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三国演义的两句歇后语有哪些
(1)、煮酒论英雄(第二十一回) 胸怀大志,韬光养晦,有才智谋略
(2)、(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3)、(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4)、孔融让梨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孔融是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孔子的第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个儿子。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四岁时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很懂礼节,巧言擅答。据传某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让孔融分给兄弟们吃,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给自己,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哥哥弟弟们,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梨,大的应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很赞许地接着问:“那弟弟比你小为什么梨也比你的大呢?”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应该让着他。”
(5)、张飞:耿直,粗犷,性格豪爽,直来直去,爱憎分明,粗中有细,有一定的计谋,但又鲁莽。
(6)、曹操带兵南下江南,杀的刘备东奔西逃,打下江夏。临江陈兵,号称80万,预攻孙权,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
(7)、《三国演义》中“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是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又是谁?
(8)、诸葛亮进了灵堂,哭得更凶,两只手在棺材上不停地捶打着。哭罢,尻子一拍走了,原先这一拍,棺材盖子全盖严了。周瑜也就活不过来了。
(9)、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后表示感叹虚度光阴,想要有所作为。
(10)、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马昭是三国时魏臣,继其父司马懿及其兄司马师之后,继续发展司马家族的势力,权倾朝野。魏帝曹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其野心。 后率人讨伐司马昭,被其d羽刺死,而司马昭未受追究,后来更被封为晋王,死后其子司马炎篡魏自立。 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11)、(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12)、
(13)、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14)、不过《三国演义》本属小说,此段诸葛亮神坛作法借东风一事,后世有两种看法:一方认为是书中诸葛亮以法术借来东风,作者编撰以塑造丰满其神机妙算的人物形象;另一方认为书中实际上并未正面直接明言诸葛亮以法术借来东风,只是以丰富的气象学知识预测到会有东风,因此诸葛亮在七星坛上只是装腔作势装作使用法术,同时震慑江东。书中提及作法借东风也都是借角色之口在对话中说起,并无作者叙述行文直接确认是法术所为。
(15)、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张飞(勇猛粗暴、嫉恶如仇)。
(16)、《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仿佛就是三国里的一个人物……
(17)、·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18)、一来到学校,宋婷就问我:“今天要做读书卡,你带卡纸了吗?”
(19)、《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明代吴承恩作品,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20)、故事:一富有者,人称张三爷。凡穷人来借贷,他皆泡粗劣茶相待,饮后便问:“我的茶好吗”凡说“三爷的茶是上等好茶”者,皆可获借贷。反之,不管怎样苦求,皆不借不贷。有一穷人,不知三爷这一脾性,登门求借时,直说三爷之茶实为劣等粗茶,结果无论怎样哀求,都未获借贷,只好怏怏离开三爷家。他一路走一路想:“为什么他人去三爷处可获借贷,惟独自己不能!”想来想去,忽悟自己可能因说他茶不好之故。因此决定复去三爷处弄个究竟。于是,当他重到三爷家门时,便大声呼叫:“三爷呀三爷,你快出来!”三爷闻声而出,问:“你又来何事”穷人忙说:“三爷,我是穷人见识短,早先到你家饮了你一杯茶,不觉得怎样,所以错说是劣茶。哪知你的茶喝进肚里,个性不同,我从你家出来后,走一步肚里浓甘茶味就涌现一次,走到半路,你的茶回甘得不得了,使我提神醒脑,全身清爽阿!所以我特地回来,告诉你,三爷的茶是世间最好的上等茶阿!”三爷一听飘飘然,最后答应借贷。
2、关于三国演义的一句歇后语
(1)、《三国演义》以人物为载体形象地衍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义、礼、智、信、勇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
(2)、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3)、关于《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汇总大全相关文章:
(4)、然而周郎破曹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避难江东的庞统虽想出了连环计,但如何让庞统平安过江,又如何使曹操不生疑窦?正在周瑜为此发愁的时候,蒋干又来了。是他把庞统引见给曹操,曹操轻信了名士庞统献的连环计,导致了战争的失败。
(5)、《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很多都有绰好,如“水镜先生”是(司马徽)、“卧龙”是(诸葛孔明)、“凤雏”是(庞统)、“美髯公”是(关羽)、“小霸王”是(孙策)、“常胜将军”是(赵云)。
(6)、·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7)、·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8)、 我想你一定也有一本值得收藏的书吧那我强烈给你推荐《三国演义》这本书,这是中小学生必看书哦,悄悄告诉你,这本名著是要考试滴!
(9)、公元208年赤壁战后,孙刘结盟进军夺取荆州城。因荆州乃兵家必争的重镇,故东吴主帅周瑜亲任南郡太守,坐镇荆州,而功劳甚伟的刘备却只能率本部兵马守江南的油江口立营。刘备居公安,地小物薄,不利于发展,于是他向孙权两次提出借荆州。孙权采纳周瑜的建议,不仅不借荆州,反而利用吴蜀联姻软禁刘备,使50多岁的刘备作了东吴的娇客。210年,周瑜病故,鲁肃继任。鲁肃劝说孙权暂时将荆州借给了刘备。刘备借得荆州后,即以之为立足点,北抗曹操,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至今仍有“刘备借荆州,一借永不还”的俗谈。 其实荆州本是刘备同宗兄长刘表的地盘,当初刘表让刘备,他却不肯要。认为从别姓手里夺回才名正言顺。
(10)、曹操:虚伪奸诈,残酷暴戾,自负多疑,足智多谋,有韬略,有过人的胆识,文学修养高。
(11)、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12)、“草船借箭”是谁向谁借箭?这个“借”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13)、东汉末年,山河动荡,刘汉王朝气数将尽。内有十常侍颠倒黑白,祸乱朝纲。外有张氏兄弟高呼“苍天已死,黄巾当立”的口号,掀起浩大的农民起义。一时间狼烟四起,刘家朝廷宛如大厦将倾,岌岌可危。
(14)、放学后,我回到书店,东看看,西瞧瞧,爸爸看见了便问:“儿子,你找什么呢?”我说:“《三国演义》。”哦!爸爸明白后,走到书架旁,翻了翻把三国演义拿了出来,并对我说:“这本书可是很好看的,相信我,我会被它的魅力深深所吸引的。”
(15)、重视谋事许攸(第三十回)智人善用,爱才敬才
(16)、(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17)、成语:三顾茅庐;身在曹营心在汉,人物及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等。
(18)、义释曹操(第五十回)义释黄汉升(第五十三回)义重于山,舍生取义,忠义思想浓厚
(19)、性格:武艺超群,神勇威猛,谋略过人,忠义,但骄傲不听劝谏
(20)、关羽熟读兵书,久战沙场,便将计就计。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单刀赴会。席间关羽借与鲁子敬多年未见叙旧为由, 拽着鲁肃互相敬酒,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关羽就这样赴了宴严重挫伤吴国锐气。打消了孙权收回荆洲的念头。
3、关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歇后语
(1)、在《三国演义》中,周瑜以其经典名言“既生瑜,何生亮”为演义d所不齿。原因很简单,因为其没有正确的心态。面对一个才能和智谋都高过自己的人他不是去讨教,而是选择了嫉妒和想方设法的与之争斗甚至陷害,这种要不得的心态终究使自己心愿难遂下英年早逝。这是《三国演义》为了凸显出诸葛亮高大形象所虚构的一句话,历史上的周瑜心胸宽广深受孙权及文武百官乃至后世英雄的敬重与怀念。
(2)、《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
(3)、《三国演义》给我带来快乐,《三国演义》给我带来了幸福,我和三轩的故事就像一滩流水一样,我给你一一道来吧!
(4)、(84)吃曹操的饭干刘备的事————吃里爬外
(5)、有一天,司马昭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司马昭于是说:“为何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
(6)、三英战吕布(第五回)濮阳大破曹操(第十一回)辕门射戟(第十六回)武艺高强,艺高人大胆,神勇
(7)、相信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这本古典名著吧!《三国演义》是一篇大型原创小说,《三国演义》原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后,也是中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全书着重描写了公元三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芧盾和斗争。
(8)、·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9)、歇后语,即使是古代目不识丁的村妇,也能说上那么一句两句。歇后语是人们在生活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象有趣,言简意赅,智慧满盈!
(10)、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髦。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当长,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
(11)、张飞这种看起来粗心大意的人也有细心的一面。
(12)、《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13)、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借来十万支箭,完成任务。
(14)、从《三国志》和裴松之注所引魏晋诸史来看,汉末至三国之风俗人心颇似纵横家大行其道的战国时期,在割据与纷争的大格局中难以确立衡定的价值理念。顾炎武论及周末风俗说过这样的话:“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日知录》卷十三)其实三国亦如七国,处处要讲权谋机变,也很难容得下“礼”与“信”二字。但看《三国演义》,小说家倒是很有意识地表现这般历史风俗,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将权谋和计策施用推向极致。众多军师和谋士的运筹和较量读者自是耳熟能详,诸葛亮、庞统、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司马懿、鲁肃、张昭、阚泽、陈宫、田丰、沮授、审配……这些智谋人物和计策之用也成了英雄造世的重要推力。其实不光是战场上的智力角逐,从王允的连环计到司马懿智赚曹爽,从刘备的韬晦之计到东吴几度废立之局,这世界人人都在玩心眼儿玩计谋,书中这些描述更甚于《三国志》和魏晋诸史提供的史实,这部讲史小说最大的虚构成分偏偏就是那些编织谋略的情节。
(15)、藐视吴臣若小儿,单刀赴会敢平欺。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
(16)、“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红楼梦》的开头的一首诗。
(17)、就在我们交谈的同时,我也把卡纸的包装纸给拆开了。一切都准备就绪了,可我还不知道做什么样的读书卡好。
(18)、 看啊看,我不知不觉已经从《三国演义》这本书中看了很多歇后语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19)、卡擦,主人回来了,他看见精神十足的猫把老鼠尸体堆在一起,高兴极了,他再回头看狗,却踢了狗一脚,狗嗷嗷地叫着。
(20)、《三国演义》中说,曹操把关羽围困在屯土山上,在张辽极力劝说下,关羽和曹操订立了著名的“土山三约”:降汉不降曹;赡养刘备两个夫人;一旦知道刘备消息,无论千里万里赴汤蹈火也要投奔兄长。曹操最后答应了苛刻的条件。身在曹营的关羽还几次提醒曹操,自己时刻没有忘记故主刘备。后来又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报答曹操不杀之恩。关羽忠于刘备,忠于桃园结义的拳拳之心,在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三国志》里关羽投降变节之说也就被巧妙地化解,反而留下一个著名典故,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将关羽讲义气的形象推向极致的是《三国演义》中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的一幕,更令无数人荡气回肠。
4、三句关于三国演义的歇后语
(1)、刘备:仁政爱民,重情义,忠义,有才智谋略,礼贤下士。
(2)、这就有一个问题:三国语境中的英雄主义有其特殊语义,实际上往往与机会主义互为表里——因为“英雄”既以天下为念,成其功业与建树,不能不倚助机会主义运作。落实到故事里,心机、谋略与手腕不仅是叙事策略,也被作为一种英雄品格而加以描述和褒扬。譬如,刘备得益州之前,投靠过袁绍,依附过吕布,归顺过曹操,又奔走于刘表、孙权之间,那些豪强没有一个是他真正的盟友,也没有一个彼此能够好聚好散。作为权且之计,如此蝇营狗苟斡旋于各派势力,要说是生存之道抑或未可厚非,可是却被誉为英雄韬略。小说一边扬厉节操与义行的政治伦理,一边则标榜甘受胯下之辱的生存法则,英雄主义的人格与道德原则无法聚焦于两个互相悖离的主题,却改头换面整合在机会主义的行动之中。说来这种行事方式并非源自说书人或小说家之想象,亦非魏晋史家之构撰,而是先秦纵横家的套路,甚至可以追溯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那种古老的充满励志色彩的政治传统。
(3)、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4)、哮天犬过了独木桥就不会叫了——过目(木)不忘(汪)
(5)、典故:姜维北伐时,当时蜀之能征善战的大将都已亡故,无人可用,只得让原来在关公帐下做主簿的廖化(做过山贼,归顺关羽)做先锋。原义是蜀国连个像样的人都没了,廖化那样的大将居然要去做先锋。
(6)、有关人物形象的悖谬因素,亦须作进一步探讨。
(7)、曹操与陈宫坐了一阵儿,忽闻庄后有磨刀声,曹操说:“吕伯奢不是我的至亲,这一去很可疑,当我们去偷听一下他们说什么。”二人潜步入草堂后,听到有人在说:“捆起来杀了怎样”曹操一听顿时变颜失色,便拔剑直入,不管男女,见人就杀,一连杀死八口,搜到厨房里,却见缚着一头猪正待要杀,才明白完全是误会了。二人急忙山庄上马而走。走不到二里路,见吕伯奢正携带酒菜果子回来,叫道:“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曹操道、“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道:“我已吩咐家人宰一猪款待,贤侄、使君速。请回去。”曹操不听,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砍杀了吕伯奢。陈宫大惊,道;“刚才误杀,此刻如何杀他”曹操道:“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怎样肯善罢干休若牢众人来追,必遭大祸阿。”陈宫道:“知而故杀,大不义阿”当晚在旅店住下后,陈宫心想,曹操奸诈很毒,不能共事,就不辞而别投齐他处去了。
(8)、反对这种观点:因为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自私的人生观;或赞成这种观点:要成大业就要在关键时刻忍痛割爱,不能有妇人之仁。
(9)、(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10)、蒋干两次过江,两次中计。不仅葬送了曹魏的83万人马,连曹操本人也差点命丧黄泉。
(11)、(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12)、歇后语的故事: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13)、认董卓为父(第三回)见利忘义,反复无常,没有忠义之心
(14)、隆中对,三顾茅庐(第三十八回)有远大抱负,高瞻远瞩,励精图治
(15)、故事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16)、·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17)、ISBN:9787108064226定价:00
(18)、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19)、多用于体育竞技,当有两个实力相近的选手出现对决时,作为观众对失败者的惋惜之情!
(20)、《三国演义》“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是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