在正确的方向上坚定前行的定盘针,坚定良知需要坚定内心,摒除外物的干扰。
(9)、儿童竟有如此意识,令人景仰,更为以后的思考呼应,其中"山高月更阔”更表示虽有想法,却知现实,山于月是小,但与我却很高大,与后来的“知行合一”也有预见,或许当年的王守仁没有想很多,但这不失为后人读诗的意识。
(10)、这个故事,同时告诉了我们修养和做事的秘诀。
(11)、王阳明:他一疑,事就成了。——人没有坚定的信念,就容易被人利用。
(12)、年轻时候的王阳明志向高远,爱好广泛,是一个天赋卓绝的年轻人,这样一个年轻人却有着一身傲骨,宁可蹲大狱,也要为正义说话。
(13)、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14)、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15)、正德四年底,38岁的王阳明终于守得云开见明月,接到吏部的文书,调任江西庐陵县任知县,结束贬谪生涯。在西辞龙场东归的途中,恰逢除夕之夜,王阳明感慨万千,写下了“扁舟除夕尚穷途。荆楚还怜俗未殊。处处送神悬楮马,家家迎岁换桃符。江醪信薄聊相慰,世路多歧谩自吁。白发频年伤远别,彩衣何日是庭趋?远客天涯又岁除,孤航随处亦吾庐。也知世上风波满,还恋山中木石居。事业无心从齿发,亲交多难绝音书,江湖未就新春计,夜半樵歌忽起予”(《舟中除夕二首》),展示他淡定从容的心态,不再为一时的得失荣辱而心潮跌宕。
(16)、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月傍苑楼灯彩淡,风传阁道马蹄回。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17)、名与实相对。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若全是务实的心,就没有一丝求名的心。如果务实的心犹如饥而求食,渴而求饮,还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好名?
(18)、一个叫徐樾的弟子,在岸边如信徒朝圣一样虔敬地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
(19)、仅仅一句话,既说出了一个人应该具有的修养,也说出了教化世人的最好方式——以身作则,感化世人。所以别再怀疑和抱怨了,你只是修养不够深,做得不够好。不是这个世间亏欠你,是你自己亏欠了自己。
(20)、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 瞽瞍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不抵于***,则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
4、王阳明著名诗词欣赏
(1)、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我才不救时,匡扶志空大。置我有无间,缓急非所赖。孤坐万峰颠,嗒然遗下块。已矣复何求,至精谅斯在。淡泊非虚杳,洒脱无蒂芥。世人闻予言,不笑即吁怪。吾亦不强语,惟复笑相待。鲁叟不可作,此意聊自快。
(3)、只要做到用良知去发家致富,那就符合天理,谁说君子不能谈利?
(4)、诗的开篇便仪态潇洒,表现了世间荣辱,淡然处之。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后来解放了无数人的心灵,打破了数百年来理学家对人性的钳制。但要解放世人,首先就要解放自己。他说,海上的风起云涌,巨浪滔天,只要心不为所动,那这点风浪又能算什么呢?世间的一切艰难险阻,自己原本就没放在心上;世间的万物变化,也不过似浮云掠过长空,根本就不会在心中留下痕迹。这种心境的超越,是完成了人与自我的和解、与世界的和解。他既反映了王阳明刚毅无畏的品质,也反映了阳明心学“戒慎不睹,恐惧不问,养得此心纯是天理”的观点。有了如此境界,在诗歌的四句,诗人进一步抒发此时的心里感受——
(5)、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为羞***,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是恻隐也,羞***也,辞让也,是非也,是亲也,义也,序也,别也,信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是常道也,以言其阴阳消息之行焉,则谓之《易》;以言其纪纲政事之施焉,则谓之《书》;以言其歌咏性情之发焉,则谓之《诗》;以言其条理节文之著焉,则谓之《礼》;以言其欣喜和平之生焉,则谓之《乐》;以言其诚伪邪正之辩焉,则谓之《春秋》。是阴阳消息之行也以至于诚伪邪正之辩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夫是之谓六经。六经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故《易》也者,志吾心之阴阳消息者也;《书》也者,志吾心之纪纲政事者也;《诗》也者,志吾心之歌咏性情者也;《礼》也者,志吾心之条理节文者也;《乐》也者,志吾心之欣喜和平者也;《春秋》也者,志吾心之诚伪邪正者也。君子之于六经也,求之吾心之阴阳消息而时行焉,所以尊《易》也;求之吾心之纪纲政事而时施焉,所以尊《书》也;求之吾心之歌咏性情而时发焉,所以尊《诗》也;求之吾心之条理节文而时著焉。所以尊《礼》也;求之吾心之欣喜和平而时生焉,所以尊《乐》也;求之吾心之诚伪邪正而时辩焉,所以尊《春秋》也。
(6)、这就是佛所说的“万法唯心造”。心灵的一切问题,追到根子上,其实都只是心自己的问题。世间种种无论怎样险***,只要我心不动,便奈何不得我分毫。
(7)、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
(8)、 省察与存养本是一物,只是在有事或无事时说法有别。
(9)、“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故事背景: 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 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10)、首先,王阳明不是纯粹的唯物主义者,他承认客观存在。王阳明的 心外无物 并不是否认客观存在,而是说如果这些东西与我们没有联系,那么它们对我们就没有什么意义,只有当它们被联系起来,才会有很大的意义。
(11)、在这辽阔而静谧的大海上,手拿锡杖,身驾长风,在月光下飞越,飞越大海,飞越苍茫,飞越沧桑。“海涛三万里”,这惊涛骇浪中的惊险航程,诗人却写得像一次极富诗意的旅行,因为他心中自有法器,心中自有智慧。
(12)、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草露不辞芒屦***,松风偏与葛衣轻。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13)、嘉靖元年二月,王阳明父亲王华去世。他便以此在家守孝三年,远离官场。期间,王阳明致力于传道讲学,传播心学,留下了《示诸生三首》、《答人问良知二首》、《答人问道》、《别诸生》等不少有关“良知”的诗文,以韵语的形式解说心学哲理,让人们更容易记住,便于咀嚼回味。如“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两字是参同。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咏良知四首示诸生》),教诲学子门人,孔子之道就在每个人自己的心中,不必外求,只要致其良知,便得心之本体,如果抛弃自家良知,而向外求理以企见道,无异于“家藏无尽却沿街乞讨”的颠倒错乱之举,阐述只有良知才是人们的至乐之乡,才能使人们从世俗的悲欢之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超越的圣人。
(14)、 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
(15)、人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明代王阳明《名人名言》
(16)、善与***的区别只是一字之差,却是天与地的区别。知善知美,这是圣人,知***知丑,这是***人。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来自于你的内心。就像互联网上,喷子无处不在,他们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其实就是为自己种下的***果的体现。
(17)、正德十六年初,50岁的王阳明开始在江西南昌揭示“致良知”学说,并称“此良知二字,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完成了“心学”体系的建构。
(18)、然后让人去和平时与朱宸濠结交的人相谈,在会谈结束后故意把这些公文遗落。自然,这些伪造的公文统统都到了朱宸濠手里。
(19)、花当然是自开自落的,可是能不能扰动我心,却是由我来决定的。哪怕天崩地裂、洪水滔天、电闪雷鸣、暴雨大作,只要我心中安然,便永远是在桃花源、艳阳天。
(20)、随时随地而变化、变通,如此才是真正拥有智慧的人。
5、王阳明的诗词名句
(1)、你没看到这朵花的时候,你与花没有任何联系。王明阳并不否认花的客观存在,但一旦你来看花,花只出现在你的主观世界里。很多人宣扬唯物主义,批评唯心主义,这是不客观的。
(2)、用今天的话来说,王阳明是一个不懈追求真理的人,这个真理在他那里表现为圣人之道。他试过多种方式包括沉溺佛老去寻找圣人之道,最后还是回到儒学上来。
(3)、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丘逢甲《元夕无月》
(4)、当一个善念在你心中发芽时,你需要知道它,然后扩大它;当一个***念在你心中发芽时,你需要知道它并及时阻止它。
(5)、又歌以慰之曰:与尔皆乡土之离兮,蛮之人言语不相知兮。性命不可期,吾苟死于兹兮,率尔子仆,来从予兮。吾与尔遨以嬉兮,骖紫彪而乘文螭兮,登望故乡而嘘唏兮。吾苟获生归兮,尔子尔仆,尚尔随兮,无以无侣为悲兮!道旁之冢累累兮,多中土之流离兮,相与呼啸而徘徊兮。餐风饮露,无尔饥兮。朝友麋鹿,暮猿与栖兮。尔安尔居兮,无为厉于兹墟兮!
(6)、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7)、人要懂得敬天爱人,不是说没有人在场的时候你就可以作***,你就可以为所欲为,这种行为迟早会害了你。如果你敬天爱人,只要你坚持走正道,世界上有千万条路,都是你的正道。
(8)、入座松阴尽日清,当轩野鹤复时鸣。风光于我能留意,世味酣人未解醒。长拟心神窥物外,休将姓字重乡评。飞腾岂必皆伊吕?归去山田亦可耕。
(9)、傍晚时来到铺满大雪的山城关界,回乡的心情和离别的愁绪使人茫然若失。学生们在困难时跟随我真令我惭愧,这使人会想起孔子微服过宋的故事来。岁暮时不为什么也要在一起喝酒论道,春天里要记着寄书信来。莫要推辞通宵秉烛而坐,过了明天呵陇上的烟雾就隔断了相互的思念。
(10)、“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故事背景: 有弟子问王阳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用兵有术否)?王阳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的此心不动,如果你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无几,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王阳明举个例子说,当时和朱宸濠对战时,我们处于劣势,我向身边的人发布准备火攻的命令,那人无动于衷,我说了四次,他才从茫然中回过神来。这种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位,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11)、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代表作品:《王阳明全集》、《传习录》、《大学问》。
(12)、风吹蝉声乱,林卧惊新秋。山池静澄碧,暑气亦已收。青峰出白云,突兀成琼楼。袒裼坐溪石,对之心悠悠。倏忽无定态,变化不可求。浩然发长啸,忽起双白鸥。
(13)、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14)、良知提醒我们,要把万物和自己当成一个整体,对万物说,我爱着你的爱,痛着你的痛,伤悲着你的伤悲,快乐着你的快乐
(15)、原句: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16)、小编从《知行合一王阳明》这本书中摘取了60句王阳明一生最经典的语录,只要读懂这60句,就了解了庞杂难懂的心学体系,就读懂了王阳明这个人。
(17)、薄午,有人自蜈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哭。”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日,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
(18)、感悟:是人都有私心,都会注重自己的利益,每个人的付出都是需要得到回报的,这是人之常情。所以朋友之间以彼此谦让为基础,不仅每个人的利益不会受***,双方在互帮互助、互利共赢中还能使彼此获得更大的利益。两人之间的交情,也会随之越来越深。
(19)、原句: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20)、原句:若无有物欲牵弊,但循著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但在常人多为物欲牵蔽,不能循得良知。
(1)、王阳明去后,抑抚并举,打击西部,几个月就消灭了湘、粤、闽、赣四省边匪,这些土匪猖獗了十几年,被王阳明这么搞了。
(2)、处处城乡庆上元,烟花灯火表心欢。天寒难锁新春意,炉暖宜烹白玉丸。《鹧鸪天·庆元宵》
(3)、《泛海》开篇便胸怀扩大,潇洒自在,对生活中的荣辱都淡然处之。宽阔的大海之上风起云涌,万物变化始终不停,只要自己内心达到对自己的超越与宁静,就会无畏前行。
(4)、呜呼!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尚功利,崇邪说,是谓乱经;习训诂,传记诵,没溺于浅闻小见,以涂天下之耳目,是谓侮经;侈淫辞,竞诡辩,饰***心盗行,逐世垄断,而犹自以为通经,是谓贼经。若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宁复之所以为尊经也乎?
(5)、故园的今天是元宵节,我却独自坐在荒村中感觉寂寥。幸好有经典可以作伴,很高兴没有车马经过相邀出游。春天又绿草阁梅花首先盛开,月光填满庭院的空旷积雪尚未消溶。念想余姚家里此时灯火通明兄第们聚集一堂,父母也一定思念独自一人在远方的儿子。
(6)、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7)、越城旧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冈,荒废久矣。郡守渭南南君大吉,既敷政于民,则慨然悼末学之支离,将进之以圣贤之道,于是使山阴另吴君瀛拓书院而一新之,又为尊经阁于其后,曰:「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阁成,请予一言,以谂多士,予既不获辞,则为记之若是。呜呼!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其心焉,其亦庶乎知所以为尊经也矣。
(8)、无善无***心之体,有善有***意之动,知善知***是良知,为善去***是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