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落英缤纷的词语意思是什么
(1)、将一个长句子拆分成几个短句子,表述就更清楚,内容也更具体了。
(2)、禹疏九河之时,凡鸟兽鱼鳖,纷纷逃匿。适兔与龟同行,其兔常骂龟曰:“吾见行之迤逦慢顿首者,莫如汝也。何不如我之爽快麻利,岂不便捷乎?”龟曰:“汝谓我迟迟吾行者,何不与汝相赌乎?”遂指一处曰:“看你与我谁先到此,则为胜。”兔乃忻然共赌。兔思龟行如是之慢,殊不介意,行至半途,不觉昏然睡去。及醒,其龟已先到矣。悔之曰:“宁可耐而成事,莫恃捷而误功也!”骄兵必败,其是之谓乎?
(3)、这句话主要介绍了小河,通过介绍河水的颜色以及风吹过河水时泛起波纹的样子,表现出了小河的美丽。
(4)、带读这本书不代表我对此书的认可,事实上有些篇目从我的角度来看,还不宜学习和诵读的。
(5)、 第三部分,主要写作者与延安亲人相见。读了这一节,我们看到了亲人相见的热烈、真挚之情,看到了延安人的成长和美丽、淳朴的心灵,逐层琢磨一下,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内容的?
(6)、 分析(l)“再回”,是紧扣开头和题目中的“回”字。从“回”开头,又回到“回”字,首尾呼应。(2)虽然作者还未离开延安,但离开延安是势所必然。作者怎能舍得呢?因此,用了这样的富有浪漫色彩的结尾,来表示诗人与延安的无法分割的感情。(3)这样的结尾,还包含了作者对延安必定会与祖国各地一样,飞速发展,大步前进的预见。因此,人虽未离,思想已飞到了将来,诗人顺着历史的合乎逻辑的发展,预见了未来延安的更为动人的情景,因此,到了那时,他希望“再回延安看母亲”。一这样的结尾,正是言简意深,意深而情更深!
(7)、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这句话形象地呈现了“雨后春笋”的美妙画面,尤其是一个“探”字,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8)、《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画诗),写了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时节的)春江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
(9)、 高兴——兴奋 观察——观看 感谢——感激
(10)、欧(欧洲)砌(砌墙) 捕(捕捉) 蚊(蚊子)
(11)、今天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12)、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这句话应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3)、强调兴趣的重要,在面对学习时经常是跟容易联系到一起的。比如面对这一课,有些小朋友可能会说,太简单了,一下就读完了,然后就可以去做其他的事情了。
(14)、此篇文句简单,记住芦花与秋天有关即可。要引申的话,不妨聊聊四时花卉。
(15)、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怎样就怎样。
(16)、浓郁—清淡吸引—排斥 悲哀—喜悦 完整—残缺
(17)、大约一个月前,我被一个小姑娘诵读小古文的声音吸引了,我幼时第一次接触的古文就是这段“师旷论学”。小姑娘稚气未脱,但声音中有种难得的雅正,一下子就把我拉回到三十多年前。那时我四年级,已经是开始追求理解的年龄,但这段古文对于只有一本新华字典的我来说太难理解了。。。对这段古文的真正理解大致是十年后的事情。这里介绍一下背景,想说的还是,“难”这个概念往往不是小朋友学习时的第一感,如果当时有人告诉我说“这个太难,要到初中的时候才会学到”,也许我就会放弃,就会把它彻底遗忘。但我想这种放弃和遗忘会给日后的我都留下一个古文很“难”的印象。而庆幸的是,没人告诉我古文很难,我只知道自己不懂,而不懂就意味着要想办法把它搞懂。。。
(18)、助词,起辅助作用,主要粘附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等语法意义,助词有结构助词、时态助词、比况助词和其他助词四类。助词误用,主要指结构助词和时态助词的误用。
(19)、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20)、而作为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学习呢?大家都关注这件事,各种名师的“理论”也满天飞,我不否认其中一些说法很好,包括我对自己也有这样的期许。但大家更该注意的是,这些“理论”不管如何说自己是方法,其实它们都是根据某种方法再结合个人体验而得出的结论,别人是如何得出这些结论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抓不住这个关键,大家就忙去吧,今天流行这个人的说法,明天流行那个人的,吾生也有涯,而理论也无涯,这摆明了是庄子说过的作死的节奏。
2、落英缤纷的意思并造句
(1)、人有见宋王者,锡车十乘。以其十乘骄稚庄子。庄子曰:“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於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今宋国之深,非直九重之渊也;宋王之猛,非直骊龙也;子能得车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寤,子为齑粉夫。”
(2)、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基础知识+导学案+教案+PPT
(3)、一派幸福、快乐的景象;③没有战乱、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希望能生活在一个没有剥削压迫、自给自足、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桃花源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4)、(1)找出两次看京戏时的场面和人物描写的句子。
(5)、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即“以全石为底”,意为“以整块石头为底”。)
(6)、一生一世、一五一一年一度、一朝一夕、一式一样
(7)、《祖父的园子》第17自然段常作为课内阅读出现。
(8)、圣shèng(圣诞、圣地、圣洁、圣明、圣人)
(9)、不该用副词时使用副词或只需用一个副词时却出现几个副词连用的情况都为副词滥用,如“大约……左右”“刚刚恰好”“稍微不”“已经又”等,“雪亮”“笔直”“绿油油”等程度形容词,前面不能再用副词修饰,“更雪亮”“非常绿油油”表达错误。
(10)、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
(11)、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12)、读书如果没有感动,就不是读书,而是体力劳动。
(13)、(3)“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4)、“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到十天左右”,句中的“左右”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15)、译文: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人五”“窗八”这种表达方式不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翻译时应该变换语序,而且要补充量词“五个人”“八扇窗子”。
(16)、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chí),水中高地。屿(yǔ),小岛。嵁(kān),不平的岩石。
(17)、排比句:(1)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
(18)、眉毛说,问自己的用处就像问客人对主人有什么用一样,没有客人就没有主人,没有眉毛,脸也就不成其为脸。
(19)、蹿(cuān) 抡(lūn) 簌(sù) 挈(qiè) 镌(juān)
(20)、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小惠为徧,民弗从也
3、落英缤纷可以形容人吗
(1)、拨(拨动)喉(喉结)僵(僵硬)捶(捶背)
(2)、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不能用错,如“鼎力相助”误用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实际只能用于对方或他人;“抛砖引玉”为自谦之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耳提面命”只能用于长辈对下辈,不能用于同辈之间;“相敬如宾”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其他人。
(3)、①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4)、读读写写沉寂 盘问 口哨 埋伏 凝神 烧毁
(5)、明代胡俨有一首“十二生肖”诗,一名一典,颇有情趣。下面来介绍一下这首诗:
(6)、这两个单音词必须同义。“谈讲”由同义的“谈”和“讲”拼凑而成,“望瞧”由“望”和“瞧”组成,还有“愉乐”“欢悦”等。
(7)、《诗经》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风:是各地的民歌,分15国风,共160篇,是《诗经》中的精华,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手法,体现民歌特色。雅:多是祭祀、宴会的乐歌和史诗,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多是宗庙、颂神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赋:即陈述铺叙。比: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8)、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9)、认真观察,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
(10)、将已存在的双音节词的前后顺序颠倒过来,“述叙”“述阐”“路道”“刻雕”“行施”“涉跋”等。
(11)、 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排比)
(12)、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13)、日月星哪里来的,有各种不同角度的解说,我这次用《正气歌》中的说法。正气歌开篇前六句“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说的是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天地之间的正气所化,这股天地正气,布列于天,化为日月星辰,挥洒于地,化为河流山川。播之于人世,则上应天下接地,正是因为有正气在,人才能参赞天地之化育。
(1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
(15)、滑翔:某些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
(16)、读读记记透射 凉爽 山涧 绵延 马蹄 细碎
(17)、 这首诗里有这样的话:“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极言亲人重逢说话之多。这种为了强调事物的某一特征,作夸大的描述的修辞方法,叫作夸张。又如:“双手接定宝塔山”“满窑里围得不透风”等等,高耸入云的宝塔山怎么楼得过来呢?满窑里真的被人围得一点风也透不进吗?这样写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热爱延安、热爱延安亲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延安人民热烈欢迎诗人的真挚情景。
(18)、游览路线是:路上见闻——洞口——外洞——孔隙(由外洞入内洞)——内洞——出洞。
(19)、(1)小树摆动着枝叶,向我们点头笑。
(20)、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为什么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举了两个例子呢?
4、落英缤纷造句简短二年级
(1)、碎(suì)了松针(zhēn)浪(làng)花
(2)、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拟人
(3)、《古诗三首》常以解释词语、句子的形式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4)、《草船借箭》第7~9自然段在段落赏析中时常出现,有时也作为课内阅读出现。
(5)、(骄傲)的年轻人 (诧异)的目光 (疑惑)的神情
(6)、款kuǎn(款式、款待、款项、条款、存款)
(7)、根据《小古文100篇》上的说法,这篇小古文选自《意拾喻言》,但我在网上搜索《意拾喻言》,其中的“龟兔赛跑”是另一个版本。当然,我们对此不做深究,抄录一下,供各位参考。
(8)、退:半包围结构,里面的最后一笔是“长点”,不是“捺”。
(9)、①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10)、 更有年味的是挂灯笼,你看爸爸用手挑着灯笼,把大红灯笼挂在门上面,妈妈用眼睛测量着灯笼挂得怎么样,不时地对爸爸说:“往右一点,再往左。”
(11)、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溪岸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无法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12)、15)春风拂过,桃花树下,落英缤纷仿佛下了一场粉色花雨,轻舞飞扬里,俊秀的少年与少女倚坐桃树,衬着雕楼玉雨,碧空流云,一切都美如图卷。倾泠月
(13)、解析:A.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B.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C.逆来顺受:对别人的欺负或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D.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
(14)、稍微--略微 昏暗--昏黑 凉爽--凉快 萦绕--缠绕
(15)、夸张句:……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
(16)、这是一处美景,落英缤纷,蜜蜂飞舞。仿佛来到了一个世外桃源。
(17)、充分表达了当时青年人的忘我状态。在围观人赞叹议论时,他没有任何反应,除了因为他是个聋哑人外,更重要的是他专心致志地画,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都是鱼,好像和金鱼融合在一起,才把鱼画活了。
(18)、2019东北三省三校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19)、已知:乌龟和兔子为谁跑得快各执己见,于是决定比赛。
(20)、 bēi(背包) jǐn(尽管)
5、落英缤纷造句简短一点
(1)、验(经验) 县(县城) 史(历史) 历(日历)
(2)、2019东北三省三校高三一模(文数)试卷(含答案)
(3)、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表示估计数目。许,表示数目不确定。
(4)、“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似乎”与“肯定”连用,是否矛盾?
(5)、文章最后写六一公公送豆的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6)、类似上边这样,有个别生字的课文,也是一个锻炼孩子的机会。
(7)、写大地回春,用了拟人手法;写燕子归来,用“翩然”形容,给人以轻快敏捷的感受;写秋天植物叶枯落地,用“簌簌”一词;写昆虫用“活跃”和“销声匿迹”对比,令人仿佛置身于肃杀的秋天之中。这些生动的词语或状其具体情态,或概括其总体特征,给人以生动形 形象的感受。这几句话通过时间顺序勾勒出一幅诗意盎然的“四季图”,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作铺垫。
(8)、“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千声万声”是夸张,把“延安”比作“母亲”,抒发了回到延安时无限欢喜、激动的感情。
(9)、该用连词的地方没有用,使得词与词、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10)、(2)顺接关系,如“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3)后句是前句的补充,如‘呵声万声呼唤你,一母亲延安就在这里”。(4)后句是前句的结果,如“杨家岭的红旗呵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5)前句是部分,后句是整体,如“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6)前句是比兴,后句是本体,如“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7)前句是本体,后句是比兴,如“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一由于每一节的两个句子之间组合的方式、表示的关系不同,因此,虽然是两句。节,也并不显得呆板、库调。只要根据内容需要精心组织,这种形式的诗歌,同样可以写出变化,不拘一格。
(11)、莲花,亦曰荷花。种于暮春,开于盛夏。其叶,大者如盘,小者如钱。茎横泥中,其名曰藕。其实曰莲子。藕与莲子,皆可食也。
(12)、扇shàn(扇子)shān(扇风)钻zuàn(电钻)zuān(钻洞)
(13)、想到这些花草经历短暂一生后落英缤纷的凄美,一股惆怅之情便油然而生。
(14)、本文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课文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游双龙洞的过程。
(15)、主要内容及中心:通过描写渔夫打捞宝瓶,放出魔鬼,魔鬼却要杀渔夫,最后渔夫智斗魔鬼脱险的故事。告诉我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16)、通常我们说,不是“这”的地方就是“那”,而实际上,不是“这”的地方有很多,能成为“那”也是有一番道理的。只有与“这”构成某种逻辑关系的情况下,“那”才成为“那”。
(17)、X 羡慕——不屑 迅速——缓慢 喜悦——忧伤
(18)、解析:A项,“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多指夸大的或不切实际的)。望文生义。B项,“跃然纸上”形容描写或刻画得十分生动逼真。对象不当。C项,“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D项,“三人成虎”原意指三个人都说街市上有老虎,别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述说,就能使人信以为真。望文生义且感情色彩不当。
(19)、刚有朋友私聊问我书买哪个版本?我个人觉得如果还没有书,能不买就不要买了,我建议手抄本的形式。
(20)、跳、跃:二字近义,“跳”强调上下方向从水平线上跳起,“跃”与“越、愈”字音相近,字义也相关,除有上下方向跳动的含义外,还包含超越水平线之上某事物的意思。
(1)、P 朴实——华丽 朴素——华丽 排挤——扶持
(2)、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 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3)、文言文中很少使用量词。没有量词并不影响理解。如果要翻译,根据日常表达习惯加上就行。
(4)、“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描写、状物,也可抒情、议论、说明,通常的写法是寓情理于事、景、物之中,或借叙事、写景、状物而自然而然地抒情言理。
(5)、这句话连用四个“在”字,写出了作者在世界各地都见到过月亮,突出了他乡所见月亮之多。
(6)、 语文老师,站在课堂上就是一道语文风景。老师的情感,老师的语言,老师的举手投足,都应充溢着诗意的情怀和语文的芳香。唐校长结合实际课例强调,语文教师的任务,应当落实学生对于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7)、一片芦苇又密又繁,露水珠儿不曾干。心上人儿,正在那岸边。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险阻又高难。顺流而下去寻她,恍若站在水中高地上。
(8)、部编版八下·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本知识、导学案、教案、PPT
(9)、把露珠比作雷锋洒下的汗滴,重在体现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如露珠般晶莹剔透。
(10)、译文:船尾横放着一支桨。“一楫”,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数量“一”和名词“楫”之间必须加量词,翻译成“一支桨”。
(11)、壮(强壮)状(告状)孤(孤独)狐(狐狸)理(有理)狸(狸猫)
(12)、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洲海岸线惊人的吻合,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就在一起。
(13)、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浙江嘉兴)人,著有《茅檐集》。
(14)、妄(妄想) 执(固执) 撤(撤退) 磅(磅秤)
(15)、 抱怨——埋怨 扮演——饰演 笔直——笔挺
(16)、诵读此篇时,文字稍带而过,荷花却一定多给孩子讲讲的。
(17)、天高地阔:天南地北、左邻右舍、南辕北辙、东张西望
(18)、芦荻:就是芦苇,水边最常见的植物,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能见到。芦与荻外观上区别不大,芦会在开花前会结棒,荻则不结棒。
(19)、雾(大雾)零(丁零)扬(飘扬)肠(肠子)断(断开)继(继承)
(20)、(新修)的公路 (翠绿)的菜园 (新鲜)的蔬菜
(1)、shì(似的)xiān(纤细) sǎn(闲散) ái(挨打) gǔ(骨头)
(2)、补充条件2:因为骄傲,兔子会在半路上睡大觉。
(3)、咬字不够清晰,通常与口型不标准有关,诵读时引导小朋友做足口型练几次,并试着让他自己感觉口型与发音的关系就可以,此处不宜做硬性要求。
(4)、首先,由景生情,写景部分,以蒹葭和白露,给人萧瑟冷落之感,既烘托了环境气氛,又流露出主人公凄婉的感情。每章四句,写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表现主人公的惆怅之情。每章五到八句,写道路的险阻,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怅惘情怀。这样构思,给诗歌增加了朦胧美。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5)、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基础知识+导学案+教案+PPT
(6)、(遥远)的家(安静)的角落 (细长)的脚
(7)、(迅速)地后退(缓缓)地游动(悠闲)地旅行
(8)、这里不过多展开,要完全讲清就是篇大文章了。回到本篇短文。
(9)、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花瓣凋落,纷纷飞扬的样子
(10)、 ——选自民国课本
(11)、本文使用从中间到两头,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我国古代工艺作品的精湛技艺,热情讴歌了民间艺人的卓越才能。
(12)、不过鉴于吟诵有很多专业群,这次亲子共读就不把吟诵作为重点介绍了。
(13)、 解析:A项并列短语使用不当。C项“是指”与宾语搭配不当。D项句式杂糅。
(14)、“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似乎”与“肯定”连用,是否矛盾?“似乎”与“肯定”连用,看似矛盾,实际上非常妥帖。用“似乎”一词是因为无法切实验证地壳深处有没有斯石英,而依据客观条件,又可以肯定地推测地壳深处斯石英的存在,所以“似乎”和“肯定”连用不仅不矛盾,反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15)、谦(谦虚)歉(道歉)纪(纪律)记(忘记)喉(喉咙)候(等候)
(16)、解析:成分残缺,应在“那些环境恶劣”之前,加上“面对”之类的介词,使“那些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一句作状语,否则本句就有偷换主语之嫌。
(17)、《永生的眼睛》:课文通过写作者一家人无私捐赠眼睛角膜的故事,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使我们感受到了人生的价值不是索取,而是奉献。
(18)、“处处志之”与“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19)、10鉴、监:鉴的本字是监,监字在金文中是一个人对着盆中的水观察自己的形象。由监到鉴的变化说明盆由最初的泥瓦盆发展到有了铜盆,铜盆自然不是古时什么人都能用的,但监和鉴的意思变化不大,在监视、监察、监督、监控、监测这些词中,监的施动者与受动者都是近似统治与被统治、掌握与被掌握的关系,这是由监字自上而下的本义而来,鉴赏、鉴定、鉴别、鉴于等词中的鉴同样保留着自上而下的本义,鉴的前提是具备相应的能力和资格,比如鉴赏唐诗宋词是专家的事,我们一般爱好者只好用欣赏这个词。
(20)、刊误:介词“给”应改为“跟”,“跟……进行……”搭配合理。“对”用在此不合适,表示从某事、某物的角度来看时需用“对……来说”,应将“对”改为“在”,并在“盈利”后面加“方面”。
(1)、甜甜蜜蜜:和和美美、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简简单单
(2)、常识是人总结出来的,对人具有有用的特性。尽管离开人,自然规律还会照常运行,但这种规律将失去常识上的意义。
(3)、找出文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并举例说明。
(4)、(1)《登鹳雀楼》描写的是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渤海汹涌奔流的景象,说明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6)、此处“之”字是语助词,表示一种感叹语气,不必译出。要具体说的话,“之”作语助词时,有凑足音节、舒缓语气等作用。通常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时间副词之后。。。
(7)、桃花源人来到此地的原因是什么?交代这个原因有何作用?
(8)、聚拢—聚集 偶尔—有时 姿势—姿态 仿佛—好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