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雪莱诗选名句 英文
(1)、英诗经典名家名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英汉对照)
(2)、后来成为北外英语系教授的张秐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虽然王佐良只是轻轻提了一句,可她牢牢记住了,后来千方百计找外国文学作品看,并以此为终身职业。这颗种子是王佐良撒下的。
(3)、ISBN 978-7-308-17808-2
(4)、这是首极为简单的诗歌:诗人将自己比喻成一朵闲云,孤单地漂荡在天空;在前三个诗节里,诗人用过去时态描写了在湖边漫步时发现水仙,在最后一节里,他用现在时态记录了当下写诗时的心境。
(5)、他笑眯眯地答,“我看过他们的一些翻译作品。他们也许算是好诗人,但不算是伟大的、杰出的诗人,因为他们没有感动世界。倒是中国古代的诗人比较不错,像陶渊明、杜甫、李白什么的。中国当代的诗坛,在国外几乎没有什么声音呀。为什么中国没有西方那样的诗人呢,像纪伯伦、叶芝、海顿斯坦姆、狄金森、弗罗斯特、卡瓦菲斯、夸西莫多、米沃什……等等,那样伟大的令人一提就肃然起敬就禁不住激动起来的诗人呢……?”
(6)、姜红1980年代末毕业留校,最初曾帮忙管理外国文学研究所西文期刊,王佐良总是第一借阅人。每周,她帮王佐良办好借阅手续,送去最新的《大西洋》《纽约客》《美国国家地理》《泰晤士报文学副刊》等,王佐良每期必看,一期不落。北外图书馆每年订购新书,文学部分由他勾选,语言学由许国璋勾选。
(7)、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蹈海鲁连不帝秦,茫茫烟水着浮身。
(8)、英诗原创|MenaiElegies-Words
(9)、Ahost,ofgoldendaffodils;
(10)、雪莱的墓碑上镌刻着援引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三行诗句:“他的一切并没有消失,只是经历过海的变异,已变的丰富而神奇。”《不列颠大百科全书》这样评价雪莱:“在一个伟大的诗的时代,写出了最伟大的抒情诗剧、最伟大的悲剧、最伟大的爱情诗、最伟大的牧歌式挽诗,和一整批许多人认为就其形式、风格、意象和象征性而论,都是无与伦比的长诗和短诗。”
(11)、在海外,我认识不少华裔诗人。他们有些是在这边出生的,有些不是。有些用英文创作,有些用中文,也有一些边做翻译一边写诗。跟一些诗人们碰头谈诗时,我发现他们一致异口同声:“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西方诗歌,而不是中国的新诗。”有几个诗人朋友甚至明确告诉我,他们从不读中国大陆的诗。他们如果不读49年到79年之间的诗歌,我完全可以理解。可是,为什么对大陆当代的诗歌也这样排斥呢?
(12)、另一个缺点则是大多数人的诗德:追求华而不实、迎合大众口味,诗人不以追求质朴、宁静、高贵的胸怀为荣。如果不改变这两点,中国的诗歌很难有什么大成就,它只能被中国诗人们自己孤花自赏,更不用说产生杰出的走向世界感动世界的诗人了。
(13)、纪念R.S.托马斯专辑|《朝圣》:有一个岛,去到那里没别的路,只能乘一只小船,走圣人们走过的路
(14)、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
(15)、张秐说,王佐良是一个在前方执火炬的人。北外王佐良外国文学高等研究院院长金莉说,王公是外语学界的一面旗帜,后学们无法望其项背,只能一直朝着他所指引的方向努力。
(16)、有一次,他去南京参加一个关于文学史写作的学术会议。他谈了自己的想法后,一些人反映,太重文学性,而科学性注意不够。他在给周珏良的信中吐槽:“唉,我是多么不喜欢这个‘性’字!”他说,为什么这些年出的中外文学史读起来都像社论,谈文学而本身无文学味儿?前辈并不是这样,鲁迅和闻一多的文学史类著作都是很好的散文,金岳霖说过,一个概念、一个公式也可以很美。
(17)、“文革”期间,一老二公都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被称为“洋三家村”。一个冬天的夜晚,三人直挺挺站在条凳上接受批判。台下有人质问他们为什么对文学贼心不死,王佐良记得,当时自己还有闲心看了旁边的周珏良一眼,周珏良很平静,嘴边带着一丝几乎难以觉察的微笑。
(18)、青年王佐良最爱的路,就是清华新斋外的路,转弯能看见西山,夕阳下呈金紫色,如屏风一般静静地拥抱着清华。许多年后,他终于迎来自己的学术黄金时代时,也会在北外驻足看西山落日。
(19)、除了译诗,他的兴趣还在于研究诗史和文学史。他主编了《英国文学史》《英国诗史》《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等,翻译选注了《英国诗选》《苏格兰诗选》等。
(20)、翻译论坛|黄潇:从翻译美学视角探讨《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三个英译本
2、雪莱的诗选择英文版
(1)、现为北外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的姜红1983年是北外英语系大二学生。她回忆,这是一门150人的大课,由王佐良、许国璋等几位名师共同授课。王佐良和许国璋都是一口地道牛津音,无论是发音还是语法都无可挑剔。与许国璋从句套从句的精致口语不同,王佐良的口语句式简短,不用复杂生僻的词,但让人觉得恰当妥帖。
(2)、雪莱去世时才三十岁,留下《生命的胜利》没有写完,这是他所有诗篇中最富有独创性的一篇,其中他的现实主义思想表现得格外强烈。就我们所看到的,这一部分把生命描写得像人世间一切事物一样是虚无飘渺的,但也几乎可以肯定雪莱是打算在下半部分说明人类一定能够到达光辉灿烂的顶峰。
(3)、比如,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因为我不能等待死神》(EmilyDickinson;BecauseIcouldnotstopforDeath);爱默生的《日子》(RalphWaldoEmerson;Days)弗罗斯特 的《雪夜林边小驻》(RobertFrost;StoppingbyWoodsonaSnowyEvening) ;苏利.普吕多姆 的《疑问》(SullyPrudhomme;LeDoute); 波德莱尔 的《人与海》(CharlesBaudelaire;L’HommeetlaMer)……
(4)、我并不像我的一些朋友们那样走极端——完全置中国新诗于不顾。但是,扪心自问,我也得说——比起中文诗歌,我的确更喜欢外国的。
(5)、许多西方的诗人都对诗和诗人的定义做过诠释。鉴于篇幅,这里不一一赘述。仔细看一看这些定义,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点,即西方的诗人们认为诗歌是美丽的、真诚的、哲学的、理性的、有普遍性的。
(6)、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比较文学副教授刘新民当时是《外国文学》副主编,他用了“鼎盛时代”来描述那段时光。围绕着文学所和刊物形成了一个学术共同体,几乎每周都有讲座或研讨会,校内外甚至国内外学者频繁受邀参加。王佐良、周珏良有空必到,北大的李赋宁也常来。
(7)、雪莱是法国大革命的儿子,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旗帜的法国大革命的精神,不但反映在雪莱的诗歌中,也表现在他的人格上,表现在他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上。雪莱所爱恋的对象,大都是那些孤立无助的弱者,在那些女性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雪莱向她们伸出援助之手。他的每一次恋爱,也是他自己最孤独、最苦闷、最需要同情和慰藉的时候。他的恋爱以真诚的同情为基础,也包含着寻求理解和同情的意义。他的恋爱和婚姻没有功利的目的,没有门第的观点,他本来是男爵爵位和国会议员席位的继承者,而他前后两位妻子都出生于平民,他把妇女的人格看作是同自己平等的。当然,他追求和实行的恋爱自由,事实上损害了处于社会弱势的妇女,给她们带来痛苦和灾难。他对恋爱自由的理解是幼稚的、不切实际的空想。雪莱追求不受束缚的自由,其中包含着他的幼稚和任性。
(8)、北威教育与风光|班戈大学与彭林岩矿、彭林城堡(BangorUniversity、PenrhynQuarry&Castle)
(9)、willteachtospeak,andmyiustcausetoplead:
(10)、翻译论坛(更新版)|赵雷《成都》及两个英译本
(11)、Thusdothshetraineandteachmewithherlookes,
(12)、王佐良觉得,燕卜荪有一种不让任何困难拖住自己后腿的劲头,而且他做这些事总是一声不响,一点不带戏剧性姿态。日后王佐良每当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总会想到这情景,就觉得没什么可说的了。
(13)、北美中国学|苗建时:“无尊严的民主”-儒家视角下批判特朗普
(14)、我当时因为要赶回温哥华,随便回答了他几句,就走了。后来那个大学的工作,我也因为考虑到先生转换工作不方便,而没有接受。可是,10多年过去了,那个系主任的刁钻的问题仍然萦绕在我的心头:中国当代为什么没有杰出的诗人?诗人们,难道你们不觉得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吗?
(15)、1815年,雪莱的祖父逝世,按照当时的长子继承法当时在经济上十分贫困的雪莱获得了一笔年金,但他拒绝独享,而将所得财产与妹妹分享。这一年除了《阿拉斯特》之外,雪莱较多创作的是一些涉及哲学以及政治的短文。
(16)、雪莱的爱情经历是倍受后人争议的地方。实际上,雪莱从来就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对雪莱一直有截然相反的两种评价。雪莱在艺术上,同他在政治、宗教和社会问题上一样,观点非常激进。他蔑视世俗,写诗也是独树一帜,他把自己直觉的感受、情绪的变化、哲理的思考都融铸于诗中,当时的英国读者已经习惯了“湖畔派”平直的诗句,他们视雪莱为晦涩和艰深,所以评论界几乎是一致对他予以嘲笑和谩骂,读者则予以冷落。雪莱在世时,除了《麦布女王》因为攻击了现行制度,受到激进派的欢迎,其余的作品没有一部可以卖到10册以上的。不过雪莱以后,英国的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读者对雪莱已经比较容易接受了,批评界给了他很高的地位,保罗·约翰逊也承认雪莱是个“伟大的诗人”。
(17)、而西方的诗歌却正好相反。随便举几个例子吧。
(18)、他的代表作有:10卷本译著《世界诗库》;译著《古罗马诗选》为我国第一部译自古拉丁文的经典诗集;编译《世界名诗鉴赏辞典》及皇皇巨著《诗海——世界诗歌史纲》,等等。
(19)、读诗赏译(许渊冲寿辰专辑)|林徽因《别丢掉》及四个译本(许渊冲、许景城、MichelleYeh、赵彦春译)
(20)、纪念R.S.托马斯专辑(更新版)|《朝圣》:有一个岛,去到那里没别的路,只能乘一只小船,走圣人们走过的路
3、雪莱诗选名句英语
(1)、中秋节专辑|李白《静夜思》及59个英译本(中外译者汉学家群英荟萃)
(2)、我们谈到文化大革命时,总以为那场浩劫已经离我们远去。年轻人们似乎以为那场荒唐的大革命只发生在爷爷、奶奶那一辈人身上。他们却不知道,其实他们自己同样也是那场噩梦的受害者。中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GDP令全世界瞩目。可是,人们的思维模式,却还明显地笼罩在旧日的阴影之下。而当今中国诗歌(其它文学体裁也一样)的畸形发展,正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3)、Than that from another.
(4)、英语文学泰斗王佐良的头衔很多,比如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外国文学组组长,但在最了解他的人眼中,在他的心里,排在第一位的或许是“诗人”。
(5)、第五Jie段:古典主义时期,(17至18世纪),有Mi尔顿、伏尔泰等历史名人.
(6)、7)权力像蔓延的瘟疫,遇到谁谁就会染上它。
(7)、24)同王公于堂皇中显渺小,贤达则在谦虚中见伟大。
(8)、延伸阅读|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分析《陋室铭》英译文
(9)、我说中国诗歌题材、视野狭窄,不是没有原因的。我们随便浏览一下中国当代的诗歌,就不难发现:它们绝大多数都属于情感型或生活型,爱情、爱国、怀旧等等,为诗歌最明显的主题。中国诗坛看起来热闹非凡,各种各样的诗人也层出不穷。但是,无论这些诗歌的表面多么富有个性,但是它们总是有着浓厚的抒情性和自白性,平铺直叙描写日常生活、社会现象的痕迹非常明显。
(10)、中国译学研究|潘文国:从“格义”到“正名”——翻译传播中华文化的必要一环
(11)、“波西、比希、雪莱,心的心”,这是雪莱生前为自己拟定的墓碑铭文。铭文也是雪莱诗歌的总体概括。他的诗是典型的心灵化了的社会生活,他的作品的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自由手法、奇妙无穷的比喻与语言的音乐性,构成了雪莱抒情诗复杂多变的艺术风格。
(12)、&withanotherdothitstreightrecure,
(13)、WhenallatonceIsawacrowd,
(14)、然而他最爱的始终是诗。他说:“从散文进入诗歌,是从平川进入高山——或者深渊。最昂扬的,最低沉的,都在这里。这里有最本质的文学语言:美,而又朴素;音乐性,而又散文化;紧凑,而又什么都容得下。”后来诗写不成了,他于是译诗,“好像在译诗中还能追寻失去的欢乐”,得到甜蜜的慰藉。
(15)、 总而言之,在我看来,中国当代诗歌最大的缺点
(16)、读诗赏译(音频更新)|戴望舒《雨巷》及9个英译本(迷倒万千少女心,迷茫阡陌少年郎)
(17)、他享受着“黑色的文雅字体印在雪白的纸上”的读书之乐。他每天清晨五点起床,早饭后半小时留给最难懂的书,慢慢地读。读的过程中,他觉得有时像是突然明白了一点道理,更多时则是感到喜悦和安慰。
(18)、全诗带有浪漫主义和象征色彩。诗人全心寄情于山水之间,留意到的皆是满目的美景和如繁星般盛放、如仙子般起舞的水仙花——它代表了纯净的自然和高洁的灵魂,也是最能抚慰诗人孤独心灵的伴侣,因此他的心充满了欢喜,并情不自禁与之共同起舞。
(19)、 做一个好诗人,不仅仅要有一颗敏感心、社会心,而更需要有一颗宇宙心。我们回头看看,历史上的老子、庄子、陶渊明等等,都算是有宇宙心的作家、诗人、哲学家。他们的宇宙心,体现在他们的大爱,他们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上。
(20)、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杨国斌当时在王佐良门下读博,他回忆,王佐良喜欢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文风好的文章,很喜欢《纽约客》,连本地新闻这种豆腐块也看,甚至会划重点。
4、雪莱经典英文诗
(1)、杰里米·艾恩斯(JeremyIrons,1948-),被中国粉丝昵称为“铁叔”,极富魅力的英国演员。1990年凭借电影《命运的逆转(ReversalofFortune)》获得第63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2)、他还编完了《中楼集》,写完了谈穆旦的文章。住院前,他把书桌收拾得干干净净。只是沈昌文送来的一套三联出版的金庸全集,他还没来得及打开读。
(3)、And the heavens reject not,
(4)、身边的人都知道,王佐良是一个坏情绪很少外露的人。他从不谈“文革”时的遭遇,只醉心于“夕阳无限好”,不感慨“只是近黄昏”。
(5)、One hope is too like despair
(6)、学术著作推荐|《中国绿色宗教:道教与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7)、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译丛”经过了大半年的准备工作,计划分数辑出版,其中第一辑集中在文学领域,既有重要的作品选集,也有重要的批评著作。选题以学术水平和翻译质量为标准,同时兼顾中国大陆图书市场的需要。第一辑的顺利推出,显然离不开各位译者的鼎力支持,尤其是胡家峦教授、李耀宗先生和沈弘教授三位优秀的前辈学者,他们对我的信任是我持续前进的动力。我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和敬意。从第二辑开始,译丛将拓展疆域,涉及文学之外的其他领域,包括历史、哲学、宗教、政治学、艺术史、科学史等诸多方面。“Tomorrowtofreshwoodsandpasturesnew”——弥尔顿的名句激励我们将“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译丛”做成真正跨学科的高水平出版物。每一辑都包括文艺复兴的内容,也包括中世纪的内容,中世纪是这套译丛的特色。译丛的目标读者是专业研究人员和大学文化程度以上的博雅之士。
(8)、校内外事务繁忙,王佐良只得抓紧一切时间治学。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住在北外宿舍,周末才回家,日常三餐都吃食堂,有时候午餐只吃一个三明治、一根香蕉,凡空余时间都埋头于书桌。他的博士生、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教授高继海回忆,他的时间观念极强,每周都有日程表,不成文的规矩是,无故、无约就尽量不要打扰他。
(9)、Miracleshappeneveryday.(奇迹每天都在发生。) from阿甘正传
(10)、他曾主演1981年版英剧《故园风雨后(BridesheadRevisited)》(豆瓣评分2),以及《空王冠(TheHollowCrown)》,等等。
(11)、虽然老同学凋零,离开母校也已多年,但王佐良心中始终保持着清华做学问的标准。他说,这个标准无人定出,而有赖无数师友“行胜于言”的榜样,就是卓越与为公。
(12)、再看一看某国际华文诗歌大赛,乍看上去,这是一个为诗人们提供的创新式的对话平台,里面新老诗人也济济一堂,热闹、风光得很。我自己因为好奇,也报名进去了。但很快,我就发现,这里也是个充满媚态气息的地方。大家拉帮结派,你吹我捧,四处找好友,找靠山,找关注,结成一个恶俗的关系网。当稍有名气的某人或某评委贴一篇什么东西上去,无论它多么平淡无奇,大家一律乱哄哄即时跟上,赞贴纷纷。试问,这个所谓的自由交流的平台,跟著名画师吴冠中先生所说的“变相的妓院”又有什么区别?
(13)、诗歌,可以用来抒发感情,可以用来写生活中、社会中发生的事,也可以用来表达诗人的社会责任感。但写的时候,要跟它们拉开一点距离。归根结底,诗歌的本质是“精神”,而不是情绪。如果诗歌仅仅拘泥于个人的特别感受、感情或局部环境而不能自拔,那诗歌就不可避免地受束缚了,它的立意变矮,它的颜色变得苍白,它因此钻入到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个性theparticular”而不能自拔,反而言之,就是没有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宇宙性theuniversal”了。
(14)、shallbebyhimamearstwithpenancedew.
(15)、威尔士当代诗歌汉译|杰森•沃尔弗德•戴维斯(中篇)
(16)、母亲节专辑|献给妈妈:天之大,唯有你的爱是完美无瑕(英译《天之大》配音乐故事MV太感人啦)
(17)、典籍析读|李白《劳劳亭》及4个英译本(多模态展示)
(18)、那么,中国当代的诗歌,到底失败在什么地方呢?我好好地思考、观察了一番,最后总结出两点——
(19)、One feeling too falsely distain
(20)、第三阶段:中世纪(5至15世纪),Yi可称圣经诗歌时期.
5、雪莱著名的英文诗
(1)、这与王佐良中学的求学经历分不开。他的母校武昌文华中学是教会学校,除了国文课以外,几乎所有的课都用英语授课。同处一所院子的还有华中大学和文华图书科学校,后者拥有一个图书馆,叫“公书林”,有丰富的中英文藏书,而且全部开架,连中学生都可以进去随便阅览。“公书林”环境幽雅,王佐良在那里养成了翻看英文杂志的习惯,虽然当时多数原著他还看不懂,但仅仅摸着那些书都让他快乐。
(2)、翻译论坛(音频更新)|《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作赵元任唱)及五个英译本
(3)、20)人有一颗产生感情的心,一个能思维脑,一条能说话的舌。
(4)、Whichherdeepwit,thattruehartsthoughtcanspel,
(5)、为什么历史跨越了这么多个世纪,而中国诗歌的视角反而在变窄?为什么诗歌中的宇宙精神竟然在退化?文学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小家子气起来?不信?你们自己看看现在的诗歌:有多少诗歌体现了作者的人文、哲学思想?你读了他的诗歌,能够了解到作者的人生观、哲学观、宇宙观吗?有多少诗歌在探讨人类意识与现代社会、自然环境、浩瀚宇宙的冲突?有多少诗歌在寻求、分析真善美或者灵与肉的关系?
(6)、无名小卒,如果写得好,为什么不可以读一读呢?
(7)、除本版本外,本诗另有顾子欣、孙梁、郭沫若等诸多名家译本。
(8)、即便没有大段时间著书,他也会在每天清晨写上几百字,基本不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