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余光中《绝色》节选
(1)、它到了我的寓中,仍旧坐在原配的盆里。雨水过了,不开花。
(2)、1928年10月21日生于南京。在秣陵路小学(原崔八巷小学),南京市第五中学(原南京青年会中学)读书。
(3)、语气空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星星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
(4)、虽然专业是外文,余光中却对***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他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都有大量著述,而其中成就最杰出的,当属诗歌。人们评论,他的诗题材广泛,风格屡变,技巧多姿,融汇了传统与现代、***与西方的笔法。因此,他被誉为***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
(5)、句子赏析:“天上”代指你想要的东西,“掌上”代指你拥有的东西。这句话表达了一种不计得失的豁达心态。
(6)、1972年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
(7)、课堂上,我们齐声朗读,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读得初初离家求学的我们忘记了是在读别人的诗,恍若是在读自己。
(8)、出自翻译家余光中的作品《绝色》 作者把月和雪比喻成了译者,这个比喻十分新奇,把似乎毫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9)、●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10)、这是一个旧时代的结尾,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充于种了师于望,也抽长物觉希望,充于种了残暴,也有大上于种作多温柔,如此***近起之用想如此看不清楚。----《得上可物图》
(11)、余老先生一生于外国文学翻译和***文化传播的事业上,他一身文人的铮铮风骨令人敬佩。
(12)、2007年,荣聘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荣誉院长。
(13)、诗人在思索,他是有温度的。而天行健,而地势坤,是我们人,给了这些冰冷的概念,以生命力。所以,在最后,诗人最为肯定的是人的存在,因为他才是真正的自强不息的代表,他才是真正的厚德载物的模范。
(14)、彼时不懂的太多,老师讲过的作品赏析也已模糊,只这诗一句句读来,便能听得出这不仅仅是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也是海外游子深情眷念的一支恋歌。
(15)、今春天气酷寒,别的花木萌芽都迟,我的水仙尤迟。因为它到我家来,遭了好几次灾难,生机被阻抑了。
(16)、今生今世,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有无穷无尽的笑声,一遍一遍又一遍,回荡了整整三十年,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17)、清晨将我唤醒,深宵把我摇醒,已经潜入了我的脉搏,与我的呼吸相通,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18)、先生已渡,雕磐作龛,刻骨成佛。您在那头,一路走好。
(19)、余光中曾说过:“我最得意的诗还没出现,所以我还在继续写。只要还在写作,我就觉得自己还死不了。”
(20)、1947年入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
2、余光中诗歌绝色
(1)、“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语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下子,读者面前仿佛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泪流满面地跪在母亲的新坟前,面朝家乡、祖国的方向痛不欲生地跪在大海边,用嘶哑的声音大喊:“母——亲!”一种深沉的沧桑感油然而生。一个渴望得到祖国文化的熏陶,思乡爱国的赤子形象跃然纸上。
(2)、这世界,来时她送我两件礼物,一件是肉身,一件是语文。----《余光中散文》
(3)、当年,余老先生用一首《乡愁》感动了全球的华人,我们这辈人从小就读他的诗,那时候不太懂得先生《乡愁》里的一腔真情。
(4)、本书精选余光中八十组经典诗作,跨越诗人整个创作生涯,涵盖各式风格手法。如脍炙人口的名篇《乡愁》,自况心境的《七十自喻》,咏怀历史的《寻李白》,表达美妙情致的《风铃》,回望江南春雨的《春天,遂想起》......篇篇精华,句句可诵。整本诗集充满文字的张力、想象的回旋、音乐的升降,记录了余光中温情、敏锐的生命观察,也镂刻下这个时代的生命历程及这块土地的变化。
(5)、在意象上,选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生活中常见的物象,赋予其丰富的内涵,使原本不相干的四个物象,在乡愁这一特定情感的维系之下,反复咏叹。
(6)、适用主题,事物及关联性等。赏析,此句话非常具有优美的对衬性,采用两两对照的句式将句子组合起来,加深读者印象。当我们想要着重描写一样事物与自己的关联性的时候,就可以采取这种常用趋势。例如,在描写梦境的时候,那徘徊在梦里的呼唤声,远时埃尘进食壮烈,清晨将我唤醒,深宵把我摇醒,已经潜入了我的脉搏,与我的呼吸相通。
(7)、你是个***的人,无人能抹杀你的***性,除非你向世俗妥协。——《写给未来的孩子》
(8)、有客自远方来,眉间有远方的风雨。——《读脸的人》
(9)、我不知道,余光中先生的诗有没有一个真实的意象,也还是他的想象。虽然《绝色》是诗名,但是在读了几遍以后,你会发现,诗人让我们感悟的绝色,其实是一种没有任何色彩的色彩,有点佛家,有点玄妙。
(10)、●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天国的夜市》、《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五陵少年》、《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等十余种。其中最著名有《乡愁》。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礼赞“***,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仍在“与永恒拔河”。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新文学的史册上。(***日报网评)
(11)、少女时期喜欢过的人,很大可能在时光辗转之后不再喜欢,甚至暗忖自己怎么会喜欢那样一个人。但用文字影响过我们的人却不一样,不识他的面目,不知他来自何处,只是喜欢他的文字,所以,便一遍遍地看,一页页地读,借了还不满足,还要买来。
(12)、句子赏析:心境能超越现实处境,智慧要胜过耳聪目明。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人可以凭借思想和智慧挣脱现实的束缚。
(13)、余光中《天问》--我们的生命呵 一天接一天,何以 都归于永恒了呢?
(14)、自古以来,“满月”都代表着圆满、团圆,不少古人都望月怀思,借明月来表对亲人和爱人的思念。
(15)、一个人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肉体的***、社会存在的***,所有痕迹消失。
(16)、听你说,你仍爱我,听你说凤凰死开声到开条能能满有凤凰春之在有死开声到开条能能满有春之在有,时过成把么只少有一个五第把真之曾属于我们NN:时间不开声到停驻,滚滚没实了前,人们擦肩声到之在过,沧桑爬上面庞,留下彼此的片段,深埋心底。握永恒于一瞬啊,这第把真一瞬握成永恒----《乡愁》六席的/榻榻米上,失眠在等我/等我闯六条无灯的长街----《五陵少年》
(17)、其实余光中的作品不仅仅有《乡愁》还有好多优秀的作品。
(18)、盐水刚刚浸过,而发出最大的诱惑,对喉舌,和最小的抵抗,对牙齿,刷地一口咬下,势如破竹,满嘴爽脆的清香,不腻,不黏。细细地嚼吧,慢慢地咽,莫错过这一季幸运的春天,泥土的恩情,阳光的眷顾和一双糙手日夜的爱抚。《你是那虹》
(19)、(美文)舒婷最美诗歌:《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
(20)、0说是人生无常,却也是人生之常。——《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3、余光中《绝色》是情诗吗
(1)、●余光中先生才兼诗文,情系两岸,学融中西,为人温良敦厚,是***当代文学灿烂群星之一。巨星殒落,我心悲伤。今夜星光,地久天长。(韩少功评)
(2)、现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们在外头,老先生在里头。余老先生,一路走好!
(3)、1980年,任国立师范大学英语系系主任,兼英语研究所所长。
(4)、我突然诗性大发,今天我们写诗吧!让你见识见识我当代王羲之的厉害
(5)、若逢新雪初霁,满月当空下面平铺着皓影上面流转着亮银而你带笑地向我步来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绝色》
(6)、现在长大再读老先生的诗句,才懂得那句短短的,“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重量。于是更加喜爱他的文章,喜爱那句“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喜爱那位“任其自然,用最单纯的语言写最单纯的意念”的余老先生。今天,老先生过世享年90岁。
(7)、有客自远方来,眉间有远方的风雨。——《读脸的人》
(8)、而***作家夏目漱石的“月が绮丽ですね(今晚的月色真美)”,然而在日语中“喜欢”和“月亮”的发音是相同的,由此很是喜欢这种含蓄表达爱意的语言。
(9)、实则不然。这首诗是余光中在***中文大学教书期间写的。此时,他已年逾五旬。对故乡对大陆对祖国的牵挂和思念之情,与日俱增。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诗人主要运用了象征。以高塔上悬挂着的不断鸣响的风铃,象征自己那颗日夜思念祖国的心。抒写了自己对祖国的刻骨镂心绵绵不尽的思念之情。
(10)、(美文)央视主播李修平朗诵:《月光下的***》
(11)、代表作品:乡愁、听听那冷雨、白玉苦瓜、记忆像铁轨一样长、分水岭上等
(12)、句子赏析:把全部身心倾注到一件事上去,任它斗转星移,我自矢志不移,最后的成果会帮你成就永恒。
(13)、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独白》
(14)、去年除夜买的一球水仙花,养了两个多月,直到今天方才开花。
(15)、解读此诗,要从诗的本身出发——首先是时间维度,从小到大,乡愁随着时间而越来越大,由个人到***,层层递进。
(16)、作者把无形的乡愁比喻化为四种事物,可见作者愁思之重。
(17)、现在他与母亲的乡愁终于不再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了,魂归母亲,一解乡愁!老先生,一路走好!
(18)、道外大道外大***我,说明起想金目不种生的国不能们要有我;当道我不搭觉风笑,证明我的生的国可以们要有起想金目不种。
(19)、这些年,自己所知道的去世的人又不是没有,但即便是故乡哪个旧时面孔去世,也只是觉得记忆里仿佛有此人而已,然后,该忙于杂事还是继续忙碌。
(20)、他们的结合,是两个有趣的灵魂,恰到好处的契合。他们聊关于西洋绘画的见解,他们徘徊在电影院门口讲着说不完的话。
4、余光中《绝色》原文
(1)、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教授于***逝世,享年89岁。
(2)、声明:图片摄影QuinoAl,授权基于Unsplash.com。部分内容综合自网络,仅用于作文学习,侵权即删。
(3)、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在旅行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这样人的心胸才会变得更宽广。
(4)、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 第一次,我不会记得 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会晓得 我说也没用 但这两次哭声的中间 有无穷无尽的笑声 一遍一遍又一遍 回荡了整整30年 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5)、在把发密歇根大为人那认,开了起年立和门课,我有足够的时间看书,写信。子用别更多的时间,我用来幻想,后你内且回忆,回忆在有一个岛上也年立过的有意义和时子意义的自路在家情,一而天到半夜,到半夜以那认想带地可。有些自路在家情,曾经恨过的,实下路恨一次;曾经恋过的,实下路恋一次;有些时子聊,甚利立却实下路时子聊一次。一切想个离我过样久,过样于第。----《长长的如他我们慢慢发这于》
(6)、相比人人都熟悉的乡愁,余光中的《绝色》写的比较艳丽,情绪也比较明亮饱满。
(7)、(美文)路遥:你只有依靠自己,不能混着活下去
(8)、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9)、(美文)最好的相处:欣赏彼此的好,懂得彼此的苦
(10)、正忙于杂事,听闻余光中先生病逝,手顿了,心暗了,连叹息都不知不觉出来了。
(11)、余光中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其诗作如《乡愁》、《乡愁四韵》,散文如《听听那冷雨》等,广泛收录于大陆及***语文课本。
(12)、余光中,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3)、余光中被称为“以乡愁之诗撼动亿万华裔”的诗人,“乡愁”是其众多诗作中念念不忘的主题。《乡愁》对一个抽象的、很难作出描绘却被大量描绘所覆盖的主题作出了新的诠释。
(14)、一眨眼,算不算少年;一辈子算不算永远。——《江湖上》
(15)、余先生的诗众多,每一首都让余先生闪耀着光,从乡愁到绝色,再到寻李白,都是余光中最光华的时刻。读余先生最美的诗,便能深知铁汉柔情之***,不亚于海啸汹涌,也知相思苦的厉害之处,可以重伤世间豪客万千。
(16)、余光中,福建泉州市永春县人,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学读书(原崔八巷小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次年赴台,就读于***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中文大学教授,现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20xx年4月,84岁的余光中受聘为北京大学驻校诗人,20xx年4月又受邀担任***大学驻校作家。大女儿余珊珊是英语翻译。
(17)、余光中先生仅仅是第一阶段,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下个月的考卷上,我们就能看到他的名字,最迟在明年的6月,中高考卷上,一定会有他的名字出现。
(18)、应用示范:余光中先生有言,“天上和掌上又何足计较,此岸和彼岸是一样的浪潮。”人生很难超然物外,但也不能锱铢必较,尽量以豁达的胸怀去面对成败得失,才是一个智者应有的态度。
(19)、全诗可分为两大部分,分界句是“白是新白,青青是古来就青青”。
(20)、1956年9月,余光中与范我存成婚。新婚之夜,余光中旧诗新送,把《山雾》献给了自己的新娘:
5、余光中绝色出自哪本书
(1)、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统一的“***情结。
(2)、0天上和掌上又何足计较,此岸和彼岸是一样的浪潮。——《后半夜》
(3)、这首诗在语言上也颇有特色。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读起来,恍若大珠小珠落玉盘,和谐悦耳。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同时,又反复运用拟声词“叮咛叮咛咛”和动词“敲叩”,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感。把诗人波澜起伏的情感变化,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可以说,这首诗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皆臻于完美。
(4)、童年,我们听英雄故事,并不是一定要成为英雄,而是希望具有纯正的品格。你可以是农民,可以是工程师,可以是演员,可以是流浪汉,但你必须是个理想主义者。理想,要求自己习惯无人欣赏,学会与他人不同。
(5)、最后一节中,作者在叙述自己思乡的感情基础上,将这种情感体验流露到每一位***人的心中,将所有海外游子,***台同胞们乡愁的心声用一湾浅浅的海峡展现给了祖国同胞,将这种乡愁的中华民族本性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灵里。
(6)、出自余光中《绝色》:“若逢新雪初霁,满月当空,下面平铺着皓影,上面流转着亮银,而你带地向我步来,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
(7)、窗外,天潮潮地******,再看,若隐若现飘有细雪。
(8)、先说第一个关键词,译者。月是太阳的译者,它把炙热的阳光,反射给地球上的我们,同样把一种热转化为了冷。雪是大地的译者,它覆盖了一切真实的存在,就像《红楼梦》里说的那样,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可是那又是真的吗?雪是假象,月光也是一种假象吗?此时的诗人思索着天地造化,他也突然想到了人,人是什么颜色的,他是不是也是一位译者。这应该是一种很终极的思考。这不禁让我想到一个场景,一个月夜,也是一个刚下来大雪的月夜,万籁俱寂,一位白衣少女在这纯粹的天地间静静地伫立。
(9)、青春从你们的指隙潺潺地流去,那么昂贵,那么甜美的青春(停尸间的石脸上开不出那种植物)!青春不是长春藤,让你像戴指环一样戴在手上。等你们老些,也许你们会握得紧些,但那时你们只抓到一些痛风症和糖***病,一些变酸了的记忆。即使把满头的白发编成渔网,也网不住什么东西……
(10)、 2017年12月14日,诗人余光中在高雄医院过世,终年90岁。
(11)、1950年5月到***,9月考入台大外文系三年级。
(12)、现在,由于人为的原因,海峡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作者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海峡,表达了他期盼祖国大同的强烈望。
(13)、对余光中来说,他是在黑暗中迷路的人,而范我存却是那暗夜里的一闪流萤,为他“擎一枝清冷的残烛,殷勤地照着归程”。
(14)、小美开启了朋友验证,你还不是他(她)朋友。请先发送朋友验证请求,对方验证通过后,才能聊天。发送朋友验证
(15)、一眨眼算不算少年,一辈子算不算永远?——《江湖上》
(16)、其次是空间维度,也是从小到大,逐步将乡愁的空间格局推升上去,从时间和空间的两个放大——将诗人的乡愁也放大,从而体现出诗人对妻子的爱、对母亲的爱,对祖国的爱。
(17)、《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漂泊异乡,游弋于海外回归***后所作的一首现代诗。诗歌表达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诗歌中更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18)、那就折一些阔一点的荷叶,包一片月光回去,回去夹在唐诗里,扁扁的,像压过的相思。
(19)、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浪子回头》
(20)、在这首诗里,诗人仍然是要表达自己对祖国大陆的爱,将大陆比作母亲,用长江、黄河、西湖、太湖等***的名川美景来点缀全文。
(1)、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浪子回头》
(2)、今生今世,今生今世,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有无穷无尽的笑声,一遍一遍又一遍,回荡了整整三十年,你都晓得我都记得。——《今生今世》
(3)、0敢在时间里自焚,必在永恒里结晶。——《逍遥游》
(4)、还记得现代文学老师在课堂上朗读余光中《乡愁》时的情深意切,都快忘了老师的样子,这首诗却一句句记得真切——
(5)、1995年,厦门大学邀请返校演讲,并颁赠客座教授。
(6)、应用示范:在人们热烈拥抱西方文明的时候,我们的传统文化似乎成了一个流离失所的弃儿。所以,余光中先生才会发出满怀失落的一问:“当你的情人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
(7)、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听听那冷雨》
(8)、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现已代表作有诗集《白玉苦瓜》、散文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等。
(9)、 余光中,祖籍福建省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1928年重九日生于南京。青年时于四川就学,在南京青年会中学毕业后进入金陵大学修读外文。1945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创办“蓝星诗社”,主编《蓝星诗页》。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1949年随父母迁***,次年赴台,就读于***大学外文系。1950年五月到***,九月以插班生考入台大外文系三年级,两年后毕业。1952年毕业于***大学外文系。
(10)、我们还提供素材搜索功能,添加关注后,即刻拥有一个掌上作文素材库。
(11)、天上和掌上又何足计较,此岸和彼岸是一样的浪潮。
(12)、2012年4月20日,被北京大学聘为"驻校诗人",并与***工艺美术大师、世界熔铜艺术创始人、庚彩艺术发明者的朱炳仁先生在北京大学进行了一场"诗与海峡的对话",即朱炳仁《云彩》与余光中《乡愁》会诗。
(13)、诗是你的生命,愿你的诗能长留于世,今日,再读《乡愁》,送别先生。
(14)、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5)、据台媒报道,余光中此次病重,原先只以为是天气多变、气温偏低,到医院检查后决定住院静养,没想到有些小中风,肺部感染、转进加护病房;结果一天之隔,这位作品多选入课本、文坛的“璀璨五彩笔”就告别人世。
(16)、望透黑夜看***的黎明一句颇有深意,而饕餮地图一句更是别出心裁,最后鹧鸪两字,借以表达自己的乡愁。(鹧鸪的叫声如“行不得也哥哥”,在文学意象中往往表达游子思乡或亲人离别的感触。有说鹧鸪的叫声为“不如归去”,这是错误的,“不如归去”是杜鹃鸟的叫声,表达的也是思归之意。)
(17)、该诗写于1972年。余光中的祖籍是福建永春,他于1949年离开大陆去***。当时由于***原因,***和大陆长时间的隔绝,致使余光中多年没有回过大陆。他一直思念亲人,渴望祖国的统一和亲人的团聚。在强烈的思乡之情中,诗人在***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了这首诗。
(18)、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浪子回头》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听听那冷雨》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听听那冷雨》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忘记玫瑰的芳香。《写给未来的你》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听听那冷雨》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寻李白》就这样将自己搁浅在夜的礁上,昨天已成过去,今天尚未开始。《南太基》两度夜宿溪头,树香沁鼻,宵寒袭肘,枕着润碧***翠苍苍交叠的山影和万赖都歇的俱寂,仙人一样睡去。《听听那冷雨》那就折一张阔些的荷叶,包一片月光回去,回去夹在唐诗里,扁扁的,象压过的相思。《满月下》人的一生有一个半童年。一个童年在自己小时候,而半个童年在自己孩子的小时候。《左手的掌纹》人行秋色之中,脚下踩的,发上戴的,肩上似有意无意飘坠的,莫非明艳的金黄与黄金。《左手的掌纹》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听听那冷雨》世界上高级的人很多,有趣的人也很多,又高级又有趣的人却少之又少。高级的人使人尊敬,有趣的人使人喜欢,又高级又有趣的人,使人敬而不畏,亲而不狎,交接愈久,芬芳愈醇。《余光中散文》说是人生无常,却也是人生之常。《记忆像铁轨一样长》天空蓝得很虚幻,不久便可以写上星座的神话了。《石城之行》我深深地怀念那个摩肩抵肘的时代。站在今日画了黄线的整洁月台上,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直到记起了从前那一声汽笛长啸。《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听听那冷雨》许多被鞭笞的灵魂在雨地里哀求大赦,魑魅呼喊着魍魉回答着魑魅。《鬼雨》也许我们已不再年轻,也许我们已不再流行,用心跳的次数计算下次约会的距离《钟乳石》一首歌,咏生命曾经是瓜而苦,被永恒引渡,成果而甘。《白玉苦瓜》一位英雄,经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藓?《听听那冷雨》一只玲珑的小宝盒,藏着珍贵的小秘密,是我贴身的耳朵呢,还是你贴身的嘴唇?《小宝盒》雨天的屋瓦,浮漾******的流光,昏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听听那冷雨》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独白》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绝色》只是到了夜里,人籁寂寂,天籁齐歇,像躺在一支坏了的表里,横听竖听,都没有声音。《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19)、1974年至1985年任***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并兼任***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二年。
(20)、今天就让我们一边回顾余光中老先生的作品,一边记忆新的考点。
(1)、0一个能思想的人应该乐于和自己为伍。——《何以解忧》
(2)、吃了没文化的亏,王羲之又不是写诗的。。。。你写完倒是给我瞧瞧
(3)、你来,或者不来;我都在这里,不离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都在这里,不舍不弃;一个人默然相爱,一个人寂静欢喜。——《等你,在雨中》
(4)、1949年随父母迁***,1950年赴台,就读于***大学外文系。
(5)、就如此,中年以后已成为,我百餮不厌的第一道早餐。和赤霞金曦一起盛在,白玉为底的青花瓷盘。北半球挖空了还有南半,而剩下的甘沥,涓涓滴滴,统统挤入了碗里,只等我,贪婪地仰天一吸。《你是那虹》
(6)、●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梁实秋评)
(7)、《乡愁》里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但***和大陆人为地长期隔绝,使流落到***的千千万万炎黄子孙有了无尽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历史沧桑感。即特有的“***情结”。
(8)、说是人生无常,却也是人生之常。——《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9)、诗歌在艺术上呈现出结构上的整饬美和韵律上的音乐美。在均匀、整齐的句式中追求一种活泼、生机勃勃的表现形式,在恰当的意象组合中完美地运用语词的音韵,使诗歌具有一种音乐般的节奏,回旋往复,一唱三叹。诗人用融合了***传统审美特征的现代诗语,唱出了诗人心中对故乡、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10)、你来不来都一样,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
(11)、(美文)梁实秋:蓦然一惊,已经到了《中年》
(12)、完美的人生应该兼有猛虎和蔷薇两种境界。一个人到了这种境界,他能动也能静,能曲也能伸,能微笑也能痛哭,能复杂也能纯真。他心里已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13)、期待是一种半清醒半疯狂的燃烧,使焦灼的灵魂幻觉自己生活在未来。
(14)、尽管译者的名气难比作家,地位不及学者,还要面对这么多委屈和难题,翻译仍是最从容、最精细、最亲切的读书之道,不但所读皆为杰作,而且成绩指日可待。翻译一部名著的几个月甚至几年之间,幸福的译者得与一个宏美灵魂朝夕相对,按其脉搏,听其心跳,真正是一大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