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1)、(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
(2)、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3)、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
(4)、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5)、以美丽著称的山鸡,见了它也羞得不敢走近水边映照自己的华美的羽毛。
(6)、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7)、那凄切的猿声,叫得将我满头的白发郡成了纷乱的素丝。
(8)、李后主择取滔滔不尽的江水喻“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足见其愁之深长无尽。李白却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尤为新奇”“兴中有比,意味更长”。
(9)、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10)、《秋浦歌》的原文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
(11)、秋浦歌:是李白在秋浦时作的组诗,共十七首,这是第十五首。
(12)、● 孩子突然有这些举动,多半有抑郁倾向...
(13)、巨石江祖耸立在清溪河畔,就像是直扫青天的一幅天然画屏。
(1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箇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箇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15)、yuán chóu sì gè cháng
(16)、bù zhī míng jìng lǐ 不 知 明 镜 里 ,
(17)、他的妻子在竹林深处张结鸟网,捕捉林中的白鹇。
(18)、秋浦产一种霹驼鸟,其羽毛之美,为人间天上所少有。
(19)、李白的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来比喻愁苦之深重,尤为新奇。读之,仿佛看到那位壮志未酬的爱国诗人,白发似霜,愁容满面地站在我们的面前,他的长叹疾呼是那样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不免为他的拳拳报国之心深感同情和敬畏。
(20)、空吟着《牛歌》而无人知遇,便只有像苏秦那样泪落黑罗裘了。
2、秋浦歌古诗带拼音
(1)、在这十年中,李白云游天下,四海为家,北上燕、赵,南下江、淮;其中不乏痛快欢畅的时候,特别是曾和杜甫两人携手同游梁、宋,把酒论诗,快意非常。不过,他在秋浦时的心情并不太好。天宝十二载(753),他曾北游幽蓟,亲见安禄山势力坐大,君王养痈已成。此时他正是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再游江南的。
(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3)、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4)、秋浦,唐代池州郡属县,因境内有秋浦水而得名,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李白一生三次游秋浦,留下七十余篇佳作。这十七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游秋浦时期(另说为天宝十二载,又说为天宝十四载)。
(5)、在李白诗中,雄奇峻峭的山峰不胜枚举,水车岭并不上数。如果一味夸张起来,岭的高峻就离奇而失真,因为秋浦山岭并不险峻。所以诗人又写出第四句:“水拂寄生枝”,把笔又收回,一仰一俯,一虚一实,把水车岭的奇特之处写出,且照应了前两句。
(6)、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7)、秋浦,唐代池州郡属县,因境内有秋浦水而得名,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李白一生三次游秋浦,留下七十余篇佳作。这十七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游秋浦时期(另说为天宝十二载,又说为天宝十四载)。当时李白因受谗遭疏离开长安已经十年。
(8)、《秋浦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
(9)、然而水车岭之奇不止于此,或者说更重要的不在得名。天倾欲堕石”,诗人以极度夸张之笔描写了水车岭的陡峻奇险之状。似乎水车岭直插云天,所以青天都要倾斜了,山顶的石头好象眼看着就要从上边掉下来。
(10)、秋浦的山川就如剡县一样优美,而其风光却像长沙一带的潇湘之景。
(11)、急流使得客舟飞快地行驶,山花挨着人面,散着阵阵香气。
(12)、好一座峻峭的山,好一幅令人惊奇的画!虽是夸张至极之句,却也恰到好处。“天倾”是形容一种势态,而非指天已倾塌。昂首仰视,人有天倾之感,足显岭之高峻。“欲堕石”说的是欲堕而没堕,也是有势无动,静中有动,动静结合,传神之笔,堪称神奇。
(13)、hé chù dé qiū shuāng 何 处 得 秋 霜 。
(14)、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15)、逻人石之高踱,上只有飞鸟才能飞过。江祖石上有渔人筑起了捕鱼的小堤坝。
(16)、首句出语惊人,突兀而起,骇人心目,极写白发之长。白发怎会有三千丈呢?李白咏庐山瀑布为“飞流直下三千尺”,已是语奇不凡;而这里咏白发,竟说白发比庐山瀑布还要长十倍,这样大胆夸张,真可说非李白莫属。
(17)、李白再游秋浦写这首诗时,已经五十多岁。他壮志未酬(chóu),人已衰老,倍加痛苦。所以揽(lǎn)镜自照,触目惊心,发出“白发三千丈”的孤吟,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
(18)、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9)、夜猿在秋浦水上哀鸣,连附近的小黄山也愁白了头。
(20)、全文赏析: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3、秋浦歌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1)、李白后半生经常云游天下,四海为家,有段时间,他曾和中国诗坛上著名现实主义巨匠——杜甫携手同游。二人把酒论诗,快意非常,真是尽一时之兴,成千古美谈。不过,李白在秋浦时的心情并不太快乐,这在他《秋浦歌》的组诗中多有反映。我们也听过历史上伍子胥因为过不去昭关,一夜之间,头发竟然全愁白了的故事。说的是因楚平王听信谗言,废了太子,要诛杀伍子胥的父亲伍奢——太子的师傅。伍子胥是伍奢的次子,因此他也在楚王的诛杀之列。当伍子胥迅速逃离楚国期间,来到吴楚交界的昭关,由于昭关在两山对峙之间,前面是滔滔的大江,地形险要,并有重兵把守,过关真是难于上青天,所以,伍子胥一夜急白了头。这个历史故事让我们知道,忧愁、焦虑肯定会促使白发迅速生长的。然而李白却用洒脱张扬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低沉无奈和愁苦,让我们感受到的完全是带有明显诗仙色彩的浪漫格调。读李白的诗,我们不能不惊叹他豪迈的气魄和雄健的笔力。在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很多,但无一能与李白这种超乎寻常而又深入人心的奇句相比。李白的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来比喻愁苦之深重,尤为新奇。读之,仿佛看到那位壮志未酬的爱国诗人,白发似霜,愁容满面地站在我们的面前,他的长叹疾呼是那样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不免为他的拳拳报国之心深感同情和敬畏。因此,李白的这首诗在文学史上被认为是写愁的绝唱。“白发三千丈”这句孤吟,也成为千古传诵的奇句。
(2)、何不乘此舟直升云天去一览明月,一边看赏两岸的鲜花,一边在舱中饮酒呢?
(3)、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打破幽寂的黑夜,震荡着寒天河流。
(4)、在秋浦的干重山岭中,唯有水车岭的风景最为奇特。
(5)、明镜:一说是明净的镜子;一说指玉镜潭,在今安徽省池州市大楼山下清溪河上。
(6)、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7)、我想离开这里,但却因故而去不得;本来打算暂游此地,但却滞留此地而成了久游。
(8)、秋浦产一种霹驼鸟,其羽毛之美,为人间天上所少有。
(9)、《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
(10)、青溪虽非是陇水。但也发出像陇水一样的悲胭之声。
(11)、(古诗解读)这首诗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宣泄(xiè)了诗人久蕴(yùn)心中的的抑郁(yì yù)怨愤,抒(shū)写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无端愁思和痛苦。诗的大意是,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苦才长得这样长。在明镜之中,不知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12)、《秋浦歌》是李白在秋浦时作的组诗,共十七首,这是第十五首。在这首诗里,李白采用极度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自己内心的愁苦。
(13)、李清照把“愁”比作载物:“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写得凄婉、悲苦。
(14)、各个山头上都落满了白鬓,各个山涧里都有白猿在哀吟。
(15)、李白一生好入名山大川游,探奇揽胜之心异常强烈。他在秋浦游览时间较长,对其风光景物兴趣颇浓。在《秋浦歌十七首》前七首中,除了明显抒情之作,已经收录了秋浦之猿,秋浦锦驼鸟、秋浦花等。这一首是咏秋浦的水车岭。
(16)、开句“白发三千丈”字字千钧,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如火山爆发,令人惊心动魄,匪夷所思。夸张得似乎不近情理:即便是身高丈二的个子,也根本不可能头顶三千丈的头发。然而当我们读到“缘愁似个长”时,才会为诗人离谱的说法找到答案: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有多长,白发就有多长。
(17)、第十五首诗人写自己因愁而头发变白。“愁”是全诗之眼。你还知道哪些写抒发作者愁苦心情的诗句呢?写在留言里吧。
(18)、以美丽著称的山鸡,见了它也羞得不敢走近水边映照自己的华美的羽毛。
(19)、“曾记当年骑竹马,而今便是白头翁。”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小时候的事情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怎么就已经白发上头了?无怪古往今来,许多诗人都哀叹青春易逝、光阴难留、人生如梦。但李白与众不同,他一来就出口不凡:白发三千丈!猛一下把个满头银发的形象推到你的面前,而那雪白的银丝却一直飘洒流荡而去,消失在无穷远的地方!当这一震撼人心的镜头淡出以后,他才向你吐露内心的哀愁,指出白发是因愁而起,可知愁有多深!又用雪白而寒冷的秋霜描述象征老迈的白发,意味着走向老迈的过程是一个冷峻的现实,而对于“老之将至”这一警告,自己还是深感突然、手足无措,不免发出由衷的哀叹!
(20)、何不乘此舟直升云天去一览明月,一边看赏两岸的鲜花,一边在舱中饮酒呢?
4、秋浦歌李白
(1)、李白后半生经常云游天下,四海为家,有段时间,他曾和中国诗坛上著名现实主义巨匠——杜甫携手同游。二人把酒论诗,快意非常,真是尽一时之兴,成千古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