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个农谚谚语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老祖宗留下的500句谚语大全,流传千古,句句经典!绝佳写作素材
(3)、三月清明榆不名.二月清明老了榆。(榆:指榆钱)
(4)、雷打谷雨前,涝(洼)地种瓜甜,雷打谷雨后涝地种黄豆。(辽宁)
(5)、杨叶钱大,快种甜瓜;杨叶哗啦,快种西瓜。杨叶如钱大,遍地种棉花。
(6)、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7)、◆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8)、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六月下连阴,遍地出黄金。
(9)、人怕老来穷,稻怕寒露风。遭了寒露风,收成一场空。
(1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1)、除虫没有巧,第一动手早,春天杀一个,强过秋天杀万条;
(12)、先下牛毛没有雨,后下牛毛没有晴(连阴雨)。
(13)、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老。有水才有谷,无水守着哭。
(14)、三月田中水,贵如篓里油;田埂要扎紧,不让一滴流。开渠打坝,旱涝不怕。
(15)、中秋前后是白露,宜收棉花和番芋。白露秋分头,棉花才好收。
(16)、这都说明了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没有肥料想要把田地种结实了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17)、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春旱盖仓房,秋旱断种粮。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19)、大暑到立秋,积粪到田头。立秋无雨,秋天少雨;白露无雨,百日无霜。
(20)、圩里干死怕淹,山里淹死怕干。不怕种子旱,就怕秋苗干。
2、古代的农谚
(1)、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大雾不过过三半月干。老龙瘢、不过三。上钩风下钩雨。东北风、下雨的老祖宗。月亮生毛,大雨滔滔。日晕主风、月晕主雨。缸穿裙、盐出汗,大雨一定不少见。立夏立不住,刮到麦不熟。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4)、声明:本文旨在分享优质教育内容,所分享资料版权归原出版机构、影像公司及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留言联系删除。
(5)、立夏前后天干燥,火龙往往少不了(火龙指红蜘蛛)。
(6)、人往屋里钻,稻在田里窜。人热了跳,稻热了笑。
(7)、地利是农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农业的发展有着极为巨大的影响作用。关于地利的谚语在整个谚语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内容也极为丰富,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谚语具有广泛性的特征。
(8)、一滴水,一粒粮,贮水保水如保粮。人靠血养,苗靠水活。
(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一二九不山手,三九四九凌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何开冻,八九燕归来,数九尽耕牛遍地走。
(11)、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清明时节雨纷纷。
(12)、若要花,霉里扒。黄花见白花,四十五日上轧车。
(13)、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它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在农村,芒种前后是一段农事活动非常忙碌的时间,既涉及收获,也涉及播种。
(14)、鱼儿离水活不了,庄稼缺水长不好。春风不吹地不开,田里无水秧难栽。
(15)、日落乌云接,明天把工歇。早晨馒头云,下午雷雨淋。旱怕南云涨,涝怕北云生。天上黄橙橙,无雨也起负。三月雾蒙蒙,必然起狂风。南闪大门开,北闪有雨来。日出红如血,竿后大雨落。日落西北晴。雨后起东风,未来雨更凶。急雷雨易停,闷雷天难开。夏至东风摇,麦子坐水牢。人黄有病,天黄有雨。朝看东南,夜看西北。雷轰天边,大雨涟涟。春冷秋热,必有雨节。
(16)、(注)立夏刮东风即下雨,麦子就会毁了收成。芒种刮北风,意味着天气干旱,田里的青苗自然也就长不好。
(17)、立冬虽然是一个预示着冬季即将来临,经过秋收后,农作已基本暂告一段落,但有些农事,仍与立冬节气有密切的关系。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积累中,人们逐渐观察到某些农事、农作物的栽培等,与立冬节气密切相关,因而编出朗朗上口、简便易懂的民谚,加以表达。
(18)、桐树开花,正种芝麻。桐树花落地,花生种不及。
(19)、冬至离春一百零五到清明。养了三年蚀本猪,田里好来勿得知。
(20)、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3、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
(1)、◇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苏、鄂)
(2)、农历十一月份是“子月”,农历十二月份是“丑月”,今年“二九”的头一天是“子月子日子时”,出现了三个“子”。按古人的方法推断是“子月”的最后一道墙壁。到了“丑月”初期的时候就会逐渐减弱,一直到腊月初十的“丑年丑月”之前都是比较混乱的。
(3)、一落(下雨)一个泡,落过就好跑;一落一个钉,落煞落勿停。蛇过道,大雨到;蛇上树,有大雨。
(4)、头秋旱,减一半,处暑雨,贵如金。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
(5)、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日落西北满天红,不是雨来就是风。
(6)、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腊月初十就是“丑月”的第一道墙壁。据说,是专门用来收金的,金气到此为止了。换句话说,在腊月初十之前,容易出现降雨或者降雪的天气。这都是老辈人的推断,具体咋算的咱也没有必要弄得那么清楚,总之,意思是说,在腊月初十之前,会出现降水的地方。
(7)、大雪下成堆,小麦装满屋。今冬大雪飘,明年收成好。
(8)、 “天时”“地利”“人事”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的配合和有效的联系,正体现了农业操作的程序:节令农时、改土深耕、施肥积肥、农田水利、预测旱涝、合理播种、防虫除害、收获贮藏等方面的知识经验,每个环节都有各自的谚语与之相对应。谚语以其通俗简短、生动活泼的语言渗入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农业谚语是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窗口,它以其简洁的语言,表达着农民的心声和爱憎。农业谚语在汉谚中数量大,是汉谚中具有民族特色的一部分。高尔基曾说:“谚语和歌曲经常是简短的,其中包含的思想和感情,可以写出整部整部的书来”。农业谚语的历史之久远,流传之广泛,数量之繁多,以及知识概括,经验总结等方面都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历史特点,农业谚语在今天仍然不失为传播农业生产经验的一种有效的途径。中国的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反映农耕文化的谚语浩如烟海,这些农业谚语在当今社会,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安排农业生产,“天时”“地利”“人事”这三个方面的配合和联系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由于我国的古代农业主要是靠天收获,因此,农民对自然气象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十分的注意,因此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天气谚语。
(9)、(注)清明最好是晴天,谷雨最好要下雨。如果谷雨没有下雨,那么之后的会久旱无雨。
(10)、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
(11)、(注:磨子雷,就是雷声不断,听不出个数,一直响)。
(12)、雪化水成河,麦子收成薄。春雪流成河,人人都吃白面馍。
(13)、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立夏刮阵风,小麦一场空。
(14)、秧好半熟稻,壮秧产量高。娘好囡好,秧好稻好。混水插秧,浅水耘田。
(15)、立冬,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时间一般在每年公历的11月7日或8日。与立春、立夏、立秋三个节气,合称“四立”。之所以叫立冬,是因为立有“始”之义;冬有“终”之义。立冬,标志着冬季的来临。古人总结立冬的三个阶段(每阶段为5天)的气象特征(古人谓之“候”)曰:“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立冬后,水开始结冰,土地开始上冻,野鸡进入水中,变成了蜃(蛤)。虽然古人关于立冬的“第三侯”表述,今天看来纯属无稽之谈,但其对立冬后,水开始结冰、土地开始上冻的气象观测与特征的概括,比较符合我国东北、华北、青藏高原等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征,但与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温暖宜人的华南部分地区的气候,显然存在较大差异。
(16)、寒食刮了坟头土,大旱四十五。注:清明共四天,第一天为大寒食,第二天为二寒食,第三天为三寒食,第四天清明。寒食是扫墓的节气,这两天刮大风今后可能要大旱。
(17)、◆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18)、油是精神盐是劲,粮食增产要靠粪。要得庄稼好,须在粪上找。
(19)、(注)麦子需要勤中耕,中耕后可以增产,鼓励人们作好田间中耕工作。
(20)、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4、古代农谚谚语大全集
(1)、116条常用谚语,快给孩子收好,用在作文必是加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