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歌德是什么人物形象
(1)、中国介绍和研究歌德的高潮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始于田汉、郭沫若、宗白华三人的通信集《三叶集》,这本集子收录了三人在1920年1月至3月间的数十封通信,他们在里面交换了关于歌德的看法和评价,并对自己热心阅读歌德并为之倾倒的情形给予了描述。而随着1922年,由郭沫若翻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文坛上正式掀起了“歌德热”,并在1932年、歌德逝世100周年纪念时达到高潮。“歌德热”在中国的兴起,也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产生了一定影响。比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涌现的书信体小说。而在茅盾创作于1930年代初的长篇小说《子夜》中还出现了与“维特”相关的场景。
(2)、读完书,贝蒂娜开始刻意模仿迷娘,从装束到举止:她有时会爬上房顶,有时说出谜一样的话,有时甚至还拿着短剑与匪徒搏斗……完全变成了迷娘一样的小妖精。
(3)、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 叶檀读者见面会 |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4)、《庄严的教团节日:“50年已经过去”》(对于授予参加共济会50周年荣誉证书的诗歌形式的谢辞),1820年
(5)、歌德的文艺观念既受古希腊传统的滋养,又得到现实主义的支撑,他的艺术探寻之路就是一条主体和客体的区分之路。
(6)、妹妹的死讯传来之际,也恰恰是歌德在魏玛春风得意之时。歌德形容妹妹的离世“仿佛将他维持在地球上的强大根系掘出”,他第一次经受了生命悲苦的考验。他在风雪交加的天气里策马独行,隐姓埋名,前往哈尔茨山,去寻找那把“锐利的剪刀”,把自己的悲伤斩断。“只有借助自然,才能从一种痛苦的,自我折磨和阴郁的精神状态中获得拯救和解放。不管作为园丁或者农夫,作为猎人或者矿工,这种认识都会让我们摆脱自身。”他在哈尔茨山拜访了矿洞,让人手持火把带着他匍匐穿行于黑暗的矿道;之后他又不顾危险,冒着冰雪登上布罗肯峰,去接受自然神秘之力的命运启示。登顶后,歌德写下这样的诗句:
(7)、一旦家里出了变故,有人生病了,着急花钱,钱都用在了刀刃上,结果病也没有治好,房贷也没有还,全家人都会进入一种前所未有的绝境,会感到世界末日要到了一样,到哪个时候,真的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灵。
(8)、目标越接近,困难越增加。但愿每一个人都像星星一样安详而从容地不断沿着既定的目标走完自己的路程。
(9)、“你若要为你的意义而欢喜,就必须给这个世界以意义。”
(10)、智慧最后的结论是:生活也好,自由也好,都要天天去赢取,这才有资格去享有它。——歌德#歌德语录#
(11)、《潘多拉》(为节日创作的戏剧),作于1807年/1808年,1817年复印
(12)、我绝不会再像以前一样,把命运加给我们的一点儿不幸拿来反复咀嚼(念念不忘);我要享受现时,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13)、1749年出生于法兰克福的歌德自小在父母双方的影响下,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母亲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膝头,讲述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给他听。母亲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言辞新奇而丰富,歌德常常听得如醉如痴,也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文学风格。
(14)、1:报名咨询,姚老师(河南郑州)13503456988;张老师(重庆)18623375032
(15)、歌德的一个特点是,将已经开头的作品搁置几年,有时是数十年之久,将已经发表的作品进行重大的修改,将一些完成了的作品压下很长时间才付印。
(16)、课程主讲导师亚历山大·舒曼(AlexanderSchaumann)
(17)、医生和护士们一通手忙脚乱地抢救,好在这个孩子福大命大,最终活了下来。当时,谁能想到这个在刚出生就面临着生命危险的孩子会成为后来德国的一个骄傲呢?
(18)、因为父亲望子成龙,所以小歌德从很小的时候就接受了精心安排的家庭教育。父亲虽然很严厉甚至有些冷漠和刻薄,但是歌德的母亲却很温柔。歌德从小就在母亲的各种故事中沉醉着,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对奇妙世界的创造力,已经在那个时候悄悄地埋下了种子。
(19)、歌德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晚期作品有《植物的螺旋形倾向》(1831),在这部作品中,歌德指出:生物倾向于发展成螺旋形。
(20)、《罗马哀歌》,作于1788年至1790年
2、歌德是什么人物
(1)、德国特里尔市的马克思故居陈列着各种《共产d宣言》的最早版本
(2)、《威廉·迈斯特的戏剧使命》(“原迈斯特”,小说),《歌德文集》 《歌德文集》
(3)、当然心灵也没有空闲着,到魏玛后,他便和夏绿蒂·封·施泰因结识。她比他大七岁,已是七个孩子的母亲,夏绿蒂受过很好的教育,和歌德兴趣相投,她很快成为作家的创作灵感的来源,并第一个阅读这些作品。歌德一向喜欢孩子,当夏绿蒂终于回报了歌德的追求,他们便带着孩子们一起,像夫妻一样过得很幸福。
(4)、到了意大利,他专心研究自然科学,并且从事各种绘画和文学创作。在意大利的这段时间里,他找到了自己精神上的乐园和寄托。
(5)、世界是一个世界,并不是物质和精神两个世界。不是世界自己是两部分,而是因为我们自身的情况,我们把世界分为两个部分去认识。精神创造了我们这样,是为了我们内在的发展和自由。我们要在内在把这两个部分连接起来。
(6)、实际上,克莉斯蒂安娜早就看贝蒂娜不顺眼了,顿时火冒三丈,反驳道:“首先,这位年轻的贵族太太,你结了婚、怀了孕,还胆敢与我丈夫调情?别以为我不知道。还有,你现在竟敢违拗他的意见,你究竟想干什么?一边当拥戴歌德的带头人,同时又反对歌德?”
(7)、清朝名教中人编写的《好逑传》又名《侠义风月传》,是中国第一部知名于欧洲的长篇小说。
(8)、领读中,王潮歌导演提到自己有过四次阅读《浮士德》书籍的经历。前三次阅读《浮士德》时,只能阅读几页,便读不下去了,直到第四次阅读的时候,才一鼓作气、从头到尾地读完。王潮歌导演提到,“看完了这本书时,手是抖的,看到放在床头的书的我就想绕着走,也不愿意回忆自己看这本书时的心境,那种给自己生理上带来那种巨大的刺激的感觉。
(9)、《法国的政治运动》(报告),1822年
(10)、法兰克王国分裂后,法兰克人部落一部分和居住在高卢的罗马人混血,形成现在的法国人。
(11)、与此同时,她对歌德本人也产生了一种激情,一种一生都未曾减褪的激情。
(12)、单看歌德一生的成就,你肯定对这个人充满了赞美和向往,"美丽的怪物"这个词语,很恰当的形容了歌德的作为。这个词没有贬义,相反,它是来称赞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有一个说法是,他一生涉及的领域太多了,众人都惊讶于他的才华,另一方面他的容貌生的俊美,如此完美的一个人,怎么能不被别人所崇拜呢,所以有人称他为"怪物",加上他生的好看,"美丽的怪物"这个称呼就诞生了。
(13)、比较有意思的是,日耳曼人在毁掉罗马后,自己又以罗马的继承人的身份出现了,一开始是教皇给查理曼加冕成罗马皇帝,承认其为罗马继承人,后来其帝国分裂,教皇又给奥托一世加冕,后来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给推翻了。
(14)、德国人看待马克思,依然根据个人的喜好以及信仰。但凡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一定推崇马克思,甚至将其奉若神明。而不信马克思主义的则相反。然而,在德国广大民众参与评选的“德国历史上十大杰出人物”,马克思却位列其中。以此可见他的分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德国人崇尚自由、民主、科学、法治的精神,以及追求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有一致的地方。
(15)、歌德的父亲是个饱学之士,年轻时曾游历南欧和北欧,最终定居在法兰克福,满足于一个闲职,主要靠遗产为生。父亲一旦发现年幼的儿子聪明过人,就全力培养,用铺天盖地的学问把小歌德包裹起来。歌德的学识和修养,以及后来的成就,当然得益于童年开始的填鸭式加百科全书式的灌输。这个孩子学习了五种语言,能弹钢琴、拉大提琴,学习过油画和铅笔画,读得懂世界史和艺术史,还会打牌、骑马、击剑、跳舞,经常上剧院。
(16)、 最重要的事在于要有坚强的意志、熟练的技巧以及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恒心,其余的一切是无关紧要的。
(17)、植物的花是太阳的一个像,而根经历的是结晶化的过程。
(18)、本周给大家带来一部旷世不朽的杰作——《浮士德》。作者是德国大文豪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浮士德》是作者歌德花费近60年的时间所完成的巨作,总共12111行,分为上下两部。
(19)、《施黛拉》,为恋人们写的戏剧,1776年
(20)、世人之所以那么劳累,都是在追求得不到的东西,难以得到的东西,比如房子、车子、结婚,所以那么劳累。如果你当真拥有智慧,你就应该反其道而行。人人追求得不到的物质,我们不妨去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比如多读书,多学习,多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多提高自己的思想乃至个人的价值。
3、歌德的原名
(1)、坚定自己内心的选择、享受文化带给自己的沐浴,没有被世俗浸染,这一切在演出结束时给了王潮歌导演肯定的回复。所以,在王潮歌导演心中,“人是有精神世界的,而精神世界的贫瘠会反过来让你的现实世界变得更凄苦,不管你有多少钱,不管你有多高的位置,多大的权力,你依然清贫到底;而精神世界如果是丰盈的,你会见苦不觉苦,会以苦为乐,会觉得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快乐和祥和的”。就如同《浮士德》中的主人公,纵使身边充斥着魔鬼的诱惑,但内心依然是向上的。
(2)、第一个将歌德作品翻译成中文的,是清末民初学者、政治活动家、诗人马君武。1902-1903年之间,马君武选译了《少年维特之烦恼》中主人公所读的爱尔兰诗人莪相的诗歌。此后,诗人、作家苏曼殊翻译了歌德的诗歌《沙恭达罗》。
(3)、真正有智慧的人,他看重的是自身的价值,而非房子的价值,用奋斗房子的意志比如用在自己身上去提升自己的智慧,知识,专业技能,才艺等方面,人的价值只要上来了,何愁房子?何愁婚姻呢?
(4)、但是歌德选择继续前进,在浩瀚的世界中,他的冒险才刚刚开始。《少年维特的烦恼》出版于他25岁那年,小说给他带来的声誉引来了一位重要的拜访者,魏玛公爵卡尔·奥古斯特。年轻的公爵此时也只是个17岁的少年,刚刚开始执政,可以算是歌德的崇拜者,而歌德也知道如何展示他最好的一面,吸引公爵把他留在身边。
(5)、完成一张以时间为顺序的作品列表很难,因为加工作品的时间段经常不明确,而首印的年份又和歌德的创作过程并不一致。
(6)、 参加过矿物观察的老学员:4200元(含午餐两点,学习材料费用,旅游保险),
(7)、完成一张以时间为顺序的作品列表很难,因为加工作品的时间段经常不明确,而首印的年份又和歌德的创作过程并不一致。以下的列表大致(可能并不准确)依照作品诞生的时间为序:
(8)、每天早晨,从老师精彩的人智学演讲——我们开始一天的旅程。演讲之后是自然观察(矿物、植物或动物),下午是老师独特的,“颜色的气”的绘画体验课和人智学视角下的“人的观察”,而傍晚或晚上是从灵性的,人类意识发展角度的“中、外艺术欣赏”。这样的一天,老师总是试图把我们带进一个强有力的,健康的,灵性的“呼与吸”中。
(9)、歌德思想、创作、活动百科全书,从这里真正读懂歌德
(10)、特别说明:10月01日开课前两周将不再退费,可以转让学习名额,请报名前三思而后行,具体请咨询姚老师。
(11)、有时,偶像身上散发的光芒可能是距离带来的有迷惑性的光晕,随着距离拉近,光芒散去,魔力不再,于是偶像跌下神坛,甚至变为凡人,让崇拜者大失所望。但这显然不适用于歌德和艾克曼。
(12)、看不清未来,不敢应对变化,纠结、迷茫症患者
(13)、·《恋人的情绪》(恋爱剧),1768年创作,1806年复印
(14)、 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培养成为一种特殊的人,然后必须去设法理解人类各种才能的总和。
(15)、观察是新思想的摇篮。我们通过观察,把所有的东西都装进我们的魂里,新的思想就产生了。我们要有耐心、诚实、仔细,我们不需要一个完美的图景,而是用心聆听内在的声音,一个真实的,从内而来的声音。
(16)、然而拿破仑和歌德,以及所有聪慧敏锐、洞彻世界的人,对人性中可怕的、魔鬼的那一面都心知肚明。因为他们自身就是善和恶的交融体,上帝所代表的智慧和魔鬼所代表的邪恶,都深植在他们的个性中。歌德的丰富正在于此,他内心不断经历山峰和沟壑,人们所说的平凡就如同心灵和大脑的平原一样单调,而歌德是这些的反义词,他的生活丰富,他的作品才能如山峦起伏,充满变化,使我们能领略世界的奇妙多彩。这是理解歌德的一把钥匙,或者说是一个钥匙孔,从这里我们能窥探这个天才加魔鬼的一生。
(17)、法兰克人的分裂,一部分人建立了弗兰德斯伯国,形成现在的荷兰人。
(18)、由于歌德涉猎较为广泛,思想活跃,写作时而捡起,时而抛下,断断续续,其风格也随之变化。这一时期的作品有长篇小说《亲和力》《颜色学》《诗与真》等。还写了一些自传体著作,如《意大利游记》《出征法国记》等。晚年又好像焕发了青春,写完了《浮士德》(1831)、《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1828)等。
(19)、1776年,歌德作为枢密公使馆参赞开始为萨克森-魏玛-埃森纳赫公国(魏玛公国)服务,并获得了更多的政治任务。
(20)、歌德称呼她为“安妮特”,她是一个餐馆老板的女儿。虽然没有接受过高深的教育,但是却举止文雅,大方得体。歌德对她是一见倾心,此后就经常来餐馆里吃饭。从1766年的春天到1768年的夏天,他们热恋了两年之久。在此期间,歌德写过许多的情诗,后来被编成了诗集《安妮特》。
4、歌德是哪国人
(1)、第一部问世于1808年,第二部问世于1832年,作者歌德曾说过,他一生的创作只是“一部巨大的自白的一个个片段”,《浮士德》便是这些片段中最为典型和重要的一个。《浮士德》全书以诗剧的形式展现主人公“浮士德”的一生,一位永远不安于现状、永远自强不息的德国男子的故事。
(2)、歌德可谓是18世纪70年代德国最伟大的作家,最有名的作品,你们肯定知道。↓↓
(3)、然而,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少数例外),都没有把一种思想像马克思主义那样神话到天顶之上。唯在中国是例外。西方是一种包容的民主的社会。对政治思想会像学术那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初,都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神话的极致,这也有碍马克思在人们心目中原有的良好印象。
(4)、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d宣言》。
(5)、再次回到魏玛公国后,即便公爵还是一如既往地信任这位老朋友,任命他为首相。但是歌德却不想过多涉足政务,只是督导艺术和教育。1816年6月6日,和他一起生活了28年的伴侣——克里斯.蒂安娜去世了。歌德在悲伤中做了最深情的告别:“现在我生命的全部盈余,就是痛哭她的消逝。”
(6)、日耳曼人这个称呼被流行起来,是和当时的罗马皇帝凯撒有关,是公元前凯撒在《高卢战记》里面对所有莱茵河以东的民族的统称。
(7)、通常,在世人眼里,歌德可谓顶级“人生赢家”:家世优渥,仕途顺遂,高朋满座,四海驰名。歌德身上还有令世人艳羡的一点:歌德爱过许多人,也被许多人爱:兄妹之爱,知己之爱,恋人之爱,家庭之爱,师徒之爱。他的一生是被“爱”引领着、开拓着的一生。“爱”与他的创作和生命连成一体。歌德有诗云:
(8)、歌德见到席勒,一开始只是有礼貌地回避。他对这个具有火一样破坏力的年轻作家没有兴趣。他比席勒大十岁,已经人到中年,追求古典式的宁静,而席勒一直颠沛流离,只能把对社会不公的憎恨发泄到戏剧中。(见《人物》之“席勒”)
(9)、歌德最后岁月忠实记录,从这里看到人生可以有多宏阔
(10)、对歌德影响深刻的文学作品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文学经典,相反,却是一些可以说不入流的“戏曲”“小说”等。歌德曾对清代长篇小说《好逑传》大加赞赏。他的秘书艾克曼在《歌德谈话录》中记载了歌德在1927年1月31日提及他阅读《好逑传》的感受:“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感情方面几乎和我们一样,使我们很快就感到他们是我们的同类人,只是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明朗,更纯洁,也更合乎道德。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平易近人的,没有强烈的情欲和飞腾动荡的诗兴……他们还有一个特点,人和大自然是生活在一起的。……还有许多典故都涉及道德和礼仪。正是这种在一切方面保持严格的节制,使得中国维持几千年之久,而且还会长存下去。”
(11)、后来,歌德对自然科学发生了兴趣,又从事政务工作,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为了摆脱这种境地,他开始了旅行生活,结识了席勒后,他又升起了创作欲望。他曾以高度热情作画,描绘意大利风物,有千幅左右。其间完成了诗剧《托夸多•塔索》《浮士德》第二稿、《罗马哀歌》《那列狐》等。
(12)、 一个人恰恰要注意跟那些和自己生性相反的人打交道,这样才能和他们相处,从而激发自己性格中一切不同的方面,并使之发展和提高,其结果是,不论遇到什么人,均能很好地应对了。
(13)、敏说,每个领域都可能出现精英类人物,但不一定是人们心目中的伟人。在德国,人们是不会崇拜政治人物的。例如总统、总理一类。民众认为他们坐上这个位置后的责任是在法律的框架下搞好经济,让民众能更好的生活。记得几年前德国人(尤其是妇女)对现任总统施泰因迈尔的好感有提升,是因为他为多年患有肾病的妻子捐出一个肾脏,以挽救其生命,而不是因为他是总统。他曾被德国民众称为“最受欢迎的政治家”。但并不是人们心中的伟人或偶像。
(14)、《托尔夸托·塔索》(戏剧),始于1780年,1790年复印
(15)、《同谋犯》(喜剧),1769年开始创作,1787年复印
(16)、 早鸟价:7月31日之前报名学费4200元(含午餐两点,学习材料费用,旅游保险)
(17)、歌德康复后,继续精力充沛地创作:《浮士德》的第一部、第二部,自传《诗与真》的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长篇小说《亲和力》《威廉·麦斯特的漫游年代》,诗集《东西诗集》。在80岁高龄他还向一个20岁的女孩子求婚,可惜未果。由此诞生的《玛丽昂巴德悲歌》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激情,供后世的情圣们借鉴。
(18)、她的王冠是爱;只能通过爱接近她;她是一切。
(19)、《陶里斯的伊菲格尼亚》(戏剧),散文版1779年,1787年复印
(20)、十几岁时,哥哥就鼓励她读歌德的作品,她很快沉醉其中,还被《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一书中的迷娘深深吸引。
5、歌德是哪里人他是做什么的
(1)、歌德是德国最伟大的诗人,德国文学史上的泰斗,被恩格斯推崇为文艺领域里“真正的奥林匹亚神山上的宙斯”。是他,把一向地位不高的德国文学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并获得了不朽的世界性声誉。他的《浮士德》同《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一样被誉为“名著中的名著”,既是启蒙主义文学的压卷之作,也是欧洲与世界文学史上最具价值和最富影响的作品之一。歌德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知识广博的艺术家和科学家,在文艺理论、哲学、历史、造型艺术及自然科学等领域,都为人类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2)、她的每一步都测量过,她的例外很罕有,她的律法不可改;
(3)、http://m.bbs.liuxuecom/530html
(4)、不喜欢看商业经管书,但是觉得有必要高效提升认知的你
(5)、《浮士德 II》(《浮士德》的第二部分),1833年(遗作)
(6)、民众需要这样的领导人。这是政治家人性一面的展现,给他加分不少。但同时也意味着对他作为政治家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个制度下的社会强调的是作为人的尊严和人与人彼此间的尊重。没有绝对的平等,但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的权利是一样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是保证了普通人的基本生活。例如,患上癌症,清洁工和总统得到的是相同的专业治疗。由医疗保险支付费用,清洁工不必倾家荡产支付高额费用,区别可能是总统能自费在医院住单人病房,清洁工也可以申请住单间,但是可能因为自费会舍不得。如果住普通病房是不必自己掏腰包的。例如,无论什么病住院,期间的治疗、食宿均由所在保险公司支付。患者出院后根据住院天数支付医院每天10欧元的手续费,住院天数长的话全部由保险公司承担。这是很平等的一套制度体系。保护了普通人的生命安全。
(7)、在纠缠歌德的这些年里,贝蒂娜还曾与贝多芬传出绯闻。即便她生了7个孩子,步入中年,也没有因为家庭琐事而精神磨灭。她出了书,还成为著名的沙龙女主人,她的家成了路德维希·蒂克、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格林兄弟等著明作家、哲学家经常聚会的地方。
(8)、环环觉得,她哥哥克列门斯还是相当了解她的,曾对她下了这样的断语:
(9)、想当年,魏玛妇女广场边上那栋花园房子,曾像一块巨大的磁石一样吸引着整个世界的目光,多少同时代人把争取到歌德的关注视为幸福和荣耀。如果要定义歌德与他的时代的关系,我们可以说:18世纪造就了这个天才,而这个天才又以“令人感到玄妙的,先知般直觉”(托马斯·曼语)预言并深刻地影响了19世纪。那么,在歌德诞生270周年之际,在时代气质和世道人心早已几度沧海桑田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歌德,纪念歌德?他对我们当代人的精神生活有何指导意义?换句话说,歌德有没有“过时”?
(10)、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创造出《浮士德》这样的经典巨著的作者歌德究竟是怎样的人。《浮士德》书中前言中有提到,浮士德这名字早有流传,歌德儿时就在市集上看过演浮士德离奇经历的木偶戏,而后又在父亲的藏书中读到相关的故事,因此在作者歌德不到20岁时,便决定要改写浮士德的故事了。当然,这样的想法也来源于歌德母亲从小对歌德学习兴趣的引导。
(11)、贝蒂娜生于1785年,祖母是一位言情小说家,哥哥是德国著名诗人克列门斯·勃伦塔诺,算是出生在书香门第吧。
(12)、格蕾琴的话犹如晴天霹雳,瞬间将歌德心中的罗曼蒂克彻底摧毁了。他伤心欲绝,茶饭不思,似乎整个生活都已黯淡无光。但如果歌德就此消沉,那么也绝不可能有后面的伟大事迹了。歌德男子汉的自尊心最终把他从人生的谷底拉了上来,他发奋读书,立志要当一名大学教授。
(13)、《神,英雄和维兰特(Wieland)》(笑剧),1774年