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孝顺的名言和诗句
(1)、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孟子·离娄上》)
(2)、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母别子》
(3)、(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4)、事,孰为du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zhi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5)、(译文)(孔子的弟子)曾子说:“我老师他老人家的道,只是忠和恕罢了。”
(6)、 词目: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出处:诸葛亮的《戒子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操守,(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不澹泊就不能明晰志向,不宁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经时济世,可悲地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却哪里来得及! 词 目:上善若水 出 处: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文化释义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上善若水”,是说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它能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正如古人所说的:“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凡是能利物、利人之事,水都尽力去为。水的这种特性,可谓之“上善”。
(7)、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
(8)、译文:傲慢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高洁的志向不可满足,享乐之情不可无尽。
(9)、白话文翻译:经历了各种爱恨离愁,方知最爱自己的只有父母。
(10)、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贫富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书》曰:“维齐非齐。”此之谓也。《荀子·王制篇》
(11)、(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1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
(13)、飘飘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粗枝条。母亲明理有美德,我不成器难回报。
(14)、(译文)孔子说:“一个有道德的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那些道德水平低下的
(15)、译文:心中这样爱着他,为什么不大胆向他/她诉说?爱情的种子深埋心中,何时能忘,不受折磨?
(16)、(译文)孔子说:“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泰。”
(1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18)、(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19)、肃认真,遇到疑问时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将要发怒时要考虑发怒后有什么后患,见到可以得到的
(2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2、关于孝顺的名言以及翻译成英文
(1)、(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2)、4)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3)、“中”是天下的大本源,“和”是天下的普遍规律。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5)、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象!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7)、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8)、译文:对有德才的人要亲近而且敬重,畏服而且爱慕他。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处。
(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0)、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11)、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12)、我国有孝的传统,孝敬父母的人历来被人们称道、尊敬,不肖子孙常常被人们谴责。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13)、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14)、白话文翻译: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人的根本。
(15)、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16)、世上的事情都有它的次序,明白他们的先后顺序,就可以借鉴事情的发展规律了。
(17)、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18)、(译文)(孟子)说:“孝敬自己家中长辈,并推广到孝敬别家的长辈;爱护我家的儿女,并推广到
(19)、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20)、(译文)孔子说:“对父母的年龄不能不时时记在心里,一方面因为他们高寿而欢喜,另一方面又因为他们寿高而有所恐惧。”
3、关于孝顺的名言短句
(1)、译文:不羡慕过去,不忧念未来。没有忧愁或怜悯的心情,时机合适就行动,事物来了就应对,事情发生了就处理,这样什么是治,什么是乱,什么要肯定,什么要否定,就一清二楚了。
(2)、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3)、(译文)孟子回答(齐宣王)说:“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快乐而快乐;以人民的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忧愁而忧愁(人民便会和你一条心)。”
(4)、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
(5)、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6)、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7)、(译文)(孟子)说:“古时的君子,犯了过失,如天上的日蚀月蚀一样,人们都能看得见。到他们改正错误以后,人们也都抬头看得很清楚。”
(8)、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9)、译文: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
(10)、其他各种鸟类难道没有母亲,为什么只有慈乌你特别哀怨?想必是母恩深重使你承受不住吧!《别老母》——清代黄景仁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11)、译文:在上位的有什么爱好,在下面的人一定爱好得更加利害。
(1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後分也。《荀子•礼论篇》
(13)、译文:树梢大于树干,树就要折断;尾巴大了就一定不能摇摆灵活。
(1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15)、(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16)、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17)、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18)、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19)、(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20)、乌夜号(唐)李群玉层波隔梦渚,一望青枫林。有鸟在其间,达晓自悲吟。
4、关于孝顺的名言有什么
(1)、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孟子·滕文公上》)
(2)、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
(3)、子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4)、孟子曰:“贤君必恭俭礼天,取于民有制。”(《孟子滕·文公上》)
(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6)、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
(7)、(译文)孔子(在回答弟子仲弓问政时)说:“(一个当政者,应该)给下面的工作人员带头,不计较人家的小错误,提拔优秀人才。”
(8)、(译文)孔子说:“(我对)人人都进行教育,没有(贫富、贵贱、地域、年龄等)区别。”
(9)、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10)、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子•王制篇》
(1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12)、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孟子·公孙丑上》)
(13)、12)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14)、(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经常乐观,勇敢的人无所畏惧。”知,通智。
(15)、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家语·弟子行》
(1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17)、(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18)、(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你就会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在一定的位置上,许多星辰都来拱卫着你。”
(19)、译文:音乐生于人心,感人的力量最深,改变人的情感也最快,所以先王非常谨慎地制定音乐。音乐中正平和,百姓就和睦而不至于淫放,音乐严肃庄重,百姓就整齐而不陷于纷乱。
(20)、(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5、关于孝顺的名言以及翻译英文
(1)、(译文)孔子说:“严肃而又符合原则的话,能够不接受吗?改正错误才是可贵的。”
(2)、——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3)、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4)、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5)、(译文)孔子说:“用政法来教育人民,用刑罚来对待人民,人民只能暂时免于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如果用道德来引导他们,使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知道怎样是正确的行为。”
(6)、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7)、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8)、儿子纵然有七个,母亲仍是很劳苦。小小黄雀宛转鸣,声音悠扬真动听。
(9)、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10)、(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1)、译文:能知道做一个好儿子,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父亲;知道做一个好臣下,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的君主;明白如何为人做事,然后才能使唤他人。
(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13)、白话文翻译:有慈母在堂,在外流浪的儿子不会担心过冬的衣服。
(14)、'礼’上,履行有利于天下的大道。如果得了志,应按这个道给人民办好事;如果不得志,也要独自
(15)、译文:做了却无益于成功,追求却无益于得到,忧愁却无益于解决危机,对于这样的事,就应当将它抛弃得远远的。不因为它而妨碍自己,也不让它对心有片刻干扰。
(16)、(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17)、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1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19)、(译文)孔子说:“不断地温习旧知识,在这个基础上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就可以当老师了。”
(20)、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译文: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
(1)、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3)、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仁政,不能平治
(4)、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5)、(译文)(孔子的弟子)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自己提高仁德。”
(6)、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躬自:自己。“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责:责备,要求。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解读)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见。好(hào):喜爱。前“恶”(è):缺陷和丑恶。后“恶”(wù):讨厌,憎恨。人一能之,己百能之;人十能之,己千能之。——《礼记.中庸》(解读)别人花一分力气就能学好的,自己就花百分的力气学好它;人家花十分的力气能学好的,自己就花千分的力气学好它。这句话说明人要自强,不甘落后。有了自强的心态,必然会勤奋,“勤能补拙”,原本不够聪明的人也会聪明起来了。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解读)坚持做事的人总会成功,不断前行的人总会到达目的地。为、行,就是实际行动。有了实际行动,再难的事情也能办到;没有实际行动,容易的事情也办不成。
(7)、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8)、译文:天下人要归同一个地方,只是道路不同;达到同一个目的,只是思虑多种多样。
(9)、孟子曰:“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孟子·离娄上》)
(10)、译文:思想分散就不能获得对事物的了解,心思不专一认识就不精深,三心二意就会疑惑。专一于道,并用来帮助考察万物,那么万物都可以被认识了。一个人只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并尽力去做了,就能做到身美,凡万事万物的道理,都不能执两端而得,所以明智之人选择一端而专心以赴。
(11)、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12)、(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13)、译文:所以说:本性,是人天生的材质;人为,是盛大的礼法文理。没有本性,那么礼法文理就没有地方施加,没有人为,人本始的天性就不能自己变得美起来。
(14)、(译文)孟子回答(梁惠王)说:“讲仁德的人是天下无敌的。”
(15)、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16)、(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7)、不要贪小利。(有时候,你不踏实工作)只图快捷,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办不成大事。”
(18)、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论语·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